创业事迹

| 材料员 |

【www.guakaob.com--材料员】

篇一 创业事迹
创业人员典型事迹

优秀创业人员典型事迹

段勇谋,男,汉族,36岁,毕业于庆阳医专,是一位优秀创业的养鸡大王,人们喜称他为“鸡司令”。近几年来,他靠养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起劲,成为优秀创业的楷模、全村致富的领头人。

像当地很多农村人一样,段勇谋是一个踏踏实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1997年学校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医院工作,由于家庭的原因,工作了大概2年多就辞职了,于2000年在太莪乡街道开办了一个诊疗所,从事中西医疾病治疗,一心经营着诊所,凭着他们夫妇两人待人诚恳、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诊所收益较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2002年,凭着一腔热血,他觉得从医所需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肩负无可估量的责任,加之实施合作医疗以后,开诊所的收益甚微,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

2000年3月,他在西峰做起了电器生意,由于经营不善,他只能关门重新寻找出路,2003年3月,他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做起了钢材销售生意,由于初来乍到没有销路,做生意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闯荡了进十年仍然没有改变穷困的局面。于是,在2006年11月,

他回家创业,10年的闯荡生活,虽然没给他带来多少财富,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业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在外打工的艰辛使段勇谋2007年回乡后决意再不出去打工了,准备自己再次创业。以他打工的经验,凭他的人力财力要想成就大的事业是很难的,搞不好产业没有发展,自己还有可能背上一身债务。他实地分析了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认为太莪做为一个山后乡镇,资源优势充沛,加上进年来合水经济迅速发展,餐饮类行业增多,对蛋鸡的需求量增大, 于是段勇谋脑海中便产生了发展养殖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在说服媳妇后,便开始考察学习、筹集资金、选址建场。但当时由于缺乏经验,资金有限,只建了两栋十间鸡舍和育雏鸡舍两间。于6月份和9月份分别购进了两批鸡苗,各三千只,在他的精心饲喂下鸡苗茁壮成长,加之近几年蛋鸡市场行情走俏,几年下来收入还算不错。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当前的养殖规模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决定扩建鸡场。这时候,媳妇看他的事业干的是如火如荼,也关掉了诊所,加入到他这个的创业项目中来了。

2010年,经过各方面考察和市场调查,他与媳妇决定改建自动化养殖,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增添新的养殖

设备。制定好各种改建方案后,最头疼的问题出现了,资金不足,怎么办呢?这可把夫妻俩难住了,思来想去,最后,他找到了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领导都特别重视,给予了大量的鼓励和多方面的支持,极力扶持他的养鸡事业。对于他面临的资金困难,结合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这项政策,政府积极些协调,乡妇联以最快的速度特事特办,帮助他以及母亲各办理到一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共16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结合他之前的改建方案以及多年来的经验,改建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到2011年,鸡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成自动化养鸡舍11间(8m×33m),可容纳蛋鸡4000只,新购鸡笼240套,自动化喂料机一台,清粪机一台,新建饲料房3间,并且全部投入使用,家庭纯收入达14.8万元。 2011年他是收益颇丰的一年,他不仅得到党的政策优惠、各级政府领导的扶持奖励,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较好地经济收入、较多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和勇气。2012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下岗职工失业贷款的支持下,鸡场再次扩建。段勇谋与媳妇清算出近几年经营养鸡场的纯利润收入,加之在政府帮助协调申请到八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共新建自动化养鸡舍一栋(8m×33m),新购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一台,预计在11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经营。

到目前为止,段勇谋的鸡场已拥有自动化养殖厂房96间,年存栏蛋鸡近万只,库房6间,库存玉米180吨,育雏鸡舍4间,鸡笼120套,育雏笼120套,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两套,饲料粉碎混合机1台,电瓶翻斗车1辆,时代轻卡运输车一辆,成为太莪乡最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

在他创业收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乡邻,现在他正积极申办蛋鸡散养合作社,鼓励引导乡邻加入,对上门取经的乡邻,他总是耐心辅导。他通过供雏鸡、供饲料、供技术、帮助销售禽蛋产品等帮扶措施带动养鸡,现已成功发展养鸡大户3户。

通过漫长的摸索,段勇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这是一条依靠科学技术创业致富的道路,虽然他取得的成绩对社会的贡献是星星之火,但对我们乡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已形成燎原之势。现在他又规划设计了新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学习科学养鸡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他认为没有品牌的商品就像人没有名字,永远走不出家门。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蛋鸡养殖行业,让他的养殖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领更多的乡邻走上致富的道路!

篇二 创业事迹
徐烨同志创业事迹简介

徐烨创业事迹简介

徐烨出生于1982年11月,现年29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江一村人,父辈都以种田地为生。从小在钱塘江边长大的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想延续父辈的路,立志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学校毕业后,他不满足于现状,力主自主创业。他看准当时的手机市场鱼龙混杂,自己筹了两万块钱,孤身一人来到杭州青年路手机市场,从一个一个小生意做起,不怕苦,不怕累,客户需要什么,他就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渐渐的,他在业内已是小有名气。接下来,他又陆续在滨江,萧山等地开设门店,慢慢的积累着创业资金。 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基础,根基打下来了,他的拼搏精神却始终如一,徐烨要像更高的目标前进。于是他在2006年积累资本,找准市场的基础上又投资200余万元,在滨江新区开办了宾兴大酒店,把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管理饭店是非常累的事情,早上要很早起来联系供货商,安排饭店一天的进货事宜,到了中午,要在前台接待前来用餐的客人,晚上是一天最忙碌的时候,要早早的把包厢安排好,跟厨房叮嘱好菜品的顺序,口味,还要抽出空看看服务员的待人接物是否得体,等客人用完餐,还要向客人询问菜品是否和客人的口味,服务是否满意,等客人都走以后,还要盘点一天的所有进出。这一圈忙下来,往往都已经半夜了,但是他从来没有叫苦叫累,因为他知道创业是要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他骨子里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韧

劲在支撑着他。付出总有回报,酒店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渐渐的走上了正轨,并陆续开设了客房,棋牌服务,形势喜人。基础打好了,徐烨的韧劲又上来了,他要向别的行业进军。

他瞅准杭州地区婚庆市场高档车空缺的契机,开办了杭州迅驰汽车租赁公司,在萧山恒隆广场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婚庆典礼,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奔驰,宝马等各路豪车悉数到场,场面壮观,引起轰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取得了非常大的社会效应。

接下来,徐烨又利用自己优厚的社会资源在萧山开设了第一家“御王虫草”专卖店,并以此为核心,陆续在萧山,杭州,富阳,义乌,台州,绍兴,桐庐,等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店,企业形势一片喜人。目前余杭、临安、余姚等地正在热烈的洽谈之中,加盟连锁的地方区域越来越广泛,预计到今年年底开设的连锁经营店可达二十家之多,未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为了把虫草事业发扬光大,徐烨从不叫苦叫累,始终坚定信念,日以继夜的工作,来回杭州、西藏之间的奔波,不仅在虫草的产地——西藏那曲地区建立了虫草采集基地,而且还在拉萨建立了中国油画协会基地,通过油画作家作品的赞助,取得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大力支持。“御王虫草”品牌以杭州为基础辐射全国各地,经过徐烨的艰苦创业,虫草事业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

徐烨自2002年二万元资金开始起家,先后在杭州、萧山等地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保健食品等行业,至今已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他从基层开始,艰苦创业,跌倒了又爬起来,一次次,一步步,在

失败中吸取教训,增长经验,在任何坎坷困难面前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广交朋友,建立广阔的社交圈,勇敢拼搏,不断的发展企业,提升自我。企业在一步一步的壮大,个人素质和经验在不断的提升,他不断的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经过八年的艰苦发展,风风雨雨,事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至今企业已发展到拥有五千余万元的资产,门店二十多家,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篇三 创业事迹
创业事迹材料范文

优秀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城固县大巴山食品厂 黄文学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

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

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

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

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

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

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

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

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 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

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

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08年返乡,2009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

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08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

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

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

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

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

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

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

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

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 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

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

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

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

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

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

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

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

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

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

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

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

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

面。

【创业事迹】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

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

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

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

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

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

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

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

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

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

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

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12

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

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

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篇二:创业事迹

材料

从机会走向能力

------宋庆华创业事迹 “文化促进发展,战略决定成败”,这句话是山东远利华矿

用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华女士创业多年的经验结晶,也成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 1977年,宋庆华出生在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大石三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

在邹城市供销社(现为供销集团总公司)鲁南家电公司参加工作。1999年,由于原工作单位

破产改制,她成为了一名下岗职工,生活失去了经济保障。面对人生挫折,她没有气馁,开

始了自谋职业的艰难历程。从1999年到2002年,她卖过水果,开过馒头作坊,在巴黎婚纱

影楼从普通业务员做到店长,那些艰难地岁月不仅成就了她不畏艰难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

也为她以后创业积攒了大量管理和销售方面的知识。 2002年,她不顾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已先行尝试,在邹城市峄山

镇承包了60多亩土地,引进国外优质良苗和栽培技术,种植起了高价值水果大樱桃。在她的

精心管理下,水果大樱桃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回报。她个人收获了财富,

没有忘记农民朋友。她带动村民集体走上小康路,使她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机会。在她的带动

和支持下,当地的多家农户积极响应,纷纷种植起了水果大樱桃,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多年

的可观的 经济效益,使农民朋友们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也强烈感受到了宋庆华这位女能人的

人格魅力。2007年,在村民的拥护下,她成立了富民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

发展,带领周围农民种植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到了570亩,成员户30户,年产优质果品

750吨,吸纳安置农村闲散人员500多人就业,成为了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的大型农业合

作机构。近年来,宋庆华所经营的樱桃种植园及成立的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相继被评为

“山东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邹城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单位”、“邹城市农

业科学技术示范园”等荣誉称号,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作出了贡献。 为了更好的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宋庆华又开始了新的思索。经

过多方考察论证,她断定玻璃钢环保产品是今后工业环保发展的趋势,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她经过精心筹备,于2007年7月成立了山东远利华矿用装备有限公司,由于公司产品畅销,

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公司从注册资金50万元,十几个人发展成为注册

资金10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拥有一百多名员工,销售业绩名列全国行业第二名。 宋庆华个人和远利华获得的荣誉证书:

1) 济宁市“巾帼创业带头人”称号(济宁市工商联);

2)“诚信中国.创新先锋人物”(国家商务部);

3)“玄奘之路,戈壁行者”证书 (全国商学院玄奘之路组委会);

4) 国家级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5)全国玻璃钢行业十佳成长品牌(全国品牌委创新委员会);

6)全国玻璃钢行业重点推荐产品(全国品牌委创新委员会);

7)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8) “诚信中国.诚信示范单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创业事迹】

9) 中国著名品牌证书(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

10)中国3.15诚信企业(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

11)“低碳技术创新”证书(美国夏威夷大学);

12)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在取得成功之后,她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分析多年创业的得失,

面对管理日益壮大的企业,她感到力不从心,她又一次不顾家人的反对,于2010年毅然参加

了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系“emba”总裁研修班学习,同年,参加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emba”

研修班,还先后到美国夏威夷大学及沃顿商学院深造学习,并领取了美国夏威夷大学颁发的

荣誉证书,并于2011年,考上了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emba硕士。通过从新回到高校深造,

她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很多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难题迎刃而解,尝到甜头的她不惜花费

巨资将公司骨干送到高校深造,打造出 一个高效、团结、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 通过深造,她深深感觉到建设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和建立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企

业发展至关重要。

“让更多的个人和集体因远利华的存在而受益”不仅成为她个人的信念,更成为了远利

华整个企业的终极目标。“为每一个矿井打造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成为远利华人得质量理念,

并将忽视产品质量上升到犯罪的高度,企业的社会责任取代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文化

的核心。2008年,她与清华大学同学一起在汶川捐造了一所希望小学,2009年与同学一起在

【创业事迹】

云南昆明捐助抗旱资金20多万元。2010年在市妇联组织下,参与捐助了贫困母亲和儿童的

活动,2011年在新疆英吉沙县捐助贫困学生十名,并承诺直到大学毕业。

为了将企业做强做大,她带领公司高层经过论证、分析,为企业建立了科学的发展战略

目标:三至五年内领跑行业技术、标准,成为行业销售第一、品牌第一,发展相关行业、科

技含量高的新型产品,实现多元化企业发展战略,十年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上

市公司。并为公司制定了“以人才为根本,以管理为基础”的公司层战略和三层面业务成长

的业务层战略。

远利华建立并坚定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在加强营销管理工作的同时,建设了一支专业化

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 平,控制产品质量,实现专业化管理。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

激励体系,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成功,与企业共同成长。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降低产品【创业事迹】

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以市场决定科研,以营销决定产品的有效生产机制。优秀的企

业文化和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使得远利华获得更大的成功,并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篇三: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个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我叫xxx,今年30岁,xxx人。自2005年高中毕业到兰州一家玻璃厂打工,到2009年

自己在白银开办春风玻璃店,2013年创办盛兴门窗厂和建立锴泽装饰公司,自己走过了一段

艰辛创业风雨路程,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也为村民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10月出生在xxx。自小家境贫寒,父母仅凭务农

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生活十分贫困。2005年高中毕业后,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

我放弃了读书这条路,独自一人来到xx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

打工3年没能为父母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更加操心。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心里也

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我下决心回到白银创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当

时白银买了新房装修的人很多,但用玻璃装饰的人比较少,就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

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玻璃加工上,并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万元开办了xxx。经过几年

的打拼,现在玻璃店的生意红红火火,也解决了本村4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玻璃店开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刚起步时,只有我

一个人,我既是玻璃装潢宣 传员,又是加工工人和搬运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由于自己辛勤

劳动和踏实苦干,再加上人们对玻璃装饰的不断认可,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自己取得了

创业的成功,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为了将玻璃装饰得到更好的推广,成立了xxx公司,使自

己的玻璃装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结合玻璃装饰创办了xxx,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发

展空间更加广泛了,收入也不断地增加,同时也为我村的3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磨练,我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得到

了大家的认可,挣得钱也多了。但我心里知道,我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

更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不能高傲,

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我开始了自

己的计划,先是发动我村的村民成立了xxx,利用我创办的盛兴门窗厂加工的有利条件,帮

助村民建起了2座储藏农产品的冷库,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收获后无法储藏贱卖的问题,使村

民的农产品能够卖到更好的价钱,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我被村民

选举为xxx。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青年,作为一名xxx,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大了,带动群

众致富的劲头也更大了,下一步,我将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拓展冷库的建设

面积,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的力

量。

我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

生产经营中,我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

更多的贡献。篇四:xx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事 迹 材 料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庭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有要改变家庭当前状况的理

想。1991年他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家里主要靠种养殖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

着重复而枯燥的生活,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什么明显改善。他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永远不能脱贫致富。 家乡的气候条件很好,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山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

黑山羊养殖。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而

且养殖黑山羊有几大优点,一是它繁殖性能高,公羊8-10月龄、母羊6-7月龄开始配种繁殖,

母羊一般年产1.7胎;二是生长发育快,6个月的成羊就可以销售了;三是市场前景可观,

市场供不应求;四是山草资源丰富,养殖饲料不用发愁;五是黑山羊属于无公害草食类肉用

性动物,健康、营养、环保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上也把黑山羊养殖列入了“十

二五”规划中,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创建并提升黑山羊农业品牌。 他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要大力发展黑山羊,虽然以前也有养殖,有18年的养殖经历,有

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数量不多,不成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2011年他打算在现有存栏80

多只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资金问题就让他头疼,后

来听说乡团委有鼓励青年创业贷免扶补项目,可以无息贷款,他看到了希望,到 村上、乡团委反映了情况,经过乡团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后是适合辅助创业发展对象,

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筹到了创业资金后,开始买羊崽,雇工人,风

风火火地走上了养殖之路。在养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买回来的小羊崽成活

率不高,他多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后来得知是因为品种的原因,他毅然决定到外面引进好

的品种。经过他的努力和认真的探索,现在养殖150余只黑山羊,每年可出栏至少50余只,

卖羊的年收入可达到

2.5万余元,羊粪的收入也可达到7000余元,为他们家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另外他

还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开发了8亩咖啡和6亩烤烟,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为村上的团支部书记,觉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创业致富,也是带动全村青年创业致

富。他在开会或者婚宴人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宣传政府高度重视黑山羊养殖和市场的前景,

和青年们一起探讨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积极参加各类种、养殖等科技培训。现在整个村的

黑山羊养殖规模也在渐渐扩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销路,收入也是在不断增加。 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干劲却不平凡,他靠自己的双手

和眼光创业致富,也为其他的创业青年开创了一条致富道路,是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是青

年学习的榜样。篇五: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十佳创业青年典型材料 梅田湖镇:付国强

付国强,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总经理。从1997年到广东省帆洋饰品有限公司打

工,到2003年自己创办雅惠饰品加工厂,2008年创办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走过

【创业事迹】

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08年,他创办的梅田湖镇益康三化

多氧水公司实现总产值达100多万元,利税1万多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人,

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付国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6年出生在梅田湖镇

金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995年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一年到头,辛

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90年代末,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

篇四 创业事迹
李宗武创业事迹介绍

发展经济、促进流通、繁荣市场

——经纪人李宗武的创业事迹

从一个怀揣梦想远赴厦门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多家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李宗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不屈拼搏的创业故事。

李宗武,男,1977年出生,现任宁夏星宇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穆斯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慈善人物等。他所创建的企业现有员工46名,解决了我区大学生、城镇青年的就业问题,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畏艰难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宗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宗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李宗武在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无法

再继续学习。1983年初中毕业后就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独自远赴厦门谋生计。时至今日曾经的艰辛仍然历历在目,不解、愤懑、委屈、失落„„,各种滋味、各种境遇非但没有击垮李宗武,凭借不屈的性格李宗武在困境中逐步成熟起来。在导师的带领下,李宗武一步步从一个外来打工者,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实现了人生角色的重要转换。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项目经纪人。

怀揣着“学以致用、报效家乡”的梦想。2008年李宗武毅然舍弃已经取得的成绩返乡创业。

面对城市化发展凸显出的房产买卖火爆行情,李宗武决定凭借在厦门学到的经纪人专业知识从房产经纪开始创业。创业的路途不是一帆风顺,可以讲,起步的星宇公司也仅仅是个夫妻店,店面不足15平米,一张桌子就是一个企业。搜集房源、客源、刷广告、发传单、跑客户,每一样工作都无不见证着李宗武夫妇的坚韧与不懈的努力。当第三个月收支有500元结余的时候,创业的路也才仅仅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面对宏伟的远大理想与现实差异,李宗武认为“天道酬勤”创业成功还需努力。

饮水思源勇担当

凭借着诚信经营,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企业逐步走上了正轨,业务逐步放大,在吴忠市利通区行业内取得了较高【创业事迹】

的业务量。企业于2010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走上现代管理架构。员工也发展到30余人。企业效益每年以70%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李宗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随着企业的壮大与发展,李宗武积极服务大学生、失业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创建以来,李宗武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李宗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流程,并选配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李宗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创业中的李宗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例会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李宗武的不断努力下,2013年,宁夏星宇房地产经纪公司年成交房产758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15%。

民族文化显魅力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垄断性等特点。以回族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业为主要载体,着力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从经济开放向包括文化开放和交流的全面开放转变。随着我区两区建设的推进,李宗武审时度势,凭借经纪人对市场的敏感和深度认知。李宗武认为回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2012年李宗武筹建了宁夏穆斯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吸纳就业人员16名,创办了吴忠市回族文化艺术展馆,现已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国内外广大穆斯林民众和伊斯兰国家友好人士,对这一项目的创意和陈列展示,给予了热忱地赞扬与支持。先后接待国家有关部门及伊朗驻华大使等宾客的莅临指导。接待商务洽谈团队15批次,形成了6个投资意向项目。文化产业将是李宗武发挥经纪人优势,展示新潜能的新领域。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李宗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

在这着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中,李宗武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却有很多的艰辛,也有很多收获。平凡而艰辛的创业历程锻炼了他,“永不气馁、永不放弃”是李宗武的创业座右铭。只要认准的事业就是他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如何正确对待创业历程中所遇到的方向、挫折、艰辛、收获、荣誉等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成功创业是李宗武创业的代表性。

篇五 创业事迹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企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万元,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亿元,企业员工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人,公司的业务由原来的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发展到现在的集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中型规模企业,与公司长期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的农户1000多户,覆盖了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等县市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真正形成了“公司+农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公司从XX年到XX年连续四年被中共长春市委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的称号。公司总经理于畅从XX年到XX年连续三年被长春市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XX年被共青团农安县委评为农安县首届“创业、创新、创效”杰出青年之星,2011年被评为长春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同年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一、把握机遇,勇做创新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年,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

“铁饭碗”,主动下海经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创业之初,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饲料行业。发展的项目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无资金,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又求亲告邻,千方筹措;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无经验,他虚心请教,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为做好营销工作,他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就这样,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办厂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2岁的于畅面前。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作为办厂的宗旨。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与养殖农户订立诚信合约,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正是这种大胆的“诚信经营战略”,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诚实做人,守信经商”

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但是,于畅并没有满足,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在于畅的带领下,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拼搏,吉达牌饲料不仅在吉林省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下,而且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于畅发现,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即厂家—销售商—农户。对于厂家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市场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对经销商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在调研中,于畅感到,“厂家—销售商—农户”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于畅在思索、在

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模式点醒。于畅想,传统的销售模式中,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如果抛开经销商,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这样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家人认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只要继续做下去,总会有壮大的一天,何必在另辟蹊径,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满足于现状,那只能是“小富即安”,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却表明,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规模小,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只有“破产”,而养殖农户的“破产”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即使

养殖成功了,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于畅提出,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不需养户投资,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XX年,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销售和畜禽回收、销售。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吉达合作。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面孔,于畅却冷静了下来。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年均出栏肉鸡约500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自己购鸡雏、饲料,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这样就出现鸡雏、饲料成本高,成品鸡销售困难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3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