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篇一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农广天地]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从铺底土、浇水、播种到覆土,均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这项技术,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低,播种质量好,为培育壮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为大家介绍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一、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 、机插水稻育秧准备工作 

  1) 选好机插品种 根据水稻机插栽培生育期相对传统手栽秧较短的特点,应选择生育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一般杂交中籼稻应选择生育期140d左右组合,如:“丰两优香1”、“徽两优6号”、“皖稻181”等,中粳稻选择生育期145d以内的品种,如:“宁粳4号”、“盐稻10”等。每667m2大田备杂交中籼稻种1~1.5kg、常规中籼稻种2~2.5kg、粳稻种3~3.5kg。 

  2) 育秧工厂建设 建设一个服务能力133.3hm2的标准化育秧工厂需要建设育秧车间200m2、育秧钢架大棚1.33hm2,购置播种流水线1条、高速插秧机4台,软(硬)盘5万只。 

  3) 床土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经过培肥的旱地或稻田表层土,重粘土、沙土不宜做床土,当季使用过除草剂的旱茬地禁做床土。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土壤应经过培肥熟化。床土培肥应在育秧前30d完成,且禁止施用草木灰,取土地块每667m2匀施45%(15-15-15)三元复合肥50kg,施后机旋耕1遍,取表土进行过筛(筛孔径8~10mm),堆制并覆农膜堆闷30d以上至床土熟化(消除各类杂草及病虫)。也可使用旱秧壮秧剂代替,育秧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随拌随用。每张秧盘备合格床土3.5kg左右。 

  4 )秧盘准备  粳稻每667m2大田备软盘或硬盘28~30张、常规中籼稻备24~26张、杂交中籼稻备18~22张。 

  5 )精作苗床  播种前15d左右精作秧板,秧板宽1.4m,秧沟宽0.25m、深0.15m,四周开围沟宽0.3m、深0.2m,确保水系畅通,播种时板面湿润、沉实。秧田与大田比例:粳稻为1∶100、籼稻为1∶150。 

  2、机插水稻培育壮秧 

  1) 安排好播种期  机插育秧播种密度高,秧龄弹性小,为避免超龄栽插,应科学安排好播种期。可根据前茬腾茬时间,按照15~20d秧龄倒推安排播种期。在适宜播期范围内,还应根据机具、劳力和灌溉水等条件实施分期播种,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沿淮地区一般应于5月18日至5月25日分批育秧。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应进行晒种、脱芒、选种和浸种处理。催芽前粳稻用咪鲜胺4 000~5 000倍液浸种48h,常规中籼稻浸种36~48h、杂交稻浸种24~36h,而后催芽至露白,稍加晾干,每1kg稻种用60%吡虫啉10mL兑水10mL配成溶液拌种预防恶苗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稻蓟马、灰飞虱等。 

  3) 播种育秧  硬盘底土厚控制在2~2.5cm,洒水洇透底土;粳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常规中籼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00~120g、中籼杂交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80~100g,播后覆土0.5cm,以盖没芽谷为准。播种后进行叠盘暗化,选择生产车间一角将种盘每20只1叠,码放整齐,然后用农膜盖实至出苗1cm左右。

  3、机插水稻苗床管理  

  秧田期水分管理应以床土或盘土湿润为主,做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苗床缺水时灌平沟水;移栽前2~3d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1)秧田期有缺肥症状时,每667m2苗床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施后并洒1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可用1%尿素液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2) 播种盖土后出苗前每667m2用33%二甲戊灵150~200mL或42%丁噁乳油100~150g均匀喷雾防除杂草;苗瘟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进行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每667m2用25%吡蚜酮20g加48%毒死蜱50mL防治,二化螟等螟虫每667m2用10%稻腾悬浮剂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3)立苗: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以避免苗床积水。 

  4)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时揭膜通风换气。揭膜换气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秧厢太长的可适当在中间开小天窗换气;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应及时通风换气来改善膜内环境,降低膜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则应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要盖膜护苗。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4℃或叶龄在2.5叶左右时,应及时炼苗揭膜。炼苗时要分步、分次进行,由少到全部的揭膜,坚持揭膜前必须浇透水。全部揭膜后要做到膜不离田,以防止寒潮死苗。 

  4、机插水稻育秧正确起运移栽

  机插育秧的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随起、随运、随栽。软(硬)盘秧可随盘平放运至田头,也可起盘后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进行运输

  二、水稻大田机插稻育配套技术  

  1、 整平沉实土壤机插秧苗小,对大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cm,保证栽秧后寸水棵棵到。田内无残茬,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沙质土整地后沉实1d左右,壤土及粘土沉实2~3d,达到泥水分清后机插,以保证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2、 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深度以秧块表土面不低于田面1.5cm为宜,栽插时保持1~2cm“泥皮水”,以保护秧苗,减少机具行走阻力。插秧机手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田间作业时要直线行进,利用好划印器,保证换趟后邻接行距与标准行距一致;行进中遇卡苗时及时停机处理,确保漏插率和伤秧率在5%以下,相对均匀度在85%以上。若出现连续缺穴3穴以上时,应进行人工补苗。

篇二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

  [农广天地]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但是水稻人工插秧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已经被很多农户所采用,本期节目以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为例,介绍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里提到的独轮不是说这台插秧机只有一个轮胎,而是指插秧机的行走轮只有一个,在插秧机船板的下面还有两个尾轮,这两个尾轮在插秧机进入水田工作前要卸掉的,插秧时插秧机后面的重量全都由船板支撑。

  为了能安全正确的使用插秧机,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插秧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主要结构与原理

  1、插秧机的结构

  我们看到的这台2Z-6300型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外形尺寸长2410毫米,宽2132毫米,高1300毫米。主要由动力系统、驾驶操作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牵引装置、行走系统、工作总成等组成。

  动力系统是整台插秧机的动力来源,主要就是这台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68千瓦,5马力,最大转速为2600r/min。

  行走系统包括运输胶轮、尾轮和水田轮。运输胶轮和尾轮主要用于插秧机在田间行走。插秧机进入水田后就要换上水田轮了,水田轮为钢制叶片轮,在水田行走的时,附着效果好,不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作业时还有卸下尾轮。

  驾驶操作系统包括油门、方向盘、主离合器、定位分离离合器、档位杆等。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插秧机。

  动力传输装置包括行走齿轮箱和动力输出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给行走系统和插植系统。

  牵引装置主要就是这个牵引架,起到将插植系统和前面的装置连接的作用。

  工作总成主要由秧箱、工作传动箱、送秧机构和插秧机构组成。秧箱在插秧机工作时是用来放置秧苗的。送秧机构则是由横向送秧系统和纵向送秧系统组成。送秧机构的作用是确保每次送到秧门口处的秧苗,在调节好取苗量的基础上是等量的。而插秧机构的作用是将送到秧门处的秧苗取出并插入大田中。

  2、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

  插秧机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输到插植臂,插植臂运转带动秧针工作,把秧苗把秧苗插入地下,从而插秧完成。

  二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组装与磨合

  为了能够使插秧机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必须正确的掌握插秧机的操作和施用方法。

  1 、插秧机的组装

  新机器购买回来后,首先您要检查插秧机的包装是否完好,然后打开包装,取出各部件,根据包装内的配件清单,核对配件。确定配件完好之后,准备安装。

  首先要将传动轴安装在行走传动箱上,安装时需要注意,要将传动轴贴有箭头的一侧与行走传动箱上接头刷有黄漆的一侧对好,这样才能保证插植臂停止时,秧针处于最高点,行走时不会损坏插植臂。

  传动轴安装好后,下一步需要将牵引架和行走传动箱连接在一起,连接时需要将传动轴从牵引架中间穿过,然后将牵引架和行走传动箱用螺栓固定,紧固时要需要先拧紧对角的螺栓。螺栓紧固后还需要将动力架安装在行走传动箱上,动力架是用来安装发动机的。

  接下来需要安装行走轮了,把机器用支架支起来,将行走轮安装并固定好就可以了。行走轮安装好后,再把已经组装好的部分和插秧部分连接在一起。首先取下船板上的机架联接销销钉,将工作传动箱上的万向节方轴插入到传动轴里,同样也需要将传动轴带有箭头的一侧与工作传动箱上的万向节方轴标有黄漆的一侧对齐。然后再把牵引架联接销和机架连接销对齐,用销钉固定。

  把尾轮装好以后,接下来就是安装发动机了。把发动机放在动力支架上,穿好固定螺栓,在紧固螺栓前还需要将三角装好,调整好皮带松紧后,把固定发动机用的螺栓紧固好。最后再将座椅和方向盘安装好,为了方便不同身高造作人员的操作,方向盘的角度是可以调节的,调节时只需要把方向盘固定把手松开,将方向盘调整到适合角度固定好就可以了。

  到这里插秧机就组装完成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启动机器了。在启动之前,先要加注燃油和润滑油。打开油箱盖,向油箱内加注适量纯净的柴油,加油时一定不能有明火,加注完成后盖好油箱盖。打开机油油箱盖,加入适量机油,加油加注到机油尺上下刻度之间就可以了。行走传动箱,工作传动箱也要加入机油润滑。链箱内也要加入机油。栽植臂内需要加入1:1混合的黄油和机油。同时传动齿轮,转向齿轮,秧箱支撑滚轮等需要润滑的部位,也要用黄油进行润滑。

  现在您可以准备启动机器了,启动之前,将变速手柄放在空挡位置,离合手柄置于刹车位置,这里的离合手柄有三个位置,最前端为结合,中间为分离,最后端为刹车。定位分离手柄置于分离位置。将油门手柄向后调节到1/2处,将减压阀搬到泄压位置,快速摇动启动手柄,达到一定速度后迅速松开减压阀,这样插秧机就可以启动了。插秧机启动后,还需要对插秧机进行磨合。

  2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磨合

  插秧机磨合包括空转磨合、行走磨合和插秧系统磨合。所谓空转磨合也就是磨合发动机,启动插秧机后在原地对发动机进行磨合,空转磨合半个小时后就可以进行行走磨合了。将变速杆拨到行走档,加大油门,缓慢结合离合器,插秧机就可以行走了,行走磨合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插秧系统磨合也就是插秧系统空转磨合。结合定位分离离合,插秧系统空运转,,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在行走磨合同时进行插秧系统磨合磨合,空转磨合大概需要2个小时。插秧机磨合完毕后,需要将各部位的润滑油放出,用柴油清洗后加注新的润滑油。现在插秧机就可以进行插秧作业了。

  三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作业方法

  操作人员在作业前要熟读插秧机的使用说明书,仔细观看插秧机各部件粘贴的安全警示标志。

  1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准备工作

  要保证插秧机获得满意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了保证机器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正确的使用外,还要保证田块和秧苗是适合插秧机的适用条件。否则就会降低作业质量。首先要求田块相对平坦,耕深在13-15厘米之间,田面上没有石块和杂物,最适宜的水深在2—4厘米,如果田间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块露出水面或者水深超过4厘米时不适合插秧机造作。另外,田块不能太硬,用脚踩下去,泥脚深度为10—30厘米,这样的插秧条件是最合适的。田块准备好了,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秧苗才最适宜插秧机。

  秧苗要求播种均匀,秧盘规格长58厘米,宽28厘米。秧盘土层均匀,形状整齐无残缺,土层内没有杂物,床土厚度2—3厘米,盘根紧密。苗高10—20厘米,秧苗粗壮不徒长,没有病害,长势均匀,没有过密或稀疏处。这样的秧苗才符合机插秧的要求。

  2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方法

  插秧机在每次作业前都要检查润滑油和各紧固件的紧固情况。将插秧机平放在平地上,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润滑油油箱标尺,擦干净,插入润滑油箱后取出来,检查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不足需添加。检查各连接件连接是否可靠,各紧固螺栓是否紧固,如有松动,要及时紧固。检查完毕就可以下田工作了。在下田之前还要换上水田轮,拧松轮胎紧固螺母,用支架将发动机支起了,卸下行走轮,换上水田轮并紧固好,最后卸下尾轮,现在插秧机就可以下田工作了。

  插秧机下田要从田块的一角下田,插秧要选用插秧档12或14缓慢进入水田,进入水田后要根据地块形状选择起始位置,应该尽量减少空驶行程和人工补苗作业量,插秧机停在开始位置,插秧机的一侧距离田边应留出1.9米宽,插秧机秧们距离后面田边也要留出1.9米宽。这里以最常见的长方形地块为例,向您提供一个插秧行走路线图。

  开始装秧苗前,需要将秧箱移动到极限位置。下面我们就要向秧箱放置秧苗了,把培育秧苗用的秧盘取下来,将秧苗放入秧箱内。秧苗应装送到导轨的前沿位置,既不能留有空隙,又不能压在导轨上。所有准备好后就可以插秧了。

  启动插秧机后,将档位拨到12的位置,然后慢慢加大油门,结合离合器和定位分离器,插秧机就可以进行插秧作业了。

  插秧机在首次作业时,可以先试插一段距离,检查一下秧苗插秧深度及取苗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再正式插秧。这里取苗量一般按照粳稻每穴3-5株进行操作。秧苗插入的深度为2.6厘米。株距是可以调节的,分为12厘米、14厘米、17厘米、19厘米,这里选用的是12厘米,行距是固定的,为30厘米。检查确定符合农艺要求后就可以进入正常插秧作业了。

  插秧机作业时要走直线,第一趟插秧机边与田边要保持1.9米宽,插秧机作业到地头,也就是已经插好的秧苗距离田边1.9米宽时,要先将定位分离手柄扳到“离”的位置,然后及时转向,与前一趟秧苗平行后继续插秧作业,待最后一趟插完后,还需要将预留没有插秧的田块边缘插好。

  苗箱上的秧苗是有限的,当秧苗到达秧苗补给位置前就必须补给秧苗了。补加秧苗后两个秧片接头处要对齐、靠紧,不要有缝隙,同时也不能重叠在一起。

  整块田插好后,需要更换田块过田埂时也是有技巧的,插秧机到达田埂处时,一个人在侧前方拉动插秧机,另一个人在在插秧机右侧按下过埂起,使船板前方翘起来,插秧机通过田埂以后,把插秧机停放到合适的插秧位置,进行这一田块的插秧作业。

  四 、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调整

  插秧机在工作时,如何保证取苗量、株距和插秧的深度,是每一个用户所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调整吧。由于调整方法的需要,取秧量、插秧深度可以在水田里调整,其余调整全都需要将插秧机移到水田外调整。

  1 、取秧量的调节

  插秧机取秧量的多少是可以调节的,用户可以根据当地农艺要求进行调整,调整方法为:松开摆杆固定在链箱后盖上的锁紧螺母,旋转调节手扭,顺时针旋转手扭取秧量减少,逆时针旋转取秧量则增加,调整到合适量后拧紧松开的锁紧螺母,并将其余五组分插机构也调整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好后,六组分插机构取苗量要一致。

  2 、插秧深度调节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农艺要求,秧苗的栽植深浅也是可以调节的,如需调节,松开固定升降杆的钢丝,顺时针摇动插秧深度变浅,反之则加深,达到所需要的深度后再用旋转固定钢丝卡住升降杆。

  3、株距调节

  插秧机的株距调节是通过改变变速手柄位置来实现的,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档位。

  4 、秧针与秧门侧间隙调整

  秧针秧门两侧的侧间隙适合的距离为1.25毫米至1.75毫米之间,插秧作业时应当每半天检查一次,如果间隙不合适时应作适当调整。调整时,需要松开曲柄上的夹紧螺栓轻轻敲击曲柄,使秧针与秧门两侧间隙均等,检查一下侧间隙是否符合标准,调整完毕后拧紧夹紧螺栓和螺母。

  5 、其他部分调整

  插秧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除了上述部位需要调整外,还有几个部分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三角皮带松紧以用手指在三角带中部位置可以压下1—2厘米为合适,皮带的松紧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在动力架上位置来调节,拧松柴油机固定螺栓,按照三角皮带松紧程度前后调节发动机位置,调整合适后拧紧柴油机固定螺栓。

  由于在使用插秧机时油门经常造作,油门拉线容易松动,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调整油门拉线,松开拉线锁紧螺栓,将油门拉线拉紧,然后紧固锁紧螺栓就可以了,搬动油门手柄,检查调整的是否合适。

  定位分离器拉线的松紧程度直接关系到插秧机的插秧质量,如果拉线过松会导致分离不彻底,插植臂就无法停止工作。调节拉线上的调整螺母,使定位分离器手柄连接到“合”字位置时动力开始传递或插植臂开始运转,这一位置为最佳状态。

  五 、独轮乘坐式水稻维护与保养

  插秧机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维护和保养,如果能做好维护和保养,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及延长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可按照下面介绍的方法对插秧机进行正确的日常保养。

  1、发动机机油的更换:打开机油油箱盖,松开放油螺栓,将机油排放干净。排放完毕后,上紧放油螺栓,加注新机油,机油加到机油尺上、下刻度线中间位置,每插秧3亩水田必须检查发动机机油油量。新机工作插秧3亩后更换一次机油,以后每插秧季更换一次机油。

  2、行走传动箱油的更换:松开放油螺栓放出润滑油。排放干净后,拧紧放油螺栓。再在注油口处加入干净的润滑油至规定位置。行走传动箱也是每插3亩水田检查润滑油油量,每插秧季更换一次润滑油。

  3、链箱、栽植臂的润滑油要每插3亩就进行检查,不足时应添加。

  4、空气滤清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需要清理,取出滤芯,把滤芯上的灰尘去掉,装好后就使用了。

篇三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水稻机插塑盘育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塑盘育秧栽培技术

摘要从苗床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秧田管理、定量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详述了水稻机插塑盘育秧栽培技术,以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塑盘育秧;栽培技术

水稻是信阳市平桥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47万hm2。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优点,现已被种植大户接受。现将水稻机插塑盘育秧技术介绍如下。

1苗床准备

选择熟化的旱地土、菜园土、冬翻融冻的稻田土作床土。大田备过筛后的细土1 500 kg/hm2,其中1 200 kg/hm2加盘式育秧专用肥9 kg/hm2,充分拌匀后覆盖农膜,集中堆闷2~3 d培肥;余下300 kg/hm2作盖种用土,不需培肥。选择排灌条件好、便于运秧等农事操作的田块作秧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100。播种前7~10 d上水耖田耙平,开沟做畦,畦田宽1.4 m,沟宽30 cm、深20 cm,四周围沟宽30 cm、深25 c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前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床面达到“实、平、光、直”。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由于机插秧播种偏迟,品种选择应综合考虑品种特性、作物生长后期的温光条件、安全齐穗期等因素,选择熟期偏早的中熟品种,以确保安全齐穗、顺利灌浆、正常成熟。大田应备足发芽率大于90%、发芽势大于85%的精选种子45.0~52.5 kg/hm2。播前晒种1~2 d,每5 kg稻种用25%咪鲜胺乳油2 mL加水10 kg,用日浸夜露法浸种3 d后播种[1]。

3播种育秧

篇四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软盘育秧播前技术

水稻机械化软盘育秧技术要点

1、苗床制作与播种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质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PH值在6以下,地下水位在50厘米以下,便于灌溉的砂质壤土的菜园土或平坦肥沃的旱地。种植本田一亩备苗床4—5平方米,备足经过秋、冬、春培肥的过筛细土100公斤,播前每100公斤过筛细土一次性充分腐熟有机肥45—50公斤,尿素80—100克,过磷酸钙1公斤,氯化力争上游300克,壮秧剂1公斤充分拌匀。每2亩按厢宽1.2米,厢长6米开厢,厢面整平压实,根据软盘长58厘米,宽28厘米,每个厢面放40个软盘,盘与盘之间必须靠实。每个软盘放入营养土2.53公斤,耙平,使盘内土层在2厘米左右,播种量根据组合的栽培性状而定,D优527每亩用1公斤。每公斤种子的芽谷均行撒播20个软盘。播种后在芽谷上盖上一层营养土,以全部盖住谷粒为宜。

2、土壤化学消毒除草

播种后用70%敌克松600倍液喷洒苗床消毒,防治立枯病;苗床每平方米用0.5克杀草丹,兑水0.15公斤喷施。然后盖膜保温育苗,封闭除草。

(二)亩床管理技术

该期管理以保温、保湿出苗整齐为目标。一般不浇水,当苗床土面干至发白时适当浇水。当苗床表面温度高于35℃时两头揭膜,对流通气出租汽车。

2、1.1叶—3.1叶期

该期管理以控苗、控水,通气,炼苗、干燥促进为目的,睛天揭膜,

阴天保温,日落前盖膜,气温低于12℃时,禁止揭膜。严格控湿,只要叶片不卷,叶尖早晚有水珠就不给浇水。在2.1叶期用矮壮素喷雾处理,以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分徒长,增强抗病力,培育壮秧。

3、3.1—移栽期

3.1叶期后,秧苗生长加快,吸收肥水较多,苗床管理保持一定的湿度,只要无霜冻可昼夜揭膜炼苗,并及时追肥满足分蘖需要,浇水在早晚进行,追肥在3.1—4.1叶期,取尿素配成1%水深液喷施,5.5叶期苗床每平方米撒施5克尿素,移栽前5天同等量肥料再追一次。

4、病虫害防治

根据苗床秧苗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二、本田栽培

用于机械化播秧的大田。如杂草过多在移栽前10—15天用旱地除草剂除草一次,再放水打田翻犁。

1、移栽叶龄

项目总体移栽叶龄在4.5—6.5叶期。

2、栽插规格与密度

为建立起合理的落田基本群体结构,结“东洋”插秧株距调节范围和本田试插结果定为、行株9寸,株距5—6寸,亩栽1.2—1..3万穴。

3、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试验的能力情况,亩施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水稻专用复合肥60%作基肥,15%作分蘖肥,25%作穗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其中基肥占70%,分蘖肥占20%,穗肥占10%;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7天,亩用稻田除草剂50克撒施除草。

4、水浆管理

移栽是水稻软盘秧技术由旱地管理转向水环境的转折点,由于改变了生长环境,软盘秧在水环境下,具有分蘖生长快,分蘖势强,分蘖高峰期早等优势。根据生长特点,当杂交组合苗数每亩达20万以上时,搁田时间与强度的运用,起到产量控蘖效应时的叶龄不超过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对灌溉条件差的田块,采取促水控蘖措施。在孕穗期管理以薄水勤溉为主,在保证孕穗期水分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水源条件好的田块抽穗前再晾一次田,以促进始穗期群众轻度落黄,随即复水直腊熟期后在收割前5—7天断水落干。

5、田间病虫害草鼠综合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主,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禁用高毒、高残留甲胺磷。按测报指标开展防治。防治稻温病分三次在剂穗期。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着重在分蘖末期、孕穗期、抽穗期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按测报指标在关键时施药,防治田鼠,在育苗期、孕穗期、成熟期采取集中连片同时投药诱杀,割除清理田埂杂草等综合防治。

篇五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

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臵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 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2、效率高且稳定 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有良好的液压仿形系统,田间作业稳定。

3、灵活适用 插秧机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充分保证了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

插秧机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进行分类。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步行式插秧机和乘坐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

插秧机。目前,步行式插秧机均为普通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有普通插秧机,也有高速插秧机。

(二)机插秧优势

1、高产稳产 根据我省2008-2010年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对比实验结果,机插秧比洗插秧相比平均亩增40kg。机插秧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一是宽行密株,有利于增大边行优势、中后期阳光分布和成穗率提高;二是带土和立苗移栽,秧苗入泥浅,能早生快发,有利于增多有效穗;三是规格插秧,有利于农事操作,也减少了杂草滋生。

2、作业效率高 一般手扶式插秧机每天栽插面积15~20亩,乘座式40~50亩,远远高于人工栽插效率。并且机械水田作业稳定性好、易操作,有利于抢季节保进度,省工节本增效。这样,社会效益也明显,以机械插秧代替人工,大大减轻了栽插劳动强度,调运了农民种稻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有助标准化农业发展 以插秧机为载体,机手或者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供秧、统一机插等社会化服务形式,促进了水稻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开辟了农村新职业,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三、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

机插秧育苗是机插秧成功与高产的关键,机插秧播种密度大,秧苗个体空间有限,壮秧难,标准要求高。只能按照生产要求,不失时机的培育足够壮秧。

(一)机插秧壮秧标准

1、个体标准 机插秧壮苗指标是:秧龄15~20天,叶龄

3.5~3.8叶,苗高12~17公分,单株绿叶2.5叶、白根数10条以上,秧苗生长整齐健壮,青秀无病。

2、群体标准 插秧机秧块标准为58㎝×28㎝×2㎝,秧块整体放入秧箱内,不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盘育秧的填满盘即可,双膜育秧的在起秧时通过规格切块来保证,秧块厚度2~2.5厘米,铺土时通过机械或人工来控制。床土过薄或过厚会造成秧爪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杂交稻每cm2成苗1~2株,常规稻1.5~3株,均匀整齐。根系发达,秧苗块盘根好,提起不散,因此,在育秧期要注重根系的培育。

(二)育秧方式

机插秧育秧方式有四种,即双膜泥浆育秧、软盘营养泥育秧、大棚育秧和铲秧育秧,目前我省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双膜泥浆、软盘营养泥和硬盘(大棚)育秧等三种。

1、软盘营养泥育秧 是我省最普及的育秧方式,用专用软盘(58×28×2.5㎝)上铺放2~2.5㎝厚的营养泥浆澄实后直接播种、覆膜保温的育苗方式。其秧块标准,成秧率和利用率高。

2、双膜泥浆育秧 指在秧板上铺有孔地膜代替秧盘,再铺放2-2.5㎝泥浆澄实后播种后覆膜保温保湿的育苗方式。其特点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节本简单。目前主要是我省湘南一带用的较多。

3、大棚硬盘育秧 在硬盘内铺放2~2.5㎝厚的营养土或基质,播种后移至秧田覆膜或采用大棚进行保温的育秧方式。主要是用在城郊等经济发达地点及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它既可以铺放在田间秧板上,也能铺放在场院等平地上。

(三)备足搭配好品种

双季稻区必须充分考虑晚稻安全齐穗、避开寒露风和不老秧等合理搭配机插秧早晚稻品种,建议早稻特早—晚稻迟熟,早稻中熟—晚稻中熟。每亩大田用种优质杂交早稻2.5kg,中、晚稻2~2.5kg。常规稻5~6kg。双膜育秧的由于要切边用种量稍大,大户则合理分批播种,确保适龄移栽。

(四)适时播种

机插秧播种密度高,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5㎝的薄土层中,掌握不超秧龄十分重要。机插秧对播种期安排较为严格,要求我们坚持适期播种,根据大田茬口、大田耕整、沉实时间,按照秧龄15~18天推算播种期,晚稻必须按照品种安全齐穗期倒推,并兼顾早稻成熟情况合理安排播种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如果面积大要根据插秧进度,适时播种和收获前茬作物。

篇六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论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维护

龙源期刊网 .cn

论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维护

作者:张立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4期

摘 要:近年来,水稻盘育秧播种机在我国水稻种植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对其进行维护成为使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播种前准备、播种作业、机器故障的判断和处理及作业后的检查和维修保养4个方面,对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维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检查;维护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35

目前,我国的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是在借鉴外国机型,并进行吸收和改造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该机器可以一次性完成水稻育秧播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能有效地提高育秧作业的效率和播种的均匀度。

1 播种前的准备

应选择质量较好的种子。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采用脱芒机除去水稻的桔梗和芒,通过使用体积比重或者盐水的方法进行选种,选择质量较好的种子。

浸种。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温水环境中,利用催芽泵进行催芽,以稻种催芽1mm为最佳状态。芽不能过长,否则会对育秧播种的均匀度造成影响。在将种子放入播种机之前,要对发芽的稻种进行脱水处理,以免影响播种的质量。

准备育秧土。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出合适的育秧土,通常选用保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农田土,PH值为4.5~5.5之间,含水率大约为20%。对土的选择还需要通过筛孔直径为4~6mm的筛子进行筛选。

覆盖土。选用保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农田土,其含水率大约为13%,对土的选择同样需要通过筛孔直径为4~4.5mm的筛子进行筛选。

水。选用清洁水,杂质较多的水容易对喷水管上的出水孔造成堵塞。

育秧盘。育秧盘包括硬盘和软盘。每台播种机需要配备2000个以上的硬盘,硬盘的选用要排除扭曲和有形变的,降低育秧过程中故障出现的概率,提高生产率。

2 播种作业

2.1 作业要点

篇七 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电控式软硬秧盘自动供盘装置_马旭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27 16:26:02

网络出版地址:

农 业 机 械 学 报 

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电控式软硬秧盘自动供盘装置【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马旭

1,2

陈林涛黄冠

1 1

齐龙

1,2

林少敏

1

陆强

1

(1.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2.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 410128)

摘要:为有效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的生产率,满足轻简化栽培技术要求,降低农民育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现有自动供盘装置振动冲击大、供盘可靠性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嵌放软塑秧盘的复合托盘和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电控式软、硬秧盘自动供盘装置。该装置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接近开关检测等待供送的层叠秧盘,控制秧盘供送装置上的舵机实现对层叠秧盘的自动升落与供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嵌入式复合托盘受力模型,确定了复合托盘的工作参数;设计了舵机升盘转轴机构、抬升指、输送装置等关键部件。为检测电控式自动供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系统地进行了特性测试分析;以硬塑秧盘为试验对象,供盘成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叠盘偏差对供盘成功率有显著影响,减小叠盘偏差能有效提高供盘成功率;通过分析试验结果,采用式导向板,实现对叠盘偏差纠错,并分别进行硬塑秧盘和嵌入式复合托盘嵌放软塑秧盘的性显著提高,硬塑秧盘的供盘成功率可达100%。采用嵌入式复合托盘进行软塑秧盘成功率大于98%,满足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自动供盘技术要求。

关键词:水稻;秧盘育秧播种;自动供盘装置;软硬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

收稿日期:2016-09-29 修回日期:2016-12-1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B020207002)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01-33)

作者简介:马旭(195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研究,E-mail:maxu1959@scau.edu.cn

引言

水稻生产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水稻生产工序繁多、机械化作业难度大[1-3],致使以插秧为主的水稻种植机械化严重滞后,种植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水稻栽植机械化过程中播种育秧技术是其关键环节,主要采用的设备是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主要包括秧盘供送、铺底土、压实、播种、覆表土、淋洒水、取叠盘等工序。现有的水稻秧盘育秧播

种生产线大多由人工直接逐个送盘,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4-8]。因此,为有效提高水稻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生产率,满足轻简化栽培技术要求,降低育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需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可靠,且适用于软、硬秧盘的自动供盘装置。

国外秧盘育秧播种生产线有多种,部分流水线上配设有自动供盘装置。荷兰Flier Systems公盘装置,其效率可达1250盘/h[9-14]臂式等),效率可达/h

秧盘自动供送装置具有速效率高达1500盘/h的优点,但其振动冲击较大,价格昂贵。浙江理工大学发明了一种由秧盘输送带机构、槽轮机构、摆杆机构、凸轮机构和秧盘限位机构组成的多拨片秧盘供给装置,虽轻巧小型,但其效率较低,机构较复杂。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的气吸式超级水稻毯状苗盘育秧播种生产线,自动放盘机构只能与专门配套动力的播种生产线使用,局限性较大,效率有待提高[20-24]。 综上,上述机型都能实现对层叠秧盘的自动供送,不同装置的生产效率略有不同。但现有机型大都局限于硬塑秧盘作业,未见其应用于软塑秧盘,不符合当前国内轻简化栽培技术要求,使得育秧成本偏高。其次,当前自动供盘装置多采用气

动和机械结合的原理进行供盘作业,而气动原理在供盘过程中振动和冲击较大,对于软塑秧盘自动供盘,容易造成托盘与软盘的脱离,影响了整个供盘系统的稳定性。针对现有供盘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电控式、振动和冲击较小的平稳自动供盘装置,以实现软、硬秧盘的自动供盘作业。

1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通过多方案分析,在工作原理上,本装置选择了振动小,放盘平稳的舵机及控制系统实现电控。1所示,主、导向板、待盘电动机、接近开关12、供盘电动机、

图1 电控式自动供盘装置结构示意图

Fig.1 Electric controlled type automatic tray feeder

1.机架 2.待盘电动机 3.接近开关1 4.传动链轮 5.导向板 6.电控箱 7.接近开关2 8.接近开关3 9.升盘转轴 10.舵机 11.供盘电动机 12.抬升指 13.秧盘

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将层叠好的秧盘(每次叠10个秧盘)放入前半输送段的等待区,电动机带动橡胶滚轮运动,层叠的秧盘由橡胶滚轮输送,经过导向板后进入后半输送段(工作区)的升盘转轴位置,分别触发接近开关2和接近开关3,舵机转动带动升盘转轴上的抬升指转动,抬起除底层以外的秧盘,底层秧盘继续前进,直到秧盘离开接近开关2,使之回位,此时升盘转轴的抬升指转动回位,上部层叠的秧盘落下,再次触发接近开关2,升盘转轴再次转动,抬起除底层以外的秧盘,底层秧盘继续前进,以此往复,直到该批层叠的秧盘全部依次供给完毕;当该批层叠的秧盘最后一个秧盘落下时,侧边接

近开关3回位,在前半输送段等待区下一批层叠的秧盘与上一批最后一个秧盘同时前进,经过导向板后进入后半输送段升盘转轴位置,分别触发接近开关2和接近开关3,重复上述过程。若层叠的秧盘放入前半输送段等待区时,有秧盘正在后半输送段供送作业,即接近开关1和接近开关2同时触发,前半输送段的待盘电动机将暂停转动,起到备盘功能。

600mm×300mm×35mm,采用PVC材料压制成型。嵌入式软塑秧盘复合托盘包括底面托盘和三立面。在底面托盘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水孔,在三立面上均有护沿,两长边护沿上设有向外的翻边;长边护沿上设有凸起和凹槽;凸起与凹槽设置成可嵌入式组合结构,可使多个托盘层叠,托盘在互相层叠时上下托盘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可达到自动对中的效果,同时因上下秧盘嵌入作用具有层叠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为嵌入式软塑秧盘复合托盘层叠实物图(含软塑秧盘)。复合托盘的外部尺寸与2关键部件设计

电控式软硬秧盘自动供盘装置的关键部件设

托盘实物图 tray 1、底面托盘 2、加强筋 3、翻边 4、立面 5、凸起 6、凹槽 7、排水孔 参数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图4为复合托盘受力分析示意图,现考虑一

种最容易使托盘发生侧滑的情况,当复合托盘受到振动的瞬间,各层托盘之间会产生微小的空隙,托盘之间的相互作用消失。如果同时有一横向扰动力作用在上层托盘上,使下面托盘A面的受力

(c)层叠剖面图

图2 嵌入式软塑秧盘复合托盘

Fig.2 Embedded composite tray

嵌入式软塑秧盘复合托盘长×宽×高尺寸为:

为F1,B面受力为F2,就会使上层托盘与下层托盘在A和B面上产生滑动的趋势,如果A面坡度过小,也就是 角过大就会发生侧滑。【插秧机秧盘育秧视频】

图5 凹槽的综合夹角示意图

Fig. 5 Integrated angle of groove

2.2 图4复合托盘自锁受力模型 Fig. 4 Tray self-locking model 如图现以A面为例进行分析,在A面上所受的扰如图6b所示,其主要

动力为F1摩擦力Ff, F1sinϕ≤Ff 1)[26-27],抬起 即 F1sinϕ≤μF1cos tanϕ≤μ

(3

式中:ϕ——与铅垂面夹角,︒

μ——

(a)俯视图

查得[25]复合托盘凸槽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5,通过上述受力模型分析,由式(1)和(3)联合可求得,当下层复合托盘凸起的夹角为

2ϕ≤53︒,即ϕ≤26.5︒时,可以有效防止侧滑。

对B面的分析也能得到类似结果。

实际上,由于结构的限制,ϕ角不能选择这样小,为此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在凹槽处设计限位加强,能有效防止侧滑。图5的综合夹角ϕ1满足式(3)要求。

(b)侧视图

图6 舵机升盘转轴机构示意图

Fig.6 Structure sketch of servo-controlling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1 .舵机 2.联轴器 3 .带座轴承 4. 抬升指 5.升盘转轴

2.2.2抬升指与升盘转轴尺寸设计

抬升指与升盘转轴是舵机升盘转轴机构中的核心部件,其尺寸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供盘作业性能。由抬盘运动分析可知,抬升指绕升盘转轴的圆心旋转,抬升指顶点的运动轨迹总是一个圆。按照实际供盘运动条件,可设定抬升指旋转角度为90°,得出抬升指顶点和旋转中心连线是一个直角扇形运动区,如图7运动轨迹所示。为保证供盘作业的高效无干涉,需使抬升指的扇形运动区一部分刚好卡在秧盘的上边缘。

置的输送速度应大于育秧播种生产线的输送速度)[28]。

3 控制系统设计

电控式自动供盘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电控舵机的选择,硬件电路的搭建以及控制流程的设计。

电控式自动供盘装置使用电动舵机作为执行器。据供盘装置扭矩和速度要求(最小扭矩根据层叠秧盘最大质量和抬升指长度之积选取:10个层叠秧盘质量为6Kg,抬升指伸出长度为34mm,扭矩大小为1.99N·m;速度根据生产率要求选取: 图 1.升盘转轴

参考寸。由图7证:

式中:H—— h—— a——择a=6mm ,则2.3输送装置

动,结构如图1高生产率,秧盘在进入育秧播种生产线时秧盘需要减速,从而实现秧盘的连续输送(自动供盘装

图8控制流程图

Fig.8 Flowchart of control system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