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篇一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试论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

  摘要:个性化行为特征和想象力通过思维发挥,能正确进行画面内容选择、画面构图处理、画面技巧运用和画面语言组织。追求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和拍摄技术技巧,在采访拍摄中充分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能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新闻拍摄,加快新闻播出速度,同时也给后期编辑制作提供方便。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拍摄原则;个性化;想象力;稳定性;无剪辑拍摄意识

  电视摄像记者作为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和记录者,要把现实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及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像符号,通过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独特表现,把观众带进特定的新闻现场。因此,电视新闻摄像在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于电视摄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轻视或忽略,这大大影响了电视摄像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制约了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新认识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电视摄像的质量关,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探讨。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术与技巧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和各个图像连续衔接表达内容。电视新闻摄像人员以敏捷的判断力及熟练的摄像技巧去捕捉被摄对象最富有本质特点的情节、细节以及精彩生动的画面,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精细点,应用图像的容量和图像的选择,去创造声画并茂的电视画面。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应该懂得如何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为节目主题内容服务,挖掘别人想用但还没有用过的角度,利用多角度、多景别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好的电视新闻画面离不开电视摄像记者对于稳、移和构图等几个要素的把握与处理。

  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推镜头是将某一个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拉镜头则是把某一主体放到一个环境中。推拉镜头的效果是强烈的,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突出环境中的主体,起幅与落幅应果断、干净利落,并有适当的长度,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结构中的中心位置,推拉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节一致。任何镜头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这是从镜头组接和人们心理要求角度谈的。镜头摇摇晃晃、无规律地摆动等,会令人心烦意乱甚至产生厌恶感,对新闻片、专题片来说尤其如此。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且要保持水平移动。如拍摄文成珊溪水库坝区全貌,既可以居高正面俯摄,也可以侧面俯摄,但无论是“摇”、还是“推拉”镜头,都要尽量缓慢移动以保证画面稳,否则会出现跳跃式的突变,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移,是指移动机位和变换镜头,是摄像重点需要掌握的部分之一。移动画面通过内容的不断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弥补定点拍摄的不足,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对复杂空间表现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

  构图,是指摄像把物体在画面结构取景范围内进行艺术真实、合情合理的安排和组合,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感到美妙的形态。电视的画面构图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和原理,画面结构要简单明了,坚持一个画面反映一个典型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可出现多中心、多主题。画面的立意要明确,突出主题,主体的安排一定要在视角中心位置上并占据一定的面积比例。

  二、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

  一部好的电视新闻片作品,不仅与编导、剪辑、录音合成等环节有关,而且摄像人员的个性化行为与想象力在电视片制作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电视摄像也不例外。但是,在电视摄像过程中往往只顾稿本内容而忽视了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结果由于有限的固定镜头而限制了摄录操作的灵活性,最后可能为编辑带来困难。

  想象和虚构不是一回事。想象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镜头、美化画面、丰富画面语言。发挥想象力在摄像过程中甚为重要,它使摄录人员能准确地选择艺术形象。想象的作用还在于通过摄录的电视画面,形象而有力地吸引观众并使之产生共鸣。在发挥想象力时,必须注意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充分运用透视、光线、线条、色调和镜头组接等手法和技巧,从而既保证稿本的科学性,又增强画面表现的艺术性。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人的因素来决定的。电视新闻片、专题片作品成功与否和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紧密相关。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来自摄像人员的日常观察,深入的理论学习。

  三、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提高摄像水平

  “无剪辑拍摄”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无剪辑拍摄”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具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记者的无剪辑拍摄意识,也可以帮助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效率,对于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要具有“无剪辑拍摄”意识,关键是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和拍摄时的镜头处理。

  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明确拍摄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拍摄的画面,并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活动的进程与顺序。对于一些非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在拍摄前一定要进行比较详细的策划,这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新闻事件背景资料的查阅、新闻事件中的有关人物进行采访等;对于突发性的电视新闻报道,也要在新闻现场迅速了解新闻事件、确立新闻主题和拍摄重点,如果事件允许,最好能列出简单的拍摄提纲和采访内容,尽量避免因盲目拍摄而形成大量废镜头或无用的素材。

  “无剪辑拍摄”意识,体现了摄像记者的综合制作水平和作为电视摄像人员的总体素质。

  首先,“无剪辑拍摄”要求摄像记者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摄像记者必须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技术,懂得构图原理,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合理,画面生动,色彩饱满。其次,具备新闻敏感性、判断力和节目的策划能力。当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时,摄像记者能敏锐地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有预见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掌握整个节目的拍摄思想和基本框架。再次,要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摄像记者要懂得电视编辑选取素材的标准,遵循电视镜头组接的原则,并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

  参考文献

  [1]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01-411.

  [3]叶子,高克明。电视新闻探索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210-214.

  [4]周纪宣。追寻新闻美学价值[M].新华出版社,2002.3.

篇二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试论对于新闻播音主持如何加强专业塑造

  摘要:对于广播电视传媒中的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进行新闻播音。新闻播音主持同其他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一样是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形象代言人,代表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但其又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主持,新闻播音主持作为新闻播音工作的主要和直接承担者,其在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对于新闻播音主持的专业塑造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媒体提高自身形象、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其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我国政府和国家形象的需要。因此,在对新闻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进行相关建设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于新闻播音主持人业务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建设,是我国当前播音主持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新闻播音主持;职业道德;政治品质

  一、职业基本功的塑造

  在整个的新闻播音过程中,需要对新闻进行一定的收集、采编。而整个的收集和采编其实都是为了最终的一个“播”的过程。因为,新闻只有播出才能在受众中被广泛传开,找到其新闻价值。因此,这个“播”的过程中,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好坏就会对整个的新闻播出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增加新闻的播音效果,尽量避免新闻播音过程中的失误,就需要新闻播音主持要具有过硬的基本功。

  对于一个新闻播音主持而言其基本功主要包括播音腔、播音语速以及对播音稿的审阅等三个方面。一是在播音腔方面。对于新闻的播音,不同于一般的电视主持。由于新闻的严肃性以及客观性,其要求播音主持人在播音的腔调上也应该尽量字字珠玑,把握一定的分寸。因此,在播音腔上,新闻播音主持应保持轻重恰当、不涩不粘、不浓不谈的语调;在语势也应该保持平稳;在逻辑也要保持一定的严密性;而在语词上也能够进行充分的融汇贯通以及灵活运用等。新闻播音主持从这些多方面基本功的巩固与塑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言驾驭能力,并对其语言内涵进行丰富。二是在播音语速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新闻信息量的需求,新闻播音主持的语速也在逐步的加快。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新闻播音员的平均播音字数为300字左右每分钟。但新闻播音主持在对播音语速进行提升的同时,还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快,而使整个播音变得含混不清。这不仅不能够将新闻信息有效、及时的传递给新闻信息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一定的拖沓和懈怠感觉。因此,对于新闻播音主持语速的提高应该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三是在审稿方面。在对新闻播音的审稿过程中,作为一个新闻播音主持人应该做到“一检三思”。所谓的“一检”分析稿件的内容是否正确,其具体的逻辑思维是否顺畅清晰。此外,在这个检查的过程中,也是要求新闻播音主持人对整个的播音稿件做到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避免在播音过程中由于对稿件的不熟悉所带来的播音失误。所谓的“三思”是将稿件放到大的形势政策背景和具体的节目中,并从受众的角度对稿件进行一定的考虑。并及时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从而保证整个播音过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二、政治品质的塑造

  新闻播音主持直接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新闻播音主持应该保持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为了加强自身的政治品质塑造,新闻播音主持应该不断的加强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首先,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作为一个新闻播音的主持人,其应该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对我国相关的政治理论进行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并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条件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和观点对我国的政治问题进行辨证的分析和理解。其次,对其自身政治修养的建设和培养。这就要求新闻播音主持应该在思想上、作风上以及行动上实时以党性要求自己,保持与党和国家、人民的一致性。

  对于新闻播音主持而言,其还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大局意识,为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三、职业道德的塑造

  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建设对象之一。它要求我国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应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但对于新闻播音主持而言,其除了要遵守我国基本的职业道德标准外,还应该加强对于自身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首先,作为一个新闻播音主持,其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其所谓的新闻敏感度不仅仅要求新闻播音主持具有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还要求新闻播音主持具有一定的要敢于面对社会黑暗的一面,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曝光。其次,新闻播音主持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闻播音主持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三,新闻播音主持在进行新闻播音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对事实进行夸大或者瞒报。真实、客观的反应事实本身。其四,新闻播音主持还应该自觉的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的私利。这就要就新闻播音主持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事实本身,严禁以一己之私造成对客观事实的扭曲报道。

  四、导向意识的塑造

  在中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新闻类主持人或者是娱乐类主持人都首先要明确这一点。作为电台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节目主持人是喉舌的喉舌、工具的工具。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节目主持人的聪明才智,做好宣传工作。在节目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我”,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等。但是这里的“我”和自然生活中的“我”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作为主持人的我是工作中的我,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媒体,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意愿,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

  作为节目主持人的我,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我。他高于生活中的我,是更高尚、更完美、更纯洁、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作为生活中的我,对一件事想不通的时候可以发发牢骚,不满意的时候还可以发发火儿。而作为主持人的我,在话筒前就不能发牢骚,就不能随心所欲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计后果地轻率地发表“我”的意见。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能说,说到什么程度,怎么说,什么时机说,从什么角度说,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目的等等这些,都不能随心所欲、任我独行。都要以党和政府的宣传原则为依据,起到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帮忙而不是添乱。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宣传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基础。所以,在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作为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就要时刻想到,我是党的宣传员,是媒体的体现者,在节目的策划、构思、编排及话筒前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这样就可以避免个别主持人在话筒前出政治性的差错,犯导向性错误。

  综上所述,新闻播音主持作为我国党和政府的直接形象代表,其应该不断的加强对于自身专业的塑造。在职业基本功方面,其应该逐渐加强对于播音腔、播音语速以及播音稿审阅等方面的能力;在政治建设方面,其应该不断的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在职业道德方面,则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事实本身进行客观、及时、准备的报道。从而为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党和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

篇三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电视新闻摄像技巧

谈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

摘要: 新闻电视画面不单是为了通报消息而进行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对所拍摄的画面的技术处理和艺术构思的剖析下进行的系统工程。把握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电视新闻画面,以其为依据来探讨新闻电视画面拍摄的技术要领和艺术手法。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画面 镜头

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满足人们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接受心理。由此可见。我们看到的电视新闻不仅仅为拍摄画面而去简单的拍摄。还要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如引起事件发生的主体、事件发生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得观众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电视新闻画面的全局即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其构成,当然拍摄时也要在电视新闻画面的技术和艺术处理上来做文章。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

电视记者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将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画面形象的展现给观众,使人不但得到耳闻目睹,亲临现场的感觉而且得到“美”的享受。由于受时间限制和人的眼睛接受图像信息的限制,一个电视新闻画面不可能长时间在屏幕上显示或停留,观众不可能像看报纸。美术作品或照片那样反反复复地、全面地观看画面,这就要求记者或拍摄人员在选取面面的时候。选择最能反映主要内容的画面。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电视机屏幕上最能解释新闻消息的画面。因此,对电视新闻画面的精确透析是电视新闻拍摄的重中之重。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技术构成

从拍摄技术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画面是将新闻事件现场所发生的事件的各种原因和通过镜头搜集、整理后呈现给观众的一种镜头组合。从这个角度看,电视新闻画面就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也就是说镜头是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基本单位。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镜头可分为中心镜头(重要镜头)和介绍性镜头(次要镜头)。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即引起新闻事件主体的一切镜头: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归根结底就是对构成画面的重要镜头和次要镜头的合理布局和拍摄处理,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基本上确立了新闻画面的基本构架。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艺术构成

从电视艺术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心镜头还是介绍性镜头,它们都是将在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以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引起事件发生的主体、反映时间的光线、表达事件发生场所的背景构成了新闻电视画面的基本要素,对电视画面镜头的处理就是对这三种基本要素的处理和安排。

二、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

电视新闻画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电子光电技术与磁记录技术来记录现实图景的。在电

视新闻拍摄中,对摄像机的熟练操作和对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要领的掌握是衡量电视新闻画面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质量始终影响和决定着节目本身的质量,节目本身的质量的内涵很大一部分也是又画面质量所组成的,这里笔者就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技术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画面的稳定性

电视画面的“动”(指镜头技巧的运用等)是不可避免的,保持画面稳定并不排除镜头的移动变换,这里主要指镜头变换和画面显示时要确保画面稳定。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要保证画面稳定,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我们知道,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先是水平方向后是垂直方向这么一个逻辑习惯,因此,镜头的拍摄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观察规律,以便观众容易接受,这才是真正的“稳”。

2、少用推、拉、摇、移等移动镜头。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这主要是固定镜头相对于移动镜头来说,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多用一些固定镜头能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对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要用得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3、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摄像员还必须熟练“驾驶”摄像机。在没有三角架而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两腿最好走直线、迈小步,腿弯曲,要尽量使摄像机与肩保持一定距离。双臂最好展开并离开左右胸:利用三脚架拍摄时,为保证画面的稳定,首先必须选好中心机位并在试摄过程中调整机位和角度。否则,尽管利用三脚架固定摄像机摄像,也只能保证画面不晃动(机位稳定),而无法保证画面稳定。

(二)把握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轴线”就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间关系形成的一条虚拟关系直线或者为主体运动轨迹。电视新闻画面较之其他节目的画面更注重方向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拍摄一组相连的新闻电视画面镜头时,规定摄像机拍摄总方向限制在轴线(被摄体)同一侧,不能越过轴线。如果越过“轴线”,就会破坏空间同一感,造成观众对画面的误解,即我们常说的“越轴”,这是电视拍摄的一个基本规律,在新闻节目的画面中更是重要,以便避免对观众的误导。

(三)录制现场画面的同期声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声音的拾取与画面的拍摄同等重要。在新闻报道中采用人物同期声,既有助于烘托报道现场的真实氛围,又比用解说显得真实可信。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同时加大了新闻的信息量和客观性。做好现场同期声的拾取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选取最适合新闻场所的话筒(因为不同特性的话筒对声音的拾取方式、效果都不一样),要检查话筒线路是否畅通、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话筒的调试是否达到最佳状态等等,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为新闻现场同期声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到时候手忙脚乱。错过现场声的拾取,后果不堪设想。

2、内置话筒始终保持打开状态

因为新闻现场突发性事情比较多,为了避免在新闻现场一些突发时间造成外置话筒线路突然中断等因素而无法录音,所以摄像机的内置话筒始终打开,这样能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现场同期

声的录制。

3、用耳机进行监听

由于新闻现场的特殊性,无法预料现场声音录制环境的安静,随时会出现噪音的干扰或者话筒线路的中断,因此,摄像人员必须始 终要带好耳机随时监听话筒声音的效果,出现问题马上调试解决。

(四)将后期编辑作为拍摄依据

影视界有一句行话:“不懂编辑的人就不会拍摄”。这句话有它其中的道理。我们知道,前期拍摄的画面要通过后期编辑最后展现给观众的。新闻画面的拍摄也不例外。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编辑意识的人员就不会拍摄出好的画面,这是我们拍摄的一个常规常识。因此,如何进行前期素材的拍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前期拍摄的镜头要符合后期编辑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机关机前的充分预留

在拍摄每一个镜头时要有起幅和落幅,特别是运动性的镜头,镜头的起幅和落幅就是在拍摄一个镜头时开始和结尾时要有4秒左右的静止画面,这样对于后期编辑在制作时起到稳定画面,防止镜头跳动很有帮助。

2、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

转场镜头就是指利用切换台的特技技巧。或利用特定镜头,对两个画面的剪切点进行特技处理或直接切换,以完成场景的转换镜头。利用切换台的特技技巧完成的转场,叫技巧转场镜头。而不通过特技切换,直接在两个画面之间进行切换的特定镜头,叫无技巧转场镜头。这里我们所说的就是后者,即特定拍摄的转场镜头。

最灵活的转场镜头是人或物体的中性运动方向镜头。中性运动方向,是指主体运动由画面深处向正前方行进,或从画面正前方向纵深处行进。这种垂直线运动方向,除了主体大小的变化外,主体运动感并不强,不像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横向运动主体,有强烈的运动感、方向感。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摄像人员能把所有的镜头都能拍摄到,为了弥补摄像镜头的不足和电视画面的合理过渡,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非常有必要。这并不是在投机取巧,而是影视拍摄的一种惯用手法,是在拍摄和编辑中是允许的。我们经常在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会看到这么几个镜头的组合,前面是领导在会议室开会讲话的一组镜头。后面出现街道行走的人群、车辆等熙熙攘攘的这样的一组镜头,这也是一种镜头的无技巧转场方式,这样的画面不但解决了画面的合理过渡,而且也增加了画面单调乏味的感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尽可能做好拍摄场记

场记就是在新闻拍摄现场对一些重要的镜头进行特别的文字记录和解释。由于新闻画面中有一些镜头有很强的学术性或者专业型的信息,或者新闻拍摄的镜头过多时,在后期编辑中容易混乱找不到,影响节目制作的及时性,摄像人员及时做好记录,一边在后期制作时能对镜头合理的利用和合成。

三、电视新闻画面拍摄中对画面镜头要素的艺术处理

纵观电视新闻画面镜头的拍摄,总体来说不是太规范、讲究,在无序的空间寻找有秩序的构成元素,所以画面不够漂亮。比较杂乱。其实,掌握基本的拍摄法则,让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得到有效的突出和表现,减少无关的构成元素:运用恰当的画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新闻主题与主体,为观众在得到及时消息的同事,得到美的享受,是我们新闻拍摄记者的一门必修课。

(一)重点照顾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作为电视新闻画面布局的安排也不例外。主体就是指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组成的中心。在电视新闻画面中主体概念的实质没有变化,只是这里的主体就是指引起新闻事件发生的最重要的人或事物。这是我们在电视新闻画面中拍摄的中心,也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因此。在电视新闻画面镜头的拍摄时首先要确立新闻事件的主体,并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环境、主体与背景等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

(二)细心处理背景

在电视画面构图中背景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远的景物,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可以发挥出环境表现的功能,丰富画面内容,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电视新闻画面中的背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烘托作用,它其实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场所的投影。在电视新闻电视画面的拍摄中不但要重视新闻主体的拍摄,而且要细心的安排好新闻主体所处的环境,即对新闻主体背景的拍摄,使得观众看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地点和场所。对电视新闻背景的处理其实就是对新闻事件发生地点和场所的有力交代,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极其重要。

(三)合理运用光线

在电视画面中光线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没有了光线,电视画面的表现就无从谈起:光线不理想,画面的构图也会成为“无米之炊”;光线一旦发生了变化,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总之,电视构图,“光线先行”,光线的选择是决定电视摄像和画面构图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电视新闻画面中的光线不但是艺术氛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光线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我们知道新闻事件报道的先决条件就是让观众知道在何时发生的事件,从电视画面的光线间接的交代新闻事件发生是在中午还是早上。是白天还是夜晚。晴天还是阴天等等,因此,用光线来交代时间在新闻画面中的呈现尤为重要。

结语

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听觉细节,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工作在讲究按照时间的线性排列的同时。也需要摄像人员的意图进行重新排列: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不但要求技术的合理给观众带来及时、准确的信息。又要对画面进行艺术的处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总之,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二者兼顾的拍摄理念。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2008-04-10 12:35:56)

标签:杂谈

牐犕ǔ#我们将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划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三个阶段。电视 摄像师担负着中期拍摄的重要责任,他的工作是联系前期策划准备和后期编辑成片的纽带和桥梁。

牐犚虼耍有人说没有电视摄像这一工作环节的成功,前期的准备工作犹如是纸上谈兵,后期的编辑工作也只能是无源之水。而要让电视制作流程产生出合格的“产品”——电视节目,

就离不开操持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人——电视摄像师,就离不开他们高质高效和高产出的摄像工作。

牐牭缡由阆窆ぷ鞑唤鍪且幌罴际跣缘墓ぷ鳎它也需要融合进艺术性的思维和创作。电视摄像工作不单是对摄像师才情智慧的考核,它甚至还是对摄像师体能、意志、素质的综合检验。虽然,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只能看到摄像机镜头前面的大干世界,而难以见到镜头后的摄像师。但是,通过画面形象的新颖、优美和富有创意,或者是呆板、单调、蹩脚而乏味,观众也会像“见文如见人”那样对摄像师“如见其人”,对他所拍的节目发出由衷的褒奖或是严苛的指斥。可以说,只有那些纯熟地掌握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具有了综合高素质的摄像师,才能拍出高水平的电视画面和电视节目;反之,高质量的电视画面和电视节目正是摄像师高素质、高水平的一个最好反映。

牐犖颐侨衔,一名合格的电视摄像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在电视的旋转舞台上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牐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牐犜谏缁嶂饕宓闹泄,电视事业作为蓬勃发展的大众传媒,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电视摄像师不仅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的一分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舆论宣传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他们担负着用画面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等重大责任。通过电视传出的声音、播出的画面,无时无刻都有可能产生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

牐牭缡由阆袷κ怯没面讲话、用画面说理的,拍摄什么画面及采用何种态度和方式去拍,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和观众的收视反应。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就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走样”和“变音”的情况,或是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或是歪曲了事件本身的真相,或是在立场、观点上发生了误导,等等。人们常说“眼见为实”,电视画面恰恰能够满足这种愿望和要求。因此,作为电视画面的造型家、拍摄者和把关人,电视摄像师在拍摄电视节目,特别是拍摄新闻、时事性专题节目等时,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大气候和小气候,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符合时代精神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特殊精神文明“产品”——电视节目——教育、引导和感染观众。我们必须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可以说,首先要在政治上过硬,才能在艺术上真正合格。

牐牭缡由阆袷Φ闹耙悼赡苁橇钊讼勰降模但它同时也是充满艰辛的。电视摄像师的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可谓是用电视画面反映生活。而生活的画卷是浩繁广博的,你所要反映的生活可能是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也可能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石油工人;可能是像《龙脊》那样的希望小学,也可能是如《丝绸之路》那样的寂寞古道;你所要前往拍摄的画面,可能发生在月冷星稀的凌晨三点,也可能发生在流弹横飞的波黑战场;可能需要数月离家难与亲人相见,也可能要在穷山恶水间时刻与死神相伴;对一个摄像师来说,餐风饮露可说是家常便饭,抛妻别子说不上什么新鲜。难怪有些退休之后的老摄像师说,干摄像这一行,是最无情又是最有情的,是最舒服又是最辛苦的。无情者,是接到紧急任务后欠下家人的亲情;有情者,是对电视观众的热情和对电视事业的衷情。舒服,是你只需把摄像机架于三角架上眯

篇四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摄像技术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篇五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浅析电视新闻摄像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浅析电视新闻摄像

作者:王巍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4期

【摘要】拍摄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个技术步骤。由于技术运用和表达要求的差异,电视摄像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纪实性)摄像和虚构(创造性)摄像两大类。新闻摄像侧重于新闻性,不在影像美学方面有苛刻要求,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突发事件现场,有时甚至连画面稳定、亮度等基本技术要求都可以忽略,最为遗憾也是最为可贵的是,新闻摄像不能重新而来,除非是不影响新闻性的组织拍摄。

【关键词】新闻摄像;摄像手段;摄像

一、会场的拍摄

会场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静态拍摄场景,与会场比较接近的场景有课堂、座谈、讨论、围坐在饭桌边的用餐等等。这些场景的拍摄方法与技术处理都比较相近。

1、会场的特点:从拍摄的角度看,会场场景集中,内容集中,但同时也比较单调乏味,很难拍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光线:室内会场照明条件恒定,变化不大,但光照可能不均匀;室外会场则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光线可能发生变化,但光照比较均匀。

2、会场摄像“通则”:无论是室内室外,新闻拍摄者都必须如实记录下会议议程、出席会议的领导、重要来宾、主要与会人员以及会议上表彰先进、通过决议等过程性画面。如果会议安排主要领导或重要来宾最后发言,拍摄者必须坚持到会议结束。相对来说,会场拍摄技术问题不多,拍摄方法也比较简单。但非技术问题可能更值得我们注意,会场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有:

⑴第一个画面一般在会场中后方拍摄带会标的大镜头,然后自然走到主席台前拍摄主席台就座人员和会议主持人画面。⑵拍摄会场大镜头时,要尽量避开通向主席台的走道或分割观众的通道,要让画面中央充满观众,而不是一条通道。否则构图和视觉上都不能让人满意;拍摄位置可稍偏一些,会标仍然置于中间位置。⑶拍摄与会领导要注意景别和时间长度的匹配:主要领导的讲话镜头一定要给大给足。给大,就是景别要小些,给足,就是时间要长些;其他与会领导和重要来宾不能漏拍,如果没必要给他们单独镜头,可从中间部位向两边摇拍或拉拍,也可一个固定镜头包含2-3人,切忌不能在某位或某些领导、来宾身上重复摇或者拉;不要在他们有小动作的时候拍摄;如果会议之中有新的领导就座,就要补拍该领导画面,而且已经拍好的领导镜头很有可能要重新拍摄。⑷观众镜头要拍够,要保证报道时不重复使用画面;要注意景别的变化,注意捕捉情绪饱满、注意力比较集中的观众画面;拍摄观众时可不考虑轴线问题,可以在走道上向两边交叉拍摄。(加中性镜头、减少走动)⑸对重要的会议,报道的时

间可能较长,可以多拍一些普通观众的慢拉镜头,但是不能只从一边拉拍,最好按奇偶数排从两边拉拍,这样画面对接起来会比较舒服一些;中央电视台的两会经常这样处理。

3、会场摄像注意的问题:会议有秩序、偶然的干扰因素少,拍摄的心情比较放松。但有些问题应注意。

⑴室内会场

A、室内会场可能照度不均,拍摄时要注意随时调整光圈;特别注意主席台和观众席上的照度反差可能较大,要考虑用新闻灯补光。 B、室内光源色温可能不一样,要随时调节白平衡。C、注意室内会场的大窗户,因为室外大量光线的涌入,使得室内光线条件变得复杂了,由于室内外光线的色温不一样,离窗户远和近的与会人员的肤色、衣服颜色与质感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干扰。可在征得会议组织者的同意的基础上,拉上窗帘,或用大功率的新闻灯。 ⑵室外会场

A、室外会场一般领导多、参会人员多,气氛比较热烈。室外光线充足、照度平均,但易受到风云等天气变化的影响。我们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光线的情况,随时调整白平衡,以保证整场会议前后色调的基本一致。B、尽量避免把风的感染拍进画面,如被风吹得乱晃乱飘的大气球、剧烈摆动的条幅标语旗帜、时不时飞起的沙尘、观众的乱发等等。但也有例外,如抗震救灾的紧急动员。C、如允许,可将会场周围的环境拍摄进来,尤其是举行某种仪式或者庆典性的集会,都可以对现场环境进行画面介绍,以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

二、人物的拍摄

新闻人物更多的时候是传播新闻信息。人物摄像以近距离的摄像居多,它要求摄像者必须近距离的观察和抓取人物最富于表现性的语言、神情和其他瞬间进行拍摄,以获得理想的画面传播效果。

1、单人的新闻摄像:单人的新闻拍摄应该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画面单薄,画面组织比较困难。对人物而言,新闻摄像的原则是:真实自然、不能让被摄人物进行表演或者让所拍画面具有戏剧光效。

单个人物新闻摄像应该注意的问题:

⑴与被摄者的交流与沟通: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拍摄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它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拍摄活动的顺利展开,或许在了解更多情况以后,被摄者还会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⑵拍摄角度、方向与景别:角度:人物新闻拍摄一般不宜采用感情比较明显的仰俯角度拍摄,绝大多数采用正常平拍。方向:对人物的拍摄一般取正面,有利于让观众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物的表情神态,都可以得到生动展现;在新闻专题节目、人物专访节目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和气质,经常采用前侧面拍摄,这样有利于刻画和表现人物;

篇六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电视新闻摄像编辑基础知识

电视新闻摄像编辑基础知识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撰稿、配音、剪辑这几个环节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节目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主干和主体。

电视新闻按体裁分类:包括消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新闻、新闻评论等。按形式分类:包括字幕新闻、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图像新闻。按题材分类:包括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社会新闻等。比如文教新闻,就是有关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方面的信息极其人物的报道。像咱们现在办的《教育视窗》节目,就是以是提高全市人民的教育意识,宣传教育政策、传递教育信息、报道教育成果、反映教育界先进人物及其事迹。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电视新闻摄像工作概况。

一、摄像人员类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电视新闻摄像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技术型摄像,二是编导型摄像。

1、技术型摄像:按照电视采访的传统做法,技术型摄像是指单纯的摄像工作。这种类型的摄像人员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是这也不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要充分理解编导的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2、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自己拍摄,更清楚什么是有用的镜头,如何选择拍摄报道角度,怎样进行画面表达。记者要成为全才,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

1、技术上的标准:包括清晰度、曝光度、稳定性、色彩还原度。

2、画面的美感:包括构图、色彩、表现力。

3、是否符合节目要求:包括节目的主题、层次等。

三、拍摄的基本要领

1、稳:电视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破坏观众的欣赏情绪。利用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使用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

2、平:指所拍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歪斜了,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3、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拉、摇、移)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而且落幅后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

4、匀: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幅、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四、镜头的景别

电视是用一组镜头表现一个场景的,利用一组镜头可以说明一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这一组镜头就是蒙太奇段落。它可以表现一个运作过程、一种状态、一种相互关系、一种思想过程、事件的一个方面等等。在多数情况下,一条电视新闻要由若干组镜头相连,才可以叙述完整。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通常来说,电视新闻画面景别大致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功能。

1、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

景视野深广、宽阔,画面中人体隐约可辨,但难分别外部特征,主要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节目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全景: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如果说远景重在表现画面气势和总体效果的话,全景则着重揭示画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内在意义。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并且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刻画人物的内心状态;全景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展示环境,并且可以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全景在一组蒙太奇画面中,具有“定位”作用,指示主体在特定空间的具体位臵。

3、中景: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较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臵。中景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是电视画面最常见的景别。中景能够展现物体最有表现力的结构线条,能够同时展现人物脸部和手臂的细节活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擅长叙事。由于特写、近景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兴趣,而远景、全景容易使观众的兴趣飘忽不定,相对而言,中景给观众提供了指向性视点。它既提供了大量细节,又可以持续一定时间,适于交待情节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具体描绘人物的神态、姿势,从而传递人物的内心活动。

4、近景:近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小块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可以产生近距离的交流感。如世界各国大多数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5、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视距最近的画面。特写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选择、放大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引起视觉注意。特写可以强化观众对细部的认识,以细部来寓意深层涵义,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可以把画内情绪推向画外,分

割细部与整体,制造悬念。正因为特写能够短暂地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具有惊叹号的作用,所以在编辑中往往成为一组蒙太奇句子中的表现重心。同时它又被称作万能镜头,当出现跳轴镜头时,插入中间,可以弥补转场或跳轴带来的突兀感。

五、摄像的角度【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摄像的角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几何角度。主要是摄像高度,即在方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水平落差,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高度持平时,称为平摄;当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时,称为俯摄;当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时,称为仰摄。

1、俯拍:俯拍是一种自上往下、由高到低的俯视效果。这时摄像机处于被摄体水平线以上位臵,高于被摄对象向下拍摄。俯拍有利于在画面上表现景物的层次,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俯拍具有如实交待环境位臵、数量分布、远近距离的特点,画面往往严谨实在。

由于俯拍人物时对象显得萎缩、低矮,因此画面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因此在编辑公安人员审讯的镜头时,对犯罪嫌疑人大都选择一些俯拍的镜头。

2、平拍:平拍时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其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但是画面效果容易流于平淡。

3、仰拍:是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拍摄。仰拍时由于镜头低于对象,会产生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仰拍画面中形象主体显得高大、挺拔,具有权威性,视觉重量感比正常平视要大。因此画面带有赞颂、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编辑中常选仰拍镜头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气概和情绪。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两种画面,即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

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

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不动,则摄像机无移、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动,则摄像机无摇摄;焦距不动,则摄像机无推、拉运动。

固定面面的拍摄要求:

1、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在拍摄固定画面时应注意捕捉活跃因素,调动动态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尽可能利用画面所能纳入的“活” 的“动”的因素,让固定画面“活”起来。

2、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固定画面拍得怎么样,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摄像者的基本素质和真正水平,它是对电视新闻摄像人员构图技巧、造型能力、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检验。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只有从一上手就勤苦练,尤其是要拍好固定画面。从视觉形象的塑造、光色影调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等多个层面上加强锻炼和创作,拍摄出构图精美、景别清楚准确、画面主体突出、画面信息凝炼集中的优秀固定画面来。

3、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在正常情况下,每个镜头都应该是纹丝不动、一丝不苟,应坚决消除任何可以避免的晃动因素。即便是在拥挤、紧急等非常的情况下,也应力求保持固定画面最大限度的稳定和平衡。一般而论,固定画面都应尽量使用三角架来拍摄,以防肩扛拍摄造成的不稳定情况。目前我国的许多电视节目,明显可见许多固定画面该用、能用三角架而弃之不用,使得画面晃晃悠悠。特别是在俯仰角度较大、变焦镜头推至长焦距等情况下,摄像机稍不稳定,就会在画面中反映出明显的晃动,而我们很多摄像师还在“视而不见”,用肩扛的方式继续拍摄着“静中有动” 的固定画面。显然,这不仅是摄像机的持机方法问题,实质上反映出了摄像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摄像人员,我们应该认真地使用三角架,培养敬业精神,严肃创作态度,拍摄好名副其实的固定画面。当然,在实践工作中,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未必都能发挥三角架的作用,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凭靠生活中的支撑物和稳定点来替代三角架,帮助我们拍好稳定的固定画面。比如说,办公室中的桌面、椅背,公路两边的护

篇七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摄像技术简易

《摄像技术》

第一章 摄像工作与摄像机 第一节 电视摄像工作

一、什么是电视摄像:

在新闻事件现场或电视节目的演播现场,有目的、有选择性地拍摄反映事态与人物活动的画面,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

电视摄像——电视取材

电视摄象机——电视工作者手中的笔

二、 电视制作种类:

根据不同的电视节目,电视摄像应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因此,有必要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进行分类。

1、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eletronic news gathering)----便携式—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摄影机和大型电子管摄象机

——单机后期制作——电视新闻

2、电子演播室:(ESP:ele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多机拍摄——

事前策划、制作精良——演播室——春晚

3、电子现场制作:(EFP:eletronic field production)——移动演播室

——小型卫星——价格——盲目攀比(文艺晚会)

数字技术的发展,制作方式没有改变,只不过技术的进步,带来图象质量的提升。

三、 电视摄像的种类:

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拍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电视节目分为纪实性和艺术类两大类。

1、纪实类摄像:新闻、纪录片、纪实性专题片

2、艺术类摄像: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MTV

四、 电视艺术的生产过程:

1、制作筹备阶段:

2、前期拍摄阶段:

3、后期制作阶段:

第二节 摄像机的主要部件和操作旋纽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一、主要部件:

镜头一般由镜头、机体和寻像器组成。镜头用于取景,并形成光学图象;机体用于形成光电转换;显示示图象以及摄象机的工作状态。

1、镜头及相应光学系统:

1)镜头:

2)色温滤色片:

2、机身与光电转换系统:

3、寻像器:

二、电视摄像机的操作按钮:

白平衡按钮:

光圈:M、A;

快门:

变焦距开关:

第三节 摄像机的执机方式

一、固定执机方式:

1.种类:三角架、减震器、活动吊臂、轨道车; 2.优点:画面稳定、清晰;减轻摄像师负担、可以长时间拍摄;

3.三角架拍摄要求:

1) 调节三角架云台于适当的高度、保持气泡居中;

2) 根据拍摄镜头的不同,相应调节三角架上的对应旋钮;

3) 尽量使身体和三角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二、肩扛执机方式:

1、肩扛执机的优点:

具有正常人的视点;

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

镜头调节的灵活性;

2、肩扛执机的拍摄要求:

用肩承担摄像机的全部重量,不要用手承担重量;

保持肩、手、脸和眼四点和摄像机的亲密接触;

尽量寻找身外的支撑;

拍摄时保持身体放松,并注意呼吸的影响;(短屏、长深)

拍摄移动镜头时,运用错步移动,保持重心的稳定;

拍摄摇镜头时,需要将落幅设置在身体的正常状态;

在复杂条件下拍摄移动镜头,需要摄像助理引导;

三、徒手执机方式:

1、徒手执机方式的种类: 怀抱式、手提式、半蹲式(单跪式)

2、徒手执机拍摄注意事项:

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提高拍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多方寻找支撑点,提高拍摄的稳定性;

避免各种身体紧张、不稳定的拍摄状态;

注意呼吸对拍摄的影响;

在交通工具上拍摄,注意不要与交通工具上的物体接触;

第四节 摄像机的操作要领

一、操作要领:

1、平:水平线与画框边缘平行

2、稳: 稳当、不随意晃动;三脚架、广角镜头

3、准:跟得准、起落幅准;多练、现场演练

4、匀:运动镜头的速度与节奏;根本在于与节目的内容和情绪相适

5、清:焦点

二、电视摄象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1. 打开电源:

2. 调节目镜的焦距:

3. 设定音频系统:

4. 设定滤色镜:(1、2、3、4;3200K、4800K、5600K、5600K+1/4ND)

5. 调节白平衡:

6. 选择光圈工作方式:

7. 选择变焦方式:

8. 调节变焦环:

9. 开始拍摄:(一分钟彩条)

思考题:

简述电视摄像种类及其各自特色?

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摄象机操作的要领?

电视画面与构图

电视画面与景别

一、电视画面:

1、什么是电视画面:在电视拍摄过程中,摄象机从开机到关机的一段连续不间断的声像素材。即影视视觉流程中的瞬间静止影像。电视节目在播放处于暂停时的屏幕状态,实际上是一帧静止的图象。一秒=25帧

画帧与镜头——广义和狭义

电视画面是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元素,是电视创作的材料。

2、电视画面的特性:

平面艺术:

框架制约:

运动:

丰富的表现潜能:

二、电视画面的景别:

什么是景别?景别是被摄主体在电视屏幕上成像面积的大小。

按拍摄距离分:画面景物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 特写五个基本景别。

1. 远景: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 气势、忽略细节

2. 全景: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

3. 中景:目的在于表现某一事件或对象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性和动作性

强的局部,表现事物矛盾的焦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联系等

4. 近景 :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腻的质感

5. 特写: 较近景更进一步,把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从细微处来

揭示对象的内部特征

具体运用:开头先使用远景介绍活动地点;接着用中景来介绍人们如何来进行这项活动;然后用近距离特写来显示细节部分。

最好的裁身点;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面一点。防止半调子景别

电视画面的视觉元素

一、位置的意义: 指被摄体的在画框的位置。有上中下、左中右之分,不同的位置传达的意义和情绪是不一样的。

中央位置:

趣味线或趣味点位置:

边缘位置:

上下位置:

二、面积的作用:

1. 决定面积的因素:

1)物体自身的大小:

2)拍摄距离的远近:

3)镜头焦距的长短:

2. 面积在造型上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表现物体的力量感:【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三、线条和形状的感情:

是指被摄物体的轮廓、多个物体的排列队形或者不同色调的分界线。这里所研究的线条不是画面的某一个线条,而是指整个画面的线条基调。

水平线结构、垂直线结构、斜线结构、曲线结构、三角形结构、集心式结构六种基本结构

①水平线结构:适宜表现具有安谧、恬静感,以及平坦开阔的对象,能使人产生一种静态心理

②垂直线结构:可以表现刚直、沉着、坚定的 性格和渲染庄重、肃穆、悲壮的气氛。适宜强调建筑物或树木等的高耸、挺拔,人物的庄严、伟大

③斜线结构:能表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易于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其他带有惊险性的场面

④曲线结构:最富有魅力的结构形式,具有活泼、流动的特性,使画面具有动感摄影中常用的是S形结构

⑤三角形结构:正三角形结构有一种内在的稳定、坚固性,能给人沉稳、庄重和静默的感受。倒三角形结构适宜渲染画面的紧张、匆忙、危险的气氛

⑥集心式结构:能够引导人们的视线自然地向中心聚集,以鲜明地突出主体形象

四、色调的表现力:

包括颜色和影调,影调是指颜色的明亮对比。同样不同色调的画面表达不同的情绪。

1、常用色彩的感情特征:

1) 红色:

活跃、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红高粱的红色)

表现色情和性;(妓院的颜色、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

热烈和温暖的象征;(老井中孙旺泉的衣着)

革命的象征;

2) 黄色:

表现欢乐、明快和轻松的情绪;象征幸福和温馨;表现高贵和尊严;

3) 绿色:

稳定和宁静;生机与活力;象征和平;

4) 兰色:

表现寒冷;表现性格或态度的冷漠;

5) 黑色:

表现恐怖;表现悲哀与绝望;表现封闭与冷酷;

6) 白色:

表现纯洁;表现神圣;表现平静;表现和平;表示苍白、冷淡和病态;

【摄像技术对电视新闻的表达】

2、运用色彩表达感情的手段:

1)色彩基调:所谓色彩基调,就是根据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种或相邻几种色彩作为画面上的主导色彩,以构成统一、和谐的色彩倾向。

形成色彩基调的因素:色块面积;出现的时间长度

2)重点色:所谓重点色,是指在整部作品中出现频率很少,在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上所占的面积较小的那种用以表现主要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特定情绪的色彩。

先决条件:与背景色对比鲜明、视觉特征突出;

处理手段:主要人物的俯视、特殊的道具

3)色调转换:不同的时空需要不同的时空、中间需要过渡;中间色过渡、皮肤色过渡;

3、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包括明度的对比、纯度的对比和色相的对比

4、色彩的和谐

1)界定:主要是指色彩在对比的关系中能给人造成既鲜明又协调的感受

2)取得和谐的三种方法:

电视摄像构图的表现因素

一、主要拍摄对象:

1、界定:主要人物。

2、例子:

3、主要拍摄对象的处理:

1)出现比例优势:

2)位置优势:

3)处理好与次要对象与环境的关系:

二、次要拍摄对象:

1、界定:影视作品的配角与陪体。相对主要人物而言的。

2、例子:

3、次要拍摄对象的处理:

弱化出现比例:

位置、色彩和光线不能喧宾夺主:

三、景次:

(一)环境背景:

1、大环境:社会环境;

2、小环境:生活、工作和自然环境;

(二)前景:

(三)后景:

(四)背景

画面构图的规则与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均衡:

构图的对称:

像势的和谐:

2、重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