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篇一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农广天地]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从铺底土、浇水、播种到覆土,均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这项技术,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低,播种质量好,为培育壮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为大家介绍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一、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 、机插水稻育秧准备工作 

  1) 选好机插品种 根据水稻机插栽培生育期相对传统手栽秧较短的特点,应选择生育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一般杂交中籼稻应选择生育期140d左右组合,如:“丰两优香1”、“徽两优6号”、“皖稻181”等,中粳稻选择生育期145d以内的品种,如:“宁粳4号”、“盐稻10”等。每667m2大田备杂交中籼稻种1~1.5kg、常规中籼稻种2~2.5kg、粳稻种3~3.5kg。 

  2) 育秧工厂建设 建设一个服务能力133.3hm2的标准化育秧工厂需要建设育秧车间200m2、育秧钢架大棚1.33hm2,购置播种流水线1条、高速插秧机4台,软(硬)盘5万只。 

  3) 床土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经过培肥的旱地或稻田表层土,重粘土、沙土不宜做床土,当季使用过除草剂的旱茬地禁做床土。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土壤应经过培肥熟化。床土培肥应在育秧前30d完成,且禁止施用草木灰,取土地块每667m2匀施45%(15-15-15)三元复合肥50kg,施后机旋耕1遍,取表土进行过筛(筛孔径8~10mm),堆制并覆农膜堆闷30d以上至床土熟化(消除各类杂草及病虫)。也可使用旱秧壮秧剂代替,育秧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随拌随用。每张秧盘备合格床土3.5kg左右。 

  4 )秧盘准备  粳稻每667m2大田备软盘或硬盘28~30张、常规中籼稻备24~26张、杂交中籼稻备18~22张。 

  5 )精作苗床  播种前15d左右精作秧板,秧板宽1.4m,秧沟宽0.25m、深0.15m,四周开围沟宽0.3m、深0.2m,确保水系畅通,播种时板面湿润、沉实。秧田与大田比例:粳稻为1∶100、籼稻为1∶150。 

  2、机插水稻培育壮秧 

  1) 安排好播种期  机插育秧播种密度高,秧龄弹性小,为避免超龄栽插,应科学安排好播种期。可根据前茬腾茬时间,按照15~20d秧龄倒推安排播种期。在适宜播期范围内,还应根据机具、劳力和灌溉水等条件实施分期播种,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沿淮地区一般应于5月18日至5月25日分批育秧。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应进行晒种、脱芒、选种和浸种处理。催芽前粳稻用咪鲜胺4 000~5 000倍液浸种48h,常规中籼稻浸种36~48h、杂交稻浸种24~36h,而后催芽至露白,稍加晾干,每1kg稻种用60%吡虫啉10mL兑水10mL配成溶液拌种预防恶苗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稻蓟马、灰飞虱等。 

  3) 播种育秧  硬盘底土厚控制在2~2.5cm,洒水洇透底土;粳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常规中籼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00~120g、中籼杂交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80~100g,播后覆土0.5cm,以盖没芽谷为准。播种后进行叠盘暗化,选择生产车间一角将种盘每20只1叠,码放整齐,然后用农膜盖实至出苗1cm左右。

  3、机插水稻苗床管理  

  秧田期水分管理应以床土或盘土湿润为主,做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苗床缺水时灌平沟水;移栽前2~3d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1)秧田期有缺肥症状时,每667m2苗床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施后并洒1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可用1%尿素液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2) 播种盖土后出苗前每667m2用33%二甲戊灵150~200mL或42%丁噁乳油100~150g均匀喷雾防除杂草;苗瘟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进行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每667m2用25%吡蚜酮20g加48%毒死蜱50mL防治,二化螟等螟虫每667m2用10%稻腾悬浮剂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3)立苗: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以避免苗床积水。 

  4)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时揭膜通风换气。揭膜换气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秧厢太长的可适当在中间开小天窗换气;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应及时通风换气来改善膜内环境,降低膜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则应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要盖膜护苗。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4℃或叶龄在2.5叶左右时,应及时炼苗揭膜。炼苗时要分步、分次进行,由少到全部的揭膜,坚持揭膜前必须浇透水。全部揭膜后要做到膜不离田,以防止寒潮死苗。 

  4、机插水稻育秧正确起运移栽

  机插育秧的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随起、随运、随栽。软(硬)盘秧可随盘平放运至田头,也可起盘后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进行运输

  二、水稻大田机插稻育配套技术  

  1、 整平沉实土壤机插秧苗小,对大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cm,保证栽秧后寸水棵棵到。田内无残茬,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沙质土整地后沉实1d左右,壤土及粘土沉实2~3d,达到泥水分清后机插,以保证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2、 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深度以秧块表土面不低于田面1.5cm为宜,栽插时保持1~2cm“泥皮水”,以保护秧苗,减少机具行走阻力。插秧机手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田间作业时要直线行进,利用好划印器,保证换趟后邻接行距与标准行距一致;行进中遇卡苗时及时停机处理,确保漏插率和伤秧率在5%以下,相对均匀度在85%以上。若出现连续缺穴3穴以上时,应进行人工补苗。

篇二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水稻钵盘育苗技术

  [农广天地]水稻钵盘育苗技术(20130206)

  水稻钵盘育苗技术是目前先进的增产栽培技术之一。它具有用种量少、育出的秧苗素质好、带土带肥移栽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等优点,是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战低温、抗冷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最佳栽培措施。本期节目上半段主要介绍水稻钵盘育苗技术。

  什么是水稻钵盘育苗?有哪些优点?

  由专用的钵盘代替塑料软盘或其他隔离物育苗,叫钵盘育苗。钵盘是为适应抛秧栽培所设计的育苗秧盘,由塑料板压制而成。这种秧盘育出的秧苗带有不易散碎而又互相分离的土坨,运输也很方便。

  钵盘的规格一般长宽为60.3厘米×32.6厘米,有561个钵孔。钵孑L为上部直径18.5毫米,下部直径11毫米,深不小于16毫米的截锥形,底部有直径3毫米的孔。秧苗的根可以穿过钵孔吸收置床上的水分和排出钵孑L中多余的水分。每个钵孔可装土3克。钵盘育苗技术环节与软盘育苗基本相同,育苗时需把钵体插入置床表层,与土紧接成一体。

  水稻钵盘育苗的好处是,每盘的营养土比软盘育苗用量减少一半。移栽时全根下地,植伤轻,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早熟高产。移栽省时省力,既可抛秧也可摆秧。适于人工和机械作业。

  水稻钵盘育苗播种方法有哪些?

  水稻钵盘育苗播种大体上有三种方法:一是种土混合播种。将种芽与营养土按比例混合均匀,装在钵盘上,用木板刮平盘面,然后浇水沉实后再覆盖一层薄薄的覆盖土。覆土时不能太多,孑L穴间不能有土,以防止后期秧苗串根,影响抛秧质量。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工,播种速度快,但种子在钵孑L中深浅不一,出苗整齐度稍差,同时易出现个别钵体无种的盲穴。二是先装土后播种。先装土,浇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盘面上,用木板把种子抹人泥中,再覆土。这种方法播种质量好,播种深浅一致,没有盲孔现象发生,但播种速度较慢。三是泥播法。此法适于沙性较重的地区和土壤。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和成泥状,抹人钵孔内,然后均匀播种,将种子压入泥中再覆土。此法利于砂壤土保墒和秧苗成坨。

  进入CCTV7《农广天地》官网

篇三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方法

龙源期刊网 .cn

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方法

作者:张玉艳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要: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方法是在水稻大棚育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比水稻大棚育苗提早育苗5~7天,抢积温100℃~150℃,可增产水稻5%左右。本文主要介绍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方法。

关键词: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36-1

1 育苗前的准备

育苗田的选择。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的园田地或旱田地建立永久性专用育秧田。秧田每年都要增施腐熟的农家肥,连年培肥,使床土肥沃、疏松、无病虫杂草,最好偏酸性。

大棚规格。棚宽6~6.5米、棚长30米,棚高2~2.2米,步行道宽30~40厘米,棚间距离1.5~2米。大棚材料应以钢架为主。

隔寒增温床设置。于秋季上冻前,先将置床床土挖出30~35厘米,整平床底,切齐床边,铺上6~8道厚的塑料膜,膜上铺20厘米厚稻壳,压实后用膜将稻壳包好、封严,也可用珍珠岩等代替稻壳,或用3~5厘米厚硬体苯板作隔寒层,包好塑料膜,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整平压实。

整地做床。最好在秋天施农肥,整地做床,春季及早清除苗床及床土上的积雪,提早播种。秋季未做床的要于早春化冻前清除床面积雪,化冻10厘米左右时,浅翻松土10厘米,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

扣棚。大棚应于播种前15~20天扣棚增温。盖膜后要将膜四周压紧,并用土埋严,还要拉好防风网带,设置防风障。

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猪粪10公斤或尿素20克、磷酸二铵50克、硫酸钾25克。用壮秧营养剂施肥调酸的,要根据使用调制剂的化学含量,适当调整化肥用量。农家肥或化肥、壮秧剂都要均匀混拌于耕层10厘米土中。

床土配制。选用上年未施农药的旱田土或鱼池土过筛加壮秧剂进行一次性床土配制。每袋壮秧剂与210公斤床土混拌均匀,可配制100个育苗钵盘的床土。

篇四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小八浪村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建设内容及标准

桦南县闫家镇小八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育秧大棚建设内容及标准

育秧大棚建设内容共有二项组成:

一、育秧大棚32栋;

二、配套设施1套。

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一、育秧大棚。

育秧大棚单栋规格为长60m,宽6m或长45m,宽8m,拱高2.4m,面积360m,每栋大棚间隔3m。棚两侧安装有宽3M,高2m的大门。大棚骨架采用热镀锌巨型方钢拱形结构,拱间距为1m,连接件采用热镀锌处理。大棚为南北朝向,每栋大棚两侧设有燕尾槽通风装置,周边用水泥预制型材排砌水渠,过渠位置用Φ40cm涵管做桥连结,棚外排水渠间种植草苹绿化环境。大棚内采用高台育苗床,苗床高0.3m,棚内配置倒挂式微喷灌设施,两头及甬道用红砖铺成。小区内大棚排列间隔整齐。

1、覆盖材料:采用15丝高保温减雾塑料膜覆盖,利用卡簧、卡槽固定,每间隔1m在塑料膜上加覆宽1寸风带,风载及雪载不小于550N/m。

2、通风设备:大棚两侧采用韩国进口电动卷膜器实现自动卷膜通风。

22

3、灌溉设备:采用以色列进口倒挂式无滴漏微喷头进行灌溉,喷洒半径4m;采用32mmPE管供水,微喷头单排间隔3m,无喷洒盲点和死角,实现秧苗均匀灌溉。

二、配套设施。

1、单棚自动化监控系统由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控制器、环境调控设备接口等部分构成。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等,用来监测育秧大棚内的温、湿度环境;采集控制器采集温、湿度数据后,根据育秧的需求,通过环境调控设备接口自动控制卷膜通风设备、微喷系统进行环境调控。系统留有手动电控柜,在特殊情况时可手动控制所有设备。

2、电动卷膜通风系统。育秧大棚侧面通风用Φ22mm钢管做卷膜轴,用膜卡将轴与薄膜固定在一起,在大棚的一端安装卷膜器,并用Φ22mm钢管做卷膜器的竖直导轨,将卷膜器与卷膜轴连接好。电动卷膜器需要配备行程开关以保证系统不超限运行。电动卷膜系统可由自动化监控系统根据育秧的温湿度需求自动控制运行。

3、恒压变频供水微喷系统。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主要由水泵、压力传感器、变频控制柜等组成,不管系统中开启的灌溉阀门数量是多少,能始终维持微喷系统工作压力稳定。

4、集中管理展示系统。通过集中管理展示系统将小区内32个育秧大棚的温湿度环境信息、通风换气状态、灌溉

状态、视频语音监控进行统一管理和展示,并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

5、建有50m深水井并配有2000W潜水泵及100m晒水池。

6、建有500m长高压输电线路及200KW变压器一台能提供50Hz三相380V和二相220V电源。

7、小区内路边排水渠、棚头排水渠、棚间排水渠互通并采用混凝土预制U形槽排砌,过渠位置用Φ40cm涵管做桥连结,渠下方用砂子做10cm厚垫层。

8、小区内电源、机械线路、供水线及其它线路在地下集中排设。

9、小区内路面用砂石硬化,路面宽5m,硬化厚度20cm。小区道路两侧栽种矮丁香及云杉松。小区外围建有栅栏和自动大门,大门宽5m,栅栏内栽种云杉松。 3

篇五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水稻育苗技术的发展及现状_祁克刚

108 2015, Vol.35, No.15 农业与技术

种植科学

水稻育苗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祁克刚,曹海鑫,曹海珺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海龙135007)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水稻直播转向育苗插秧方式以后,水稻育苗技术不断发展到现阶段的过程,并对当前水稻育苗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种育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着重指出了现阶段水稻栽培模式下,旱育苗对水稻生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盘育苗在今后水稻机械化生产中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关键词:水稻;育苗技术;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45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持续增加与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密不可分。水稻育苗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中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尤为重要。水稻栽培模式和技术变革的过程也是水稻育苗技术向前不断发展的历程。

型育苗方法。一般认为1981年,日本著名的农民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来我国传授他50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试验点设在黑龙江方正县。主要技术是采取旱育秧,通过稀植,靠分蘖夺取高产。之后旱育秧在东北等地区开始大面积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起来。实际上,我国旱育苗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现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开始进行适合我国特点的旱育苗研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随着利用敌克松药物来防治立枯病的成功,从1972年开始得到大面积推广,到20世纪70年代末,吉林省推广旱育苗面积占水稻育苗面积的70%以上。该项研究于1972年在全国农林科技展览大会交流,并于1979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旱育苗要求旱地做床、旱播种、旱管理(只能浇水,不能灌水)。因为不用灌水,所以拓宽了育苗地的选择,提前了育苗时间,既降低了播种量,又提高了水稻的秧苗素质。旱育苗可以提前播种20d左右,因为根系发育好,缓苗时间可提早5d,插秧密度减少一半,成熟度提高15%,增产15%~20%。旱育苗的研究和推广,在北方稻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水稻真正意义上的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1.3 旱育苗的改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旱育苗和盘育苗的基础上,出现了改良型的育苗方法,如隔离层育苗(旱地做床后用报纸、编织袋等物铺在床面上,在上面再铺土育苗,旱管理);由于此项技术与盘育苗比,不需秧盘,最大限度降低育苗成本,具有育苗程序简便,根系可以直接扎到苗床,养分充足,浇水次数减少利于根系发育等优点。但是此项技术与盘育苗一样,播种量大,很难保证秧苗素质。同时隔离层是直接铺在苗床上,如果苗床的平整度差,育苗土的厚度不一致会造成秧苗生长不齐。

1水稻育苗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稻作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直播逐渐向

育苗插秧栽培发展。水稻育苗技术经历了水育苗、湿润育苗、旱育苗3个发展阶段。最早是水床育苗,以水为保温材料,但秧苗细弱,生育缓慢,移栽后成活率低,返青慢。为了提高水床育苗的温度, 后来又用砂床育苗、透明纸覆盖育苗。直到有了塑料薄膜,开始实行薄膜覆盖育苗。随着育苗方式的不断发展更新,秧苗素质不断提高,单产也相应提高。1.1 水床育苗的发展

北方稻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改直播为育苗移栽以来,先采取水床育苗,水床育苗的主要特点是水耙地、水做床、水管理、拔苗移栽。这样的育苗方式一般管理方便,苗期病害少。但出苗率低,播种插秧时间晚,秧苗素质弱,劳动强度大,只能种早熟品种,产量低。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在水床育苗的基础上,出现了改良水床育苗方法。这种育苗的特点是在水田地中,旱做床、旱播种、出苗后水管理的育苗方式。后期又出现了保温改良水床育苗方法,这种育苗方式比水床育苗出苗好,播种时间提前7~15d,劳动强度低,可以种植中熟品种,产量有所增加。但是后期的管理上还是采用了水管理的方式,秧苗素质没有本质的变化。1.2 旱育苗的产生和发展

旱育苗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的新

种植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15, Vol.35, No.15 109

1.4 盘育苗的发展及前景

盘育苗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机械化插秧时采用的育苗方式。起初引进的是规格为58cm×28cm×3cm的硬塑育苗盘,后来为了节省苗盘的成本,也研究出相同规格的钙塑软盘来代替硬塑育苗盘。此后硬塑育苗盘主要用于机械化插秧的专用苗盘,具有省工、出苗率高、长势整齐、育苗面积少等优点。但是播种量大,秧苗素质降低,插秧时的秧龄小,产量不如旱育苗高。不过,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的不断下降,劳动成本不断上升,机械化插秧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资源,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高产稳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与人工插秧相比,水稻机插技术育苗较晚,苗量均匀,同时如果配合水稻防虫网育秧,可大大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因此,机械化插秧将成为必然趋势,适合机械化插秧的盘育苗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普及。1.5 抛秧盘育苗

抛秧盘育苗(又称简塑盘育苗或钵体育苗)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推广的用于抛秧的专用育苗方式。此项育苗技术具有插秧时根系损伤少,缓苗快,低节位分蘖增加,产量稳定,节省插秧时间的优点。但抛秧盘育苗的方法,秧盘的装土量少,根系发育受到限制,浇水的次数增加。既费工又容易使秧苗徒长,不宜育出壮秧,用于抛秧移栽时密度不均、不容易争取高产。

这些育苗技术在生产上运用过程中,有些被自然淘汰,有些在生产中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虽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育苗方式,但究其技术内涵实际上是旱育苗和盘育苗技术的改良型。因此,现在大面积生产还是根据生产需要主要采用旱育苗、盘育苗和钵体育苗方式。

期和最高分蘖期也分别推迟2~4d和5d。秧苗素质好、缓苗快、营养生长旺盛的旱育苗的叶龄比钵体育苗和盘育苗多0.3叶和0.5叶。

在寒冷稻作区,确保有效穗数,特别是提高安全成熟的低节位优势分蘖的比率,对稳产高产具有重大意义。不同育苗方式的各节位有效穗数从4~8节位有效穗数之和相差无几,但1~3节位的有效穗数因育苗方式不同有很大差异。由此可见,水稻栽培上增加低节位分蘖,实际上是增加1~3节位的有效分蘖。第1节位的有效穗数之和旱育苗明显多于体育苗和盘育苗,钵体育苗和盘育苗之间差异不大。据此进一步确认,第1节位上的分蘖发育与育苗方式有密切相关,即播种量少,根系发育环境良好,育苗期间养分、水分吸收充足、育苗期分蘖明显多的旱育苗方式有利于提高第1节位有效穗的比率。然而2、3节位的分蘖与移栽时的移栽伤有密切关系。旱育苗由于拔秧移栽过程中伤根多,移栽后缓苗过程中的不良条件影响了正在分化和发育中的2、3节位上的分蘖芽,使2、3节位的分蘖受到了影响。所以旱育苗的2、3节位分蘖的有效穗数比其他育苗方式有减少的趋势,特别是3节位的有效穗数更加明显。盘育苗的起秧时伤根少,又带土移栽,所以缓苗条件优越于旱育苗。可是单位面积播种量多,秧苗体质弱,从而2、3节位分蘖穗数多于旱育苗,但不如没有伤根的钵体育苗。

各种育苗方式的一穗粒数,主穗>1次分蘖穗>2次分蘖穗>3次分蘖穗。自然发育条件下,按着分蘖发育(n-3)的规律,分蘖茎的节位越低,总叶片数就越多,一穗粒数也相应增加。但是,在人工移栽条件下情况就有所不同。因为不同育苗方式育出的秧苗,移栽时的秧苗条件和移栽时的伤根情况不同,各自有一个最佳生长期。也就是说,出现所谓的优势分蘖节位就不尽相同。旱育苗和钵体育苗的优势节位是第4、5节位,但旱育苗的优势更强,盘育苗的优势节位是第5、6节位。旱育苗的优势节位最低,因为旱育苗的缓苗能力和抗灾能力都比其他育苗方式强,盘育苗的播种密度大,秧苗素质也弱,苗田分蘖少,移栽初期的抗逆能力也最差,从而优势分蘖节位也推迟一个节位。一穗平均粒数,由于旱育苗的秧苗素质最好,粒数多的低节位分蘖穗多,平均一穗粒数也最多;钵体育苗次之,最后是盘育苗。

不论哪一种育苗方式,饱满千粒重的变化呈现1次分蘖>2次分蘖>3次分蘖。而且在转化期(1次分蘖的第7节位,2次分蘖的第5节位)前出现的分蘖穗的饱满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过转换期,饱满千粒重则明显降低。只有旱育苗的饱满千粒重2次分蘖一穗粒数多,转化期

2现阶段育苗方式间的比较

旱育苗方法是水稻育苗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目

前为止在国内较为先进的育苗方法。江苏农科院现代化研究所吴永祥等研究认为:旱育秧苗由于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地上部表现出苗株矮、叶片短、分蘖旺、带蘖苗呈扁蒲状,地下部根量少、扎根浅、根群呈现直立梭形,不定根外观老健、细长多曲折,分枝根旺盛、根毛多,在深土层中形成庞大根系网络,增进根系功能。移栽后新根发生快,吸肥力强,分蘖发生速度快。这些特点是湿润育苗和水育苗所不具备的素质,是水稻生物体对改变了生态环境的一种高度适应性。不同育苗方式的分蘖进程也与秧苗素质密切相关,秧苗素质好的分蘖进程也快。以吉林省为例,7月15日的分蘖,旱育苗比钵体育苗和盘育苗,不仅分蘖多2.0个和3.4个,而且有效分蘖

110 2015, Vol.35, No.15 农业与技术

提前1个节位。即从第4节位开始饱满千粒重明显降低。另外旱育苗的各分蘖位次的一穗粒数明显多于其他育苗方式,因此整体平均饱满千粒重明显低于其他育苗方式。

农业科学,2004(2): 32-34.

种植科学

[2] 张淑华,孙岩松.水稻旱育苗稀植培育壮苗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9(2): 25-26.

[3] 陈健.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 389-393.

[4] 张宇.近40年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95,16(3):10-13.

[5] 戴云仙.近5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数学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2(3):109-113.[6] 赵国臣,郭唏明.21世纪吉林省水稻栽培研究展望[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0,21(1):63-65.

[7] 通化地区农科所水稻室.水稻塑料大棚旱育苗试验总结[J].科学种田简报,1974(3): 12-14.

[8] 严光彬,李彦利,许哲鹤,等.北方粳稻“三早”超稀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结论与讨论

近几年,人工插秧方式为主的地区,旱育苗的播种

量少,秧苗壮、根系发达、缓苗快、营养生长旺盛、叶龄高、分蘖多、平均穗粒数多,有利于创造高产。抛秧盘育苗只有在抛秧移栽方式为主,为了节省用工才适合,但对产量的影响很大。而现阶段,机械化生产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收获的水稻生产方式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在生产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土地承包面积扩大的前提下,盘育苗技术则会在今后水稻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发展,机械化生产将会为未来水稻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焦占力.水稻旱育苗及壮秧营养剂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

(上接第104页)

择肥料的种类。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3.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施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以16a的定位实验作为平台研究了不同的施肥制度下作物的产量与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制度、施肥方法、施肥种类影响着作物的产量。由此可见,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必行措施。

不同的施肥处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多少。氮是土壤养分的主要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够帮助作物获得更高的产量;不同的施肥制度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能够保证全面的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从而提高作物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加作物年际产量的稳定性;土壤中不同物质对提升作物产量影响不同。经过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提升土壤肥力起着主导作用,而其次是速效氮,因此,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的配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健康生长,推动作物品质的改善与产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土壤和作物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研究方向越来越难满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需求。证据表明,土壤生物学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地反映斜坡环境下以及人为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所显示的变化,可以提供早期的预警指标,来反映土壤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针对施肥以及设施土壤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向生物学发展,例如土壤的微生物、酶动力学等。相信,关于施肥对设施土壤以及作物生育的影响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邹原东,范继红.有机肥施用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03):12-16.

[2]刘爽.耕作施肥对土壤水热和养分及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

[3]李纯华.有机肥对紫色土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23-24.

[4] 张春兰,吕卫光.有机物料在设施蔬菜栽培中的作用.见:李晓林,张福锁,编.平衡施肥预科持续优质蔬菜生产[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146-155.

4结束语

设施土壤的土壤状况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高产质

优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设施土壤的土壤物理性状、速效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和盐分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而保证作物的

篇六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水稻育秧技术

篇七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水稻栽培课程

水稻栽培

第一节

一、水稻生产概况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三)吉林省水稻生产概况

二、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一) 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二) 稻米是我国人民喜爱的细粮之一

(三) 水稻增产潜力大(四) 种稻条件

一、水稻生产概况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112个国家种植水稻,各洲都有栽培,世界水稻栽培面积亚洲占90%以上; 世界水稻面积15204.2万hm2 (2001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平均单产为3852kg/hm2 ;

面积较大国家有印度4450万hm2,中国2858.7万hm2,印度尼西亚1170万hm2,孟加拉1070万hm2,泰国1050万hm2 ;

总产量:中国181515kt,印度尼西亚49400kt,孟加拉35072kt,越南31106kt,泰国24140kt;

单产:澳大利亚9531kg/ hm2,埃及9103kg/ hm2,美国7015kg/ hm2,韩国6830kg/ hm2,日本6672kg/ hm2,中国6350kg/ hm2 ;

栽培形式:育苗移栽,机械直播

育苗移栽: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机械直播:澳大利亚、埃及、美国和巴西等; 水分管理 绝大部分水田进行灌溉; 南亚和东南亚一些雨量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依靠天然降雨养稻 。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我国水稻栽培6700多年历史;

普及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

全国水稻栽培面积2858.7万hm2(2001);

全国水稻平均单产由1949年的1890kg/ hm2提高到2001年的6350kg/ hm2; 大面积平均单产8000kg/ hm2 ;

辽宁等地也出现了12000kg/ hm2高产田块,实现平均单产9000kg/ hm2 大米价格不稳,销售渠道不畅

(三)吉林省水稻生产概况

吉林省气候情况

吉林省地处长白山脉,东部为山区、半山区,中部为松辽平原区,西部为草原区。 除延边水稻区为海洋性气候外,其他区域为大陆性气候类型。

春夏秋冬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5~6度,稻区有效积温在2000~3000度,无霜期从110天~147天。

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10度以上,温差大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度,不易出现高温效应。

年降雨量在300~700毫米,除西部稻区外的主要水稻产区的年降雨量在500~700毫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等有着天然生产优质稻谷的条件。

(三)吉林省水稻生产概况

1、历史回顾

吉林省唐初开始种植水稻(公元7世纪初),当时勃海国就以著名农产品“卢城之稻”(今桦甸市之东卢城)为主要商品交易;

1912年,日本人在长春满铁苗圃(长春市胜利公园内)试种水稻成功;

至1941年,水田面积发展到12.8万hm2 ;

由于技术和水利设施跟不上,水稻面积大起大落;

1990年面积41.8万hm2,2004年面积70万hm2左右。

2、科技进步在水稻生产中的贡献

(1)选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

60年代:吉粳60,长白6,延粳6,九稻3;

70年代:京引127,双丰8,通粘1号,城西3;

80年代:早锦、秋光、长白7,吉粳62、63,寒9,藤系138,通系103;

90年代:通35,超产1,农大3, 135~140天

2006:吉粳88

(2)育秧技术的改进

水育苗——塑料薄膜保湿育苗——大棚盘育苗和旱育苗

50年代从直播改为水床育苗

60年代塑料薄膜保温育苗代替水床育苗,

70年代用旱育苗代替塑料薄膜保温育苗,

80年代后陆续推广旱育苗、大棚育苗、抛秧育苗等旱育苗形式,现在几乎全部面积

都用旱育苗形式的育苗方法。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3)插秧密度密度由密植→希植

50年代初以直播水稻为主,

50年代末以行距16.5~20㎝,株距10~13㎝的高密度插秧方式。

60年代推广了行距33~37㎝,株距10㎝的大垄畜力除草插秧方法。

70年代旱育苗推广后采用行距26~30㎝,株距10~13㎝的稀植栽培技术。【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80年代后~90年代主要通化农科院的旱育超稀植栽培,密度在行距30㎝,株距

16.5~26.7㎝(每平方米12.5~20穴)

2000年后优质品种的推广,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株距20㎝左右(每平方米

16穴)的范围内,这样的密度水平占80%以上。

(4)化肥施用

50年代农家肥为主,全省每公顷化肥用量30公斤,

60年代化肥和农家肥并举每公顷化肥用量60公斤,秧苗素质弱,插秧晚的情况下,

施用方法上强调大头肥,把分蘖“轰”起来。

70年代以化肥为主,农家肥为补,每公顷化肥用量105公斤,使用上为了防御低温

冷害提出“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

80年代后开始以化肥为主,每公顷N、P、K化肥施用量180公斤~300公斤,并强

调磷钾配施。随着超级稻、超稀植栽培的推广,以高产为目的提出两种氮肥施肥方法,一是施用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比列为4:3:2:1。二是施用上,前控、中足、后补为原则。

目前和将来高产为目的的超级稻,每公顷施肥量为N160㎏~220㎏,P2O5 75㎏~

100㎏,K2O 50㎏~75㎏;优质米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为N 120㎏~150㎏, P2O5 50㎏~75㎏, K2O 50㎏~75㎏。

(5)改深灌为浅灌,促进水稻旱生快发

50年代时生产水平落后,在加上为了控制草害不得不采取深灌水的办法。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60~70年代随着科学的进步除草剂的用量逐步增加,密植栽培的条件下,分蘖过多,

为了夺取高产采取浅水、大烤田、深水的灌水方法。

80年代后随着除草的完善,施肥技术,品种和旱育稀植栽培等各个种先进技术的推

广,现在一般执行分蘖期浅灌,幼穗分化开始间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时,到幼穗分化的中后期,如遇到低温就深灌水来防止低温冷害的灌水方法。

(6)化学除草技术在水田应用

(7)抛秧、机插秧

3、水稻面积与单产

解放前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目前维持在1100万亩左右,面积增加9倍。将来西

部国家水利工程完成后也许可扩大到1300万亩以上。

解放前总产19.6万吨,现在500万吨以上,增加26倍。2008年561万吨,是28

50年代平均单产每亩183.5公斤,

60年代为215.5公斤,70年代为262.7公斤,80为年代为360.2公斤,90年代为478.3

公斤,2000年后485.1公斤。现在是50年代的2.6倍

54、57、60、66、69、72、76、86、89、96、03、06等减产年中,除89年是干旱,

06年是障碍性冷害外,其他都是延迟性冷害为主。

二、水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 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

1、水稻能在水层下栽培,便于促进和控制;

水稻三叶期以后形成比较粗壮不定根,具有通气组织,可以从地上部吸取空气以供根部生长;

2、水稻经济系数较高

水稻的经济系数50%~70%,玉米25%~40%,小麦30%~40%,大豆30%左右;

3、水稻的穗部结构良好,结实率高

水稻属圆锥花序,小麦属穗状花序,二者每穗的颖花数差别不大,但由于水稻穗结

构好,通风透光率高,结实率高于小麦穗;

一般来讲,每个稻穗有70~80粒子粒,杂交水稻高达150粒以上,小麦穗一般仅有

20~40粒。

水稻品种的穗型

1、散穗型;枝梗少,着粒密度稀的品种,成熟好。

2、多枝型;枝梗多,稻粒在基部比较集中,成熟差。

3、密粒型;着粒密度过密(如直立型品种,也叫棒状穗),年度间成熟差异大,易得稻曲病。 品种的叶型

密植栽培下,如果选择叶片张角大的品种时,水稻生长中期开始田间封垄早,水稻

生长环境郁闭,通风透光差,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叶片容易早死,根系早衰,成熟度下降,造成减产,因此叶片张角大的品种更适合稀植栽培。

稀植栽培下,种植叶片过分紧凑的品种,就浪费光照,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因此,

所谓叶片紧凑、直立型品种更适应于密植栽培。

水稻活杆成熟

1、所谓活秆成熟的秋优型品种,指每个茎秋季保持5个以上绿叶的品种

2、有利于争取高产,但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

3、上两个叶主要给穗部供给营养,下面第4和5叶主要给根系供给营养,第3叶根

据生长供穗或根

(二) 稻米是我国人民喜爱的细粮之一

1、淀粉粒小,粉质最细,例如马铃薯的淀粉直经为70~100μm,小麦30~45μm,

玉米15~25μm,水稻仅为3~10μm;

2、纤维素含量少,便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玉米5.5%,小麦3.0%,稻米0.3%; 3、营养价值高,稻米中的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数值较高 ,含有赖氨酸和苏氨

酸,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三) 水稻增产潜力大

1、光能的利用

水稻只利用了太阳辐射能的0.5 % ~1.0%,最高可达5%,如按5%计算,水稻亩产可达2823斤;

2、土壤的供肥力

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土壤供肥能力可使水稻亩产达2494斤;

3、水稻本身增产潜力

我国现有水稻品种在华北地区亩产可达2500斤。

(四) 种稻条件

各洲均有栽培,我国南到海南省,北到黑龙江、东到台湾省、西到西藏高原,低洼

易涝地,盐碱地都可栽种水稻;

从秦岭、淮河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稻区;

90%以上分布在南方稻区;

水稻原产热带,在系统发育上形成了喜温好湿的特点。

1、水量条件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生理需水主要指叶面蒸腾;

生态需水包括株间蒸发和地下渗漏;

能否种稻主要决定稻田腾发量(株间蒸发和叶面蒸腾)和降水量之间的比值,即稻田

“干燥度”,干燥度>1的地区,补充水源才能种稻 ;

地下水或地面水总盐量>0.2%,总碱度>0.1%,pH在10以上而又无清洁水源补充

时不能种稻。

2、热量条件

日平均10℃以上的日数为水稻的生长季;

凡水稻生长季只有4~5个月,全生育期气温平均在15.7℃以上地区,可种单季春稻; 生长季在5~7个月,可实行稻麦二熟;

生长季7~8月,平均气温20℃以上可种双季稻;

我省属高纬度寒冷稻作区,大于10℃的活动积温在2100~3200℃,5~9月日照数为1100~1250小时

3、土壤条件

水稻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粘土、砂壤土、盐碱土均可种稻;

大面积高产、稳产,要求耕层深、松软、肥沃、通透性良好,地面平整;

我省一般土质均可种稻,但盐碱度>0.3%时要慎重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视频】

第二节 水稻的类型及温光反应

一、水稻的起源及生态类型

二、水稻生育特性

(一)水稻的感温性

(二)感光性

(三)基本营养生长性

三、水稻“三性”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一、水稻的起源及生态类型

栽培稻由野生稻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演变而来;

世界公认栽培稻起源地为中国、印度、印尼;

我国栽培稻来源于华南野生稻;

我国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又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

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每个型再分为粘稻和糯稻两个“变种”以及一般栽培品种。

(一)籼稻和粳稻

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而来的两种气候生态型,籼米和粳米;

籼稻是最早由野生稻演变而来的;

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处向高处引种后,逐渐适应于低温气候下生长的

生态变异类型,和野生稻差异较大。

(二) 早、中稻和晚稻

水稻适应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早、中、晚稻一般是按生育期、叶片数、积温来划分(吉林省);

早熟稻:生育期125天左右,主茎叶数10~13片,有效积温2000℃~2500℃; 中熟稻:生育期135~140天,主茎叶片数14~15片,有效积温2700℃~2800℃; 中晚熟稻:生育期140天以上,主茎叶片数16叶以上,有效积值2800℃~3000℃; 早、中稻对短日钝感或无感,无论日照长短都能顺利地通过光照阶段;

晚稻对短日照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 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分三种类型:

1、重迭型(早熟品种)

幼穗已经开始分化,分蘖还在继续发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重迭期; 2、衍接型(中熟品种)

分蘖终止,幼穗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基本衍接;

3、分离型(晚熟品种)

分蘖终止园秆拔节后10~15天,幼穗才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分离。

(三)水稻和陆稻

种在水田里的稻叫水稻,种在旱地的稻叫陆稻或旱稻;

陆稻是由水稻分化而来,两者形态差异基微;水稻和陆稻都在有水层土壤上生长较

好,产量高,品质好;

(四) 粘稻和糯稻

糯稻是粘稻淀粉粒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异型;

籼型糯稻叫小糯或长粒糯,粳型糯稻称大糯或团粒糯。

二、水稻生育特性

(一)水稻的感温性

水稻是喜温作物,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延迟

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感温性;

水稻在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相对稳定的,温度升高时,生育期就缩短; 温度降低,满足积温所需的时间多,生育期就延长,这就是所谓的感温性。

(二)感光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