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的误区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一
《赏识教育常见误区和提醒》

“赏识教育”对于现代父母来说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着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误区1:不切实际地夸赞

典型状态描述:

看到宁宁的画,妈妈脱口而出:“宁宁画得真好!我家宁宁最棒了!”听了妈妈的夸奖,5岁的宁宁不但没有高兴,反而不屑地说:“你就会说‘最棒’了,还有没有新鲜点的。”

宁宁妈非常认可赏识教育的观念,所以,时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在儿子3岁前,自己的“赏识”似乎还能激发起儿子的热情,可是,随着儿子年龄不断增长,他对妈妈的夸奖越来越不屑了。

特别提醒:

很多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你真棒!”。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

孩子比较轻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给予不切实际且大张旗鼓的夸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的环境越来越广,在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之后,他会发现,父母的夸赞有很多水分,渐渐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钱了。

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它给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

1.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父母夸奖的那么好,他就会开始怀疑别人对他的评价,觉得大家都在骗他,他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会因此降低,进而变得很自卑。到了那时,不管父母怎么鼓励他,他都很难自信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3. 孩子变得自大、自负。有些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夸赞”当作自己的保护层,他们宁肯相信这些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而在无意识中屏蔽外界信息,从而变得目空一切。 特别提醒:

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经过认真品味后的真正欣赏。因此,不要泛泛地夸孩子画得好,而应用心欣赏孩子的画,你可以夸奖孩子主动完成绘画,态度非常认真;也可以夸奖孩子的画中有某些细节处理有进步„„记住:夸奖孩子的动机与态度要比夸奖结果更重要哦。

误区2:“你比他们都强!”

典型状态描述:

小区里,小美正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唱歌。小美活泼可爱,能唱会跳,不时得到一旁叔叔阿姨的赞美。小美妈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她美滋滋地把小美拉到自己身边,悄悄地说:“乖女儿,太棒了!你比她们都强!”听了妈妈的话,小美“翘起了小尾巴”,开始对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指指点点。

小美聪明活泼,善于表现。小美妈妈也从不吝惜对女儿的赞赏:“你比别的孩子都做得好!真给妈妈争脸。”然而,小美不但没有因妈妈的赏识而更优秀,反而变得非常爱和别人比较,嫉妒心强。一旦发现其他小朋友比自己做得好就会气得鼓鼓的。

特别提醒:

“你比他们都强!”“你真给我争脸!”表面上是在赏识孩子,实际上却与赏识教育的真谛背道而驰。赏识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而这种接纳与欣赏是建立在“不与别人比较,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独特的”基础上的。

如果父母常以“你比他们都棒!”等语言对孩子进行夸赞,那么孩子会——

1. 认为只有我比其他孩子做得好,父母才会关注我、承认我、喜欢我。

2. 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与爱是有条件的,无法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3. 将自我的评价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嫉妒心强,较难发展健康和谐的同伴关系。 特别提醒:

可以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声音很洪亮,表情非常甜美。但同时,也要让她看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这样能开阔孩子的心胸,增强孩子的学习意识。

误区3:一俊遮百丑

典型状态描述:

6岁的齐齐因为抢了小伙伴的弹弓被对方家长告状告上了门。自以为犯了错的齐齐灰溜溜地躲在角落里。“她凭什么没鼻子没脸地数落我儿子啊。”等对方家长走后,齐齐妈生气地说。“我儿子最聪明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数一数二。齐齐是最棒的。”齐齐妈摸着儿子的头鼓励道。听了妈妈的赞赏,齐齐一下子有了底气:“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学习比他好,他比得了吗?”类似的事件发生了不止一次。

齐齐妈推崇赏识教育,再加上齐齐学习成绩好,在妈妈眼里,齐齐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可是,在妈妈的赏识下成长起来的齐齐在学校却经常受同学排挤。

特别提醒:

不难看出,齐齐妈对齐齐的赏识是以偏概全的。赏识并不等于只许表扬不许批评,赏识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齐齐犯了错误,但只因为成绩好就可以不计过,这样的赏识实质上是“护犊子”的做法。

孩子在这样的赏识下,会被罩上过多美丽的光环,他会认为,一招(比如学习好)可以吃遍天下。这种优越感在受到抑制而不能表现时往往会衍生出心理问题:标新立异、过度自尊、自甘沉沦等。因为父母过多的关照、呵护与宠爱,强化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有意识地表现出言行出格以示“独特”与“不同”。而这些“独特”常常会损害他人利益,从而造成孩子难以融入社会。

特别提醒:

赏识不等于不批评。赏识的核心在于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提出,但同时可以告诉他,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如何真正赏识孩子?

赏识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可以通过夸赞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而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父母需从自身的修心开始,由内而外的赏识,才能够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

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我”一样,所有的父母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孩子”的形象。但是,现实中,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理想中的样子。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首先需要父母不要用头脑中的条条框框作为尺子去衡量孩子,而应尊重孩子,从现实出发。 强化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身上一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父母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强化,让孩子的优点在你的欣赏和赞美中发扬光大。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会很多,只不过有的人在这方面更擅长一些,有的人在那方面更擅长一些。而这些先天的因素是孩子所无法把控的。而一个人最终能否发展得好,重要的在于努力。所以,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了进步要及时鼓励

父母不要泛泛夸奖孩子做得好,最好能够发现孩子这一次比上一次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和热情,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并且,鼓励孩子要趁热打铁,及时夸奖,以免孩子因没有得到及时鼓励而失望,从而大大削弱赏识效果。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

别人的评价是孩子确立自信的一个外在标准。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借别人之口,确立孩子的自我意向。比如,某某叔叔觉得你非常懂礼貌等等。

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孩子犯错不可避免,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打骂更有作用。比如,孩子学会了说脏话,与其去打压他,不如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他:“我发现你学习这些新鲜词汇还挺快的,不过,这个话不好听,我们打住。你看看,这是我给你买的英文动画片,我相信你也能很快学会这些外国语哦。”当然,当孩子犯错后勇于承担责任时,别忘了给予表扬。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二
《幼儿园赏识教育误区与对策》

幼儿园赏识教育误区与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以及“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爱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幼儿,充分分析幼儿的个性差异,了解幼儿的身心需要,进而有效实施赏识教育。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当前幼儿园赏识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实施赏识教育是应该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

1、淘气怎么赏识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经常会对乖巧听话的小朋友播撒赏识的阳光,但是对淘气的幼儿就无法心平气和地进行赏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赏识,在哪些方面进行赏识。尤其是在他们犯错的情况下,我们经常会大声地指责:“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是这样写,怎么还是写错啊,真是不知悔改。”

2、延迟奖赏

延迟奖赏效应告诉我们:为了产生最大的效应,赏识必须及时。如果延迟赏识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幼儿教师工作繁杂,有时对某些幼儿的进步没能及时地赏识。

3、公式化的表扬在幼儿园,经常听到这样的口号“棒棒棒!你真棒!你是大家的好榜样!”一些研究表明,这样公式化的表扬口号对幼儿无法长期产生激动和喜悦的感觉。

4、表扬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赏识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表扬,而是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欣赏幼儿所做出的反应,包括口头、体态、行动等多方面的表现且要有具体指导。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赏识经常只停留在口头的表扬,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园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能抓住幼儿闪光点及时鼓励适度赏识,能激发起幼儿的自信和兴趣,成为进步的动力;对平时批评多、表扬少的幼儿来说,赏识教育犹如雪中送炭,能获得批评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赏识不到位,做法不够科学合理,就会事倍功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赏识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势在必行。

1、教师要树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赏识教育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本身,着眼于人的将来发展。在幼儿园实施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用赏识

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幼儿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教育的效果。

2.赏识教育要具有艺术性

(1)因人施赏

首先,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有的孩子对美的感悟力极强,有的对运动情有独钟,有的在数学方面表现非凡„„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要允许他们有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2)赏识及时

如果对幼儿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不是趁热打铁而是事过境迁后再进行赏识,就会削弱赏识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一些表现一般的幼儿,他们最需要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如果老师没有对他们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就会让他们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延迟赏识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

(3)赏识客观

任何赏识都应让幼儿感到有理有据,是对自己主观努力和能力的肯定。勃勒非提出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进步或成就出现时给予,要向幼儿说明理由,使之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切忌笼统地表扬幼儿,让幼儿不知所以然。比如,对平时吃饭撒饭的小朋友,这次吃得真干净,老师不可以只说“今天你做

得很好”,内容不够具体。老师可以说:“今天你吃饭这么干净,老师很高兴,以后还要继续啊!”让幼儿明白自己受到表扬的原因,以激励他的良好行为再次出现。

(4)赏识教育要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

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师教育幼儿就像种花要施肥浇水、修枝剪叶一样,赏识教育是施肥浇水,批评、惩罚教育就是修枝剪叶。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教师一味地赏识,容易造成幼儿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好的。在幼儿犯错的时候也需要实施其他的教育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3.教师树立肯定性的评价观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幼儿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幼儿”四个字。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幼儿放在首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但还不成熟的人,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幼儿有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现一般的幼儿,多给他们肯定性评价,抓住这些幼儿身上的一点闪光之处,通过“小题大作”,达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目的。

4.家园合作共同实施赏识教育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仍只对幼儿认识多少字、是否会算算术十分关注,而忽视了对幼儿发展过程给予精神上的肯定与信任,没有

用赏识的眼光凝视自己的孩子。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赏识共教合力。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意识到相信孩子、理解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三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的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我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走向成功的典型。她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她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目前,正留学于美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 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更容许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扩大差异。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去的科举制度,都具有淘汰性,每年仅有50%的同龄人考上大学,却有92.8%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硕士,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黑色的六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埋没了多少具有特长的英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们面对着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失败,面对差异,而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来激励孩子。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 “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四
《学会赏识孩子读后感》

读《赏识你的孩子》心得体会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 吴丹南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要学会赞美的艺术,也就是学会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聋哑女孩周婷婷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她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目前,正留学于美国。她的成功正源于她伟大的父亲——周弘。

读过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更加深了对赏识的认识,文中有这样一段使我感触颇深: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

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乱作一团。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经常忍不住说:你的课怎么上得?这么简单还不会吗?说说为什么?说得孩子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语气,效果会大大不同。比如我们班的王某同学,粗心马虎,当他的错题较多时我不是批评而是以鼓励为主,使他增强了自信心;错题在逐渐减少。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专找学生的优点。使庄稼满意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专找学生的优点,然后让这些优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作‛,使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

二、坚信学生‚行‛。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四个字。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对超常儿童有研究的外国专家到我国一所学校考察,一位老师说:‚您能否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随意指点起来:‚你、你、

你……‛。此后,老师、家长、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并询问:‚那几个孩子情况怎样?‛老师道:‚好极了,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经您一点,全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如此准确?‛专家微笑道:‚没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顿时目瞪口呆。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

三、不要吝啬你的‚赏识‛

古人道‚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被人赏识后的无穷动力。从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赏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因此,应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你能行‛,‚你真棒‛,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 ‚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

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五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六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七
《如何在赏识教育中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

如何在赏识教育中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

赏识教育是现在的年轻父母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用来表扬、鼓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不当的表现形式,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盲目的表扬和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使其将自身的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许多父母把“赏识”与赞扬划上等号,以为赏识就是跟孩子说“你真棒!”这就使赏识教育陷入了一种误区,不仅没法对孩子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错误心理

现代父母在赏识教育上的误区

一、父母在教育上缺乏耐心易前功尽弃

这一点是很多父母的教育通病,他们往往在一开始很有热情,会表扬和鼓励孩子,但是当孩子多次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时,就会失去耐心,开始批评、挖苦孩子。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挫伤其自尊心,使之前的教育前功尽弃。

二、盲目地夸赞使孩子迷惑

孩子完成了某件事情,父母给予的夸赞过于宽泛、盲目,例如“你真棒!”。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可能会相信这句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觉得父母的夸赞有很多水分,进而变得不相信父母了。

三、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标准太高、太严格,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有心理包袱,这样反而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这时,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就成为了其甩不掉的标签,甚至误导孩子向不良

方向发展。

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应讲究方式方法

赏识首先是一种心态,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而赞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方法而已。赏识教育提倡我们去发现孩子的优势,从而去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更加地自信,但绝对不是空洞、盲目的表扬,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是需要父母从自身的修养开始,由内而外地赏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是片面地取一个方面。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要从内心里相信孩子是优秀的,让孩子在你的赏识中发挥长处。

二、赏识孩子关键在于尊重

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最理想的孩子”的形象,但现实中,孩子可能并不如你所愿,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理想终归是理想,父母不要用自己头脑中的范围去限定孩子,尊重孩子的特性才是最关键的。

三、要赞赏孩子的勤奋和努力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一个人最终能否发展好,主要还是在于勤奋和努力,父母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四、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赞扬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当其取得一定的进步时,父母

要及时地给予赞扬,这可以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孩子更加在自信和努力。

五、帮助孩子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经验

孩子难免会犯错,也难免会遇到失败挫折,如何让他们在失败和错误中吸取到经验、教训,是父母的责任。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这种方式比严肃地打骂更有效。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要学会正确赏识孩子的独一无二,在这其中找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赏识它,给孩子适时、适当的鼓励、理解,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您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或者想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教育,请微信搜索“父母学堂”,我们的教育专家将为您免费解答。也许一个简单的电话,改变的将会是孩子的一生……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八
《在赏识教育中让孩子走向成功》

在赏识教育中让孩子走向成功

摘 要:赏识教育,也称为赏识教育,是通过调动激发受教育者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学习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来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运用赏识教育,需要关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有点,赏识优点,从而调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产生兴趣,把感知、记忆、思维、注意等智力活动指向学习,通过个性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赏识教育 走向成功

什么是“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的优点来进行教育,也就是通过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

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和奋斗并取得成功。教育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验证明,老师通过笑貌,声音,眼神,动作,言语等良好的教学态度来影响学生,可以使学生更加懂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据1995年广州市对四所幼儿园的280名大班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调查,有40%的幼儿对自己做出“很蠢”、“不能干”、“很差”等消极评价。这表明自卑心理在幼儿存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同样部分中职学生也存在这种自卑心理,那么就需要老师通过激励、赏识教育来开启这部分学生的心灵,来重新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假如不注意调控,这些学生将变得更加孤僻,没有主见,缺乏自信。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自尊,学会自爱,减少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对于做了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往往会大声指责说:“你从小不学好,长大了是流氓的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笨的人吗?”正是这些否定性的言语,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有的学生被伤害自尊心,致使其反叛,攻击性行为增多。

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在受到指责和冷遇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有些父母比较明智,他们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例如当孩子闯了祸时,父母会说:“你是个好孩子,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做了错事?”当孩子考砸了,明智的父母会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次考差了,咱们一起来找找原因,我相信你找到原因纠正后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在这样明智宽容的父母师长面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减少攻击行为,并且会恰当地总结教训,一跃而起,迎头赶上。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既给学生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其不足及问题,懂得自爱,人与人之间相处其实就像一面镜子,要想到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与人友好相处,减少攻击性行为。

2.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人尽其才

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致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才能。如:有的孩子对羽毛球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在文学知识方面表现非凡,有的孩子好奇心强,凡事想探个究竟。针对这样个性差异的学生,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家长的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要求孩子学钢琴,看见某人画画得了奖,就逼着孩子参加美术学习班。

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意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人尽其才,使其将来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3.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海洋里得到磨练,经过多次失败后得到鼓励一次次顽强的站起来继续尝试,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而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经不起摔打,不让孩子参加艰苦的活动,事事包办代替,上中学的住宿生,新学期铺床叠被,挂帐子,打扫宿舍卫生都由父母代劳,这样就养成学生对外界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即使说错了,做错了,也要鼓励他继续尝试,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件事情,锻炼其独立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自己行动起来,教师的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学。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人人有受良好教育的权力,人人有教养,个个成人。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秘诀是通过教师关心、关注、表扬、赞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激发潜能,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赏识教育不仅与素质教育相吻合,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最胆小怯懦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的很好,也许在常人眼里这些都是微不足道,但作为老师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及时进行正面强化。如:《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的周泓把自己聋哑女儿培养成同龄正常孩子一样优秀的大学生的事例,她在给女儿第一次做的十道算术题中,透过九道做错的题惊喜的发现一道是对的,从中找到亮点,发现了女儿的潜力和希望。

2.懂得欣赏学生的优点

老师在发现学生优点后,要用“放大镜”去“欣赏”优点。如果说“发现优点”是找到受教育者的潜力所在,那么“懂得欣赏”优点则是挖掘并激活这种潜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欣懂得赏”这些闪光点,才能使其大有可为,家长周泓在女儿做的十道题中,只发现一道是对的,但她不是给九道错的打“×”,而是给唯一做对的一题打了一个大大的“√”,这样的做法,通过其女儿感知不断促使其自身自觉地发奋学习,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3.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学生犯了错误就不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 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于有错误行为的学生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有学生犯了错误又不愿承认时,作为老师可暂时回避主题,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给他们留有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结合可以给学生在学会怎么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4.赏识不能过度

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欣赏学生,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身心需要,对于中职生更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赏识不够,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其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产生攻击性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任性,不会客观正确的评价自我,稍遇坎坷就一蹶不振。所以,应适当地把握赏识的度,对不同的学生应有区别。如对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学生,任性的学生适当赏识,多提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其克服任性的行为。

总之,赏识教育实施最基本的是要关爱学生,对于中学生我们不应该带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一味的去指责他们,要懂得去发现,欣赏他们的优点,通过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周宏:《赏识你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 》1999年4月19日

2、朱爱华:《教育孩子的误区在那里》,《中国教育报》 1999年1月9日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九
《多角度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赏识孩子》

多角度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赏识孩子

很多父母一提及自己的孩子,总会有说不完的话,而这些话中多数以数落孩子为主,说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行,总之,父母总感觉自己眼中的孩子问题一大堆。可是我很少听父母能有极大的勇气去做自我解剖,更看不到父母把孩子产生的问题根源去耐心查找一下。这样一来,孩子便成了问题“代言人”,父母越看孩子越生气,甚至越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面对有类似想法的父母,你是否扪心自问:“我在孩子眼中印象是什么样的?”、“我被孩子喜欢吗?”、“我能接受孩子对我的批评吗?”等。当父母不能换位思考时,便成了单方面评价孩子了,大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架式。这样一来,当孩子处处感受不到父母的正面评价,积极的肯定时,久而久之,便感觉父母很乏味,不愿意和父母说出心里话。而父母也无从知晓孩子到底想什么,如何做正面引导和教育了。

■走出误区看问题:

●误区1——笨死了,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或者不会做某些事,便会指责孩子,你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事实上这样的指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要清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学习,模仿,自我探索。如果你不允许孩子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又不耐心细致教孩子做事的步骤和方法,也不去做示范,更不允许孩子有犯错误的过程,孩子哪能逐步积累做事的经验呢?所以说,指责孩子笨的父母,不是孩子笨,是父母笨,因为你压根就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和步骤,更没有肯定孩子已经付出的努力,让孩子得不到欣赏和鼓励,这样一来,孩子哪有干劲呢,哪有兴趣继续做好一件事呢。

●误区2——我也总夸奖孩子,可是不怎么起作用。常常看到有些父母喜欢夸孩子“你太棒了!”、“你太出色了!”、“你太了不起了!”等等话,可是开始的时候父母发现夸奖还真起作用,但

是时间久了,发现这些话对孩子根本不起任何激励作用。于是就给孩子下了个结论:“这孩子真是经不起夸奖啊。”父母这样想,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你的夸奖本身就有问题,你并没有针对孩子做到的事,做好的事去肯定和表扬孩子,你只说孩子很棒很出色,孩子知道自己哪出色吗?当父母总是没有目标指向性地夸奖孩子,孩子又看不到自己的出色时,父母再说这样的话,对孩子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误区3——我的孩子怎么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呢。有很多父母经常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越比较越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很多,这就让父母非常郁闷,同样是教育孩子啊,为什么我孩子就不行呢?其实父母的这种心理是拿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缺点,不管怎么比,肯定对自己孩子不满意。即使同一件事父母去做比较,也没有可比性,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等都不一样,既然教育有差异性,对结果的比较还有客观性吗?

●误区4——拿物质奖励来奖励孩子的进步。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说:“我爸爸说了,如果这次我能考全班前三名,他要奖励我……”。类似这样的话有很多,所不同的是父母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同罢了。父母这样做是在肯定孩子的努力吗?孩子对父母的奖励方式又是如何想的呢?理性的父母肯定明白,孩子不是为自己而学习,而是为得到某种奖励而去努力,当有一天,孩子对物质奖励的需求高了,父母满足不了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呢?所以,父母必须要清楚,奖励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目的是激发孩子内心动力,不管是做事,还是学习,都带着一种强烈的上进心,在乐趣中去不断进步和提高。

■换位思考看问题:

●站位一:某天领导在检查你的工作时,大发脾气:“这么简单的工作,你怎么完成的这么差?”、“工作指标定的那么低,你

为什么就完成不了?”、“你简直是废物,别人能干好的事,你怎么就做不了?做不了是吧,要么换岗位,要么走人,你选择一个吧。”当你听到领导这样的指责后,你心中做何感想?你是不是有满肚子的委屈要说出来,但是领导不听你的分辨,你怎么办?

●换位思考:孩子回家写作业,不断在向你请求帮助,看到孩子同样的题本来已经会做,但是孩子却自己不动脑筋,不认真思考,这时你非常生气,就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不是已经会做了吗?为什么还要问我呢?”,这时你再看孩子,经过你这么一批评,马上就失去了写作业的兴趣。甚至可能会让孩子哇哇大哭,面对这种情况,你是否想过孩子那种孤独和无助呢?有没有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去主动思考呢?

●站位二:你多年从事某岗位工作,业务比较熟练,但是突然有一天,你被调整了岗位,来到一个不熟悉的新岗位。面对新岗位,你不仅业务不熟悉,而且还心里七上八下,非常担心自己做不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自信从容地面对周围的一切。这时如果有任何人的批评和指责,都会让你信心受到打击,工作压力也会增大,熟悉新业务的周期也会大大加长。面对这种情况,你是不是特别希望此时有人多给你一些关心,一些鼓励呢?

●换位思考: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从小学升入初中。都会遇到重新适应环境,结识新同学,熟悉了解新老师的过程。对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希望新老师能尽快认识自己并得到欣赏。但如果孩子们一直不被老师注意,在新环境下又缺乏结识新同学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每天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面对孩子适应环境,构建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做为父母你认真关注过孩子吗?

●站位三:你正在学健美操,由于你在身体协调性方面并不是很好,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跟不上教练的节奏,这时老师如果对你说:“你怎么反应这么慢呢,很简单的动作,你怎么就学不会啊?你看看

周围和你一样学的人,他们的动作多好看,可是你呢,动作不到位不说,还非常难看,我看你还是不要学了,学了也是浪费时间。”听到教练这么说,你是不是心里涌起一种无名之火?真想一走了之,可是你上进心又很强,尽管有火,但还是压住了,心想,我笨怎么了,我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哼!

●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孩子正在学习轮滑,你在旁观发现孩子学习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这时你来到孩子身边,给了孩子一些学习方法指导,可是孩子仍然掌握不了一些动作要领,这时开始埋怨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认真啊,多简单的动作啊,我给你说多少遍了,可是你还不会,真是笨死了。”再看看孩子,本来还挺有学习的兴趣,在你的埋怨和训斥下,要么哭鼻子,要么抹眼泪,甚至最后想回家不学了。这时你看到这一切,你做何感想呢?

●站位四:你的部门领导业务并不是很精通,但是这个人有爱挑下属工作的毛病,有一天,你去给这位直接领导呈报文件。领导拿着你的文件横挑鼻子竖挑眼,但是你在旁边看得很清楚,明明你做的文件从格式和行文上都没有问题,并且各项数据都准确无误,面对这个外行的直接领导,你心中非常不满,可是又没办法去反驳领导的面子,这时你心中什么感想?

●换位思考:最近你发现孩子开始不有意无意和你顶嘴,你非常生气,你怎么能这样呢?你可是我儿子啊。于是你就严肃地告诉孩子:“以后,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再这样顶嘴,我就打你屁股。”再看孩子,听到你这番话后,满脸不高兴。这时你是否想过,你把领导权威那一套拿出来了。你让孩子什么都听你的,你的做法是否正确呢?你的语气是否过于生硬呢?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父母要想欣赏孩子,你就不能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拿以往的经验去看孩子,而是要仔细观察孩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这样是否合理等。通过对

孩子进行认真观察和反思,当你弄清原委后,再有针对性和孩子做交流和引导,我想只要你保持良心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采用一定的技巧,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孩子,肯定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所在。通过对孩子优点的肯定,让孩子心中充满着力量和信心,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改变自己的不足。

赏识孩子的误区篇十
《如何赏识你的孩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14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