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之心》读后感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静谧之心》读后感

  作者很显然受过系统的哲学教育,在哲学的四个领域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所以一开始读会发现很困难,但我觉得这些观点其实是个大杂烩,把一些观点融汇在一起,最后重点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冥想。

  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头脑和理想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求助于信仰和宗教,希望通过救赎来解决心理问题。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的坚定不移的相信。什么叫宗教?宗教是以信仰为中心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比如相信某个科学真理,它是自然规律不能叫信仰;或者相信某一个道德信条,这是社会行为规范,也不能叫信仰。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街上有的人手里戴着佛珠,以为戴着佛珠就是一种信仰,其实念佛才是佛珠,不念佛佛珠还是佛珠吗?这就是佛珠被异化了。

  能解释清楚的科学和理性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解释不清楚的宗教和信仰就能解决现实问题了吗?作者认为也不能。他说“束缚我们的往往是自己深信的理念、信仰、教训和人生体验。”

  那么人类的出路在哪呢?

  我们是否应该回到心灵最初的起点,去叩问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呢?

  我们是应该问问心灵我们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不能刻意的去冥想,去追问,刻意就失去了冥想的意义了。

  这个态度是什么呢?放空自己,放下包袱,用一颗善良的心坦然的感知这个世界。

  当科学与理性和信仰和关怀已经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它们就成了束缚我们前进的包袱,所以“无我”就是放下包袱,让自己回到最初的纯洁状态,通过“冥想”发现内心最纯真和最善良的因素,用这种纯真和善良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觉得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16733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