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感悟校园生活

| 校园 |

【www.guakaob.com--校园】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一
《浅谈与校园生活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浅谈与校园生活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可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不是不会写,就是不爱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所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这就要求老师主动帮助孩子从生活中挖掘习作资源,为他们提供一个原生态的习作环境,帮助他们体验、感受生活的滋味,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储备。

那么,如何突破已经形成的写作教学误区,让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放飞学生自由的翅膀,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呢?作为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这些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他们最熟悉、最亲切的,为此,笔者就校园生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一、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校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这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到亲切的校园生活情境,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校园环境

一所学校,总会有些花草树木,蜻蜓点水,雀跃寒塘的景致,学生每天从校园里走过,不会有什么感觉,没有人会去思考那些花草虫鱼与我们写作有何关系,这是非常可惜的。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写作教学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例如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我就带他们仔细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从中获取素材,提高表达能力。有个同学在观察后这样写到:今天教师带我们去寻找春天,我找到了。春天是穿着绿衣服的小姑娘,不信,,你看:小草发出了嫩嫩的小芽,柳树在微风中甩着刚抽芽的长辫子,操场也被涂上了一层翠绿„„真可以说是处处皆是景,物物可入文。

2、留心活动场景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阳光一小时”、校园集体舞、跳绳、踢毽比赛、运动会、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校园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更是他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陶冶情操、锻炼能力的天地。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猜测人物心理,让

学生在“玩玩·看看、玩玩·说说、玩玩·写写”中将作文“水到渠成”。

于是,学生的作文里有了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在操场上四列排开,老师一声哨响,排头的同学飞一般地冲了出去,一个接着一个,你追我赶。比赛越来越激烈,旁边啦啦队呐喊助威的声音响彻云霄„„

也有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伴着动感的音乐旋律,两两结对,翩翩起舞,有时像一只只蝴蝶,有时像一只只翱翔在天空的雏鹰。放眼望去,操场似乎就是一个超级大舞台,同学们轻盈的舞步,熟练优美的动作,配上自信的笑容,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只要学生对身边的生活多一份心眼,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习惯,就会感受到校园的鲜活生动,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

二、捕捉亮点,激发写作欲望

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习作开渠导源。

1、捕捉精彩瞬间

“生活处处皆文章,身边时时有故事”,尽管校园环境色彩斑斓,学校活动奥妙无穷,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所以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成,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样就不怕写起文章来笔下没有人、事、景、物,也不怕写得不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了。如《打蜘蛛》的乐趣:

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了,我照例提前到班级,就看到一大群的学生都围在班级后面的那个角落里。早已经有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他们„„他们发现了一只大蜘蛛„„”接下来,我参与了他们的行列,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感受了打蜘蛛的乐趣。看着他们的表情,我想他们的心情肯定一时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临时作了改动,上了一节作文课:让学生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一节课下来,一篇篇精彩之作因此诞生。事实证明,只要用心去捕捉、品味,校园生活处处都有精彩。

2、能动地感悟生活

作文没什么可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会观察生活,造成作文没有可写的素材,其次是不会去感悟生活。有些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观察,认识、感知、了解某些事,但是思想贫乏、空洞,无真情实感。

有位学生在歌咏比赛后这样写:“今天我们举行了庆‘六一’歌咏比赛,我们班是第二个上场。同学们排好队,台下坐满了小观众和校领导。最后,我们唱完歌就退场了。”这只能算是感知了生活。于是我启发这位学生:“你看到台下坐满了小观众和校领导,心里怎么想的?

紧张吗?那你又是怎么克服的?唱完后心情又变得怎样呀?如果你能写写自己的感想,我想,你就会把这件事写得完整而有意义了。”启发诱导后,她交来了修改后的文章:“今天我们举行了庆‘六一’歌咏比赛,我们班是第二个上场。同学们一排一排精神百倍地走上规定的位置。我站在第一排,看到台下那么多校领导和小观众,紧张得心怦怦直跳。但我告诉自己不要慌,一定要沉着,我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全身心地亮开嗓子唱了起来。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样一来既有感知又有感悟,思维得到了锻炼,认识也有了提高。

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作文的灵魂。为此,我们既要使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去感悟,汲取营养,又要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亮点,激发写作欲望。

三、生动表述,追寻精彩作文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在起步阶段就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习作兴趣,从而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日记本,捕捉精彩

日记日记,无非就是把每一天当中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件事记下来。无论是你亲身体验的还是你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记,无论长短。老师都一一批改,并写下简短的批语。如:“你写得真棒”,“你很会写日记!”“继续努力哦!”„„学生为了能和你对话,都会积极地寻找材料,尽力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如生日、节日的庆贺,运动会的场面,课间的游戏情景,各种调查实践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日记本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就多了起来。

2、小练笔,抒写精彩

仅凭日记和单元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小练笔有效地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和仿写精彩片断等,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便于教师检查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从三年级起,可要求学生备一本小练笔笔记本,让他们坚持天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

3、习作集,展示精彩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素质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让学生尝试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从三年级开始,创办班刊──《小作家》,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习作乐园”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断”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在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精彩镜头”记录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们那些“一鸣惊人”的妙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识。这些栏目的设置,使优生有了展示的机会,其他学生也有展示的舞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使得全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二
《校园生活作文作文指导》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三
《感悟校园》

感悟校园

没进校园时憧憬着,进入后不懂得珍惜,快要结束了追悔莫已。如今,我就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了,马上要告别校园了,只觉得还未过够,校园中埋藏得最深的俩字,就是“青春”,难道不是吗?一切美好的时光有一半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那里有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有我们怀恋的亲友,有我们不舍的情怀。当然,校园里还回荡着我们的欢声与泪水。

校园的生活是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的,学习是累,却可以从中体会到甜的滋味,尝到胜利的甜头,还能锻炼意志;在嬉戏中,是快乐的;在做题中,能锻炼自己的心志。

校园的生活是有情感的,朋友的挚爱,老师的关爱,时刻围绕着我们,患难见真情,当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他们为你点亮希望之光。 校园的生活是一首欢快的歌,让我们欢乐吟唱;校园的生活是一条清澈的小溪,驾着我们欢乐漂流;校园的生活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细心观赏。

„„

课堂上,我们尽情地展示我们的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认真地记好我们要领悟的知识要点。为了让鸟儿也为我们喝彩,为了让大树也为我们点头,为了让花儿也为我们倾心,为了让花瓣上载满着希望的寄语„„我们努力着!我们喜欢课间,喜欢那可以让我们自由发挥的十分钟。我们一起谈心,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增添那宝贵的心灵财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来提高彼此的成绩,让自己更加充实与睿智。看吧,同学们有的依傍在栏杆上,凭栏远眺;有的聚集在长廊上,谈笑风生;有的坐在大树下,沐浴阳光,享受这最美好的金色年华!

我们融入在集体之中,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家,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无不希望自己在“家”能够茁壮成长,出类拔萃。

我们在学习中成长着。

我们在成长中学习着。

12级6班 崔灿

指导教师:张琳 2014.9.30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四
《校园生活作文指导20131128》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五
《校园生活》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六
《感悟生活,有感而发作文教案》

《感悟生活,有感而发》作文教案 训 练 点:有感而发

训练目标:1、了解“有感而发”,学会“有感而发”。2、理解关注、体悟、思考生活是我们心灵感动、真情流露、灵魂净化、创写佳作的源泉。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 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训练课型:指导课 训练题目:“感受新学校”为话题

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感”,如何从生活中挖掘“感”;第二课

时提出作文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从生活经历中挖“感”。

课前准备:①印发冰心的优秀习作《往事》,要求学生做相关的分析。②要求学生搜集、描述来到新学校新班级感受最深刻的一件事,并说出令自己心动、难忘的感受。

选择教学策略:1、整体设计思想:先就学生熟知而又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切入写作需“有感而发”,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迸发学习激情,了解如何“有感

而发”;然后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分析优秀的习作是如何“有感而发”的;在此基础上学以

致用,帮助学生搜索生活,激活情感,动笔写真事,诉真情。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课

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

文本,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发言”等多种训练手段渗

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搜索生活 激活情感)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先看大屏幕:(学生看)同时思考:这些场

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感想?

师:(看完后)同学们,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熟悉)那你有什么感受或

感想呢?(学生说)这就是我们的校园生活。回顾这段生活,我们有新奇、兴奋、自豪,也有伤感、疑惑和沉思,军训让我们懂得了坚强,大扫除让我们学会劳动,体操比赛让我们知道快静齐;运动会让我们知道了集体的力量;课堂让我们感受

到学习的快乐与紧张,这些都将成为美好的记忆。细细品味,犹如一杯杯醇香的

美酒,令人回味,更令人引发遐思与憧憬。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

话题“感受新学校”。让我们更进一步深入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快乐的健

康地学习。首先我们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张课件)

二、揭题明标:板书题目: 《感悟生活 有感而发 》

三、知识链接:

师:既然是有感而发,那什么是“有感而发”、何为‘感’、如何有感呢?请同学们看你手中的资料。(齐读)

(1)何为“感”? 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 感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感是一次心灵的震颤;感是一种激情的流露,感是一种真切的体验。有了感,才有写作的愿望,才有写作的激情,也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

(2)“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从生活中来。勤于观察,勇于接纳,用心体味,

大胆表达。

师:写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本质、情感用准确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由此可见:感从生活中来。为了我们今天学会写好感悟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品味冰心的经典作品《往事》。

往 事

冰心

那天大雪,郁郁黄昏之中,送一个朋友出山而去。绒绒的雪上,极整齐分明的镌着我们携行的足印。独自归来的路上,偶然低首,看见洁白匀整的雪花,只这一瞬间,已又轻轻的掩盖了我们去时的踪迹。——白茫茫的大地上,还有谁知道这一片雪下,一刹那前,有个同行?有个送别?

我的心因觉悟而沉沉的浸入悲哀!

苏东坡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

那几句还未曾说到尽头处,岂但鸿飞不复计东西?;连雪泥上的指爪都是不得而留的„„于是人生到处都是渺茫了!

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他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树林里,到天空中,渺无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

„„ ——摘自《冰心散文选集》

自主探讨:

1、文中写了生活中的一件什么事?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

2、作者在这种情境下发现了一个什么迹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触?

3、作者在行文上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往事的感触的?

品评:文章开篇记述某一大雪天送朋友出山时的偶然所见:留在雪上的足迹刹时又被大雪所遮盖,无复追寻。此景骤然触动了作者一颗敏感的诗心,联想到人生过往踪迹难以寻觅。并进一步引申苏东坡的诗句表达的感情、思想,借以发表议论,点明题旨。表达了对生命渺小无痕、短暂易逝的慨叹,期望人们把握今天,只争朝夕。此情此感来得自然天成,毫无半点的虚伪矫饰,可谓是“有感而发”。有感而发”这就是我们今天作文训练的要求。我们一起来看:如何做到有感而发?首先我们来看写“有感而发”文章的基本结构。(课件)

四、构思指津:

1、合作探究:明确写作“有感而发”此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1)叙事:交代“感”的触发点,精炼、简洁围绕自己的感受。

(2)写感: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充分地、巧妙地、多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示文章的中心。

(3)明理:可在结尾直接突出,也可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转、含蓄地表达。

2、注意点:(1)“有感而发”,“感”要深刻、新颖、能给人教育、启发;能 揭示一定的生活道理。 (2)“发”要发自内心,切不可无病呻吟。

(3)所拟的题目要能与文章内容、主题相对应,不能文不对题。

五、搜索生活 激活情感:

师:同学们,冰心能从一串不起眼的脚印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我们生活中的“脚印”丰富多彩,那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下面请看大屏幕,然后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说出开学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并说出令你心动、深刻、难忘的感受或感想。最后每组选代表分享你们的成果。(要求先在小组内发言,选出最典型的事例,派代表班内发言)

师:同学们刚才所谈的往事真切动人,发自心灵的深处,感受真挚,感想深刻,每句话都流动着情感。同学们的倾诉都在告诉我们,最真的情感来自于心灵,

来自于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考,只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品尝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六:写作之旅:

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将你刚才所谈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场面,并将你心动、深刻、难忘的感受、感悟或感想象冰心一样写出来,面对依依往事中的酸甜苦辣,将你的真情实感流淌在文字中间,让更多的人受感染,使我们更能理智的认识生活,正确地对待生活。(学生写生活片段)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片段中,老师羡慕学生时代的快乐时光,也使老师陷入了对童年的回忆,那一幕幕往事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其实呀,作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就是对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如话家常,水到渠成。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如花的春季,我们书写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我们书写静幽的夕月;如血的灵魂,我们书写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我们书写壮丽的人生。享受写作,写作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享受写作,写作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享受写作,写作便像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享受写作,写作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随着书页的飘动去做一次写作的旅行吧。

八、作业:

训练题目: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了某一次的真实情感和心理活动。以“那一次,我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七
《生活化作文心得》

让生活的阳光照进学生的心里

------河南濮阳油田一小学习心得

阚桂楠

2012年5月19日,我们一行30人走进了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小,感受“五段三线”生活化作文的魅力。从报告演讲到毛虫实验班的毕业汇报演,到作文课堂现场,一幕幕的精彩,一幕幕的感动。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谋篇”的程序:“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将它理出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故事情节,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根据中心,我们派生出一个个段落、合起来也就是提纲。根据提纲确定重点,重点详写,其余略写。”这一写作程序当然是合理的,是学生应当掌握的。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这些真知灼见,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我们势必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应该以生活为起点,倡导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中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废话,没有自己的创造。写好人好事,必定是公共汽车上让坐,或是拾金不昧;写我的妈妈,必定是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前等。生活中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

1、指导观察,选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天天呆在四角的天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

2、开展活动,丰富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学校生活毕竟有限,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进入社会,尽可能接触各种人和事。有意识组织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去感受春风的温煦,春光的明媚,春雨的滋润,春雷的震响„„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名景圣地,开

展摄影等活动。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为作文积累素材。例如,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通过讨论交流,相互激励,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3、组织阅读,充实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营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也不可能旁征博引,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喜欢阅读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高,当然,这里讲的阅读是指阅读一些好的书籍,譬如古典名著、现当代名家名作、科技读物、历史读物、文学期刊等等。

学生的生活十分狭窄,他们成天关在四角的天空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遨游,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生活,思索人生,感悟生活。我们每周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阅读报刊杂志,要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以便积累作文素材与交流阅读成果。也可以把教室设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时刻闻到书籍的芬芳味,让学生时刻陶醉在书的世界中。由班上每个同学捐赠几本书,放在书架上,由班上的学生管理,每人可以一次借一到两本,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费购买最新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去搜集资料,然后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交流。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无须给学生那么多限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用多长时间完成,一定要有深刻意义,结尾一定要升化主题等。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有套用作文模式,仿照优秀作文范例依葫芦画瓢,没有半点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写出来,全部都是空洞的语言,没有半点内容。所以,在学生写作之前,我们要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再去写作,用说的语言来写作文。很多学生能说会道,但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一个字也写不出。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作文离不开生活,无论是事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叶老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丰富情感。我们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撷取绚丽的浪花,引导他们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自身最真实的情感。

作文感悟校园生活篇八
《校园生活作文导引(一)》

校园生活类作文导引(一)

写 作 指 导

一、 选材:围绕着校园生活,小到座位、学号,同桌,作业,考试,宿舍生活,食堂就餐,大到升

学过程的苦闷、焦虑,学校的各种思想,各种矛盾,各种冲突等。可反映同学们求学好问,事事关心,活泼好动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也表现了健康向上的良好的校风校貌,班集体的温馨,师生情,友情等。

可见,校园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如何积累作文材料?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拥有作文材料的“后花园”,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写作时就可以尽情地去采撷每一朵“鲜花”,去装点你的文采。 二、 如何写校园生活

1.审题方法:“数学配方法”,数学上的配方程,必须保持方程两边相等,我们把配方程的方法用于审题立意,名曰“数学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如果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的事物来写 。

如写“春风”。 “ ? ” = 春风

 “同学的关怀”= “春风” ( 写同学的关怀就像春风一样拂过我的心田)

“老师的关怀的眼神” = “春风” 写上课时老师用关怀的眼神看我,关心我) 再如:写考试:可以写有形的考试,即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

但写不出新意,可以用“数学配方法”写无形的考试,写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或是成长道路上,心里历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2.运用校园生活中的另类词语,可以让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如优秀作文《心扉感悟》中的几句话,体现了新时期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极富个性色彩: 今天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快乐得像只老鼠,高兴得快要死掉了。

‚Look!那是我班有名的‘凤辣子’,刀舌唇剑,一针见血,小眼一瞥,犹如小李飞刀!‛好友强说。‚你怎么这样说?她本人很好。‛另一个同学反驳道。我看看他,仍相信强,因为我们是铁哥们嘛。

下午,老师居然让我与她一桌。My God!有没有搞错?!我眼珠差点儿掉在地上,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3.养成作文时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

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只要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

例如,有同学写到饭堂打饭:

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已经很饿了。我站在橱窗前面,只见分饭的工友开始盛了一大瓢,他在上面用勺柄刮了一下,到在我盆了的已经不多了……

修改: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乱叫。好不容易挤到橱窗前面,把饭盆子放进去,只见厨房工友满满的盛了一大瓢,接着用勺柄一刮,富士山马上变成了塔里木盆地,‚扑‛的一下扣在我的饭盆子上。

修改之后,工友动作的麻利,“我”肚子饿渴望多吃一点但又不能如愿的情形通过拟词“咕咕”、准确的动词“刮”、“扣”和夸张的比喻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解题指导:

内容可以写学校生活,但要注意黑板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连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台,要写的对象最终还是人。标题中心词是“记忆”,在事件叙述过程中,要关注生活细节,从而体会细节中所蕴含的情感,否则就不能构成“记忆”。 写作要求: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不得用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能将平凡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范文引路:

(叙事一波三折) 黑板上的记忆

我又路过了那块小黑板,不禁驻足停留,一排排齐刷刷的“10”分中嵌着一个“9”分,显得格格不入。“9”分的上方,正是我的名字,而我,却勾起了唇角„„

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化学试场。每个实验台前都站着一名同学,忙碌但胸有成竹。我也在其中。加热不一会儿,同组同学的试剂都显出了蓝色,表明待测品是氧化铜。而我的沸腾了好几次,却仍是透明的。虽然怀有重重疑虑,我仍决定尊重实验事实,将“碳粉”填上了试卷。

我的预感果然应验,监考老师一路顺风地批着我的考卷,在短暂停留之后,在“碳粉”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旋即,她转过身,在登分的黑板上写下了“9”。

9分,我的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只有9分,在那一排齐刷刷的“10”分中,是那么大而刺眼,又似乎是那么渺小„„(一折)

身边的同学纷纷作证,我的试剂的确没有变蓝。我二话不说,快步走回实验台,拿起那身份不明的黑色固体,请老师做实验。

结果再次令我咋舌,加热不一会,试剂就显出了欢快的蓝色,在试管中轻飘飘地摆着„„(二折)

“我还是觉得不对。”我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又拿出了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老师便拿来了PH试纸,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准备作最后、也是一锤定音的检验。

我屏息,凝视着那张试纸,慢慢浸入试剂瓶——一片浓郁厚重的宝蓝色迫不及待地蔓延开来,直至吞噬了整片试纸,很深,很深。(三折)

答案昭然,原来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是碱。自始至终我都是正确的。并且,我不曾放弃。

同学们都觉得黑板上的“9”分应改为满分。而我却只是浅笑不语,就让这“9”停留在黑板上吧,因为,它是我坚持的成果与见证。它与其他的“10”分有区别么?不,9分,也可以那样完满。(四折)

“9”终究保存了下来,同时,黑板上的9分,固执地不肯变蓝的试剂都将被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时刻提醒我要坚持,坚持那些不该放弃的,比如那客观的,不容任何人辩驳的事实。

这块小黑板及其他一切,都将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记忆,同时,也是激励我走下去的不竭动力。

黑板上的记忆,美好、坚定。

(巧妙运用插叙) 黑板上的记忆

黑板报,说声爱你不容易。——题记

升旗台前彩旗招展,七一黑板报竞赛进入展示和评比阶段。从初中一年一班到三年四班的12块黑板报一字排开,诗文并茂,插图优美,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党支部书记亲自宣布评比结果,当他读完三等奖和二等奖名单后,停顿了一下,沸腾的操场顷刻鸦雀无声。“一等奖一名——二年一班!”哗——掌声雷动。我却忘记了鼓掌——

(插叙)一个星期前,我接受了参加七一黑板报竞赛的任务,回到班里就碰了一鼻子灰。几个主要骨干都说竞赛标准太高,面临期末考试复习,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搞这样的黑板报。

能不能把七一黑板报竞赛同复习考试结合进行呢?我急中生智,建议说:“我们班开展七一对联、诗歌竞赛!考试正好有这一内容。”得到语文老师和全班同学的一致支持!一人一首,老师亲自批改!哇噻!稿源丰富,质量一流!

可是,缺一副别出心裁的对联,我去求语文老师写一副,皮球却被踢了回来,他对我说:“可以帮忙,你写我改!”我搜肠刮肚,苦战了半天,在黑板上写了6副对联,请老师“钦定”,谁知又遭否决:“你说人家不行,自己写的也好不到那里去,眼高手低!”在反复翻阅同学们的诗歌和对联中,我灵光一闪,终于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古诗、新诗、现代诗,抒发真情!民歌、山歌、水乡歌,歌唱我党!”老师高兴的加了个横批“七一颂”。后来在版面设计者的策划下,“七一颂”当了报头,对联竖写在黑板报两边,中间是24首小诗、对联或歌词,浑然一体,妙趣横生。

请二年一班黑板报主编上来,发表获奖感言!”左右两边的同学使劲推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快步走上升旗台,由衷地说了一声:“黑板报,我爱你!”掌声一片!

陈年旧事,记忆犹新,舞文弄墨,黑板情深。 巧用插叙,制造曲折,丰富内容。

作文训练2:

请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中学生活琐忆》 (2)《 风景线》(如:校园、考场、课室、宿舍、语文等) 要求::1。选材围绕校园生活,记叙文。

2.继续学习在具体环境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学习使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以表达深刻的作文主题;

3.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真情实感。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23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