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2.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 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欣赏西湖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景设疑

(一) 欣赏西湖美景,导入新课。

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最美的就是湖,西湖,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

不信请看,西湖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诗人走进这如诗如画的西湖,一起去感受西湖那迷人的风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设疑

对于这首古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

1. 诗题的意思?

2. 作者的意思?

3. 诗句的意思?

4.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 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一: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反复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三、 讨论交流

1、 简介作者(指名回答)

1

2、 诗题的意思(晓是早晨,意思是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3、 交流诗句的意思(指名逐一交流,毕竟是到底,四时是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

其它时节,意思是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季就是不相同,无穷碧是满湖的荷叶碧绿一片,与天相连,别样红是特别的红,这句的意思是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一片,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特别红艳。)

4、 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来表达你的感受?

5、 指导感情朗读

四、 质疑再探

学了这首诗,能用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西湖的美景吗?同学们再回过来看一看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从题目看是一首送别诗),(从内容看,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不是诗人杨万里沉醉于美景而忘却了朋友?

不是,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是“从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哦,原来是这样啊,你们比老师思考得多,理解得深,真是杨万里的知音啊。那我们再读这首诗,又多了一层依依惜别之情。(读)

五、 学以致用

写出两句表示送别的诗句。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劝君更尽一杯酒,夕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无穷碧(荷叶美)

西湖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别样红(荷花美)

2

篇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抓住关键词大致理解诗意,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图文结合,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感受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材料: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送别诗的特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3、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祖国古诗百花园中,有许多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2、“送别”二字读来令人伤感。古人送别总是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临别之时,他们也总喜欢以诗赠友。

3、请看,(课件出示送别诗中的经典名句)愿意读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轻轻地读。

4、千古流传的送别诗句中,我们读出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他们浓浓的友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题目)

2、一起读课题,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1)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何得知?(“晓”字看出)

(2)送别的地点在净慈寺外。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寺庙。

(3)送别的人是林子方,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

3、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

4、带着理解好好读读课题,注意停顿和节奏。指名读后一起读。

5、本诗作者?(杨万里)请看!(课件出示诗人资料)

(诗题大概点明了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俱全,也确证了这是一首送别诗,有关这首诗的外延有很多角度,如西湖诗,写荷诗,写夏季的诗,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后,感觉如果从这几个角度讲一是过于分散零乱,第二也不可能深入体悟诗情,所以不再节外生枝。杨万里以前也学到一首,本册是第二次接触,觉得有必要初步了解一下杨的诗风,也引出表层的景)

三、初读古诗,读懂古诗字面意思。

1、杨万里是如此博学多才,那他在这首送别诗中会怎样表达自己对林子方的不舍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本诗,要求(课件出示:1、读一读:读读全诗,读准字音,读

出诗的节奏和韵味;2、说一说:结合资料和工具书,说说诗句意思;3、议一议: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3、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课件出示)指名读。他读得怎样?(就声音、节奏和韵味来评价)你愿意来读读吗?其他同学听一听,注意每句最后一个字。注意到了吗?这就是押韵。押韵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可以自由读读,好好体会。

4、下面老师读前四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调换。老师读题,你们读诗。

(这首诗没有难读的字音,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逐渐感知本诗的主要内容)

5、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你读懂了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6、是啊,西湖美,西湖十景更为著名。请看。(课件出示西湖十景)景美,景点名称也很雅致。不用置疑,这首诗写的就是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

7、西湖十景数量很多,为什么诗人单单选取“风荷”来写呢?你能快速读读诗,寻找原因吗?

四、细化文字,发现诗句中的语言美

1、在本诗中,诗人仅用14个字就像我们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莲荷图。哪14个字?(课件出示)让我们细细读读这两句诗,找找莲叶和荷花的特点,想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莲叶特点?(板书:莲叶)指名说,根据回答板书(无穷碧)。“无穷碧”的意思是?(说莲叶一片碧绿无穷无尽)

3、莲叶颜色碧绿,看看图,是一种颜色的绿吗?细细看来,它绿得富有变化:那初生的莲叶是?(嫩绿的)它绿得那样可爱,那样耀眼。那早些长出的荷叶呢?指名说。(浅绿)还有?(草绿、碧绿、深绿、浓绿、墨绿„„绿得富有生机,绿得富有活力)

4、除了“绿”,莲叶还有什么特点?从何得知?(多,“接天”)“接天”是什么意思?(与蓝天相接)是真的“与蓝天相接”吗?“接天”一词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莲叶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无边无际、广袤无垠、无边无垠)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想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碧绿的地毯)理解了诗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

5、那荷花的特点呢?(板书:别样红)“别样红”的意思是?荷花特别红艳是因为?(有了朝阳的映照)这就是诗句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此时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何得知?

6、想象说话(出示画面配乐)清晨,六月的西湖中,荷花迎着朝阳开放了。瞧„„ ①指名说

②让你眼前的这幅画动起来。(师:清风徐来„„)

③定睛一看,那荷花上的是什么?

(评价语:你注意了荷花的形态;你关注了荷花的颜色;恰当使用修辞,很有想象力;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关注了荷花的动态美„„)

(这段设计,本来在课件上是设计的是,你看那荷花颜色形态怎么怎么样,那莲叶颜色形态怎么怎么样,并提出了要求:“用大胆的想像,引用优美的词语来说一段话。”这样的设计可能能降低学生说的难度,但是,也压缩了学生想像的空间,这样的说话练习,更像是填空练习,对学生感悟诗句的画面感,产生属于自已的情感体验帮助不大,所以干脆也大胆地放,课件中本来还有一幅插图,其实也可以一并去掉,教师重在学生说的基础要加以引导,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语言,独特的角度。)

7、“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的描述,让老师莲叶荷花一碧一红,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我想,这一切正是这14个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让我们带着想想一起读。

8、莲叶田田无穷碧,荷花朵朵别样红。难怪诗人一出寺门就大声赞叹(出示)

①谁也来赞一赞?指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对西湖景色你是情有独钟)(板书:喜爱 赞美)

②此刻,杨万里也是驻足西湖边,正在大声赞叹呢!一起读。

③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呢?(毕竟 不与四时同)

(“毕竟”一词其实是总领全文的一个词,这个词加强了诗歌的语气,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但是尚未想出更巧妙合理的设计)

④“毕竟”的意思是?“四时”呢?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吗?指名说。

⑤六月的西湖如此不同,让我们再一次来赞一赞吧。

五、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再读题时,你发现了什么吗?师读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可全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诗表现的都是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流露出喜悦之情。难道大诗人也有跑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地设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①有几位同学敢于思考,有些同学有点困难,别急,相信读了以下这段文字,你会有自己的理解。(出示林子方的资料: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老师再读)

②这段文字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林子方干什么去了?两人感情怎样?此时你心中有答案了吗?

预设:A、为友人高升而高兴。是的,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所见莲叶才无穷碧,荷花才别样红。

B、如果你就是杨万里,眼望无边无际,满目碧绿的莲叶和鲜红娇艳的荷花,你心里藏着什么话想对好朋友说呢?

①暗示友人:西湖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玩两天,好好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明为送,实为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②希望友人不忘这西湖的景色,更不要忘记西湖边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③借西湖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④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儿与叶的关系,彼此依恋,相互陪衬,真希望与友人永远在一起。

⑤祝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样别样红。

⑥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大胆发现。)

C、弹性操作:荷,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你认为以荷相赠,可能还想表达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希望友人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2、这首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作者借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曲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出示写作方法)

3、现在,你能把诗人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吗?(配乐)

①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想到友人将远离自己,心中不免伤感。忽然一幅壮美的莲荷图跃入眼帘,你不禁吟诵道„„(齐读)

②和友人漫步堤岸边,依依惜别,千言万语化作这样一首诗„„(男生读)

③两人挥手作别,你看着友人渐行渐远,又在心里轻轻念道,朋友,祝你一路顺风„„(女生读)

④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千古流传的诗句,千古佳句又给西湖景色增添了光彩,让我们记住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吧!(齐读)

(此处的情境创设,是全课的高潮,从诗情的感悟上,学生已从多种角度明白了诗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读指导上,也完成了从读诗,到背诗,到深情吟诗的过程。)

六、积累送别诗

1、同样是送别诗,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遭遇,诗人表达的也就不一样。

2、(出示再读)挑你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3、能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一份伤感,一片痴情;多么豪迈的声音;朋友之谊,胜似手足;多么深情的话语啊;不舍之情可见一斑;挥手作别,无限深情。)

4、课后大家可以去细读一下,比较比较。

(在纵向的深入解读之后,对送别诗作横向的鉴别比较,这是一个较有意思的话题,但是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展开,可借助学生的旧知进行归纳,并抛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外阅读。)

七、作业布置

1、根据相应的送别诗,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

2、积累写荷花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喜爱 莲叶 无穷碧

依依不舍

赞美 荷花 别样红

篇三:《描写夏日荷塘的诗句 风起玉珠落》

1、<赏莲> 炎夏雨后月,春归花寂寞;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  
2、<爱莲说>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采莲>燕园不可采莲,莲叶空自田田。描写夏日荷塘的诗句 风起玉珠落。无鱼戏在莲中,我亦难入莲间。  
4、<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5、<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优美的诗句请关注:描写荷花的佳句 西湖荷花的诗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27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