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篇一:《送给教师的格言》

送给教师的格言(100条)

1、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2、不要随便给一个学生定性。

3、一切教育,从“威信”开始。

4、所谓“教师成长”,第一个是生长智慧,第二个是增加快乐。

5、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6、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到最后要当校长,因为优秀的他当校长后还能带动一批人优秀。

7、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8、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美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9、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

10、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11、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谐的人际关系,勤奋求实的态度,崇高的道德情操,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

12、掌握好的方法,是学业有成的前提;打下好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必需;养成好的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伟业。

13、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14、一个人从事教师职业的起始标准就是敬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师德的第二个核心,就是爱生。爱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核心,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感召,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师德的第三个核心是师格,师格指教师的人格和品行,身为教师要严于律己。

15、教师的几个不等式:有名气≠有水平,人缘好≠威信高,有点子≠有能力,资格老≠经验多。

16、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

中。

17、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所有教育的道理其实都很平实、浅近。教育的难处在于无所用心、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教育的难处还在于我们总要时不时偏离人性的。

18、体罚与惩罚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的处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处罚权,也应该合理利用处罚,惩罚的真谛在于爱的感动。

19、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

20、中小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对其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启智、明理、导行的过程。

21、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标。

22、什么是课程智慧?更多的是对教材的把握和研究,从吃透教材到补充教材,再到更新教材。

23、说话有两种判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科学研究只做事实判断,尽量避免价值判断。

24、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对话的状态。

25、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对他的学生没有感觉,他会过得非常辛苦。

26、我们做教师的人,至少有一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27、好的教师可能处于要被校长赶走的边缘状态。

28、对付一些怪学生,老师应该有一些怪方法。

29、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30、一个真正卓越的老师,他不可能被他的学生超越、很难超越。

31、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灾难,都会带来一次身心的成长。

32、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

33、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34、教师做事要达到三个境界——让自己成为主动的人、让自己成为乐观的人,让自己成为有活力的人。教师要用自己的精神气质去感染学生,教师在疲惫状态下上课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35、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生是如此,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完全被外界压力所迫,学习激情持续不会很久。如果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愤且悱”,达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之境界,学习的内驱力已经形成,然后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就足够了。

36、学习不是人生的目的,学习是一种手段,一种找到生存最佳状态的一种手段,是让自己的精神状态趋于完美的一个过程。

37、任何措施只要能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就是对的。

38、为师的最高境界是能给学生以人格魅力熏陶的人师。

39、一个教师的精神气质决定了一个班级的未来。

40、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话化。

41、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教育绝招的。

42、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激情和浪漫。

43、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但是没有了尊严。

44、人是容易受暗示的,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和最好的和最优秀的老师待在一起,他会感染你的。

45、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传道”。

46、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智慧的?让我们记住这几个比喻: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记住了这几个比喻,就会引出“授业”与“解惑”的秘密:第一,及时反馈并矫正;第二,整体教育(知识结构);第三,引起主动学习。“授业”、“解惑”与“传道”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构成我所理解的教师的“教学智慧”。

47、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孩子过民主生活。

48、我所理解的教师管理智慧:第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

理技巧;第三,教师要有威信。

49、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

50、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51、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52、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53、让自己有欢乐感: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54、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改革很难说会有失败,只是变成了人们的常态。教学改革往往都是来源于某一种最原始的教学状态,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来自复式教学的改革或延伸。

55、对教师来说,不成为“名师”是痛苦的,因平庸而痛苦。成为名师也是痛苦的,而且更痛苦。名师的痛苦,全来自“做一个有尊严的奴才”。

56、对教师来说,他免不了处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不是教师这个职业让他痛苦,而是人的本能和本性让他陷入深深的痛苦。

57、如果说过去的教育学的主流是“知识教育学”(主要是客观知识),那么,未来的教育学将随着艺术的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个人教育学”、“教育美学”的新方向。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58、一个好的老师除了会上课,还要善于跟学生交往。

59、一个真正有经验的老师,他就是用自己的阅读和经历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而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补充资源。

60、“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它一定会遭遇到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原有的教材不适应新的教法。

61、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62、如果老师没有耐心,如果老师不愿意等待,那些有活力的孩子很可能被视为“问题儿童”。不是儿童有问题,而是教师有问题。

63、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同龄人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64、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这个词非常好。就是说,我守着你,我在不远处望着你。我并不摸你,我就一直望着你,我欣赏你。你不会超出我所认定的那些危险的地带。我在某个时候可能会把捉抱住,再把你放回去。但一般而言,我不会管你,我会让你自己往前走。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65、管孩子,重在激励心态,当好“参谋”和“拉拉队”。孩子犯错误时,应当严肃批评甚至愤怒,但决不打骂和数落。批评过后务必严肃地说“你必须改正!”,而后要适当冷淡一段时间。

66、真正的有课程智慧的老师,他就不断地积累课程资源,积累之后,那些课程资源就会在课堂上蹦出来。

67、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而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

68、“好课”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新课程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不可以教的,只能感染。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69、一个好的老师,他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会把他的精神高高地举起,托举起来。

70、教师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有一些后果: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

71、做老师需要有一种自信,如果你自卑,你犹犹豫豫,你说出来的话不果断,那么你讲的知识就会打折,打三折,学生不会相信你。

72、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孩子们。我们先让我们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篇二:《中小学教师无度体罚学生的调研》

关于中小学教师无度体罚学生的调研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8、9日

调查地点:北碚区朝阳小学、北碚区

调查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学学生

一、提出问题

2012年5月27日,陕西省西安市团标村,在楼观台九年制学校读初二的小石被英语老师体罚,身上出现多处伤痕。

2012年5月14日晚,“济南女幼师殴打男孩”的视频开始在网上热传,记者15日上午从济南市高新区教育局了解到,视频中所拍摄的场景发生在该区的“济南高新育兴幼儿园。

2008年11月20日,记者在陕西省某学校采访时发现,两名学生因在操场上发生口角,影响了课间活动的正常秩序,老师很生气,遂一边训斥学生,一边举手敲打学生的脑袋。

2007年4月20日,北京,海淀区西北旺唐家岭兴旺学校一年级女生晶晶(化名)被诊断为左耳廓裂伤,长时间不愈合致感染生疮。晶晶的伤是她班主任反复掐拧的结果。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镇南小里村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说,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头发被老师揪掉了两撮,老师回应“没恶意”。

武汉市青少年宫幼儿特色班5岁半的学生周修炎12月12日晚回家时,家长愕然发现他的左手背上被扎满了针眼,孩子说:这28个针眼是幼儿园老师用打毛线的针扎的。

„„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中小学而言,体罚已经成为了教师们普遍运用的“管教方式”,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相关条文明确的摆在教师面前,教师依然将“严师出高徒”奉为至理名言。近段时间,体罚之风似乎愈演愈烈,全国上下甚至《华尔街日报》都在议论中国教师的“残暴”。

不可否认,合理的惩戒能有效地管教学生,然而过度惩戒导致的体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危害具体表现于以下三点:

1、教师教学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

教师以“惩”立威,这一“惩”的过度使用变成体罚,不管有意无意,大多数教师已将体罚作为合理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一思维定势的形成,会使教师面对学生问题时,一罚了事。教师过度重视惩罚而忽略对学生问题的分析与补救,

更易造成教学问题中的恶性循环。

2、引发学生生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

体罚不仅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学生身心承受能力较弱,老师的冷嘲热讽、变相体罚,往往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老师和学校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3、引发家庭与学校纠纷,造成社会问题

学生在受到教师的体罚并回家哭诉后,家长往往会将教师状告到学校甚至更高的相关部门,要求得到妥善的处理并赔偿相关的经济损失。这种行为不仅对学生造成了伤害,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双输的行为。

面对体罚的恶劣现状以及严重危害,我们不禁思考,体罚现象的层出不穷究竟为何?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为了更加具体了解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小学教师无度体罚学生这一现象的相关调研。

二、问卷情况以及访谈情况

(一)问卷内容见附录一

本问卷发放150份,实际收回142份,调查有效率为:94.7%

(二)访谈内容见附录二

本访谈共访谈5人

三、数据统计 调查结果如下:应该为直接体罚方式减少,但变相体罚方式占大多数,像罚作业,罚值日,上课期间逐出教室等

(1)课堂内,教师体罚现象普遍存在,(72/142)50.7%曾受到老师的体罚。

(2)体罚的方式:罚站、打骂、罚跑、罚抄、揪耳朵、捏鼻子、站墙角等

(3)面对体罚,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应对方式是告知家长;小部分忍气吞声;只有极少数的想到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并不会付诸行动。

(4)(3/142)2.1%学生表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了解,(21/142)14.9%了解一部分,(118/142)83.1%几乎不了解。

(5)产生体罚现象,(26/142)18.3%学生认为错误在于老师,(31/142)21.8%学生认为原因在于学生难以管教,(85/142)59.9%学生认为双方都有错误。

(6)体罚学生教师的年龄,20~30占19.1%(27/142),30~40占68.3%(97/142),40~50占12.7%。(18/142)

四、现状表现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教育中,体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一)体罚现象普遍存在

据调查显示,50.7%的学生曾受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由此可见,尽管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的体罚,但体罚现象屡禁不止。

(二)体罚方式方法多样

除原有的罚站、打骂、罚跑、罚抄等形式外,教师还“发明”了揪耳朵、捏鼻子、打手心、掌嘴、扇耳朵、罚学生鼻子碰墙、面壁思过、让学生相互对打及自己打自己等形式。(应增加变相体罚的方式)

(三)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83.1%学生对《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不了解,更不清楚自己的何种权益受到侵害。除此之外,(37/142)26.1%学生认为,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是的一种有效管教方式,适当的体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在道德的认知里,教师是值得学生尊重的对象,即使严厉,那也是为学生考虑,因此,很多学生即使受到体罚,也不愿状告老师,只当受点委屈忍忍了事。

五、现状分析

针对我国中小学体罚问题的严峻性,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的产生进行分析:

(一)教师队伍学历、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式单一刻板

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之间学历差异较大。易体罚学生的中年教师,易怒,暴躁,缺乏耐心。据心理学院的同学分析,这些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过度期,职业倦怠也随之而来,如果这种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发泄,便会转移到学生身上,体罚也会随之而来。当然部分年轻教师也会犯类似的错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体罚也逐渐成为他们立威的主要方式。

并且较多教师从未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有的教师甚至未拿到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件。这对教师职业来说是致命的,在未学习到相关的教育方法下,体罚便成为教师管教学生的有效手段。

(二)学生个性突出,家庭娇惯纵容

当下,学生追求个性,而对个性追逐的过程易造成叛逆心理。教师们要求学生不许打耳洞、不许剃光头、不许染头发(应该还要列举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过多的不许引发了学生与教师的矛盾,教师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对学生使用了

体罚,迫使他们服从管教。(85/142)59.9%的学生承认,自己的不当行为导致了教师的体罚。而造成学生不服管教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家庭。家庭的娇惯与纵容,导致学生对待事情片面、自私,做事不计后果。

(三)法律法规对体罚现象立法不足,执行无据

立法不足是我国教育立法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惩戒权方面尤其严重。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合法行使的一种教育权力,需要由法律的明确规定与有关限制,而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中,对教师惩戒权基本持回避态度,既未肯定教师有此权力,也未明确否定;《教育法》、《教师法》中关于学校教师的权利、义务的设定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指导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处分权又分明隐含着教师惩戒权的应有之义。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本身就表明了决策者在此问题上的摇摆不定、认识不清。

在现有的教育法律规定中,与教师惩戒直接相关的只有关于体罚的条款,而此种条款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一句“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并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及判定标准,使得其惩处措施软弱无力,对实践的影响不大,这显得体罚现象在法律中明显缺失效力。

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中》首次明确提出“禁止体罚学生”之后,1991年(2007年重新修订过)《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义务教育法实施规则》将此扩充为“禁止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后两者并未吸取《义务教育法》的教训,仍仅停留在单纯禁止性的描述上,缺乏详细的说明与具体的界定。在此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或《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等地方性的法规中有关体罚的规定大都是“照葫芦画瓢”,并未超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识水平。由于对体罚的认定缺乏具体明确的公认标准,以致禁止体罚的呼声尽管很高,形形色色的体罚事件仍不时发生,对政策法规的有效性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除体罚外,我国现有的教育政策法规中也有一些较少的有关教师惩戒行使形式的规定,但都如体罚一样语焉不详,一笔带过,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

立法时的有意回避使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缺乏明确的立法依据,使教师正常的行使惩戒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加上现有法律条款的语言模糊性及缺乏相应的判定标准,教师稍有不慎就将惩罚变成了体罚。立法不足使现有法规在教师惩戒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空白。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教师合理行使惩罚。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全面,即使教师过度惩罚学生也无相应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戒。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并不能有理有据地解决教师体罚学生的违法行为。

(四)学生普法教育缺乏重视

首先,学校缺乏相关的普法教育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得到相应法律意识的培养。其次,在普法过程中,侧重义务方面的教育,忽视了权利方面的(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教育。最后,在普法过程中,并未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普及给学生。

六、建议措施

为了改善学校的体罚现状,保护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整顿教师队伍(此标题与内容不太符合)应增加学校应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不应为终身制,应该改为定期制(此举据说国家正在筹备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实行)清除一部分不合格教师

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与手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防止教师过于依赖惩戒。(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传统的学生管理以难以控制为由,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不提倡学生异想天开,自由创造。与之相应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刻板与僵硬,较为看重惩罚手段。要使教师惩戒走上合理而有序的轨道,光靠限定教师惩戒权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

1、积极开展科学调研工作,对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公开讨论研究,正确对待学生问题。

2、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顺应时代要求,争做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老师。

3、要把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分开,不能将生活的怒气带入课堂,要积极调整自身心理,保持对待工作的热情。

(二)加强学生法律教育,重视学生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教育,使学生在面对危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时,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理解教师心理,减少师生之间矛盾,进而减少师生冲突,杜绝体罚现象的出现。

(三)健全完善《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明确惩罚与体罚的严格界限,使教师的惩戒权有理可循、有法可依;明确过度惩罚教师应受的法律责任,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1、在传统普法形式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影视等传媒方式的宣传。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做到入耳入脑。

2、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宣传,使法律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思想中。

3、在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结合法治实践活动,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的效果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篇三:《体罚资料》

Resolution: Should China abort corporal punishment?

Position: (opposition)China shouldn’t abort corporal punishment.

(是不是该有原则的支持现状?合理体罚——援引西方国家的依法体罚„„如何正确对待........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体罚?)

Discussion:体罚——产生原因;目的;实施手段/方法;对象(实施者,承受着);家长及学生态度;利弊;影响„„;

Status quo(现状): 我国: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虽然规定体罚学生是不可以的,但其实并没有详细讲到具体什么样行为是体罚——度。(可质疑正方对于体罚的定义,难以具体定义,可反定义和政策漏洞)

依据国情/考虑传统文化及其教育理念: 其他发达国家:一些别的国家的规定,在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包括新加坡,体罚是作为合法的一种手段存在的,允许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体罚学生。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国家允许老师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罚经过了一个非常严格的法定程序,这个法定程序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吸纳家长参与,让家长委员会介入学校的管理,来规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对学生采取什么样形式的体罚,如何公开的,细节怎么样。 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虽然规定体罚学生是不可以的,但其实并没有详细讲到具体什么样行为是体罚。如果说是看这些国家的经验的话,事实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教师在某个阶段的权威作用,毕竟教导学生是家长、学校、老师三位一体的一个工作,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里采取一些手段,经过家委会的授权能够转移给老师的话,恐怕很多不良情况就不会再出现。

注意对方对于体罚的定义:(学校/家庭) ..

若不涉及“变相体罚”——“心罚”(用训斥、嘲讽这些语言暴力) .

则从本质出发,只是废除体罚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罚(愤怒无处排解)

家长都知道,体罚对孩子不好,因此家长希望用言语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然而,他们却用训斥、嘲讽这些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更大的伤害。

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嘲讽,进行一种“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很大的伤害。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们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势得其反。

诚然,对孩子体罚不好,“心罚”则更是不该。“哀莫大于心死”。家长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正方):

我们也理解有时候教师面对“捣蛋”学生时的无奈,以致怒气难消;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是神圣而伟大的,非一朝一夕之事。教育工作一旦选择,当然也要付出各种忍耐、心酸乃至苦楚。《教师法》也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印度诗人泰戈尔这样隐喻教育,他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学生犯了错误,打骂的效果不一定理想,暴力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想教育好孩子,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让学生受教育。当然,这是技巧,也是学问。

反方):在有具体案例发生的时候,对教育专家来讲,他们可能会提出无数种从教育理论比如用一些别的手段加强这种批评教育的效果,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可能听起来或者是实现起来也非常科学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家长和一般的教师执行起来是有难度的,毕竟并不是每个教课教的好的老师都是教育方法上有专家级别能力的教师,那么这怎么办?是不是在某一阶段体罚学生实际上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如果承认这种现状存在的话,我们有没有可能有别的方法?

资料:

西宁一老师扇学生耳光被停课 评:看国外依法体罚

中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日前,一段名为“青海师大二附中教师张明明暴力打学生”的视频在多家网站流传,引发网友广泛关注。青海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21日下午回应,“对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及张明明老师予以全省通报批评”。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闪对此作出点评。

叶闪:在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某虐待儿童的事件被大家关注之后,最近西宁一位教师情急之下抽打学生耳光的视频又在网上被曝出来,又引起了很多网友的高度关注。

现在当事的教师已经被停课,但他的具体行动在经过沟通之后得到了当事学生家长的支持,而且这个当事的学生家长说,老师你过去是怎么对待我的孩子以后还是怎么样来对待。我想当家长的表态出来之后,肯定会让很多旁观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很多人都认为家长会谴责这个老师,因为他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但是其实我觉得这个家长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在一些家长心中,体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是一种为了教好孩子的措施。我想这个家长是在替所有的家长提出了平常我们不敢直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孩子长身体、长知识而自制力相对不够,玩心非常大的阶段,仅仅批评教育不能够让孩子安心学习那该怎么办?

怕体罚更怕不能正确对待体罚

青海师大二附中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张老师,因为“体罚”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样的事情,此前“焦”过无数次了,这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支持和否认体罚的,依然各说各话,毫无新意。体罚的好处,与体罚的坏处,如果仅仅用举例的方法说明问题,恐怕都是无穷无尽、永无止境的。

中国似乎是一个喜欢体罚的国家,“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在等等谚语俗语,就流传在我们的口头,都在证明着体罚的合情合理、高度有效。传说中的现代教育理念似乎是反对体罚的,但是多少高举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家长,其实也在暗地里实践着“体罚教学法”。在舆论的持久造势下,有些“偏听偏信”的家长、老师都不敢对子女、学生动一根毫毛了,尤其是老师,成了动辄得咎的受气包。很多一线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很难教,不留神就被学生告了,不小心就被家长追上门来。这几年,教师因为管教学生而被家长侮辱、殴打甚至杀害的,时有耳闻。或许这都是极端案例,但是问题的源头,依然是体罚。

其实,再进一步的追究就会发现,同样的体罚,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有的从此改邪归正,走上正路,有的相反,自暴自弃或者记仇报复,进一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同样的兄弟姐妹,得到了同样的教育,有的成才成人,幸福成功,有的堕落叛逆,恨恨而终。这说明,体罚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如何看待体罚。体罚,在有些人那里是动力、是激情、是感恩,而在另一些人那里,则是仇恨、是报复,是没完没了的纠缠。

很显然,作为古老的教育方法,体罚是否有效,是否可取,取决于适用对象,取决于被体罚者如何看待体罚。一概否定或者全部肯定,都是片面的、浮躁的、教条主义的。一个被接受

西方教育理念的专家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些国家也是有体罚的,不同之处正是我所说的:要对症下药,要慎之又慎,而不是一概否定。

对同样一个青海师大二附中的最新版“体罚事件”,社会各界也有截然不同的反应。电视采访显示:有的家长支持体罚、感谢体罚,甚至有些学生也是理解并感谢老师、明白老师的苦心。已经被体罚过的学生,也没有记仇,没有伤心,没有留下心理阴影,没有产生专家们所谓的“终生影响”。另一些家长则反对体罚,心疼自己的孩子。电视报道举例的是一个奶奶因为自己的孙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走了,从此就“不敢上学”,害怕老师。奶奶心疼,孙子委屈。我研究这个个案的时候发现,这个被体罚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那一次,是因为自己父亲去世了。如果教师不知情,盲目施加体罚,显然会让学生很伤心,是一个巨大的委屈。我相信老师如果知情,就绝对不会体罚这个学生了。但是,这层窗户纸,始终没有人捅破。这个学生所承受的委屈,只能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加上奶奶的“隔辈儿亲”的溺爱,年幼的孩子就更加排斥学校,害怕老师了。这时候,给孩子留下严重心理伤害的,根本不是体罚本身,而是各取所需的家长、专家、领导、媒体共同为自己的自私、愚蠢、冷酷所联手打造的“心罚”。

体罚有利有弊,体罚得失共存,体罚不可避免。这就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基本的表面现实,而且将长期存在。除了慎用、少用、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巧妙使用之外,一旦发生,我想周围人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对“受害”孩子的疏导,给他们正确的心态,引导他们体谅老师的苦心,让他们在尊重老师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过失,而不是一味迁就、迎合,煽风点火,在学生伤口撒盐,往老师身上泼脏水。

PS: 山东一所小学推行“绿色惩戒”措施(学生违纪后可以选择写承诺书、背诵名言等惩罚,告别以往学校经常采取的言语斥责甚至极端情况下打骂学生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该校校长说得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使违纪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并从中受到教育。绿色惩戒的形式,能避免学生对老师、家长说教式批评的排斥,取得更好教育效果。” “绿色惩戒”与体罚的不同

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要以法律为根本原则,把握好惩戒的分寸,不能将惩戒转为体罚。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体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摧残;皮带不仅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情感的心灵麻木不仁。”体罚是给予学生身体的痛苦或疲劳的惩罚或者是剥夺学生的应有的权利,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而惩戒是指“施惩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法和产生的后果上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如果提出这个,怎么反呢?)

相关规定出台,对15种行为进行量化

新快报讯记者陈婕报道新快报记者昨日获悉,珠海市教育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量化标准(下称《量化标准》)日前出台,对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等15种行为进行了量化。

按照规定,珠海的老师今后若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将被处以500至10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撤销教师资格。

分三个等级罚款

《量化标准》分为三个等级,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认错态度好,未造成不良影响,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并处以500元罚款;多次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或体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并处以800元罚款;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社会影响恶劣,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由县级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收缴其教师资格证书,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对于教师和管理者在教学或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量化标准》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第七条规定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按200元到1000元的标准予以处罚。第九条规定违规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行为,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招严管幼儿园

新快报记者在《量化标准》中发现,关于幼儿园的规定非常详细,从教具使用到经费管理及安全设施六个方面,对经营者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幼儿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按300到1000元的标准进行处罚。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的经营者将被罚款或警告,挪用克扣经费(伙食费和保教费)达100元的就要面临500元的罚款,最高罚款1000元。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备,干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者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设和设施等行为都将受到处罚和警告,罚款金额从300到1000元不等。

作弊有惩罚标准

《量化标准》第十四条规定,在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与升学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将被扣分、取消考试成绩或取消考试资格。旁窥两次,被监考员发现并发出警告后仍再犯;在试室内吸烟、喧哗或有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不服从监考员管理或警告,影响他人答卷的;抄袭他人答卷或有意让他人抄袭等13种行为都将被取消考试成绩。

谈体罚——一巴掌打掉创造性

从2011年申请微博以来,罗崇敏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近日网友热议的“虐童”事件也受到了他的关注。“我小时候也被老师拧过耳朵,还在讲台上罚站了一节课。”罗崇敏认为,老师体罚学生,与传统教育和价值观念都有关系。他告诉记者,幼年时为了动手制作一辆坦克,上课迟到,曾被老师打了一巴掌,“这一巴掌,打掉的可能是学生的创造性。”他表示,“虐童”事件已侵犯学生权利,必须采取措施严加制止。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除了提高教师修养外,还要健全相关法律,加强家长观念。“在国外,孩子没上课,父母要承担责任,我们也不能把所有压力和责任都推卸给老师承担。

.教育危机的表现,特别是在教师身上很突出,当然这不是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各个方面。教育的危机集中表现在教师身上,就表现在教师的操守危机、责任危机、信念危机上。

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体罚需注意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篇四:《适合老师讲给学生的励志名言》

适合老师讲给学生的励志名言:

假如你没有天赋,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适合老师讲给学生的励志名言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始,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适合老师讲给学生的励志名言

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勤奋加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人必须要在耐心,
人不可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天才就是一份灵感加九十九汗水。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

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不好的书告诉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对于勇士来说,贫病困窘责难诽谤冷嘲热讽,一切压迫都是前进的动力。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幻想在漫长的生活征途中顺水行舟的人,他的终点在下游。只有敢于扬起风帆,顶恶浪的勇士,才能争到上游。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老师体罚学生的名言 篇五:《教学老师激励学生的励志名言警句》

教学老师激励学生的励志名言警句: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教学老师激励学生的励志名言警句

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

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莫放松点,莫轻视微。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教学老师激励学生的励志名言警句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锲而不舍,
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

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志高造就辉煌。

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不读清华不肯休,我心一片磁针石。

拼搏铸辉煌,状态定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团结拼搏,求实进取。

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37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