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一)

《小儿垂钓》教案

]

《小儿垂钓》教案

时间:2008年5月14日

地点:广新小学 四(1)班

课题:小儿垂钓

执教:许崖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小儿垂钓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蓬头、垂纶、遥招手、应”等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引导想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4.通过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自学古诗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小孩钓鱼的专心,以及他的稚气、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对钓鱼感兴趣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一个小孩子钓鱼的场景,题目叫《小儿垂钓》。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2、理解题目意思:小孩钓鱼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读——说——悟

二、初读感知。

1、生轻声读,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学习生字:稚、侧。

3、齐读。

三、品读感悟

过渡: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胡令能所写的这首诗描绘的场景就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吧。

1、出示课件,看图叙意。

(1)说说图上画着谁,正在那干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蓬头”“莓苔”“垂纶” “草映身”。【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3)观察周围的环境,谈小孩钓鱼的神态以及动作。

(4)小孩有什么反应?你猜他可能要告诉路人什么?说出理由。理解“遥”“应”。

2、合作学习,自悟诗意

(1)请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

(2)交流诗歌大意。

3、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4、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

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四、迁移创新

1、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的形象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表达我们对诗句的理解。今天我们大胆改革创新,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唱、跳、演等方式表现诗意。(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4、学生分组表演,评价。

5、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

6、你喜欢这钓鱼的小孩吗?为什么?

7、指名背诵。

五、拓展阅读

1、 过渡:《池上》和《小儿垂钓》这两首诗都刻画出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像这样描写儿童的古诗还有一些,我今天找来了一首。

2、出示《所见》

3、 学生自由读。

4、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

5、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集体讨论。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6、 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小儿垂钓》和《所见》。

2、 搜集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读读背背。

游戏名称:古诗游戏《小儿垂钓》

编辑时间:2010-11-29 20:42:43 发布人:儿童智慧园 阅读数量:122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热情。

2.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及动作表现力。

2.培养幼儿按韵律诵读古诗的能力。

游戏准备:斗笠、斗篷、鱼竿等

游戏玩法: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古诗、整体感受诗的意境及内容。

2.以故事的形式,将古诗的意思表达给孩子:这首诗抒写了学垂钓的小儿钓鱼时的动作及心情。

3.根据诗意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增强孩子的记忆及动作表现力。

4.幼儿边念古诗边做相应的动作。一名幼儿扮演钓鱼小儿,另一名幼儿扮演过路者。路人借问,钓鱼者急忙摇手,表现出害怕惊动小鱼的心情。

 小儿垂钓

【教材解读】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那天真烂漫、活泼机灵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淳朴的小孩儿形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侧、稚”,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境里的意思。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童真与童趣,体会作者向往孩童般淳朴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的写作意图。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读题探究

1.同学们,咱们先来欣赏一组画。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随便说说。

3.对了,这些是历代名家的垂钓图,画中洋溢着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垂钓情趣。注意图中那些钓鱼的人了吗?他们都是大人,有的甚至是老人了。

4.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讲的也是垂钓的事,那么是谁垂钓呢?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呢?他垂钓又是怎样的一番情趣呢?

5.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古诗《小儿垂钓》

二、初读古诗,敲响韵律

1.打开书,先自己读,轻轻地读上两三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字字正确,字正腔圆,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稚”、“侧”是本课的生字,“稚”是翘舌音,“侧”是平舌音。 谁来读好这两个字,指名读。

你能记住这两个字吗?

“稚”禾字旁加一个隹字,“侧”单人旁加一则古诗的则字。 一起读读这两个字,打开语文书,描红。

4.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字都读正确了,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轻轻地读,谁来。

钓鱼时很静,读出幽静的意境。很静,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读出了诗中情境,自己有些体会了,齐读。

5.读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听老师读,注意停顿。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6.知道怎么读了吗?自己试试,再读一次。指名读 。齐读。 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能读好的。

好,进步了,你真棒!

你不仅读正确、流利,还能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三、勾勒形象,体会小儿之小(可爱,天真„„)

1.孩子们,这首古诗写的是(指板书)——小儿垂钓。读读古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

预设:

① 蓬头

古时男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留长发的,头发分两边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扎的松松的;而有的孩子呢,年龄小,头发还扎不到,这样的头发都叫——蓬头。

② 稚子

稚子,就是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

看来小儿比我们小多了,你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个小孩子? ③ 读读“蓬头稚子”看看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怎么图中的小孩头发一点都不乱啊?

这个问题有点难,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叫过你“小毛孩”“黄毛丫头”?

那是不是你的头发很黄呢?

是呀因为你们可爱啊,爸爸妈妈才这样叫的。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所以这里的“蓬头稚子”这样叫,小孩子就显得?显得很可爱!

2.学垂纶

现在来读读诗的第一行,“蓬头稚子学垂纶”——纶,是指什么?(钓鱼用的丝线。)是的,垂纶本来是指钓鱼时垂下来的丝线。

诗句中的垂纶就是题目中——垂钓的意思。

可是诗人这儿为什么不用垂钓,而用垂纶呢?

古诗讲究押韵,这首诗一、二、四句是押韵的,师范读,再读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味。

3.刚才我们读出了小儿很小,很稚气,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小呢?说说理由。

④ 草映身

是呀!因为身子很小,河边的小草都把他遮掩住了。映:在这里是遮,隐藏的意思。小儿好像躲在了草丛里一般,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小儿垂钓习题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二)

一、解释字词。

1.池上: 2.艇:

3.解: 4.一道:

5.蓬头: 6.稚子:

7.纶: 8.垂纶:

9.侧坐: 10.莓苔:

11.草映身: 12.借问:

13.遥: 14. 应:

二、 说说诗句的意思。

a)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b)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看拼音写词。

四、组词。

昼( ) 耘( ) 未( ) 蓬( ) 纶( )

尽( ) 耕( ) 末( ) 篷( ) 给( ) 五、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并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的作者是( )诗人( )。

2、本诗描写了( )的场面和( ) 的美好。

四、用自己的话写出《小儿垂钓》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耘田、耕织、桑阴、垂钓、蓬头、稚子、莓苔、招手。

二、昼夜、尽力;耘田、耕耘;未来、周末;蓬头、篷车;垂纶、给与。

三、略。1、南宋、范成大 2、紧张而又愉快、田园生活。 四、在这首诗里,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于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小儿垂钓》描写孩子钓鱼姿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三)

小儿垂钓

教材简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激趣

1、同学们,钓鱼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课件显示钓鱼图片。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2、钓鱼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技巧之外,还应该保持安静,要专心致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垂”字的横画比较多,写的时候也有讲究:中间这一横写得稍微长一些,字就站稳了;“钓”字这里面是一个点儿。

4、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课件出示示意图:鱼线、鱼钩从鱼竿上垂到水里,静静地等着鱼儿的上钩。钓鱼可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5、课件出示全诗:(教师配乐范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每人读上两遍,在不理解的词儿旁边打上问号。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7、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咱们一块儿来看看:稚 侧

“稚”是翘舌音,“禾”字旁,“稚子”就是小孩的意思,跟这个字相似的还有:困难的“难”,唯一的“唯”,推动的“推”,一堆土的“堆”字。“侧”字读平舌音。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8、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有七个字,我们读的时候一般是在每句的第四个字后面适当停顿: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先听老师读一读,请同学们也来大声地读一读,注意适当的停顿。 (flash:读一读)

9、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建议大家先自己读读诗,再看看图,然后同座间讨论讨论。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0、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首诗,“垂纶”的“纶”是“”旁,这里是指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垂钓”的意思。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我们读读就知道了,自己读读看。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11、如果是“学垂钓”,诗歌就变为: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古诗讲究押韵,说垂钓就别扭、不顺耳了。 12、“莓苔”就是青苔的意思。

第二板块: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发现呢?如果你再去轻轻地读读,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把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轻声读、圈画)

2、大家都圈画了哪些词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与同座交流交流。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同座交流)

3、好!我们一块儿来看看:

①蓬头: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我们可以想象:这小儿可能早早地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的迫切心情。“蓬头”中透着野性和本真,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侧坐:就是侧身而坐。(教师做动作)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这样随意地坐。好悠闲的姿势!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 ③草映身:(出示图片)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或许小孩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或许是刚刚学会钓鱼,所以这般的专注认真。

⑤“遥招手”,(教师动作)为什么不是“摆手”呢?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flash:议一议) 如果是“摆手”,等于是告诉对方:你不要吵。或者是:我不知道!当然,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假如是“招手”呢?等于告诉人家:我知是知道,可惜我不能大声说给你,我怕惊扰了即将上钩的鱼;还可能是:你还是过来吧,让我贴着你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你好了。

⑥“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怕”什么呢?他担心鱼儿不上钩呀!

6、现在请同学们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先自己试着说说,待会儿全班交流。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7、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这时有人向他问路,他就向问路人招招手,他不敢大声应答,担心鱼儿被吓跑。

8、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这位问路人靠近小孩的时候,小孩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说。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9、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第三板块:表演探趣

1、多么有趣的情景。能把这种情趣表演出来吗?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然后我们来全班交流。

表演建议:(1)可以两人来表演,一位同学作“稚子”,一位同学当“行人”;(2)可以几个人一起演;(3)可以用原诗做解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说;(4)可以适当增加人物的问话。

(flash:演一演) 2、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场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

3、《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28个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图》。 4、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适当慢一些,声音可以低一点。教师配乐范读。

5、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自己先练练看,待会儿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6、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你熟悉的旋律唱出来?选择你最喜欢的旋律,在小组内试着唱一唱。

(flash:唱一唱)

第四板块:拓展赏趣 1、古诗中描写童趣的诗还真不少,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白居易的《池上》,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几首,分别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高鼎的《村居》: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认真地读读,体会体会其中的童趣。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3、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用心记录下童年的每一天„„

4、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5、下面就是一位同学根据这首诗写的一篇短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天刚刚亮,小牛娃就起床了。他脸都没顾得上洗,头也没有来得及梳,就急急忙忙地拿起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钓鱼工具,向河边飞快地跑去。

牛娃高兴地来到了河边。小河并不宽,河边长着青青的草,有的草儿开了花,可美啦。河水绿绿的,上面零星地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呢!

小牛娃捡了一块地方,侧着身子,坐在了莓苔上。青草映衬着小牛娃显得格外好看。

小牛娃在鱼钩上装好鱼饵,把鱼钩向河里一甩,只见鱼钩“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鱼漂静静地浮在水面上。牛娃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可是鱼漂一动不动。小牛娃把鱼钩轻轻地提起来,又放了一些鱼饵,再甩出去。

过了一会儿,鱼漂还是一动不动,于是他又提起鱼竿,在鱼钩上又放了一些鱼饵,再把鱼钩甩出去,静静地等啊等。不一会,只见鱼漂在水面上动了一下,又一下,他屏住呼吸盯着鱼漂,心儿跳到了嗓子眼。正在这时,一位过路人向他喊道:“小朋友,请问去张大人家怎么走啊?”牛娃坐着哪敢多动,只是向问路人轻轻地招了招手,意思是说:哎呀,请你声音小一点,鱼儿快要上钩了!就在这时,鱼漂动得更厉害了,小牛娃把鱼竿猛地向上一挑,嗨!一条大鲫鱼被钓了上来。

他把鱼放到鱼篓里,收拾好鱼具,对那问路人说:“是去张大人家吗?我认识他家,跟我走吧。”

古诗小儿垂钓的诗意_小儿垂钓阅读答案_作者胡令能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四)

<小儿垂钓>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胡令能。其全文诗词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前言]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小儿垂钓的诗意_小儿垂钓阅读答案_作者胡令能。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古诗小儿垂钓的诗意_小儿垂钓阅读答案_作者胡令能。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小儿垂钓写一个小孩子在什么初学(五)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唐·杜牧<清明>

3、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5、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8、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9、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10、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1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1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5、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17、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18、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0、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2、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3、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2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26、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7、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29、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30、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3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3、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3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5、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3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8、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39、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40、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39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