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写诗

| 校园 |

【www.guakaob.com--校园】

小学生写诗的感受
小学学写诗(一)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开花、结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基,学诗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必要途径。

诗词可以育德、启智、怡情、养性。小学生多读诗文,并学着写一点诗文,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一定会很有帮助的。我国有的高校已将诗词教育列入课程,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本着这一认识,我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诗词活动,让学生爱上诗词、诵读诗词,甚至会写诗词。

一、扎根于“趣”,让学生积累诗词。选择她们喜好的诗文,让她们多诵读、体味、欣赏、感悟, 培养她们的兴趣。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熟读而成诵,也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我常开展一些诗词背诵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我经常诵读学生们积累的诗句,以让学生养成记录诗词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常让学生们用绘画或表演来展现古典诗词描绘的场景,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二、立足于“仿”,让学生初步学会写诗。写诗很难,但掌握了方法也容易。我从课堂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了解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押韵、平仄等;了解诗词的一些表现方法,如写景的方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我的要求并不高,从能写一两句开始,从只要押韵就行,能写出就行。不要怀疑学生的能力,有些学生写的诗还真不错。在去年希尔盖杯诗词竞赛,我班学生一个获一等奖、一个获二等奖,今年博爱杯诗词竞赛又有两个学生获奖。

三、扎实于“勤”,让学生保持学诗的激情。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学生个个成为诗人。所以也不是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学会表达。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中,从春夏秋冬,从身边的景、事、物中,从回忆、想象和感受中,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同时应该以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多一些宽容,要承认学生“初级阶段”的存在。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情抒发。

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学习古诗词提高更好的平台,使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深入,也将为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打算利用我们的学生学习积累诗词所得,积极影响每个家庭。这样就会让诗香飘进千家万户,使诗教工作深入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对小学生写诗的一点感受浅谈
小学学写诗(二)

对小学生写诗的一点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太大了,每一条信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自从小孩上了小学,每天回来诵读诗文,使我发现,我们现在越来越远离这些中国古典文化了.通过小孩不断阅读这种诗文,我发现小孩的记忆力还蛮不错的,有些诗文,我们大人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背过,但是她读上几次就能背诵了,我当时非常高兴!随着阅读量的扩大,现在要求她们开始模仿写诗,可把小孩难为坏了,通过和她进行交流,发现她的烦恼是对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十三辙等不懂,说实话,我们当家长的对这些东西也不太了解.但是,我坚信一点,小学生多读诗文,并学着写一点诗文,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一定会很有帮助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她们的知识底蕴薄,对大多古诗文难于理解和掌握,更不要谈写诗了,对小学生写诗,我个人认为:

一、帮助选择她们喜好的诗文,让她们多诵读、体味、欣赏、感悟, 培养她们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熟读而成诵,也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

二、帮助她们对诗文进行分析,我们当家长的可以利用电脑帮助她们查资料,通过对古诗进行简单分析,帮助她们对诗文有个简单了解,因为她们有了这些资料上课的兴趣也浓厚了很多,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会帮助她们逐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意思.

三、注意平时的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积累非常重要,通过诵读,要把一些好的词语,诗句记录下来, 养成看书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写诗的时候,可以先从模仿开始,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抄写,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随着积累的知识多了,运用时会得心应手的.【小学学写诗】

四、一定要多听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老师会阅读一些好的同学的优秀作品,听老师的评点。通过同学的交流,想想别人写得好在哪里,取长补短。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悟, 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谅解,希望我们多交流,共同帮助她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她们学着写诗能提供一点帮助.

学写诗的方法
小学学写诗(三)

学写诗的方法(七天学诗)

第一天 明“诗体”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近体诗是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所谓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现在来说已经既不“今”也不“近”了, 只是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已。唐之后模仿这种近体诗体式所写的诗,也称为近体诗。

【小学学写诗】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由偶数的句子构成。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还有一种六句的律诗,古人称为小律。由于作品比较少,就不多说了。现在,对于小律的诗,一般情况下被划归入律的古风了。

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

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用了对仗,一般情况下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若颔联不对而只是首、颈两联对仗的,有一个雅号叫做“偷春格”。律诗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因为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尾联用对仗的例子也是有的。

格律严谨的律诗,通常对仗一般不会少于两联,但也有些古人的作品只有一联对仗,这种情况大多都是把对仗用在颈联。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即既可以首联对尾联不对,也可以尾联对而首联不对,还可以两联都对或都不对,总之没有严格的限定。

古体诗对于对仗也没有严格的限定,对仗的形式也比近体诗自由,可以不用考虑平仄相对。

词、曲中有时也用对仗,但词曲就对仗一般没有严格规定。然而因为某些词牌的有些句子(如《满江红》上下片的各两个七字句)很容易形成对仗,词人们就在这些地方使用对仗以提高作品的整齐和美感,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惯例。习惯归习惯,惯例归惯例,总之不是硬性规定,所以在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看写词人的喜好和安排了。个人看法:虽然是惯例,但若能对仗还是尽量使用对仗,以增加整齐的美感。

词,一般认为是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从乐词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特殊诗歌形式,又有诗余、长短句、乐府(注意与汉乐府的区别)、曲子、曲子词、雅词等多种称呼。词是一种合乐的文学,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诗又有所不同。由于这种体裁在形式上“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倚谱填词,因此写词一般不称为“作词”而是说“填词”或“倚声”。尽管最早的诗也是合乐的,但那是先有诗而后配乐,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另外,每首词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曲调名称,以相互区别,这种以示区分的曲调名称人们就叫它为“词牌”。每个词牌代表着不同的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有了各自的体式要求。同一词牌的词可能有另外不同的名称,同一名称也可能不是同一个词牌,同一词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别体。词由于是配合音乐的,所以有些词是分段落的,一个段落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人们给词的这种“段落”也起了个名字,叫“叠”或“片”。只有一段的词,叫“单调”。两段构成的词,称“双调”,其上下段落称为上片与下片,也叫上阕和下阕。由三个段落或四个段落构成的词,就叫三叠或四叠。此外,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有人规定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这种分法的科学性还有可商榷的地方。

词发展到后来,随着乐谱的逐渐佚失,渐渐地也就脱离了音乐。后人填词多是依照前人遗留的文字作品来揣度、确定原来的词每个地方的用字声调、韵律等确定出来的文字词谱,最终词也就着着实实地成为了一种讲究声韵、格律的独特的诗。从广义上说,词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

曲,是元时兴起的一种合乐文学。从曲的乐词结构形式来看,比较接近于词,但它与词又有很多的不同。曲有散曲与套曲之分,有北曲与南曲之别。这里主要是介绍诗词的格律,关于曲就不多说了。

第二天 知“用韵”

人们喜欢旧体诗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顺口易记。为什么顺口易记?道理很简单:旧体诗词都是押韵的。有韵自然顺口,顺口便容易记忆。

那么什么是韵呢?诗词格律中所谓的韵,简单说来就是字的尾声,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比如,“长”和“方”的尾声,按普通话它们的韵母都是“ang”,这个韵母就是这两个字的“韵”,且它们属于同一个韵部。那什么又是韵部呢?韵母相同或接近的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个的韵部。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这种同韵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可以构成了声音的回环,使作品声韵谐和,也方便记忆。押韵所押的“韵字”通常都是放在句子的尾端,所以又称韵脚。比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中韵脚“枝”、“思”两字便属同韵字押韵,它们隔句在同位置上重复出现从而造成一种和谐和回环的音韵之美,使得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小学学写诗】

关于押韵,现在有很多观点,但主要的是押韵从宽从严、用旧韵还是用新韵的问题。新韵的韵书有很多版本,但若你普通话说得很好,这些韵书也就没什么必要,顶多备本新华字典什么的就可以了。现在写旧体诗词,大多数人还是采用旧韵。旧韵的韵书也不少,但基本都是从《切韵》承继而来的。目前使用的旧韵韵书,被普遍认同的是:写诗用《平水韵》,填词依据《词林正韵》。个人看法,对于初学者最好不要贪图便捷,还是从旧韵入手比较好。因为写格律诗词,有个继承问题。学习旧韵,对更好地理解、把握前人的作品及其作品的音律、节奏等变化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不至于闹出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韵”的笑话来。

最早的《平水韵》韵书,现在已经难见到了。清代以后人们写诗时所用的韵书主要是依据《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这些韵书都是在《平水韵》基础上重新编纂颁布的,都属于“平水韵”类,因此人们习惯上依旧把它们称作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书中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只是因为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与现代汉语里的阴平声、阳平声不是一个概念,这点应该注意。

【小学学写诗】 【小学学写诗】

在今天看来是同韵的一些字,在旧韵中可能属于不同的韵部。比如“东”、“冬”二字,在旧韵中就分属两个韵部,前者属于“上平一东”,后者属于“上平二冬”。再比如“因”、“音”二字,前者属“上平十一真”,后者属于“下平十二侵”。至于这些字在旧韵中其读音上有何分别,我们现在不需要过多的去追究它。只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读音是有区别的,只是后来随着语言的变化混而为一而已。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字多,写诗挑选韵字就比较容易些;窄韵字少,选字就比较困难,窄韵的律诗也就比宽韵的律诗少见。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

1)除首句有时需要押韵外,其它都是逢偶相押,隔句相押,即在偶数句子的末尾字押韵,奇数位子上的句子不用韵。

2)一般只押平声韵,且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也不允许通韵,当然也就不允许出韵了。

3)韵不能重出,即不许“重韵”。也就是说只能用同韵部的不同韵字,不能重复用同一个韵字。

此外,每首诗的首句尾字作平声时,首句也须押韵。但由于首句本可不入韵(仄声字收尾时),所以首句的押韵比其它位置的押韵,其要求相对宽松些,既可以使用本韵,也可以用邻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见。

至于什么是平声字、什么是仄声字,放在下一日再谈。这里先说说邻韵。

所谓邻韵,不是说韵书上邻近的韵部就是邻韵,而是指读音上比较相近的那些韵部的字。“相近”不以上平声、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邻韵,若按中古音划分,大致情况是:

a)东冬两韵为一类;

b)江阳两韵为一类(注意在古音中江阳不邻近,江更接近于东冬,是为特例);

c)支微齐三韵为一类;【小学学写诗】

d)鱼虞两韵为一类;

e)佳灰两韵为一类; f)佳麻两韵为一类(特例); g)真文与元(部分)三韵为一类; h)寒删先三韵为一类;

i)删先与元(部分)三韵为一类;

j)萧肴豪三韵部为一类;

k)庚青蒸三韵为一类;

l)蒸侵两韵为一类(特例);

m)覃盐咸三韵为一类。

关于近体诗的用韵,前面说了“不允许通韵”,但情况往往也有例外。古人写诗也有通韵的,并且还找了些理由冠以漂亮的名字,什么“孤雁出群”、“只鸟单飞”、“辘轳体”、“葫芦体”、“进退格”等等,这些都是格律粗通之后的事,这里就先不说了。

古体诗的用韵比近体诗要宽松,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有时也允许通韵和重韵,但每次换韵前不得少于两韵。

词的用韵比诗更为宽松,不仅平水韵中的邻韵可以通押,上去声也可以通押,而且古人的作品中还有不少是以方音押韵的,这主要是唐宋人填词多倚口语押韵的缘故。清代时戈氏根据唐宋人词作品的大多数情况,在平水韵基础上编纂了一部《词林正韵》。由于这部韵书是以“平水韵”作为基础的,只是把其中一些读音比较邻近的韵部进行了归并、拆解或重新组合,符合诗人们的用韵习惯,所以逐渐为词人们所接受,词人们填词也就渐渐依据这部韵书押韵。《词林正韵》共分十九个韵部,除了十五到十九五个入声韵部单列外,其他十四个韵部都平仄另列。

词的用韵比较复杂,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定,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还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总之,词是倚照词谱来填,哪里需要押韵,哪里不需要,是用仄韵还是用平韵,是一韵到底还是中间换韵,词谱中都有规定,只需依照词谱安排押韵就可以了。

诗有韵,就如同屋有柱子;柱不稳,则屋必倾。韵不稳,则诗必劣。所以押韵方面有些情况当有所戒,尤其对初学者来说不可不知:

1)凑韵:俗称也叫挂韵,就是说所押韵字,与全句意思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上一个韵字。

2)落韵:也就是俗称的出韵。

3)重韵: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哪怕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也算重韵。重韵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但在古体诗中允许重韵。

4)倒韵:也就是说将二字颠倒以就合韵脚而押韵。这种情况在某些词语颠倒后对于词的理解无多大影响情况下也可以。

5)哑韵:作诗当选择声音响亮的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诗句不挺,也会使全诗因之萎弱。

6)僻韵:又名险韵,指那些僻字或单字只义的字。

7)同义韵:用同义字重复押韵,如花葩、芳香、忧愁等,分别意义相同,一诗并押未免重复可厌。

8)同字义异韵:同一个字,往往有多义,不可勉强借义凑押。如属于“四支韵”的思字,不可作情思之思押,这方面初学最宜审慎。

无论是写诗还是填词,“唱和”是经常遇到的情况。唱和不一定要和韵,但有人喜欢显示自己的才能,唱和时不仅和意,而且还“和韵”。和韵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汉语语音通常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构成,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其中以高低、升降为主要的因素。汉语有声调,是其一大显著特点。比如同一个音qing,按现代普通话,就可以读出“清、晴、请、箐”四个声调来。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与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有所不同。格律诗词正是利用了汉语的这个四声特点,让不同声调的文字搭配,从而构筑生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四声,就是汉语的四个声调。但需要指出的是,古典诗词中的四声,并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的四声,而是指古代汉语的四声(关于按即现代普通话写格律诗词是否恰当,仍处争论中,这里不想多谈)。

汉语在其历史发展与沿革过程中,音、声都是不断变化着的。音韵学家们把汉语的读音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涵盖范围为周秦及两汉)、中古音(自魏晋南北朝,以迄于唐宋)、近古音(元明至清末甚至包括民国初)、现代音(民国至现在)。

我们现在所说的依据古代汉语区分四声,主要指的是中古音系统的四声(北曲除外,北曲按近古音)。 中古音系统以《切韵》为代表,我们现在使用的“平水韵”就属于《切韵》体系的。这方面在第二天谈韵时已经做了一些说明。《切韵》系统的中古音,把汉语的声调分为四个,即:

(1)平声:到后代逐渐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

(2)上声: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了去声。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原来的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第三天 辨“四声”,调“平仄”

小学作文评语
小学学写诗(四)

1、清秀脱俗的字迹透脱着你的聪明智慧,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是你今后写作努力的方向。

2、楼倩贝,你太了不起了!读着你写的作文,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竟是小小年纪的你写的。楼倩贝,老师为你骄傲,希望你不断努力,用你的笔描绘出多彩的生活,多彩的世界!

3、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小学作文评语

4、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5、真是“下笔如有神”啊。看来你一定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内容如此丰富,我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老师。我真诚希望能做你的良师,你的挚友。

33、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34、这篇短文的特点可概括为亲切,温馨,隽永。

35、本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很高的,读后让人久久回味。构思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了主题;情节也颇具匠心,整个故事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语言朴实无华,采用白描手法,作者的爱憎包含在叙述之中,能让读者去体会,去深思。

36、文章真实生动,情真意切,特别是?使用权文章极具感染力,发人深思。

37、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38、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39、“你把拔河比赛中的“长绳”比作“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太贴切了!比赛虽然失败了,但你的作文却写得非常成功!如果作文结尾把自己失望的心情变成短短的几句启示,就更好了!

40、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41、许鹏飞,今天老师在欣赏你的佳作时,好紧张,好激动。仿佛就在那激烈的赛场上。你爱国心强,要不小小年纪的你,怎么能从甜睡的梦中准时在凌晨4点起来观看这实况转播昵你观察仔细,你把那扣人心弦的场面清楚地跃然文中。

42、文章虽短,但叙述生动。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43、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44、语言诙谐有趣,情节安排曲折生动,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巧妙。本文篇幅虽短,但内容生动具体,段落明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45、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突出人物个性,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46、你是个很有主见又不乏真知的学生,对你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但如果行文安排中结构再紧凑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47、从这一段小小的日记,看出你是个细心的学生,能够细心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能用平实的语言写出内心的感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平实,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48、音乐是美的,而本文的语言同样优美。诗一般的语言梦一般的想象,多美啊!

49、“当你把自己的“杰作”——一幅美丽的画交给老师欣赏的时候,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妈妈的心情一定跟老师一样激动吧!这幅画是你花了许多心血才创作完成的,对吗?告诉你,学习就像画画一样,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收获会更大。”

50、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51、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52、同学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你笔下,那极普通的一草一木就会变得那么生动,充满灵气,那极平常的景色也会变得格外令人陶醉。老师猜:是因为你在观察时用了"心",在写文章进用了"情",才使你手中的笔有了神奇的魔力,是吗

53、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

54、本文事情过程写得具体,明晰,条理清楚。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加入了恰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

55、文章用孩子的语言叙事,显得自然,朴素,犹如一股清泉。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6、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57、通过仔细观察,采用了合适的语言把……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文章虽短但不显单调,语言通俗但不失风趣。

58、全文几句俗语的引用恰到好处,以怀旧为线索。这正体现了你的思想意识。

59、作者对…观察仔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富有新意。全文语言朴实,结构自然。…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60、你是一个想象力多么丰富的孩子啊!把美丽的春光写得特别有诗意,语句也非常优美。平常你一定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观察了许多景物。愿你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

61、你的文章很有创意——用几何证明题的形式来完成构思。全文文学色彩很浓!

62、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63、文章的"读"与"感"联系紧密,事例叙述行动,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64、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氏。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6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66、本文在故事情节上或许并无特别之吸引人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较好地刻画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语言生动丰富,生活气息浓,起到了良好的表情达意之效果

67、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68、你秋游时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景美像一幅画!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

69、涉世不深的少年走近复杂的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睿智。文章语言平实而柔和,描写很随意,似乎引领着读者在心灵的原野上漫步。不足是议论略感缺乏棱角。要知道,精粹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你的文章更加深刻。继续练笔,你会更出色!

70、你越来越棒了!你的作文真使我大开了眼界。你妈妈人美心更美,她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也为你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到骄傲!

71、你的想象力是那么奇特,大胆,丰富,让老师大吃一惊。你的童话故事,加以神奇的想象,可谓"独具匠心。"绘声绘色的描述,让人觉得新鲜,有趣。"帽子与喇叭"这只可爱 的小狐狸,你赋予它人的喜怒哀乐,简直太神了,老师为你叫好。相信你离作家梦也不远了。

72、当老师打开你的作文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泣,原来是标点符号,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你想想,当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而轻视你的作文时,你不是也会哭吗?

73、剪裁得体。笔墨集中,详略有致。语言简洁,概括性强。主题积极、开头简洁、结尾有力之外,善用悬念,使情节曲折引人。材料典型。

74、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75、你写的校园一角真美。那花,那草,那树,那长廊无不包含着无比喜爱之情。你是个会观察,会生活的人,老师,同学都欣赏你!

76、看了你的文章,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话"功夫在诗外",没有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怎么会有现在这么优美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十年磨一剑",继续努力好吗只要锲而不舍,相信你手中的笔会成为光华四射的剑!

77、虔诚的礼赞,深邃的哀鸣,字字真言,句句真情,倾诉悲欢,度量得失,小作者以诗人的语言,哲人的眼光给课堂量体裁衣。整篇文章犹如一座充满艺术魄力的雕塑,博大而沉厚,雄强而刚健,质朴而自然,反映了小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厚实的心智和敏锐的灵光。精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辨、广博的见识,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78、你这篇作文写得真棒,不仅把小鸡的模样写得具体,还把小鸡的吃食动作,叫声,争闹都写,可见你平时很善于观察。努力吧!争取写出更好的作文。

79、作者“形散神聚”地驾驭能力很强,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行文如流水一般,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

80、除了上课就是下课,学校生活似乎平淡乏味,但本文却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而且表现得津津有味:紧张的早晨,战斗的中午,疲劳的晚上,每个时段都选取了极富生活

81、作文如做人,从你的生活感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好青年,你看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深刻,真是难能可贵。

82、你是一个多么重情的孩子啊!你多么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情,尽管你对作文有些胆怯,但你却把握了作文的真谛——我笔写我情。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老师一定非常喜欢你的。

83、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84、能过合理的想象,反映出意味深长的哲理,…行文流畅,简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再加上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85、看了你的文章,仿佛眼前流过一条小溪,清纯,可爱。希望你能保持住这样的文风,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86、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87、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字里行间透露出阳光般的温暖,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

88、你阅读广泛,积累了大量的词句。因而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情时,能用贴切的词形象地表达出来。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高兴。只要继续努力。你的作家梦定会圆。

89、本文文笔优美清新,富有一定的哲理性。文中写“我”在大海边散步,大海不仅给予“我”美的享受,还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可以说是大海给了我畅游的空间,“我”为大海注如入了生命,使大海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力量的“人”。本文读后给人以美感,引人深思。

90、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1、范原原,你是生活的有心人,爱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又是个小书迷,注重积累好词佳句。因此,班级的生物角在你的笔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老师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不久将会成为一名作家。

92、看到你的日记跟你一起长大,真让人高兴。这都归功于你的细致观察,不断练习,广泛阅读,才有你今天这真实生动的文章,连老师的心都被你抓住了。相信你把这份心用到美术上,那画也能吸引别人。

93、你的文章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抓住种甜瓜这件事,绘声绘色,曲折坎坷,然而又柳暗花明,获得成功。重点描述种瓜的经过,并提炼出精彩的细节,曲折有致。文章最成功的秘密在于你写了自己亲身的体会。

94、在你的笔下,秋天是多么美啊!老师从你的作文中看到了那高远而深蓝的天空,看到了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北雁和那飘零的黄叶,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神奇。我多么想对秋天说:秋天啊!化腐朽为神奇的秋天,你使学生的作文多么优美啊!

95、文能怡情。不能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的一项负担,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96、情趣的镜头加以点染。清新活泼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97、你文中的"生物角"色彩绚丽,活泼可爱。那鲜艳的花朵,翠绿的叶子栩栩如生;那五颜六色的金鱼活灵活现,自由自在地遨游?真是令人百读不厌。运用总分法,清晰地展现了生物角上每一种惹人喜爱的小生物,妙处横生。

98、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99、如许娟秀的字迹,清晰严整的结构,不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老师真的应该向你学习。就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互相促进好吗?

100、文章真实感强,立体感强,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以童话反映现实阴暗面,并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贪婪众生相,称得上入木三分。

101、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手法,把自己当时紧张、害怕的心理真切而又细致地表现了出来。

102、本文事情过程写得具体,明晰,条理清楚。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加入了恰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

103、精心的构思,深邃的思索显示出你在写作天地中正在不断成长起来。今后的写作之路还很漫长,望你能努力思索,不断创新。

104、作为随感,你的文章文思敏捷,意愿纷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生体验的丰富和思想感情的细腻让老师感到惊讶。希望你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写作中形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线!

105、能过合理的想象,反映出意味深长的哲理,行文流畅,简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再加上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39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