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育】
武汉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
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努力将学科综合优势、快速提升的科研优势与国际化办学优势转换为人才培养优势,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本科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简称“三创”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科与专业概况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6大学部37个学院(系)及3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建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4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8个博士后流动站;还有5个一级和17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为省重点学科。
截止2013年11月,学校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础科学指标)排行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数由2009年的6个增长至11个,化学学科进入ESI排行世界前1‰,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有124个本科专业(含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7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弘毅学堂),10个国家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个人文科学理论人才培养试验班,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9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学科专业,2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二)师资概况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709人,其中正副教授2639人;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2位“万人计划”入选者,30位“千人计划”入选者,22位“973”首席科学家,4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6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2013年,专任教师折合数为3914人,详见表1。
表1 专任教师情况一览表
2013年,折合在校生数76418人,生师比为19.52:1。 1.专任教师结构
年龄结构:45岁以下的教师有215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7.97%,详见表2。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处于事业发展的最佳年龄段,其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表2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学历结构: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361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7.5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68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2.26%,详见表3。
表3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
职务结构:具有正高级职务的教师12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32%,具有副高级职务的教师140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82%,详见表4。
表4 专任教师职务结构统计表
学缘结构:2013年,具有外校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1%。 2.教师授课情况
2012-2013学年,学校本科生开课课头共计9661门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1007人,占教授总人数的81.47%。教授讲授本科生课头2741个,占总课头数的比例为28.37%;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头4419个,占总课头数的比例为45.74%。
(三)教学条件概况 1.教学经费投入
2013年,学校继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在预算安排中,学校优先保证本科生培养经费、教学改革与研究经费、实验实习经费。学校全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93,241,707.38元,专项教学支出225,289,399.57元,实验经费17,723,932.88 元;本科生实习经费6,293,869.62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94.0元。
2.教学用房
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新增加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5923 M2。生均占地面积为60.09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3.88M2/生(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为5.40M2/生),生均宿舍面积为8.72M2/生,详见表5。
3.图书资料
2013年,全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为94977平方米。图书馆有计算机设备1200
多台,服务器60多套,自助打复印设备11套,3D打印机1套,自助借书机5套,自助还书机2套,多媒体资源触控阅读系统9套,电子标牌17套,无线网络覆盖全馆,馆内网络千兆到桌面,万兆上联到校园网。图书馆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承担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中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中区域中心、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HBDLIB)管理中心等职能,全面建成了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2013年新增20个学科平台,截止年底共计23个学科平台建成并在图书馆主页发布,几乎涵盖了学校所有重点学科。
2013年,图书馆馆藏文献量持续增长。全年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达3055万元,其中学校常规文献购置费1902万元、985专项经费 840万元、教育部专款经费313万元。截止2013年8月底,图书馆(含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总量为1557.9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719.7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838.2万册,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2个,中外文报刊5849种;线装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13年,学校生均图书203.9册,其中印刷型图书册数94.2册,电子书刊109.7册,详见表6。新购纸质文献20.1万余册,生均新增纸质文献2.63册,详见表7。全馆年接待读者508万余人次,借还图书151.7万余册次;图书馆网站首页访问量526.6万次,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的总浏览量1097.9万次。
注:电子书刊数据根据《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2007)》统计,统计时间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
注:统计时间段为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新购文献201003册中,不含电子文献。
4.校园信息化
经过2001年校园网一期、2003年校园网二期和2009年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三个大项目的建设,形成了目前IPv4/v6双栈共存、主干万兆、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有线网络实现了教学办公区和学生宿舍区的全覆盖,包括180栋教学办公楼和97栋学生宿舍楼。无线校园网覆盖了全校32栋教学楼的560间教室、7处图书馆、17个会议厅、3个体育馆、3个活动中心、15处室外场地和8处办公楼。
自2008年以来,学校公共数据平台已完成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数据中心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信息门户的建设。已上线的信息门户集成了多个应用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了单点登录,方便了用户对多个应用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相关数据也已陆续集成到学校公共数据平台,并为其它应用系统提供权威实时的数据,且实现了与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另外,建成了武汉大学共享服务器群,为学校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实现了资源共享,特别是使得阶段性大并发量访问的多个应用系统(诸如本科生网上选课,研究生网上报名等)“错峰”运行,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013年,学校公共教室有574间,其中多媒体教室435间,占总数的75.7%。作为现代化教学的场所,所有教室部署了网络,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有学习电脑机位670个,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提供同步网络教学服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机房有机位960个,主要用于大一、大二学生计算机公共课上机服务。利用“课程中心”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促进教学信息化,2013年新增课程主页近200门,用户总访问量累计达2246万余次。
5.体育场馆
2013年学校体育馆面积为25247㎡,运动场地面积为160827㎡。 6.教学实验室
截至2013年8月31日,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数134950台件,总值达209361.8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27396.90元/生;新增仪器设备12206台件,总值19630.69万元;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I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 录
前 言 .........................................................................................................................................2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5
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5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目标与服务面向...................... 5
院系结构和专业设置.................................... 6
学生规模.............................................. 7
师资情况与教学条件.............................................................................................9
师资队伍.............................................. 9【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经费............................................. 11
基础设施............................................. 12
教学建设与改革.........................................................................................................16
人才培养模式......................................... 16
专业建设............................................. 16
课程建设............................................. 19
实践教学............................................. 19
创新创业教育......................................... 20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24
II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4
教学服务体系建设..................................... 25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25
学生状况及学习效果...........................................................................................28
生源质量............................................. 28
在校生学习情况....................................... 29
学生体质状况......................................... 33
毕业与就业情况....................................... 34
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 34
特色发展.............................................................................................................................41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着力培养业界精英 ................... 41
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切实彰显学生个性发展............. 42
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有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43
问题与对策......................................................................................................................45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45
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46
深入推动教师教学发展................................. 46
1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前 言
2013 年,看似只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史上若干建设单元中 一段正常的时间刻度,但对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进程而言,却因其乘 势而上、高歌猛进之态势而具有了值得铭记的厚度和分量。 一年前,在主动编写第一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时,我们深思过 发布这份报告将意味什么,但我们没有细想过一份报告可以改写什 么。意在报告中,情在报告外。意料之中,这份报告注定成为了学 校本科教育审视自身的标尺,修正自我的镜子。意料之外的,是社 会各界以充满善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我们自亮家底的坦诚和勇气。 这对于一座成长中的高等学府,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回应这份 鼓励与期待的自然是执着的坚守和不懈的进取。
坚守与进取中,完全学分制朝着纵深铺展开来。以完善选课制
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构建了“按学分注册、 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学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努力 创造条件为学生在选专业、选学程、选课程、选教师等方面提供更 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扩大学生选择权,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坚守与进取中,首届校长教学质量奖在师生瞩目中揭晓。经过
严格的评审程序,6 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获得学校 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与之相呼应,“三个同等对待”政策也同步 实施:教学与科研同等对待,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 3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这进一步突出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 中心地位。
坚守与进取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运而生。中心就如何发挥 教研室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研室主任、如何利用实验教学 中心开展集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 一些院系还组织开展了“教师说课比赛”、“教师观摩大赛”等一系 列教学竞赛和评选奖励活动,营造了“教书有为、育人光荣”的良 好氛围。
坚守与进取中,生源质量再攀新高。据河南省招办数据统计显
示,在2013 年的省内二本院校录取中,文科超出二本录取控制分数 线35 分以上的有四所高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投档最低分518 分, 独居鳌头;理科超出二本录取控制分数线50 分以上的有三所高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超出62 分的显著优势再次折桂。
行百里者半九十。累累硕果没有让我们沾沾自喜、裹足不前, 相反,却增加了我们反思的分量和深度。因此,我们依旧对衡量本 科教育教学水平的各项数字和指标,表现出了近乎苛刻的挑剔,因 为在我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能逾我们对“一流”的渴望和担当! 4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5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作为一所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地方大学,本科教育乃
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面对逐年攀升的优质生源,学校于2012 年确立 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旨在将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 流的人才和业界精英。2013 年,学校继续坚持“以学术力量促进教 学工作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为突破口,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基本建设和 制度完善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的本科 教学工作思路,在着力实施人才素质拓展工程、专业特色培育工程、 课程效能提升工程、教师教学发展工程、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等五大 本科教学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启动本科生完全学分制改革工程,从 2013 级本科生起实施完全学分制,扩大选择权,培养高素质个性化 人才,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目标与服务面向
学校在 2013 年里专门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思想观念 大讨论活动,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标准、 现实基础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促使全校教 6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师不断思索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培养的 人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在学校的各个层面逐步树立人才培养中 心地位的观念。学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主动对接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 实验区建设对高素质的经济、管理、法学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原 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院系结构和专业设置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讨论和筹措,学校在2013 年对院系进行了 科学化合理化调整。首先是统计学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思想政 治理论教研部分别更名为统计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思想政 治教育学院,其次是原法学院、原公共法学院、原法学国际学院经 重新整合后分别调整为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最后是体育教研部更名调整为体育部(体育系)。调整后,目前担负 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二级教学机构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刑事司 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旅游与会展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统计学院、数 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等19 个学院,外国语言文学 系、社会学系、艺术系、体育部(体育系)等4 个系部,现代教育 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7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等3 个教育教学中心。
2013 年,学校的本科专业从以前的45 个发展为54 个,涵盖经
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等7 大学科门类, 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4 个专业为国家 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 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哲学、地理学等8 个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及53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硕士 (MBA)、国际商务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资产 评估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税务硕 士等10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生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27331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48 人,本
科生23329 人,专科生3147 人,留学生7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 生总数的85.36%。
图1-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 年全日制在校生分布图
8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9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师资情况与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
教师数量与结构 要想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得有一定
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基础。2013 年,学校共有教师总数1489 人,其中,专任教师1324 人,生师比为18:1。在专任教师中,具有 正高级、副高级职称者占50.45%(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硕士 学位者占68.58%,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8.13%。
图2-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职称结构图
图2-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学历结构图
10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2-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年龄结构图
主讲教师 2013 年,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主讲教师人数增长到
294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主讲教师人数增长到614 人,具有硕士以上 学位的教师占主讲教师总数的74.73%。
教师工作情况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 课暂行规定》,使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成为学校本科教学一项 基本制度。2013 年,学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大幅增 加,大多学科在80-90%以上,部分学科达到100%。
在本科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2013 年共计完成教学工作量
358090 学时,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90955 学时, 占全校总教学工作量的25.40%,教授、副教授完成教学工作量181677 学时,占全校总教学工作量的50.74%。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教师2013 年获批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
目达165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 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21 篇,其 中核心期刊315 篇;获科研成果奖励139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
11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4 项;出版著作109 部,编写教材31 部;全年举办学术报告100 多场;每学期有30 余位博士、教授参与学校在公共选修课中为学生 开设的经管类和综合类“校内学者系列讲座”活动。
人才引进和培养 学校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教师队伍
的稳定与培养,注重妥善处理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之间关系。一方 面,通过设立人才引进基金,提供住房、发放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 为引进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空间等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加大高学历人 才和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读研、读博,以提 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访 学、单科进修、网络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升中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整合以前相关文件基础上, 2013 年制定发布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暂行办法》、《河南 财经政法大学教职工报考博士研究生及相关待遇暂行规定》、《河南 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外出进修若干规定》等文件,从而加强了学校人 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制度化建设。
教学经费
随着教学实验等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备,2012 年以后学校的教学
经费投入渐趋稳定。2013 年教学经费投入总额9813.5 万元,生均教 学经费投入4206.57 元,其中常规教学经费投入4674.9 万元,较上 年增加了126.7 万元。另外,专门投入用于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为2095 万元。
12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2-4 近三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图 单位:万元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郑东新校区 3 个校区,占地面
积1419519 平方米,合2128 亩。2013 年,学校新增建筑面积93786 平方米,相应地,总建筑面积增加到61 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 用房280385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0.26 平方米。
教室 学校建有320 个各种规格的多媒体教室计31212 个座位, 24 个自习室计3150 个座位,图书阅览室计3426 个座位,语音室、 计算机房计3525 个机(座)位数,合计座位数41313 个,生均1.5 个座位,基本满足学生日常上课自习的需要。
13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2-5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各教室座位数情况
实验室 学校建设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南经济 研究中心、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产业与金融 发展研究中心、应用经济学开放研究中心、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实 验室等6个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13年,学校新增18个教学实验室,从而使教学实验室总数从去年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88.71%。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坚持引进、培养、培训、聘用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数量与学校规模发展相适应,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逐步优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职称结构:截至2015年12月底,学校教职员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1人,有正高职称77人,占专任教师的9.3%,副高职称201人,占专任教师的24.2%。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1人,占专任教师的7.3%,具有硕士学位的3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403人,36-45岁246人,46-55岁150人,56岁以上32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29.6%、18.1%、3.8%。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成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6.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学科骨干的遴选与培养
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等措施,加快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青年教师,首批遴选出的12位校级学科骨干中有5位是青年教师。
(2)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
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为依托,为高素质教师能力实训提供引领和示范。
①开设名师示范课。构建以校内教学名师、教学示范课教师为主,校外名师为辅的优质示范教学队伍,定期举办名师观摩课,让青年教师感受激情与技术兼备的高质量教学,使他们心中有目标,奋斗有方向。2015年以来,学校首位广西高校教学名师梁燕来与校级教学名师,以及校级示范课比赛优胜教师均为全校教师提供多次观摩课,授课领域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同时,还邀请校外名家来校做示范讲学,如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等。参加观摩的青年教师需将教学观摩情况录入个人的“教学情况记录本”并定期提交,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参考材料之一。
②强化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根据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挂职锻炼。为了加强实践管理,规范挂职锻炼行为,确保教师实践质量,2015年特制定《**师范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试行办法》。通过规范教师挂职锻炼的基本条件,制定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的考核以及待遇细则,明确挂职锻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严格执行挂职锻炼申报审批程序,并协同挂职单位对挂职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③举办“示范课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软件大赛。每两年举办“示范课大赛”、“优质课大赛”和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2015-2015年,全校共评选出优质课获奖教师共88人,示范课获奖教师共58人。
④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培训。在学校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目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342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0.9%。
(3)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青年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改革
依托“本科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来,学校共立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7 项,比2015-2015年的33项多64项。2015年学校共有23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有6个项目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对参与特别是获奖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优先照顾的政策倾斜,对拟参评副高职称的,优先推荐。
(4)以人为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积极营造“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帮助,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的氛围,为他们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出台了“六优先”政策:一是优先入编;二是优先配置工作室或实验室;三是优先推荐科研立项;四是优先推荐学科骨干;五是优先安排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和学术活动;六是优先提拔。
7.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生师比
现有专任教师831人,外聘教师162人,折合教师数912人,在校生为15415人,生师比为16.90:1。
(2)主讲教师资格
2015年专任教师831人,具有教师资格775人,占93.26%。
(3)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所有的教授都主讲本科课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34.65%。
8.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积极筹集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财力保障。2015年共投入教学经费30848.63万元,生均22560.06元。其中,本科教学教学日常运行投入1595.81万元,生均1167.04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4304.98万元,生均3148.30元;本科实验运行投入350.64万元,生均256.43元;本科实习经费103.44万元,生均333.14元。
9.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表1:教学用房一览表
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
正在施工
校舍建筑面积
计
其中
危房
当年新增
被外单位借用
甲
1
2
3
4
5
总 计
386487
2443
32126
97639
一、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183404
32126
37126
教室
57984
4965
图书馆
17668
37126
实验室、实习场所
86077
27161
专用科研用房
体育馆
10960
会堂
10715
二、行政办公用房
17741
三、生活用房
162951
2443
学生宿舍(公寓)
121995
学生食堂
22451
教工宿舍(公寓)
13244
2443
教工食堂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
5261
四、教工住宅
22391
60513
五、其他用房
2015年图书馆纸质图书132.85万册,生均85.8册;电子图书5000G,生均323.06M;电子图书2338654种(其中具有所有权的538654种,只有使用权的180万种);已购有电子期刊20000多种;订有纸质期刊1885种,报纸195种。
表2:信息化建设情况
编号
上学年度信息化经费投入(万元)
网络信息点数(个)
校园网出口总带宽(Mbps)
计
其中:
计
其中:
无线接入
建设经费
运行经费
总 计
1
266.43
216.43
50
8236
102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0.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类专业覆盖了学前、小学、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继承了师范教育的传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6号)文件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规划,总体结构与布局比较合理。“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制药工程”和“生物技术”5个专业获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立项,实现了我校在特色专业项目上零的突破。学校确定化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为自治区重点改造专业群,架设了这些专业的相关学科之间的桥梁,使之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群,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7个专业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彰显了学校的传统特色和专业优势。
2015年申报了财务管理、绘画以及电子商务3个专业。
表3: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师范标识
1
02015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两者兼有
2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两者兼有
3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师范
4
040101
教育学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5
040102
科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6
040104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7
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8
040107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9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1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11
040206T
运动康复
四年
理学
1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13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14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两者兼有
15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16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17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18
060101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师范
1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1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2
070202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3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4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5
071001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26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7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8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工学
29
080403
材料化学
四年
理学
30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3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3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33
080902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34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35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36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37
12015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38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39
120402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40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41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42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4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1.课程建设
学校围绕人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以满足学生学术倾向、职业倾向和兴趣倾向三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继续实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2015年对一批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优质课程、双语课程以及重点课程进行了结项验收。同时又立项建设14门精品课程。这一批课程建设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12.教材建设
重视优秀教材资源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我院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通过自编教材立项,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优秀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学科发展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2015年我校开展自编教材立项建设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0项。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分制的实施,确保高水平教材进课堂,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多样化需求。由校长亲自担任教材委员会主任,学校在教材管理中弱化了行政功能,采取由书商提供教材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决定购买教材及教材种类的机制。
13.实践教学
学校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非师范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非师范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广西营销技能大赛”、“ 广西商业秘书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2)加强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
每年举办一次师范类新生粉笔字比赛和2015级师范生粉笔字板书大赛,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学生“三笔字”的书写能力。
举办“**师范学院第五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分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子项目按学科学段进行比赛。
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3)加强学生劳动课实践教育及考核
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4)教育实习和专业类实习时间实行“一学期”制度。
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2015年秋季期,以见习、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首次由两个月延长至一个学期,学校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加强指导,调整和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实践教学目标任务,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有330名学生参加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化学、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等六个学科,分别下到50所中学、32所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14.毕业论文
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毕业论文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定(玉师院院字〔2015〕10号,修订)》严格执行。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评价。
15.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5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市全民创业示范孵化园、**市微型企业(师院)孵化园和玉东新区全民创业孵化园在东校区揭牌开园。孵化园的设置大力推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大胆创业、放手创业、自主创业。
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创业创新课程,优化和培育创新课题与项目,推动学生创新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15年我校学生获得40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国家级该项目。
16.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1)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内涵式建设
通过“立德”解决“培养什么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通过“内涵式”“树人”,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去探索多种培养模式,继续完善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突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与中小学、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以优势专业为依托,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和挂榜班,推进拔尖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突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探索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3)持续推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适当开展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在教学过程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4)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新制定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估体系,推动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强化院系教学主体地位,推动日常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激发院系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项目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课堂教学制度,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及时查处教学事故。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和完善由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以日常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模式。
(5)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校已经着手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继续优化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各种资源配置,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整合全校实验设备工作。合理布局和调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好文科实验实训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准备,做好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养护工作,提高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在实验教学方面,除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外,要整合资源,启动“**师范学院实验室管理平台”和“**师范学院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规划和组织申报新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有效服务各专业实验教学。
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环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团队,初步形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格局。
(6)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图书文献、教学实验平台共建共享。
加快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科学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能力。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成立由校长为主任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校党委常委会、校党政联席办公会也经常研究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步伐加快;着力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为此,学校出台了“教学工程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 、“2015年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等一系列工作方案。
(2)强化质量意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了认识到位,体系完善,措施得力。学校构建了比较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教学工作三级评估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专项检查制度、教学调研、教师激励与考核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专业评估制度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平台,确保教学工作的决策、指导、管理、执行等机制协调发展,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建立听课制度。为不同层次、不同职称的领导和老师分别确定了听课任务,全面覆盖所有学科,深入课堂,对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监控。
(2)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进行教学信息咨询与反馈。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例会、督导、领导、学生、同行等多个渠道的咨询与反馈,形成一个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整改提高的完整闭环系统。
(3)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奖励。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评价优秀奖等活动,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激励系统。2015年分别对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师综合职能进行评比。
通过开展各教学环节质量抽检评价等专项评估手段和措施,实施目标管理,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质量抽查。
每学期均组织学生开展针对理论、实验、实习教学各环节的测评。学生参评率97%以上。采取精确评教课程范围、处理评教无效数据等措施提高评教信度和效度。
19.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以副校长为负责人申报2015年区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的地方高校自我评估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开展项目研究为契机,深入各二级学院,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和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主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
20.开展专业评估情况
(1)根据国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我校办学历史、优势、师资队伍状况、学科发展状况,分析我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整体规划意见。(2)在我校现有的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就传统专业、优势专业、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设经费等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3)分析我校专业建设的轻重缓急、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在青年教师中实施专业实践制度的可行性探讨。(4)草拟了《**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给影响专业建设的各个因素界定权重,给每项评价指标界定,给出评价项目的。
五、学生学习效果
21.学生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满意度调查。
表4:**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序号
内 容
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1
专业课程设置
7
48
38
7
2
课堂氛围
12
42
36
10
3
课堂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8
46
39
7
4
教师课堂准备
13
54
30
3
5
教师的个人修养
21
52
25
2
6
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
17
52
28
3
7
教师的教学工作责任心
23
54
20
3
8
教学设施
9
43
38
10
9
创业与就业课程
7
43
45
5
10
社团组织
14
47
35
4
11
专业实习
14
48
35
3
12
馆藏资源
12
45
39
4
13
学术报告及讲座
9
41
37
13
(2)学生身心素质状况
学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以及《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等选修课。2015年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干预、个体咨询等服务3000多人次;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等讲座近20场。通过课堂、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2015年全校有7430名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测试优秀的1814人,良好的3005人,及格1094人达标率79.58%。
(3)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完成学业情况,选择在3-6年内完成学业。按本科4年基本学制统计,2015届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共计3260人,获得毕业证书3105人,授予学士学位3100人。
(4)2015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22人攻读研究生。其中攻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占37.71%,比例较大。
(5)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普通本科一次就业率为95.67%。学校每年举办2-3场大型供需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择业创造良好条件和机会。2015年我校被评为“广西高校就业先进集体”。
(6)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牢固,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表5:分专业类别的单位评价(本科)
单位性质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合计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部队
1
25.0%
3
75.0%
0.0%
0.0%
4
党政机关
43
37.1%
66
56.9%
7
6.0%
0.0%
116
公司企业(国企)
25
40.3%
29
46.8%
8
12.9%
0.0%
62
公司企业(民企私企)
82
29.4%
160
57.3%
34
12.2%
3
1.1%
279
公司企业(外企)
2
28.6%
5
71.4%
0.0%
0.0%
7
事业单位
8
36.4%
13
59.1%
1
4.5%
0.0%
22
行政单位
1
33.3%
2
66.7%
0.0%
0.0%
3
学校(公办)
69
17.2%
232
57.7%
101
25.1%
0.0%
402
学校(民办)
9
24.3%
21
56.8%
7
18.9%
0.0%
37
自主创业
2
25.0%
2
25.0%
4
50.0%
0.0%
8
总计
242
25.7%
533
56.7%
162
17.2%
3
0.3%
940
六、特色发展
根据我校“特色鲜明、区内一流的地方性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围绕“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学方向,开展特色建设工作。
22.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
学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五个一”训练工程,即要求每个师范生写一手规范汉字,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讲好一节课,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围绕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其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三笔字与简笔画、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是必修课,选修课的有班主任工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等。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初步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高度集成十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功能室,即专业能力发展室、语言表达能力实训中心、测试文字表达能力测试中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实验室、心理健康辅导实训中心、艺术体验与实训中心、教学观察观摩中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中心、远程交互指导中心管理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计划建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教师教育基地。
23.“三位一体”的1个学期实习制度
重视构建学校、地方政府和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体系。2015年全面推行实习1个学期制度,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欢迎。
特别是在师范生实习方面,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开展至少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同时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协作,从而构成“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在探索“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还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起,共同探索了“二次置换”的实习、支教一体化的途径,实现了实习、支教、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
(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
在部分教职员工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如:重“教”轻“育”的教育观,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只图完成任务不求教学质量在教学态度,缺乏激情和活力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重管理轻服务的教学管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我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2)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校院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职责和权利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3)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和实训室主要依靠二级学院管理,比较分散,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有的学院的部分教学设施超负荷运转,实践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4)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体现,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未能普及。
25.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1)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思想观念更新不够快,跟不上时代要求。
②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有的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管理部门的责权利不够清晰。
(2)应对策略和措施
①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移教学管理权力。
②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推动和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八、案例分析
26.汉语言文学专业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1077人,其中,师范类学生781人、现代文秘方向291人。
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队伍人数占整个教职工总数的67.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3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分别占到专任教师队伍的21.7%和28.2%。
(2)教风学风及教学质量建设
2015年继续加大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实施“教授博士领航工程”、“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学科兴院工程”、“学风教风建设工程”以及“311”工程(要求本科学生在四年内背诵300篇经典诗文,读100部经典名著和发表100篇文章)五大工程以及“文学创作队伍”、“新闻写作队伍”、“公关文秘队伍”和“广告策划队伍”四支队伍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培养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根据《**师范学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实验班”,采用导师制、双师制、“3+1”(校内学习3年,校外实践1年)等多种培养模式,开展了全新的培养模式探索。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增加了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
(3)学科建设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自治区学位办确定为硕士点建设专业。
2015年根据硕士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凝练了“文艺与传媒”、“少数民族地区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方言与地方文化研究”共四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筛选了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候补骨干。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5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了人文讲坛,讲坛的宗旨是“享受自由思想的盛宴,倾听学术前沿的声音”。2015年先后举行了八场校内外专家讲座,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
(4)招生与就业
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招收本科生255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4人,现代文秘方向71人,另有文秘办公自动化专科33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届共有学生235人毕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6人,初次就业率为70.97%,年终就业率为97.85%;现代文秘方向49人。初次就业率为89.8%,年终就业率为100%。
(5)服务社会
2015年,学院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引领和服务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承担了“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共承担了40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同时派出80名学生到40名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进行顶岗支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位专任教师承担了《**文化大典》三个分卷的主编任务。先后分别派出15名、8名专任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考试管理中心组织的高考评卷工作和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评卷工作。先后派出两位专任教师作为专家参加了两个县市的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27.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案例分析
(1)办学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99人,其中2015级139人、2015级136人、2015级113人、2015级111人。
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立足广西桂东南,辐射全国的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数学专业专门人才。
③生源结构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录取新生111人,其中在广西区内录取101人,在其他省录取10人(湖北1人、湖南9人),男女生比例为:男25人,占22.52%;女生86人,占77.48%。与2015年相比,男生比例略有下降。
2015年,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新生的成绩较好。在广西录取新生中,投档线分数高出二本录取分数 20分,最低分451分,最高分490分,平均分470.5分。
(2)师资与教学条件
①师资队伍及结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任教师27人,生师比18.48: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81%,硕士学位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84%,具有正高级职称的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92%,具有副高级职称的13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15%;年龄分布:35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36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15人,51岁及以上的教师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2.22%,55.56%,22.22%。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读博士4人。
②主讲教师授课情况
每个学期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的主讲,其中教授每个学期均安排为本科生上课。
③教学设施条件
学院有校级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数学建模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平台、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平台)和数学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包含微格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其中用于教学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原值)达300多万元;用于科研的重点实验室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有服务器、交换机、微型计算机100多台等,仪器设备总值(原值)600多万元。实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④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传帮带”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业务导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或在职进修、访学或攻读学位,本年度共有4人攻读博士学位。培育教学名师,2015年院长梁燕来教授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并奖广西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教学建设与改革
①专业建设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校优势一体化专业启动资助,数学(一级)学科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并成为广西硕士点授权建设单位。
②精品课程建设
2015年,学院组织专家对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数学分析》、校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进行检查验收,最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③实践教学
从2015年开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由原来7周增加到18周(一个学期),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总学分170,实践学分39,占22.9%。
学校共建校内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有151名本科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其中6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培计划”顶岗实习,80多名学生参加集中教育实习。
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15年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中获奖,2个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资助,3个获得校级创新项目立项。
④社会实践
为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院分团委开展了社会调查与实践,专题有“送教下乡”、“社区实践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等。在**市第七中学开展的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在北流特殊学校开展的“关注特殊儿童”活动,在名山小学开展“4点半”课后实践活动,在**中小型企业举办的环保宣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得到了**电视台和**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肯定。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之一,开办 “挂榜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认定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校外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辩论、模拟、参观、见习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获得广西教师教育重点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中梁燕来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同时获得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围绕中心,多管齐下,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学生第一、育人第一”的思想,建立了《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职责。
把严格、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建立起一套机构精简、工作有序的管理机制,健全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做好教研活动和课外答疑辅导,健全考风考纪管理机制,坚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座谈会制度。2015年在学校教学管理单位评比中获得“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6)学生学习效果
①毕业与就业
2015年,学院毕业生总人数为151人,获得毕业人数148人,毕业率为98.01%,学位授予人数148人,授予率为98.01%。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含考研率)达到94.70%。本年度,学院荣获“**师范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②升硕情况
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毕业考研深造,安排专业教师做报考讲座,并安排老师作义务答疑辅导。2015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共有1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
③就业情况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率7月25日为71.52%,8月25日为94.70%,12月6日为98.01%。
截止到2015年12月6日,就业于党政机关6人,中小学校113人,研究生入学12人,企业15人,暂不就业2人,部队、灵活就业、待就业各1人。
④学生获奖情况
2015年,学校共组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15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3项。共有43人次获各类奖励2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金奖)1项。
⑤社会满意度情况
对2015届数学专业毕业生采取抽样电话进行就业跟踪调查,样本45 人,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表6: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学生人数
用人单位评价
学生薪酬和自我评价
很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45
9
22
14
7
21
17
百分比
20%
49%
31%
16%
47%
37%
45名毕业生中单位性质:36个中小学,3个国有企业,6个行政机关。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31%基本满意。63%的毕业生对工作和薪酬基本满意。
学校教学质量宣传标语
加强学风建设 创建文明校园
立足师德师风建设,打好迎评创优攻坚战
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
立师德 塑师表 铸师魂
争做师德师风模范,勇做教育教学先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立高尚师德, 树教育新风
敬业奉献,为人垂范,提升师德新境界
爱教育,培育敬业精神;爱学生,提高育人水平;爱自己,塑造师德风范
师德为先 师风为本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树师德师风 塑师表形象;树教育新风,塑综合人才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推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提升学术竞争力 提升社会影响力 提升国际化水平
担承社会责任 致力学术繁荣
培育民族中坚 服务社会发展 探求科学真理 引领文明进步
新世纪 新交大 新机遇 新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教育创新 规范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
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动力 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迎评促建 人人有责
顾全大局比贡献 齐心协力建优秀
以本科教学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改革教育观念 坚持教育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
严谨治学 严格执教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教育以育人为首 育人以德育为先
爱国爱校 敬业成才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题目 :***
系(部):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 现代文学
学生:袁**
指导教师 :雷**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 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 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 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 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 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 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 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 ,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论文研究目标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四、论文研究内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 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 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汪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较有针对性、篇幅短小、明白晓畅、精炼而富有哲理 、充满了音乐美、诗中小我与大我并存,等等;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五、论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年11-12月,收集材料 ,建立论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20**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 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20**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20**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论文参考文献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 文艺出版社
0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 大学出版社
0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 旅游 出版社
0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
0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国真抒情诗精选赏析》,王昆编著,中国妇女 出版社
10、《寻找 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姜红伟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丛》,若冰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现代诗歌创作论》,薛世昌著,吉林 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王卓著,山东 文艺出版社
14、《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 》,郭旭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选》,海子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6、《郭沫若经典作品选》,郭沫若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8、《语言学大意》,乐嗣炳著,中华 书局1923年出版
19、《中国诗学专著选读》,张寅彭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著,冰心等译,中国书籍 出版社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 成绩 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各类特长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将会从生活中影响到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的看法,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当今学生的特长学习更加丰富、高质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学教师,后一代的小学教师将会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2、特长培养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3、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a.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b.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
2、怎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特长的价值:
a.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b.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
c.给一些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3、为什么特长学习会有利于其他学习:
a.特长学习磨练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良好习惯。
b.特长学习在潜意识中,能让学生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交际能力。
c.在长期的演出、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图书馆(书籍、学报)、网络(中国知网)、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2、积累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查阅文献资料和知识进行整合等,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年6月—20**年8月 选定论文写作 方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 文献、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20**年9月1日—20**年10月8日 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 提纲、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年10月9日—20**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20**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09)。
[2] 林雄。 从建构主义看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 新课程(小学), 20**,(Z1)。
[3] 魏永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5)。
[4] 单清水。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现象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5)。
[5] 叶婷。 创设学习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学,20**,(03)。
[6] 王贞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4)。
[7] 叶连国。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5)。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年5月-2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年9月-2015年1月,开发软件
20**年2月-2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年9月-20**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第1篇: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山西省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XX]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晋教基[20XX]34号)要求,受阳泉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局组织专门人员于20XX年11月30日—12月1日,对本市郊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期间,评估组听取了该区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阅了教育、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档案资料,深入郊区的六个乡镇18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该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情况。现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阳泉市郊区地处太行山中段的娘子关内,面积616.89平方公里,现辖4镇4乡185个行政村,人口22.1万。201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4.4亿元,财政总收入1784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1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6元。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8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教职工2474人,在校生34493人。
二、主要成绩
(一)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该区小学全部实现6周岁入学。6—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全区12—15周岁学龄少年入学率达99.7%,初中巩固率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4%;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该区承担了山西省教育规划十五课题“学校管理校本化研究”,经过数年的实践,全区中小学基本建立了《学校管理章程》,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机制,促进了依法治教、按章办学,推动了义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大,成效显著。从XX年开始,该区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经过5年的实施,全区共撤并中小学82所。根据该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到20XX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将调整为4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含1所私立学校、2所厂矿子弟学校),初中9所,小学34所。中小学校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中小学规模将全部达到在校生200人以上,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将达到600人以上。学校布局达到省定要求。
20XX年,郊区结合布局调整工作,开始了中小学拆火炉工程,准备用三年时间,让全区规划内学校都用上洁净安全的暖气。20XX年,区政府拿出12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拆火炉工程,到年底,首批28所中小学实现了暖气供暖。
(三)教育经费做到了逐年增长。该区连续多年保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XX年,年生均公用经费国拨部分小学达90元以上,初中近160元。转移支付拨付到位,使用合理。经费管理和使用规范,符合省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
(四)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该区实行了教师培训校本化,建立了校本培训的“四为主”机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率70.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率57.4%。教师师德状况良好,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该区还出台了教师健康工程,建立了为教师体检制度和教师爱心互助制度,将教师身体素质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工程。郊区还开辟了校长论坛等阵地,引导中小学校长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提高了校长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此外郊区还在校长管理机制上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长竞争上岗制度、长效培训制度和三评一考核制度,使校长队伍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全面育人工作提升学校品位。20XX年底,郊区出台了《关于实施全面育人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和“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人”的办学理念,开始实施全面育人工程。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学生成“人”作为首要目标,坚持“育德为先,育德、育体、育智、育能并重”的原则,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厚积学校文化底蕴,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各类教育资源,集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XX年9月,郊区又出台《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育人工程,引导学校着力在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在道德层面上创特色,在教育质量上创品牌,促进师生人生境界、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大、步子快。2015年,郊区首批17所学校共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校园网、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率先实现了与市教育城域网的连接,占到了当年全市加入城域网学校的41%。到目前,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共建成计算机教室82个,购置计算机2257台,电脑和液晶投影仪进教室班数达131个,65所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达到全区中小学总数的67%。
20XX年1月9日,阳泉市郊区教育信息网站正式开通,成为全市第一个教育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标志着郊区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20XX年底,郊区又将有14所学校正式加盟阳泉教育城域网。
(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该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合格率达98%以上,小学和初中阶段毕业率达100%,学校按国家规定开齐开全了课程,并组建了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60%的学生有一定特长。该区的教育质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市领先位置。20XX年高考,该区有9名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20名,8名考生考入清华和北大。20XX年高考,该区共有632人达本科分数线(比去年增加246人),达线人数占阳泉市达线总人数四分之一以上,文、理科达线率分别为42.74%和48.62%,有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加上对口高考,全区本科达线人数突破800人大关。该区高中阶段就学率达79.85%。该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八)课程改革扎实高效。20XX年3月,郊区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山西省省级实验区,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区长王湜洲亲自任课改实验领导组组长,并亲自做课改动员报告,区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请了20多名专家,举行了20余场讲座,332人赴省城参加培训,2500人次参加通识培训,教师们牺牲了休息日参加学习,乡村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该区的宣传机器全部开动,为课改鼓与呼。使课改成为大投入、大参与、大声势、大运动的大工程。
郊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多次受到国家和省课改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给我市全面开展课改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XX-20XX年,全市各县区的1000多人次到郊区学习课改经验。20XX年11月24日,郊区又代表山西省接受了教育部的课改工作评估,评估组专家认为:“郊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课改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大,教育装备现代化程度高,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核心,课改工作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国农村的前列”。
三、存在问题
郊区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和省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配备数量不充足、配备标准不高。二是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合格师资短缺数额较大,加上寄宿制学校的建立,生活教师等学校工作岗位的新增,使教师的缺额越来越大。但由于编制原因,近年来,郊区不能补充新师资,这些都成为制约郊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不足和问题,评估组已向郊区进行了反馈,区领导明确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在3—5年之内,使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继续加大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培养和调配力度,下大力解决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建议省政府能够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在教师编制等方面对和郊区情况类似的农村县区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上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阳泉市郊区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省定标准。为此,评估组建议省教育厅对该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第2篇: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评估,将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强化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树立以教学质量理念为先导的全面质量观和多元质量观,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的新内涵,明确其主要内容即教学工作的各要素管理、各环节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管理,做到既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要切合实际,科学规范。通过评估与督查,有利于全面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竞争机制,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与学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二、评估内容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核心的有关要素和环节,共设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科研工作、特色特长教育、保障体系、考测与成绩管理”六个一级指标和十九个二级指标,并把二级指标分解为四十七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估。三级指标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力求使评价做到全面、准确、完整、公正和合理,并便于操作和比较。
三、评估方法
1、采用加权评分办法,以三区文教体局、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为评估对象,三个学段都有相应的评估内容和分值,满分为1000分。
2、采用直接评估和抽查评估两种方式。对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市直属学校采取直接评估的方式,由市教体局全面评估;对区属学校采取抽查评估的方式,抽签定校,其学校所得的分值算作各区的分值。评估结果分类按照位次管理的办法在全市予以通报。
3、评估内容的有关信息主要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特别是原始资料)、听课、验证、统计等方法采集。凡涉及指令性任务和师生竞赛获奖情况、考测成绩等以市教体局或相关科室(馆、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对某些工作的具体要求,亦以市教体局或相关科室(馆、中心)的要求为准,计算方法以市教体局确定的计算方法计算。
4、评估时间:从20XX年起每年11-12月份进行评估。
5、各区文教体局可以按此方案对所属学校进行评估。
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细则(附后)
五、组织领导
成立“乌海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市教体局局领导与相关科室人员。
第3篇: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引导和规范中小学管理。根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余干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办风清气正、规范有序、和谐公平、质量优良的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通过构建并完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新机制,进一步促进学校形成规范办学、民主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打造精品学校。
二、评估对象
全县公民办初中、小学
三、评估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定的,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基础性指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民主性原则。坚持民主办学,在平等、自由和尊重权利的基础上,让学校的全体成员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大政方针谋划,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参与学校的评价。切实在制度、程序上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学校根据各自的发展规划,自主选择和完善相应的督导评估指标,并构建起校本评估机制。全面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增强学校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能力。
(四)发展性原则。以学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为对象,关注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其增量。引导学校以特色创建为抓手,认真探索学校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突破工作,并及时总结发展经验,有效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突破点的不断累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发展。
四、评估内容
《方案》内容由基础性指标、警示性指标、过程评估指标、附加指标四个指标组成,其中:附加指标公办学校为参考指标,民办学校为加分指标。具体内容见细则。
五、评估方法:
1、采取终端(综合)评估和过程督查相结合,随机评估与集中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等方式进行。实行全程评估,什么时间做什么就评什么,突出过程评估。过程评估采取不定时间不分次数的方式进行,小学侧重对村完小、村小(含教学点)的评估,注重课堂教学的评估,重点看课改理念的落实情况。过程评估每学年至少一次,过程评估扣分要记入总分,在复评中发现上次评估中要求整改的内容而未整改的要累计扣分。
2、终端(综合)评估工作分中学、小学两组同步进行,评估时间为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具体时间以抽签方式决定,并在评估前一天通知受评学校,评估采取听取校长汇报、查阅档案资料、进课堂听课、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实地察看、抽查完小等方法进行。每校评估时间为半天。
六、实行5A制等级标准
评估等级划分。
七、结果使用
1、奖励
(1)对“4A”以上的学校颁发全县教育教育质量4-5A学校奖牌;
(2)对评估总分排在前10位和第11位以后且进步3位以上的学校副校长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评职称,提拔等方面优先考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评估名次按初中与小学部合并计算进退位。
(3)县级以上优秀校长,先进学校从获“4A”以上和“3A”以下进步较大的学校中评选产生;
(4)评聘高级职称指标向获“4A”以上的学校倾斜;
(5)对连续三年评到5A的学校。给学校和校长奖励。
2、处罚
(1)当年评估总分排位下滑10-14位的学校,校长降为副职主持工作,次年学校的评估成绩必须进步3位以上,否则不能复职;副校级领导进行诫免谈话,次年所分管工作落后实行免职。
(2)当年评估总分排位下滑15位(含)以上的学校、评估为无“A”学校、连续三年评估排位倒三位内的学校,对学校班子先免职,再考核选用。
(3)当年评估为无“A”的民办学校进行全县通报,并向县教育局提交整改意见,次年仍为无“A”学校实行停业整顿,停止当年招生。
第4篇: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为贯彻落实《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实施意见》(蚌教〔20XX〕73号),特制定《蚌埠市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一、评估目的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整体提升我市小学的办学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通过评估与督查,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与学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我市小学的办学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评估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施教学全过程评价为原则,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为标准。
2.科学性原则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坚持发展性评估,做到评估与教学管理相结合,评估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评估与教师发展相结合,评估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相结合。
3.可行性原则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发展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学校实施有区别的评估。通过评估,进一步形成全面的教学质量观。
三、核算办法
本评估方案满分为500分。由过程性评估(400分)和教学质量评估(100分)两部分组成。
学校的最后得分:过程性评估得分+教学质量评估得分。
四、评估内容
第一部分:过程性评估内容分为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日常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果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满分为400分。
此项由各区教育局考核、核算后,每年六月底之前报市教育局。具体评估时间由各区根据工作计划自行安排。
过程性评估细则见附件。
第二部分:教学质量评估由基础年级教学质量(20分)、教学质量抽测(20分)和小学毕业水平测试(60分)三项指标组成。
1.基础年级教学质量得分(20分)
计算方法:
平均分得分=10×(被考评学校的年级平均分÷本次区最高平均分);
优秀率得分=5×(被考评学校的年级优秀率÷本次区最高优秀率);
及格率得分=5×(被考评学校的年级及格率÷本次区最高及格率);
基础年级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平均分得分+优秀率得分+及格率得分。
2.教学质量抽测得分(20分)
计算方法:
平均分得分=10×(被考评学校的年级平均分÷本次区最高平均分);
优秀率得分=5×(被考评学校的年级优秀率÷本次区最高优秀率);
及格率得分=5×(被考评学校的年级及格率÷本次区最高及格率);
基础年级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平均分得分+优秀率得分+及格率得分。
3.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得分(60分)
计算方法:
平均分得分=30×(被考评学校的年级平均分÷本次市最高平均分);
优秀率得分=15×(被考评学校的年级优秀率÷本次市最高优秀率);
及格率得分=15×(被考评学校的年级及格率÷本次市最高及格率);
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得分=平均分得分+优秀率得分+及格率得分。
学校累计考核得分=基础年级教学质量得分+教学质量抽测得分+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得分。
以上核算,均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
平均分: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相加的总分÷3。
优秀率:优秀分占总分的85%。
及格率:及格分占总分的60%。
基础年级教学质量指的是: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教学质量抽测的年级由市教科所在抽测前一个月通知各区。
基础年级教学质量得分、教学质量抽测得分由各区教育局完成,并且在考试半个月后,上报市教科所。
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得分由各区教育局核算所属各学校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后,上报市教科所,由市教科所最后核算。
各学校累计考核得分由市教科所核算。
五、保障措施
1.市教科所应加强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评估的水平;
2.市教科所和各区教研室必须重视做好监测年级和试题考前的保密工作。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实施意见》,做好每次教学质量监测的考务管理工作,教师交换监考,保证考试结果准确、真实、有效;
3.每次评估后,均不得给学校和学生排名,不能公布名次。
六、结果运用
1.各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要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各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要在监测后,认真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对平均分、及格率较低的学校,市教科所和各区教研室要帮助分析原因,并督促整改;
各县可以根据本方案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5篇: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永恒的主题,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开始就奠定坚实基础,使我院迅速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特制定以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总则
1、教学质量评价目的: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使教师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获得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技能,与时俱进,与华立职院共同发展。
2、教学质量评价原则:客观、公正、透明,实事求是,同时保证教师应有的尊严。
3、教学质量评价与绩效工资挂钩:教学质量考评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成绩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与教师绩效工资待遇和奖金挂钩。
4、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全面综合:除了教学业务水平外,根据学院《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由于我们培养目标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动手技能作为参考因素纳入考评范围。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程序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程序分为教师个人总结、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学部评价、学生评价五个阶段。
2、教师个人总结阶段即为教师填写《教师学期教学情况登记表》(见附件1),本登记表最终进入教师业务档案。
3、同行评价阶段即为学部组织同行填写《教师教学质量同行评价表》(见附件2),进行互评。
4、学部评价为学部部长会同学部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及系主任及同系两名教师代表对本系教师进行的综合评价(对教师代表本身的评价采取回避制度),填写《教师教学质量学部评价表》,(见附件3)。
5、督导评价方式较为灵活,学院的教学督导组成员采取听课、听取同行意见、访问学生等方式归纳意见,填写《课堂教学督导评价表》(见附件4)。
6、学生评价阶段由教务处组织学生填写《学生评教评议表》(见附件5)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召开学生座谈会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评价意见。
7、由教务处填写《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定表》(见附件6),评价结果经院务会议审定后由学部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本人,每学年在此评价基础上评选出学院的优秀教师。
三、附则
1、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原则上与期中教学检查同步进行。
2、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3、本办法解释权归教务处。
上一篇:教师年度师德考核个人总结
下一篇:小学教师政治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