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
华师大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川省知行教育学校(资阳校区)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内部综合讲义 任课教师朱元斌 联系电话

课题:七年级上册主要知识点复习

学生姓名次课

学校寄语: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所以,只要你坚持,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而,此刻,全

第二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aa表示0时,-a仍是0。+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0

⑵00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四川省知行教育学校(资阳校区)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内部综合讲义 任课教师朱元斌 联系电话

2. (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正、负分类: 有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正整数整数零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0 aa≥0  a是正数或0  a0  a是非正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注意

2.

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四川省知行教育学校(资阳校区)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内部综合讲义 任课教师朱元斌 联系电话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四.相反数

⒈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0的相反数。

4.相反数的求法

-”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0的相反数还是0;

“-”,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注意:;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⑶求前面带“--”,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相反数的和为0  a、b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四川省知行教育学校(资阳校区)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内部综合讲义 任课教师朱元斌 联系电话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如果②a≤0,3.))或

0)

aa

≥0;注意: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或者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四川省知行教育学校(资阳校区)年级 初三 学科 数学 内部综合讲义 任课教师朱元斌 联系电话

(5)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3.加法性质

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b<0时,a+b<a ⑶当b=0时,a+b=a

4.a-b=a+(-b)。

5.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一些技巧: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二)
华师版_七年级_数学上册_知识要点_复习提纲

第1章

2、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 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走进数学世界 1、 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第2章

意义的量.

2、 正数和负数

(1) 正数都大于零; 有理数 1、 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示具有相反

(2) 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 有理数

(4) 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 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 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 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 相反数的意义

(1) 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 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 绝对值的意义

(1) 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 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 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 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用字母表示)

(2)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用字母表示)

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

17、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8、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

法运算的和式.

19、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0、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 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2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22、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2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25、乘方的有关概念

(1)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或

a的n次幂).

(2)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

26、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3)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28、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29、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

那一位.

30、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 整式的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

2、 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

3、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4、 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5、 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6、 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

(1) 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

(2) 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

(3) 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

(4)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

7、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8、 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

9、 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

列.

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

列.

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9、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 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

20、添括号法则:

(1)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改变正负号;

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第4章

2、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图,即视图.

3、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

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

4、 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俯视图是圆

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

5、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 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

7、 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8、 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为圆锥和棱

9、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

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14、角的表示方法

(1) 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3) 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15、角的大小比较:

(1) “形的比较”——叠合法;

(2) “数的比较”——度量法.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

互为补角.

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5章

1、 对顶角相等.

2、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于截线的两

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5、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6、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三)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华东师大版

下溪中学2013-201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意义

复习内容: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如果用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那么负数就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

2、常用的一些符号和数学语言的含义:

⑴ a>0,表明a是正数. ⑵ a<0,表明a是负数.

⑶ a≥0,表明a是非负数,即a是正数或a为0.

⑷ a≤0,表明a是非正数,即a是负数或a为0.

(二)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三)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2、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a的相反数是-a. 说明:要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只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就行了.

(四)绝对值

1、 (a>0)

|a|= (a=0)

-a (a<0)

说明: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想办法去掉绝对值符号.因此,在具体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时,首先要判断它的正负,然后利用法则求出它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的运算

重点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复习近似数,并掌握科学记数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

1、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的减法

1、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方法和步骤:

⑴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

⑵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有理数的乘法

1、法则:

⑴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⑵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⑶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简记为“奇负偶正”】 ⑷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

(五)有理数的除法

1、法则: ⑴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⑵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⑶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⑷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六)有理数的乘方

1、 法则: ⑴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⑵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七)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运算顺序: ⑴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⑵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⑶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八)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

说明:⑴a是一个只有一位整数的数.

⑵10的指数n比原数的整数数位少1.

2、⑴近似数:指一个与实际数非常接近的数

⑵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⑴

复习内容:主要复习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

(一)代数式的有关知识

1、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以及乘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

▲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若是数字与数字相乘,仍然用“×”号;若是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省略乘号,且按

字母的顺序排列.例如b×a应写成ab.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或数字与小括号相乘时,乘号可省略不写,但数字要写在前面.例如4×a应写成4a;3×(m+n)应写成3(m+n). 2x③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应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2xy应写成 y

④代数式中出现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n

15如a2b不能写成2a2b. 22

⑤代数式的最后运算是加减运算时,如需注明单位的必须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如

(a-b)元不能写成a-b元.

3、列代数式:一般是根据“先读先写”的原则来列代数式.

(二)代数式的值

1、方法与步骤: ⑴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简称“代入”. ⑵按照代数式指定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简称“求值”. 说明: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中的字母所取的值决定的.因此,在代入前,

必须先写“当„„时”.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⑵

复习内容: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一)单项式 1、定义:表示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 1、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4、多项式的排列:

⑴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⑵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1、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所有的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判断标准:⑴所含字母相同 ⑵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保

持不变.

(四)去括号与添括号 1、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 2、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五)整式的加减 1、步骤:①若有括号,则先去括号 ②如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复习内容: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展开图,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角,相交线,平行线.

(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三)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四)角

1、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⑴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º,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说明:①若∠1与∠2互余,则∠1+∠2=90º.

②若∠1与∠2互补,则∠1+∠2=180º.

3、⑴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⑵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用角度表示方向:

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向东或向西

旋转的角度表示方向.如图,OA方向表

示为北偏西60º.

5、对顶角相等.

第5章 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准确地识别与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先判定截线与被截线,后判断位置.

同位角象“F”形 内错角象“Z”形 同旁内角象“C”形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二: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 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识别:

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另:*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特征:

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⑶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四)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___(a0)

(1)(a)2a≥0);(2

;(3)a2_______(a0)

___(a0)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___(a0,b0)

计算公式: ___(a0,b0)

4. 概念:

1.最简二次根式:(1) (2) (3)2.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

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xa,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把公式中的a看

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2bxb2(xb)2.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bb24ac2

(b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求根公式:x

2a

2

4)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b24ac. 1)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3)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4. 韦达定理:

bc

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x1x2.也

aa

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

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5.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总结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ac

b、d叫后项,d叫第在比例式(a:bc:d)中,a、d叫外项,b、c叫内项,a、c叫前项,

bd

四比例项,如果b=c,那么b叫做a、d的比例中项.

2. 比例性质

ac

adbc bd

②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①基本性质: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ab

cd(交换内项)

dc(交换外项)baac



bddb(同时交换内外项)

cabd

(同时交换比的前项和后项)ac

aca±bc±d bdbdacmac„ma

③等比性质:„(bd„n≠0)

bdnbd„nb②合比性质:3. 黄金分割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如果

ACBC

,即

ABAC

AC2=AB×B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C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

ABDEABDEBCEF

,,,„ BCEFACDFACDF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

51

AB≈0.618AB. 2

l1∥l2∥l3.则

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 六种相似基本模型:

B

EC

B

EC

B

C

DE∥BC ∠B∠AED ∠B∠ACD

D

A

B

C

C

A

D

B

B

C

AC∥BD

8. 射影定理

X型 ∠B∠C 母子型

AD是Rt△ABC斜边上的高

由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B

9. 中位线

1)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与一边中点的线段的

1

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3

2) 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边和的一半. 10. 位似

①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

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②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C

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 ∠A+∠B=90°

2.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1

BCDAB

C902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1

CDABBDAD 

D为AB的中点2

4.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5. 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CD2ADBDACB902

ACADAB

CDAB2

BCBDAB

6. 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 如图,在△ABC中,∠C=90°

①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 记为sinA,即sinA

A的对边a

斜边c

A的邻边b

斜边cA的对边a

A的邻边bA的邻边b

A的对边a

②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为cosA,即cosA③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为tanA,即tanA④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为cotA,即cotA2.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3. 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sin2Acos2A1 (3)倒数关系:tanAcotA=1

sinAcosA

;cotA= cosAsinA

4.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4)弦切关系:tanA=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5.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五)
华师版 七年级 数学上册 知识要点 复习提纲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 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 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 有理数

1、 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示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

2、 正数和负数

(1)

(2)

(3)

(4)

(5)

(6) 正数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3、 有理数

4、 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

(2)

(1)

(2) 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7、 相反数的意义

8、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 绝对值的意义

(1)

(2) 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

(2) 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2) 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2) 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用字母表示)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用字母表示)

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

17、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8、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

法运算的和式.

19、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0、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

(2) 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2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22、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2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

(2)

(3)

(1)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或

a的n次幂).

(2)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

26、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

(2)

(3)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25、乘方的有关概念

28、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29、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

那一位.

30、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 整式的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

2、 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4、 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5、 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6、 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

(1)

(2)

(3)

(4) 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 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 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

7、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8、 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

9、 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

列.

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

列.

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9、去括号法则:

(1)

(2) 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

20、添括号法则:

(1)

(2)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改变正负号;

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第4章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为圆锥和棱

2、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图,即视图.

3、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

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

4、 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俯视图是圆

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

5、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 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

7、 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8、 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

9、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

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14、角的表示方法

(1)

(2)

(3)

(1)

(2) 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形的比较”——叠合法; “数的比较”——度量法. 15、角的大小比较: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

互为补角.

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5章

1、 对顶角相等.

2、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于截线的两

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5、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6、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

(2)

(3)

(4)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相交线与平行线

(5)

(1)

(2)

(3)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9、 平行线的性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52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