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第一篇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研讨记

中南大学校本部幼儿园 刘 莲

研讨目标

1、以情境讲述、看图讲述两种类型讲述活动为例,通过观摩课例、集体研讨、分组探索等形式,引导教师对讲述活动的基本特点、教育价值、基本结构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思考,获得理论提升。

2、通过对讲述活动“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迁移巩固新经验”等三个基本步骤组织策略的研讨,帮助教师获得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有关方法和策略,提升讲述活动组织能力。

研讨过程

一、开场篇(记录略)

二、体验篇(记录略)

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图片见附件)

1、问题一:你认为讲述活动对孩子语言发展有什么意义?

归纳和总结:讲述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地讲话

使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进行讲述

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

(3)、培养幼儿掌握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

2、问题二:讲述活动还蕴含哪些教育价值?

归纳和总结:讲述活动的作用

(1)培养幼儿讲述能力.

(2)锻炼幼儿独白语言能力。【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3)培养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思辨篇

1、执教老师说课反思(记录略)

2、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骤: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第二步骤: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第三步骤: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第四步骤:巩固和迁移新经验

3、答辩环节(摘录)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 问:在讲述活动中,孩子们习惯性地按自己原有的思路来讲述,不运用新经验,启而不发,教师该怎么办?

执教老师答:我觉得在讲述活动中并不是到了哪一环节才做哪一环节的事,各个环节应该是有机整合、环环相扣的。在今天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运用新经验讲述,在前面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环节组织中,我运用了很多方法,如多媒体画面辅助感知、引进声音材料、提问激发想象等,其实我也把讲述的新经验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 问: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活动中,在完整出事了图片后,已经有孩子在讲述中融入了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对话等内容,教师再出示多媒体课件,是否还有必要?

执教老师答:略。

 问:请问专家,讲述活动中,除了今天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看到的讲述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对话这个新经验,是不是还有其它新经验?新经验与孩子的讲述时间怎么分配?

专家答:略。

主持人:我们在讲述新经验的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运用了某些新词、学习了某些句式就是新经验,其实不是。讲述新经验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语言形式的新经验,这就是我们日常引用较多的字词句章;第二,语言内容的新经验,是孩子讲述语言中的新信息,像今天看图讲述活动中讲述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对话,就是对讲述内容的拓展和丰富,是新经验;第三,语言运用的新经验,我的理解是其一是在讲述中运用新的讲述思路,其二是在讲述中根据

倾听对象灵活调整自己讲述内容和思路的能力。我们要深入挖掘讲述活动中的新经验,不断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四、探索篇。

(一)分组研讨记录(小组代表收集,主持人整理)

1、第一组: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组.。问题:在两个课例中,“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这一步骤执教老师采取了怎样的组织方法和策略?这一步骤的组织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两个活动中,教师分别运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第一个活动:多媒体辅助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看多媒体动画、倾听声音材料)、设置提问激发想象(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并不断联想:兔子们心情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第二个活动:情境创设法(创设了直观、丰富、充满童趣的环节)、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看看它是谁、听听它们在说什么、抱一抱、和它打招呼等)、观察法(观察情境中动物的名字、外表的颜色等)。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让孩子对讲述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组织时的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充分地感知讲述对象,并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如有序地观察、通过对象的某些特征展开联想等。看图讲述中要对图片的内容及图片延伸的内容都有丰富的感知体验;实物讲述要引导幼儿把握住实物的特征;情境讲述,要能理解和掌握情境中蕴含的事件、人物角色关系等基本要素。

(2)在情境讲述中,创设的情境不要太繁杂,包含的信息太多给孩子的视觉冲击过大,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应该紧扣目标、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2、第二组:“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组。问题:在两个课例中,“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这一步骤执教老师采取了怎样的组织方法和策略?这一步骤的组织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两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示范法。教师在幼儿讲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讲述思路,并进行示范。今天《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采用的是看多媒体课件听故事的方法,这是对这一方法运用的创新。

(2)、提示法。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如在《情境讲述:森林音乐会》中,表面上老师是顺着幼儿的讲述内容,实际上在提炼和提升中不断提示幼儿“有 还有 ”地进行讲述。

(3)、讨论法。师生或同伴间讨论引入新的讲述经验。如《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让故事讲得更有趣”。

(4)、分析评价法。通过教师的评价以及孩子的评价引入新的讲述经验。如《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一个孩子单独讲述完后,引导其他孩子对他的讲述进行点评,并问“他的故事讲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5)、游戏法。在游戏中引入新的讲述经验。

组织要点及注意事项:

(1)教师心中要目的明确,要知道新经验是什么,并有针对性的、紧扣目的的进行指导。

(2)要对孩子在讲述中运用新经验的情况进行及时地梳理、点评、表扬和推广,以达到幼儿互相示范、以点促面的效果。

(3)在采用示范法引进新经验时,教师注意不要包办代替。

(4)要提供给幼儿运用新经验的机会,并创设多种形式的平台,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对新经验进行运用。

3、第三组:“巩固和迁移新经验”组。问题:在两个课例中,“巩固和迁移新经验”这一步骤执教老师采取了怎样的组织方法和策略?这一步骤的组织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在两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巩固和迁移讲述新经验:

(1)个别、集体、小组讲述相结合,提供更多的讲述机会。《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对于新经验的巩固和迁移,老师提供了多种的形式,让孩子进行充分的讲述。

(2)出现新的讲述对象。在《情境讲述:森林音乐会》中,运用“有„..还有„„”的句式讲述是新经验,为了巩固和迁移,教师又出示了环保乐器这一新的讲述对象,是“由A到B”的迁移。

(3)评价法。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互评,从而巩固讲述新经验。

这一环节的组织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幼儿的语言更趋完整、丰富、连贯;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讲述新经验。

这一环节的组织注意事项:(1)教师要关注幼儿新的兴趣点,并进行随机指导;(2)更加关注全体,不能以某个幼儿掌握并迁移了新经验便评价全部幼儿都能很好地运用新经验。

(二)实践模拟:《大班实物讲述:可爱的娃娃》(图片见附件)

注:记录中收录了主持人的部分组织和回应语言,并作说明、分析。

目标: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和适当的词汇讲述“娃娃”。尝试用先讲特征再讲“其他”的思路讲述。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现场略)。

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主持人:你最喜欢哪个娃娃?讲讲它是什么样子的?

(基本提问。)

回应语言:

 面对这样能力强的孩子,老师应该如何回应,并有所提升?

 这个孩子的讲述怎么样,有什么闪光点?有什么不足?

 实物讲述要把握住实物的特征,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讲述是否讲出了娃娃

的特征,老师改如何指导?

 我们要指导孩子对实物进行有序的观察,他的讲述体现了有序观察吗?

老师怎样指导他进行观察和讲述?

(通过回应,旨在让老师明白这一环节的组织要点,即要倾听孩子讲述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实物讲述的重点是指导孩子把握实物特征进行讲述;要指导孩子有序观察,并使讲述更有条理性、更完整。)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第二篇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研讨记录

研讨目标:

1、通过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讨论,集思广益,获得语言文学活动核心教育价值与意义以及设计、组织的相关经验,并得到理论上的提升。

2、以课例研讨、同课异构为主要教研方式,归纳零散的经验,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语言文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研讨过程:

研讨程序一:

欣赏与体验——了解语言文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问题:语言文学活动对幼儿发展有何教育价值和意义?

归纳与总结:

1、语言价值

2、社会价值

3、认知价值

4、审美价值

5、娱乐价值

研讨过程中,根据所呈现的《下雨的时候》这一故事展开讨论,研讨人员就扩展幼儿词汇量即语言价值;感受诗歌情绪情感即审美价值;学会互相帮助关心他人即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讨论。研讨过程中还提出:价值应该首先体现在发展幼儿的思维,注重幼儿的审美与娱乐价值,同时提出了四、六分的新观点,即孩子的感受、审美与娱乐价值为六,其他为四。

周老师引领:

文学活动价值挖掘方面的几点考虑:1、语言价值;2、社会价值;3、认知价值;4、审美价值;5、娱乐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作品所蕴含的这些方面的价值是否要在一次活动中全部给予孩子,是要视孩子情况而定的。

播放PPT,文学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倾听各种语言故事

(2)倾听形象化的语言

(3)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

2、扩展幼儿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

3、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4、提高幼儿灵活而富有创造性低运用语言的能力

主持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的语言目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在故事教学中,小班只要求编构故事结尾,中班只要求编构故事的一个情节或高潮,而大班的孩子则要求编构完整的故事,不同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研讨程序二:

交流与讨论——结合三位教师的说课、反思,研讨问题

执教老师说课与反思:略

自由讨论: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什么样的教学步骤?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对活动进行改进?

部分研讨人员发言整理:

研讨人员1:活动中,应注重活动的娱乐价值与审美价值,教师的感受不能代表孩子的感受,也不能强加给孩子,主张应让幼儿自主欣赏、幼儿自主谈感受,教师予以有效的引导与提升。

研讨人员2:诗歌《多彩的世界》,能让孩子自己操作、感知,逐步隐退图片到完全隐退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仿编诗歌,这种教学策略是有效的。但让幼儿理解、感受、体验的时间上应该是有时间控制的,所有的问题不能在一个活动中全盘呈现,应该是层层递进的,不能大把抓。

研讨人员3:散文《家》,应该要注重对散文整体的感知与体验,教学步骤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尤其是把握表演成分的度的问题。

研讨人员4、5„„:略

在这个环节的研讨过程中,研讨中心问题仍围绕活动的审美与娱乐价值讨论,以及台下研讨人员也提出审美价值如何体现与挖掘等问题,而较少地关注活动本身教育策略是否有效,如何改进等问题。而这也是这三个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即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过多地强调教师本身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自身感受。

主持人:用《纲要》中对语言文学活动的指导要点的一句话来总结:文学作品重在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是《纲要》对文学活动指导要点的阐述,《纲要》是谈文学作品教育价值的准绳。

设计与组织语言文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播放PPT,小结设计与组织语言文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

2、理解体验作品

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1)艺术地再现文学作品

(2)学习仿编文学作品

(3)创编文学作品

研讨程序三:

感悟与分享——语言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分组讨论记录整理:

故事组: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体验故事、编构故事的有效组织策略

1、利用多媒体、图片的演示、情境创设以及纯语言(注意运用肢体动作声情并茂的讲述)感知、欣赏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

2、采用提问形式,加强对故事的理解,

3、对故事中角色形象和心理的进行探讨,利用道具激发孩子的角色意识及表演兴趣,以游戏、表演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体验故事。

4、借助图片、情景、多媒体等媒介,以及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编构故事。

散文组:引导幼儿欣赏散文、理解体验散文、仿编散文的有效组织策略

1、借助可视形象,将散文中的情景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的形象。如:多媒体、情境创设、图片等展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层次。

2、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勾勒出画面。

3、通过提问、讨论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体验散文

4、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原作的结构,学习仿编的方法,教师进行示范仿编或引导孩子示范仿编。

5、借助图片,启发幼儿想象,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再进行串联与总结,同时注意处理诗歌的韵味与节律。

诗歌组: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理解体验诗歌、仿编诗歌的有效组织策略

1、抓住诗歌的韵律美,让幼儿有美的感知,并且引导幼儿配乐完整地欣赏诗歌。

2、凭借图片、多媒体等,同时注意语速的控制,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采用多种方式(探索、操作、对比、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4、教师自身良好语言素养的引导也很重要,要能感染、熏陶幼儿,并能激发幼儿积极表现。在幼儿表现时,教师的指导策略应多鼓励,引导他们多种形式自主表现,适机、适当地插入凭借物。

5、仿编时应分析原诗歌的结构,教师示范与幼儿示范相结合,提问时要根据前三个阶段幼儿共性的表现(兴趣点)提出问题。最后进行诗歌的串联与总结。

小结与归纳:

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有效组织策略

1、借助视听形象,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的形象。如语言、音乐、美术、情境创设、多媒体。

2、启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勾勒出画面。

3、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体验、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编构故事的有效组织策略

1、借助可视形象的启发,如图片、情境、多媒体等。

2、联系生活,运用假设性提问或情境描述性提问。

3、自由编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4、结合文字、图形记录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完整的表达。

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有效组织策略

1、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对角色形象和角色心理的探讨,如语言、情感等。

3、利用道具激发孩子的角色意识和表演兴趣。

4、根据孩子的意愿、特点和能力进行角色分配。

5、教师适时而夸张的介入及示范。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的有效组织策略

1、准备阶段——学习理解诗歌。

2、通过引导分析原诗歌的结构和句式特点,学习仿编诗歌的方法。

3、根据诗歌启发幼儿想象,进行仿编。

●结合已有的经验,启发想象。

●运用可视形象进行仿编。

●幼儿自己仿编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示范(孩子示范或教师示范)。

●自由讨论、自由表达,引导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仿编。

4、串联和总结。

记录孩子的创编,串联成新的诗歌,注重韵味和韵律美。

研讨程序三:思考与表达——同课异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0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