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陕西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陕西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厅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部《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要求,提高农业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省农业厅决定今冬开始在全省范围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到社、入户、驻园。为确保大培训行动扎实推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紧紧围绕“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全省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注重实效【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根据农民培训需求,选聘相关专业中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的科技人员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种养能人组成讲师团。以农业科技推广的物化平台和虚拟平台为载体,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快捷快速传递给农民,做到重点产业普及到人,重点技术深入到户,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二)广泛参与

省、市、县纵向一体、部门间横向联动,广泛发动省农业干部学校、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技服务体系、农业大专院校研究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以农技员和职业农民培训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密切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构建机制

各市要注意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后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打好基础。通过科学部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大培训机制;发挥市、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依托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反馈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大培训稳定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制定好一份实施方案,组织好一场启动活动,落实好4方面的培训。全省每年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农技人员培训3.5万人,职业农民培训2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万人次。

四、培训方式和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节本增效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等项目,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要求,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不同需求,分地域、分类开展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农技人员技能和服务水平。培训的农技员包括省市县3级农技员2.8万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农技人员0.2万人,共3万人。重点开展青年骨干农技员学历、农技师资、骨干农技员、普通农技员、非农专业农技人员和特岗农技人员等6个层次的人员培训,人均轮训1次。按照“532”培训机制(即省市县分级培训比例为5:3:2),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每年培训人员分别为7000人、10000人、13000人。

(二)职业农民培训

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在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就业等环节上抓实做细,切实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培训职业农民20万人,带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80万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2012年共培训职业农民5万人,带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15万人。

【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依托“一村一品”、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项目工程,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中心任务,针对各地农业产业特色和农民生产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办班等方式,重点培养经营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特长的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2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60万人,使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技术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幅增加,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陕南、陕北地区人才加速成长。2012年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

(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田间学校、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发放光盘、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逐村逐户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快捷有效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传递给农民,提高其科学生产水平和从业能力,增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干劲。2012年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万人次,大范围普及农业科技。

(五)认定一批实训基地

转变农业科技培训方式,采取产、学、训相融合的方式,以培养受训学员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在全省范围内认定300个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其中认定省级实训基地50家,市级实训基地110,县级实训基地140个。实训基地主要分为农技员培训和农民培训,认定范围为具备一定培训条件和师资的产业强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场、现代农业园区等,增强受训者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活动进度安排

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由2011年12月开始到2012年12月底结束,为期一年。活动共分3个阶段:

1、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

召开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启动仪式,下发《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按照《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培训活动。具体可分9个层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万人;

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在农时组织农民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培训,培训农民30万人次;

陕西省农业干部培训学校培训农技员6000人,榆林市、汉中市农业干部培训各培训农技员2000人;

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培训指导10000场次,培训农民100万人次;

各级农业机械化体系培训指导10000场次,培训农机手13万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共培训农民2万人次;

9个陕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2万人次;

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培训农民技术员1万人次,培训农民3万人次;

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培训农民30万人次。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总结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的经验和模式,表彰奖励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省农业厅成立陕西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厅科教处、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同志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农机局、省果业局、省农技推广总站、省种子站、省植保站、省土肥站、省园艺站、省环保站、省农业信息中心、省农广校、省杂志社、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农干校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制定大培训实施方案,举办大培训标志性活动,负责大培训方案的组织实施。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技推广单位、农科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都要全面参与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二)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各市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阳光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督查,落实任务

各市要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科技大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培训有声音、有特色、有影响。要及时掌握全市培训工作进展,了解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实效。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培训行动。各市要确定专人负责培训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挖掘和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科技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总结表彰,探索机制

省厅将在此次大培训结束时,全面总结全省科技大培训工作的经验成效。各市要在开展好科技大培训活动的基础上,于2012年5月10日前总结全市科技大培训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并将总结材料上报省农业厅科教处。同时,要积极探索培训激励政策,鼓励各级、各单位对在科技大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单位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中给予重点支持,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大培训的教学、科研、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篇二: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农村骨干校长培训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xx市2014年农村骨干校长“影子”培训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校长发展助推计划”,我校承担了该项工作的一部分。2014年5月12日,我校迎接了xx两县的两位年轻的副校长到我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培训活动。

早晨7:20分我校校长和两位受培校长来到二校区,和相关领导做了相互介绍,然后就参加了二校区以“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是八年四班,该班是具有魅力的集体,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能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学习成为最大的快乐,就是该班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体师生与来宾,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以此向祖国母亲致敬。在国旗下,一首诗朗诵《祖国我为你歌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带动了全场热烈的氛围。随后孩子们饱含深情、慷慨激昂地用历史与热血交融,未来与拼搏交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班主任张老师最后进行了意味深长的发言,诠释了爱国的实际意义,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寄予了对孩子们美好的期盼和祝愿。

该主题升旗仪式不仅传承了中华美德、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校园凝聚力,同时也向参观的给位来宾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风采和校园文化,受到了来宾的一致称赞。

接下来我们带领来宾参观了楼廊文化以及各功能馆室,大气、蓬勃的楼廊文化深深滴吸引了他们,他们不时地询问,不时地拿出手机拍照。随后受陪校长走进课堂,聆听了韩老师的英语课,进一步感知我校侧重思维导图的“四段式”教学。【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韩老师着重运用“四段式”新的教学模式并突出使用了“思维导图”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通过讲演导入、问题式牵引、思维导图和评价等环节,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文章中找到关键词来绘制思维导图,再通过思维导图重现文章,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条理、有层次地完成了导图的学习。同时韩老师还利用扫读、跳读、精读等方式逐步深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更通过对贝尔、贝多芬、霍金的介绍使学生对永不放弃的品质有了更强烈的感受,给予同学们更多的精神力量。 课后备课组和听课的领导、教师对此次教学进行了议课,在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率、探究的深度和生成的高度等方面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研究提升的目的。本次观课议课具有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和赞誉。类似地教育教学活动在二校区进行了一周的时间,第二周两位校长去一校区参观培训学习。

5月19日在一校区进行了六年级侧重问题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环节紧凑,仅仅围绕“问”的设计,启发引导,层层深入,在思维的无限扩展实现教育目的。得到受培校长的一致好评。

接着进行了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本次备课在备课组长杜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充分。主备人有详尽的讲稿,同备课组参与者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围绕第二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液的浓度等内容进行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并结合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哈市中考考点及必考题型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理解、内化、梳理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进而形成思维导图,使教学更加行之有效。

篇三: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2016农业科技促进年培训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现正式启动,为搞好全年的活动安排,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重点,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有新突破,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有新突破,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新突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为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分类培训原则。面向镇村农技人员、农业生产骨干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者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企业家等不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培训。

(二)服务产业原则。以产业需求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

(三)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三、培训内容

【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重点开展以下内容。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即将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市镇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及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植保员、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及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等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培训

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等,采取集中培训、入户指导、观摩实习和田间学校等方式,重点培养种养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农村创业人员培训

依托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实践实习、创业辅导等方式,重点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带头作用的农村创业人才队伍。

(五)广大农民培训

结合农业科技下乡和各类农业项目,采取远程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发放光盘、明白纸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广泛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方面的咨询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主要活动

(一)启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

自2016年2月10日起,启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各单位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实施农业远程教育培训

通过电视台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三)开展农业科技下乡

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各镇街区要将科技下乡活动情况及时报市局科教科。

(四)组织专家巡讲

邀请省市农业专家赴农村开展农业科技讲座,解决农民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五)开办网络信息服务

在市农业信息网开办“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专栏,及时播发大培训标志性活动和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等科技信息。

五、组织方式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大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教科,负责日常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把“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

各单位要根据“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扩大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种媒体,对“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形成全市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氛围,在农村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新高潮。

篇四:农村科技骨干培训方案要点
2016农开办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主持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实施单位:于田镇人民政府

技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1800亩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

实施期限:2016年10—2016年10月

一、指导思想

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地点与规模

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双季稻主产区于田地镇,示范面积1800亩。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优质稻示范推广、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一)、优质稻示范推广

示范区宜选择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建议以国审组合丰源优272为主。该组合去年在我县种植5000多亩,表现为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16天左右,米质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受到好评。

(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

水稻免耕抛秧是将水稻免耕(或少耕)技术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轻型省工、节支省本的效果。

1、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秧技术要点①把好播种关。亩用434孔的软盘60块,选用抗病高产优质品种1.5公斤,催芽至破胸露白,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0.3-0.4公斤拌种。②把好育秧关。严格控制好秧苗高度,以水控为主,要防止烧芽烧苗。③把好抛秧关。抛秧叶龄控制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不要超过四叶。④把好施肥关。每亩大田撒施25%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抛秧后7-10天亩施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拔节后7-10天看苗亩施尿素5-7.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始穗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公斤。⑤把好灌溉关。前期实行薄露灌溉,后期做到干湿壮籽,严防串灌、漫灌和后期断水过早。

2、化学除草剂除草免耕技术要点①第一次施用除草剂:在早稻收获后的当天进行。亩用克无踪或百草枯250毫升,或免深耕、省耕宝、对草荒(选其中一种)200毫升,加氯化钾、碳铵各2-3公斤,兑水50-60公斤左右喷雾,喷药前田间应放干水,喷药24-36小时后,保持灌水淹没杂草和禾茬4-5天(此时可结合施基肥)。②第二次施用除草剂:在抛秧后7天左右结合追肥,再亩施丁苄类除草剂1包。施除草剂后保持田间浅水层3-5天。

(三)、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培训地点与方式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培训以示范区中的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举办技术培训班,即有3个培训点。其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项目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适时举办。参加培训的对象重点为项目区农民。培训人次要求达到500人次以上。

2、培训时间在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完成。

3、培训内容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讲课。重点讲授内容为二晚免耕(或少耕)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其次讲授:①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技术。②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技术。③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⑤超级稻和优质稻的基本知识。

四、项目物资与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方便他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操作,以便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列支用于购买项目必备物资、技术培训费用。①项目物资: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项目区供应的物资为塑料软盘,每亩60块。②技术培训费用:主要用于技术资料打印费和专家讲课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

为了确保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科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各小组的组成成员及岗位职责如下。

1、项目领导小组:

2、技术指导小组:

3项目实施小组:于田镇要成立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乡村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农民实施,分发有关物资,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开好现场会,搞好项目总结等工作。

五、项目总结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了解情况;项目实施单位要随时作好上级检查的准备工作,及时整理数据和资料,写好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县农业开发办要认真做好项目实施的协调服务工作,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协助财政局整理报账资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2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