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后感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随笔读后感
《语文随笔》读后感

《语文随笔》读后感

□ 毛秀才

这本《语文随笔》是“跟大师学语文”丛书,也是我们全区教师十部必读书之一,这套丛书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著作。而这本《语文随笔》则是叶圣陶先生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集,共收录了十四篇文章,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

文章一开始,叶圣陶先生就为我们明确阐释了何谓“语文”,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叶先生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合称为语文,这一称呼从解放后 沿用至今。学习语文为的是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的目的,进一步说, 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必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

叶圣陶先生以自己几十年的写作经验为我们指导了使用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他用简洁浅显的文字,把原本无头无绪的阅读和 写作分析得条理清晰,使学习者能切实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加以改进。他认为阅读时要保持一种好心情,犹如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一 样。对于写作,则须看成是一件寻常事同时又须是一件认真事,并且建议从取材容易的记叙文进行写作练习。就语言的使用而言,首要的是节约,是指该用的地方才 用,才有计划地用,用得挺多也要用;不该用的地方就绝对不用,哪怕用一点也是浪费。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才不至于发生一点误会。最后,就是要选择适 当的语法和词汇。这些只是语言的基本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者凭借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才能,尽可以千变万化的运用,完成语言的艺术。

在论述中,叶圣陶先生就精选了几位语言大师的名篇名作,分门别类地对不同题材文章的协作方法进行分析评论,在给学习者提供极好范本的同时,也学到了有 效的写作方法。从夏衍的《包身工》中,我们了解到了报告文学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特点;从鲁迅的《看戏》中,我们学到了写文章的好方法,就是不用事后分析、整 理的工夫,只依据看着听着的当时的感觉写下来,比如“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就是典型的例子。

尽管这本书写于上世纪前半叶,而且篇幅都不大,但毫无疑问是中学语文的经典,就象朱自清先生评价的那样,“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老师的书“,而且常读常新,经典是不会过失的。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总能历久弥新。

篇二: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字(3篇)

【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字(一):培根随笔读后感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随笔读后感】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字(二):培根随笔读后感

【随笔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培根的博学多识使我震惊,从贵族到贫民,从无神论到迷信,从性格到品质,从消费到贷款培根的文章几乎写到了各个知识的角落。

细细品味一下,培根的文章蕴藏着很深的哲理。就拿培根的《论美》来讲,他以这篇文章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这篇文章着墨不多,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语言优美,让人真正理解了美的内涵。

如果你再稍稍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培根还在书中举了大量历史上的经典范例,神话中的优秀故事,以及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理论。不仅如此,你还会在他的书中找到很多帝王、名人的名字以及有关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到培根几乎对历代帝王了如指掌。像假使他不曾成为帝王,大家或许会相信他有雄才大略,有能力治理国家这句塔西佗批评卡尔巴的话;《圣经》中的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给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西塞罗的评论只爱自己却不知怎样爱别人者终会引火而自焚也都名列其中。至于古代帝王及名人的名字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如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等等。我很难想象,培根在那个没有高科技,只有书籍的年代是怎样记住这么多东西的。也许他费了很大劲记住;也许,他有一个自己的记录本,专门记录这些知识。总之,他一定下了苦功夫,才练就了这个自己。

培根,一个传奇人物,他以书的形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给人以震撼与知识,也同样洗涤了人们的心灵。【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字(三):培根随笔读后感

【随笔读后感】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2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