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
2014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初二(2) (3)班的数学课,学生反应较慢,基础较差。同时初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调皮,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应用能力。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班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7、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8、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10、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11、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

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三周)

第十一章三角形(8课时)

1、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2、 三角形有关的角(3课时)

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4、 本章小结(1课时)

(第四周-----第五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

1、 全等三角形概念(1课时)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课时)

3、 角的平分线性质(2课时)

4、 本章小结(2课时)

(第六周-----第七周)

第十三章轴对称(14课时)

1、 轴对称(3课时)

2、 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

3、 等腰三角形(5课时)

4、 课题学习(2课时)

5、 本章小结(2课时)

(第八周-----第九周)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课时)

1、 整式的乘法(6课时)

2、 乘法公式(3课时)

3、 因式分解(3课时)

4、 本章小结(2课时)

(第十周-----第十一周)

第十五章分式(13课时)

1、 分式(3课时)

2、 分式运算(6课时)

3、 分式方程(3课时)

4、 本章小结(1课时)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1、 强化练习

2、 章节总结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 总结复习

2、 测试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1、总结复习

2、测试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

1、 总结复习

2、测试

3、期末考试

第11章 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

0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

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retype/zoom/ac7c9209be23482fb4da4cf2?pn=5&x=0&y=219&raww=120&rawh=65&o=png_6_0_0_123_743_136_103_892.979_1263.06&type=pic&aimh=65&md5sum=de4ec014577cbd6fdf53c89291ec8924&sign=28db6ae69f&zoom=&png=0-40615&jpg=0-1456" target="_blank">

B

c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AC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n(n3)条对角线. 2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 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 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 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 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运算:

⑴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⑵幂的乘方:amamn n

⑶积的乘方:abanbn

2.整式的乘法:

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

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

3.计算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ababa2b2

⑵完全平方公式:aba22abb2;aba22abb2

4.整式的除法: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⑴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 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

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 子因式分解.

6.因式分解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⑵公式法:

①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2n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三)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整理版)

第11章 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

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retype/zoom/c772d6b68762caaedc33d42e?pn=2&x=0&y=219&raww=120&rawh=65&o=png_6_0_0_123_509_136_103_892.979_1263.06&type=pic&aimh=65&md5sum=1fdae62c55360f5b36dc78ec0054be93&sign=1f8d728ae5&zoom=&png=0-40615&jpg=0-1489" target="_blank">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四)
2013秋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最新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目录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 三角形的稳定性

4 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

2 画轴对称图形

3 等腰三角形

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整式的乘法

2乘法公式

3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 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运算

3分式方程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五)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1)

1.1认识三角形(2)

1.2定义与命题(1)

1.2定义与命题(2)

1.3证明(1)

1.3证明(2)

1.4全等三角形

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

1.6尺规作图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1图形的轴对称2.2等腰三角形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5逆命题和逆定理

2.6直角三角形(1)

2.6直角三角形(2)

2.7探索勾股定理(1)

2.7探索勾股定理(2)

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3.1认识不等式

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3一元一次不等式(1)

3.3一元一次不等式(2)

3.3一元一次不等式(3)

3.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

4章 图形与坐标

4.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4.2平面直角坐标系(1)

4.2平面直角坐标系(2)

4.3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1)

4.3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2)

第5章 一次函数

5.1常量与变量

5.2函数(1)

2.2函数(2)

5.3一次函数(1)

5.3一次函数(2)

5.4一次函数的图象(1)

5.4一次函数的图象(2)

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1)

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4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