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教务管理

| 校园 |

【www.guakaob.com--校园】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一)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入口:http://jwc.wnu.edu.cn/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入口:http://jwc.wnu.edu.cn/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二)
赣南师范学院教务系统入口

赣南师范学院教务系统入口>>http://218.64.216.236/(mwd00bm3a5fi3sn4pswh3x55)/default2.aspx?d 赣南师范学院网址>>http://www.gnnu.cn/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享有“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脐橙之乡”等美誉的赣州市,是一所规模较大、学科较全、综合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的省属本科高校,也是目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改为赣南师范学院,招收了本科生。1964年恢复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此后校名多次更改。1984年恢复为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办学55年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类合格毕业生10万余人。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师范院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等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
  学校设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脐橙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0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21000人,成教生5300余人。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高校品牌专业、7个省高校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优质(精品)课程、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校园信息化平台。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其中建有占地1700余亩融人文、科技、生态于一体的新校园),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另建有45万余册电子图书和15个文献数据库,以及较为完备的文体活动场馆和后勤服务设施。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9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0余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8人,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共78人,形成了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以质取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元互动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4500余人次和团体获奖。其中,荣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竞赛特等奖或一等奖190余人次;连续三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硕士研究生、教师、公务员、“村官”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毕业生就业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多年保持较好水平。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近三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20余项,荣获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和教育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在脐橙、血吸虫、稀土材料、中央苏区史、客家学、教师教育等领域形成了较显著的研究特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特色促发展,着力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学校”协作的教师教育体系,向基础教育输送了5万余名师资。在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依托各种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建有“江西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基地”、“江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赣州市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完成“国培计划”项目等30多批次万余人的培训任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韩国、泰国、乌克兰、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有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来校和出国留学生规模逐年攀升,举办了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在聘请外教、合作办学、互派师生、扩大交流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学校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深入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科学治校“四大战略”,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为在“十二五”期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高校中办学水平较高,赣粤闽湘边际区域高校中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校园和谐的师范大学而奋发努力!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三)
2004年1号关于做好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务相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教务相关事项的通知

教务处〔2014〕001号

各学院:

为了保证本学期期末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学生缓考办理、期末考试成绩登录与报送、下学期课表编排等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缓考手续的办理

(一)审批原则

严格审批学生缓考的申请手续,必须按《渭南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渭师院教〔2012〕151号)、《渭南师范学院考试工作制度》(渭师院教〔2012〕152号)等相关规定执行。

(二)办理流程

1. 申请缓考的同学,应到各学院领取或在教务处网页下载《渭南师范学院缓考申请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缓考申请表”),经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所在学院院长同意签字后,将签名、盖章齐全的《缓考申请表》交到学生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处;

2. 各学院教学秘书在正方现代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缓考标注。

3. 报送缓考表格的时间

① 各学院教学秘书应在考试前三天持《缓考申请表》统一到教务处教务科办理本学院缓考审批手续,并将手续办理后的《缓考申请表》送至课程所在学院;

② 各学院教学秘书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将《渭南师范学院学生缓考课程及原因汇总表》(见附件2)报送教务处教务科。

4.《缓考申请表》一式3+“X”份,一份交给教务处存档,一份交给学生所在学院, 一份交给开课学院,一份学生本人留存(“X”代表开课学院的数量)。

二、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登录及报送

(一)成绩登录

1. 成绩录入时间为课程考核结束后三天内。录入人员为任课教师。

2. 成绩录入路径:渭南师范学院首页→教学信息管理系统WEB端→教师按职工号登录→分课程选课信息输入课程密码→成绩录入→按上课班级录入成绩(课程密码从各教学秘书处查询),具体操作步骤见教务处网页。

3. 任课教师成绩录入完毕后,直接从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打印《渭南师范学院2013-2014学年第1学期成绩登记表》一式四份(不得使用其他格式)。经各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一份随试卷存放、一份交学生所在学院、一份交课程所在学院、一份报送教务处;《试卷分析报告》由各任课教师【渭南师范教务管理】

通过教学信息管理系统WEB端打印,打印后由任课教师填写有关内容并签字。

4. 《成绩登记表》不允许涂抹、更改,确需更改时任课教师须填写《渭南师范学院学生成绩变更申请表》(见附件3),并附相关考试记录、试卷等资料,经所在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到教务处审核后由教务处工作人员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更改。下学期开学一周后,本学期学生成绩不得再进行变更。

(二)考试相关资料报送工作

1. 为了保证成绩登录不遗漏,课程所在学院须填写《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院考试资料汇总表》(见附件

4)。

2.《成绩登记表》、《考试资料汇总表》均须盖章签字,以课程所在学院为单位汇总后报送至教务处教务科。其中《考试资料汇总表》要求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送至教务科邮箱:wnsyjwk@163.com。

3. 报送截止日期为2014年1月12日下午17:00前,联系人:郭亚涛,联系电话:0913-2136891。

4. 由于受学校网络安全的影响,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仅限在汉马、西岳、朝阳三个校区内登录,请各二级学院在所属实验机房安排好在校外住宿教师的成绩登录工作。

5. 下学期开学后,学校将对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登录及相关资料报送情况进行通报。【渭南师范教务管理】

三、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表编排有关事项

按照教务处〔2013〕81号《关于做好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编排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教务处于2013年12月19日—20日组织教学秘书集中办公进行了系统排课。为了做好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全校课表定稿印制工作,现再次重申课表编排注意事项:

(一)同一位教师上午1—2节和3—4节、下午5—6节和7—8节不要跨校区安排课程。

(二)原则上全校2013级各行政班在周三下午5—8节,周一、周四晚上9—10节,周五下午7—8节,不安排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授课时间。

(三)2014年1月6日早上10:00,各学院将定稿后的课表(班级课表、教室课表、教师课表、艺术类专业课表)报送至教务科,实验课表请报送实验实践管理科,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上交,纸质版上要有各学院院长签名并加盖公章。

(四)各二级学院于2014年1月10日早上10:00前,将本学院定稿后的课表公布在本学院网页上。

附件(请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

1. 渭南师范学院缓考申请表

2. 渭南师院学院学生缓考课程及原因汇总表

3. 渭南师范学院学生成绩变更申请表

4.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院考试资料汇总表 教 务 处

2014年1月2日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四)
渭南师范学院任课教师调课单

附件:

渭南师范学院任课教师调课单

说明:1.课程调整仅涉及本学院课程的,调课单一式两份,本学院和教务处各留一份;课程调整涉及

跨学院课程的,调课单一式三份,课程和学生所在学院以及教务处各留一份。

2. 调课单中各项内容务必真实,并且填写清楚、齐全,在调课新方案中不能写“待定”、“待落实”、“学生自学”等内容。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五)
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题申请书

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结题申请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所属学院: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填 表 说 明

一、项目结题申请表要根据《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的相关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

二、项目结题申请表由项目负责人填写,一式两份,填写完毕后由各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结题项目组织评审和答辩,评审答辩结束后将此表一份留存二级学院,一份附结题相关材料上报教务处实验实践管理科。

三、如项目为“马克思主义工程”项目,请在封面的项目名称后注明,如×××(马克思主义工程项目)。

四、项目结题申请表填写内容应与项目申请书相应内容一致,除签名盖章外,其它内容一律用计算机输入打印。

五、格式要求:表格中的字体应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需签字部分由相关人员以黑色钢笔或水笔签名。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六、填表如有不明事宜,请与教务处实验实践管理科联系(电话:2135133)咨询。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六)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为全面推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思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现代大学理念,紧紧围绕“夯实基础,强化主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教学科研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方案

(一)继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更新教育理念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干部、教师、职工主动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要认真研究大众化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规格的客观要求,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既要坚持以“三个评估”(即: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为抓手,规范我院的本科教学;又要勇于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

1.确立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原则,分层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当前的形势,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着重加强以下几点:

①宽口径、厚基础:一是进一步建立全院性的公共选修课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通识系列课程平台,鼓励学生努力做到文理渗透、理工交叉;二是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拓宽应用基础知识。

②高素质、强能力: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加大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比例,举办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第二课堂教学;规范毕业设计、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独立自强、团结协作、自由民主、积极参与等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③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条件,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沟通,鼓 1

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艺术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创新大赛等各种学术竞赛活动,逐步实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成绩优秀者可按规定计算学分或表彰奖励。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学分制是 “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上的重要体现,学院要在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试行学生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尽快推行双专业或双学位制。为鼓励学生创新,要扩大课外学分在学分总数中的比例。

3.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集中体现,修订与完善教学计划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按“平台+模块”的模式修订与完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逐渐消减课内总学时数至2300-2600学时之间,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4.强化教育素质培养,凸现教师教育特色:为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教师教育专业除开设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等传统课程外,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类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开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延长教育实习和见习时间,以加强学生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三)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

1.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认真研究WTO背景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情况,依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院的自身条件,不断加强专业学科建设,重点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在办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每年新设3-5个本科专业,在2010年前使我院本科专业总数达到45个左右。

2.着力抓好专业建设与改造。新办专业要按照评估标准抓紧建设,保证顺利通过新专业评估。在原有专业改造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分级分批建设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社会效益佳的重点专业。到2010年,争取建设15个左右的院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名牌专业,逐渐形成优势学科群。

(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1.建设精品课程。计划在2010年前,每个本科专业有1-2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使院级精品课程数量达到80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力争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并着力建设一批特色课程。各系要制定系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确定近几年重点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课程门数、管理评价等。

2.建立课程评估制度。所有课程都要接受由学院组织的课程评估,各门课程至少应达到合格水平,开设两轮以上的课程,争取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要继续围绕“精减、更新、拓宽”六字方针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要 2

减少课程中的重复性知识,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合并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构建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效益;积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原则上要求从2006年起各专业均要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其教学工作量加倍计算。若因专业教学实际或师资配备等确有困难,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以中文教学为主;要引进国外先进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4.体现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当减少课内教学时数,增加课外技能性训练。大学英语和计算机两门课要把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考评标准。

5.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争取到2010年全校网络课程达到100门以上。

(五)加强教材选编管理,推进教材建设

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成立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以指导和检查学院的教材建设工作,使我院教材建设工作有新的起色。学院将设立用于教材建设的专项基金,以确保教材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将选用优秀教材和自编优秀教材结合,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在教材的选用上要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要加大外文原版教材的引进力度,保证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原版教材,争取有80%的学科和专业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力争每年有自编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样书库的建设,至2010年前争取建设100门电子教材。建立教材评估体系,逐渐淘汰低水平的教材。

(六)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实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等方式参加各类考试。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效率。实施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指导。

2.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CAI制作系统和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和100个以上的多媒体教室;要组织力量加快CAI课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加强对全院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培训,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作为评定各级优秀课程和合格教师的指标之一。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渐形成课外网络化教学体系,力争使我校40%的课程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其中30%为CAI课件,积极尝试课内网络化教学。

3.改革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管理。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考试管理和考风建设的通知》要求,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度改革考试 3

内容和方法,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要打破“考试”与“考查”的界限,逐步取消补考制,实行重修制,实施闭倦、开卷、面试、口试、小论文、大作文、读书报告、实践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考试形式,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把“全面考核”、“过程考察”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试活动中,逐步探索并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的考试管理模式。严肃考试纪律,规范考场秩序,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大对考试作弊者的处理力度。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考试改革与考试管理。

(七)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平行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并开出所有实验课程;按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实验课程体系,研究和更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增设开放性实验和模拟(虚拟)实验。改革实验考试制度,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逐步实现所有实验室均向学生全面开放,把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程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3.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0年建成10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建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争取建成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与实习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渠道,每个专业要有5个以上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教学实习模式,提高实习质量。

5.适当延长毕业论文(设计)的周数,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为8-12周;加强论文(设计)指导,学生论文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严格论文(设计)的评分标准、规范答辩制度,防止因人、因事随意放宽或更改评分标准,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在成绩的评定上,优秀率不得高于20%,合格及不及格率原则上不得低于20%,使学生的成绩呈现相对正态分布;同时,要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与教师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6.加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力度。实施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展示、汇报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鼓励学生考级、考证。对获得优秀证书的学生,在评优、择业等方面均予以优先考虑。对指导教师也要给予奖励。

(八)加大教改立项力度,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成立院、系教改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教改领导小组在教改立项工作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加大立项投入,提高立项层次,加大教改成果的推广力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把教师发表教学论文和进行教改 4

项目研究与实践等情况与教师教学评价、评奖和晋级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部门要深入系部,及时发现和总结教改先进经验,设立两年一次的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积极推荐教师申报省级及以上教改立项或教学成果奖;各专业、学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努力探索适应现代教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制订科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规划。

院系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把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放在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同等位置来看待。

(二)增加经费投入

保证每年学费收入中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5%;进一步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保证学生人均5000元以上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大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校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实习基地等建设达到合格评估的要求。

保证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款项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加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项目的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经费到位,责任到人。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鼓励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制订各类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和引进50名教授和200名博士和硕士。

3.以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为重点,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度,积极推进“硕士化工程”,对于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除紧缺专业外,原则上要求达到硕士学位,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实施转岗或不再续订聘用合同。

4.完善教师管理办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实绩与绩效津贴挂钩。加强教师教学的责任心,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5.加强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实行创新教学,把创新教学能力、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外语能力和把握教育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评奖和晋级的主要指标之一。

(四)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5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七)
渭南师范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渭南师范学院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期末试题(A卷)

(2011至2012学年第1学期)

系、级、专业:09物理学本科、10专升本 考试类别: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 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

1. MCS-51系列单片机为____位单片机。

2. DAC0832通过改变控制引脚的连接方式,使其具有三种工作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液晶RT-1602C实际显示区有________行,每行显示___________个字符。

4. 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启动接收的条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单片机的复位操作是__________(高电平/低电平),且其上所加的复位电平的信号至少持续_______个时钟周期。

6.使P1口的低4位输出1,高4位输出0的C51指令为____ 。

7.C51定义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位,使用关键字为____。

8.C51变量中unsigned char型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变量tmp=0xfe,经执行指令tmp<<1|1后tmp的值为____。

10.变量a1=0xff,if(!a1)结果是____ (真/假)。

11.C51数组的下标是从____开始的。

12. MCS-51单片机的P0口作为通用I/O口使用时,在作为输入数据口前应先向P0口写_______。

13. -25的原码是________B、反码是_________B、补码是___________B。

二、 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 单片机8051的XTAL1和XTAL2引脚是()引脚

A.外接定时器 B.外接串行口 C.外接中断 D.外接晶振

2. 80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包含()个时钟周期

A.6 B.2 C.12 D.9

3. 8051单片机中,输入/输出引脚中用于专门的第二功能的引脚是 ()

A.P0 B.P1 C.P2 D.P3

【渭南师范教务管理】

4. 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1是( )。

A. 8位计数器结构 B. 2个8位计数器结构

C. 13位计数结构 D. 16位计数结构

5. 具有模数转换功能的芯片是()【渭南师范教务管理】

A. ADC0809 B. DAC0832 C.MAX813 D.74LS373

6. C51语言的运算符中,能实现按位求反功能的是()运算符

A.~ B.^ C.| D.!

7. 在编写串行口中断服务程序时,修饰符interrupt m中m的取值应为()

A.1 B.2 C.3 D.4

8. MCS—51单片机的CPU主要的组成部分为()

A.运算器、控制器 B.加法器、寄存器

第 1 页 共 3 页

C.运算器、加法器 D.运算器、译码器

9. C51中一般char型变量占用( )字节存储。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0. 函数_crol_()包含在头文件()中

A.”reg51.h” B.”absacc.h” C.”intrins.h” D.”math.h”

11. 十进制数67在C51语言中表示为十六进制数形式为()

A.0x52 B.0x67 C.0x43 D.0x34

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C51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是()

A.P0 B.TMOD C.SBUF D.TI

13. 8051单片机()口是一个8位漏极型开路型双向I/O端口。

A.P0 B.P1 C.P2 D.P3

14. 八段共阴极数码管显示0的字段码是()

A.0x3f B.0xc0 C.0x00 D.0xff

15.可编程I/O扩展芯片8255A有()个8位并行口

A.1 B.2 C.3 D.4

16.MCS-51单片机的51子系列为用户提供了()个硬件中断源

A.4 B.5 C.6 D.7

17.下列选项中()是定时/计数器T0的中断允许控制位

A.EA B.ET0 C.IT0 D.IE0

18.已知某串口1S钟可向外传送240帧,每帧包含10位数据信息,其比特率为()

A.12×106 B.2400 C.9600 D.4800

19.一个5V满刻度的8位DAC其分辨率为( )

A.19.5mv B.1.22mv C.0.42v D.3.58mv

20.利用下列( )关键字可以改变工作寄存器组

A.interrupt B.sfr C.while D.using

三、编程计算题(共40分)

1.已知单片机的晶振频率fosc=12MHZ,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PCON=0X80。若令串口的波特率为9600bit/s,请给出定时计数器T1工作在方式2下的初值及其计算过程。(10分)

2.利用单片机的P3口接8个发光二极管,P1口接8个开关,编程实现,当关动作时,对应的二极管亮灭。(10分)

3.如下图, 在六个共阳极数码led1~led6上分别显示数字1~6. (20分)

附: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4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