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词语和造句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第一篇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失和伤害

造句:那次智利大地震,许多城市都毁灭了,但我叔父全家安然无恙,非常幸运。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造句:“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跋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劳苦

造句: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报藏。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造句: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造句: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造句: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造句;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了.

变幻莫测: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造句: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造句:这篇小说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作者确实是别巨匠心。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造句: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造句: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造句:我看这那座小山觉得不可思议。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造句;当我在橱窗外看到那双红色的球鞋时,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但想到禳中羞涩,不得若有所失地离开。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造句:战士们不屈不挠的坚守在抗震第一线。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造句:也不必说有时趁你不防钻进防盗铁门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造句:孔乙己对那些嘲笑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不言而喻:形容道理很明显

造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造句: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流下了爱国的热泪。

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造句:层峦叠嶂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畅所欲言: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造句:在那次辩论中,大家畅所欲言,都说了自己的观点。

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造句:国庆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造句: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造句: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造句:我诚心诚意地帮助你。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造句: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造句: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造句:我们喜欢在春和景明的日子出去春游。

春华秋实: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造句: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造句:项羽来势汹汹,可还是被刘邦逼死江东,他不肯过江东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霸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他的英雄形象十分惹人注目。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造句:中国男子足球队能打进世界杯16强的说法是道听途说。

得不偿失: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造句: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参加了工作,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会,真是得不偿失啊!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造句: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造句:他仍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浩瀚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时造句: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

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峰回路转:形容山势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造句: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造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造句: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刚正不阿: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造句:造句他刚正不阿的品质,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各持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造句: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持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解词后再造句.. 参考资料: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造句: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造句:“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一望无际:形容非常辽阔造句: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

一语双关: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造句:除夕晚餐,妈妈端出来一条大鱼,爷爷马上说:"年年有鱼(余)!"一语双关!

依然如故: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造句: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造句: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造句: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造句: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造句: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造句:我气喘吁吁的告诉妈妈:“刚才我看见一个人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妈妈说我异想天开!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造句: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只是到后来,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

造句: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造句:看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慕之情与日俱增:形容不断增长

造句: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造句: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再接再厉: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造句: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景象造句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第二篇

【导语】看图说话和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入学儿童观察客观事物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写一段话,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发源于这涓涓的细流,看图说写话可以说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案例故事:

一次低年级语文课,老师出示了一幅看图(如图),要求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老师让学生进行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现将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摘录如下: 生1:一群鸡捉虫子。

生2:一只老母鸡领着五只小鸡在田野里捉虫子

师:这位同学说的具体多了,仔细观察其它景物,看一下谁还能说的再具体一些? 生3: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鸡妈妈带领着自己的五个鸡宝宝,到村外田野的草地里进行捉虫子比赛。

师:时间、地点、景物都说出来了,而且还用了拟人和想象,太棒了!掌声。。。 生4:。。。。。。。。。。看,那只调皮的小公鸡太不讲理了,老实的小母鸡

找到了虫子,他非得说是自己的,还扑上前去抢夺。。。。。。 生5:。。。。。。。。。 一堂丰富多彩、充满无穷想象的说话课由此开始了。。。。。

【展示乐园】:

★评价台: 篇二:造句

专心致志——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狂风暴雨——狂风暴雨来袭,刚种下的花苗顿时奄奄一息。

惊心动魄——电脑特技的使用,使电影里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画面。 邯郸学步——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肃然起敬——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张灯结彩——新年快到了,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洋溢着笑容,迎接新年的到来。

无缘无故——在无缘无故被妈妈责罚后,小强变得垂头丧气、沉默寡言了。 语重心长——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爱护环境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

勃勃生机——春天到了,草原上的植物焕发出勃勃生机

座无虚席——这部电影刚一上映,电影票就抢售一空,场内座无虚席。

养尊处优——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意想不到——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考虑到可能出

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零七八碎——修车滩上散放着许多零七八碎的自行车配件。 万象更新——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 哄堂大笑——同学们看到小明滑稽的样子,不禁哄堂大笑.

别无所求——除了留在这里之外, 他别无所求。 蜂拥而至——今日旅游者蜂拥而至,对这座水城的古建筑赞叹不已。

铺天盖地——阳春三月,这里有千顷洁白如玉的梨花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他为人正直,他分析问题抓住要害的才能令人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能歌善舞——壮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善于以歌来抒发思想感情。

轻于鸿毛—— 出卖国家,做卖国贼的人的死,是轻于鸿毛的

精兵简政——治理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死得其所。

鱼贯而入——最近我家附近开了一家新的小吃店,一开张,就有好多人鱼贯而入,可热闹了。0

游手好闲——如果你不去找工作,成天游手好闲,你这辈子就废了

闻所未闻——这种事以前真是闻所未闻,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落荒而逃——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

与世隔绝——正常人都不能忍受与世隔绝的生活。 卓有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我校的教育教学卓有成效。

司空见惯——对于大街上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本公司同时有两对双胞胎,真是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每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积劳成疾——虽然已经积劳成疾,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松懈,对任何事情仍然是精益求精。 风华正茂——年轻的我们,风华正茂,怀着对知识无限的憧憬。

出乎意料——他这次高考的成绩这样好,大大出人

意外。

目瞪口呆——由于闯下大祸,孩子们都吓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读起来饶有兴趣。

百炼成钢——经过重重艰难的军事考验,他终于百炼成钢,光荣地当上了军官。 发愤图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迎难而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不迭,应该迎难而上。

坚持不懈——我们学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集思广益——大家集思广益,终于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标新立异——他在诗歌创作中,不因袭前人,而力求在艺术风格上标新立异。

群策群力——在辩论赛中,我们班同学群策群力,终于获得了胜利。

革故鼎新——经过一系列的革故鼎新之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了。 独出心裁——小明的设计独出新裁,令人眼前一亮。

举一反三——不能只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实事求是——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各抒己见——我们要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使计划定得更周详,更完备。

不耻下问——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不耻下问,这样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触类旁通——对一门知识,只要理解深入,触类旁通,便可应用自如

精益求精——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我们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古为今用——研究古典文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造 句:我们也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打架。 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造 句:语重心长的命令,蕴藏巨大的力量。

造 句:造成几处停电的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精神旺盛或欲望强烈的样子。

造 句:自由的鸟儿在树枝上鸣啭,给山林带来了勃勃生机。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篇三:词语和造句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失和伤害

造句:那次智利大地震,许多城市都毁灭了,但我叔父全家安然无恙,非常幸运。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造句:“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跋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劳苦

造句: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报藏。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造句: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造句: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造句: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造句;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了.

变幻莫测: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造句: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造句:这篇小说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作者确实是别巨匠心。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造句: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造句: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造句:我看这那座小山觉得不可思议。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造句;当我在橱窗外看到那双红色的球鞋时,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但想到禳中羞涩,不得若有所失地离开。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造句:战士们不屈不挠的坚守在抗震第一线。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造句:也不必说有时趁你不防钻进防盗铁门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造句:孔乙己对那些嘲笑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不言而喻:形容道理很明显

造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造句: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流下了爱国的热泪。

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造句:层峦叠嶂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畅所欲言: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造句:在那次辩论中,大家畅所欲言,都说了自己的观点。

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造句:国庆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造句: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

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造句: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造句:我诚心诚意地帮助你。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造句: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

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造句: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造句:我们喜欢在春和景明的日子出去春游。

春华秋实: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造句: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造句:项羽来势汹汹,可还是被刘邦逼死江东,他不肯过江东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霸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他的英雄形象十分惹人注目。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造句:中国男子足球队能打进世界杯16强的说法是道听途说。

得不偿失: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造句: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参加了工作,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会,真是得不偿失啊!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造句: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造句:他仍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浩瀚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时造句: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

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峰回路转:形容山势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造句: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造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造句: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刚正不阿: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造句:造句他刚正不阿的品质,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各持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造句: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持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造句: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造句:“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一望无际:形容非常辽阔造句: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

一语双关: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造句:除夕晚餐,妈妈端出来一条大鱼,爷爷马上说:年年有鱼(余)!一语双关! 依然如故: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造句: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造句: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造句: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造句: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造句: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造句:我气喘吁吁的告诉妈妈:“刚才我看见一个人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妈妈说我异想天开!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造句: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只是到后来,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

造句: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造句:看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慕之情与日俱增:形容不断增长 造句: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造句: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再接再厉: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造句: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第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班 组 号 姓名

阡陌 诣太守 ...二、设问导读 ㈠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按时间顺序说出武陵人的行踪,并体会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环境优美,气氛宁静在文中的作用。

㈡问题探究。请你从下列问题中任选2-3个进行探究。

第一课时

1、 文中哪些是描写桃花林的景致?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陶渊明(约365—427) 字,别号 ,名 ,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代表作有《 》、《 》、《 》、《 》、《 》等。他41岁时不满官场的丑恶,“ ”,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63岁去世,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垂髫 便要还家 阡陌 诣太守 便舍船 屋舍 豁然 语云 ..........3、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语并给①②③造句

①豁然开朗—— 造句: ②世外桃源—— 造句: ③怡然自乐—— 造句:

缘溪行 甚异之 ..欲穷其林 桑竹之属 ..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试想,渔人见到桃花源时有什么感受?里面的环境如何?

4、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5、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渔人出于什么想法,把这件事告诉太守的?

13

6、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7、 这样美好的社会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怀?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今天的你怎样看待这样的社会?

第二课时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法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用原文语句作答

⑴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⑵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⑶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与其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文章的开头写的那么真实,比如;时间、地点、年代、人物等,为什么结尾却让桃花源神秘“隐身”了?(温馨提示:表现手法)

14

山清水秀造句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第四篇

1、“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曾经是农村人最自豪的,现在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

2、到了想往已久的黄山,真是山清水秀名不虚传,放眼忘去,令人目不暇接;漫山遍野的松林,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出门踏青,公园里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在山光水色间,我游得怡然自乐。

4、环境还算可以吧,虽然没有原来的山清水秀,但现在的孝服河治理的还算不错。山清水秀造句

5、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6、此时的颐和园山清水秀,7、汤山山清水秀,因泉而著名,终年泉水汩汩,热气腾腾,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

8、春城昆明,到处是一片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景象;而以山水出名的桂林呢,又处处山清水秀。我们的祖国多么的美丽呀,希望在人才辈出的今天,大家能不负老一辈革命家人定胜天的大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9、它有时是山清水秀,有时是郁郁葱葱,有时是天高云淡,有时白雪皑皑,有时烈日炎炎,有时是冰天雪地,像一幅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水彩画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尽享这美丽的大自然。

10、山清水秀的神秘大瑶山养育出的瑶族女子也是充满着乡间的纯朴美丽。山清水秀造句

11、被誉为“绿都”的福建省三明市,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是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

12、公司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山清水秀,冬暖夏凉,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海陆空交通极为便利。

13、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游览了山清水秀的漓江,到处生气勃勃,两岸美景目不暇接,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令人流连忘返。

14、世人皆知几百年前我们这个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15、万里长城,闻名中外,()气势磅礴;桂林山水,壮美多姿,山清水秀;西双版纳,中国奇观,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颠峰重叠。

16、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韶山村是毛主席故居所在地。

17、来到桂林,才知道什么是山清水秀。新中国人才辈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好到了我的家乡你会发现:好一片鸟语花香的人间胜境春天来了,公园里一片姹紫嫣红,煞是美丽。

18、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使我神清气爽。

19、他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就,于是就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星期天,他满面春风的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到处鸟语花香,呈现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20、我曾到过一个江南的小村落,那里山清水秀,仿佛世外桃源。春天一到,百花怒放,顷刻间姹紫嫣红。

21、我的家乡是重庆,那里山清水秀,树木茂盛,群山环绕,百花盛开,可漂亮了。

22、这样,我们的国家将变成一个更美丽的国度,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桃花源记翻译_桃花源记原文_桃花源记教案
怡然自乐的意思和造句 第五篇

<桃花源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其全诗如下:
[前言]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翻译_桃花源记原文_桃花源记教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26行:行走。
2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8平:平坦。
29旷:空阔;宽阔。
30屋舍:房屋。
31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32之:这。
33属:类。
3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35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6种作:耕种劳作。
37衣着:穿着打扮,穿戴。
38悉:全,都。
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40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1并:都。
42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3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4从来:从……地方来。
45具:通“俱”,全,详细。
46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7要:通“邀”,邀请。
48咸:副词,都,全。
49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50云:说。
51先世:祖先。
52率:率领。
53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
54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
56复:再,又。
57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8遂:就。
59间隔:隔断,隔绝。
60世:朝代。
61乃:竟,竟然。
6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63为:对,向。
64具言:详细地说出。
65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6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67余:其余,剩余。
68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69去:离开。
70语:告诉。
71不足:不必,不值得。
72为:介词,向、对。
73既:已经。
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77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80遂:终于。
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2高尚:品德高尚。
83士:人士。
84也:表判断。
85欣然:高兴的样子。
86规: 计划。
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88寻:随即,不久。
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鉴赏]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9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