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言3篇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师节感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节感言一

  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今天是教师节,第二十九个教师节。自从今早开机以来,手机就没有停止过,不停地收到学生教师节的祝福短信和电话,甚是感动。是啊,刚刚送走了一届高三,学生在大学里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甚是想念过去的高中,自然想到高中的老师,再加上往几届的老学生的问候,自然少不了。。。。。接受祝福的同时,也很感动。

  在里众多的电话、短信学生中,最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时最调皮最不听话的一位男孩子,高一高二时成绩一般,在高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后,非常努力,终于考上了一个很好的二本,在给我的电话中失声痛哭,说是想我了,祝老师教师节快乐!我也很感动,因为这位孩子的成长我确实也付出了很多很多,看来学生没有忘记老师啊!我在电话里除了对他的安慰与鼓励,还有什么呢?高兴,感动,我真的不知道。。。。。

  今年又刚刚接手了一个新的高一班级,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成绩不是很好,属于学校的慢班系列。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各方面都不适应于高中生活,需要下很大气力来纠正他们身上原来那些与高中生活不一致的毛病与习惯。虽然学生的毛病很多,习惯不好,但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有信心并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调理好的。

  今天是教师节,别的不说,就谈一点与教育学生有关的事吧。有的时候,我们这些当班主任的在想:每到开学初接手新班级时,总是在心里祈祷自己命要好一点,能够分一伙好一点的学生;每当累了烦了总免不了要发些牢骚,咱这命可真苦,遇到了这么一伙糟糕透顶的学生;坐在一起闲聊,也总是羡慕别人怎么那么走运,班里竟然没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似乎总是在期盼一些美好,埋怨一些宿命。但往往事与愿违,没有人能在每一次都得到足够的幸运。

  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当班主任的,容易把这句话给理解的无比狭隘。总觉得“得天下英才”,就是把天下的好学生都弄到自己麾下,去与捡了一批混蛋学生的同事们去竞争,然后再笑呵呵地看别人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狼狈相。

  简单地以为,这就是班主任的乐趣。

  所以,很多班主任就把心思放在“得天下英才”上了,怎么撵走班里的“害群之马”,怎么从别人手里抢过来一颗好苗子,怎么在分班的时候扒拉出一个好学生,这些倒成了他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活道。却忘记了“教育之”这三个字,忘记了教师的本分,忘记了班主任的道德良心。

  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说:“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你看,说的多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命存在的每一天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相遇。今天一出门,你会遇见什么,无法预料,也无法选择,更无法回避。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耐心地为相遇而欣喜、懊恼、愤怒,真心实意地与每一次相遇打个招呼,不管你是不是痛快,是不是愿意。师生之间说到底也是一种相遇,一种纯粹的偶然相遇。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遇到什么样的班主任,根本无法预知;一个老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遇到怎样的学生,遇到什么样的班级,更是无从知道。

  你看,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相遇,偶然而且频繁。偶然是说,每一次的相遇会是怎样的场景,会展开怎样的行程,会有怎样的结局,都不在我们的想象之中;频繁是说,这样的相遇会在每一时、每一刻发生,不会间断,不会停止。

  也就是说,教育容不得你选择,也无法选择。就像临沂西郊实验学校的王维审老师说过的一样:对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来说,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容易接受。不管碰到了什么,不管遇到了什么,都可以坦然面对,并把相遇中的每一个沟沟坎坎都看成是命运的恩赐。是啊,摊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你也得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认真去想想他们可能带给你的好:他们不听你的摆布,可以让你时刻保持管理者的清醒;他们频频挑战你的权威,可以让你时时不忘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屡造事端,可以锻炼你解决问题的本事……其实他们就是放入你教育生命里的一条鲶鱼,只不过搅动的不是一船的沙丁鱼,而是你固有的那些惰性和倦怠,让你的教育永远不会因缺氧而窒息。

  我们的教育工作实际上就像一个医生一样。对于一个有追求的医生,总会千方百计寻找疑难杂症患者,为的是提高自己的医术。一个有追求的班主任,遇到顽劣的学生,其实是一种幸运,最终的结果,也许不是你挽救了他,而是他成全了你。所以我说,不管前面是什么,遇到就是一种幸运。

  教师节感言二

  青年教师,请别辜负了锦绣年华又到教师节了。按常理,似乎应该写一点赞美教师像蜡烛、似园丁的文字。但我想,老是歌颂也未必就是好事。不错,谁都承认,教师辛苦,教师的岗位也很重要。惟其如此,我认为说几句劝谏、忠告的话,以使某些教师能够认清形势,以此为起点,摒弃不学无术之举,悉心钻研学问,倒是对教师群体更好。

  何出此语?源于我身边的一些老师的得过且过的行为。有些老师除了上课,或整天泡在网上,或闲暇时三五人谈天说地,悠哉游哉,不研究学问,也不充实知识。这些年轻教师面对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自己那么好的青春年华,却虚度光阴,实在可惜、可叹、可气。

  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相对于学生获得的“杯水”知识,教师必须拥有十倍、百倍于学生的“桶水”知识的譬喻,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知识存量的期望,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一般的教师知识观。

  在传统的社会里,教师的知识“一旦拥有,终身受益”。因本文来自此,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只是接纳知识的容器。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育霸权”,强调的是对文本知识的服从和记忆,抑制和打击歧见和批判精神。这种前提下,教师用“桶水”来分出“杯水”似乎绰绰有余。

  而现在,在这个知识呈几何级数般增长的时代里,在新课改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今,人类知识系统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二是知识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知识可以共享,上网可以学到知识。“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在这样社会条件下,教师即使是学富五车,也很难说他就可以“晓知天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其知识存量显然已不是传统社会下的“一桶水”的意义能涵盖得了的,必须变“一桶水”为“长流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变革自己的知识观,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的教师知识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要不断“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辨证思维能力,保持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唯有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做合格的教师。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教师知识观,既强调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科技发展的受益者,更强调应该敏锐地感知和吸收新知识、新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这种“长流水”变成为有益于学生发展成长的“鲜活水”。

  还有,信息时代需要培育的是具有高度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人,需要培育的是一种能够适应迅速变化、了解和适应未来的人。因此,新的教师知识观,还强调教师应该系统地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水平,把这种“长流水”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

  “一桶水”——“长流水”——“甘甜水”,她要求教师勤奋学习,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以完成新课改的教学任务,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亲爱的老师们,请别浪费读书长学问的时间。

  教师节感言三

  后天就是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啦,我这个教龄二十多年的教师没感到一丝欣喜。回想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是和各村支部书记、队长一起开会,会上只讲秋收按排,和教育有关的事一点也没谈。可见教师节一开始就没被官员放在心上,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吧!

  二十多年过去了,教师节成了官员的走秀场。教师工资的增长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绩效工资几年来喊得声嘶力竭,落实的时候却把西瓜换成了芝麻,还要又评又比分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可。对比起其他部门直接加在工资上来,老师们觉得很受伤,弄得本来还有一丝感激之情也荡然无存了。不像某些权力部门和垄断企业那样闷声发大财,不然公务员考试怎么这样火爆?可是到教师节就不同了,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唱起了赞歌,仿佛一觉醒来想起该忽悠忽悠这些埋头工作的教师了。于是,开会啦、慰问啦、表彰啦……赠点礼品啦——让领导肉疼好几天。最后老师们照回到教室里吃粉笔面。其实,重视教育不一定非得定个节日,可领导们也明白,定个节日是忽悠教师们最省钱的办法啦。办实事那是需要真金白银啊!你看没有“石油节”,中石油、中石化照样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员工的小日子滋滋润润。没有“铁路节”,铁老大的票价照涨、事故照出,老百姓想坐便宜的火车依然很难。中国人重视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这教师节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现在,教师节在农村教师心中也就是一块“鸡肋”,有它不多,没有也罢!只是别再在教师节之际连篇累牍的糟蹋教师就就万幸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82401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