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

| 中秋节 |

【www.guakaob.com--中秋节】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一
《试卷讲评》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二
《诗歌赏析练习题》

诗歌赏析练习题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 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

为例,试作简析。(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于半山时所作。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5分)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6分)

西江月•秋兴

程馞【注】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4分)

2.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怀吴中冯秀才 唐 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计邮程②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①长洲苑,吴中古迹;②“邮程”即旅程。

客 意 金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2分)

答: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三
《诗歌赏析练习题》

诗歌赏析练习题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 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

为例,试作简析。(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于半山时所作。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5分)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6分)

西江月•秋兴

程馞【注】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4分)

2.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怀吴中冯秀才 唐 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计邮程②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①长洲苑,吴中古迹;②“邮程”即旅程。

客 意 金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2分)

答: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四
《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5分)

(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

②③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③庾楼月:《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⑴请概括说明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表达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5分)

⑵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说明。(5分)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啰唝曲

刘采春

其一 其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莫做商人妇,金钗当纸钱。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5分)

⑵“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请做简要分析。(5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⑶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

6.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

⑵“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凤栖梧 王庭筠

②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

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

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4分)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6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词,回答问题。(10分)

菩萨蛮·芭蕉[宋] 张嵫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1)从词的上阙可以观照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4分)

(2)“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中“舒卷”一词含有哪些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①朱敦儒

②③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

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

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 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5分)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⑴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5分)

⑵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5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

宋·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解】: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1)词人在词中借“草”这一意象表达出复杂的情感,请加以简要阐述。(5分)

(2)在词中,词人主要借助于怎样的表达技巧来表现其复杂的感情,请予以简要阐述。(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5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哪一联“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试作简要说明。(5分

)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五
《诗歌鉴赏1》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六
《诗歌鉴赏(学案)》

2011届高三诗歌鉴赏(学案)

一、整体鉴赏

1、(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2、(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1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4、(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5、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2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二、诗歌内容内容、塑造形象类鉴赏

3

7、(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眷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②辛夷,木兰树的花

①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②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4分)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4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③新声:新的乐曲.④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5分)

三、思想情感、诗歌主旨类鉴赏

5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七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专题升级训练教师版》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专题升级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参考答案:(1)诗歌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人采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借杜鹃离开故土、凄苦啼叫,思念故国,表现自己流寓荆南,思念故乡、亲人的悲苦情怀。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①托物抒情。作者借杜鹃鸟雨中、晚间凄切的悲鸣,表达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融情于景。诗中“雨暗”“月斜”与杜鹃鸟凄凉的叫声里,都融入着诗人的失意与伤怀。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茂盛,含烟吐雾,反衬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解析:(1)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是诗歌的背景,联系诗人写作时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即注释里讲的诗人“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由此可想到诗人仕途失意之苦,远离故乡之苦等;二是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词句分析,如诗歌中的“日暮声凄切”,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悲凉;三是通过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全诗写“子规”,其实是以物喻人,是借“子规”写自己的思乡情感。

(2)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一是这类以某种“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这些“事物”只是抒情的媒介,即通常所说的“托物抒怀”;二是这类写景类诗歌,分析时要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思考;三是情与景的色调“不相协”时,往往是“反衬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二字的妙处。

2.参考答案:(1)①“遥隔”即客所与故乡襄阳遥遥相隔,表现空间的遥远。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透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2)“思乡之情”是本诗主题,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①触景生情。开篇描写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的深秋景象,面对此景,自然地产生思乡之情。②虚实结合。“乡泪客中尽”是实写,点明了思乡情;“归帆天际看”是虚写,诗人想象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来,遥望着“天际”的“归帆”。虚实相生,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③融情于景。“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辽阔昏暗的画面里,融入了诗人有家难归的迷茫心情。 解析:(1)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以关键词语为命题点的试题,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语境,即具体的句子、诗篇,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意义;二是深层次思考,即该词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表达效果、修辞效果)等。

(2)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者将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艺术手法的鉴赏两个考点归并,无疑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不过,考生只要能够紧紧围绕“思乡之情”与景物描写的关系,结合不同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表现手法,问题就迎刃而解。结合开篇,可以看出是触景生情(答比兴手法也可);结合“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可以看出虚实结合(答想象也可);从“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可以看出融情于景(答以景结情也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①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分析。

3.参考答案:(1)①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远的饮酒赏月的图景。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诗。

(2)①侧面描写。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剌剌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语言凝练,富有诗意。②衬托手法。“萤远入烟流”,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1)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诗歌意境的分析,因此,这道题的实质就是分析首联描写的意境的特色。解答此类试题关键点有二:一是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描写的画面,要突出主要意象,如“夜色”“月亮”“酒”等;二是根据景物的特色、色调等,概括出画面的特色,或诗人的情感等。

(2)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试题明确限定了思考方向,即“描写手法的角度”,而思考对象是景物描写,考生就可以从景物描写的手法的角度去思考,如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等,这里写月色的明亮、皎洁,却从“鹊”“萤”着墨,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两句为例,试作简析。

4.参考答案:(1)“匀”“弄”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润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弄”字形象地写出清风拂动芭蕉叶所发出的清脆乐音。“匀”“弄”二字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且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秋景的美好。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却与末句“不堪行”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客居福建,旅途艰辛,又时逢秋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客居异乡、旅途劳顿的隐痛。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和鉴赏诗句的表达作用的能力。回答炼字题可以兼顾的角度有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涉及的拟人修辞)和意境情感义。注意由表及里,由字句的分析深入到意境情感的分析。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如果题干已经明确了角度,解答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手法在诗中的体现以及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寄语姐妹之作。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5.参考答案:(1)乱,即心绪纷乱。在这里,“乱”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解析:(1)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以关键词语为命题点的试题,解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语境释词,“乱”,即心绪纷乱;二是分析表达效果,“乱”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

(2)①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答挥泪送别的场景描写也可)②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姐妹间绵绵的深情。③“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描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又流露出对姐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

解析:(2)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限定了思考范围,即上片,还限定了思考要点,即“怎样抒情的”(抒情手法)。解题时要根据具体词句,分析手法与情感,如“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里有细节描写,也有场面描写,这便是通过描写抒情;“潇潇微雨闻孤馆”是通过写景抒情;“人道山长水又断”则为一语双关。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和答元明黔南赠别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山谷的兄长黄大临。

(1)赏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6.参考答案:(1)①比喻手法。颈联上句写大雪纷飞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弟患难与共;下句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也是喻兄弟的离散。②触景生情。颈联描写的风雪交加之景无疑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雪而曰“急”,风而曰“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③用典。颈联借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用典贴切,对比鲜明。

解析:(1)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以诗中的关键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因此,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本诗写出兄弟分手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兄弟相对,谪居异乡,暂寓逆旅。离别在即,归途迢递。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颈联写诗人触景生情,进一步表现兄弟之情。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全诗情真意切,深婉感人。

解析:(2)考查概括作品主题、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然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解题时,要先写出总的观点,即诗歌主要的情感倾向,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简要的分析。分析可以从几个重点诗句入手,也可以分联进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简要分析“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表达的内容。

7.参考答案:(1)“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这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乐相融的画面,表现了词人清逸绝俗的怀抱。

解析:(1)考查概括作品主题、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词中重要语句的赏析。“寻浊酒,试吟篇”是写人,“避人鸥鹭更翩翩”是写鸟,二者一起构成和谐画面;同时,诗人融情于景,表达自己物我两忘的悠然之态,绝俗之情。

(2)说说“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两句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2)①第一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迎面而来,也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②第二句写水容。“滩痕”即滩上水文。船夫过滩摇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复为圆形。从“破”“散”看,滩痕为动态;从“复圆”看,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

解析:(2)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一问要求说“对象”很简单,第一句中有“山色”,第二句从“橹破滩痕”可知,写的是水容。第二问要求回答“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根据词句内容(主要是写景的,即山色、水容),那么这个题的实质就是问“写景的手法”,可以从动静、远近、视听的角度思考,如果着眼于“迎”字,回答“拟人手法”也可以。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①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②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8.参考答案:(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本题是对炼字、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回答炼字题需要兼顾的角度有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涉及的拟人修辞)和意境情感义。当然,并非每一题都包含以上四点,大部分情况,用两三点即可。咏物诗对手法的分析,首先考虑的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传统意象所传达的内涵也要有个基本的积累。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野兴 马致远

①②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注:①风月:指大自然。②搭儿:地方。

(1)简要分析“东篱本是风月主”在这首曲子中的作用。

9.参考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是对自己自然本性、情趣爱好的总写,有领起下文具体描绘的作用。②从思想上看,是对自己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的概括,为全曲思想奠定了基调。③从人物上看,以“东篱”为号,表现作者悠然自乐的心性。

(2)赏析“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的妙处。

(2)①白描手法。用笔不加修饰,只用“葫芦架”“垂杨树”两种景物,就将远离尘世、野兴盎然的园林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②融情于景。充满自然之趣的画面,是那么平和、宁静,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园林的喜悦之情。

解析:(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命题着眼于曲子的核心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题干指定语句的内容,从结构、思想、人物、修辞效果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2)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着眼于对曲子中艺术性较强的语句进行赏析。这是一个写景句,思考的线路有两条:一是看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化静为动等;二是看景与情的关系,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①[双调]折桂令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曲子的“曲眼”是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10.参考答案:(1)曲眼:“思”。一个“思”字贯串全曲,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

解析:(1)“曲眼”和“诗眼”一样,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时要抓住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意境、传达情感上起的作用。

(2)本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最后三句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用了化用典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解析:(2)“数点寒鸦”化用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最后三句是景语,又是情语;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寓情于景。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八
《诗歌鉴赏》

2014

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知识点

【考情分析】

综观近几年新课标考情,可发现有以下规律和趋势:

(1)

考查热点和重点。考查的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但是其 他时期的作品也会考查。

(2)

考查涵盖面广。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 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3)

题型稳定,难度值相对固定。

全国新课标卷

2010

2011

2012

2013

年都是提供一首古代诗歌,设两个问答题,属主观

题,

分值是

11

分。

今后,

新课标高考将仍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但是会更加开放。

者见仁,智者见智

,开放性题目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较多,赏析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化。

【学习方法指导】

反复吟咏

悟诗歌魅力

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古代诗歌

(

诗、词、曲等

)

是其中璀璨的明珠。阅读古代诗歌,有助

于我们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语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可谓好处多多。那么,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

一、反复吟诵,品味诗词的韵律美

诗歌的美,在读时才能感受到。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圣音、节奏能表达不

同的情感。所以,要反复吟咏,感知诗的意味,提高感知美的能力。

二、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创设的画面

诗歌是最精练、

最纯粹的语言艺术,

它以语言描绘一个个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

即可组成

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美不胜收,言简而义丰,妙不可言。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

诗人

借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

使诗歌的

内容通过感知得到补充,

使自然与人得到和谐统一。

解读诗歌时的联想与想象,

实际上是一

个再创作的过程。读诗时的联想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

三、涵泳画面,缘景明情悟情感

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

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

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

古人

有所谓

诗情缘景发

”“

意与境合

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

。要完成由

升华,

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

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

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

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

如:

要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清新明快与后期词的

深沉低吟,便要知道李清照晚年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与前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 况。

四、融身诗境,引发共鸣觅知音

融身诗境,

就是沉浸在诗歌给读者营造的情绪里。

我国的古典诗歌常常是诗情画意,

意境优

美。在吟咏诗词时,

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和诗人产生共鸣,

也可以通

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比如

王维的山水诗,喜欢游山玩水、热爱大自然的人,读后无不历历在目,宛如身临其境。而没 有此经历的人则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其中的妙处。正如没有到过泰山的人读了杜甫的 《望岳》

,同样能够想象出泰山的巍峨。

五、聚焦尾句,妙得诗歌真言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阅读时应该重点注

意。

【要点名师透析】

新课标最新《考试大纲》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阅读欣赏古代诗歌主要包括两点: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考点本身要求来看,本考点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储备: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九
《诗歌鉴赏训练1》

诗歌鉴赏训练题

金陵中学 王奎礼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 巨 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诗人以“诗家”的眼光赏景,“诗家”欣赏的是怎样的景色?

答:

(2)诗中“看花人”与“诗家”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①②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①罟师:这里指船夫。②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栀子花诗

[明]沈 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

答:

(2)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夜

揭傒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第二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答:

(2)第四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

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否矛盾?

答: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他认为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答:

(2)你认为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

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有人说词中“瘦硬”写梅最为传神,你是怎样看的呢?

答:

(2)词的最后两句写到海棠,作者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注]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答: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吹皱一池春水”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请简析句中“皱”字的妙处。

答:

(2)“举头闻鹊喜”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州至望亭驿有作

李嘉祐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①南浦菰蒲覆白,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②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 注 ①菰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②长洲苑: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1)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注]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 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本诗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秋夜怀吴中

[宋]陆 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②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 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

答: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15.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①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 ①沈腰潘鬓:《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人以‚沈腰‛作腰肢消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载‚斑鬓发以承弁(帽)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做炙。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注]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平生交游甚广,与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名流和爱国志士相交,力主抗金。

(1)词的开头两句写景,词人边走边看,随步换形,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

(2)试分析一下词人所说的“愁与恨”的内容。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店

卢 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注]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注 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1)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答:

(2)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 夔

①②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③④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 ①燕雁:北来之雁。②商略:商量,酝酿。③第四桥:又称甘泉桥。④天随:唐诗人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居松江甫里,曾乘扁舟渔樵于太湖。

(1)“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是以什么修辞手法写群山的?有何作用?

答:

(2)这首词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将自然、人生、历史、现实融为一体,试从内容上作简要评析。

答:

19.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

闽中秋思。赏析,风弄红篇十
《诗歌鉴赏之炼字、赏析诗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0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