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中国人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陈小春中国人篇一
《中国人不知道的中文》

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中文

最开始,我写这份论文的灵感其实是取自2010年日本拍的的一类语言类影视节目《日本人所不知道的日语》。在当时看这节目时,我便习惯性地将之与我们中国对比,思考着在中国是否也有我们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中文。

首先我先来对“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中文”下个定义。我这儿所说的中国人不知道的中文是指人们在日常用语中所用的句子或词语中不符合汉语语法或不明白其真正词义,只知道其使用语境的词句。就如我的口头禅之一:“···的说”。不知从何时起就总喜欢在说的一些句子或词语后加“···的说”想以此来加重我的语气,如“很漂亮的说”或“无聊的说”等。其实现在这么稍微一分析,这“···的说”似乎既不是定中结构也非状中结构。这个似乎像是后缀用法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有何意义。然后再看看我们常用的一个词“炒鱿鱼”,一个人被老板辞退了,那我们就经常会说这人“被炒鱿鱼了”。这种用法相对于“···的说”更为普遍,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应用。但仔细一想,为什么是用“炒鱿鱼”来表示辞退,开除,而不用“煮鱿鱼”或“炒笋干”来表示呢?以此类词为线索,后来经过调查,我也发现了许多难以用汉语语法解释或用表面意思来理解的词。如“忒···”“神马都是浮云”“人艰不拆”“打的”等等。经过整理,我对这一类词的来源及含义和用法做了以下分类。

一.借词——借用用地方方言或他国语言

(一)借用用地方方言与他国语言的语法结构及意义

“···的说”,就我找到的资料中有7种有据可循的来源。有来自网络,各个地方方言,还有说是源于日本语的说法。作为口语中一般的习惯后缀语将自己的想法借用第三方的口吻提出以减少强加于人的感觉,也暗示对方不同意也可。但就用法来说,其实是更偏向于闽南语这一边,并且他们现在仍保留,并使用这种语法,况且台湾话与日本语中的“···的说”用法也是从闽南话中继承学习的。而再看“炒鱿鱼”它也是借词之一。源自广东,香港那边的用法。在广东菜有一名为“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成一圈的,正好像被开除的员工,在将自己的被铺(席或棉被)卷起一束时的模样。其实在我们日

常口语中。这些借用地方方言的语法含义或用法的借词比比皆是,所借用的方言也是来自天南地北。就如“贼···”、“铁哥们”“磕碜”这些是引用自东北话;“经事”“鼓捣”引用自四川;“伢子”“妹子”引用自湖南长沙话。

(二)借用用地方方言与他国语言的语音

相对借用语法结构或含义来说,借音的数量就比较多了。毕竟不用理解其深刻含义,更多地是人们口口相传。“忒···”表太怎么样了,比如“忒坏了”即太坏,特坏。也是取自地方方言:吴语,粤语,客家话,河北唐山的方言语音,音同“特”。再看“基友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原来一般指同性恋之间的关系,后常词义有所延伸,有时会用基友来称呼兄弟、死党、铁哥们。其实基=Gay,起源于粤语中对Gay这个单词的地方方言发音,音同粤语发音“基”(发音为gei)。其实相对引用地方方言的语音来说,我们更熟悉的是对其他国家语言语音的引用,最常见的便是那些舶来词。指的是指借词输入,也就是外来词,通常以音译为主,如迷你裙,咖啡,鸦片,沙发,摩登,芭蕾,香槟等等。

二.缩略词——对一些词组甚至句子进行缩略

(一)有意义,有规则地缩略

我所谓的有意义的缩略其词组的结构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其结构上缩减词语。一般是保留其中心词,缩去其修饰词,使其更简略,且念起来更通顺且最为重要的就是即使缩略了,其意义还是比较直白能让人们一眼看出。如“团购”即团体性购物;“宅男(女)”即喜欢宅在家里,不爱外出的男男女女;“富二代”即富商们的子女。“裸捐”即几乎赤裸地捐出(所有的财产)。这其中前三个原来本义就为定中结构,缩略后结构仍为定中,最后一个词的状中结构也不变,且意义也更为直白通顺。

(二)无意义,单纯只为缩略而缩略

对于这无意义的缩略,其实现在网上非常流行。它们并没有根据词义,只是词义,只是为了网上输入方便,而硬性的将词语的首字提取组合。所以不但意义外行人(少用网络的人)晦涩难懂,且念起来也不通顺。如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云。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

不要拆穿;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 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而还是拒绝了他 。这些词现在在网上非常流行,但目前也只局限于网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很少。至于以后能否流传下去,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那就要看它的生命力了。

三.普通话谐音

近几年来,若要说说流行的新语,那“神马都是浮云”这必定排前三。在这句中,“浮云”大家都理解,但对“神马”就有争议了。其实这“神马”并非一匹神奇的马,而是它的谐音“什么”的意思。有些网友们用搜狗拼音输入法以及QQ拼音输入法打“什么啊”时,常常漏掉分隔符“ ’”,就这样,系统认为“ma”是一个字的拼音,于是便出现了“神马”这一词。因为打字飞快,常在打“什么啊”时打错,打出一个“神马”来,“神马”一词就像曾在网络红极一时的“虾米”(“虾米”这词应属于引用地方方言的语音,即源于闽南语的谐音,如“讲什么”,闽南语读音“拱虾米”)一样,走的同样是谐音路线,而这个词语也迅速代替了“虾米”,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流行语。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

说完网络,那我们就再来说说生活。近几年来食品接力涨价,而菜价竟贵过肉价。2009年在甲流等疫情之下,大蒜价格疯涨,这波涨价周期一直持续至2010年。大蒜价格疯涨,一度超过10元/斤的蒜价甚至贵过肉类、蛋类,买大蒜也只能是论个来买。于是就有网友们借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巧妙的应用谐音,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随后,又将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最著名的段子之一《逗你玩》一词赋新义以此来调侃2010年起不断攀升的绿豆价格。 后来“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等网络流行词接踵而至,各领风骚数十日。而这些词的发明在幽你一默的同时,也将市民对物价飞涨的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让我们不得不感慨汉语的巧与妙。

为何这些不合汉语语法和表面字义的词会出现,就其存在的意义,我做了以下分析:

一. 方言的影响所在

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广大,十几亿人口自然不会只讲一种语言。不说已经系

统成区的七大方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写并于1月18日出版发行的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统计在中国境内的语言共129种。中国超过大半区域的人民在日常生活都是以方言为主。所以对于在外奔波经商求学的游子来说方言无疑是暖人的。这同时就给了那些欲与外地合作的商人带来“商机”,给欲与外地同学相交提供了亲近的“本钱”。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粤语为何能在众多方言中脱颖而出,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方言,其粤语历史悠久,个性鲜明是一原因,我想更重要的就是那些主说粤语地方如广东,香港,澳门多商人。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在“利益”所诱下,一些常用的,最带地方特色的方言便流传开来。

二. 形象化

虽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但若计较一些情感,色彩的话,传统的汉语还真有些不好表达,所以就需破破常规。就像“炒鱿鱼”就如煮熟的鱿鱼一般卷铺盖走人,这可比被辞退了来得更为形象生动,更多几分调侃,自嘲意味。同样的还有那些“蒜你狠”“姜你军”、“炒楼”、“秒杀”等等。正是这些形象生动活泼的词让语言不仅仅作为一种庄重一丝不苟的学问,更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活工具。

三. 简洁化

就如汉字的演变一番,从甲骨文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字再到简体字。在如今高速运转的社会,词的简洁化趋势也在刻不容缓的行进着。不管是有意义的仍能让人理解其词义的缩减如官二代、宅男、团购,还是只为缩减而缩减的让人不好理解其词义的缩减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词的简洁化无疑的懒惰的人类进化的大势所趋。

四. 新鲜感所使

新鲜感之于词的发展的影响可谓说大不大,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几分新鲜笑料,说小也不小,是刺激语言的血液流动更新的催化剂。一尘不变的语言纵然有千年的历史也不够人们唠嗑几年,更不要说来满足那些耗尽一生来研究的文学大家们的胃口。只有不断增加一些新鲜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叛逆东西。其对语言的探讨方能继续,对语言的研究方有意义。

从过去的华夏语到现在的汉语,中华民族的语言也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而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源泉则就来自他那海纳百川的肚量,有容方能大,方能延续下去。

陈小春中国人篇二
《我也不知道》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0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