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

| 劳动节 |

【www.guakaob.com--劳动节】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一:劳动技术课反思

劳动技术课程反思

劳技课虽说不是主科,但作为一门学科,也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如评价不当,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评价得法,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刚开始的劳动技术评价我只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慢慢我发现,其实学生在一次活动中,每个人的体验和学习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在《制作水果拼盘》一次活动中,有的同学材料准备的比较充分,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学作为组长对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的同学善于出谋划策,使制作的水果拼盘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虽然制作的不怎么样,可其在完成后,桌面的卫生工作搞得干干净净…… 因此,这样一次活动,它的本身就包括了许多可评价也值得评价的因素。为了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我认为劳技课的学习活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习态度 主要指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2)合作精神 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3)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劳动技术过程中,在技术思维和制作作品时对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创造能力。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有利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二:劳动技术课教学反思

农村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模式初探

滨州经济开发区树人学校 王元水

农村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笔者从事劳动技术课教学之后,一直把这些做为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一、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意识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

农村劳技课教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以校田为基

地,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三、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验基地

为了扩大示范试验面,推广普及科研新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家庭院搞微型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这样,就把学校的试验基地延伸到学生家中,促进了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四、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乡土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之本,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难以实施,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农村中学的劳技课,一定要针对本乡本上的现实情况去选材,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而,无论讲什么内容,都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处理上,我经历了按需取材,初编课本,依据大纲合理调整,遵“纲”扣“本”,统筹规划三个阶段。

五、坚持“三实”原则,培养实用人才

在具体实施劳技课教学过程中,遵循劳技课的教学规律,从劳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

1.坚持“实用”原则。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传授对象,教学环境等,都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少教学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有轨性。

(1)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安排内容。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是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根据这个特点,应按照学生不同年段的现有知识水平,在考虑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照应的前提下,有序地排列知识内容,对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和训练。如一年级讲五大粮豆作物;二年级讲经济作物;三年级讲禽畜饲养。这样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易于接受。

(2)针对学校物力状况、自然条件,建立基地。劳动技术课的基地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力和自然条件,量“力”而行,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可引导学生在自家责任田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同时我校先后在学农基地建立了粮食作物实验田,在校园开辟了蔬菜园和百花园等劳动基地。

2.注重“实践”原则,强调学以致用。“实践”是上好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以应用于实践中去。无论备课、上课、考核都应注重实践。

(1)备课。对劳技课大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尤其是实践操作程序,都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2)上课。打破常规授课,按农时季节讲授。根据劳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打破常规授课法,把每年要讲的内容重新归类,适应农时季节的需要进行传授。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就大大加强了。如每年秋季刚入学,讲农作物的秋季田间管理、常规作物的田间选种、适时收割等内容。春季讲水稻旱育苗、播种,地下害虫防治、化肥施用等内容。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即“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求得了系统的知能”。同时上课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调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3)考核,侧重考核实践能力。劳动技术课的成绩考核,我校制定了劳技课的综合考核办法:理论知识考核,占学生劳技成绩的30%;学习态度考核占30%;实践能力考核占40%。

3.提倡“实效”原则,追求实际效果。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实际效果。

(1)讲究课堂传授效果。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课堂传授效果,这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劳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要看教师采取什么传授方法。坚持不就理论讲理论,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和技能。(2)要求技能程度切实

可行。不论组织什么活动,都要把握它的“度”,“度”适宜,学生才能够较容易地独立操作和独立完成。“度”就是量与质的标准,量适中,质才高。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学生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年龄不同,活动的内容和次数也不同;层次不同,活动规模和范围也不同,因而,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和不同的活动量中,学到了不同的知识,掌握了不同的技能。

(3)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劳技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应该把它延伸到社会中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以求得社会各界群众的地支持,促进我们的劳技课教学的深入发展。

[1]、通过教学,把新信息、新技术讲给学生,再由学生递给农民,迅速应用到生产中去。[2]、在学农基地上,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采用最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示范试验,咨询服务,使之推广到社会。[3]、大搞社会调查,揭示生产中的问题。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类总结,然后在课堂讲解,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科学解决的方法。因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产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听得认真、记得扎实。课后通过宣传,起到问接指导生产的作用。这样的劳技课教学,社会满意,家长欢迎,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增加。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三:劳动技术教学反思

劳动技术教学反思

韦伟

传统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技能的训练与习得,强调动手操作与实践。由此教师以讲授、示范为主,学生则以模仿、复制为多。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客观现实,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萌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劳动与技术教学在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积极体验和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探究问题,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萌发创新思想,从而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解决问题方法,逐步培养技术素养。

因此,教师首先要开阔视野,从自然社会的多视角,审视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手工操作,如完成某一件作品,尽可能向多个方面渗透,充分发掘其内涵,最大化地达到劳动与技术的教育功能。其次,要改变多讲为“快”、以教为导的“教”本位的倾向,所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已很明确的将教师角色定位在非主体的地位。教师在学生交流、操作的过程中,要敏锐地发现问题,这些问题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是题内的还是题外的,往往是个性的题外的问题隐有创意,教师切不可疏忽,在评价与小结时,都应给予合理的价值指向。

如有这样一节劳动与技术课,一位教师结合当前众多学生都有自己小卧室的背景,要求初二学生利用废旧纸盒、彩纸、硬纸等材料,制作一个学生卧室模型,卧室内要有家具并进行一些装饰。四人一组,一节课(45分钟)合作完成,取题为“我的天地——我设计”。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且很有创意的劳技教学题材。教师先在投影上展示了多幅学生卧室布置的照片,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然后给学生布置今天的任务:大家用带来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学生卧室模型,并用各种小家具、小装饰、把自己的小天地布置得美观亮丽,各有特色。讲解与演示只化了6分钟时间,同学们制作的时间很充裕。四人小组分工,有的将废纸盒拆装成小卧室,还剪了一个口子,作为窗户;有的用硬纸做小床,书桌、座椅、书柜;有的用彩纸等材料做窗帘、壁画、录音机、台灯„„,接着共同商量卧室的布局与装饰。在学生操作的一段时间内,教师四下巡视,随时指点。离下课还剩6分多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已完成模型的制作,教师宣布停下,开始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分自评、互评和师评,最后2分钟教师小结.

在本节课中,渗透了环境保护法和知识产权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的学生。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四: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回想这段时期的手工折纸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悟道: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让他自己寻找生命支点,让他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认识自己。手工折纸正是采用了快乐的教育方法,以此对孩子进行教育,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陶冶孩子的心灵情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劳动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劳动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还使学生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如在拆麻雀时,学生通过拆,了解折麻雀分了六步:麻雀的尾巴拆开后,发现“折脖颈、翅膀”属原有知识,折尾巴由学生实践感知,一起找到方法。

折尾巴是难点,学生虽拆开尾巴,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于是师利用示意图出示折法,通过阅读再尝试折法,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图示意义,再全面展开,兴趣高涨。

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学生掌握了折麻雀的方法、要领,放手让学生练习操作,一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劳动知识,形成技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及时矫正存在的问题。

巩固练习总结后面加上延伸,如请同学们欣赏几组折其它的动物的示意图,会更加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未来的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没有创造力的人。因此在课堂上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才是关键。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五:劳动技术课教学反思

劳动技术课教学反思

作品展示是对学生辛苦创作的一种肯定。学生都想把自己认真设计,精心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希望得到赞扬、鼓励和帮助。学生常常因为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而延长下课时间,所以可以看出作品展示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下一次创作的重要铺垫。

1、展示作品要“广”。大家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那么教师就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不要因为种种原因扼杀了学生创作的热情。这里可以采取小组展示每个学生制作的作品,大组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学校可以展示每个班级的作品,层层展示,让学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2、展示形式要“广”。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先安排小组交流,人人都参与展示,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没有展示作品机会的弊端。之后在小组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精品进行集体展示。设计制作比较好的学生就得到了大家的表扬,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最后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优秀作品在全校展出,触动、萌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3、展示的范围要“广”。除了在班级中展示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长廊,科技作品展览室进行作品陈列,还可以推广到全区的作品展上进行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欲望,创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也教学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六:劳动技术教学案例与反思(王学翠)

《易拉罐空筒小制作》教学案例与反思

长征小学 王学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易拉罐工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学习体会易拉罐工艺的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用具:易拉罐、剪刀、双面胶、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自己亲手做的手工艺品,大家仔细看看,能不能指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生:„„.

师:对!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些都是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如:酒瓶、龙虾壳、石头、铁丝这些材料制作而成的,大家平时有没有在吃完或用完某些东西后,想过再把它们加工成工艺品呢?

生:„„.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易拉罐空筒来制作花篮。

(出示实物,点入课题)

(二)授课

1、介绍材料属性:

师:易拉罐我们最常见了,那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生:

(课件出示)

铝质易拉罐质地轻而薄,表面光泽华丽,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塑造及取材容易等优点,是一种制作工艺制品的理想材料。用它做花篮、笔筒或其他小物品,既利用了它自身的结构,又容易加工成型。

2、介绍工具:

师:再来介绍一下我们要用到的工具:

①剪刀1把、锥子1把

②细线(长1米左右)

③双管胶1盒、易拉罐空筒3个

④绳子1根(长1米左右)

3、 制作方法:

师:介绍完材料和工具之后我再来讲讲它的制作方法。

通过剪、折、卷、接、拧、粘等技法加工成立体造型

师边讲边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简单示范了一下,做了条小鱼,其实可做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课件出示)

(三)实践制作

1、确定主题。(依据主题来制作各种形象,比如)

2、采用剪、折、卷、接、拧、粘等技法加工,造型生动。

3、合理分工,集体合作。

4、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剪下的碎片不能随意丢弃。

(生尝试制作,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师评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制作奖

3、谈体会

师:通过本节课的制作,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或启示?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多多留意,开动脑筋,用你灵巧的双手去创造,那么生活中一些很不起眼的东西,可能都会成为精美的工艺品。这种变废为宝,用自己的双手在生活中创造美的做法不仅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还增添生活情趣,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丽人生。

(六)板书设计

易拉罐空筒小制作 → 变废为宝 → 美化生活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所教的是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材里废物利用部分的第八课《易拉罐空筒小制作》。我对劳技课的理解是劳动技术课就要贴近同学的生活,让大家能够随时随地可以

取材,方便“劳动”;再是要讲究技术,学会主动从生活中发现。因此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就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不同素材制作成的工艺品的展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生活垃圾的魅力” 、“工艺技术的魅力”,为他们的制作提供选择。二是通过传授,教给学生简单的制作方法。作为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是最重要的。三是通过各种展示及讲解,启发大家主动学习,主动发现美并追求美。这也是新课标所注重的。但构思与实践总是有差距的,本节课我就作如下小结:

一、课堂设计目标基本完成。

1、在展示方面,我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导入新课,学生对他们更有亲切感,材料丰富,制作精美,有效地引导了大家感受工艺之美,并萌发“想自己做”的想法。工艺品制作的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吃过、用过后的一些很不起眼的废弃物品,又使学生眼前一亮,在“环保”上给大家一些启发。

2、在教授制作工具及方法上,我通过示范制作一条小鱼将材料的介绍和工具的使用自然地融入其中,环节承接流畅,又节省时间,有效地将制作方法在易于学生接受的情况下传授给学生。课件的欣赏则加深学生对制作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在下一环节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再次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从学生欣赏课件的认真、惊讶的表情来看,我想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3、作业环节中,在指导上,我的想法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需要时我再加以指导,实践证明,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我的安排也是成功的。在制作中,一部分同学根据命题作业,一部分同学在参考我提

供的简图下完成了作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想他们体验到亲手制作的快乐,这也是我希望达到的。从作业上看,学生的作品造型生动,搭配合理,还是很有创造性,很具想象力的。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七:中学劳动技术教学反思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八:劳技反思

教学反思: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教学反思: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

教学反思: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我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教学反思: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教学反思: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教学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教学反思:课前我要求学生对本课进行预习,根据需要去带齐材料和工具,课堂上进行制作。那天各组的同学都带了工具和材料。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完成一个个作品,最后我收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课程结束前,我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我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定出各个小组的名次。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体现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特点。三年级劳动课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育于游戏娱乐及实践活动之中。可课堂讲授,课堂实践、现场讲授,现场实践、课堂讲授,家庭实践、现场讲授,分散实践。要把这些融为一体,做到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反思: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劳动课的实践性。我力图通过大量的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认识材料、了解设计思想、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制品

教学反思:每部分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实际操作完成相关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式”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害怕形象做不准确。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提醒学生保留作品的原创作,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如此的课堂,学生的闲言少了,争吵少了,互谅多了,友好、协作更多了。同学的绘画、动手及欣赏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

教学反思:为建立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本课中安排了部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和评价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教学反思:劳动课是以学生的劳动实践为主,结合劳动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而劳动实践又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劳动课的教学特点,又要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要多动脑。

教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劳技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九:通用技术教学反思及培训总结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与培训总结

邢台外国语学校 张兆祥

引言---我是怎么教上通用技术的

通用技术的教学任务是我抢来的,说好听点儿是争取来的。因为去年10月以前我是教信息技术的,教了10年多,包括小学的4、5、6年级、初中的初一、初二和高中的高一(我们这儿的信息技术基本就学一年)和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本来可以说是已经教的得心应手了,可是也感觉职业倦怠啦,所以想换个工种做。更重要的原因,我第一个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通用技术的内容是多么的贴近呀。本来大学毕业应该进职业中学或中专的,可是邢台的职教与唐山的职教是没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只好进了普中。因为个人对计算机有所偏好,所以选择了教信息技术,顺便玩了个河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本科,也算专业对口。

去年要开设通用技术之前,本来准备安排理科老师上这门课的,但是我也想上。因为我看了教材啦,三视图---除了数学老师了解点儿长方、圆台的画法,别的老师给他个零件图别说看了,能抄对吗?金工机床---除了像我这样工厂长大的,别人知道车床和牛头刨有啥区别吗?给他把白钢条能磨出刃来吗?金属材料---知道45#钢的45表示什么吗?知道屈服和疲劳是什么概念吗?桁架结构---知道二力杆的概念吗?基于以上的专业基础,我2次找到校长,就是一个观点---“我专业对口”。

一、我的教学是怎么开始的

到我真正开始教授这门课了,我才意识到通用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更不是教哪一种技术,我原来的想法有些肤浅。有别的老师问我“教什么的”,我说“了解一些加工技术,拓展一下知识技能。记不记得,原来有本书叫《劳动技术》?”别人接着问“有种果树吗?”我说“没有。”也有人问“有十字绣、织毛衣吗?”我说“没有。”也有问“有电气焊吗?”我说“这个可以有,但实际上没有?”

多数时候,我是这么解释的。早年间,学生们在学校除了课本知识,还有“学工、学农、学军”,后来,随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除了几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外,基本没什么了。最近,国家觉得学生只会写课本知识不够啊,原来发的上千万册《劳动技术》根本就是废纸呀。什么高分低能呀、本科生到中专学校再回炉呀,学了4年冶金不知道钢厂最高、最大的设备是煤气包,学了4年的机制不知道螺丝还有个名字叫紧固件,更不知道我国是紧固件第一出口大国。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了。举个例子,我说“螺丝刀”,大概半数的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说“改锥”就全都知道。

简单的讲,这门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底层的操作技术,类似于原来的《劳动技术》;但是,了解操作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在认识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是对《劳动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二、我对课程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要给学生简介学科概念和课程内容。我对课程的内涵是这样理解的:了解一些操作技术,在了解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

术应用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偏向实践操作方面的,比如:我们用过很多款式的桌椅,结构上有怎样的变化,功能上又有什么区别;也可以是偏向理论分析层面的,比如:我们可以做个风筝,如果要改成飞机又要考虑多少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讲,我们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但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有些类似流水线上的班组长的知识与技能。对某项工作的最底层操作技法要了解,对上层的设计要求要领会;对工艺的制定和实施、操作要掌握,对设计的理论、原则和细节要了解清楚。

再提高一点儿要求的话,可以定义为:掌握一些通用的加工技法,了解常见的工艺流程,能够系统的考虑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想法与实现方法。总之,要对技术与设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和社会对“技术与设计”的看法

过去,人们对技术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艺不压身、饿不死手艺人、八级工练技术---精益求精等等。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啦。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对于看似底层的技术工作从心理上越来越疏远。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同感从80年代的推崇到90年代的认可转变为如今的鄙视。科学知识成了高高在上的桂冠,而通用技术最多算是垫脚石。

我们是普通省份的普通城市,很多同学没有见识过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如果有机会到江浙一带看看,到天津的保税工业园区看看,一定会对技术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技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各种的数控机床、自控流水线、新材料应用、成型模具等等,远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复杂的多。

其实,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技校所学的专业技术是有很大区别的。技校的专业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所学科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应用范围、流程管理、取材加工、操作规范、工艺特点等。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比较明确的,所设计项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实现效果。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应用范围、目标确定、功能设想、设计规范、冗余校验等。

四、培训后的新认识

1、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法

关键词一:技术素养

我国技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素养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便是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也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关于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这门新课程的老师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

力和参与技术活动。

理解技术的能力不仅包括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还包括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规范,理解技术伦理,理解技术价值等。对于技术语言,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家庭装修新房子时用的房屋结构图,装修图,就是一种技术语言。我们购买汽车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仪表,按钮,标志,符号等都是形形色色的技术语言。对于技术语言,如果我们缺乏常识,缺乏一定的素养,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就如同刚才所提及的家庭装修,我们几乎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不懂技术语言,技术素养不够,而上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人因不懂得技术语言而被关在洗手间里出不来的笑话。对于技术规范,则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及的。在技术规范的问题上,它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这些年,时常出现的煤矿灾难,锅炉爆炸,石油液化气泄漏等,都与管理人员,一线的操作人员技术规范意识淡薄有密切关系。总之,理解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内涵。

第二方面,是使用技术的能力。它包括正确的使用技术,高效的使用技术,具有道德的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讲中所提及的学生不会使用微波炉而使自己被鸡蛋炸成花脸的事例,很多人在城市地铁站里不会使用无人售票机购票的例子,以及有管理人员每次从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都要请一个中级以上职称的计算机人员专门赴京帮助按计算机的鼠标的事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技术使用能力缺乏的典型体现。使用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面,技术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维护能力,技术保养能力等等。现在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技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就拿购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来说,那么多的型号,那么多的品牌,那么多的参数,那么多的配置,如何根据性价比,如何根据使用特点进行选择,这就涉及到技术选择能力问题。这是对生活和学习用品的选择方法,还有一些是对新技术或专有技术的选择问题;如现在有很多美容技术,健体技术,有人要增高,有人要瘦身,有人要美体,但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选择和决策能力不少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产生了不少美容官司,甚至因技术选择不当而危及了生命。技术管理的能力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已显得越重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技术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问题。

技术素养还包括人们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具体有:对技术的亲近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以及对新技术的关心和社会上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等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二:通用技术和劳动技术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课程目标上它们不一样的。比如劳动技术比较多的强调的是劳动观念的培养,还有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的培养,还有就是一个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他那个原来的课程设计上也可以看出来。比如说金工、木工、电工、电子技术、制图、陶艺等等。比如就关于制图他要教一年,而我们通用技术虽然也有绘图这一块,但是只有五个学时。

所以说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除了有动手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强调的是动脑。实际上有些人说通用技术里面也有动手啊、也有制造模型啊,这不是和劳技一模一样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打一个比方,劳动技术做东西的话,一般老师做一个范例,然后学生呢都要做的和他一模一样,越一样那就越好。我们通用技术

模型制作,最好50个同学做出来50个样子,都不一样,都有所特点,都有创新点。

因此,对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有模糊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对它的宣传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全面,人们对它的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必然涉及到其他学科,容易产生一些模糊和偏颇的认识。

但是,老师们还是要从这个模糊的认识中走出来,通用技术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追求,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有着诸多的区别。

关键词三:概念地图教学法

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教学法,从邢乃贵老师那儿听到的。

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感觉和“建构主义”比较接近。

概念地图:是一种图表,可以用于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态。在确定与某一课题有关的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沿着空间等级层次或时间先后顺序的维度,创建心智或思维模式。

特点如下:

a.将促进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概念地图融入知识的整理之中,以图解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记忆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b.按照概念地图的构图原理,梳理各学科概念和双基知识,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学学习原理和神经系统反应机理的 可视化记忆网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了几节同科同行的课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同科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具体的评价另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3、学了些木工操作

前面说过,我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其实就是干“机加工”的,对车床、刨床和插齿机有过练习。虽然,也用铁锨把、钢筋、窗纱做过抄网啊啥的,但是机加工木材还真是没干过。我觉得这次培训算是给我上了木工的第一课,很有里程牌的意义。

前面我没有给学生开过实践操作的内容,因为器材和耗材都还没有准备好。下半年,我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其实,从去年开课后,我就一直在筹备木料,学校上半年新移栽的6棵松树没成活,我把它搬到我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成了我的实验材料。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呢?学生能做什么东西呢?我想安排学生做什么呢?

现在,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了。暂定以下操作练习的内容:

a、七巧板、华容道类极易操作的木质小玩具,难度低,娱乐性较强,且我国是最大的玩具出口国,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b、三视图教学用木质模型,难度中,对将来的三视图教学和后续课程的导

入有较好的作用。

c、1:2或1:3比例的木质板凳、圆桌类,难度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有意义,可能会出精品,为今后的课程开设探路。

我在木工实习中发现,如果对学生木工制作的材料问题和操作流程重新安排,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要同时为16个班开设实践操作,得准备多少材料才够啊。现在我想,可以用分组分流程的办法进行加工作业。在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合理地排料的前提下,共用材料完成上述内容的制作,不仅节省材料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亲历了模型的取料、下料、划线、粗加工、整形等过程,理解了“合作并不单单是一种学习方式,还要节约材料,每个环节准确无误,才能够产生有形的价值!”,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天的培训总体感觉很好,我听得很认真,可以保证90%的时间在认真听和想,没有走神。而且,老师们讲的有一定高度,但不是高高在上,所以,我们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培训的老师讲得太高,我想我们恐怕会有畏难的情绪;老师讲得太过理论化,我们也很难耐心听下去。

最后,感觉培训时间有些短,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短短的培训时光,依然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留下不尽的思索。所以,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教学探讨。

劳动与技术教学反思篇十:学文: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1鉴鱼垒垡!望!垫查堡望墨型竺塑皇望兰兰

10.3969/j.iSSII.1671-489X.2010.26.037

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马丽娟

●■■_■__一■●■■●■_一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到底该怎样教?首先,应该明确它决不是劳动技术课,更不是仅仅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资料等,向学生

巳赫麟一……

2008年9月,北京市的所有高中

校在高二年级开设r通用技术课程,笔者认为,它既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切入

点是学生经历这个学习过程,初步掌握曲线锯锯曲线及在木板一卜.做镂空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高中

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学

目标设计是根据课程}1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体系,

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可以

说,通川技术科教师还没有准备好,

它是确定教学策略、指导教学行为

和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学

通用技术的教学设计侧鼋的是,学生

依据产品的设计原则,进行产品设计

就匆匆上路r。

“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到底该怎样教?这是笔者自201)8

策略设计是为了完成相关的各项教

学目标而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

及模型制作与优化,在这个过程巾体

会设计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式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的一种总体

筹划;教学评价设计则包括诊断性

年寒假参加伞市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丫近一年

的紧张学习和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渐渐地清晰,也对怎样E好这门课有了更DNH)I确的认识。

体验产品的设计过程。

就其本质而言,劳动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是相通的,都是以操作学习

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件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不㈣阶段的教学目标达

成度或教学效果进彳亍检测。

为卡要特征。学牛在亲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如果通用技术教师

把通用技术课仅仅上成是通过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资料等,向学生讲授技术,而不是让学生亲历技术过程,那一定足偏离了围家制定的课程目标,更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度的数学过程中,笔者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各章节在整

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基础知识

通用技术课有别于劳技课,但绝不是科普课

困家的技术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

的内容和基本训练要求,掌握知识的科

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高中通HJ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

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

对教材进#-亍--度开发,选择适合学生的

案例。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载体。

达到能更加珲性地看待技术、使川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

会活动,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

通用技术教师要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j|j教学理论、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窬、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

例如,技术2教材中的学生实践活动,有一个内容是调光台灯的制作,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为了学生的安全,笔者开发了用发光二极管制作凋光台灯的电路设计,在学生完成电路焊接后,根据所学的技术设计

基本过程及模型的制作方法,对LED调光灯进行了外观设计与制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009年新学年开始,笔者和

而对于初中学生而开设的劳动技术

课程目标,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

观念,通过一些作品的制作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

因此,通用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

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通_}}j技术这门课程的教

学效益和质量,使新课程方案、新课

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教学载体的选择上都有较大Ⅸ别。即便

是对f叫一教学载体,劳动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切入点是不n可的。

程标准和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先进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部分,教学策略设计

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教学反思和总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比较,认为有必要对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和整合,并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例如l。对电子闹钟进行夕阱缎讥

万方数据2010年9月中第26期总第212期

!U

【l|『r廿nj.I。,篇I

●■■-—’■■—舅

茎鱼垒垡:望望苎查堡堡墨型!堕主望查至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每一次、每一堂课,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孤立

的,而是进行教学实施中的整体安排。并且寻求和体昧课程内容各知识点、

单的书本知识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和技巧。”还有旧学对课程学习有了新的感悟:“除了动手实践课之外,理论课同样令我受益匪浅。老师运用许多形

象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

是-f-I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技术。教师通过这种技术,把不同的学

习策略和经验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学更

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

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宅间,让学牛能接触

技能上的内在逻辑联系。—方面,我们从整体-卜有一幅各堂课教学内容相互

联系、反映前后关系的关系图,形成关

们对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r解。我们

既掌握r设计的起源、属性、保护,又

于每一节、每一章、每一主题、每一模

块。以至于课程整体的教学安排计划

了解了设计的几大基本要素,并且能够

把它们相结合,运J}】到动手实践中去,让我们的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专业的眼

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向己想学

的东西,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梦想。

(本学期教学计划、阶段性教学计划、

周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在具体到每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都要问一下,这次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前面

的内容及后面要讲到的内容是什么关系?如何在教学上予以落实?并注意在每堂课的教学中,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说明或在教学的评

光。这丰富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很喜

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笔者

认为,要具备以下四点。

一、要有课前准备

在教师做好认真备课准备的前提下,学生也要为下节课的任务完成做

好必要的准备j二作。“准备”使学生

欢真正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些

案例告诉我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标准中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际上有着“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质的区别。

价、小结环节中给予明示。

例如,按照教材内容的

基本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中,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

对本课程的学习处于兴奋的状态,这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达到

教学顺序,第一章、第二章相

关理论知i.JtLl二较多,而这些内容同学们自己看书就叮以明

效果。——

“教教材”是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无一例外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教学,而学会教学的第一步始于用心、潜心备课。

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要有小组合作探究

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以“学牛动手实践和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第一、

二章的教学内容和后面章节中的工具使川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以孔明锁、小铁簸箕等制作项目为载体,把要学的棚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等看似明白又表述不太清楚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取答案。孔明锁是充分展现中目人智慧的代表性佳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习榫卵拼

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小

组成员要搭配合理、分工明确,以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责

为中心,教材怎么说,老师怎

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

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占】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

任感,督促学生主动积极地

去学习,fllTJJ强的学生会帮助

能力弱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

补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

“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

三、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展

示机会

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

发展的最大功能。

这是建立在亲身经历了技术过程基础之上的,否则学生就不会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思考,也就不会形成系统的

辩证思维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在表达时就不能形成篇章、段落,而只能是只言片

接技术,体会古老的中国技术文化。我们教学中的每—项任务,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阶段学习后,我们对

学生进行厂简单的问卷调查及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同时让学生写下了对通用

我们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以加

强课岢教学实效性为根本目的,坚持

语,师生之间的交流只能是一问一答。

四、要有对各层次学生的课堂教

学实效性的观测和监控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中心,力求选的精一点,讲的准一点,落的实一点”的教学指导原则,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控课堂纪律和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力求实现

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技术课程的感受与建议,学生的话语我们看后很受鼓舞和感动,有很多是我们

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有同学说:“在全组同学的努

教师町以设几个观测点,即确立

几个学生,通过问答、观察、测试等

形式,了解观测点在各环节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了解其所代表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设计进

行有效的调整和修正。■

力下,我们组的孔明锁终于做成了,看

着6根简简单单的小木条经过拼接却

能牢田地连在一起,我深刻地体悟到

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而看似简

我们是教技术的老师,教学设计正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学)

l塑

’tl’掣f7"”*并

万方数据

2010年9月中第26期总第212期

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马丽娟

北京一零一中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2010(26)

本文链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2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