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元旦

| 元旦 |

【www.guakaob.com--元旦】

名家写元旦篇一:名家写春的文章

名家写春的文章

岁月的河流细数着日子的漫长我独自坐在冬日的田野聆听一种心境真挚的低语期翼春天的来临就像那小草哪怕荒芜的生命已经被上个春天遗忘很久但依然相信在一百次里总有一百次春天会被它的赤诚再次感动得流泪。 绿色的歌终于开始在季节里飞舞一排心迹的浪冲上春冬边缘的岸石刻划着一次次激情的亲吻一种大笔的渲染在泼墨的豪气中烘然的点燃了湿淋淋的眼波使冬哥哥在春姑娘的奔放与热情中羞涩的远去完成了接力任务的交替。 之后春风轻轻地吹拂细雨悄悄地滋润餐厅后面高大的杨树长出了嫩芽慢慢地穿上一身绿色的盛装人工湖畔垂柳那柔韧的枝条上也缀满了米粒般鹅黄色的新芽春风里犹如飘曳着串串珠帘那主路两旁的法桐都绽出了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迎着行人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桃树上粉红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路旁黄黄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披上了金灿灿的艳装图书馆前面的草坪让我们真正领略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枝头上尽情的歌唱着。这一切像一支轻柔的曲子像一幅清晰的风景画。如此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视觉、嗅觉和听觉的盛宴 春天是感觉的是对美丽环境的感觉从美丽的环境感知和体会从身边的常情琐事中品味一些人生的真象感受一些大自然和谐地呼应让心灵自在和安宁心平气和地品味人生和生命恬淡悠然地享受宁静致远的一种境界。就是一种心情。 在如此美丽的春天里我们要以春的心情去对待自己身边的朋友。时光飞逝大学生活以过去了四分之三对待友情也有了新的体会这友情比小学来得有选择比中学来得有情趣比工作后来得有诚意。大学是一个心灵最为开放的时期渴望友情如同干涸的秧苗渴望甘霖如同沙漠中的徒步旅行者渴望甘露此时当我们发现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时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它比爱情来得平静却比爱情来得持久。记得刚入校时我们拼命地给老同学、旧朋友写信、打电话倾诉烦恼、排遣寂寞而现在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亲情给了身边的新朋友。他们成了我们的雨中伞、雪中炭。 美丽的春的环境能够洗涤因生活带来的烦恼使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归属。今天心灵的空白似乎成为平淡无奇日子中的现实存在孤独的旗上不时飘起沟通的渴望呼唤被感应、感知拆除一切隔膜、防范与阻隔敞开心扉让生命的沙洲呈现出蓬勃生机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如今我们深知每个室友的脾气与毛病我们也感受到了每个人的可爱与魅力。我们熟练掌握了她们的交往技巧。我们的宿舍是一个小家庭我们的友情有表及里我们的宿舍也是一个小社会它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成长。 在美丽环境里寻得一方沃土让自己的心灵净化不为物喜不为己悲静中观动。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任意静观天际云卷云舒。谙尽世中滋味而不以持空寂而苦思出世而无污染脱后景之尘缘这也是春天这是自己心灵的春天 春天是真的到了我不得不沉浸在春天的温柔里任她柔情的细指轻抚我们的脸庞。那记忆的花蕾、那绿绿的草还有积雪不泯的天山都开始在春风里放歌那风景的岸也在春风的拥抱里亲切而明媚彻底袒露着绿色的青春情怀这是一幅多么浓厚的写意啊她在春天的日子里悄悄地盛开。 那么就让我们相携着走进春天吧抛却所有的遗憾和烦恼深入春天的腹地中再次醉享美丽。 春天毕竟到了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我们可以生活在明天的日子里让心中的激情与希望再次被季节点燃 除了自清的春其他名家的写春美文还有 春底林野 许地山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的荫处和山溪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针定的时侯。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清儿道我们今天可要试试阿桐的本领了。若是他能办得到我们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璎珞围在他身上封他为大哥如何 众人都答应了。 阿桐走到邕邕面前道我们正等着你来呢。 阿

桐的左手盘在邕邕的脖上一面走一面说今天他们要替你办嫁妆教你做我的妻子。你能做我的妻子么 邕邕狠视了阿桐一下回头用手推开他不许他的手再搭在自已脖上。孩子们都笑得支持不住了。 众孩子嚷道我们见过邕邕用手推人了阿桐赢了 邕邕从来不会拒绝人阿桐怎能知道一说那话就能使她动手呢是春光的荡漾把她这种心思泛出来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这样呢你且看漫游的薄云还是从这峰飞过那峰。你且听云雀和金莺的歌声还布满了空中和林中。在这万山环抱的桃林中除那班爱闹的孩子以外万物把春光领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为了这春天 罗兰 春说不出带给你的是什么只觉得整个儿是一段从萧索到繁荣的挣扎是人对自然的耐力与生存意志的严酷考验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当一切完成之后那份对于新生的茫然却如大梦初醒--要重新认识这世界和自己所站立的位置了 每一个四季每一个生命岂不都是经历如此的过程从挣扎着出生到懵然的觉醒用完全陌生的眼睛认识环境适应生存肯定自我而后再一次的从繁荣到萧索又从萧索到新生的呢 经过了各式各样的匆匆也经过了各式各样的冷暖穿皮衣的日子挤人潮的日子提着大包小包不知为什么不能众醉独醒而只能随俗奔忙的日子春节这一天骤然间一切静止大概是岁月蜕变到了顶点吧然后回到家里升起一些炉火点亮一些烛光在门前或各个角落张贴一些生命的象征宣告挣扎的决心祝祷生命的持续与繁华。接着在醇酒一般浓浓的醉意中忽然那一切的挣扎与戒备都解除了。街上再度有了车声人踪再度从疏落到繁盛。外面的大树摆脱了岁暮的枯黄和几上的桃枝一起绽出了新叶。日历一下子就要跨到三月一个新的奔赴在轨道上已经进行好一阵子了而你在这个蜕变的季节里梦游着。 你曾经是怎样活过来的呢 好像刚刚发现自己被放置在一个陌生的起点四顾茫然要从头找回一些记忆发现一些去岁的遗痕。从无依中起步是如此的需要集中神智来使自己摆脱旧梦是如此的需要气力来让自己举步前行 醒过来的时候是淡淡的春晨外面正下着雨雨中车辆驶过的声音是那样的陌生又熟稔。以前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听这川流着的行列呢以前你的苦是什么滋味你的乐是什么状貌你曾经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在失败的谷底你曾经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你曾为做错过什么而痛悔为忽略了什么而失落你曾有什么事该做而未做你曾允诺过什么而未实行 梦前与梦后隔着一片雾一般的空白吧 也许也许仍有一片伤痕在痛提醒你那错误的噩运仍在持续也许也许你记起有一枚小小的青叶在心的冬眠中等待绽发。你要弥补的是什么呢要完成的是什么呢要追寻的是什么呢… 你需要一些答案。 而日子已经在春雨与春晴春寒与春暖中一页一页的飞去。仿佛是旧时一些爱情的信简那些薄薄的纸页所飞越过的时间与空间均已不再。 要写的是一封不该写也不该寄的信却是一封最想写也最想寄的信。寄给一个绿绿的春天告诉他你的心情为了这春天而涨满温柔的泪水。 春之怀古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了山麓从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都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没逻辑而仍可以好的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有如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一段故事《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痛风的腿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相告的时侯他们决定将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都有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喋去点数。所有

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之间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春天的旋律》 水之湄伊人伫立其境何美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土家小镇是我心中永远走不出的风景。小镇的名字就是河的名字洗车河。四周的青山似一位丰姿绰越的母亲轻拥着小镇是诗人们追寻千年、不经意间从《诗经》里逃逸出来的伊人她手中漫卷的飘带就是酉水河。 从十五岁到十八岁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四年。 从头都说那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那里的水四季长清。不知是众多的姑娘眼睛幻成了那一道道明波还是那清亮亮的河水凝成了姑娘们的眼神至今还记得那河水每一道波纹都是那样明艳鲜亮都是那样的洁净随时掬起一捧送入口中都是那样清凉甘甜、浸润肺腑。那时候少女们最喜欢在大桥下沐浴游泳桥上有许多匆匆过客以及悠闲的乘凉人对于我们的游戏早已司空见惯仿佛面对周围的山水一样只当一道熟悉的风景。我的伙伴个个有着水一样的灵秀和靓丽皮肤细腻得胜过了扬名四方的小镇豆腐脑白里透红的脸色象熟透了的水蜜桃那鲜嫩、那娇艳怎么洗也洗不褪色。那时候没有游泳衣我们都穿着自爱缝制的小褂褂大大方方地挺着微微凸起两只小青桃的胸部毫无顾忌地在水中穿来穿水。穿累了游够了一个个走上岸来坐在大块大块的青石上洗衣长长的黑发湿漉漉地披散在身后个个都是水蛇腰个个都是动人的美人鱼那笑声阳光一样透明。 小镇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地方民风纯朴的得就象秋日里的晴空找不到一丁点儿的杂滓。男人们的沐浴地点距离我们很近有时候不经意间几个顽皮的自以为还不够大的小男人就从水底钻进了我们的阵营。这时候就象沸腾的油锅里洒进了水滴惊呼与欢叫和着高扬的水珠直冲云层。但是不管叫不叫唤所有的美人鱼都会一样空前的团结拉的拉手捉的捉脚搔的搔腋窝抓的抓脚心非把那入侵者弄得精筋疲力连连求饶最后乖乖地滚回自己的领地不可。这种游戏时常发生可也从来没有引起过真正的战争大家嬉戏一回闹一回也就高高兴兴地散了。在我们的心里不管男人女人身体都不是密秘美丽是大家的也是公开的。 到过了许多城市之后才知道小镇的孩子们是最幸福的。在城市里的家长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许下河洗澡的时候小镇的母亲们却常常将那些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孩就放到了小河的怀抱里。在小镇我几乎从没听见过有人叫自己的孩子不要下河洗澡河是他们的乐园更是他们的天堂从每一年的端午直至深秋十月小镇里的孩子们就一直泡在清悠悠的水里。而且在那里居住那么多年我还很少听说过有谁家的孩子溺水而亡。这也许跟小镇压的格局有关跟小镇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小镇架在两河之上所有临水的房子都有一个从河中砌起来的墙脚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吊脚楼直伸到河上。吊脚楼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关注小河的眼睛谁家的孩子要是出了点什么事吊脚楼上的眼睛会看得最清楚。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救人活动是救艾老师的独生女儿艾云不知怎么回事艾云经常爱一个人下河不知不觉就成了落水的小称砣让那些发现她的孩子们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救。小河中的呼救声一响吊脚楼里的锅碗瓢盆便跟着响起来那速度之快我想一定胜过了古代的狼烟胜过了抗日战争时的消息树。一转眼的功夫就有男子轻轻巧巧地游到了艾云的身边托起了正在深潭的旋涡上打着旋儿的艾云。这时候总是男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沉着冷静和能干的时候这时候也是吊脚楼上女人们的眼睛最流光溢彩的时候。我是在一个吊脚楼上目睹这一场精彩的好戏的整个救人的时间加起来不上两分钟时间虽短却显得那样惊心动魄以致多少年后我也一直不能忘记。还记得那次最先游到艾云身边的大丑因为他们兄弟二人长得都很瘦跟那猴皮精似的人们都习惯于叫他们大丑二丑。可这一次他的动作却十分优美轻轻地辟水小梭鱼一般地钻入水中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人托了起来。许多平时正眼也不瞧他一下的女人这次眼光中多了一份欣赏与敬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小镇上的人们真是穷得可以连买盐的钱也经常短缺。但在小河里很富有。不知道那时的小河哪来那么多的鱼儿虾儿蟹儿一年四季怎么捉也捉不完。一涨水我们在河边随便放个什么撮箕之类的工具就能装到许多鱼虾。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放鱼药去毒鱼摸鱼和捉蟹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那可真是一件冒险的事。有一次我将小手伸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抓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以

为是条大鱼的尾巴拖出来一看妈呀是条花花绿绿的水蛇好在那时候看别人处理这类场面的次数挺多自己也有了一些经验赶快甩开胳膊在空中画了几个优美的圆圈水蛇也许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吧就从凉爽的窝里飞到了热烘烘的山坡上。经历了这些煅练我也操练出了一身农家孩子的大胆。后来在大学看见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女孩见了一条毛虫虫也要惊叫好半天就很难相信她们不是在矫揉造作。 比小河更富有的是那些环抱着小镇的群山。春天有刺苔苔、羊奶奶、茅千儿、茶泡和三月泡夏天则有龙船泡秋天更有八月瓜、阳桃野枣儿野梨儿。我一直怀疑这些都是只有山上才长的东西读了那么多书有些东本一直没有从书上看到过。比如茶泡吧它象一个个彩色的灯泡没热时是红的熟了之后白里泛着一点淡青有的白白的面子上还有几个黑色的霉点子吃起来嫩脆爽口清甜宜人书上就一直没有人写过。还有三月泡它的样子很近似现在的草莓但比草莓要秀气得多玲珑剔透、晶莹鲜润颗粒小巧但味道却浓甜而清香书上也似乎少有人提起。除了这些野果就是山菌子了。进了城才知道人们叫它们做蘑菇一年四季只要天一下雨我们就可以吃到菌子那几乎是小镇人们桌上的一道主菜。而最好吃的要数枞菌了一年两发春菌金黄、秋菌嫣紫芳香无比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用油蔬成菌油作为吃面的炒菜的作料一年四季做出菌类佳肴实为一种难得的山珍。除此而外山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珍奇动物每到秋收过后人们便开始上山赶仗起下来野猪、白面、麂子味道特别鲜美。有的人家野味吃不完挂在炕头熏一熏当作珍贵的礼品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女孩子不能上山赶仗但一年四季我们除了呆在水里便是呆在山上了。我们一群小女子也有一个孩子王她叫红娥上山摘茶泡、捡菌子、拾干柴只要红娥吆喝一声上寨下寨--整个小镇的孩子便都会蜂涌而去。在山上红娥很会照顾每一个人。我是一个后加入者小学毕业后才随调动工作的母亲来到了这里。而我得到红娥的照顾却是最多的每一次我拾的柴总是最少而且捆得松松垮垮根本挑不回去。红娥叫一声拿条藤子来就有人把藤子送到了她的手上谁的柴多些凑一点过来又有人往我的柴堆上加两把红娥飞快地帮我重新捆好了柴。可惜我偏偏不争气还没走出一泡尿远又直喊挑不动了每次都是红娥飞快地跑上前把自己的柴一放回过头来接我。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红娥也考上了省城一所有名的学校从此我们离开了小镇。只是来来去去的路上我们依然同路我知道在大学里她照样非常出色。第一次见面许多长沙伢子望着她目瞪口呆湘西真有这么美丽的女子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少了一些往来前日邂逅才知道她早已把自己的公司办到了省城和州府。彻夜长谈中我们又回到了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小镇。 小镇伊人别来无恙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名家写元旦篇二:名家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

名家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微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唯一真正关切的独养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义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鲁迅:《呐喊》

琴穿了一件淡清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整齐的前刘海下面,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双大眼,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她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巴金:《家》

〔加西莫多〕他的全身差不多就是一个滑稽像。一个巨大的头颅上长满红色头发;两个肩膀之间隆起一个驼背,当他摇摆时,从前面都能看得出来;两股和两腿看起来奇怪极了,好象它们只能用膝盖动作,从前面看去,好象是两把镰刀,刀柄和刀柄相联起来,两脚肥大,两手粗壮;而且,在种种畸形之中,有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强、严肃、勇敢态度;对于那希望“强力”也能象“美”一样是从和谐产生出的永恒的定律,要算是一个奇特的例外。这就是民众将要选出的“愚人之王”。他看来仿佛一个被打碎了没有好好拼拢来的巨人像。当这个怪物出现在小礼拜堂的门限上,无表情,又胖又矮,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象一个伟大人物所说,“下部是方方的”。从他一半红色一半紫色,散缀着银色的钟型花纹的衣服上,特别是从他十足的丑陋上,观众立刻认出是谁,同声喊道:“这是加西莫多,那个敲钟人!”

————【法】雨果:《巴黎圣母院》

〔罗亭〕一位年约三十五岁的男子走了进来,身材很高,微微有点佝偻,卷曲的头发,黝黑的皮肤,一张不匀称但是有表情的聪颖的脸,水汪汪发亮的活泼的深蓝色的眼睛,笔直的宽阔的鼻和弧形完整的嘴唇。他的衣服不新,有几分过窄,好象是因为身体长大了,所以不合身。……罗亭的尖细的声音和他的高大的身材以及宽阔的胸部似乎不大调和。

————〔俄〕屠格涅夫:《罗亭》

〔玛丝洛娃〕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身量不高、胸脯颇为丰满的年轻女人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牢门,很快地转过身来,在看守长身边站住,里边穿着白上衣和白袜子,外边套一件灰色的大衣。那个女人脚上穿着麻布袜子,袜子外面套着囚犯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分明故意让几绺卷曲的黑发从头巾里滑下来。那个女人整个脸上现出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马铃薯的嫩芽。她那双短而且宽的手和她大衣的肥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白脖子都是这种颜色。在那张脸上,特别是由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睨的眼神。她把身子站得笔直,挺起丰满的胸脯。她走到长廊上,微微仰起头,照直瞧着看守长的眼睛,停住脚,准备着不管要求她做什么,她一律照办。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玛格丽特〕的确,玛格丽特可真是个绝色的女子。她身材颀长苗条稍许过了点份,可她有一种非凡的才能,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她披着长可及地的开司米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暧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责的。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象缪塞所说的那样,好象是经她母亲精心摩挲才成为这个模样的。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边两条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长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象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的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象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

————〔法〕小仲马:《茶花女》

〔爱斯梅哈尔达〕在不幸的马车里,坐着一个少女,两手反绑在背后。她穿着衬衫,长长的黑发纷乱地披垂在她的脖子上和半裸的双肩上。在这些象波浪样的、比乌鸦的羽毛还乌亮的头发之间,看得见一条灰色的、多结的粗绳子,擦磨着她细腻的皮肤,缠在不幸的少女的脖子上,就象一条蚯蚓缠在一朵花儿上一样。她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饰有绿玻璃片的小符咒。那些站在窗口上的观众,还能看见车子里面的她的裸露的腿,她试着把它们缩藏起来,仿佛是由于女性的最后本能。

————〔法〕雨果:《巴黎圣母院》

〔哈克贝利〕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服,满身都是一年四季开花,破布条条老在飘动。他的帽子是个很大的破家伙。边上有一块很宽的新月形的帽子边耷拉着;他要是穿着上装的时候,那上装差不多拖到脚跟,背后两颗并排的钮扣一直到背部的底下;裤子只有一边的背带吊着:裤裆象个口袋似地垂得很低,里面什么也没有;裤腿没有卷起的时候,毛了边的下半截就在灰里拖着。

————〔美〕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牛虻〕他是一个瘦削的小伙子,不大象三十年代英国中等阶级的年轻人,倒象十六世纪人物画里的意大利少年。从那长长的睫毛、敏感的嘴角,直到那纤小的手和脚,他身上每个部分都显得过分精致,轮廓过分鲜明。要是静静地坐在那儿,人家准会当他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很美的姑娘;可是一行动起来,他那柔软而敏捷的姿态,就要使人联想到一只驯服了的没有利爪的豹子了。

————〔爱尔兰〕伏尼契:《牛虻》

〔尼洛英娜〕母亲个子很高,有点驼背,她被那长年的劳动和丈夫的毒打折磨坏了的身体,走动起来没有一点声响,而且有点侧着,好象很怕撞上什么。宽宽的椭圆形的脸布满皱纹,有些浮肿,黯淡的眼睛流露出工人区大多数妇女都有的那种愁苦不安的神情。右眉上有一块很深的伤疤,使得眉毛向上微微吊起,看上去好象右耳比左耳高些,这使她的面孔带上一种似乎老在胆怯地谛听着什么的表情。在那又黑又密的头发里,已经闪现出一绺绺白发。她整个人都显得柔弱、忧郁和温顺。

————〔苏〕高尔基:《母亲》

名家写元旦篇三:名家写秋散文集选

秋天名家散文集选

秋天的纪念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他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时期,飘摇难料的身世,颠沛流离的老境,欲济无楫的失意,国难家愁与秋的荒凉冷落浑然一体,苍凉的悲壮,苍茫的愁绪,排山倒海,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正如“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世人总喜欢春天的繁华似锦,排斥秋天的无情与落寞,然而,秋天却是人们回避不了必然经历的季节,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才有艺术的苍老之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诗人杨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李白从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兴湍飞,秋高气爽宜人秋色直入笔底: 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秋,是走向衰老的标志,成语“老气横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成熟与老辣的象征,是清寒与寥廓的外显;是秋月朗朗,鹊桥飞渡;是枫叶萧萧,秋蝉默默。此刻,树叶完成了一个轮回,把自己交给大地,交给粗壮的根,在蜕变中孕育新一轮的成熟与丰收。因此,秋又是落叶对根的情思,是大雁对长空的向往;秋天的奉献是无私的,秋天给人的境界是深远的。

田园诗人王维,隐逸山林之中,写诗画画参禅,每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秋天的感悟刻骨铭心而又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谐,他那眼中之山水,即心中之山水,即意象之山水。他的一组组山水诗就是一幅幅山水画,读了,心驰神往;看了,神与物游;品了,通会之境,人书俱老。《山居秋暝》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感慨于秋之空山的幽远空旷与寂静,禅意十足,归意可掬,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与浣女,莲动与渔舟。是诗焉?是画焉?是禅焉?似是又不全是。这是一幅世外桃源归隐图,沉醉于兹,心旷神怡,这种诗画禅俱佳的秋的去处,纵使贵族王孙,亦足以陶然可乐,而流连忘返。

四季有四季的特点,“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我却独爱着秋天,秋天是令人怀念的。与春天的浓艳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片落叶而阵阵讴歌!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处苍老而击节赞叹!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个细节而怦然心动!

秋天,为你举杯!为你壮行!

罗兰: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

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评析]

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诗化的语言与句式,浓情的点染和描绘,是其外在的美;而态度的旷达与淡然,思绪的透澈与洒脱,则是其内在的美。作者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这种人格和个性的风度,就是秋天深层美的极致和底蕴。

两 片 秋 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

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晴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深秋书简

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 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入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

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 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有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得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

(选自《光明日报》)

门落清秋

作者:涵昭

相对百花齐放的春而言,人们总有些害怕秋的到来,尽管,秋也被誉为丰收的季节。然而,在习惯性用语中,人们始终会忘记夏与冬,而习惯用“春秋”表示一年。春天象征着早晨与开始,秋呢,则无疑是傍晚和结束。无意之间,秋便从夏末的余热里悄悄流走了,人往往会不经意的忽略了它的存在。

微凉的风,无声无息的被挡在门外,无法进得门内的世界,只因门外属于自然,门内却属于人生。直到门内的人透过窗户望见了门外落叶的几抹金黄,才发觉到了什么。秋,原来果真是金色的,并不逊色于春的翠绿。不过,那就是一袭轻纱般的美梦,飘过身畔,随后被白雪所替代。

秋去了,去往何处了呢?难道,又默然回归西方白色的净土了吗?雁儿们或许早已迁徙,却忘记了它们当初迁徙的时候排的队伍是“一”字或“人”字;虫儿们仍在田间呢哝,吟唱着单调而令人费解的诗歌。透过逐渐暗淡的金黄,能想象出一幕情景:站在高耸的山顶,俯视山下片片梯田,以黄色调为主,各色的一块块田地,排成规则的形状,是否更像壮族妇女精巧的手工织出的彩锦?偏偏,门吱呀一声关上了,自然的力量渐渐熄灭,直至改变了本应富含的颜色。

于是,秋就这样在紧闭的门口落下了,甚至去得不留一丝痕迹。门成了秋的镜子,一面照着梦,另一面照着现实。不知道门外落下了多少黄叶,却如剪影般被碾作了尘土,或被凉风吹到了某个不知名的荒原。门内仍是寂寞,有人在临窗吹笛,残碎的余音反而比主旋律更为隽永,更是耐人寻味。那是一种等待,仿佛快要发霉的长久等待,在麻木里,永远不用去担心是否能等到结果。

昏暗与朦胧中,再次嗅到桂子的清香了。独坐在空阔的椅子上,望见檐角的水滴变成冰霜,望见墙隅的蛛网又起了厚重的灰尘,才知道炎夏已走,蜘蛛早已经不住旧巢了。大概,虫子们都已经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或进入了不知多长时间的休眠状态。从狭长的门缝里,只偷窥到半缕凉月的微光,那门外的世界,到底需要门内的人怎样去创造呢?一转眼,门内依旧,门外却已万变,带不走的,仅是一声迟到的叹息。

秋是循环出现的,而不同于季节的事物的未必尽可循环,变化之所以称为变化,规律又有谁能明确的丈量猜度?听说秋天的蚊虫总会带上恶性病毒,在那时候人也容易感染上疟疾,只期待着来年春天能将不好的东西全部清除,然落得的依旧是“人比黄花瘦”。

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紧闭已久的门,原来,凉秋深处,仍有桂之芬芳,浮动暗香的夜坠落了,明天将会升起艳阳,或许吧„„一片小小的落叶,倏的掠过柔软发际,飘到温度回升的手心,呵,我竟然把秋拾在手里了。

名家写元旦篇四:名家名篇写雪的精彩段落

名家名篇写雪的精彩段落

★ 雪花 玉蝶儿样的雪花,在除夕的夜晚里飘落。它与爆竹爆开的纸屑,绰绰比舞。不一会儿,就白了房舍鳞鳞的瓦片,白了条条街巷,也白了庄户人家的小院儿。窗前老槐上,挂满了素花玉串,闪闪银做的模样儿。乍望去,直如一位袅娜的雪仙子,千姿百态的,亭亭弄着俏。 李耀奎《年祭》

★ 雪花,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摄氏零下的气温中,凝结而成的冰晶。人们把雪称作“花”,这倒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雪花的形态确实像花一样漂亮。在放大镜下,你可以看到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晶莹的薄片,有的像白亮的银针,有的像一把张开的小扇,有的像夜空的星星„„据统计,现在观察到的雪花图案,已有一万多种哩!尽管雪花万姿千态,但基本形状是相同的,都带有六角形的特征。唐代著名武将高骈在“对雪诗”中,曾这样写道:“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这六出飞花,便是指有着六个“花瓣”的雪花。 孙述庆《六出飞花》

★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鲁迅《祝福》

★ 这里几乎还没有积雪,地上只薄薄地洒了一层。雪此刻仍在下着。雪花异常胆怯地飘落下来,又干燥,又轻盈,像绒毛似的。风轻轻一吹,就把雪花从路边吹进沟渠,从小丘吹进山谷,吹到森林边缘去了。 (苏)伊凡·沙米亚金《多雪的冬天》

★ 这时开始下微雪了,这样的雪,常常在没有风的时候看见,疏疏的雪花,好像在沉思——落下去好呢,还是不落下去呢?而且差不多就停在透明的空中,悬在那儿,好像瞬息之间,失掉了重量一般,接着迟迟疑疑落到地上,把自己在空中所占的地方,让给同样苛刻,同样温柔的雪片。 (苏)费定《初欢》

★ 天还没有黑,潮湿的雪花就开始落到湿润的地面上,万籁俱寂。起初只是几片绒毛细的雪花——美丽透明的六角结晶体在空中飞舞,冉冉飘到地面。后面雪开始下大。傍晚,湿淋淋的雪花纷纷扬扬,铺天盖地,挂满了树枝,厚厚地粘在战士们的头上、肩上和袖臂上。 (苏)瓦西里·具科夫《活到黎明》

★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名家写元旦篇五:名家写亲情

名家写元旦篇六:名家写老师的文章

名家写老师 老钱的灯

孔庆东

当着导师的面,自然是叫 钱老师。但背后,还是觉得叫“老钱”过瘾。

老钱在世上混了五十个年头了,还没有混到一块法定的私人居住空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弥勒佛似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我有时便不免暗发一点鲁智深式的腹诽:今日也要做学问,明日也要做学问,冷了弟兄们的心。

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他那间斗大的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身影在墙上漫涌着。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突然杯翻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那支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我常常从那支灯下经过。二十一楼的西半边,冲南,二层中间的那个窗口。我披星戴月从三教(指北京大学第三教学楼——引者注)回来,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粗犷的笑——大概又接见什么文学青年吧。我深更半夜晚上出门,来回总要绕到那窗下。看一眼那灯,似乎心里就多了一份舒坦。每当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不禁就想到:老钱大概还在干着吧?我再忍会儿。

有一次送女朋友,我说:“从那边儿绕一下,看看老钱的灯。”她勃然小怒:“又是老钱,老钱!老钱的灯有什么好看的?简直是变态!”我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她一记红焖肉,酿成了一场大祸。

所以我有时觉得,老钱的灯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老钱的满头黑发,不就是被它弄没的么?只要它亮着,老钱就像着了魔似的翻呀,写呀。写鲁迅,写周作人。可是人家那哥俩儿有他这样的“贵府”,有他这样的青灯么?“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也许他很欣赏陆游的这联名句吧?

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

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

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黑夜之轻都压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子。

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真想喊一声:“嘿,老钱,悠着点儿!”

灯嗡嗡地喘息着。

老钱是个普通人。 但他的灯,亮在我心上。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一)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①〔“正心”“诚意”〕出自《大学》。“正心”,指端正心思;“诚意”,指意念真诚。 “不欺暗室〔不欺暗室〕指不在暗处伤人。”,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二)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①〔与其进也,……不保其往也。〕语出《论语?述而第七》。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与,肯定、赞成。‟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三)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得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彝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做大将。”此外如此类者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

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天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了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

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地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能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巴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眼睛好一些了,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t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系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80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名家写元旦篇七:向名家学习写人记事

向名家学习写人记事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质量的语文教材,让这种教学设想成为可能。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向名家学习写人记事。

教学时,我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放到一起讲授。通过反复阅读,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两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并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概括出这两篇文章共同的优点。 优点一:注重细节

写人记事,是靠细节来说话的。无论是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还是汪曾祺回忆金岳霖先生,都选取了许多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汪曾祺用“有趣”来概括金岳霖先生。为了体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金先生“衣着”“相貌”“走路”“上课”“交友”等诸多细节。这些细节让我们知道金先生的“有趣”,并不是他有多么的滑稽、逗乐,而是他多么的特立独行,多么的睿智深情,对自己的学问又是多么的轻描淡写。

优点二: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写人记事,没有材料会很苦恼,材料太多会更苦恼。好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是要对手边的材料进行精挑细选的。挑好的材料,也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而应该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所谓的“得当”,是指让那些要着力表现的东西凸显出来。在《回

忆鲁迅先生》中,课文节选部分先用两行多的篇幅写鲁迅先生的笑声,又用两行多的篇幅来写鲁迅先生走路的特点,接下来却用两页多的篇幅来写鲁迅先生对衣着搭配的见解。这就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这个细节?她要通过这个细节告诉读者什么?

经过探讨,师生达成这样的共识,作者萧红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告诉读者,许多人笔下严厉、倔强的思想家、战士鲁迅,也有极富人情味的一面。我们甚至可以做大胆的推测,或许,如此长篇大论地评价女性的衣着以及服装搭配,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仅此一次,作者抓住了它,并记录了它。我们这样说的依据是文中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谁穿什么衣服,我看不见的”,可见,平日里鲁迅先生并不关注别人穿什么,自然也不会去评论别人的衣着了。 优点三:语言富有表现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一篇文章语言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好坏。这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首先,它们体现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回忆鲁迅先生》体现了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金岳霖先生》则大量使用口语;其次,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强,使描写很传神,有画面感。比如在写金岳霖先生的模样时,作者说他“有点怪”。当我们把上课不摘帽子,镜片一黑一白,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这些细节串联起来时,脑海中真的就会浮现出一个很怪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好的语言还体现在动词的使用上。《回忆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鲁迅先

生的笑声从楼上冲下来”。用“冲”字来写听到的笑声,在修辞上是拟人,其表达效果则是突出了鲁迅先生笑声的爽朗、畅快。这一切启示我们,在作文时,应该认真斟酌语言,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形容词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优点四:感情真挚

要想写好一个人,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萧红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鲁迅先生物质和事业上的帮助,曾经有一段时间,她是鲁迅先生家里的常客。她对鲁迅先生充满了爱戴与感激,这些情感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至于汪曾祺先生,或许真如他所说,他对金岳霖先生不是特别熟悉和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金先生的敬重和欣赏——虽然不很熟悉,但也要一写再写金先生,足见他对金先生的欣赏。文章中说“熟悉金先生的人,都称他老金”,但作者自己在文中每谈及金岳霖,必称“金先生”,足见他对金先生的敬重之情。而且,他不仅自己写金先生,还建议别人也写写金先生。这启示我们,爱一个人,能写好他;恨一个人,也能写好他。可是,如果你对一个人没有感觉,你就无法写好他。

有了如此深刻的阅读感受,相信学生们在某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再提笔写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时,一定会想起曾经在一个寒冷冬日的上午,沐浴着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的温暖阳光,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的这四条关于写人记事的法宝。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

名家写元旦篇八:写有关元旦的句子

写有关元旦的句子

1、旧的一年里,我们国家做了好多惊人的大事,特别的鼓舞人心,今天是元旦,天气特别的好,预示着今年我们会做出更大成绩。

2、今天是元旦,是20xx年的开端。满街彩旗飘飘,很多店的门口都吹起了红红的拱形门,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庆元旦,迎新春”。

3、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4、这个元旦过的真有趣,而且我明白了:不能欺负她人作为自己的趣事,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5、这次的元旦庆祝活动我们完得真是太开心了。我下次要把电子琴拿来,弹几首美妙的歌曲为大家助助兴。

6、元旦早晨,我随着鞭炮声睁开了眼睛。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有过悲伤,也有过感激。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我眼前。

7、元旦联欢会开始了,这次与以前的联欢会截然不同,这次是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老师做在旁边当“观众”,台下,同学们早就准备了许多精彩节目,所以都想老鼠掀门帘——露它一小手。

8、元旦节真热闹,购物者个个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物品都是笑容满面,各行各业的生意人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今天真是一年里的好开端,我爱这可爱家乡的元旦。

9、又逢元旦,XX的脚步随着我们酒后的舞步一起翩翩到来。酒醒后的清晨,阴冷阴冷。没有阳光的问候,有的只是细雨时落时断的祝福,它们轻轻下到路面上的水坑里,圈圈复圈圈,一个圈则代表一对别离之人的团圆。

10、一阵阵鞭炮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一道道礼花的闪光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热闹的元旦来到了。

11、心中有一份过节的心情,每一分都值得欢呼,每一秒都值得庆祝;心中有一份过节的心情,岁岁年年时时刻刻都是节日。何需等待?

12、今天是XX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各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庆祝元旦联欢会,我应邀作为本次联欢会的摄影记者,捕捉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

13、教室早已被同学们布置的张灯结彩,焕然一新。窗子上,贴满了窗花,和各种雪花的图案;教室被我们围成一个圈,空出一块表演场地;教室上空,缠绕着拉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蓝的,绿的;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闪闪发光。

14、新年的声声爆竹送走了旧日酸甜,唤醒了新的企盼。新桃旧符,年年望相似,似是旧时相识,人非物是,惟有游子哀愁,仍旧。

15、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会开始了,校园里喜气洋洋,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我们教室里布置得格外美丽,四条五颜六色的彩带交叉在一起,日光灯披红挂绿,再配上各色大小气球,整个教室充满着送旧迎新的节日喜庆气氛。

16、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大操场,我看见舞台上有五彩缤纷的气球,美丽极了。文艺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打乐器等等。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珍珠娃》,16个小朋友为了把节目表演得更好,她们忍着寒风,脱掉棉衣,只穿着薄薄的舞蹈衣上台表演节目,真的好勇敢,我觉得真是不容易啊。舞蹈结束后,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元旦文艺演出结束了。

17、我们一家人匆匆吃完晚饭,然后拿上烟花来到院子里,只见天空中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

花飞上天空,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五彩缤纷,把天空点缀成了鲜花的世界!

18、随着阵阵鞭炮声,旧年去了,新年到了。回首过去的日子,如流水一样过去了!

19、时间像流水,一眨眼,元旦联欢会结束了,但今天的联欢会让我们每个人都会铭记在心中。

20、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的、悄悄的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值得回忆的20xx年过去了,迎来了激动人心的20xx年元旦节,开始了一年的新旅程。

21、日出日落,在365个循环后,元旦站在路边等你。这365个循环中,失败了什么,成功了什么,元旦不在乎。元旦永远在等你,希望你从他身旁经过,好为你拍拍灰尘,换身衣服,加点干粮,鼓励你继续走下去,你也不仅愁眉苦脸,该笑着迎接元旦的洗礼,并告诉他你很快乐,别忘了一句“谢谢”。

22、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不管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们,都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23、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有的表演了优美的舞蹈,有的唱了动听的歌曲,有的表演了可笑的小品,还有的同学参加了有趣的活动。

24、来到部队礼堂落座一会儿后,原来的顶灯一下子灭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A good sentence yuedu.mipang.com)主持人走上舞台,先请出评委,又请校长讲话,接着播报了第一个节目:《春节序曲》。上面的琴声悠扬地传遍整个大厅,大家都感受到了元旦的气息。

25、快乐的“庆元旦”游园活动正在进行中,有老师有同学还有家长,真够热闹啊!再加上别开生面的游戏活动就更热闹了!

26、“元”有始之意,“旦”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27、等啊等,盼啊盼,终于把那热闹的元旦节给盼过来了,那天,学校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大操场上,去看我期盼已久的元旦演出。

28、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29、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30、一个又一个元旦,随着时间流逝,带走了我的过去,推搡着把我挤到下一站,即使再害怕,再抵抗,步伐却不听使唤地向前迈着,即使我知道,那里很恐怖。时间的力量,谁能抵抗?

名家写元旦篇九:名家名篇描写雪的精彩段落

作文素材:名家名篇描写雪的精彩段落

★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老舍《济南的冬天》 ★ 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下的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的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鹅毛大雪还在继续下着,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天地间的空间填满。那山上地下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地看起来怪美的。 冯德英《苦菜花》

★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的飞舞着。本来是荒凉的冬天的世界,铺满了洁白柔软的雪,仿佛显得丰富了,温暖了„„这时每株树上都积满了白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宗璞《红豆》

★ 春雪 雪花悄然地飘落着。那飞舞的雪花,一朵,又一朵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又像是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生命,在苍茫的夜空中颤动、沉浮、荡漾。神情是那样怡然,变幻是那样神奇。季宇《雪花,静静地飘》

★ 早晨像盐粉一样飘下来的雪花,越来越大,终于变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莫斯科变成了一个银白世界。有几辆黑色的轿车,给雪花盖住,也仿佛成了陷在盐堆里的黑色小甲虫。只有一簇簇的小白桦树,这著名的耐寒的树木仍然坚强挺立,它虽然也带上顶冰雪帽子,但是依旧不减其雄姿翠色;大风刮过,它们摇曳一下身子,雪花就一个劲儿地向下滑落了。 秦牧《欧洲的风雪和阴霾》

★ 第二天清早,雪花没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树枝丫被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在枝上的积雪。近处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溶入迷蒙的空际,自己也变迷蒙了。 周立波《金戒指》

★ 窗外落着鹅毛大雪,雪花像蝴蝶似地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撞了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苏)柯切托夫《茹尔宾一家》

★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巴金《家》★ 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四周山上的层层的松枝,戴着白绒般的很厚的雪,沉沉下垂,不时的掉下一两片手掌大的雪块,无声的堆在雪地上。 冰心《寄小读者》

名家写元旦篇十:名家谈写作:只有写,你才会写

只有写,你才会写

大民

“作文就是写话”,这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话。极端简单明了的道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理解和运用。叶先生提醒我们:作文无非就是把嘴巴的劳动转移到手上,把“心口统一”的快乐合作,变成了“心手联动”的有趣结合。何难之有?略加训练就可以了。 有一名初中生,从网上找到了我,诉说她的苦恼:她最怕写作文,每逢作文课,就像挤牙膏,一字一句往外挤,挤上三五百字就再也挤不出来了。我QQ上问她相关情况,她回答快速,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智慧。最后,我告诉她:“你是作文的高手,完全不理解你为什么说自己愁作文,害怕作文。”她说:“晕,凭什么这么‘诬蔑’我?”我说:“你把刚才咱俩的聊天记录复制下来,把我的提问删除,略加整理,看看是不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这位同学照做了,并把那篇作文交给她的老师看。几天后,她兴奋地告诉我:她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得了班级最高分,原来作文这么简单啊。

对于下笔踌躇、眼高手低的同学,我的“绝招”是让他们闭上嘴巴,用纸条跟别人交流。所有的表达和交流都必须用纸条进行,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这办法需要强制执行,但是效果神奇,一般情况下五天见效,第六天开始,该同学一天不写作文心里就痒痒。 有不少专家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认为只要增加了阅读量,作文水平自然就会提高。这句话自然不错,却是有些片面。实际情况是,很多喜欢阅读的学生,写作水平并不高。为什么?因为他过分强化了眼睛和大脑的合作,忽视了手指和大脑的合作,更没有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读得越多,发现差距越大,本来挺有信心的,越读越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写作的“材料”了。这个时候,怎么办?要写,一定要让自己的手指头运动起来,要把见闻和心里的想法、感受写在纸上。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奇妙的“手感”。“手感”好了,下笔就真的如有神助了。甚至本来没有构思到,写着写着奇妙精辟的句子就自动冒出来,流出来。笔尖儿牵着大脑走,越写越开心,越写越顺畅。

用进废退,人身上的所有器官都遵循这个原则。写作靠手指,一定要让手指动起来,用起来。作文是本能,要把手指“用”起来,让每个关节肌肉神经都“行动”起来,渐渐地就笔走龙蛇、心手(笔)一致,然后可以游刃有余、下笔如流水了。

同学们的日记写作,也不必非要每天一篇,三五天写一篇也可以,以“让手指保持在状态上”为宜,因人而异,不必一刀切。日记的“日”,对同学们来说,是“经常”的意思。“日记”就是“经常写”。

契诃夫有一句话非常适合我们:“写,只有写,你才会写。”

作者简介:大民,真名刘加民。曾为《中学生》作文版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国教育学会“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课题组长,《少年儿童研究》理论版负责人。

原文出处:

每个孩子都能写作

叶永烈

我刚从桂林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书市归来。在书市上,我推出三本新书,其中的一本献给小读者——《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作》。我写这本书,是因为常有小朋友问我:“什么是‘专业作家’?”我笑道:“‘作文专业户’呗!”他们一听,便要我这个“作文专业户”告诉他们作文的“秘诀”。于是,我“现身说法”,写了这本书。

我小时候怕写作文。那时候,我觉得写作文是一桩难事。为什么呢?做数学题,只要你懂了公式,就能算出来。可是,写作文就不一样,即使把语文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写起作文来未必顺手。特别是作文题目千变万化,没有“作文公式”可以套用,光靠死记硬背对付不了。

小读者们常常以为作家大约是“神童”,小时候一定是“作文尖子”。其实未必如此。 前些日子,我整理旧物,找到我中小学时期的成绩报告单。我的第一张成绩报告单上写着“一上年级学生叶永烈”,作文只有四十分,旁边盖着一个蓝印:“不及格”! 到了“一下”,作文进步了一点,总算及格了,也只有六十四分!到了“三下”,作文算是进了一步,七十六分。然而,到了“五下”,我的作文成绩竟然又不及格,跌到三十五分!

不过,到了小学六年级,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离我家不远处,是《浙南日报》社(今为《温州日报》)。报社门口,有一只大木箱高挂着,上面写着“投稿箱”三个大字。我常常从那里经过。我不知道这“投稿箱”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说,只要把稿子投进箱子,如果写得好,报纸就会登出来。我不由得心动了。 十一岁的我,偶然心血来潮,写了一首小诗,悄悄地投入那只在我看来颇为神秘的箱子里。

十来天之后,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放学回家,父亲笑容可掬地叫唤我:“阿烈,快来看报纸。”

啊,见报了!这首小诗总共只有七十个字,“豆腐干”一块,成为我文学创作道路的起点。

小诗的发表,使我“连升三级”: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一下子升为大队宣传委员,衣袖上别了三道红杠。

从此,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就从一个作文不及格的孩子成长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尽管我在北京大学读的是化学系。

我的“现身说法”,还不只是说了作文不及格的孩子能够成为作家,出身理科的也能成为作家,最有趣的是,我讲述了自己近年来连续四次参加高考作文的经历。

记得,2000年7月7日,上海《青年报》邀请我与考生们一起参加高考作文,我爽快地答应了。在我看来,对于我这样的“作文专业户”来说,高考作文不过是“小菜一碟”。 然而,当我步入考场,一看高考作文题目,不由得愣了一下。考题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在当时,申办上海世博会刚刚提到日程上来,我并不太熟悉,所以觉得这个题目不容易“切入”。稳了稳神,细细想了一

下,思路终于豁然开朗,我花了四十五分钟一口气写出了政治性抒情散文《东方巨龙的腾飞》。这篇“作文”在第二天就发表于上海报纸,获得好评。这样,我这位“老考生”算是“满分”而归。

由于这回参加了高考作文,我的“名声在外”,于是在几年间一次次被邀请参加高考作文。

写高考作文《面对大海》时,我显得很轻松,因为这个题目我很容易切入。我铺陈了自己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海洋,围绕“海纳百川”这一主题展开,很快挥就一篇情景散文。

在写高考作文《生命的选择》时,原本这题目不容易下手,正巧我不久前去美国纽约采访“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有着生动的素材:纽约消防队员在危难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朝熊熊燃烧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冲了上去。这样就紧扣主题“生命的选择”,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浴火的凤凰》。我的这篇高考作文获得了高分——满分是六十分,评卷老师给了五十八分!

至于第四次写高考作文,题目是“说‘杂’”,我也很顺手。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杂家”,所以“杂家论‘杂’”,当然很容易写。我写出了杂文《“杂家”好》。

有了四次高考作文的实战经验,我的“现身说法”当然就跟小读者贴得很近。我的这本书没有教授“作文秘诀”,而是以自己的经历打消小读者们的“作文恐惧症”,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说明“写作并不难,只怕有心人”。正因为这样,我给这本书取了响亮的书名:“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作”。

作者简介: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於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新作《相约名人》。

原文出处:

只有写,你才会写

金盘实验学校 李琼丁

王安忆写小说出了名,不少人都羡慕她有个当作家的妈妈,于是纷纷写信给茹志鹃,请她谈谈她是怎样培养王安忆的。——到底有没有写作要诀可以祖传秘授的呢?当然没有。为此,茹志鹃只好在各种场合反反复复地说明她培养不了作家;否则,她一定把她的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作家,而不是只培养一个。

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老舍也说:“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游泳健将是在游泳中练出来的,钢琴演奏家是在弹奏中练出来的,好文章是在写中写出来的。不停地写、写、写,要说秘诀,这就是。

可是怎么写呢?我觉得应该抓住三个关键词。

一、随处

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的学生抱怨自己的生活是单调的,枯燥的,没有写作素材。其实,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生活的海洋处处都会泛起美丽的浪花,心灵深处时时都会闪现思想的光芒。每一天的生活,每一次来校回家途中的风景,每一节课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前一天的复制。细心观察生活中极其细微的变化,思索其探究变化的原因,就能积累许多有用的素材。例如,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途中总要经过几个路口,在等待红绿灯的几十秒中,你曾经饶有兴趣地抬头看过天上的云吗?你曾经仔细观察过身边同样在等待的人们吗?

广泛阅读,开阔眼界,是写好文章的又一个重要前提。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闲书、杂书,无论是文学书籍还是其他门类,无论是指定性阅读还是个人兴趣,无论是专门阅读还是随便翻翻,哪怕是言情、武侠、科幻、推理、玄疑,只要是触动自己心灵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写下来。只要能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点点滴滴,时间一长就会积累不少的文学素材。

二、随意

其实写作是随意的。篇幅上可长可短;表达上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无拘无束;体裁上可以运用笔记、小品、故事、杂感,不一而足;内容上可以是生活片断、瞬间的感悟、美妙意境,无意中看到的感人场景、在脑子中转瞬即逝的瑰丽幻想、浪漫情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关注到的时事纵横,或者是世人关注的体育赛事、打动你心灵的音乐、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动漫游戏,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不拘一格,灵活自由,空间广阔。

但随意不等于随便。随意决非随心所欲,决非粗俗浅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立意高远,追求情趣、理趣,生动、自然、鲜活、精美。可以描述事件,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论选择什么材料,发表什么见解,抒发什么情感,都不能忘记真实是文章的灵魂。

三、随时

情感的思绪总是稍纵即逝,每有感触,应该及时捕捉,整理成文,否则,很可能与灵感失之交臂。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的学生,会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会抓住生活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段对话、一个动作、一缕情思、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个梦幻、一点纠葛、一段插曲、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段机缘、一种联想,心有所动,敏锐地把偶尔得来的对话、动作、场面、情思、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当心中的写作欲望开始萌动时,要及时拿起笔去写作,“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笔写我心”。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文章自然天成,与思维的灵动密切相关,但若无“妙手”及时记录,又岂能“得之”?所以,一定要养成随时动笔、随手记录的好习惯,这是写好文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学生能“随处”“随意”“随时”地写,不停地写,相信学生一定会意到笔随,写好文章将不再是什么难事。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县黄山实验初中

原文出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2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