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元宵

| 元宵节 |

【www.guakaob.com--元宵节】

银花元宵篇一
《《火树银花闹元宵》》

69、 火树银花闹元宵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六(3)蔡亲亲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古代称为上元,元宵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元宵的前后几天,街头巷尾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所以又叫灯节。元宵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游艺活动,分外热闹。

这不,元宵节到了。我们一家也正兴致勃勃地忙碌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都围在桌子边。只见,奶奶将

那白花花的糯米粉倒进盆子里,风儿轻轻地扫荡着,米粉也随着风儿翩翩起舞。顿时,桌子上也是白茫茫的一片,宛如千千

万万个雪花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造成了一场奇特的室内雪景。

奶奶先娴熟地将糯米粉加水调成面团,再将一大块面团切成适宜搓圆子的小块。接下来的任务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的——搓圆子。看大家都拿起面团认真地搓起来,我也不甘示弱,拿起一个跟着奶奶的样子搓起来。开始我还不很熟练,待大家搓了三四个后,我的一个才算完成。但由于不断练习,我也能一起搓两个圆子了,而且十分美观、圆滑了。

搓着搓着,我的心中不禁冒出了一个问题,我问妈妈:“妈妈,元宵节为什么会有吃圆子这一习俗呢?"妈妈边搓圆子边说:“元宵节的

应时食品也叫’元宵',或称汤圆。虽然各地汤圆风味不同,但作为团圆的象征却是一致的。正如民谚所说:’吃了汤圆好团圆。'啊!” 是啊,“吃了汤圆好团圆。”白白胖胖的汤圆已经下锅了。看起来,就好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正在一片清澈的池子中游泳。看得令我忍不住咽起了口水。不一会儿,那些个白净的小胖子都乖乖地浮到水面上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让我咬上一口。我端起碗,咬了一口在嘴里,真是柔软黏香啊,我可喜欢吃了!

我们吃了团团圆圆的汤圆,然后又自己开展了“元宵猜灯谜”活动,我们玩得有滋有味,灯谜也是丰富多彩。时不时难得我们抓耳挠腮,每当我们猜对一条灯谜,就像战胜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似的,高兴地手舞足蹈。我们欢乐的笑声不时回荡在天外......

指导老师:花红云

联系地址:226351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银花元宵篇二
《元宵节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一家三口去观花赏月,不过花是烟花。

月亮圆圆的,像个大汤圆,放在天空这个大玉盘中。月色朦胧,因为月亮姑娘害羞地蒙

上了面纱。

空中,礼花绽放,五颜六色真是美不胜收,有的像菊花绽放出无数层花瓣,有的像小蛇蜿蜒伸向空中,还有的像喷泉喷溅出无数彩色的浪花……,整个天空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大音乐厅奏出悦耳动听的曲子,听!嘭嘭!呲呲!咚咚!……真是火树银花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呀!

最后我们放了一个孔明灯,它带着我们的希望飞向天空,越飞越高,最后化作一颗红色的小星星。

今天是团圆的节日兔年顶呱呱!,我希望全国小朋友去观花赏月兔年顶呱呱!

小学生关于元宵节的作文2篇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文化广场猜灯谜,看花灯。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我不经意的抬头一看,咦?月亮婆婆怎么也出来了?今天不是阴天吗?怎么会出月亮呢?我想大概是月亮婆婆看见地上喜气洋洋,也来凑热闹吧。猜灯谜的地方人也不少,有的在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有的托着下巴冥思苦想,还有的眼睛一亮,似乎知道了什么„„真是形态各异。

街上的花灯也不少,有荷花灯﹑牛角灯﹑机器猫灯﹑用纸做的纸灯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但是最有特色的是牛角灯,牛角灯的牛角分为大红﹑粉红﹑草绿﹑宝蓝这四种颜色,戴到头上按一下开关,牛角就会亮,还真像一头活生生的牛呢﹗最热闹的就要数孔明灯了,哇﹗上千盏孔明灯飞向了南方,一闪一闪的就像夜空的星星。一些人在孔明灯上写上心愿,随着一盏盏闪闪发光的孔明灯缓缓升空,人们的心愿也仿佛被放飞了。我问爸爸为什么这灯取名叫孔明灯呢?爸爸回答说:“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为三国时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求救,便制作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后来果然脱险,于

是人们就称这种灯为孔明灯。”“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尔后,心中油然而生对诸葛亮的敬意。

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孔明灯。

今年元宵节,在xxx公园举行元宵灯会,吃过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观看。

进入公园,人山人海真是热闹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五彩缤纷的花灯组成的一座彩灯门,门顶站着一头金光闪闪的金牛,表示牛年的到来,希望今年人们个个牛气冲天。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九天楼,今天的九天楼装扮的格外美丽,楼底四周由十组彩灯组成的成语故事:有“一诺千金”、“心心相印”、“三元极第”、“四季平安”、“五谷丰登”„„这些都喻意着人们在找年的美好愿望。这时,一曲悠扬的音乐飘入我的耳中,定睛一看,原来是“神七问天”灯组传来的。只见三位宇航员,手捧鲜花献给玉帝,玉帝和众神们都目瞪口呆声声念道;“不会吧?”我仿佛看见神七火箭腾空而起飞向天空;仿佛看见宇航员登上月球“神七问天”实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火箭会飞的更远„„。除此之外,我们还观赏了有名的盖碗茶灯组,它的壶身由小酒杯组成,而壶身上的花纹则是由碟子组成的,真是巧夺天工不愧是件精品。今年灯会趣味丰富,除了介绍而外,还有功夫熊猫、孔雀开屏„„看的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看着栩栩如生的灯组,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过年的氛围,祝大家新年快乐。

银花元宵篇三
《元宵的对联》

元宵节对联

三五夜; 一重春。

万户鼓吹; 银光有焰。

五夜通明; 天开美景。

风清月朗; 灯彩星辉。

无边春色; 有庆年头。

光天满月; 火树银花。

月光皎洁; 银烛辉煌。

月光照耀; 银蜡辉煌。

金吾不禁; 玉漏莫催。

星桥铁锁; 火树银花。

树梢银花; 心上春意。

一团拥宝炬; 千点灿银星。

九陌连灯影; 千门庆月华。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

万家元夕宴; 一路太平歌。

千家春不夜; 万里月连宵。

天上冰轮满; 人间玉漏迟。

天上冰轮满; 人间彩灯明。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银花元宵篇四
《元宵节对联大全》

元宵节对联大全

元宵节对联大全

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

天上冰轮满;人间玉漏迟。

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

元夕万家宴;宵月千里明。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一团拥宝炬;千点灿银星。

九陌连灯影;千门庆月华。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万家元夕宴;一路太平歌。

火树祥光丽;星桥宝炬红。

灯月千家晓;笙歌万户春。

灯楼灿明月;火树暖春风。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

青阳调玉烛;华月送清歌。

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

兔魂连银海;鳌山接紫微。

放手擎明月;开心乐元宵。

银花开火树;铁锁启金桥。

笙歌归院落;灯火接楼台。

锦城灯接彩;花市月含华。

访鸾镜于日下;驾鳌山之海峤。

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

九华灯炬云中挂;五彩鳌山海上移。

三五星桥连月阙;万千灯火彻天衢。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万户管弦歌盛世;满天焰火耀春光。

万里阳和春有脚;一年光景月当头。

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

万里河山铺锦绣;满城笙管乐太平。

上联:灯火万家,良宵美景;

下联:笙歌一曲,盛世佳音。

上联:凤舒五彩龙衔烛;

下联:鳌驾三山蜃结楼。

上联:乐同万户金吾驰;

下联:夜是三元玉漏停。

上联:一帘春色门垂柳;

下联:万斛珠光地涌莲。

下联:花灯遍照万户明。

上联:金市灯光游子月;

下联:珠帘香袭美人风。

上联: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

下联: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

上联:共饮太平酒;

下联:同猜元宵谜。

上联: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下联: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上联:元夕万家宴;

下联:宵月千里明。

上联:明烛送来千树玉;

下联:彩云移下一天星。

上联:玉宇无尘,月明碧玉三千界;

下联:银河有影,人醉春风十二楼。

上联:复旦重赓,已被薰风之化;

下联:分阳可惜,何须秉烛而游。

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上联:光腾月殿流蟾魄;

下联:花灿星桥吐凤文。

下联:银花有焰万家春。

上联: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

下联: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上联:九华灯炬云中挂;

下联:五彩鳌山海上移。

上联:一曲笙歌春似海;

下联:千门灯火夜如年。

上联:天空明月三千界;

下联:人醉春风十二楼。

上联: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下联: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上联:美好前景,春色美好;

下联:火红年代,华灯火红。

上联:凤盘双阙壶天外;

下联:鳌驾三山陆海中。

上联: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

下联: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

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

下联:一天瑞雪兆丰年。

上联:万家灯火同秋月;

下联:大地光明不夜天。

上联:星月当空万烛烧,

下联:人间天上两元宵。

上联:火树光腾城不夜;

下联:银花焰吐景长春。

上联:太白清狂,好对金樽邀月饮;

下联:更生勤读,自有藜杖照书来。

上联:飞龙舞凤成夜市;

下联:击鼓踏歌皆春声。

上联:灯火良宵,鱼龙百戏;

下联:琉璃世界,锦绣三春。

上联:乐同万户金吾驰;

下联:夜是三元玉漏停。

上联:玉宇无尘,碧波万顷;

下联:银光有焰,喜气盈庭。

上联:及时大放光明夜;

下联:与物同游浩荡天。

上联: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

下联: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

上联:银花火树开佳节;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上联:灯火良宵,鱼龙百戏;

下联:琉璃盛世,锦绣三春。

银花元宵篇五
《元宵节对联》

三五夜; 一重春。

万户鼓吹; 银光有焰。

五夜通明; 天开美景。

风清月朗; 灯彩星辉。

无边春色; 有庆年头。

光天满月; 火树银花。

月光皎洁; 银烛辉煌。

月光照耀; 银蜡辉煌。

金吾不禁; 玉漏莫催。

星桥铁锁; 火树银花。

树梢银花; 心上春意。

一团拥宝炬; 千点灿银星。 九陌连灯影; 千门庆月华。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 万家元夕宴; 一路太平歌。 千家春不夜; 万里月连宵。

天上冰轮满; 人间玉漏迟。 天上冰轮满; 人间彩灯明。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元夕万家宴; 宵月千里明。 火树银花合;

火树祥光丽;

灯月千家晓;

灯楼灿明月;

花市千门雪;

青阳调玉烛;

明月千门雪;

兔魂连银海;

放手擎明月;

春阳调玉烛;

银花开火树;

笙歌归院落;

星桥铁索开。 星桥宝炬红。 笙歌万户春。 火树暖春风。 灯衢万里春。 华月送清歌。 银灯万树花。 鳌山接紫微。 开心乐元宵。 华月送清歌。 铁锁启金桥。 灯火接楼台。

访鸾镜于日下; 驾鳌山之海峤。

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门灯火夜如年。 一帘春色门垂柳; 万斛珠光地涌莲。 九华灯炬云中挂; 五彩鳌山海上移。 三五星桥连月阙;

三千世界笙歌里;

万户春灯报元夜;

万户管弦歌盛世;

万里阳和春有脚;

万家灯火同秋月;

万里河山铺锦绣;

及时大放光明夜;

飞龙舞凤成夜市;

天空明月三千界;

天空明月一轮满;

中天皓月明世界;

万千灯火彻天衢。 十二都城锦绣中。 一天瑞雪兆丰年。 满天焰火耀春光。 一年光景月当头。 大地光明不夜天。 满城笙管乐太平。 与物同游浩荡天。 击鼓踏歌皆春声。 人醉春风十二楼。 人醉春风万里明。 遍地笙歌乐团圆。

火树光腾城不夜; 银花焰吐景长春。 火树银花家家晓; 淑气鸿禧处处春。 光腾月殿流蟾魄; 花灿星桥吐凤文。 凤盘双阙壶天外; 鳌驾三山陆海中。 凤舒五彩龙衔烛;

玉烛长调千门乐;

玉宇无尘一轮月;

玉宇无尘千顷碧;

匝地楼台春富贵;

乐同万户金吾驰;

华灯灿烂逢盛世;

灯火交辉元夜里;

灯同月色连天照;

轮影暂移花树下;

金市灯光游子月;

明烛送来千树玉;

鳌驾三山蜃结楼。 花灯遍照万户明。 银花有艳万点灯。 银花有焰万家春。 喧天歌舞夜风流。 夜是三元玉漏停。 锣鼓铿锵颂丰年。 笙歌簇拥月明中。 花怯春寒傍月开。 镜光如挂玉楼头。 珠帘香袭美人风。 彩云移下一天星。

银花火树开佳节; 紫气丹光拥玉台。 雪月梅柳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笙歌声拂长春地; 星月光映不夜天。 淑气鸿喜家家乐; 彩灯春花处处新。 寒笳送走人间腊;

晴空一镜悬明月;

街头灯影逐花影;

赏月极乐繁华地;

溶溶月色连灯市;

蜃楼海市落星雨;

碧树银台万种色;

舞凤飞龙成夜市;

耀眼宏图灯映月;

澳归犹凭龙剑气

八面威风增国力

晓角吹回雪里春。 夜市千灯照碧云。 村中梅香伴酒香。 秉灯同游不夜天。 霭霭春色满夜城。 火树银花不夜天。 野花啼鸟一般春。 踏歌击鼓助春声。 动人春色画中诗。 邦兴勿忘虎门烟 九州春色启龙年

银花元宵篇六
《元宵节资料大聚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1.汉文帝纪念平吕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2.道教的“三元说”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3.东汉明帝点灯敬佛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

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4.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节期与节俗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朝代沿革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 元宵节花灯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现在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花灯寄寓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

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元宵赏灯诗“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

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

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吟灯联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元宵猜灯谜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

银花元宵篇七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宋代 欧阳修---------《生查子》① 去年元夜时,②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疑难点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楚云深》、《陌上郎》、《绿罗裙》等。双调,四十字,仄韵。 ②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赏析点拨:

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巧妙,对比突出,在今与昔、悲与欢的交织、映照之中巧妙地抒发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了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

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赏析]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

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这句话说,我在人群中苦苦寻找那个心里想见的她,寻找不到,当我以为找不到时,回头却发现她在灯火隐约的地方.

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鱼灯、龙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可是,她们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它是爱情的境界,是治学的境界,是成事的境界,是做人的境界,是人生的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

银花元宵篇八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

元宵节花灯

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在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吟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猜灯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

“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中文名: 元宵 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主要食材: 大众小枣泥 分类: 吃

口味: 甜

银花元宵篇九
《元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3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