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家务劳动

| 劳动节 |

【www.guakaob.com--劳动节】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一
《怎么让孩子喜欢上做家务》

香港艾乐国际教育集团

怎么让孩子喜欢上做家务

我们常会看到孩子模仿成人的劳动,如拖地、洗手帕等,尽管做得不很熟练,有时还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可贵的,应该鼓励。指导孩子帮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他劳动习惯的养成,还可通过劳动体会到成人的辛劳。如可让孩子摆碗筷、擦桌椅、择菜、剥豆、倒垃圾、到附近商店买小商品等。家长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让孩子真正融入到劳动的快乐当中呢?香港艾乐国际教育教您几招,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具体做法:

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回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家长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如家长可跟孩子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

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长的事帮着干。

适时地进行表扬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

孩子愿意参加劳动是一件让家长值得高兴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能够慢慢培养起独立的能力跟学习的思维,早日成为独立宝宝。

相信品牌的力量

1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二
《演示文稿:我爱做家务劳动》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三
《论我国_婚姻法_对夫妻家务劳动价值的保护》

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11年第1期

论我国《婚姻法》对夫妻家务劳动价值的保护*

冉启玉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

摘要:夫妻家务劳动因其为“私”的劳动,其价值往往为社会所忽略。在夫妻之间,承担家务劳动的主要是女性。在目前家务劳动尚不可能全部社会化或现代化,家务劳动分工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承认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无疑成为保护女性合法权益必要且可行的选择。文章对夫妻家务劳动范畴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经济学评估方法,提出完善我国《婚姻法》的立法建议,以更好地体现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

关键词:夫妻家务劳动;价值;完善建议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1-0112-04

国内外最近几十年的调查显示,家务劳动仍然主要由女性

一、问题的提出

夫妻家务劳动的范畴如何确定,其是否有价值,如何体现其价值等,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经在国内外开始讨论的话题,目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夫妻之间,家务劳动主要由女性承担,作为“私”的劳动,家务劳动价值并未得到社会的全面承认。多年来,在改变主要由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传统分工模式,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理论界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如当初恩格斯就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1]但未曾预料到的是,回到公共劳动领域的妇女如今却不得不承担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西方女权主义者看到了家务劳动分工中的不平等,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本上改变传统分工模式。但女权主义者至今也没有找到解决家务劳动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根本办法。一些女权主义者提出家务劳动计酬作为解决之道也很快遭到了其他女权主义者的批判。

[2]

承担,而且多年来这种分工状况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无法根本改变传统分工格局的情况下,家务劳动的成本不应由家务劳动方独自承担,不应放任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剥夺”,应由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的成本,共享家务劳动的收益。现阶段,夫妻家务劳动具有价值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主流观点,但如何体现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在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仍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为此,国内有学者提出将家务劳动当做一种职业进行立法的建议。

[5]

2010年第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提出家务劳动工资化的提案,在全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认为家务劳动计酬是亵渎夫妻感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会加速夫妻离婚。

[6]

张委

员的提案再次将如何衡量家务劳动价值的这一问题提到了立法层面。笔者认为,夫妻家务劳动计酬或将家务劳动当做一种职业进行立法的做法在人们的观念里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婚姻不是市场交易行为,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不应是一种具有完全对价的报酬,不应将婚姻期间的家务劳动完全当做一种市场化的行为。但在婚姻关系解体时,如果因婚姻期间从事家务劳动造成了机会利益等方面的损失,应承认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以对此损失进行补偿,这才有利于保护家务劳动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事实上,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婚后所得共同为夫妻法定财产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承认了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说明通过婚姻家庭立法保护夫妻家务劳动价值具有可行性,只是目前的立法尚未完全体现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在许多国家通过家庭法立法对夫妻家务劳动价值进行保护的背景下,如何衡量家务夫妻劳动的价值,保护家务

加拿大女权主义理论家玛格莉特·

本斯顿在其论文《妇女解放的政治经济》中提出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以解放妇女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才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家务劳动的必要性并尊重妇女的家务劳动。

[3]

但家务劳动社会化绝非一蹴而就,且一些家务

劳动的特点以及家庭并非社会化场所决定了不是所有家务劳动都可能通过社会化实现。此外,我国有学者极力主张通过家务劳动现代化以减轻家务劳动量。同样,并非所有家务劳动都可能实现现代化,且家务劳动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为其首先需要劳动者的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的现代化。对于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要实现其思想观念、劳动技能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非短时期能够见效。

[4]

——以我国《婚姻法》的完善*基金项目: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项目编号:09XZ-QN-01)“夫妻家务劳动价值研究—为中心”的研究成果。

劳动方的合法权益成为我国《婚姻法》的重要任务。家庭管理和家庭计划为家务劳动,不利于提高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地位。因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普遍较低,家庭决策权更多地由男性掌握。很多男性认为自己参与了家庭计划或家庭管理就是参与了家务劳动,成为家庭中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和支配者,而认为那些繁琐的、重复性的家务劳动属于女性份内的事。家务劳动分工不应再在里面划分出一个管理层面的劳动,否则,可能会进一步将女性限定在琐碎的家务劳动中,导致家庭中新的不平等现象出现。

二、夫妻家务劳动范畴界定

关于家务劳动,目前国内外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其范围界定尚存在一定的分歧。我国学者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的较少,有学者将家务界定为:“为直接满足本家庭成员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劳动”。[7]还有学者认为家务劳动是“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生存、维系家庭功能所必须的各项劳动,包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照看孩子和赡养老人等”。[8]在国外,多数研究者将家务劳动界定为“为家庭成员的福祉和维系家庭的无偿劳动”。

[9]

三、完善我国《婚姻法》,进一步体现夫妻家务劳动价值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法定财产制为婚后所得共同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对婚后所得财产享有共同的所有权,这体现了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等值的立法理念。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将婚后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等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家务劳动的价值。但《婚姻法》的现行规定并未完全体现家务劳动的价值,尤其是在婚姻解体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对我国现行《婚姻法》进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家务劳动的价值。

(一)完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扩大补偿范围,增设补偿的具体标准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实行分别财产制的情况,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在照顾子女、赡养老人、协助另一方等付出较多的,离婚时可以请求另一方给予经济补偿。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只限于分别财产制的夫妻,请求权限定在离婚时行使,且缺乏补偿标准的规定,因而大量的家务劳动价值并未得到体现。针对存在的不足,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将我国离婚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夫妻实行共同财产制的情况。理由是现行《婚姻法》规定不能完全体现家务劳动的价值:首先,在实行夫妻共同财产制的情况,更多双职工家庭中也仍然主要是女方承担家务劳动。此种情况下夫妻离婚并不适用经济补偿制度,家务劳动方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认可。其次,婚后所得共同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等值的理念,但对家务劳动价值承认的前提是在婚姻处于正常期间。夫妻一旦离婚,虽然婚姻期间所得收入做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进行分割,但家务劳动方的不利影响远非通过离婚时的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就可以得到补偿。其不利影响在于因长时间从事家务劳动而导致职业发展中断或原有劳动技能的下降或职业发展受阻,此种损失需以离婚经济补偿进行救济。

第二,我国《婚姻法》第40条规定家务劳动经济补偿限定在夫妻离婚时适用,如果夫妻不离婚,则不能请求经济补偿。此种规定似有夫妻离婚时家务劳动才产生价值,不离婚家务劳动就不产生价值之嫌。笔者认为,家务劳动具有经济价值,不应依婚姻状况而定,在婚姻期间及离婚时都应考虑家务劳动方机会利益及其他相关损失。笔者认为,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姻共同体的特征及夫妻之间的利他行为,

在家务劳动的范畴方面,很

多研究者采纳“核心家务劳动”(corehousework)的观点,认为家务劳动主要包括:煮饭、清洁、整理房间、洗衣物、购物、修理和维护住房、照顾家庭成员、女性生产和哺育、园艺、宠物照料及家庭安排等。但有的学者在“核心家务劳动”与子女照料及购物之间进行区分,认为家务劳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家庭的福祉,而照料子女和购物虽然也能增进家庭的福祉,但对很多人而言,这些活动过程中“休闲”超出“劳动”成分,因此照料子女和购物不属于家务劳动。

[10]

虽然国外多数

研究将家务劳动严格限定为体力劳动,但也有少数研究将照顾子女、感情投入如给以鼓励或提供建议,或将家庭计划或家庭管理等智力劳动纳入到家务劳动范畴。

[11]

从上述家务劳动的范畴界定看,主要的分歧或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育与哺育、照料子女是否属于家务劳动;第二,购物行为、家庭中的情感投入以及家庭管理等智力活动是否属于家务劳动。笔者认为,首先,生育、教育和照顾子女是否属于家务劳动不能一概而论。就生育及哺育子女而言,不宜纳入家务劳动范畴,其本身是基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人类再生产方面的分工,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本能要求。但生育子女后照料、抚养子女应当属于家务劳动的范畴,因为在照料、抚养子女过程中,需要照料方付出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往往因此导致职业的中断、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或职业发展受阻等,不能因为照料、抚养子女过程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享受就否认其劳动本质。对于购物也应如此看待。其次,家庭中的情感投入不应纳入家务劳动范畴,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本身具有很强的情感基础,其中情感投入既不是人为要求的结果,也不是能具体量化的。如果撇开家庭中的情感因素,家庭和市场就没有两样了。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家庭与市民社会的原则不同,市民社会的原则是利己,而家庭的基础婚姻,在黑格尔看来“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家庭是由一定的亲属组成的集合体,“亲属的共同生活集体,并不是每个成员人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的而在必要的限度内结合的,而是包含并超越各个成员的人格上的结合。”

[13]

[12]

此种人格的结合,必然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最

后,家庭计划及家庭管理等智力活动不宜纳入家务劳动中。虽然现代社会中,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劳动,而且是一种比普通劳动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劳动,但我们探讨家务劳动价值的目的,主要是对家务劳动方劳动过程导致的直接经济利益及机会利益的损失等方面的补偿。如果在家庭中承认

不管夫妻实行分别财产制还是共同财产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家务劳动方有权请求获得个人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必要的费用支出请求权。

第三,增设离婚经济补偿的可操作性补偿方法。关于夫妻家务劳动的计算方法,国外实践中采用市场替代成本法则和机会成本法则等进行计算。的手段”。

[15]

[14]

因此,对知识产权的确认时间、知识产权财产权的取得时间和对该财产的实际占有时间不应成为判断该收益归属的时间,而应以知识产权的形成时间确定。

其次,婚姻期间一方获得的人力资本在一定年限的收益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学创立之初就已经出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通常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用来提高未来收入并不断增值的能力,包括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资历等。现代经济学认为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夫妻一方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其成本包括人力资本的直接物质投资,人力资本获得方因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如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等可能导致夫妻收入的降低,以及非人力资本投资方在抚养子女等家务劳动中的机会成本及精力成本等。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在于提高投资方将来的能力,以便将来能创造更大的生产力。由于人力资本一经形成,其收益具有累计效应和收益递增效应,获得方将因此而获得一种递增的生产能力。而人力资本不像物质资本,不会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它只属于获得人力资本方独有。因此,如果婚姻期间对一方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在这种潜在的生产能力形成后婚姻解体,不考虑人力资本创造的潜在的生产力是一种不公平。虽然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特征,因人、因具体情况其潜在的能力差异较大,但人力资本持有人的能力存在着通常的评价标准。如舒尔茨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智力劳动”能力之比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25:7:1。

[18]

在我国,有学者认为

“以家政劳务工人的计量工资进行替代是一种现实而可行

还有学者将家务劳动补偿方法具体化,提出采

取“家务补偿金=当地家政服务人员(如保姆、钟点工等)单位时间平均工资×家务时间”以作为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计算。

[16]

上述评估方法中,市场替代成本法需要将家务中的诸如

煮饭、洗衣、打扫房间、开车送孩子到朋友家及监督孩子做家庭作业等替代以厨师、清洁工、洗衣工、出租车司机或家庭教师等人员的工资来计算。此种方法繁琐且存在难以将家庭协同生产中的市场因素完全分离出来;夫妻协力、协助义务不具有对价性等不足。

[17]

简单的使用家政服务人员的

工资标准计算家务劳动的价值,可能会严重降低家务劳动的价值。相比之下,机会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避免替代成本法则所带来的计算上的繁琐,能更客观反映家务劳动的价值。建议在判决离婚经济补偿时,如果能够确定家务劳动方的机会成本,宜参考机会成本法则计算家务劳动方的价值,其他情况可参照替代法则对家务劳动方进行经济补偿。

(二)准确界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在夫妻离婚时,现行《婚姻法》有关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规定并未完全体现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现行《婚姻法》相关规定只规定将婚姻期间夫妻一方创作的知识产权已经取得的收益和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并未将知识产权财产期待利益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此外,现行《婚姻法》未规定夫妻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一方获得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文凭等人力资本期待收益。笔者建议,应从以下方面对现行规定进行完善。

首先,婚姻期间创造的知识产权的期待利益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现行《婚姻法》关于知识产权期待利益的规定未完全体现家务劳动的价值,是不妥当的。婚姻期间知识产权的创作是夫妻分工不同的结果。在夫妻一方创造知识产权过程中,另一方在从事协助对方、抚养子女、照料老人等方面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存在机会成本,而且知识产权的创作往往也需要夫妻在经济等方面的共同投入,以及因创造该知识产权使得家庭共同收入减少等。因此,该知识产权的收益应当属于共同财产。此外,我国知识产权法对著作权采取自动取得原则,专利采取当事人申请国家专利部门审核批准的方式授予专利权,经注册的商标受商标法保护。对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和未经注册的商标给予专利法和商标法以外的法律保护。一旦知识产权创作完成,自然取得对该知识产权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因此,根据婚后所得共同制及其立法精神,婚姻期间已经产生的知识产权不管实现财产权的时间是在婚姻期间还是离婚后,其财产权都属于夫妻双方。至于婚姻期间创造,离婚后才授予专利或离婚后注册的商标,这只是对该知识产权的确认,其形成时间是在婚姻期间,其财产权也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实践也证明,收入分配的不

[19]

平等与教育和其他培训的不平等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而失业与受教育程度通常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而我国婚

姻法并未体现家务劳动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这显然是不妥的,应考虑由夫妻双方共同分担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共同分享该人力资本在一定年限内的收益。

(三)增设知识产权期待利益及人力资本未来收益可借鉴的评估方法

由于知识产权期待利益及人力资本收益实现的时间及未来价值大小都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在离婚时进行分割,对此,可以借鉴经济学对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本未来收益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首先,增设知识产权可借鉴的评估方法。我国2001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等都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会计学中对于无形资产财产评估主要采用现值法、成本法及市价法。由于成本法不考虑市场需求、未反映无形资产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不足。[20]因此,对于知识产权期待利益的评估中,成本法主要用于无形资产费用的分担。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加上目前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不活跃,很难充分取得交易的相关信息,实际中限制了市价法的运用。

[21]

目前对于未来的收益或转让相关知识产权时

价值的评估主要采用现值法。

其次,增设人力资本期待收益的可借鉴的评估方法。关于人力资本的计算方法,经济学界主要采用投入计量方

法和产出计算方法。[22]投入计算法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及机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都可能存在成本与产出不一致的情况。投入计算法忽略了人力资本获得者本人的主观努力因素及社会其它投入,并且未考虑并非所有的投资都会产生收益这一事实。产出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收益现值法或净现值法,是评估人力资本的主要方法,在夫妻离婚时,可借鉴作为对夫妻人力资本进行评估。

(四)增设知识产权期待利益和人力资本期待收益评估及分割的考虑因素

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价值的评估,以正规教育为表现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为例,人力资本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及异质性”等特征。[23]在评估人力资本价值时,应考虑人力资本的上述特征,同时考虑以下因素:人力资本方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的年龄、根据人力资本的可变性特点,考虑人力资本的折旧现象、人力资本的取得过程中夫妻共同投资、夫妻双方的机会成本、社会其它方面投资、人力资本获得方的主观努力及实现人力资本的前景等。因此,笔者认为,在夫妻离婚时,采纳收益现值法或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价值估价时,宜确定一定年限内人力资本的收益作为夫妻共同收益的范围,而不是将所有的现值折算为夫妻共同收益。对此,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对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离职后2年内竞业禁止的年限限制的规定,确定夫妻离婚后一定期限内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为夫妻共同收益。笔者认为,结合人力资本的上述特点,宜以人力资本持有人未来3-5年时间的预期收益折现为夫妻共同收益,对非人力资本获得方给与相应价值的补偿。

同样,在分割婚姻期间创作的知识产权的期待收益时,应结合2001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考虑无形资产的成本的不完整性,无形资产与其价值存在弱对应性等特征,综合考虑影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因素,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机会成本、效益因素、寿命期限、技术成熟程度、市场供求状况、转让因素、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计价标准和依据、价格支付方式等以确定其价值。同时也需要考虑家务劳动方的机会成本及精力成本,知识产权人因家务劳动的受益及知识产权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以在夫妻之间分割知识产权的期待收益,由知识产权人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五)完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加大对家务劳动方的救济

我国《婚姻法》第42条规定了离婚时生活困难一方可以请求有支付能力的他方支付经济帮助费用。其宗旨在于对给予离婚时或离婚后一定时期内生活困难的原配偶一方以经济上的帮助,以克服暂时的生活困难,最终实现其经济自立,对于婚姻期间因传统分工,从事照顾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家务劳动而离婚后无法自我扶养时一方发挥着救助的变更及终止等规定,实践中判决支付离婚后经济的功能。但由于该规定缺乏具体帮助的方式、帮助的期限、判决帮助时缺乏法院应考虑的因素、帮济帮助的情况并不多,没有发挥出该制度的救济功能。应完善我国的离婚经济帮

助制度,设立离婚后的扶养制度,在夫妻一方长期从事家务劳动,而夫妻离婚时又无可分割的财产,或通过离婚经济补偿后仍存在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离婚后的扶养费以体现家务劳动的价值,更好地在离婚夫妻之间公平地分担因婚姻产生的经济上的不利后果。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黄宇.家务劳动的女权主义批判考察[J].河北法学,2007,(5).[3]秦美珠.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于家务劳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4).

[4]柴效武.家务劳动手段现代化实现的内在机制与社会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1999,(3).

[5]何群.论德国家庭法上的家务劳动及其启示[J].政治与法律,

2008,(4);王琪.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及其法律保护[J].法学论坛,2007,(4).

[6]干家务该由谁发工资?专家认为只会加速离婚[DB/OL].

news.qq.com/a/20100305/001424.htm2010-6-19.

[7]蔡淑燕,徐慧清.女性与家务劳动研究初探———兼评<婚姻法>第40条的立法不足[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6).

[8]刘爱玲等.中国成年人家务劳动现状[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007,(2).

[9]YUN-SUKLEE,LINDAJ.WATE,Husbands’andWives’Time

SpentonHousework:AComparisonofMeasures,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7(May2005):328.[10]Cathleen

D.Zick,W.KeithBryant,Sivithee

Srisukhumbowornchai,Doeshouseworkmatteranymore?Theshiftingimpactofhouseworkoneconomicinequality,ReviewofEconomicsoftheHousehold6,no.1(2008):4.

[11]YUN-SUKLEE,LINDAJ.WATE,Husbands’andWives’

TimeSpentonHousework:AComparisonofMeasures,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7(May2005):328.[12]徐国栋.人性论与市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3]〔日〕我妻荣,有泉亨.日本民法·亲属法[M].夏玉芝译.北京:工商出版社,1996.

[14][17]〔美〕苏珊娜·格罗斯巴德·舍特曼主编.婚姻与经济[M].王涛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5]王峰.家务劳动的计量方法[J].能源基地建设,1998,(6).[16]陈丽娟.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法经济学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

2007,(3).

[18]何承金.劳动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9]〔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0]苑泽明.无形资产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虞晓芬,汪初牧.资产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常叶帆.人力资本计量方法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总第323期).

[23]何承金.劳动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四
《日记-做家务》

1、今天我正在写作业看到妈妈那么辛苦的在打扫卫生 我就急忙的跑了过去跟妈妈说:“妈妈”,让我一起来帮你打扫卫生吧,妈妈说了句不用了,妈妈不累你去把你的作业做完先,我就很匆忙的回答了句,妈我的作业已经做完了,接着妈妈说抚摸了下我的头笑着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我问妈妈还有哪里的卫生没有打扫完,妈妈说还有窗户跟玻璃没有擦,我就提着桶里的水拿着毛巾一个人嘴巴里哼着小曲开心的擦起玻璃来了,玻璃不一会儿就给我擦完了,我跟妈妈说:“妈妈”,我把玻璃全部都擦完了,还有什么活要做的了吗?妈妈回答了句擦真干净,没有了,你去玩吧。通过今天的家务劳动,我知道父母每天都很劳累,他们每天为我做饭、洗衣服,我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我今后要 多帮助做家务。

2、今天妈妈在家干活,我作业答完后,随便玩了不一会儿,很快便玩腻了.这时,我看见妈妈在干活,顿时,我想出了主意,帮妈妈干些家务活。 我干点什么呢?洗衣服?妈妈已经在洗。洗菜,妈妈昨天已经洗完了。收拾家,对了,我要帮妈妈收拾家。家里只剩下一个屋没有收拾,嘿!这会看我露一手。我先把东西摆放好,昨天我的小妹妹来了,她把玩具随便扔,走的时候也不放回原位,所以我就得一个一个地捡起来,然后再放回去,玩具放好后。东西摆放完后,我要铺床,铺床可真难哪!拽起这个角,那个角歪了,扯起那个角,这个角又歪了,我想了想妈妈以前是怎么铺的,对了,两个角一起拽,那不就行了嘛。我试了试,果然铺好了。通过今天的家务劳动,我知道父母每天都很劳累,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我今后要多帮助做家务。

3、晚上,吃完饭后我看妈妈很累,我决定帮妈妈洗碗。我来到餐厅,把碗、勺子、筷子和盘子等放到水池里,先打开水龙头,再用洗洁精往碗上滴一滴,用我干净的小手抹一抹,搓一搓,然后把碗冲洗干净。OK!碗洗完了,该给盘子和勺子“洗澡”了,我越洗越有劲,还哼着歌儿呢!我同样滴上了洗洁精,把勺子和盘子抹一抹,搓一搓,冲洗干净。真好玩,我家的盘子不仅会唱歌,勺子也会呢,还来了个“合奏”。最后洗筷子,我还是滴上洗洁精,用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叽咯叽咯”地仔细认真来回滚动,在水中冲洗。啊!大功告成,这一大堆餐具全被我洗得干干净净,还在灯光下闪闪发光,都能映出人影!今天的劳动让我感到父母太不容易了。我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我今后要多帮助做家务。

4、今天,爸爸、妈妈有事外出了。作业做完后,我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了一会儿,我觉得很无聊,就想:“唉,干点儿什么好呢?”我眼珠子一转,对,帮妈妈做家务。说干就干,我首先来到我的房间,看见床上的被子乱糟糟的,我就开始叠被子。可是,无论怎么叠都叠不出形状来。我想:“叠被子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真难。妈妈每天叠被子,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仔细回忆妈妈叠被子的过程,边回忆边模仿着叠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被子叠好,看,叠得多好,远看就像一块豆腐,有棱有角。叠完被子,我开始清理书包,我把文具和要学的书统统放进书包,然后把床上的书进行分门别类,整齐地放进书柜里。接着我又拿来湿毛巾,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都能照得见人影。做家务原来这么累,我终于理解妈妈了。

5、今天,爸爸妈妈又忙去着工作了。我见家里很乱,决定“治理”本家的“灰尘军团”,准备把它们扫进“坟墓”,让它们永远不能超生。首先,我把衣服放入洗衣机,倒了点洗衣液,让洗衣机为我代劳。紧接着,我来到房间,看到的只有一堆被子,我不由得深深“赞叹”:“好懒啊!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说完,跳到了床上,“整顿”起这些“废品”。整理好床上用品,又开始抹家里的桌子、柜子等。我先从卫生间里“掏”出一块抹布,把它打湿。先从桌子“出发”,俺正想擦时,发现一点也没脏,就决定不擦了。还是拖地吧,我拿出拖把就像猛虎似的开始拖起来。我拖完了一遍又一遍,看了看,干净了,到这时我才停下。我今后要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辛劳。好好学习,让父母过上安宁而又欢乐的生活!

6、吃过晚饭后,决定要让妈妈休息,我来把碗给洗了。说干就干,我开始把碗放进水池洗.谁知洗了三遍,却怎么也洗不干净,摸起来总是粘乎乎的.爸爸摸了摸,说:“别白费力气了,冷水是洗不掉油脂的,得用热水才行。”我看着水盆,不好意思的笑了。之后,我又换成热水,倒入洗洁精,用力的在碗里使劲抹,但爸爸又对我说:“这样是不行的,”应该将抹布放在碗的边缘,沿着边缘来回的抹,说着爸爸给我演示了一遍,我就照着爸爸的样子去做,果然很快的将一个碗洗好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我越洗越快,不禁心里自喜,我终于可以帮助家里出一份力了。最后,爸爸说把桌子抹干净,我拿起抹布在桌上乱抹,怎么也擦不干净。爸爸说:“不能这样抹,应该有条理的一点一点的抹。”我按照爸爸的做法做好了。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刷碗和擦桌子竟有如此大的学问。

7、今天上午,我帮帮奶奶做家务,又做饭,又整理房间。我做饭的时候,先从电饭煲里把锅拿出来,盛一杯米拿出来放进盆里,倒入水,用手轻轻的搓来搓去,把水倒掉后,再放入清水,用手再搓一遍,之后把水倒掉,把米倒入锅里,再往锅里放水,由于我家的电饭煲是自动的,所以饭做的好不好吃,调水这一部很关键,我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往锅里倒水,直到水面达到锅壁的相应刻度为止,因为妈妈告诉过我,新米要正好到刻度线,陈米可以稍稍过一点。然后盖上锅盖,插电源开开关,再等三十分钟,香喷喷的米饭就烧好了。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做了叠被子、擦地板、整理书架。做家务很简单,也很有学问。但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做完后,我感觉很开心。

8、今天晚上,吃完饭我就对妈妈说:“您休息吧,让我来洗碗。”妈妈高兴地说:“你行吗?”我说:“让我试试吧!”妈妈就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就把碗和盘子重在一起端到厨房,放在洗碗池旁。随后就往洗碗池里放上热水,滴了几滴洗洁精,然后我就开始认真地洗起碗来了。我右手拿洗碗布,左手拿碗,用洗碗布使劲地擦,我擦了里面又擦外面,直到擦到干干净净为止。我就把它放到一边,又开始洗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洗完为止。接着我就开始准备清洗,先把水龙头打开,把碗放在水龙头下面,把每一个碗都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我又把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柜子里。我就高高兴兴地对妈妈说:“我完成任务了,请检查。”妈妈检查了一下,高兴地说:“XX真能干。”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9、今天下午,我独自在家,正在看书的时候,突然妈妈打电话来了,妈妈让我自己做一次大米粥,放点水,再放点大米,把山药削了皮,让我先煮上,她一会儿就回来。我很开心,因为我又能自己做一次大米粥了。

我马上准备材料,可是我忘了问妈妈放多少水,放几碗米。我只好又问了一次,妈妈说:“用一小壶水就够了,放一小碗米。”我知道后,马上先淘米,淘了两遍就放进电饭锅里,紧接着我就洗山药,再小心翼翼地把皮削掉,把山药切成小块儿,再放进锅里,然后把电饭锅调到煮粥的模式。妈妈回来的时候,见我一切都准备妥当,说我干得不错,我很开心。

不过这次也教育了我,有不懂的地方就早点问,我在妈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就问多好呀,还能给家里省一些电话费呢。

10、晚上一到家,爸爸就催我洗澡,洗完澡后,我发现妈妈在洗衣服,我问:“你为什么不用洗衣机洗衣服呢?”妈妈说:“你的衣服非常脏,必须用手洗才行。”我看妈妈那么辛苦的样子,便对妈妈说:“让我来洗吧。”妈妈同意了。

我拿起一件衣服,先洗袖口和领子,搓了几下,加点洗衣粉,然后再搓几下,将它们洗干净了,再洗其他地方„„。就这样,我把三件衣服一件一件地洗完了,把它们放在另一个盆子里,漂洗了一遍。

转眼间,时间像飞箭,我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好了,还给妈妈检查了一遍。妈妈说:“洗的挺好,拿出去晒吧。”

通过这次作家务,原来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苦,还要忙我的学习,真的太累了。以后我穿衣服要注意点穿,尽量不要把衣服弄脏,少让妈妈这么辛苦的洗衣服。

11、今天下午,写完作业,我看了一会儿电脑,我休息了一会眼睛,我就去帮妈妈干活,我们先打扫卫生间,妈妈擦瓷砖,我拖地,我们挺高兴,接下来,我们打扫厨房,我和妈妈把微波炉抬起来,一看,微波炉底下有很多灰尘,我大吃了一惊,我和妈妈很使劲地把微波炉底下擦干净了,我们又把地扫了一下,我们很高兴。

现在开始打扫小房间,小房间很干净,我们就简单打扫了一下,大房间的角落很脏,我满很快的打扫了一下拐角,又拖了一下地板,我们又打扫了客厅,打扫完了,妈妈表扬了我,我心里特别快乐。通过这次家务劳动,我体会到做家务劳动的辛苦。我平时应该多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我的生活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呀。

12、今天,我想为妈妈做点儿什么,可是做什么好呢?我想啊想——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要在妈妈回来之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主意拿定之后,我开始在家里忙碌起来。我先拿起扫把开始扫地,一会儿功夫,地板就被我扫得干净极了!接下来,我准备擦桌子,先把毛巾打湿,然后用力拧干,开始在桌面上反复地来回擦。经过我的努力,桌面被我擦得亮光闪闪。接下来我打了一盆清水,拿了一块抹布,搬来一把椅子,开始擦玻璃。我擦了几下后,看了看,只见玻璃上印满了横七竖八的脏印,都快成大花脸啦!怎么办呢?只好把脏抹布用清水洗干净再擦,就这样,反复擦了几遍,玻璃又明亮又干净。虽然我的脖子都酸了,但我望着被我擦干净的玻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时,妈妈回来了,她看到了满头大汗的我,顿时明白了一切,连声夸我是个好孩子!

13、 早上起床后,我洗完脸,妈妈就说马上吃饭,我有事要上学校,我急忙把爸爸、妈妈、奶奶和我用的碗、筷子都摆到餐桌上,把妈妈做的酱汤、煎刀鱼也端到了桌上,还有妈妈最喜欢吃的南瓜饼。我们都吃得很开心。吃完后我和奶奶一起晾衣服。我首先把晾衣架上干的衣服取下来,把它们一件件叠好,分别放进我和妈妈房间的柜子里。爸爸看了一下他的衣服不是很整齐,我看了一下,确实不整齐。我就重新再折了一次。爸爸看了表扬了我。然后我再回到阳台上把奶奶弄好的湿衣服挂倒铁链上。老爸的衣服好重,我使了好大的力气才能把衣服挂上去。我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就能把全部的衣服晾完了。我们都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今后我要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辛劳。好好学习,让父母过上安宁而又欢乐的生活!

14、早上,爸爸临上班时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把厨房中的柜子擦干净。爸爸对我说:“要把家务认真做好,和我擦的那个比较一下,晚上我回来检查。”爸爸说完就走了。我马上开始准备,先拿出了盆子,在里边放了一些水,再放进一些清洗剂,然后又拿了两个抹布,一个用水弄湿,然后我把柜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拿出来放在地板山,便擦了起来,擦完后再把东西一件件放回原处,我欣赏着自己擦的柜子,真漂亮,于是便去看电视了。晚上,爸爸回来了,问我有没有擦好,我说:“擦好了。”爸爸走进了厨房:“咦!怎么有两扇没有擦?”我一看,真的没擦,我立即继续工作,最终通过了爸爸的验收。

今天的劳动让我感到父母太不容易了。我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我今后要多帮助做家务。

15、我做完作业就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看电视。这时候,妈妈做完事情正要拖地。我连忙跑过去对妈妈说:“妈妈,可以让我来帮您拖地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啊!当然可以。那你先到卫生间把拖把打湿,然后再拧干,就可以拖地啦。但是不能东拖西拖,一定要一前一后地拖,要不然地板会变成花猫脸的我就照着妈妈说的方法去做。一到客厅我就兴高采烈地拖了起来。一会儿工夫,我就满头大汗,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直往下掉。这时,手脚感到酸酸的,腰也感到酸酸的,可真是腰酸背痛,我不想再拖了。正当我要放弃时,马上想到平时妈妈比我做的还要累,还要多。我连忙一鼓作气地把小房间,大房间,厨房拖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次拖地,我体会到做家务劳动的辛苦。我平时应该多帮妈妈,减轻妈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自理能力。

今天下午,我正准备看电视,可发现时间还没有到。“我不会去看广告吧?等那么多广告,多浪费时间!”我自言自语道。于是我到厨房去看看妈妈要不要帮忙。正巧,我刚到厨房,就发现妈妈在削萝卜皮。妈妈说:“没事儿帮我干点活,削萝卜皮”。我说:“行啊”,我把专门削皮的推子拿上,在萝卜的表面一下一下的刮,刷刷刷!一下子就把萝卜皮削干净了。妈妈见了,对我说:“萝卜不能光削皮,要把皮下面白色的地方削掉才行不然就会很辣。我听了,暗暗叫苦,因为蹲着不但累,而且削了皮的萝卜特别滑,稍不小心,就会从手里滑掉,如果我这下滑掉了,萝卜还不掉进垃圾桶里去了!我没办法,只好一点儿一点儿的削,终于把萝卜削好了。

今天,我虽然干了很多活,累了很多。但今天我终于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艰辛。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晚饭前,妈妈说:“给你找点活,帮我掏苦瓜瓤”。我见这个活挺有趣,便答应了下来。妈妈先教了我怎样掏。妈妈说:“先用勺子在白瓤和肉的分界的地方刮一条沟,这样就好掏一点。”妈妈又说了几句要小心之类的话,就走了。我把妈妈切成两半的苦瓜拿起来,然后就用勺子先在苦瓜的瓤和肉分界的地方用勺子刮了一个沟,然后把勺子插到沟里去,横着把苦瓜的白色瓤和籽都掏了出来。很快,我就把几条苦瓜都掏完了。可是,我见一些瓜瓤还巴在青绿色的肉上不下来。我拿勺子去刮,可是力太大了,把肉也刮掉了;但力小了,又刮不下来。这真让我绞尽了脑汁,好不容易才把剩下来的瓜瓤刮掉了。虽然很累,但是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还是很开心地。我以后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五
《劳动周心得体会 2》

劳动周心得体会

上周我们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劳动,在这一周里我的任务是打扫宿舍楼,在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就感到了劳动的艰辛,但是一切都得坚持。

当一周的劳动结束了,我们切切实实是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在挥洒汗水的。我深深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艰辛和不容易,更会注意以后自己的行为。

我们是大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劳动周,使我体会到了工人的艰辛,社会上的压力。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不要向以前一样轻视劳动。劳动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劳动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做人的态度。

劳动者每天都付出辛勤的劳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每天有着一个好心情行走在校园里。劳动创造财富,而我们的劳动就是营造了了美丽的校园环境相对于劳动成果我们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我还懂得了劳动需要互相帮助有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这一星期的劳动增强了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让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现在了解社会才能在今后顺利的融入到社会里。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六
《思品 家务活》

目标认知:1.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1.愿意学做家务活。2.做家务活后感到愉快。

行为: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教育在小学三个年段反复进行,逐步提高。低年级是启蒙阶段,本课是在一年级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虽然短小,但涵盖的内容全面,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要求都能体现,要充分利用课文提炼观点。

1.交待什么是家务活儿。2.讲明学做家务活的好处。(1)能学习劳动本领;(2)能减轻家长负担;(3)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怎样学做家务活儿。 第一、细心看。第二、虚心学。第三、经常干。 本课设五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说一说”,设在课文前边,起导入作用。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问学生会做哪些家务活儿,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一般情况,以便加强针对性。二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渗透家务劳动的范围,为讲“什么是家务活儿”做铺垫。

其余四个栏目均在课文之后,起练习作用。

教法建议:

1.为了让孩子体会父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课前可以安排一项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学做家务活动自觉性。

2.学生是否能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议教师在本课结束后发给学生一张家务劳动的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学生做家务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一周后,请学生汇报劳动的情况,颁发家务劳动光荣卡。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学做家务活

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1.愿意学做家务活。2.做家务活后感到愉快。

行为: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做家务活。

教育过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进行一下汇报。

2.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谈调查体会。

4.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

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

5.教师提问: 你平时在家里做家务活吗?你会做哪些家务活?

6.教师小结并提问:你们会做这么多家务活呢,你们可真棒!那么,你们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吗?7.学生举例。8.教师小结:

同学们因为年龄小,现在还有很多家务活不会做,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学着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学做家务活》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讨论题:张英学做家务活好吗?好在哪里?

3.学生小组边看书边讨论。4.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张英平时经常帮大人做家务活,他虽然不会摘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还虚心向奶奶学,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板书:经常干 仔细看 虚心学

6.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经常干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7.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想法。8.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学本领、减轻父母的负担、养成劳动习惯9.教师小结:

经常干家务活,不仅可以使自己学会很多劳动的本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评一评1.教师演示课件(教材第35页“评一评”的内容) 2.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要求内容:下面几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对?如果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3.学生分组自选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

法进行讨论。4.各小组派代表谈看法。

教师小结: 做家务是为了培养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能怕脏、怕麻烦,也不能从兴趣出发,只有耐心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务活。过渡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爱劳动,但是有时家长怕你们做不好,不让你们做,比如下面两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想一想1.请学生打开教材第36页看“想一想”中的图。2.教师介绍图意:

(1)小青在家中扫地,刚扫了几下,奶奶走过来说:“你扫不好,我扫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猪,小勇说:“爸爸,我帮你喂吧!”“这活你不会,不用你干。”爸爸说。3.教师提问:

你在家里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4.学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来回答。5.教师小结:

在家里,有时家长不愿意让我们干一些活是怕我们干不好,给他们添麻烦,但是如果总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学会劳动本领的,希望同学们能耐心说服家长,认真向家长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而且会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请学生讨论一下,从今天开始,你准备学做一件什么家务活。

2.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后自由发言。3.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务劳动评比表,鼓励学生坚持做。4.教师出示学生家务劳动光荣卡,卡上画着一朵爱劳动的光荣花。5.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学做家务活》,知道了做家务活有

很多好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不会做的,学着做,当你学会一种家务活时,老师将发给你这朵爱劳动的光荣花。老师希望你们能早点戴上这朵光荣花,成为爱劳动的好学生。思品《学做家务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小学生应当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学说儿歌,导入新课。我有一双小巧手,一共十个手指头。 小巧手,小巧手,样样事情都会做。 收拾碗筷抹桌椅,整理房间买东西。从小学做家务活,爸妈见了乐呵呵。 提问:你的小巧手会做哪些家务活?能经常做吗?小结:像我们刚才说到的扫地、择菜、做饭、洗碗,等等,这些都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情,这些都叫做家务活。 板书:家务活二、学习课文,讲明道理。 1、讲述:小英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她和奶奶一起择韭菜。2、出示课文插图书1。 3、提问:小英看见奶奶买菜回来,她是怎么做的?妈奶不让小英择韭菜,她又是怎样说服奶奶的?

4、小结:择韭菜也是家务活,小英还不会做,她主动要求向奶奶学。 板书:学做,主动做 小英是怎样向奶奶学做家务活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5、放录像:课文后半部分。 讨论:(1)小英甩甩泥土,去掉黄叶,是奶奶告诉她这样做的吗?

我喜欢的家务劳动篇七
《女性的家务贡献和家庭地位》

女性的家务贡献和家庭地位

——兼评上海“围裙丈夫”、“妻管严”的定性误导

徐安琪

男女两性家务劳动分担不均一直是家庭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西方对家务劳动及其性别分工不均与经济、社会结构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拥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仅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权威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就达数百篇,并形成各种理论派别。而中国学术界少有关于家务劳动的专题研究,大多仅作为夫妻关系或妇女地位研究课题的指标之一加以简单描述。

由于深层次研究成果的匮乏,公众除了知晓中国家庭女性承担更多家务的现状外,对于影响家务分配的历史、社会、经济和心理导因,两性的家庭分工是否公平,以及家务分配不均的后果都不甚了了。而上海的一些男性由于参与家务较坦然,更成为具有根深蒂固男外女内、夫主妻从传统的转型期中国社会之议论热点,各种大众传媒(小说、影视剧、小品、相声、新闻等)争相将申城丈夫描绘成洗尿布、刷马桶、与菜贩讨价还价、向太太请示汇报的“围裙丈夫”、“私房钱丈夫”和“床头跪”另类形象。前些年自称具有20年欧美文化背景并走遍世界各地的台湾著名作家,惊叹于大陆小说下厨烧饭洗碗的以男人居多、家里请客男人剖鱼、下厨而女人则试妆打扮、陪吃之类的台湾作家想编都编不出来的叙事,对耳闻目睹“可爱的”上海男人“下了班骑着单车、拎着带鱼回家”,“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等“作派”的少见多怪,以及对所谓的丈夫被妻子惩罚、每天趴地上拖地直到手脱了臼“装回去,再拖”或“女人每晚强迫男人向她求爱”等离奇故事的困惑,将上海男人调侃为在大陆“自成一体”和“世界稀有的品种”(龙应台,1997),并掀起了对海派男人文化定位的讨论高潮。而上海妻子则被相应丑化为养尊处优的“娇小姐”或独断专行的“管家婆”。还有些作者则把对周围人的随意抽样询问升格为“随机抽样的调查结果”,甚至杜撰出“90%的家庭由妻子掌握日常支配权,80%的家庭中烧饭、洗衣等家务均由男子包揽”、“70%的丈夫有私房钱”之类的数据

①加以渲染。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上海丈夫“马大嫂”(即上海话“买、汰、烧”的谐音)、“阳衰”和“妻管严”的刻板印象。不少上海男子也因此认为女性解放过了头,担忧女权日盛将进而损了大丈夫的尊严。相反,一些女性主义者则指出,上海妻子只是包揽了家务劳动和日常经济支配权,实际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仍较低。

因此,中国家庭尤其是上海家庭的两性分工及其公平感、家庭的权力模式及其婚姻主体的各自评价究竟如何,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是什么?一些传媒和文化研究定性分析的可靠性究竟如何?这些将成为本研究的学术目标。

一、文献综述

(一)家务劳动的概念

大多数研究没有对家务劳动作出明确的定义,对照看孩子等情感性工作是否算作家务劳① 参见《中国日报》1986年6月25日、《解放日报》1985年9月7日和王霞:《海派丈夫面面观》,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动也存在不同观点(Coltrane, 2000)。在一些文献中,家务劳动通常指为了维持家庭而做的没有酬劳的、没有交换价值的无偿劳动,它既不是流通货币也不是固定资产,在某种特定的关系(婚姻)之外毫无意义。而家庭主要供养者给婚姻带来的却是有市场价值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婚姻双方的不平等交换关系(Brines, 1994; Shelton and John, 1996)。一般认为,日常的家务劳动分为做饭,打扫房间,购买杂货、日常用品,洗碗或饭后清理,清洗、烫、迭衣服(Blair and Lichter, 1991; Robinson and Milkie, 1997)。这些家务劳动不但最耗时间,而且是必须要做的、最不可能推迟的,它们都具有“不可任意支配性”、“普通平凡性”、“重复性”、“繁重性”、“无情感性”和“枯燥性”(Thompson and Walker, 1989)。还有一些家务劳动,如园艺、修理、驾车接送他人、付帐等,是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的、可自由支配的和更有趣的劳动,也是更偶然的劳动(Larson and Richards, 1994)。尽管一些人在做家务时会感到愉快,但大多数男女都报告说不喜欢家务,尤其是做饭(Coltrane, 1996; DeMaris and Longmore, 1996)。

在传统观念上,人们把劳动分成“女人的”和“男人的”,这对男女在什么时候做家务、做多少家务影响很大(Noonan, 2001),日常的家务劳动大多是妇女做的,而男性的家务劳动多限于费时较少的、偶然性的工作。在Coltrane(2000)看来,以往10年家务研究的最大缺陷,是对照看儿童和一些情感性劳动的研究还太少,因为大多数研究未将照看孩子等情感性工作纳入家务劳动范畴。

美国家庭和家事的国家调查(NSFH)表明,1992-1993年已婚女性每周做日常家务的平均时间是男子的3倍多(男女分别为10小时和32小时),而已婚男性每周做偶然性家务的平均时间不到女性的两倍(男女分别为10小时和6小时)。一些研究表明,有工作的已婚女性所做的家务依然是其丈夫的2-3倍(Demo and Acock, 1993; Hersch and Stratton, 1997; Presser, 1994)。Lennon and Rosenfield (1994)报告,职业男性做34.5%的家务,而职业女性做68.2%的家务。有学者提出,正是这种承担家务劳动种类的不同,导致男女从事有偿劳动时间长短的不同,进而导致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Noonan, 2001)。一项对日本双职工家庭工作日时间分配的调查结果显示,妻子平均每日在家务、购物和育儿上约花费4小时,而丈夫仅为10来分钟(日本劳动省妇女局,1993)。

由于受社会期望的暗示,丈夫和妻子都有过高评价自己家务劳动贡献的趋势,其中持性别角色平等观念的丈夫和缺乏平等观念的妻子,有更大的概率过高评价自己的家务贡献而低估配偶的贡献;另外,感到相互关系不公平的一方,也会高估自己的家务贡献而低估其配偶的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夫妻各自认知的分歧主要在于对丈夫所做家务的评估而并非为妻子的,妻子对现状的不满是很重要的因素(Kamo, 2000)。

(二)解释家务分配不均的主要理论

1. 市场竞争视角

夫或妻的工作时间越长或工作越缺乏弹性,做家务的时间就愈少,其中一方可用于家务的时间愈多便负担更多的家务责任。其背后的解释是,夫妻对于市场工作及家务工作的时间分配取决于双方相对的生产力,市场价值较高的一方可能在市场工作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因此家务劳动的时间较少。男性在有偿劳动市场的竞争力普遍较女性强,故户外工作时间较长,而女性在家工作时间长(Coverman, 1985; Spitze, 1988; Kamo, 1988)。罗宾森等报告,职业女性做家务的时间是不工作女性的三分之一(Robinson and Milkie, 1997)。许多研究都表明,女性有薪工作时间越长、挣的钱越多,所做的家务就越少(Brines, 1994; Baxter, 1993; Blair and Lichter, 1991; Calasanti and Bailey, 1991; Coltrane and Ishii-Kuntz, 1992; Wright, Shire, Hwang, Dolan and Baxter, 1992)。也有研究报告,男人的工作时间与做家务多少没有联系(Almeida Maggs and Galambos, 1993; John and Shelton, 1997; Sullivan, 1997)。

2. 资源交换假说

该理论假设,丈夫和妻子的公平感来自对双方资源的比较,即各自能给家庭带来什么。

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权力”小,主要是经济资源少和对婚姻“选择”的可能性小,她们在经济上要依赖丈夫的支持,所以接受不公平的家务分配为公平,如果在这两方面占优势的话不公平感就强(Lennon and Rosenfield, 1994; Thompson, 1991)。一些研究以夫妻的教育程度、收入及职业声望的相对资源为指标,得出教育程度、收入和职业声望相对较高的一方,担负的家务责任较少(Maret and Finlay, 1984; Huber and Spitze, 1983)。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声望和收入较高的女性(而不是男性)会更多地购买家庭服务(Cohen, 1998; Oropesa, 1993)。

也有学者沿用交换理论,但与一般经济交换理论单纯地视可交换资源为经济支持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婚姻资源更重要的是丈夫和妻子扮演社会意识形态中赋予男女的角色(男人养家,女人理家)的成功与否。所以丈夫在外挣钱多或少承担家务被社会所认可,而妻子即使挣钱多但家务做得少也不被社会认同。这样就解释了为何挣钱多的女性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弥补了“经济交换理论”的缺陷(Zuo and Bian, 2001)。

3. 社会性别理论

20世纪90年代,社会性别作为新的预测指标日渐被纳入家务劳动分工研究并成为流行理论,大量学者借用社会性别建构理论来解释家务分工的原因(Greenstein, 1996; Thompson, 1991; Zvonkovic, Greaves, Schmiege and Hall, 1996)。该理论指出,家务劳动分工确认和再生了社会性别自身,从而再生了社会性别的互动规则。借用符号互动理论、现象学、民俗现象学和女权主义对日常生活的解释,社会性别建构理论认为,劳动的性别分工受社会结构和隐性的不平等权力的影响。哈特曼(1993)把这些理论称为“社会性别—添加”(gender-plus)理论,因为它们指出了家务劳动性别分工的其它涵义,从而质疑人力资本假说和理性选择模型。与社会性别视角相关的还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它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双重体制的持续强调(Agger and Shelton, 1993; Wright, Shire, Hwang, Dolan and Baxter, 1992),其它的明显特征包括政治上的激进主义以及对导致工人阶级妇女目前被压迫地位的历史动力的关注(Baxter, 1993; Calasanti and Bailey, 1991; Jackson, 1992; Kynaston, 1996)。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认为,询问“性别角色”态度不能揭示出“劳动的性别分工”是如何服务于男性和资本的利益。该理论在家务劳动方面的研究也分析制度,主要强调的是种族、阶级和性别构成以及相关的世界体系中的自治等级(Baca, 1990; Glenn, 1992; VanEvery, 1997)。

4. 制度建构和社会化解释

男女在婚姻中性别角色的分化源于社会制度结构,婚姻制度强化了所谓天生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其它社会制度维持了男性的家庭供给者地位和女性的依附地位。妻子做家务的多少决定于她对配偶的经济依赖程度,随着女性对家庭经济支持力度的增大,男性对家务的贡献也越多,但男性完全不工作的家庭情况则成不对称关系。Hochschild等对50对双收入夫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做家务的丈夫当中有1/5的人挣钱多于妻子,1/3的人与妻子挣钱一样多。但是,比妻子挣钱少的丈夫则没有人做家务。他们认为,男性在经济上越依赖妻子,家务做得越少的现象,是工人阶级和贫民中夸大“男性气质”的结果,因为在传统上,男子气概的首要表现就是拒绝“女子气”。一些人会借助因袭的家务安排作为纠正性别角色错位的手段,作为夫妻间权力地位的“平衡器”,失业的特别是长期失业的男性认为“男性身份在经济上受到的威胁越大(比如妻子的薪水更高),在家做‘女人的活’从长远看越不能减小失去男性身份的威胁”(Hochschild and Machung, 1989; Brines, 1994)。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角色态度是决定家事分工的主要预测变量,夫妻性别角色态度越传统,丈夫的家务参与越低,而丈夫的性别角色态度越呈现非传统倾向,其家务的参与也越高(Hiller, 1984; Brody and Steelman, 1985; Rexroat and Shehan,1987)。男人和女人从小就被既定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并由此发展出性别个性和偏好。父母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的期望或者教育他们性别化的技能无疑影响着家务劳动的分工模式(Goodnow, Bowes, Warton,

Dawes and Taylor, 1991)。正因为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根植于文化传统,男性特权被社会结构固定下来,使不平等的观念公正化(Thompson, 1991; Wilkie, Ferree and Ratcliff, 1998)。

5. 生活经历分析

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层理论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年龄、工作经历、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婚姻状况、子女和其它生命历程对家务劳动的影响。角色理论、家庭生态学和各种发展的和社会化理论为解释经验结果提供了背景。一些研究表明,推迟婚姻和亲职会使丈夫和妻子更平等地承担家务,因为人们等待结婚和有孩子的时间长一些的话,更易接受独立和多元的角色认同(Coltrane, 1990; Pittman and Solheim, 1996);无子女夫妻和单身、离婚或寡妇(鳏夫)由于家务量的减少,被认为会做更少的家务,而退休人员的情况更为混合和复杂(South and Spitze, 1994; Szinovacz, 1992; Szinovacz and Harpster, 1994);有更多和更小的孩子会增加对家务劳动的需求,孩子越少、子女的年龄越大尤其是女孩越有可能帮助做家务(Waite and Goldscheider, 1992)。

(三)家务分配不均的后果

1. 家务分配与公平感

在家务分配研究中,“公平感”是关键。什么是不公平感的决定因素?家务劳动分配不均是否直接导致不公平感的产生?雷诺和罗森费尔德对3000多位男女的研究表明,夫妻并不用50%作为“公平点”来计算,男性认为自己做36%的家务是公平,而女性认为公平的标准是她们做全部家务的66%。因此,家务劳动分配事实上的不均与不公平感之间的关联极小。但是,如果人们在现实中做的家务比预期的多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但总体而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的家务分工对夫妻双方是公平的(分别占男女的67.5%和60.8%),只有4.3%的男性但却有35.3%的妻子认为对自己不公平,而感到对配偶不公平的男女分别为28.2%和3.9%(Lennon and Rosenfeld, 1994)。

也有研究发现,不公平感更多地来自于婚姻的其它冲突,而家务劳动分工只是充当催化剂的作用(Coltrane, 2000)。左际平等在对中国北京39对夫妻的深入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公平感产生的必要条件不是家务劳动分工的不均,而是某个人对传统角色扮演的失败。研究认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别意识形态是“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对男女的有偿性工作赋予的意义不同,女性的收入多并不被看作是一个好妻子的标准,女性做更多的家务才能增加她们在婚姻中的可交换性资源。因此,中国妇女接受家务劳动分工不均不是因为缺乏经济资源而是被动地遵循传统的性别规则的结果(Zuo and Bian, 2001)。

2. 家务分配与婚姻满意度

虽然,对男性来说,配偶的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是最主要的婚姻满意指示器。但对女性来说,对家务劳动分工的满意度是婚姻满意的关键(Stevens, Kiger and Riley, 2001)。西方学者大量研究表明,男性是否参与日常家务劳动已经成为婚姻满意的主要的预警器,因为家务劳动分工的不均会使妇女产生不公平感,情绪低落、对婚姻不满。一些研究发现,为配偶分担日常家事的数量与丈夫婚姻满足感的增加有相关联系(Biernat and Wortman, 1991; Erickson, 1993; Orbuch and Eyster, 1997)。

家务分工和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主要通过两个理论假设建立“公平感的中间变量理论”和“性别意识的调和理论”。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的关系是通过“公平感”这一中间变量联系起来的,即家务劳动分工直接影响的是夫妻双方的公平感,而公平感又直接影响婚姻质量和夫妻双方对婚姻的满意度。有研究表明,女性对家务劳动分配的满意度大大低于男性,男性承担家务劳动特别是承担在传统意义上被视作“女人的劳动”越多,夫妻双方的家务贡献越平衡,对家务劳动分工的公平感就越强(Demo and Acock, 1993; DeMaris and Longmore, 1996; Hawkins, Marshall, and Meiners, 1995; Lennon and Rosenfield, 1994)。当家庭分工较公平时,妻子很少产生沮丧感等心理症状,而丈夫分担那些程序化的、重复的诸如烹饪、

清洁和洗涤等杂活以减轻妻子的负担,有助于提升她们的公平感和减少其沮丧感(Coltrane, 1996; Cowan and Cowan, 1992; Hawkins, Roberts, Christiansen and Marshall, 1994)。

相应地,公平感会影响对婚姻质量的感受。如果人们认为劳动分工不公平,那么婚姻的负面结果将体现在更多的婚姻冲突(Kluwer, Heesink, and Vliert, 1996)和更低的婚姻满意度(Blair, 1993; Greenstein, 1996; Perry-Jenkins and Folk, 1994)。Wilkie, Ferree, and Ratcliff (1998)认为,家务分工主要通过公平感来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尽管妻子和丈夫对于“公平”的看法有所不同。然而,中间理论只得到了部分的支持,Robinson and Spitze (1992)发现,对妻子来说,不公平感在做家务的时间与婚姻满意度之间起媒介作用,但对丈夫则不然。

性别意识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劳动分工、公平感和婚姻质量之间的联系。首先,劳动分工本身是随夫妻双方的性别角色取向而定的。夫妻对传统性别角色取向的认同越坚固,男性和女性承担家务就越不平衡。不公平感对于持性别平等态度妻子的婚姻影响大于传统妻子(Greenstein, 1996; Shelton and John, 1996; Thompson and Walker, 1989; Kluwer, Heesink, and Vliert, 1997)。由于男性继续承担比女性少得多的家务,于是性别差异就十分显著:认同夫妻应均分家务的女性的婚姻满意度低于其它女性,而认为夫妻应共担家务的男性的婚姻满意度则高于其它男性。当丈夫的平等意识更强时, 婚姻的不满意较少,但是当妻子比丈夫(比较典型的情形) 更平等主义时,婚姻冲突通常更多(Lye and Biblarz, 1993)。也有学者借用经常被引用的婚姻满意度的U字形曲线,发现妻子对家务分工的满意度在未生育前和子女离家后的阶段最高,在养育孩子阶段最低(即女性要做大部分家务时期)。相反,丈夫对家务分工的公平感与满意度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并无多少变化(Suitor, 1991)。

中国学术界关于家务劳动的专题研究多停留在对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化的论证上(柴效武,1999;姜爱军,1996;张国珍,1999),定量研究大多将家务劳动作为婚姻家庭关系和妇女地位的度量指标之一,并显示了相近的结果,即从性别差异看,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明显多于男性;从城乡差别看,农村丈夫的家务参与率明显低于城镇;从具体分工看,做饭、洗衣、清扫、照料孩子等日常家务依然以妻子为主,买粮、买煤等非日常性的重体力活以丈夫为主,子女教育由夫妻共同承担的更多些(卢汉龙,1990;王亚林,1993;沙吉才,1995;沈崇麟等,1995;陶春芳等,1995;徐安琪,2000)。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生活服务事业的发展,两性家务劳动时间有所减少,但依然是“超载”的负担(王亚林,1993)。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2000年男女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仅比1990年缩短了6分钟,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2001)。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建立路径分析模型证实,家务分担的相对量与妻子的公平感认同呈最大负相关,并成为其它因素影响其公平感的中介。同时,资源交换、生活经历、性别文化建构等理论都对家务分工有一定的解释力(徐安琪等,2003)。

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主要资料来自2000年12月进行的“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中1921名已婚男女样本的调查数据①。该调查采用多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从全市18个区/县97个街道/乡镇196个居/村委会的2352个样本户中,各抽取一年龄在18-64岁的男女为被访对象。其中1921名已婚者中男性占55.8%,市区被访者为63.8%;丈夫的平均年龄为44.6岁、妻子为44.2岁;夫妻平均婚龄18.2年,平均生育子女1.23个;被访男性平均受教育9.9 “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提供本研究分析的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刘汶蓉硕士协助翻译了部分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0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