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春暮游小圆和海棠赏析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诗词春暮游小圆和海棠赏析篇一
《2014考试手册古诗词》

2014考试手册古诗词、文言文默写篇目整理

诗词(共30首)

六上: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雨后、迢迢牵牛星(4篇)

六下:钱塘湖春行、黄鹤楼、山居秋暝、送友人、雨晴(5篇)

七上:卖炭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过零丁洋(4篇)

七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题都城南庄(4篇)

八上: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归园田居、观书有感(5篇) 八下:四块玉·别情、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水仙子·咏江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篇) 九上:生查子·元夕、观猎(2篇) 九下:竹枝词(1篇)______

1-14首

1、《观沧海》曹操

______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的想象,虚实结合,状写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烘托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望岳》杜甫

______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全诗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主题】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以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4、《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主题及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写尽了天下多少痴男怨女的离恨与相思!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字,不但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主题】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点,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

【赏析】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飞鸟不多。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欲,将要。“没马蹄”三字,既写出草浅,也体现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的风俗。才能,刚刚能够,没,遮住。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行不足”指观赏不够,是喜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字。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题】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茫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山居秋暝》______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主题】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赏析】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8、《送友人》______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主题】这是李白被贬官后和朋友倾诉、离别时所写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名句赏析】“浮云”与“落日”对仗工整,“游子意”“故人情”暗含深情。此句巧妙用浮云、落日作比,表明心意,隐喻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

9、《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主题】此诗描写雨后漫步小圆所见的残春之景,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名句赏析】“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运用联想,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也把春色写活,使小园、蜂蝶、春色顿时焕发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10、《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主题】诗人通过叙述卖炭翁的遭遇,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深刻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名句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对比手法,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形象地刻画其劳动之艰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真切表现卖炭翁艰难的生活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倾注了无限同情。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小区,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运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赏析】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______

1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情怀,借自己的身世浮沉引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之情,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留名青史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名句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三字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一联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______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______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成豪放风格,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赏析】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______

1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______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______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主题】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赏析】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______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题】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名句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叠用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自言自语,写出伤春惜花的复杂神情口吻;“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绿肥红瘦”是“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对比;“肥”形容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地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7、《题都城南庄》______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抒发了偶遇美好的人事物后又失去的怅惘之情。表现唐人含蓄委婉,惯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情事的特点.

18、《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主题】词中把自己当年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而参军的往事,和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的现状做对比,突出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赏析】善用典故,巧用对比抒情。后三句“谁料”感叹被迫退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既照应“万里”“梁州”,暗指北定中原之志,又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壮志未酬,不忘国事的悲愤,以及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愤慨。

1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______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主题】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赏析】词上片回忆少年时不知愁,喜欢上高楼凭栏远眺。词下片表现自己阅历渐深,对愁有了真切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包含许多由一腔忠愤报国无门引发的复杂感受,情感在此发生转折。“欲说还休”与上片的“爱上层楼”巧妙呼应,而且“欲说还休”重复出现,总结了上句中的“识尽愁滋味”,更用叠句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

2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主题】这首词写了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赏析】前九句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句沉痛慨叹,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仗工整,运用典故,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寓意深刻。

21、《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该诗语言朴素自然,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美好、有趣,亲切有味,流露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赏析】“种豆南山下”似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乃优雅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平淡与优雅,实景与虚景相映,语言朴实平淡而意境醇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前句平淡映射尾句,蕴含着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诗词春暮游小圆和海棠赏析篇二
《2014年考试手册文言诗文课内篇目和默写篇目梳理》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的想象,虚实结合,状写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烘托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全诗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主题】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以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4、《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主题及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写尽了天下多少痴男怨女的离恨与相思!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字,不但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主题】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点,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

【赏析】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飞鸟不多。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欲,将要。“没马蹄”三字,既写出草浅,也体现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的风俗。才能,刚刚能够,没,遮住。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行不足”指观赏不够,是喜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字。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题】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茫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主题】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赏析】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8、《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主题】这是李白被贬官后和朋友倾诉、离别时所写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名句赏析】“浮云”与“落日”对仗工整,“游子意”“故人情”暗含深情。此句巧妙用浮云、落日作比,表明心意,隐喻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

9、《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主题】此诗描写雨后漫步小圆所见的残春之景,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名句赏析】“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运用联想,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也把春色写活,使小园、蜂蝶、春色顿时焕发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10、《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主题】诗人通过叙述卖炭翁的遭遇,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深刻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名句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对比手法,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形象地刻画其劳动之艰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真切表现卖炭翁艰难的生活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倾注了无限同情。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运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赏析】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1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情怀,借自己的身世浮沉引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之情,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留名青史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名句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三字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一联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成豪放风格,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赏析】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1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主题】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赏析】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题】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名句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叠用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自言自语,写出伤春惜花的复杂神情口吻;“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绿肥红瘦”是“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对比;“肥”形容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地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7、《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主题及赏析】用“人面”、“桃花”为线索,设置“寻春遇艳”“重寻不遇”两个场景,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抒发了偶遇美好的人事物后又失去的怅惘之情。表现唐人含蓄委婉,惯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情事的特点。

18、《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主题】词中把自己当年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而参军的往事,和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的现状做对比,突出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赏析】善用典故,巧用对比抒情。后三句“谁料”感叹被迫退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既照应“万里”“梁州”,暗指北定中原之志,又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壮志未酬,不忘国事的悲愤,以及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愤慨。

1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主题】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赏析】词上片回忆少年时不知愁,喜欢上高楼凭栏远眺。词下片表现自己阅历渐深,对愁有了真切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包含许多由一腔忠愤报国无门引发的复杂感受,情感在此发生转折。“欲说还休”与上片的“爱上层楼”巧妙呼应,而且“欲说还休”重复出现,总结了上句中的“识尽愁滋味”,更用叠句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

2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主题】这首词写了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赏析】前九句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句沉痛慨叹,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仗工整,运用典故,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寓意深刻。 21、《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该诗语言朴素自然,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美好、有趣,亲切有味,流露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赏析】“种豆南山下”似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乃优雅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平淡与优雅,实景与虚景相映,语言朴实平淡而意境醇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前句平淡映射尾句,蕴含着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2、《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主题及赏析】这是借形象说理的诗,以泛舟为例,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基本功扎实,才能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23、《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主题】这首小令描写了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爱人时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

【赏析】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24、《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主题】是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诗。

【赏析】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变活跃,增添了生机,引出曲末心中绚丽缤纷的秋景,虚实结合,巧妙地把心中之景与真实环境对比,含蓄流露出爱憎之情,表达热爱隐居生活的开朗平和之心境。

2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这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赏析】题为秋思,却无一秋字,运用白描手法,将众多意象组合成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游子远行图,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26、《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1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