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之间的离别

| 情人节 |

【www.guakaob.com--情人节】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一
《情人离别伤感的句子时间》

情人离别伤感的句子时间:2014-01-03 15:30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点击: 22090 次+1

254该内容对我有帮助更多

371、问世间亲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掩泪长问,相见与离别中到底蕴含了多少真心相爱。

2、我常常想起,那暴风骤雨般的分离后,我仿佛失却世界的平静与落寞。

3、离别是一种美丽,用目光丈量不出的秋水,被你纵横驰骋的思想忘穿。

4、我们,注定是一种感伤的接触。未来,望之难及的无涯。你我就如池中的浮萍,起风时,各自在池中飘零。

5、离别,是一叶舟,离开江心,苦渡,寻觅着有你的滩口。离别,是一座古桥,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辛酸,无奈,却始终驼不过一段情上岸。离别,是一根琴弦,拨弄于抚琴人的手指,它也是美妙的。离别,是一片叶,飘落了思念,飘来了一段秋的折磨。离别,是一只寒蝉,整日对树鸣唱,生命的最后一刻,凄惨。离别,是一道河,隔开了相思的人儿,隔开了两行千年的热泪。离别,是个风铃,它摇响了声波那头的牵挂。

6、我们可以设想无数个开始,却只能接受一种结局;我们可以装饰起点,却无法改变终点。终究要以伤感与不舍谢幕。

7、回忆如同沙漏一般,在脑海中堆积,我想某天放个大假好好思考未来;想想未来;虽然离别殇,尘风飞扬,但是有梦就好!!!

8、或许,离别时,你可以微笑着挥挥手,向离去的人道声“珍重”,而那刹那间的心痛,是否可以做到毫不在乎?曾经的种种是否也会成为你心中的一种牵挂?落花不是无情物,繁花散尽时你是否也会满心凋零?看庭前话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别离时,你是也能做到那去留无意的洒脱?

9、许久后的清晨,薄雾轻纱,鸟语花香,在充满温馨的校园中漫步,好似自己与外面的繁华告别,只是身处在这沉睡的校园中,人生白味,犹如烈酒在心头冲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今天又是一天,我又比她多活了一天,但是却又多了一天的惆怅。

10、无奈,生活总有不如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纵有千般不舍,也不得不放弃。

11、我曾经天真的以为,离开了你我就可以忘记你,后来,我发现,离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12、眼看着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不但没有了洒脱,而且多了愁绪。本以为可以释然,然而,真的去面对的时候,心里却无比愧疚与不舍!

13、我心有一种痛,无撕心裂肺般,却也隐隐的痛,痛的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心的杯子碎了一般,或者,没碎,而少了一块。

14、看尽人间花开花落,阅遍书中悲欢离合,是否也能把你我看的风轻云淡,不再痛彻心扉;是否能在离别时潇洒挥手,不再满心凄凉。然而我忘了——爱情始终是我的一杯致命毒酒,无论是过去,亦或是未来。每一段回忆都像一张网,我始终无法逃离你个给我编织的这张网,我注定要用悲伤浇注这份残缺的爱„„

15、今生谁是谁的过客,谁是的心碎,不曾听的一语一言,执着追寻的,只是前世的一句碎念,人依旧,爱依然,随曾想你的港口还在创建,停不下一只疲惫漂泊孤独的船。

16、寂寥的灯火,照不清你的模样,只有无尽相思在独自徘徊。红豆轻语,唤不回的回忆,终究是如水无痕。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

(详细出处参考: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二
《情人离别赠言》

情人离别赠言

 擦干你的眼泪!要感到欣慰,因为我们为崇拜爱情,结成了神圣同盟。为了甜蜜、纯洁的爱情,我们可以忍受一切痛苦和不幸,经受得住离别和贫困。――(黎巴嫩)纪伯伦

多年以后,当我们都找到了各自的爱情归宿,倘若有缘再见,我想我们还能微笑着面对彼此的,而那句似乎已无关风月的话语只在心里默念,虽然没说出,彼此却都能听见,而后会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流过心坎 ──记得我们曾经爱在夏日!

即使远远地离开了你,我也不会和你分离,因为在我的心灵里,早已盛满了对你的回忆„那困倦温柔的嘴唇和眼睛,将会尽情地折磨我的记忆。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茫茫人海,让你我瞬间相聚又瞬间相离,然而你我的心永远相知与默契。

你我在匆匆忙忙中经过了多少故事,沧桑的心底有多少抹不尽的记忆,真切的未来会告诉你更多的真实,让曾经的故事云淡风轻。

亲爱的人,让我最后一次这样地呼唤你,我要走了,虽然我有着诸多的不舍,然而我坚信是我该走的时候了。别了,亲爱的!保重!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是对是错都已走过,虽然你不再是固执的你,我却也不再是流浪的我。因此,我们依然要怀着最深的眷恋擦身而过。

我们徜徉过的小树林,我们观赏过的蓝色黄色粉红色的花朵„一切的一切,仍然依旧。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一起再同游?

我知道,我们的分手,对你的打击很大。我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你,但事情也已经发生,我希望你能放得下心中的结,给你我之间一个新的生活起点。有云: “好聚好散。 ”

我知道同学时的友情已被时间磨砺得不牢固了,我不知道写这些话是否有意义,就将它忘却吧,继续见面微笑的友谊。

小楼又起春风,垂枝飘拂西东,忆别离,折柳相送,信誓重重。一去几度秋冬,飞雁来去匆匆。几时业成归来,畅怀饮,再圆梦?

真的从你口中听到不再爱我,是如此地不知所措。你带走了我的一切,剩下的只是一个空空的壳和一颗破碎的心。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三
《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评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爱情之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ml0fInnerⅣb喀)liaAgrk“turalI脉捌ty(矧a1.Sde,reF强,ion)

2009年第4期(第1I卷总第46期)

Nn4

2009(VOL11

SumNq46)

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

——评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爱情之美

●陈鼎斌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广州510725)

摘要:在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约翰・邓恩进行了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由此说明情侣间应该把他们的别离看成只是躯体上的离别,而非精神上的分离。精神爱情之美是本诗的思想感情线索,贯穿着全诗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送,也决定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美感。

关键词:精神爱情;《别离辞・莫伤悲》;约翰・多恩;躯体爱情中图分类号:1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4--0356--03

在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邓恩将抽象的人间情感具体化为形象的实物,并以颇具深度的语言阐明了意味深远的哲理,激发读者

同时,在这个诗节中,诗人也将动人的音乐美融入精神爱情的神美之中,使精神之爱的内涵富有听觉上的美感。诗节中采用的长音韵律大大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和速度,使诗歌行文极具音乐的平和

的深思。在诗中,邓恩将人类的爱情分类为两类,即躯体爱隋和精神

爱情。这两者虽都处在爱情的区域之内,然而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通过各种意象的比较分析,邓恩含蓄地论证了这样—个观点:精神爱

抒情之美。如原文中在单词“狮甚y”和“s衫’里和在单词“酊’和“no"

里出现的清晰的双元音[d],以延长的音律和清脆的音色极大地缓和了诗意中的紧张气氛,使诗歌韵律变得幽静、和谐。另外,诗节采用—些舒软无声的摩擦音如[S]、[e]等,从而使诗歌的节奏更为平静,同时也使读者沉浸于柔和详静的氛围之中,暗示了诗歌的深层内涵,即情人之间不应该为别离而伤悲,而应在别离面前保持镇静自然

情才是爱隋中的神圣之美。由此,本诗以栩栩如生的比喻,以富含逻

辑性的说理,引发读者去深人思考这样—个问题:情人之间应该如何对待别离?这是—个貌似简单的问题,然而其中却蕴含着关于人类情感的哲学思辨。

在诗歌中,这种精神爱隋之美随着诗歌信息和韵味的不断提升而升华,最终在诗歌的结束之时达到了极致。总之,精神爱睛的美感

贯穿诗歌的始末,也贯穿诗歌的神与形,展现出人类情感所特有的绚丽与永恒,亦显露出情爱之美的神圣与纯洁。从诗歌的开始部分,精

蜘D态。并且,缓和无声的摩擦音也达到了细声劝说他妻子莫因他

的离去而悲哀的乐感效果。可见,诗节的音律技巧所形成的音乐美

构成了精神爱睛情人之问心灵深处的交响乐。因此,“邓恩的《别离

辞・莫伤悲》自信乐观,充满哲理,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籍……嗄u诗节中的精神爱情之美富含高度的哲学悟性,同时也蕴藏着对彼此情

神爱情的影子便若隐若现地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对灵魂轻轻地l议.一声走,悲恸的朋友们聚在旁边,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开始,诗^便将自己离开人世的情景描绘得如同德高望重的圣人逝世场景—样安详、宁静,没有悲痛的哭泣,没有苦涩的泪水,亦没有大声的喧哗。随着灵魂的渐渐离去,坦然地“说_声走”,乐观从容地面对死神的追逐,以清静悠闲的心态告别人世。为此,诗人以生动的类比和平静的描述劝说他的妻子,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而悲伤,他们的别离应该与圣人的去世一样恬静祥和,不应有泪,也不应有痛。同样不应该的是,让紧紧纠缠着他的躯壳去试图阻止他们的别离,像他“悲恸的朋友们”—样。

爱的坚定倍D与美好憧憬。在第二诗节中,诗人继续将这种和谐的平静乐感带入爱情的深邃思索中,进一步挖掘精神爱情深层之处的

美感:

“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泪浪也不翻,暖风施.不兴;

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

要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

面对着躯体的别离,诗人劝告妻子将痛苦化作安静,彼此之间

‘‘_声也不作”,没有嘶声裂肺的痛哭,也没有欲死不能的哀叹,而只

是在一片沉寂当中,诚坦地面对死神的裁决,以精神爱情的坚定为稳

固的依靠和寄托,以深印子灵魂之中的情爱为美好的情感依托和向

往,从而保持灵魂深处那份真挚感情的神圣与贞洁。因为“泪浪”、

收稿日期:2009~04一09

作者简介:陈鼎斌(1982一),男,广东揭阳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港口与航运管理系。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万方数据 

●陈鼎斌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评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爱情之荚

著译

“叹风’将含‘亵渎’哪份精神爱情所营造的“欢乐”,从而使圣洁的情

爱失去应有的色彩。这里,是将躯体爱情者别离时的泪水暗喻为浪花,将他们的悲叹暗喻为狂风,暗示了他们在面临离别时内心的极度伤悲和痛苦,与精神情爱者的祥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说明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精神爱情远比世俗之人的躯体爱情高贵与神圣。接下来的诗节中,诗人以生动的例子将躯体爱情与精神爱情作对比,进一步展现精神爱情之美:

“地动会带来灾害和惊恐,

刈门估计它干什么,要怎样,

可是那些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什么也不伤,”

躯体爱情者惧怕别离,正如人们惧怕地震—般。因为躯体的分

离将给他们的爱情造成莫大的威胁,可能随之同时引起精神情感的破裂,所以离别给f也f『]带来的伤害将如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一般不可估量。因此,在离别面前,他们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担心他们的分开将使他们之间的情感经不起时空的考验,最终化为乌有,有如

人们担心地震一样,“估计它干什么,要怎样”,心情完全陷入到对变

幻莫测的未来的无限焦虑与恐慌之中。相反,精神爱情者无需畏惧离别,正如人们不侵惧天体的运动一样。虽然天体的运动比地球的运动可能大得多,却不会像地震那样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伤害。因此,离别对精神爱情者来说,正有如人们眼中天体的运动一样,“什么也不伤。”由于他们的爱情是精神的融合,而不是依靠躯体的结合来维持的,所以躯体的分离不会对他们的爱情造成任何影响。在此诗节之中。诗人采用了暗喻和对比的手法,以通俗易懂的常识作为例子,形象地将抽象的内心情感具体化,易于读者理解,同时又不乏艺术性与逻辑性,其“意象与奇思妙喻……有一系列的意象组合或比较所引起一种艺术上的夸张的技巧’棚。第四诗节中,诗^继续将躯体爱情与精神爱情作比较,指明了躯体爱情的缺陷:

“世俗的男女彼此的相好,(他们的灵魂是官能)就最忌别离,因为那就会取消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

诗节—针见血地揭示了躯体爱情的表面性,指出它是依赖官能的接触而存在的,而离别将使它这—条唯一的生命线成为不可能,使躯体爱情情人之间的唯—保障成为虚无,从而将可能导致情感危机或裂痕。由此,诗节深刻地阐明了躯体爱情的本质特征,揭开了其迷人的面纱,让读者看清其潜在的本质,即躯体爱情以官能为资本,因而最怕离另|J,因为别离“就会取消组成爱恋的那—套东西。”读到此处,读者不禁会同,那么精神爱情又有什么对应的优点?因此,此诗节也《灯眵成了~股张力,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正是由于这种张力,诗歌才富有其深刻的蕴涵和迷人的魅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张力,诗歌的论证与说理才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见,“……张力折射出了诗人外在与内在的强烈冲突,是诗人内心张力的一种流露。’棚所以,在接下来的诗节中,诗人便以具体的例子清晰地对读者可能提出的这个疑问作了回答:

“我们被爱情提炼的纯净,

自己都不知道存什么念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不愁碰不刭眼睛、嘴和手。”

在这个i等节中,诗人详尽地说明了精神爱情的美是一种纯洁之美。在认证他与妻子的爱情是精神爱情的同时,诗^将他们的爱情

万 

方数据提升到了—个新的高度,从而与前个诗节所描述的世俗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精神爱情的神圣之美。因此,可以说,“……在他的诗中,世俗与神圣世界达到完美的融合’删而这种“完美的融合”是通过具体化实例的对比而显露出来的。诗节指出,由于精神爱情是如此的纯洁无瑕,使他们在精神爱情中没有了任何世俗的杂念,在一片恬静舒适的灵魂净土上细细地品味那份独特的空灵,而没有任何烦恼,也没有任何忧虑。因为他们的爱情已经“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从而彼此在灵魂上坚定不移、紧紧相依,而不必在乎躯体的分离。在这里,诗人提到了身体的几个部位,即“眼睛”、“嘴”和“手”。显然,这些^、体部位正是躯体爱情情人之间爱情的重要保障,而对于

精神爱睁睛人来说,这些部位并非他们的喜好,他们所追求的是内在

的连接和融合。因此,在此涛节中,“诗人劝妻子在离别时不要悲伤,因为他们之I司的爱不是平庸的世俗之爱,而是超凡脱俗的灵魂之爱……’私3世俗之爱依靠的是“眼睛”、“嘴”和“手”之类的身体器官来维持,是经不起离别考验的躯体之爱,而他们的爱是精神与灵魂之爱,是圣洁坚定的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真爱,所以不必忧虑离别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有了灵魂的和谐—致,即有了心灵的契约,那么夫妻两人即使分离,精神也是一体的……’棚再接下来,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富含逻辑性的说理,营造了极具动感的意境,深入阐明了精神爱情是情^之间的永恒之爱,从而向读者展现了精神爱情的持久之美:

“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破裂,而只是向外伸延,

像金子打得薄薄的一层。”

在这里,诗人清楚直接地指明了离别不会给精神爱情带来“破裂”,并以貌似相悖的推理揭示了精神爱情潜在的美感。读到“两个灵魂达成一片”—句,读者或许会不禁提出疑问,两个灵魂怎么会变成一片?如何变成一片?表面看来,这个诗句好像在说明—个错误的数字公式,即一加—等于一。然而,这是根据精神爱情的抽象美感来说的,绝不可以以数学的具体推理将其生搬硬套。其意思是说,精

神爱臂隋人之间的两个灵魂相互融合在一起,变成—个完整的永不

分离的精神爱情综合体。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心灵如此地贴合在—起,以至于对方的灵魂也成为自己灵魂的—部分,而自己的灵魂对于对方来说亦如此。可见,这样的悖论产生了一种抽象的张力美,引发读者对精神爱情的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从而大大加深了诗句的含蓄度与启发性。接着,诗^采用平实直白的语言,说明了离别与精神爱情的关系。“虽说我得走,却不变成破裂”,这个诗句又可意译为:虽然别离是无可奈何的,但我们的灵魂之爱却不会受到别离的任何干扰。这里,诗^是以直接的方式在劝服他妻子,即使离别已成定局,但他们的精神之爱永远不会被离别所伤害。为了证明这—点,诗人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以栩栩如生的实例表明了精神爱情的持续之美。“像金子打到薄薄的—层”,读到这—句,读者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金子被打薄过程的场景,想象到金子每被打—次,就向外延伸—次,也向外拓宽—些,其无限的柔韧性使其不会断裂或破损,而且不断地无尽地向外扩张。在这里,诗人将精神爱情的持续之美比作金子的柔韧之美,使抽象的情感美具体化为现实的视觉美,不仅易于读者理解,也使诗句语言更加生动,说理更加合理,从而使精神爱情之美油然纸上。因此,在这个诗节中,诗^展现了他独特的想象力和奇异的写作技巧,使其为精神爱情美感的显露服务。“诗^虽然写个人情感……来说明其爱情高贵而坚贞……’蜘然而在此诗节将精神爱情之美升华到另—个高度的基础上,接下来的诗节则将这种可贵

357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神美引入到极致,达到了本诗的高潮: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和一副两脚圆规情况相同诒的灵魂是定脚,并不想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在这个诗节中,诗人引入了圆规的意象,将其两个脚比喻为精神爱情情人双方的躯体,而将其顶端的部分比喻为他们灵魂深处的精神之爱,这样不仅形象生动,也通俗易懂。“……‘圆规’的意象来表达恋人之问的坚贞的爱情…用圆规的双脚来比喻一对永不分离的情人o

o.o

9删由于圆规顶端将其两只脚固定,所以无论其双脚如何

移动,他们都是无法分开的。这个极富说服力的例子论证了—个深

刻的道理,即深藏于精神爱情情A,b灵深处的灵魂之爱将他们双方

的躯体紧紧地固定在一起,所以无论f也f门的躯体分开多远.精神与灵魂的牢固结合将使他们永不分离,直到永恒。由此,圆规的意象充分体现了精神爱情的内涵,将其内在的美以完整的例证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得淋漓尽致。—旦有了精神爱情的维系,情人之间离别也只是

像圆规双脚的移动那样,只是躯体上的分离,两不会造成精神情感E

的分裂。有了精神爱情的可靠保障,他们的灵魂将融为—体,他们的爱情将永生光辉。因此,‘‘一对精神爱情情侣虽然即将分离,但他们心心相印,精神融合,犹如圆规,紧紧相连……嗄9]可见,精神爱情在此诗节中体现出了由圆规的形美透露出来的典雅的神美,展现了人类情感的理想境界,达到了极致的美感。圆规使人联想起完整美满的形象之美,这也正是精神爱情之美的充分体现,从而圆规的比喻达到了神美与形美的高度统一,表现了作者极富深度的想象力和透彻深邃的洞察力。同样,在接下来的诗节中,圆规的意象仍然成为精神爱情的完美表现媒介,更进一步地将人类抽象的情感牵连与心理动

态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得更加清楚易懂、A沐---分: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它就侧了身,倾听八耀;那一个一回家,它马E梃绥。”

这个诗节从细节上将圆规的比喻描绘得更为具体深刻,向读者展示了圆规意象内在的深层意味和其与精神爱情的共同点,从而使圆规的例证更具感染力和逻辑推理性。通常,一提到圆规,浮现于读

者腿『}每中的是它那由顶端固定的两只脚。当圆规被用来画圆时,其

中的一只脚将固定于一点,作为圆心,而另一只脚在同定的那只脚的支撑下围绕着它在其周围移动,从而才能画出—个完整的圆。在画圆的过程中,固定的那只脚一直定在圆心上,并时而朝着移动的那只脚活动的方向微微倾斜,从而使两只脚之间受力保持平衡,以使移动的那只脚的活动更为灵敏。也使面}b来的圆更为完美、更加准确。然而,当圆画成之时,移动的那只脚将收回到原来的位置,与固定的那只脚合拢,而固定的那只脚为了保持受力平衡也挺直起来。从此,两

只脚就紧紧靠拢在一起。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个众所周知的常理,

但是在这貌似平凡的常理之下。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情感哲理。实际上,圆规的生动例子旨在揭示精神爱情的内在美,在于高度肯定精

神之爱的纯洁与高贵。当精神爱情隋人在面临离别之时,他们的躯

体就像准备画圆的圆规的两只脚,同样面临着分离。然而.躯体的分开并不会造成他们情感的分裂,正如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一样。圆规的两只脚依靠其顶端的固定作为支撑点,而精神爱情情人则同样以他们深印于灵魂深处的精神之爱作为支撑点。有了支撑点,他们的躯体不论分开多远,精神情感也毫无损伤。当精神爱情情人的一方

358

万 

方数据2009年第4期(第ll卷总第46期)

离开,另—方则一直固定在原点,痴情等待,给离去的一方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其得到无穷的鼓励和支持。而当离开的情人一回家,等待的一方立刻与其团聚。在这美好的团圆时刻,—个完美的圆也就画成了。长久的等待与思念化为喜悦与幸福的暖流,流遍了他们的心田,从而他们的精神爱情逐渐升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分离不仅不会伤害到精神爱情情人,而且会给精神爱情之美添上耀眼的闪光,使精神爱情之美锦上添花、光彩照人。正如圆规画圆一样,没

有圆规两只脚的分开,怎么能画出—价完好无缺的圆?没有圆规顶

端的紧紧固定,又怎能使分开的两只脚最终合拢如初?精神爱情情人亦然。如果没有他们躯体的分离,也就没有团聚的喜悦与欢乐,以及由重逢的感动所形成的精神之圆;如果没有他们坚定的精神情感

的保证,他们的分离将可能造成感情的疏远乃至破裂,最终的团圆之

梦也将成为虚无缥缈的泡影。可见,圆规的比喻恰到好处地剖析了看似难以令^理解的人类情感世界,从而使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与含蓄之处。在本诗最后的诗节中,诗人将这种动人的精神爱情之美再作进一步的升华,使圆规意象展现出来的精神爱情美感暴露无遗: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你坚定,我圆圈才会准,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

在这里,诗^继续以圆规的比喻对抽象的精神爱情作更细致、更深入的分析,从而达到更明确诗歌主题思想的目的。在圆规的形象比喻语境下,精神爱情之美达到了极致,鲜明地显现于读者面前。诚然,在圆规画圆的时候,只有当其中一只脚牢牢固定,移动的那只

脚画出的圆才会准确,而在画完圆之时,它才能回到原来的地方与固定的那只脚合并。为此,精神爱情隋人之间的离别也是同样的隋况。

只有等待的一方保持对情感的坚贞不移,离开的一方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人生的使命,以其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去创造事业的辉煌,而在功

删tZ2,:t,也即为圆画成之时,离开的一方将回到“开始的地点”,

与痴情等待的一方团聚。此时,团聚时感动的泪花将化为他们灵魂的甘露,永远滋润着他们内心深处深刻的精神之爱,使他们的精神爱

情之花永开不谢!在这个诗节里。诗人以圆规的画圆这个通俗的常识为例子表达了—个耐人深思的感情哲理,旨在告诉他妻子,他们之间的爱是高贵神圣的精神之爱,所以在离别面前,只要她的心坚定不移,像圆规固定的那只脚一样,那么他将有了坚固的精神长城,以此激发力量去完成他的人生使命,并最终回到她身边与她团圆,“终结在开始的地点”。由此,诗人以富有哲学韵味而亲切的口吻深刻地剖

析了—吟诱^、回味的感情湖!,颇具引导力和t兑服力。将他与妻子的

精神之爱提升到了—个新的哲学高度和审美深度,体现了极佳的论

证效果,容易引起读者内心情感的共鸣。“你坚定,我圆圈才会准”,你忠贞,我的精神世界才会更有力量。这是何等的和谐美感与心灵契合!由此说明精神爱情之美是一种灵魂的融合之美,也是一种情感的恒久之美。可见,“诗中的圆象征着爱情的完美和宇宙的和谐,

圆既是激隋铸就的理性果实,也是圣洁之爱的永恒见证。"[10]因此,

本诗中以圆规和圆的完美意象作结论,意味深长而又超凡脱俗,恰如其分地将^类感隋的闪光点以艺术的形式彻底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游荡于精神爱情的美丽世界之中,如痴如醉,深陷其中。

总而言之,精神爱情之美是本诗的思想感情线索,贯穿着全诗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送,也决定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美感。所

以,精神爱睛之美是诗歌美的聚焦点。围绕着这个聚焦(转第376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无边,回头是岸等等。就像基督教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深远一样,佛教文化对汉语习语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3.社会习俗上的差异

英汉民族社会习俗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造就了英汉习语的丰富多样性。由于英美国家的人们非常喜爱动物,甚或将它们当作家庭成员来看待,随之很多与动物相关的习语就应运而生。例如西方人经常用狗来比喻人,因为他们并歧视狗。像Luckydog(幸运儿);LOVerifle,lovemydog(爱屋及乌);1bpclog

(最重要的人物);Every

doghas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而在汉语中,有不少涉及狗的谚语和成语都是贬义的,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狗往往使人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改不了吃屎”、“挂羊头卖狗肉”、“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崽子”等等,可见人们对狗没有好像没有好感。当然,英语中dog一词有时也带有贬义,但往往含义与汉语不尽相同,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go

to

the

dogs(每况愈下),dog

inthe

n3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Dog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贬褒涵义的用法,如dogdays(大热天),doggybags(餐馆里的打包袋)[引。

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受饮食习惯的影响,英语中如下习语:Half

loafisbetter

than

130

bread(有总比没有好),Don’t

cry

over

spiltmilk(覆水难

收),earn

one’s

bread(谋生度Et),aseasy弱pie(非常容易),pie

in

thesky(不能保证实现的承诺)。这些习语对不了解英美文化

4.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迥然不同,从而导致了英知,英国是个典型的岛国,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广大英国人adl

at

s朗(不知所措),drinklike

fish(一饮而尽),spendmoneylikewater(花钱浪费,大手大

sailing(一帆风顺),gothroughwater

andfire

(赴汤蹈火),halfseaSover(醉酒)。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于是在汉语中出现了不少与农业有关的习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熟5.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英美国家非常崇尚个人主义,推崇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自put

your

inthe

pie”(不要多管闲事)体现的正是英美社会奉行的个

have

tO

blow

your

OWnhom

376

万 

方数据Z009年第4期(第11卷总第46期)

(应吹自己的号)”,“Everytubmust

standonitsown

bottom(桶

需凭底立,意为人应立足于自己的奋斗)”。[3]如此像类似的每一个习语无不反映了西方社会所奉行和竭力鼓吹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

然而在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人们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宠爱有加。这一点在许许多多的汉语习语中得以体现,如“大公无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99,b“人怕出名猪怕壮”。

三、结语

习语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产物,它们处处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不同的习语往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习语的理解和使用中可以看出英汉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赋予的英汉习语丰富独特的内涵,这也要求我们在现实学习和应用习语的过程当中,不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具备双语能力的同时,也同时真正掌握和理解双文化知识,只有这样,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才能准确的理解他人的思想,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确确实实达到成功逾越“中国式”英语的桎梏,顺利流畅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参考文献:

[1]王绚.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I-J3.和田师范专科擘校学报(汉文

综合版),2007(6):133—134.

[2]林戊荪,孙萌.学点英文谚语了解西方文化[J].英语学习,2004

(9):64—65.

[-33徐守勤.谚语之角rMj.舍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91.

(接第358页)

点,诗歌的意象、修辞、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美感才得以拓展和体现。由此,精神爱情之美成为本诗的核心灵魂,牵动着全诗的意境转移和情感色彩,是全诗亮丽的闪光点。其美的展现与呈参考文献:

[1]欧荣.同为赠别诗,情境各不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对比[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

[2]李

菡.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爱情诗歌中的意象群赏析EJ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33王-冬燕.论约翰・多恩艳情诗中的张力I-J3.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李正栓.约翰・多恩诗歌中的非个人化张力[J].河北师范大学,

2003.

[5]盂志明.约翰・多恩与杜甫的离别诗比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www.for68.tom,2006.

[7]傅浩.爱情的玄学——约翰・多恳诗《临别赠语・莫伤悲>赏析

[J].名作欣赏.1996(3).军,祖恩华.浅析约翰・邓思玄学诗中齐喻的哲学意味[J].安

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5).

[9]胡家峦.圆规:‘终止在出发的地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

宙观管窥[J].2006(3).

I-103宴奎.爱的见证——评多恩《别离辞・节哀)中的‘田’[J].昭通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标。口

及其饮食习惯、社会习俗的中国人大为不解,因为汉语习语中几乎没有类似的用法。

汉两个民族迥然不同的跟各自的地理环境有关的习语。众所周深爱与其生活休戚相关的海洋,所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一系列与海洋有关的习语。例如:baa

现充分显示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奥妙与珍奇,也高度歌颂了神圣纯美的人间真爱和恒久不变的心灵和谐。口

脚),snlooth/plain蒂落;斩草除根等等。另外,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汉语中也就出现了很多不乏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与土地、山川、天空等有关的习语。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恩重如山,情深似海;重如泰山;挥金如土;不到长城非好汉等等。

主性,崇尚独立判断、独立思考,依靠个人力量实现个人利益,“随遇而安”往往会被看作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例如:英语谚语“Don’t

finger[6]张晓伟.诗歌《别离辞:节哀》赏析[EB/OL].语教育网thttp://

[8]曹人主义处世原则,它告诫人们不要多管闲事,专心搞好自己的事才是上策。类似的习语还有“You

别离与情爱的哲学思辨——评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爱情之美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鼎斌, Cheng Dingbin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广州,510725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11(4)1次

参考文献(10条)

1.欧荣 同为赠别诗,情境各不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对比[期刊论文]-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01)

2.李菡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爱情诗歌中的意象群赏析[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2)3.王冬燕 论约翰@多恩艳情诗中的张力[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4.李正栓 约翰@多恩诗歌中的非个人化张力 2003

5.孟志明 约翰@多恩与杜甫的离别诗比较[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6.张晓伟 诗歌《别离辞:节哀》赏析 2006

7.傅浩 爱情的玄学--约翰@多恩诗<临别赠语@莫伤悲>赏析 1996(03)

8.曹军;祖恩华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齐喻的哲学意味[期刊论文]-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9.胡家峦 圆规:'终止在出发的地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管窥 2006(03)

10.宴奎 爱的见证--评多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圆'[期刊论文]-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申军.魏琳 论邓恩诗歌《别离辞:莫伤悲》的玄学风格[期刊论文]-中州大学学报2008,25(3)

2. 吴湘毅.黄泽锐.Wu Xiangyi.Huang Zerui 论邓恩爱情诗《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玄想比喻[期刊论文]-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

3. 陈媛媛.Chen Yuanyuan 论英诗《别离辞·莫伤悲》圆美意境的关联性[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11(7)4. 匡荣 《别离辞:节哀》中的陌生化[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5. 韩凌.武惠 多恩《别离辞:节哀》中的意象[期刊论文]-华章2007(7)

6. 欧荣.OU Rong 同为赠别诗,情境各不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对比[期刊论文]-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1)

7. 李妍妍 玄学奇喻中爱的表达——邓恩名诗《别离辞·莫伤悲》赏析[期刊论文]-陕西教育(高教)2010(6)8. 李菡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爱情诗歌中的意象群赏析[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2)9. 刘富丽.Liu Fuli 邓恩《别离辞·节哀》圆意象的隐喻意义[期刊论文]-台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

10. 刘朝晖 论多恩爱情诗歌中的空间意象[期刊论文]-华章2007(3)

引证文献(1条)

1.张锦峰 多恩诗歌意象的张力阐释[期刊论文]-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4)

本文链接: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四
《情人离别赠言》

情人离别赠言

擦干你的眼泪!要感到欣慰,因为我们为崇拜爱情,结成了神圣同盟。为了甜蜜、纯洁的爱情,我们可以忍受一切痛苦和不幸,经受得住离别和贫困。――(黎巴嫩)纪伯伦

多年以后,当我们都找到了各自的爱情归宿,倘若有缘再见,我想我们还能微笑着面对彼此的,而那句似乎已无关风月的话语只在心里默念,虽然没说出,彼此却都能听见,而后会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流过心坎 ──记得我们曾经爱在夏日!

即使远远地离开了你,我也不会和你分离,因为在我的心灵里,早已盛满了对你的回忆…那困倦温柔的嘴唇和眼睛,将会尽情地折磨我的记忆。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茫茫人海,让你我瞬间相聚又瞬间相离,然而你我的心永远相知与默契。

你我在匆匆忙忙中经过了多少故事,沧桑的心底有多少抹不尽的记忆,真切的

未来会告诉你更多的真实,让曾经的故事云淡风轻。

亲爱的人,让我最后一次这样地呼唤你,我要走了,虽然我有着诸多的不舍,然而我坚信是我该走的时候了。别了,亲爱的!保重!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是对是错都已走过,虽然你不再是固执的你,我却也不再是流浪的我。因此,

我们依然要怀着最深的眷恋擦身而过。

我们徜徉过的小树林,我们观赏过的蓝色黄色粉红色的花朵…一切的一切,仍

然依旧。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一起再同游?

我知道,我们的分手,对你的打击很大。我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你,但事情也已经发生,我希望你能放得下心中的结,给你我之间一个新的生活起点。有云: “好聚好散。

我知道同学时的友情已被时间磨砺得不牢固了,我不知道写这些话是否有意义,就将它忘却吧,继续见面微笑的友谊。

小楼又起春风,垂枝飘拂西东,忆别离,折柳相送,信誓重重。一去几度秋冬,飞雁来去匆匆。几时业成归来,畅怀饮,再圆梦?

真的从你口中听到不再爱我,是如此地不知所措。你带走了我的一切,剩下的只是一个空空的壳和一颗破碎的心。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五
《恋人伤感离别诗句大全》

恋人伤感离别诗句大全,爱情诗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7、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8、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独断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

6�1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六
《《离别辞:莫伤悲》的奇喻手法分析》

《离别辞:莫伤悲》的奇喻手法分析

[摘要]玄学诗向来以其“巧智”的手法给诗歌本身增加了严肃的幽默而著称。玄学诗派的代表人物约翰多恩更是个中能手,他的代表作《离别辞:莫伤悲》将这种特点发挥得淋漓极致。本文将针对诗中奇喻手法的运用分析其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玄学诗 约翰多恩 离别辞:莫伤悲 奇喻

一、玄学诗派与约翰多恩

玄学诗派发端于16 世纪末、勃兴于17世纪初。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社会中弥漫着怀疑、幻灭的氛围,伴随着宗教派系的冲突造成了信仰的大混乱。而玄学诗派以文学的形式对这一困扰人们思想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思考。

仗迎合国教权贵,因此他内心非常困惑和迷惘。

他的诗歌常以生动的意象组合、引人入胜的逻辑推理,力图为读者的解读构建特殊的语境效果,促使读者在诗歌语言所营造的认知语境中去深入挖掘诗歌意境的最佳关联性。在英国文学史的历史长河中,多恩的诗歌得到了高度的评价,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 S.Eliot 曾称赞他的诗歌将“感觉与思想化为一体,一朵玫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感觉。”

二、奇喻与《离别辞:莫伤悲》 奇喻( conceit )又可译作别出心裁的比喻, 是比喻的一种, 是把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物加以类比, 使用明喻或暗喻的手段互相代换, 其特点是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跳跃性地糅织在一起。一般说来,比喻的艺术价值与相异性成正比,与相似性成反比。相异性越大,所构成的比喻越新鲜,越富有表现力,其条件是可接受性。所谓相异点,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在整体上的极不相同之处;而相似点则为引发联想的依据。因此奇喻是一种极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难以运用好的工具,要求作者有渊博的知识与良好的逻辑,从两个反差极大的本体和喻体中找出去共通之处。

在创作手法上, 玄学派诗歌强调理性与激情结合, 大量运用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悖论, 意象出人意料, 诗歌构思新奇, 充满独特的哲理思辨。这种别具一格甚至有些怪诞的风格使得玄学诗派在初期备受冷遇和攻击,被认为是在卖弄自身的学识和修辞手段。直到20 世纪现代派诗歌的崛起,英美诗坛巨匠给予玄学派诗歌以高度评价,确立了它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约翰多恩出生在富有并且信奉天主教的家庭,曾在剑桥和牛津两所著名学校就读,但是由于信仰天主教而没有获取任何学位。虽然早年受到了那些世俗文化的影响,生活比较放荡,却很有抱负。他曾周游于欧洲大陆,曾经也是宫廷中一名极具前途的绅士。他不但阅读了很多的神学和医学方面的著作,还涉猎了广泛的法律和古典书籍,这也是在写作中显示他卓越的学识、巧妙的机智以及幽默的原因。但是英国推崇国教,作为天主教徒的他要想立足于社会并取得一定的地位,也只好仰

要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审美的新鲜感, 就要对文艺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使之变得令人耳目一新。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上,就是作家通过对普通语言进行独创性的提炼、糅合或修辞创造, 使之成为具有新奇性、生疏性、耐人寻味的文学语言, 从而增加知觉的难度和长度。多恩在《离别辞: 莫伤悲》一诗中, 所用的奇喻化的玄学手段就创造了极佳的审美新鲜感。

《离别辞· 莫伤悲》这首诗共有九个诗节,每节包含了四行,采用的韵律格式是a b a b,并且每行都运用了四音步抑扬格的写法。这首诗与以往多恩创作的艳情诗歌不同,以严肃的口吻写作,具有深沉的情感。它是多恩极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在17 世纪玄学派中也堪称名作。

的感情带来伤害,就像天体的运动不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伤害一样。

在诗的前三节中,诗人隐晦地将世俗之爱与自己与爱人之间的精神之爱作对比,表现自己的爱情观。在第四节与第五节,作者第一次明确地将两者对比,认为精神之爱在肉体之爱之上。面对离别,世俗肉体之爱土崩瓦解,而纯洁精神之爱却依然完好。因为世俗的恋人之爱, ( 它的本质是肉感) 不允许离别, 因为离别意味着破坏凡俗之爱的基本根据(Absence, because it doth remove)。而诗人与他妻子间经过提炼的爱情, 因为彼此精神的信赖, 心心相印, 就能对眼、唇、手漠然视之(Care less, eyes, lips and hands to miss.)。

在诗的第六节中,多恩将恋人间的分

诗的标题为离别辞,显而易见这是丈离又比作了金子的延展。以金子被打薄的夫在与妻子即将离别前要说的话,但是全形象比喻来表明精神爱情是无穷延伸的诗开篇就提到了死亡,让人感觉十分怪诞。持恒之爱。(A breach, but an 将真正相爱之人的分离比作死别,将恋人expansion,Like gold to airy thinness 分离时的淡定比作圣灵死亡的安静。突兀beat.)精神爱情者对离别的忍耐力就像的开端延续了多恩的创作风格: 富于戏金子的延展性一样强,他们的心灵不会随剧性的开端, 惊人的观点使读者觉得晦躯体的分离而分开,就像金子即使被打成涩怪异, 暂时不能苟同。 金箔,薄到纤毫依然不会断裂一般。诗人

自豪地宣称他们的爱是属于心灵的,可以

在全诗第二节中运用了两次奇喻手摆脱世俗之身的感官接触,是完美的精神法,将眼泪比作洪水(tear -floods),之爱。 将叹息比作风暴(sigh- tempests move)。洪水和风暴都是自然气候现象,诗人将极多恩在第七节中使用了最著名的圆小的眼泪和叹息比作极大洪水风暴,这种规比喻,将自己与爱妻比作圆规中的两条极端的夸张表现方式有力地表现了作者腿:If they be two, they are two so/As 对恋人分别哭哭啼啼的反感。这一节也为stiff twin compassesare two.此处多恩第三节的另一自然的比喻做了铺垫。 用冰冷、毫无感情的圆规双脚来比喻两个

相爱的人。通过圆规画圈两脚分开的形象,

这一节中有两种自然现象: 一种是读者可以推断出诗人是在将圆规的两只天震( trepidat ion of the spheres), 一脚喻为离别情人双方的躯体。又通过圆规种是地震( Moving of the earth) 。以两脚由顶端连接的形象,读者可以推断诗地震和天震的类比暗喻躯体爱情和精神人是在以圆规的顶端暗指情人之间灵魂爱情,透过普通的物理常识把人类的情感的紧密相连。这比喻别出心裁,奇怪却巧世界观提升到了宇宙观的高度,由此说明妙;冰冷却在理。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比有了灵魂深处的恒定真爱,精神爱情情人喻突破了迂腐的界限,给读者出其不意的之间不必担心离别,因为离别不会给他们刺激,造成一种建立在惊讶之上的艺术效

果。

全诗中涉及了天文、物理、神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反应出了作者深厚的知识功底,以及驾驭这些知识所需的强大逻辑思维。多恩从诗的前半段多种意象群转变到后半段圆规这一单一的意象 , 掀起了全诗的高潮, 强化了整首诗内在的逻辑性。在多恩独辟蹊径的比喻和精细微妙的逻辑推理中, 读者感受到的不是传统的离别伤感, 而是爱情的升华。奇喻化的玄学手段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间。从这些奇喻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同传统诗歌的新颖手法所带来的奇异魅力, 对它产生一种不可阻拒的解读渴望。

三、玄学诗歌的魅力与成功之本 多恩在《离别辞:莫伤悲》中教科书一般地展示了玄学诗的独特魅力。正如王佐良先生对多恩的描述:“他的那路诗不是唯一可读的诗,但在那路诗里他是最可读的人。”约翰多恩正是凭借他别具一格的诗风,才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股力量,对后世产生永恒的深远影响。 玄学诗歌的真正魅力并不是它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在于它玄妙的奇喻手法,在于那些将截然不同的意象拧在一起而产生互比性背后反映出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严谨的逻辑构思,在于它将人们至为熟悉了解的事物、道理和体验用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给读者带来新鲜的审美感受。玄学派诗人高超的表现手法使玄学派诗歌的许多奇喻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高超新颖的技巧是玄学派诗歌永不言败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2] 什克洛夫斯基. 作为手法的艺术

[G]PP.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6.

[3]王佐良. 英国诗史[M]. 北京: 译林出

版社,1997.

[4]张金凤.漫谈隐喻和多恩的爱情诗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2) .

[5]娄德欣,李晓岚.从英美新批评视角读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悲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8) .

[6]H J Z 格瑞厄森. 约翰但恩诗集[M] . 牛津: 克莱闰登出版社, 1912: 1- 2.

[1] 白锡汉. 邓恩诗歌创作探源[J]. 山东

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7.

情人之间的离别篇七
《致分手的情人》

我心底处的你: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惊喜、失落、还是心中忐忑?但,请不要感到诧异,我心中有好多话想对你说,却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只好用这种方式来帮我倾诉,希望你能把它看完。

咱们的相识就是所谓的缘份吧,虽不见得说得上是刻骨铭心,却也有一份意外的惊喜。说句实话,我并不太了解你,不知道你又了解我多少呢?在我的爱情观里,我一直认为爱情享受的是过程,至于结果怎样并不重要。有时想想,我们之间的关系到底算什么呢?连我自己都弄不明白,我曾经一直认为我会是你期待的“爱情”,是你另一种情感的归属和寄托,在你心中我是特别的,现在终于发现,我错了,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我很想知道,你发自内心的爱过一个人吗?其实情人之间需要的是信任、理解和默契,这一切你都做到了吗?我知道你是喜欢过我的,不管是哪方面的喜欢,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点喜欢,可你为什么你总不愿撕下那伤人的“面具”对我真诚一次,我多想看看谎言背后的你到底是什么样子,尽管好多人都说你没有真正的感情,但我还是执着的相信,一颗勇敢、真诚的心总可以得到它,即使最后的结果是受伤或离别又何妨,必竟我努力尝试过。有时想想,事情的结局总是不像预料的那样,常常为了避免一个错误的同时却又犯了另一个更大的错误,本来不想伤害却伤害得更深,或许这就是矛盾吧,也许我对你来说也仅仅是个过客而已,不管怎样,我从来都不曾后悔为你付出的这份情感,因为毕竟走过一回,虽然很短暂,但我会珍藏在心中,永远!

经历了这么多,你让我明白了:世上没有永恒的爱情,你我能相聚共步一段“旅程”是缘份,但最终都将朝着自己的方向渐行渐远,是命运。如果某一天我选择了离开,从今以后在你的日子里也不会有我的出现,希望你不要为此而感到失落,因为我的离开并不代表什么,我明白在我离开的时候,这一生我们也许就此别过了,但不管怎样,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为你祝福,愿你天天都过得开心,也愿你心中的另一个她能像我一样喜欢你、懂你,不希望你能永远记住我,只希望你在寂寞疲劳或愉快的时候偶尔想起我,脸上会露出一丝微笑,我就心满意足了。

罢了罢了,千言万语,也该有个结束了,请你一定不要忘记,曾经有个女孩多么的想去爱你,但她却又害怕爱上你,既然这样,就让我们都换彼此一个艳阳天吧。

永远の知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14369.html

    上一篇:情人祝福短信

    下一篇:永不变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