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古寺

| 元旦 |

【www.guakaob.com--元旦】

关于元旦古寺篇一
《关于元旦的古诗》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杜甫的《守岁》诗: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成文斡 元旦-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孟浩然(唐朝)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北宋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毛滂 (宋朝)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关于元旦古寺篇二
《有关元旦的古诗词》

有关元旦的古诗词

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孟浩然则写了《回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南宋诗人陆游在《已酉元旦》写道:“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诗:“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关于元旦古寺篇三
《关于元旦的古诗词》

关于元旦的古诗词

关于元旦的古诗词

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2、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3、《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5、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6、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7、《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8.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9.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关于元旦古寺篇四
《古诗词中的元旦习俗》

古诗词中的元旦习俗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自晋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元旦贺岁、贴春联、放爆竹、饮美酒、亲人团圆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元旦的诗章。品诗赏俗,趣味盎然。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文学家曹植《元会》诗云:“初步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至盛唐,元旦朝会之俗成了旷代之举。“百灵待轩后,万古烛光前。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可见当时宫廷贺岁规模之盛大和隆重。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语言清新流畅,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元旦也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祝贺、重新构思新生活的时光。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全诗展示出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诗,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材,写出了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年亲人团聚是沿袭多年的习俗,对客居他乡的游子来说,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唐代诗人刘长卿有《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称得上是新年思乡佳作。1942年元旦,革命老人董必武在重庆曾吟过一首《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诗,表达了他对延安战友的深情怀念和祝福:“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放爆竹、饮美酒的习俗。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南宋诗人陆游有《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代诗人宋伯仁有《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禳。柏酒何劳动,心平寿自长。”两诗均反映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欢度新年情趣。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椒酒”、“柏酒”指的即是屠苏酒一类。在古代歌咏元旦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

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寥寥28字,便将新年放爆竹、贴春联、饮美酒这三种特定浓郁的喜庆风俗,描写得有声有色,堪称千古绝唱。

新年伊始,欢乐祥和,正是文人学士大发感慨之时。他们在元旦抒怀言志,吟诗作赋,为我国诗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云:“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唐代诗人孟浩然写过一首《回家元日》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过一首《如梦令·元旦》的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

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3年元旦,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写了一首《二十二年元旦》诗:“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中又新春。”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湘赣地区人民的狂轰滥炸,而上海租界那些有钱的老爷却过着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

关于元旦古寺篇五
《新年献诗》

新年的献诗

米: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骆: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陈: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周: 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肖: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感觉兴奋而踏实

于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

米: 碰落了第一滴露水

氤氲开来,它是七彩的

北方的冰雪消融

南方的树木吐绿

周: 嘀嘀的汽车声里

一路开来,那是春天的婚礼

生命中注定抵达的幸福

你要在哪里醒来

倾听圣洁的歌唱

肖: 眼前美好的一切

顺手就能摸到的东西

像诗歌和水一样一见钟情

然后在春天里甜蜜地怀孕

骆: 可我还是会想起村庄

坐在一片田野上的村庄

向着河流的方向飞翔

莫非是那不停吹来的微风

引得我张望

那花季,如马蹄般串花而过

留下一片绝美的回响

扣开心扉,发现是新年来了,不禁感叹

陈: 啊!又是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

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

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米: 初长成的小妹

她正站在家园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势

去聆听新年的钟声

陈: 每当敲响新年的钟声,仿佛整个地球都在震动

米: 新年的钟声在我的心中轰鸣,

周: 新年的钟声让全人类沸腾!

骆: 新年的钟声在普天之下引出轰轰烈烈的欢呼声。

肖: 新年的钟声响彻五湖四海,

米: 新年的钟声响彻南极北极的上空。

肖: 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的浪花,

骆: 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的云涌,

周: 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的明月,

骆: 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的旭日东升!

陈: 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的财富,

陈: 新年的钟声要送走那旧的贫穷。

合: 新年的钟声要迎接新的创造,新的发明,

合: 新年的钟声要迎接新的捷报,新的竞争!!

二女: 新年的钟声让我们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三男: 新年的钟声让我们释放出那无比的豪情。

骆: 看大海,陈: 望长空,

合: 只有壮志凌云,才会有无比灿烂的人生!

合: 回顾那新年的钟声,年年岁岁都是无比的激动, 陈: 查看那已出场的人生画卷,

陈:一幕幕,时而轰轰烈烈,时而冷冷静静,

肖: 时而站在低谷,米: 时而攀上高峰,

周: 时而捶胸顿足,陈: 时而笑语腾空。

骆: 享受着生活也在享受着竞争!

米: 大千世界,云云众生, 总是熙熙攮攮,沸沸腾腾

肖: 用新年钟声的震撼,去涤荡那心中的不平,

骆: 用新年钟声的震撼力,向着最新的目标,发起新的进攻! 米: 新年的钟声,周: 猛劲响吧!陈: 可劲敲吧!

合: 让新春的钟声响的更美妙,把新春的钟声敲的更吉庆!!

关于元旦古寺篇六
《新年的献诗》

新年的献诗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我所热爱的少女

已经久未谋面

仿如故园里微微颤栗的蛛网

默默地长成了蚕茧

趁春风还早,我要快快赶路

好问心爱的姑娘一声

爱情她可会在这个春天,开出花来

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

那里有少女的香味

带着野百合的私语

在一瞬间绽放

青涩地,爱人的手臂

温柔地缠绕,把你拥抱

拨动春天的琴弦

季节的距离如此强烈无法抵挡

如同大地孕育着希望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感觉兴奋而踏实

于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

碰落了第一滴露水

氤氲开来,它是七彩的

北方的冰雪消融

南方的树木吐绿

嘀嘀的汽车声里

一路开来,那是春天的婚礼

生命中注定抵达的幸福

你要在哪里醒来

倾听圣洁的歌唱

眼前美好的一切

顺手就能摸到的东西

像诗歌和水一样一见钟情

然后在春天里甜蜜地怀孕

可我还是会想起村庄

坐在一片田野上的村庄

向着河流的方向飞翔

莫非是那不停吹来的微风

引得我张望

初长成的小妹

她正站在家园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势

为你献上这首祝福的诗

1.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听,那一声声清脆的钟声是我为你送上的祝福。

2.在这辉煌快乐的新年佳节,献上一切美好的祝福!祝一切顺心如意!

3.零时的钟声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驮去一个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度火红的年华。

祝你新年快乐!

4.新年的钟声将敲响新的一切

新年的太阳将是你新的希冀

三百六十五天的祝福

集中在这张贺卡

在新年之际寄给你

多少关怀与思念

除夕的钟声

摇醒一季繁花

愿你新春充满快乐

5.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

敬祝春节愉快!

2007新年对联~!

悦目赏心,神州昌盛山花福

吟诗作对,岁序更新景物华

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

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岁月峥嵘须搏拼

年华潇洒莫蹉跎

点点梅花乐淑气

声声欢唱祝平安

风月焕新,海角天涯皆溢彩

山河铺锦,疆南地北总宜春

舞志士,激雄心,歌来红日千门晓

除邪氛,张正气,攀上碧桃四海春

举国江山俱似画

满天春色最宜人

白粉围墙客疑问

红墙瓦屋燕迷归

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

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

梅吐蕊,柳抽芽,老少边穷春正好 地生金,人益寿,东西南北景常新

春风轻拂千山绿

旭日东升万里红

雪里梅花霜里菊

炉中宝剑火中钢

四海春临,和风吹绿千堤柳 九州福至,丽日薰红万径花

喜看南国花繁,红透洞庭波映日 紧握楚天笔健,才追潘岳气凌云

天上明月千里共

人间春色九州同

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祈福应知福,福祉常缘善念 盼春该识春,春光永驻仁心

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 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一腔热血开新宇

满面春风步小康

且把桃符纪盛世

常将竹叶报平安

桃李迎春,满园锦绣迎蜂蝶 江山竞秀,万里风光入画图

神州呈异彩,琼枝玉树添新果 横批

狗年大吉安居乐业国运齐天 家业兴旺四季平安安定团结

长治久安平安是福大有作为 家庭和睦万民欢腾太平盛世 四海皆春五洲同庆景泰春

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关于元旦古寺篇七
《元旦的由来和古诗鉴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4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