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

| 母亲节 |

【www.guakaob.com--母亲节】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一
《为我母亲流过三次泪》

为我母亲流过三次泪

薛峰

(1)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次泪。

(2)第一次。

(3)那年我8岁,中秋节,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

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

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钯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

了脚。

(4)许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母亲被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

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5)“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6)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

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7)可是到最后,我的泪水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8)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

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

一个洞,永远也填不满。

(9)第二次。

(10)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11)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

致帅气,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12)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13)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14)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

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15)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

一层的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的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

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折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

路来也十分艰难。

(16)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17)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

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了。

(18)第三次。

(19)我20岁,上大学。

(20)寒假回家,母亲正在病重中,让她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可她坚决不肯,一直推托着

说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的。就这样,直到寒假结束。临开学的前一天,在我和哥哥的强烈要

求下,母亲才让父亲陪着去邻村的医生那里买了一包顺气丸回来,母亲说,没什么事,吃下

药就好了,不用挂念。

(21)第二天,我们就离家上学去了。

(22)再回来时已是半年之后,偶尔一次,父亲告诉我,你们走后,你妈又在床上躺了一

个月,她心疼得厉害,想怕是治不好了,她怕你们担心,便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不

要钱的。

(23)那一刻,我呆在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转回身,默默地进入房间,然后,我趴

在床上痛哭起来,为母亲,为父亲,为我们这个平凡而苦难的家而哭。

(24)母亲啊,你是岩石,石中的火;你是云层,云中的电;你是沧海,海中的盐;你是

我今生飞翔的惟一方式和力量呵!

(25)母亲,让我流泪的亲人。

16.选文第(1)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点题、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答对一点2分,答对二点3分)

17.文章写了“我”为母亲流泪的三件事,请任选一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1).我8岁,母亲为我能吃上红薯饼而伤了脚,我懊悔的泪水涌了出来。

(2)我14岁时,母亲穿上那条我不要的牛仔裤艰难挑水,我的心田一刹那都被泪水淹没。

(3)我20岁时,母亲怕我们担心,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治病,我趴在床上痛哭

起来。

18.选文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

达作用?(4分)

答: 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2分)生动具体地表现了母亲受伤严重,疼痛难

忍,突出母亲的坚强,使母亲的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19.文中的“我”为母亲流了三次泪,这泪中包含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

自 身的实际谈谈你的启示。(4分)

答:包含了我懊悔、痛惜、感动的情感。

示例;生活中的我们也有与文中的我相似的经历,有时我们会任性地要求父母为我们买

衣服、零食等,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我们应该学会理解方面,关心父母,感恩父母。

(一)18分

雪还是不断地下着,今天从学校回来的时候,雪地里发生了一

件可怜的事;小孩们一出街道,就将雪团成了石头一样硬的小球来往

投掷,有许多人正在旁边通过。行人之中有的叱叫着说,“停止停止!

他们太恶作剧了。”忽然听见惊人的叫声,急去看时,有一老人落了

帽子双手遮了脸,在那里蹒跚着。一个少年立在旁边叫着:“救人啊!

救人啊!” 人从四方集拢来,原来老人被雪球打伤了眼了!小孩们

立刻四面逃散。我和父亲站在书店面前,向我们这边跑来的小孩也有

许多。嚼着面包的甘伦、可莱谛、“小石匠”、收集旧邮票的古路非,

都在里面。老人已被人围住,警察也赶来了。也有向这里那里跑着的

人。大家都齐声说:“是谁掷伤了的?” 古路非立在我旁边,颜色

苍白,身体颤抖着。 “谁?谁?谁闯了这祸?”人们叫着说。 甘伦走近来,低声向着古路非说:“喂!快走过去承认了,瞒着是卑怯的!” “但是,我并不是故意的。”古路非声音发抖地回答。 “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责任总须你负。”甘伦说。 “我不敢去!” “那不成。来!我陪了你去。” 警察和观者的叫声,比先前更高了:“——是谁投掷的?眼镜打碎,玻璃割破了眼,恐怕要变成瞎子了。投掷的人真该死!” 这时,我以为古路非要跌倒在地上了。“来!我替你想办法。”甘伦说着,捉了古路非的手臂像扶病人似的拉了过去。群众见这情形,也搞清闯祸的是古路非,有的竟捏紧了拳头想打他。甘伦推开了他们说:“你们集了十个以上的大人,来和一个小孩作对手吗?”人们才静了不动。 警察携了古路非的手,推开人们,带了古路非到那老人暂时住着的人家去。我们也随后跟着。走到一看,原来那受伤的老人就是和他的侄子同住在我们上面五层楼上的一个雇员。他卧在椅子上用手帕盖住眼睛。 “我不是故意的。”古路非用了几乎听不清楚的低声,抖抖索索地反复着说。观者之中有人挤了进来,大叫:“跪在地上谢罪!”想把古路非推下地去。这时,另外又有一人用两手将他抱住,说“啊呀,诸位!不可如此。这小孩已自己承认了,不再这样责罚他,不也可以了吗?”那人就是校长先生。先生向古路非说:“快赔礼!”古路非眼中忽然迸出泪来,前去抱住老人的膝。老人伸手来摸古路非的头,抚掠他的头发。大家见了都说: “孩子!去吧。好了,快回去吧。” 父亲拉我出了人群,在归路上向我说:“安利柯啊!你在这种时候,有承认过失负担责任的勇气吗?”

我回答他:“我愿这样做。”父亲又问我:“你现在能对我立誓说必定能这样做吗?”我说:“是的,我立誓,父亲!”

1、本文出自____(国家)作家_____作的《 》。 3分

2、试给本文拟一个不超过十个字的标题____________2分

3、古路非闯祸后,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请选择三种人并写出他们的不同态度。6分

4、本文的语言描写很成功,它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试以甘伦为例,分析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必须分析两个方面)。4分

5、本文好多地方能给人以启迪,请写出三点,语言要求简洁。3分

答案: 1、_意大利_ 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 3分

2、_打雪仗的启示(有理即可,但只写打雪仗的给1分)_2分 3、6分 如:观者,很气愤,想打他;甘伦,要求他去承认;校长,宽容,同时也要他认错;父亲,旁观,但要我吸取教训等。

4、4分 如:“喂!快走过去承认了,瞒着是卑怯的!”表现甘伦正直,不包庇朋友,勇于认错;“那不成。来!我陪了你去。”表现甘伦很热心;“你们集了十个以上的大人,来和一个小孩作对手吗?”表现甘伦很仗义。(意思对即可)

5、请写出三点,语言要求简洁。3分如:在街道上玩要小心,别伤着他人;犯了错误要勇于认错;他人对犯错误的人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人要善于从一些平常事件中吸取教训等。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二
《母亲只流三次泪》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三
《协作校2014-2015八下语文期中考试卷》

福清市初中协作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

语 文 试 卷

(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5分)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 )到悬yá( )上,把这些大.

块的fěi( )翠摔成尘雾和碎沫。海燕叫喊着,……翅膀掠( )起波浪的飞沫。 .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甩( )到 掠( )起 ..

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悬yá( ) fěi( )翠

⑶要用音序检字法查“摔”: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 ___ __。(1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本色当行——变本加厉 B.兴致勃勃——专心致志 ....

C.高深莫测——变幻莫测 D.开怀畅饮——畅所欲言 ....

3.下面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词人因与弟弟分隔两地心中郁闷难解的心理。

B、“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C、《赤壁》作者借题发挥,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4.默写:(8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李白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 , ”

来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

5. 名著阅读(5分)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 A 跟我一样惊奇的欣赏着。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

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行虫,孤独生活的角行虫,纯洁的眼球虫……”(选自《海底两万里》)

(1) 上述文字描述的是“我”坐 号潜艇在海底探险旅行的故事。这艘潜艇异常坚固,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 来提供能源。(2分)

(2)文中的A处的人物是指 ,他跟“我”的关系是 。请用简洁的语.

言写出“我们”在航行途中遇到的一处险情: (3分)

6.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请阅读下面三则微博,说说你从中读出的信息(至少写出两条)。(4分)

微博1:看到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不少生活常用词语手写错误率还挺高。如果自己去写可能还不如这些孩子,不禁想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是否已经到了只能看懂听懂,却无法手写出来的新文盲时代呢?

微博2:前几天看了《中国汉字听写》的节目,我觉得的很好。现在的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不管做什么都依靠大脑之类的高科技,渐渐的形成了依赖,所以写字都成了浮云,所以像这样的电视节目有必要办的,总比那些选秀的节目有意义多了。

微博3:今日看点:舆论、迷惘、尴尬……这些字你应该都认识,但让你听写你写的出吗?记者选取10组常用汉字邀请大学生、研究生、老师等参与。测试结果人人都有不会写的字。习惯了电脑打字,你还会用笔熟练写汉字吗?认识的字却写不出来,这样的“失写症”你觉得无所谓还是想重新提笔学写字?

我的发现:

二、阅读(31分)

(一)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7-10题。(11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家 贫 不 能 常 得 (2)其 言 兹 若 人 之 俦 乎

8.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以为号 人多以书假余 B.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

C.天下独绝 百叫无绝 D.先生不知何许人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9.翻译句子。(4分)

(1)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10.选文中“ , ”点出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写出他对待贫困生活的态度,还提出他的三大志趣,分别是 、 、 ,把一个虽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3分)(前两条横线用原文语句填空,后三条横线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阅读《乡野的花》一文,完成11—13题。(共7分)

现在流行送花,且大多是青翠欲滴、艳丽诱人的鲜花。

这几年新春,我每每收到老友新朋托礼仪小姐送来的鲜花,可惜元宵前后最多正月底,便都会香消玉殒。妻只好叫女儿把枯萎的花“葬”入楼下的垃圾箱中。

唯有去年那束乡野的花依然婷婷玉立于我的案头。

去年春节,女儿和外孙女回老家来过年。一到家,便陶醉于乡村的雪野。外孙女不知哪来的“灵感”,把疯玩摘来的野草桔、小竹枝和树上摇下的带柄的冻果,插在燃放过的烟花的纸管里,竟成就了一束束别具一格的花店也绝无出售的乡野的花。外孙女赠我一束并说要把剩余的带回城,送给她城里的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伙伴,让他们分享农家的新春乐、乡野的淳朴情。

“是吗?”我诧异后有了几分欣喜——因她的讲孝心、重友情,更为她无意中造就出的这乡野的花。

这乡野的花不鲜不艳也不值钱,但它却饱经风霜,几多锤炼,几多沧桑,换来的是不复苍老,因而比鲜花更久长。

这乡野的花不青不翠也不娇贵,但它却表里如一,成熟不变——它已无法再接通多变的季节的血脉,也就不会因春风至而得意忘形,为冬雪飘又萎靡不振,因而比鲜花更坚贞。

这乡野的花不虚不伪又不经雕琢,本是无心插柳,随手捡得,巧手组合,浑然天成,质朴纯正,因而比鲜花更真实。

这乡野的花哟,也不像商店里的干花,骨子里是纱是布,是刻意乔装打扮而举着“花”家旗号的冒牌货——再像也只是徒有其形。

去年春在省委党校学习,得闲在南京植物园沐月踏青,园丁送我几枝花养在矿泉水瓶中,结果,虽按园丁吩咐的方法精心侍弄,没几天还是开始变形,最终枯得面目全非,远不如茹志鹃《百合花》中那个青年战士“枪筒里的一枝野菊花”,倒能装点那个年代青年战士纯洁美好的精神世界。

花店里的一束束鲜花,经花农栽种、车辆运输、花匠插配、商贾售送,费时费力,要不了几时就成了垃圾箱中的废物,其生命是何其的短暂!而我这案头花,本来无生命,此时看来,却又似乎有了生命。

为何?因为由此我想到“死而复生”一词。看来,有时死才是生的试金石。自然界的植物的生命力再旺盛也会枯萎。即使像活着可三百年不死、死后能三百年不倒、倒后会三百年不朽的沙漠里的胡杨,算来也不过九百年吧?而人类的文明却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且会长久地持续下去。这恐怕就是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我案头这来自乡野的花,本是“死”过了的枯枝萎果,但我们在感情上为其注入了灵性、精神上赋予了它以生命,所以它就美了也就能久长了。 ——选自《散文百家》,作者施建石,有改动

11.文章巧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野的花”的“久长”、“坚贞”与“真实”,请从文中择取恰当的词语填入下表(每空限填1或2个词语)。(2分)

12.谈谈你对“而我这案头花,本来无生命,此时看来,却又似乎有了生命”这句话的理解。(2分)

13.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3分)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1)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次泪。

(2)第一次: 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3)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4)“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5)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6)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7)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8)第二次 :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9)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10)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11)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12)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13)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14)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15)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

(16)第三次 :我20岁,上大学。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彷徨(pánɡ) 校补(jiào) 哽咽(yàn) 磐石(pán)

B、重荷(hã) 深邃(suì) 归省(xǐnɡ) 不惮 (dān)

C、炽痛(chì) 踱步 (duï) 气氛 (fēn) 祈祷(qí)

D、亘古(ɡânɡ) 嗥鸣(háo) 惬意(qiâ ) 蓦然(mî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声鼎沸 万丈狂澜 提心掉胆 九屈连环

B.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绝壁断崖 家喻户晓

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潜心贯注 一反既往

D.从山叠岭 义愤填膺 一泻万里 博学多识

3.将下面三个短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缓缓地、曲折地 ②从浅浅的山谷中 ③如同一道小溪

我的生命的道路, 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

③②①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

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本文以爸爸的花儿落

了,喻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C.《丑小鸭》一文是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可以看作是

作者的自传。“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

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作者是普希金,法国诗人。他的创作

对法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受到

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 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更加清新了。

D初升的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6.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

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C.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

享,实在遗憾。

7.根据提示默写诗句.(8分)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5)《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

(6)古诗词中有很多勉励人们勤奋学习的名句,请写出相连的两

句: , 。

二.名著阅读。(4分)

8.某班正在组织《童年》的阅读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交流内容:

①《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作家名)以自身经历为原

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1分)

②请简要介绍《童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50字左右。(3分)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诗后9—10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第一句中“ 化;“ ”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2分)

10.诗歌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答:

14.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

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本人来看,“ ”。(填原文)(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7题(10分)

日益严重的淡水危机

①目前,全世界约40%的人面临淡水不足问题,约3亿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状态中。如按当前的水资源消耗模式继续下去,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超过40个

②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用水量每年都以4%---8%的速度持续递增,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③2009年2月,郑州市民原来的“大水缸”——西部的西流湖完全干涸。2009年7月15日,甘肃会中县八里湾乡团结村村民在山沟里的泉水边苦苦地等水,为了能获取必需的生活用水,村民们需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得到半桶水!

④也许有人会问“地球表面3∕4被水覆盖,水资源总量如此之大,怎么会缺水呢?事实上?地球的水资源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等,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五
《初二语文《母亲只流三次泪》教案》

课题:《母亲只流三次泪》

初二语文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六
《初一语文阅读练习(一)》

枕月而眠

张儒学

①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

②那是一个多么惬意而美丽的夜晚,乡村的夜静静的,明净的月光照在静寂的田野上,我却十分悠闲地躺在父亲承包的鱼塘边的小屋里,看着布满星星的天空,枕着落在水里的月亮,心中却情不自禁地吟咏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呆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呆上一时半会,合合眼打个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④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编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⑤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悠悠的。 ⑥不一会,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不时有鱼儿游出水面,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弄出“叮叮咚咚”水声,父亲看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

⑦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一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着那山顶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⑧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醉,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我再低头一看,落在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郑州日报》2010年8月25日,有删改)

8、文章描绘了一幅幅淡而温馨的画面,请根据文章⑥-⑧的内容把下列画面补充完整。(6分) 乡人夏日乘凉 乡亲鱼棚闲话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一句中的“枕”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亲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鱼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开头引用了李白的《静夜思》,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写了夏夜、月色、家乡和作者的心境,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的?请阐述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1)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

次泪。

(2)第一次

(3)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4)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 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5)“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6)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7)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8)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

也填充不满。

(9)第二次

(10)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11)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12)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13)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14)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15)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16)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17)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

(18)第三次

(19)我20岁,上大学。

(20)寒假回家,母亲正在病重中,让她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可她坚决不肯,一直推脱着说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的。就这样,直到寒假结束。临开学的前一天,在我和哥哥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才让父亲陪着去临村的医生那里买了一包顺气丸回来。母亲说,没什么事,吃下药就好了,不用挂念。

(21)第二天,我们就离家上学去了。

(22)再回来时已是半年之后了。偶尔一次,父亲告诉我,你们走后,你妈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她心疼的厉害,想怕是治不好了。她怕你们担心,便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不要钱的。

(23)那一刻,我呆在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转回身,默默地进入房间。然后,我趴在床上痛哭起来,为母亲,为父亲,为我们这个平凡而苦难的家而哭。

(24)母亲啊,你是岩石,石中的火;你是云层,云中的电;你是沧海,海中的盐;你是我今生飞翔的唯一方式和力量呵!

(25)母亲,让我流泪的亲人。

16.选文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7.文章写了“我”为母亲流泪的三件事,请任选 一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18.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 19.文中的“我”为母亲流了三次泪,这泪中包含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

答:

开在尘土里的花

我喜欢到她的菜摊买菜。四十多岁的妇人,瘦瘦的,脸色黑红,身上是廉价的棉布汗衫,却洗得很干净。同样是卖菜,她的菜比别人的新鲜干净,码得整整齐齐。你跟她还价,她不急不恼,笑呵呵的,并不像别人那样,反复跟你讲种菜有多么不容易。她没有生意人的精明,相反,脑子似乎有些迟钝,3毛钱一斤的花菜,人家买了4斤6两,她反反复复地算,憋红了脸也没算出来。买的人就笑,给她一块五,她回过神儿来,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似的,慌忙再给人家添几个辣椒。也有的人会少给她一毛两毛,旁边的人提醒她,她只呵呵一笑,并不计较。

我曾在旁边观察过,这个连账都算不清的妇人,是整个菜市场里生意最好的。摊前,人们互信,友善。人情的温暖,碎花点点,清香缕缕。

那天从街上回来,经过一个路口时,一位交警正在对一个出租车司机罚款。出租车司机是个年轻的男孩子,旁边站着一个女孩儿。交警一边写罚款单一边教育他:你这是载人的车啊!怎么敢给她开?转回头又教训女孩儿:你没驾照也敢随便开车?男孩儿低着头不说话,女孩儿和他并肩站着,也不说话。我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手,始终握在一起。只是,交警教育男孩儿的时候,是女孩儿的手在外面握着男孩儿的手;交警教训女孩儿的时候,男孩儿的手翻过来,紧紧握着女孩儿的手。

我笑着走开,心里眼里,都是那两只充满爱意的手。年轻,真好;相爱,真好;有爱的滋润,真好。

邻居是一位老先生,六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却在一次意外中瘫痪失语。常在黄昏的时候,看到老先生推着女儿在小区里散步,一边给女儿讲当天的新闻或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正说着什么,老先生突然跑到前面,对着女儿手舞足蹈,还围着女儿跳起了舞。老先生花白的头发在夕阳下闪着金黄的光,轮椅上的姑娘,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

那温馨的一幕,被许多人看到,大家远远看着,没有人去打扰,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

大家明白,有亲情的滋养,父女俩很快乐,他们的生活中洋溢一种温暖淳厚的情愫。这情愫也在所有人的心里漫延成河,河面涟漪轻泛,河边繁花盛开。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和他们一样平凡而卑微,相貌平平,运气一般,奋斗半生基本一事无成,终日为柴米油盐奔波。可是,这些平凡卑微的人们,依然活得生机勃勃、自足快乐。就像尘土里开出的花,虽然平凡卑微,却一样开得坚韧而明艳;即使有风霜雨雪,荆棘暗礁,也一样始终努力地盛开。 13.文中那位卖菜妇人连帐都算不清,为什么是整个菜市场生意最好的?(4分)

14.文章描绘了三幅街头小景,每一幅都令“我”感动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1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

16.文章标题“开在尘土里的花”有什么寓意?(4分)

在伤口上开出花朵

晓荔

①那是几年前的秋天。

②我逛了好几条街,总算买到心仪的毛衣,水绿色的,款式别致,配上薄呢长裙,走在街上,心是轻盈的,那种感觉很好。高大的梧桐树下,黄色叶子飘飘柔柔落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地面一片斑驳迷离。

③早晨,我准备穿上毛衣去上班,令人惊讶又气愤的是,毛衣左襟竟被老鼠咬了个洞,还留有张牙舞爪的痕迹。因那时刚工作,租住的平房离单位不远,夜里时有老鼠来造访,为了工作方便,只能凑合着住,竟也想不到老鼠如此地猖狂。

④无奈,只得满街遍寻毛衣加工店,咨询有否补救的办法,接连跑了好几家,都摇摇头叹说不好修补,搭配不到同色的毛线,别的颜色补上去,效果就差了。旁边一位卖毛线的胖阿姨,看我沮丧神情说,西郊深巷有位织毛衣的师傅,手特巧,她或许有办法。

⑤我按胖阿姨说的巷口,顺着标记转来转去,总算在一条胡弄深处找到,师傅表情淡然接过我手上的毛衣,做上标记,放在橱窗里,说一周后来取吧。一周后我准时去取,她从一叠放臵整

我为母亲留的三次泪篇七
《201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上语文月考试卷

一、( 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掳(lǔ)去 着(zháo)落 奔丧(sāng) 愧怍(zuò) ....

B.诘(jiã)问 呵(hē)斥 憎(zâng)恶 涎(xián)水 ....

C.辟(pī)头 模(mú)样 克扣(kâ) 惧惮(dàn) ....

D.猝(cù)然 文绉绉(zhōu) 吊唁(yán) 伎俩(liǎng)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交御 狼藉 滞笨 长途跋涉 B.噩耗 烦燥 蹒跚 连声诺诺

C.蹋败 簌簌 取缔 穷愁潦倒 D.震悚 骷髅 荒僻 人头济济

3、古诗文默写(10分)

(1)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

(2)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林空鹿饮溪。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4、名著阅读,下面的选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五猖会》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

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B.《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和

壮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C.《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社戏》和《父亲的病》都出自《朝花夕拾》

D.《朝花夕拾》写的虽是个人生活,却具体生动地凸显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如家

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乃至革命的风气等等。

5、修改病句(2分)

(1)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这样的人,必须深刻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

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文综合性学习。(2分)

小明准备对八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目的进行调查,他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想到了“休

闲消遣”。请你用四个字的短语帮助他再设计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3分)

(一)(1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夏水襄陵( ▲ ) 乘奔御风( ▲ ) ..

略无阙处( ▲ ) 属引凄异( ▲ )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

C. 或王命急宣 或凭或立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文中画线句子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老妪力虽衰 .

11、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6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③④

⑤①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

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

所作的诗。⑥不韵:不雅。]

12、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1)类( ▲ ) (2)夸( ▲ )

13、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 这首写秋的诗,风格爽朗明快,整体上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B. 诗的首句描写秋天的萧条空寂,抒发了作者的愁苦心情,为下文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心

境做铺垫。

C. 诗的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D.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三、( 23 分) ⑦

(一)( 10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

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

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

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

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

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

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

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

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

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

么回家的。

1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揣摩加点词语好处。(4分)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对于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3分)

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1)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 次泪。

(2)第一次

(3)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4)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 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5)“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6)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7)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8)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9)第二次

(10)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11)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12)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13)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14)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15)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16)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4766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