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

| 母亲节 |

【www.guakaob.com--母亲节】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篇一
《2015上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下洼中学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识字、写字(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歧(qí) 瘫痪(tānhuàn) 树杈(chà) 熬(áo)夜 B.粼粼(línlín) 诀别(júe) 姊妹(zí) 荫蔽(yīn bì) C. 一霎(chà)时 犄(qǐ)角 沐(mù)浴 脸颊(xiá) D. 锤(chuí)打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絮(xù)叨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内疚 歧斜 匿笑 形影不离 B.分岐 憔悴 攥着 不可抗拒 C.脸颊 荡漾 祷告 各得其所 D.虐杀 繁衍 烂漫 自做主张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仗义 花瑞 烦闷 遮蔽 各得其所 B、心绪 委屈 霎时 拆散 喜出望外 C、慈怜 摇摆 仿膳 沉寂 自做主张 D、攥着 逮住 花瓣 覆盖 不可抗拒 二、经典诗文积累(25分) 4、根据提示默写(共10分) ①、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 ,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中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 , 。 ⑤、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 ⑥、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 。

⑦、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 , 。 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

是: , 。

⑨、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是: , 。

⑩、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的句子是: , , 。

5、默写课文。(共15分)

①、曹操的《龟虽寿》(3分)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4分)

③、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4分)④、李清照的《如梦令》(4分)

三、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散步》节选,完成6—13题(18分)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 第①段交待了散步的________及一家四口之间的________。 (2分)

7、文中画“﹏”句子连用两个“我的”的用意何在?是不是赘词?答:______(2分)

8、选文在遣词造句方面多处洋溢着浓郁的亲情。下列对词语表情达意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①段中连用两个“我的”,意在强调“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谊,并非赘词。 B. ②段中“信服”一词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俯首帖耳。 C. ③段中“太迟,太迟了”,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情,包含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D. ③段中“总算”一词表露了“我”催春春至的欣喜之情。也充满了“我”对母亲的诚挚孝敬之情。 9、 ④段中的初春田野景色的描写有哪些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2分) 10、④段末句“这一切”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在文中标出。“这一切”为什么使人想到生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我”为什么要劝母亲散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2分) 12、 ④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4——19题。(12分) ①双腿瘫痪后,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根据文意在文章的空白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2分)

①当一切恢复,她又悄悄地进来。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

15、联系语境说说文中划线的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2分)

16、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话为什么都死了?(2分)

17、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2分)

18、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2分)

19、第1段中母亲说好好活着和第7段中我说要好好活儿活各有什么含义?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6题。(15分)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 “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过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爱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爱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20、结合内容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 《》(2分) 21、第1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项答案不超过5个字)(2分) 22、第3段中与“它们”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1分) 23、第3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2分) 24、第5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2分)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有风雨之兆。 25、第⑥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本文依次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D.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篇二
《练习一》

练习一:重点篇目练习

《皇帝的新装》

1、《皇帝的新装》作者 是 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 , , 等。(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炫耀( ) 滑稽( ) 陛下(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 赏赐( )

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3分)

4、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3分) “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5、“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3分)(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6、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3分)

7、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3分)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第二部分:⑴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⑹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0、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3分)

11、皇帝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3分)

1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是两个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 , 又写出了他的 。(3分)

13、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2分) A、开头一句独立成段,略写百姓的议论,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B、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虚伪、昏庸、愚蠢的人。 C、在这几段选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穿上美丽的新衣。

14、归纳选文的中心意思:(3分)

15、“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你听这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 。(3分)

17、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恰当的标点。(3分)

18、为什么小孩子说真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大臣们怕被人认为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而革了官职。

B、因为百姓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

C、因为小孩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所以最于说真话。

D、因为大臣们和百姓们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不便说真话。

19、“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一句揭露内臣的本质是 。(3分)

20、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3分) A、拟人和想象 B、比喻和夸张 C、想象和象征 D、想象和夸张

21、通过一个孩子讲出真话,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中心?(3分)

22、把文中写皇帝神态的句子写出来,分析其作用。(3分)

23、想象一下皇帝听到议论之后的反映,请写下来。(50字以内)

阅读下面《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25——29题。(16分)

25.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 分)

①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 请求 D.沉寂 央求

26.“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

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

联想到什么?(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以真挚的笔触记叙了作者坎坷命运中一段艰难的岁月,而母亲在作者生命中烙下的印迹是那样深刻而难忘。请品析“母亲”形象,完成下面两个小题。(5分)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

(2)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3分)

19、品读文本意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

(1)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2分)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9~24题。(14分)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9、选文出自____(国籍)的_____所写的《______》。(3分)

20、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2分)

A、比喻,夸张 B、拟人,想象 C、想象,夸张 D、想象,象征

21、“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2分)

23、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

24、这篇童话最后由一个小孩讲出了真相,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篇三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测试卷》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独立蒙蒙细雨中。

2、____________________,开窗放入大江来。

3、门外青山翠紫堆,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菊残犹有傲霜枝。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2分)

„„自李唐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字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

7、《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

8、翻译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

9、“陶后鲜有闻”一句中的“陶”是指______朝的____________(人名)。

10、本文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节操和对______________的鄙弃和厌恶。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9题(8分)

一人性极鄙啬①,道遇溪水新涨,吝出渡钱,乃拼命涉水。至中流②,水急冲走,.

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觅舟救之。舟子索钱,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断价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回头顾其子大呼曰:“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

注释:①啬:吝啬 ②中流:河中间

11、解释加点字:漂流半里许( ) .

1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其父垂死之际( ) .

A 留传 B临近 C 向下,俯

13、文中的“________”字与“性极鄙啬”的“啬”同义。

14、下列对文中“断价良久不定“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子为讨价还价花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能决定。

B 儿子用很长时间断定价格但一直定不下来。

C 对方讨价还价了很长时间而定不下价钱。

D 双方为了定不定价钱花了很长时间。

15、父子俩的品行,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2题(16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fù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áo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_______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6、看拼音写汉字(2分):翻来fù( ) 去 qiáo cuì( )

17、在第二段横线处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 欣喜若狂 B 出乎意料 C喜出望外 D喜不自禁

18、母亲为什么“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我的动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写母亲反复要带我到北海看花,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独自在屋里看秋叶飘落时,母亲进来后,为什么“挡”在窗前?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从不愿去北海看菊花,变成不仅到北海看花,还发现了花开得“烂

父亲的画面(刘 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9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容貌仿佛还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去世,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在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面有着银白色的长毛,很软,也很暖,尤其是他抱着我来回走动的时候,使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一生中真正有“独子”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候。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厂家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母亲一直到今天,还常说我小时候会装,她只要轻轻打我一下,我就抽搐个不停,而且装作上不来气的样子,害得父亲跟她大吵。确实,小时候父亲跟我是一国,这当中甚至连母亲都没有置身之处。我们父子常出去逛街,带回一包又一包的玩具,且在离家半条街外下三轮车,免得母亲说浪费。

⑥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昏黄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子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粟般飞射。

⑦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海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页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虽然这些书随着我十三岁时的一场火灾烧了,我却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些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⑧父亲有我已经是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51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82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这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⑨是的,在我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32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他啪地一声,也清清晰晰地看见他左臂上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23、文章题目是《父亲的画面》,请选择上文中最触动你的两个画面,并作简要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能从侧面衬托出父亲对“我”的爱。

B 父亲对我的宠爱,甚至“溺爱”,给我很大的影响,使我后来“成了气候”。

C 在回忆父子相处的快乐的往事中,又时时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D “我”与父亲,情趣相投,亲密无间,甚至连母亲都无法融入。

25、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父亲当时说话时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粟般飞射。) 运用了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写作(45分)

25 题目:《________,我终于读懂了你》

读了《背影》、《秋天的怀念》等文章,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曾经年幼无知,不知道为人父母的艰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越来越理解他们。请回忆那一幕幕带给你或温馨或感动的画面,赶紧拿起笔,记下这感悟亲情的文章吧!

要求:(1)横线上填上“妈妈”或“爸爸”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抄袭,书写端正整洁。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篇四
《秋天的怀念阅读(带答案的)》

2.秋天的怀念(阅读一)

1.根据原文,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0分,每空4分)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8分)

答: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2分),帮助(2分)双腿瘫痪的儿子(2分)重新鼓起生活勇气(2分)的故事。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8分)

答:“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2分);“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2分)。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答:用意:调节儿子的情绪(2分),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2分)

作用: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2分),照应上文(2分)

5.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6分)

答:插叙(2分)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2分),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2分)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8分)

答:不好(2分)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分),“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2分),“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2分)。

秋天的怀念(阅读二) 1.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 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秋天的怀念(阅读三)

1.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

答: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借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3、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3.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

明了什么?

答: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4.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7分)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在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结构上是前后照应

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7.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①母亲身体不好,得于病魔作斗争;②我因瘫痪经常向母亲发脾气,作为母亲还得坚强面对儿子的瘫痪,以及女儿未成年的压力,顶住儿子和自己厄运的双重打击

答: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突出了母亲的坚忍,和对儿子的理解、宽容和无私的爱。 8.“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篇五
《201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一)

(9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瘫痪(tān) 宽恕(shù) 脸颊(jiá) 并蒂(tí) ....

B.憔悴(cuì) .

C.嫩芽(nân) .

D.菡萏(dān) .分歧(qí) .涟漪(qī) .匿笑(nì) . 拆散(chāi) .惩罚(chãnɡ) .攥着(zuàn) .诀别(juã) .絮叨(xù) .虐杀(nüâ)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2分)( )

A.吐蕾

B.惊惶

C.伶仃

D.花瑞 缠绕 笑柄 沐浴 沉寂 繁密 毫无怨恨 暴怒无长 无可挽回 水波粼粼 裁缝 捶打 莲蓬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5.默写。(2分)

(1)母亲啊! ,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冰心,原名谢婉莹,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鲁迅的《风筝》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魏晋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7.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2分)

示例:“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提示:豕(shǐ):猪。

答: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家”是什么。(2分)

材料一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答:

(3)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仿照下面的语句,写出你对家的感受和认识,与大家交流。(2分)

家是冬日午后的阳光,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 ,

; , 。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回答8~12题。(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

③①②

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丘舍去 ..

B.则是无信 ..

C.及事讫 .

(舍弃、丢下) (不讲信用) (完毕) ④D.先期一日 .(约定的日期)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诸儿/复送/至郭外

D.儿/曹何自远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2)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译文:

1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3分)

1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3~16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

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

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

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

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第一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3分)

答:

1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

这说明

什么?(3分)

答:

15.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1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2分)

答:

(三)(2012·成都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5分)

目 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篇六
《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2012-2013六年级上期测试题

一、 汉字(10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孵化(fū hū) 盔甲(huī kuī ) 腼腆( diǎn tiǎn ) 蜷缩(juán quán ) 黏稠(nián lián) 稻穗( suì shuì) 2.运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2分)

“卒”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卒”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兵 ②差役 ③完毕;结束 ④到底;终于 ⑤死 。“生卒年月”中的“卒”应取第( )种解释;“士卒”中的“卒”应取第( )种解释。 3.看拼音,写汉字。(5分)

Miǎn qiǎnɡ miǎo shì tuī cí yú chǔn xiǎnɡ châ yún xiāo ( ) ( ) ( ) ( ) ( ) pãnɡ pài yáo dînɡ hàn wâi wǎn jiù xuán yá qiào bì ( ) ( ) ( ) ( ) ( ) 二、 词语(15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竽充数 神( )奕奕 惊涛( )浪 刻舟求( ) ( )然一体 鱼( )而出 垂头( )气 面面相( ) ( )目相看 脍( )人口 不可思( ) 微不足( ) 2.组词。(4分)

饥( ) 织( ) 梦( ) 倔( ) 肌( ) 帜( ) 焚( ) 崛( ) 3.选词填空。(5分) 庄重 庄严

(1)这( )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2)贺老师言谈举止十分( )而又非常谦和。 鼓舞 鼓励 勉励

(3)雷锋精神( )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4)巴迪还是一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 )。 如果…….就 无论…….都 只要……就 (5)( )天气怎样变化,运动会( )要按期举行。 三、句子。(17分)

1.把诗句、名言等补充完整。(5分)

(1)千磨万击还坚劲, 。 (2)要知松高洁, 。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后天下之乐而乐。 (5) ,野茫茫; ,国有殇。 2.根据情境引用诗句、名言。(2分)

在那个难忘的中秋之夜,身居美国的钱学森是多么思念亲人、思念祖国啊! “ , 。”

3.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扩句。

( )小女孩( )捏着( )火柴梗。 (2)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3)天安门广场上,无数红旗在翻动。(改为比喻句) (4)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用上关联词合并句子)

(5)她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改为转述句) 4.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分)

(1)我国棉花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喜爱。 (2)听了这场报告,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妈妈在超市购回了面包、蛋糕、餐巾等食品。

5.读句子,加标点。(2分)

杏花开了 就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种 桃花开了 又好像暗示赶快种稻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 它放声高唱着 阿公阿婆 快快割麦插秧啊

四、阅读。(28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作业。(15分) 语段一:(《秋天的怀念》选段)(8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旁,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啊,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憔悴: (2)喜出望外:

2.语段通过人物神态描写、(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母亲的神态变化经历了“央求----( )----也笑了-----( )”的过程。(4分)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卧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2分)

语段2:(7分)

周恩来十二岁的时候,在沈阳东光模范学校读书。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有的同学回答:“能发财致富。”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那时起,已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教他历史的高老师知道后,非常赞赏,亲切地对他说:“我们灾难深重的国家,多么需要革新图强的人啊!”为了鼓励周恩来不断进步,高老师赠送他“翔宇”的名字,还说:“一个有志于革命救国的少年,应该像扶摇直上的大鹏鸟,永远翱翔于宇宙之中。” 1.写近义词、反义词(3分)

(1)近义词:亲切( ) 灾难( ) 赞赏( ) (2)反义词:进步( ) 认真( ) 伟大( ) 2.用“(1分)

3.根据下面的三层意思,用“/”把语段划分为三层。(3分) (1)周恩来在模范学校读书时特别注意课外阅读。

(2)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3)高老师鼓励周恩来,并赠送他“翔宇”的名字。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13分)

在杳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作军粮,周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一点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栓在腰带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每天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熬汤喝,战士吴开生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吴开生一点青稞面也没有了,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革命啊!”吴开生流着泪说:“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您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的帐篷当然抵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办公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办公,都不肯去,他冒着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地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极大地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珍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放出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活着,就有我。 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那就会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去分掉!”

这掺上了一点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是半碗青稞面,这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他自己的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大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铁红军。// 1.多音字组词。(2分)

fēn ( ) xīnɡ( ) 分fân ( ) 行 hánɡ( ) 2.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词语。(2分) (1)青稞面数量很少,不值得一提。( ) (2)话语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就是革命啊!”一句的含义。(2分)

4.短文已划分为三段,概括各段段意。(3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5.根据短文的主要内容,给短文命个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2分)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习作(30分)

回忆自己成长中的经历,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成长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运动、交友、劳动„„成长的足迹存在于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或许是成功,或许是失败中的历练。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挑选一个感受最深的,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写一篇500字以上的短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5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