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元宵节 |

【www.guakaob.com--元宵节】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一)
《元宵赏灯诗》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节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二)
《元宵节里我的“杰作”》

元宵节里我的“杰作”

元宵节里我的“杰作”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符曾)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以往的元宵节,我都是在家吃元宵,可今天在作文学校老师却教我们自己做元宵,这下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老师说的煮元宵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我回家一定要做给家人吃,让他们一起分享我的“杰作”。

相关阅读: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三)
《第五章 修辞1》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四)
《元宵节》

元宵史话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 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 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品元宵“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 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汤圆又叫汤团、 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 思。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 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 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 汉代才一天, 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 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 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 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 灯, 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 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 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又增加了舞龙、 舞狮、 跑旱船、 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 容, 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话灯谜1)半导体(打一字) 2)书签(打一字) 3)凤头虎尾(打一字) 4)相声(打一成语) 5)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 6) 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 7)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 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 灯不看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五)
《摇花船》

设计师: 程序员: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六)
《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等原料做成的圆形食品。“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也有写作浮圆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元宵又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那么,关于元宵的传说有哪些呢?一: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去问孔子。子曰:“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二: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正月十五打圆霄,

五仁馅心楞块削。

捞出浆粉里滚跳,

如此数趟售客包。

南国不似此法做,

象是北方包水饺。

我想水乡村落小,

集上汤圆现煮烧。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七)
《吟颂元宵,寻味元宵》

吟颂元宵,寻味元宵

●从佳节元宵说到美食元宵●

文/延彬

(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岁朝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古代文人墨客吟颂元宵的诗词数不胜数,视角开阔,各具情趣,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请看:

喜元宵歌舞灯光者,高歌“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读后令人向往元宵歌舞灯光胜景;

赞元宵闹热者,咏叹“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给人们对元宵繁华夜景予无限想象空间;

羡元宵浪漫者轻吟“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并期盼“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之催人欲泪、难以忘情;

还有几位元宵赏月者的轻叹慢吟会让你领略“月色婵娟,灯火辉煌”的风光,也会让你产生“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的惆怅。

诸情各景,视角虽异,都让人动容不已!

然而,自古到今对“元宵”的吟颂决不限于它是元宵佳节,“元宵”做为一种节日美食佳品,其吟颂诗词亦是极具情趣、美不胜收。民间曾流传这样的歌谣:

乾隆南巡品元宵,

金口玉言赞圆好。

洁白如玉形状俏,

荤素甜咸好味道。

此歌谣中所吟颂的清帝乾隆“品元宵”、“赞圆好”乃指节日美食佳品—“元宵”,即汤圆也。早在清代之前的宋代姜白石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元宵》,其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

这首诗前二句描绘了在元宵佳节,人们都涌上街头观赏采莲船的歌舞表演,在欢声笑语的人群里,公子哥和小姐们佩戴的钗钿被挤落在地上的情景,那种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犹现眼前;后二句描绘了时至深夜,一场风雨吹

散了游兴未尽的人流,而在小巷深处,犹有挑担卖汤圆的小贩在孤灯下吆喝卖汤圆的景象,颇有些凄凉。

这首诗表明在宋代已经开始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笔者推断,宋代之后,只是由于吃汤圆成为元宵佳节必不可少的重要习俗,于是,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时就会称为“吃元宵”;而在冬至、大年以及平时吃它时,就会叫做“吃汤圆”。之所以如此说,有记载可证: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可见,至少在明代,中国南方的汤圆在元宵节食用时已称谓为“元宵”。所以当时的刘氏认为,元宵和汤圆是一回事。

当我们寻味元宵时发现,元宵虽有众多别称如“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等等,但本质都是由糯米制成。只是由于中华民族历来擅长美食演化,并能把一种美食发挥得多姿多彩、色香味各异,堪称“博大精深”。所以“元宵”这一节日美食佳品,同是糯米丸子,可做成或实心,或带馅,花样繁多;而馅可有豆沙、白糖、山楂,桂花等等,举不胜举;还可煮、可煎、可蒸、也可炸,更是千姿百味,人人食后唇齿留香。

(二)

据文字记载,我国在宋代以前可能还沒有“元宵”这一

节日美食,那時人们过元宵節吃的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所以在宋之前的唐代有“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這种“膏粥”,大概是一種甜粥。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有吃“元宵粥”的习俗。到了宋代,民间才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這种食品,最早叫“浮圆子”,即煮熟了会浮在水上的“元宵”。宋代周必大有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其诗开篇前言为《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坐间成四韵》。“前辈似未曾赋”一句间接证明这首诗是我国最早描绘元宵节吃元宵的诗。诗文为: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这首诗用“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生动逼真地再现了白色的元宵在浑浊的汤水中煮浮翻滚的情景,也通过“团圆事事同”及“附此说家风”这两诗句反映出古代人们在元宵节吃元宵隐含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深意。这首诗的作者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他在这首诗里流露出盼望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元宵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

诧异呢!吃元宵,忆亲人,这个习俗很温馨,所以能够一直传到现在。

古代文人墨客视角开阔,在一些诗词中,从元宵的制法到煮吃的过程都有描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写道: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此诗中,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桂花胡桃馅、是用井水淘的江米做的,甚至连马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很有特色。

现在看来,元宵节吃的“元宵”和冬至吃的“汤圆”、春节吃的“年糕”、中秋节吃的“月饼”以及端午节吃的“粽子”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美食。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既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包含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6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