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又作无情计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一)
《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玉楼春》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1.艳粉娇红:指娇想象的花朵。

2.碧楼:玉楼。直须:只求、就要。

[评析]

全词抒怨写情,两句一意,四层蝉联,层层转进,怨深而情切。“又作”、“还似”,笔致纵送虚灵,貫通今昔时空,扩展词之意蕴。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上片怨春,下片惜花。“谁知”二句问意顿折,从上片恼怨东风忽反笔转作自恼自怨‘“错管”二字 讲词人不忍心落花狼藉,任人践踏,遂登山临水管起了暮春残花之事。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大约类似于后世的葬花修花 吧?词人俨然以护花使者自许,而登山临水目睹残花凭吊,不禁落泪,岂非虚耗至情?词人正是以痴人的举动,传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极度感伤。本词立意新颖,抒发春残花落,留春无计的感伤,哀怨幽艳,情致动人。

相关资料: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1、词的产生

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

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2、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周邦彦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的词精于词法,在词的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周邦彦精于音律,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使词的语言风格趋向典雅、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词到南宋发展到了高峰。中原沦陷和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激起了南渡词人的爱国觉悟,整个词坛的面貌为之一新。此时,在士大夫阶层里涌现出一批坚决抗敌的词人,如岳飞,张孝祥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爱国情感,气势壮大,对于豪放刚健的新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辛弃疾、陆游两个伟大的作家,进一步发展了南宋词,尤其辛弃疾在词作方面,成就更为突出。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突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在词的创作手法上,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作词,又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辛词代表了文人词的最高成就。词是慷慨、豪迈,抒写抑郁不平之气。有时也存在用典过多,不免使人晦涩难懂的缺点。和他唱和的作家有陈亮、韩元吉、刘过等,就是与他的风格迥异的姜夔也写过仿效稼轩体的词。

南宋后期,以姜夔、张炎为代表,感喟哀时,描写亡国的惨变,抒发内心的黍离之悲。他们精通音律,偏重词的格律,讲求句法、字面,有时难免流于形式化,也束缚了词的内容。

总之,宋词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方面,达到了唐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审美地步,在文学史上留取了自己的地位。

3、流派

婉约派:“诗庄词媚”,不仅指词在题材上以抒写男女恋情为主,更主要指词的风格。婉约是词的正宗。 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

苏轼、辛弃疾等。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二)
《一站到底》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三)
《古诗17首》

若风17首(七下)

【原文】 1.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14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1) 始:才;归:回家。

(2)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3) 冢(zhǒng),坟墓、高坟。

(4) 累累(léi léi),连续不断的样子。

(5)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6) 雉(zhì):野鸡。

(7)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8)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9)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0)一时:一会儿就。

(11)贻(yí):送,赠送

(12)沾:渗入。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原文]

2.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8,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 1. 远道:远行。

2 .宿昔:指昨夜。

3 觉:睡醒。

4 媚:爱。言:问讯。

5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6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7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8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原文】

3.《古诗十九首》(其一)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原文】

4 《古诗十九首》(其一)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1. 重:又。

2 相去:相距,相离。

3 安:怎么 。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远:久。

缓:宽松。

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

悴,有似衰老而已。

9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10 弃捐:抛弃。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原文】

5.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1.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2.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

3.玄都观(guan):四声。道教庙宇名.去:离开。这里指作者被贬出京

4.刘郎:作者自指。 4 5 6 7 8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会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原文】 6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1. 中庭:庭中。庭:指玄都观

2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3.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译文】

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桃花开完之后菜花接着又开。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哈哈哈哈。。。。。。

【原文】

7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四)
《玉楼春》

《玉楼春》

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 ,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 ,实则人有情,烘衬出内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第二句的“艳粉娇红吹满地 ”,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着力写花的美,也就更反衬出“吹满地”的景象之惨,满目繁华,转瞬即逝,使人触目惊心 。“吹”字暗接“东风 ”,进一步写东风的无情。上片歇拍两句,上句词意深厚,楼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然较之近观增加了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 ,“不遮愁 ”三字十分生动、传神。

景既不能遮断 ,愁自然油然而生。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绿暗的春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 ,“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花飞花谢的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过片表面上自责“错管 ”,实际上写有情,花落春去,人力无法挽回,惜春怜花,只能是徒然多事而已 。当初不能通晓此理,每逢登临游春都为花落泪,现在看来 ,都属多余的感情浪费。表面上看似怨悔,实是感伤。结拍“两句,化用崔敏童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宴城东庄》),转写今日此时,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 ,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 。群花飞谢,在还没有委埋泥土、坠随流水之前 ,“吹满地”的“艳粉娇红”还可供人怜惜,然而这种景象转瞬间即将消逝无踪,又能够看到几次?更又能看得几时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韩偓《惜花》),在“直须深”的连连呼唤中,蕴藏着无计留春、悲情难抑的痛苦,但这种感情却故以问语相诘,就显得十分宛转。此二句明朗显豁,摇曳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滕王阁序(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於日下,指吴会於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於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於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於百龄,奉晨昏於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临别赠言,幸承恩於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五)
《蝶恋花20150625》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六)
《读书课》

恩阳区第二初级中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纽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全面落实区教科体局《关于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师生中树立勤奋读书、热爱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三、活动主题

养成读书习惯,创建书香校园

四、活动目的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教师读书欲望,提高教师读书品味,陶冶情操,濡养心灵,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读书活动,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3、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我校特有的“书香校园”特

色,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书香班级、书香学校,书香家庭的建设

五、领导机构。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董泽民

副组长:张纯莲

成员:张淼、黎苾、陈振洲

2、创建读书活动实施小组

组长:张纯莲

副组长:张纯莲、陈振洲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六、活动宣传口号:

1、我读书,我快乐。

2、书香伴童年,智慧享一生。

3、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4、与书籍为伍,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

七、活动要求:

1、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课等多种手

段,加强对学生“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做好班级图书推荐工作。班级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班级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并管理好图书角。

3、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年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4、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摘录卡等,也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读书活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

6、班级每个学生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并请老师家长负责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7、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保证定时、定量完成读书任务。平时一般每天读书不少于1小时(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读不少于半小时,在家庭挤时间读不少于半小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八、活动成果展示:

1、举行读书征文比赛:征文形式可以是书评,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叙述读书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

2、举行背古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3、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举行书签制作、报刊剪缉、个人作品集锦、读书手抄报、读书成长册等展评活动。

5、开展 “背诗大王” 、“读书小博士” 、“阅读明星” 、 “读书小状元”以及“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等多种评选活动。

九、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进行“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十、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附录:

学生读书推荐书目:

七年级上:苏轼(13首)韦庄(1首)岳飞(1首)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七年级下:柳永(8首) 晏几道(7首)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东风又作无情计(篇七)
《诗》

苏轼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

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

烟雾九重城。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

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

逢是梦中。

鹧鸪天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

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

楼此夜寒。

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

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

期未可期。

生查子

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才趁彩云来,又逐飞花去。

深深美酒家,曲曲幽香路。风月有情时,总是相思处。

南乡子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

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

银河路更遥。

清平乐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菩萨蛮

个人轻似低飞燕。春来绮陌时相见。堪恨两横波。恼人情绪多。

长留青鬓住。莫放红颜去。占取艳阳天。且教伊少年。

玉楼春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

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

花能几醉。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

〖清平乐〗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喜迁莺〗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

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

有数。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

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

上萧萧雨。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

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

尽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7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