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风筝诗词

| 元宵节 |

【www.guakaob.com--元宵节】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一)
《风筝 诗词》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 ——清 骆绮兰《春闺》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 孔尚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高鼎《村居》

柳条捷线絮搓绵,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女上青天。 ——明 徐渭《风鸢图》

碧落秋方静, 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 终共白云飞。 ——宋 寇准《纸鸢》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宋 陆游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高骈《风筝》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 徐渭《风鸢图诗》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郑板桥《怀潍县》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 吴友如的题画诗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曹雪芹的《红楼梦》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清陈长生《春是信笔》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宋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谁作轻鸢壮远观 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 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 笑杀抟鹏似尔难 纸鸢 (宋)王令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二)
《元宵节诗词大全》

元宵节诗词大全

元宵节诗词大全

今宵月圆元宵甜

正月十五夜,年的余韵依旧弥漫在空气中,春的气息已越来越浓。 正月十五夜,月儿圆,元宵甜,花灯耀眼,阖家欢。 热热闹闹,和和美美,温馨喜庆,岁岁难忘今宵情。 ~~~~~

元宵节组诗

《汤圆》

娘把无数的牵念

捏进一个白白胖胖的圆

白色的发丝,白成纸鸢

白色的风筝线和白色的信笺

屋脊的残雪顶着白色的小衫

长长的影子立在门边

托路过故乡的风

捎走整个冬天

《花灯》

彩纸折成额头的皱纹

打开衣襟包裹夕阳的余温

点燃一盏朴素的微笑

立在屋檐下撑持起黄昏

* * *

烛泪滴落成一寸光阴

一朵腊梅悄然降临

匆忙中扯下蛛网掩盖

千疮百孔的灯盏

遭一腔欲言又止的心事入侵

今宵月圆

不知道你陪伴人们,

走过了多少年?

也是这样静静的守候过。

祖先睡梦中的港湾。

有时围上面纱,

半遮圆脸。

祝福和安慰着,

人间的离合悲欢。

有时成了弯弯的船儿。

让璀璨的夜空,

繁星点点。

团聚的人们今天又把你做成汤圆。

让孩子们的小嘴。

吃掉你新年第一个甜甜的笑脸。

~ ~ ~ ~ ~

青玉案·闹元宵(外一首)

礼花璀璨鸣鞭炮,更唢呐,响云霄。

鼓子秧歌彩绸飘,戏狮舞龙,猜谜赏灯,狂欢乐淘淘。 观者如海歌如潮,扇舞演罢又高跷。

玄奘沙僧八戒闹,蓦然回首,猴哥却在,人群献蟠桃。 * * *

生查子·元宵观灯

去年元宵时,灯美醉婵娟。天宫览星辰,仙境赏奇观。 今年元宵时,灯火依灿灿。不见羊灯亮,猴灯逗人欢。 ~ ~ ~ ~ ~

~ ~ ~ ~ ~

正月十五夜行有感

烟花一束束绽放 像冥冥之中

父亲虚幻的脸

我听见你在喊我的小名 如同

烟花般瞬间消失

今夜 行走在充满爆竹声

寂静的路上 仿佛

你在和我诉说那些过往

父亲 多想叫你一声父亲

我不敢出声 生怕惊动

母亲的眼泪

逢年过节 我们

很少提到你 我们都很小心翼翼

不提到你

浣溪沙·烟花

□刘红英

(一)

直上重宵比秀妍,千娇百媚照无眠,飞花朵朵教谁怜。 醉眼看花花亦醉,笙歌入夜夜犹缠。一帘幽梦化蓝烟。 (二)

灿烂欢歌不夜天,玲珑次第绽华年,朦胧倩影舞翩跹。 片片飞花飞不尽,丝丝忧绪枉盘旋。桂花宫里冷婵娟。 (三)

漠上寒烟一径连,关山重阻信书传,塞边可得见张骞? 天外长河应寂寞,人间花影亦魂牵。轻歌曼舞伴飞仙。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三)
《风筝的诗词》

风筝的诗词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曾写下不少

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风筝成为娱乐用品,当在唐代之后。唐代诗人高骈

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

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

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清代诗人高鼎亦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

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杨柳垂青时节儿童舒臂牵线放

风筝的欢乐情景。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不但生动地刻划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见那放鸢子的

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时,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

他写了《风鸢图诗》25首,如“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

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

一诗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

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

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的画面。孔尚任也有

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

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待恕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

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

有成年人和老翁。

清代一位诗人的《北京竹枝词》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

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扬州郑板桥《怀潍县》诗吟道:“纸

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

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

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把风筝特征和神采写

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

谜底更有情趣:“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

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

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

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

人寻味,趣味盎然。

郑板桥在《风筝》诗中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句把俏男俊女放风筝的情景描绘得栩栩

如生。

周作人对风筝亦很有研究。他在一首《风筝》诗中说:“鲇鱼飘荡日当

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诗句讲述的是放风

筝时最怕的就是遇上风向不定的乱头风,真可谓是经验之谈了。

更有趣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风筝为谜底制作了一条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对,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

条谜语制作得独具匠心,令人拍案叫绝。

郭沫若对风筝也十分爱好,并颇有研究。他在《咏风筝》诗中云:“横

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妲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句意

境优美,借物喻人,读后回味无穷 。

纸鸢 唐 元稹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风 筝 唐 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访曲江胡处士 唐 刘得仁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纸鸢 宋 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纸 鸢 北宋 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罢官作 清 郑板桥

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

怀潍县 清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春 天 清 郭麟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

竹枝词 清 胡梦佳

满湖风月夜沉沉,郎比风筝侬月琴。柳线牵风系郎君,荷花浸月印侬心。

春日信笔 清 陈长生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纸 鸢 清 张劭

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翩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阳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都门竹枝词 清 杨米人

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燕九竹枝词 清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笨拙俚言 清 吴好山

微和澹澹锦宫城,柳色青青天气晴。三较场中宽敞好,儿童逐队斗风筝。

放风筝 清 李声振

百丈游丝放纸鸢,芳郊三五禁烟前。风筝可惜名空好,不及雷琴张七弦。

北京风俗杂咏 清 方元昆

假面泥孩不值钱,儿嬉又过试灯天。归家整理黄麻线,尽日风头放纸鸢。

山塘棹歌 清 杨韫华

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锦城竹枝词 清 杨燮

春来东角较场前,赌放风筝众少年。马尾偏牵羊尾小,一群高放美人边。 风 筝 清 高鼎

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风筝 于立忱

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 断线风筝 郭沫若

横空欲纵又遭擒,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 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 风 筝 邓拓

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风筝误 李渔

杨柳风高春已分,纸鸢头上乱纷纷。赛人全仗丹青力,放作天边五色云。 青门诗抄 陈宗和

一叶风筝忽上升,轻浮竟遇好风乘。任他高如青云路,牵引无非仗宝绳。 臧克家

风筝——把老翁变成儿童,一条长长的线,

把人们引入了纯真的至境。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四)
《风筝诗词~》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高骈《风筝》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 陆游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徐谓《风鸢图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 孔尚任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郑板桥《怀潍县》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曹雪芹的《红楼梦》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清陈长生《春是信笔》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骆绮兰《春闺》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五)
《古诗词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精选:》

古诗词中关于元宵节的诗句精选:

1、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京元夕》作者:李梦阳

2、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元夕影永冰灯》作者:唐顺之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作者:姜白石

4、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作者:唐寅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

7、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临江仙〃都城元夕》作者:毛滂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

9、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作者:刘克庄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11、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

12、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台城路〃上元》作者:纳兰性德

13、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作者:卢照邻

1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

1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踏莎行〃元夕》作者:毛滂

16、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作者:符曾

17、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元夕》作者:王守仁

18、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清平乐〃上元月蚀》作者:纳兰性德

1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折桂令〃元宵》作者:佚名 (以下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均由现代诗人所作:)

20、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元宵夜》作者:秦渝

21、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汤团蜜饯甜心里,网下难逢网上逢。《元宵情》作者:江雪涛

22、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雨夜元宵》作者:杨璐

23、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元宵》作者:飒然

24、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5、声声锣鼓敲,处处庆元宵。春暖天方霁,融和雪正消。城城春意闹,路路客如潮。美酒留知己,佳宾不待邀。《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6、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作者:雪花飘舞

27、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元宵无月》作者:荒漠之旅

28、冷雨元宵无月,古碑疏影双清。伍山高阁紫阳行,顾望钱塘胜景。《西江月〃元宵》作者:阿听007

29、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作者:伯永

30、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作者:古堡长烟

3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作者:残简春秋

32、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六)
《元宵节诗词》

背诵与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两首)

(一)

生查(zhā)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①,花市灯如昼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翰林学士,为北宋前期词坛大家。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治史和文学批评也卓有建树。

【诗意】

去年元宵夜之时,繁华的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青衫的衣袖。

【词作鉴赏】

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1

(二)

青玉案•元夕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⑵。更吹落,星如雨⑶。

宝马雕车香满路⑷。凤箫声动⑸,玉壶光转⑹,一夜鱼龙舞⑺。

蛾儿雪柳黄金缕⑻,笑语盈盈⑼暗香⑽去。

众里寻他⑾千百度⑿,蓦然回首⒀,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⒁处。

【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作品鉴赏】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

2

元宵节风筝诗词(篇七)
《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一说此词为朱淑真所写。)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如霜。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踏莎行 侯置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着意催梅柳。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後。拨雪张灯,解衣贳酒。觚棱金碧闻依旧。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柳梢青 张孝祥

今年元夕。探尽江梅,都无消息。草市梢头,柳庄深处,雪花如席。一尊邻里相过,也随分、移时换节。玉辇端门,红旗夜市、凭君休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79221.html

    上一篇:元宵用语

    下一篇:元宵带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