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加意思

| 中秋节 |

【www.guakaob.com--中秋节】

篇一:《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1、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

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古诗加意思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9、凉州词(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理解】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

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10、出塞(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理解】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离家乡的瘵士仍未回还。要是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统帅,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侵扰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理解】冒着深秋冷雨,连夜到润州,第二天清晨客人就要离去。客人走后,独留江南的我就像楚山一样孤单寂寞了。你回到洛阳,若是亲人们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晶莹透明,官场得失置之度外。

12、鹿柴(王维)

【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理解】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影,只是偶尔听到来自林中的说话声。

古诗加意思

落日的余辉返照射入林海深处,又透过密林映照在幽暗的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理解】清晨一场细雨使渭城空气格外清闲,旅舍那么明净,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请您干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光,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就是那里的外来人了,每次到了节日的时候更加思念亲人。在那遥远的家乡亲人们登高望远的时候,他们头插茱萸偏偏只少了我一个人吧!

15、静夜思(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16、古朗月行(李白)

【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理解】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太阳光照在香炉瀑布上,四周都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一般的垂挂下来;飞奔而下的水流,似乎有三千尺那么长,就好像银河从天上最高处直往下落一样。

18、赠汪伦(李白)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理解】李白乘船将要起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踏着节拍走来。即使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到东边的扬州去了。这正是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暮春三月。我望着他乘坐的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最后连那片白帆的影子也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这时候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遥远的天边流去。

20、早发白帝城(李白)

【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篇二:《古诗诗句和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赞同1| 评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古诗加意思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句解: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山雪。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时田园杂兴

【年代】南宋古诗加意思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肥:指果肉肥厚。

2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5蛱(jiá)蝶:蝴蝶。

6菜花:油菜花。

7惟有:只有。

8无:没有。

9傍:靠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古诗加意思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古诗加意思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 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 “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 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 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篇三:《山行古诗加意思》

山行

作者:杜牧(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词语意思;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

5.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6.坐:因为;由于。

篇四:《古诗赠花卿的意思_赠花卿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赠花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前言]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古诗赠花卿的意思_赠花卿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注释]
⑴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⑵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⑶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⑷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翻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
<赠花卿>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32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