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干山水风光的古诗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篇二:《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关干山水风光的古诗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干山水风光的古诗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描写山水诗词名句(建议适当记忆一部分)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篇三:《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收集版)》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常建 唐朝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关干山水风光的古诗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关干山水风光的古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

敖游太清。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关干山水风光的古诗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篇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7、<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8、<江上>

清·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4、<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5、<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7、<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8、<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29、<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0、<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五:《古诗长相思》

<长相思·山一程>

满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古诗长相思

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2、榆关:即今山海关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故园:故乡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古诗长相思

译文: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
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蔡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长相思>

宋·宋无名氏

去年秋,
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
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前一转头。
人生放下休。

赏析:

据<东南纪闻>卷一载,这首词题于“(贾)似道贬时”,当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作者因有感于左右两丞相吴潜、贾似道先后贬循州(今广东龙川)事而作此词。词中表现出对奸臣贾似道陷害忠良、坏事干绝而终无好下场的庆幸,也含有人事无常的感叹。

吴循州即吴潜(1190——1262),字毅夫,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历官至江东安抚留守,应诏陈事时,因得罪了当时的宰相被罢奉祠。理宗淳佑十一年(1256)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抗御元兵,不满苟安国策,并向丁大全、沈炎、高铸、贾似道等奸臣斗争,被奸臣忌恨。开庆初(1259)因贾似道、沈炎勾结陷害,贬谪循州。景定三年(1262)贾似道派人将他毒死于贬所。时人为抱不平,于被贬十五年后,即度宗德佑元年(1275)追复原官。

贾循州即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理宗时,以外戚入朝,官至左丞相,权倾朝野。端平初(1234)蒙古兵灭金后,进攻鄂州,贾似道名为守汉阳,实际上向敌人纳币请和,而又诡称用兵解围,欺上瞒下,品质极为恶劣。当时,吴潜为右丞相,移兵黄州,扼守长江要冲,积极抗元。贾似道因怀疑吴潜对他不利,就利用吴潜同理宗在立太子问题上的矛盾,唆使沈炎诬告吴潜,致使吴潜含冤被贬。时吴已年近七十,为国忧伤不已,进而贾似道又派人将吴毒死于循州,正直士人无不愤恨,民间亦有歌谣讽刺。

日后度宗即位,贾似道又以太师同平章事,封魏国公,更加跋扈专权,不可一世。并在西湖建别墅,名后乐园,终日淫乐。“大小朝政,一切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进攻南京,贾似道受命领兵抗元,正在战事紧急关头,他却乘小船逃跑,奔扬州,造成不可挽回的败局,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以至天怨人怒,国人皆欲杀之。大臣陈宜中等弹劾他的罪恶,终于德佑元年(1275)被贬,因他名声太坏,有的地方拒绝安置他,最后也流放到他曾毒害过吴潜的循州。时人大为称快。县尉郑虎臣是一个富于正义感的人,担任送贾似道赴贬所的任务,一路上对贾似道倍加报复,掀开轿篷,任烈日暴晒,让轿夫们唱杭州歌谣谑他。走到一个古寺,见寺壁有吴潜被贬南行时题词,故意问贾似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贾似道惭不能对。行至漳州木棉庵(今福建漳浦县),郑虎臣多次要贾似道自杀,贾不从,于是被郑虎臣“拉杀之”,用锤将贾锤死。

贾似道贬死于赴循州道上,为恭帝德佑元年(1275),距吴潜被贬循州(1259)整整过了十五年,故词中有“十五年前一转头”句。

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时光年复一年。“湖上人家乐复忧”,看去似乎泛指西湖一带人民生活变化,实际上是指贾似道,他生长在西湖,长期在这里为官,且有别墅“后乐园”在这里。往日,他青云直上,终日荒淫,得意、专横,何其乐也,今天,他竟遭可耻可悲的下场,又何其忧也,所以云“乐复忧”。接着用“西湖依旧流”作为反衬,大自然江山依旧,然而人事全非,显示历史无情。

下片,“吴循州,贾循州”,南宋末年同时在朝的两丞相,一个是坚持抗元的忠臣,一个是恶贯满盈的奸相,却先后贬徙同一循州,死于边远,时间仅仅相隔十五年。看来是一种偶然巧合,实际上,吴之贬谪循州,由于贾之陷害,贾之贬谪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恶事作绝后所得报复。十五年前蒙冤惨死的吴潜,今日追复原官,得到昭雪,虽死犹存。当年作威作福的贾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锤死,遗臭万年。“十五年前一转头”,时光何其速也,转瞬之间,命运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转化,对这种恶人遭恶报,好人得昭雪的转化,时人拍手称快,庆幸欢欣。贾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场,当初何必那么残狠。“人生放下休”是从“十五年前(间)一转头”的历史变迁中申发出来的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事无常,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认真,所以说“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语气词。“人生放下休”与“西湖依旧流”前后照应,既表明江山依旧,历史无情,又有人事无常的慨叹。

全词节奏明快,流畅通俗,有歌谣特点,同庆幸恶有恶报的心绪适应,而上下两片的最后一句均有咏叹韵味见感慨遥深。这是一首同时事密切相关的小词,表现了对贤相奸臣之间的人心向背,有历史资料和文献意义,艺术也是圆熟的。(陶先淮)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佑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循州被县尉郑虎臣锺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上片开头“去年秋,今年秋”,两句,着意用两个秋字使词罩上一层萧瑟、落寂的气氛,年复一年,一个个凋谢的秋天又将过去。“湖上人家”两句又着意表现权臣贾似道权力显赫飞扬跋扈,与秋风落叶、灰飞烟灭的对比,“乐”“忧”转换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筑别墅,荒淫娱乐的贾似道。一个“湖上人家”落笔轻巧,而却充满对贾的嘲讽揶谕。“西湖依旧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观的语调,衬托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的无情。句式好像在写景,其实揭露主题,启人深思。

下片几句与上片不同。上片用笔曲中见直下片则直中含曲。“吴循州,贾循州”以简单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义。吴潜,贾似道同为权臣,同贬循州,同死于循州客乡,戏剧性的对此,又寄托作者对两人的爱憎。贾似道误国弄权,终死循州,而吴潜也虽有报国之志,却难脱循州之难。贾似道更是可憎可恶可笑,其害人终害已,十五年荣华,一朝也不过身败名裂,多么的可悲。“十五年间”二句,作者又郑重告诫说,“人生放下休”,人世无常,还是丢开世情,免生烦恼。其中虽包含对贾的讽刺,但也含有对人生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在此也应注意。

全词短小精干,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把含蓄与明快熔为一体,使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统一起来,我们会在慢慢品味中体会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332893.html

    上一篇:忧伤的语段

    下一篇:关于草嫩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