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石有关的成语

| 清明节 |

【www.guakaob.com--清明节】

跟“玉”有关的成语集锦
跟石有关的成语(一)

跟“玉”有关的成语集锦

跟“玉”有关的成语集锦

1.白璧无瑕: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出自《景德传灯录?延眼禅师》

2.冰清玉洁:直意是指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也可以比喻官吏办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洁而正威,和而不亵”。出自《魏书?广陵王传》

3.不吝金玉: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语中的“金玉”是指宝贵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是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宝贵意见。

4.粉妆玉琢:直意为白粉装饰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净可爱。出白《红楼梦》第一回

5.怀璧其罪:直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罪过。转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无罪,怀璧乓罪”。出自《左传?桓十年》

6.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纺织品,是指会盟和好送的礼物,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7.怀瑾握瑜: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8.金科玉律:科律均指法律条文;原来是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现在多指不可改变的条规。出自陈子良《平城县陈子干诔》【跟石有关的成语】

9.金口玉言:古代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有时泛指说话不能改变。

10.金石为开:金石指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石乃钻石也),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感动,形容人的真诚所能产生的感动力,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11.珠玉在侧:比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身边人,比较下深感惭愧,即“珠玉在侧,自惭形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跟石有关的成语】

12.金题玉躞:金题是指佥字题签,玉躞系缚卷轴用带上的玉别,直意指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也有泛指装饰精美的礼品。出自《通雅?器用》

13.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

14.冰肌玉骨: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15.金友玉昆:昆:兄弟。比喻一门兄弟才德俱美,“昆玉”为兄弟的美称。出自《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

16.金玉满堂: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黄金和美玉摆满全屋。后来比喻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出自《老子》九章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像金玉,内里却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出自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

18.金枝玉叶: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了宗》

19.锦衣玉食:直意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出自《魏书?常景传》

20.昆山片玉:昆仑山是产玉的.直意是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用以表示谦逊,虽然是美玉,但昆仑山玉中的一片,有沧海一粟之意,后来转用比喻众美中之杰出者。出自《晋书?隙冼传》

21.堆金积玉:金玉为细软珍贵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锁起,如果堆放说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也有的可能为显富而为之,即“堆金积玉夸毫毅”出自李贺《昌谷集?嘲少年》诗

22.兰摧玉折:用兰草、美玉折断比喻贤人夭折,哀悼有才华的人早死,也有转意“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3.蓝田玉生:蓝田是古代产玉的山名,比喻贤父生贤子。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24.冰清玉润: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那样温润。古文中也有将翁婿称为“冰玉”的。出自《晋书?卫阶传》高濂《玉簪记?琴桃》

25.美如冠玉:古时人们将美玉缀在帽子上,原比喻陈平像帽子缀玉一样外表好看内里空虚,后转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26.璞玉浑金:未经雕琢的玉为璞玉,未经冶炼的金为浑金。指天然美质没有人的修饰。比喻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27.抛砖引玉:直意抛出砖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从稳禅师》

28.被褐怀玉: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却怀抱美玉,比喻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出自《老子》七十章

29.完璧归赵:璧是和氏璧,为战国时赵国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谎称以15城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受骗,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去见秦王,发现秦王的骗局后施巧计夺回和氏璧送回赵国。成语用于比喻把原物完整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0.亭亭玉立: 亭亭指耸起的样子,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形容女子身材硕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闰名记乐》

31.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淡泊名利不热中于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32.瑕瑜互见:比喻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

33.珠圆玉润:像珍珠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温润,形容歌声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畅,即所谓“珠圆玉润,四面玲珑”。出自周济《司辩》

34.珠联璧合:将美玉珍珠有机的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汉书?律历志上》

35.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出自李嘉宝《官场现形记》11回

36.珠围翠绕:被珍珠和翡翠围绕着,可形容贵妇人妆饰华丽或形容贵人随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济济。出自《元曲选?郑德辉<倩女离瑰》

37.玉石俱焚:玉和石头一块被破坏,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出白《尚书?胤征》

38.白玉微瑕: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点。出自《陶渊明集序》

39.琼楼玉字 形容月中宫殿华丽精美(美玉做楼神仙的住所)。出自晋?王嘉《拾遗记》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带石字的成语
跟石有关的成语(二)

带石字的成语

【跟石有关的成语】

安如磐石 安如盘石 安于盘石 不分玉石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石砸脚 触石决木 穿云裂石 餐云卧石 鼎铛玉石 电光石火 点石成金 滴水穿石 点石为金 儋石之储 浮石沉木 负石赴河 肺石风清 匪石匪席 飞沙走石 飞砂转石 飞砂走石 匪石之心 躬蹈矢石 躬冒矢石 海涸石烂 海枯石烂 衡石程书 衡石量书 焦熬投石 金城石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金匮石室 焦金流石 焦金烁石

燋金烁石 坚如磐石 坚如盘石 金石不渝 金石交情 金石可开 金石良言 焦沙烂石 金石丝竹 击石弹丝 金石为开 匠石运金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计 金石之坚 金石之交 金石至交 金石之言 家无儋石 家无担石 叩石垦壤 流金铄石 落井投石 落井下石 落阱下石 卵石不敌 炼石补天 裂石穿云 卵与石斗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没石饮羽 木心石腹 眠云卧石 拏云攫石 拿云攫石 盘石桑苞 磐石之安 盘石之安 磐石之固 盘石之固 亲当矢石 敲金击石 亲冒矢石 泉石膏肓 磬石之固 蜻蜓撼石柱 犬牙盘石 人非木石 若卵投石 如水投石 如石投水 石赤不夺 石沉大海

石城汤池 水滴石穿 身当矢石 身非木石 石火电光 石火风灯 石火风烛 石火光阴 石缄金匮 试金石 水枯石烂 山枯石死 山溜穿石 石烂海枯 石泐海枯 石烂江枯 水落石出 漱流枕石 石破天惊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石室金匮 石室金鐀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水石清华 射石饮羽 漱石枕流 矢石之难 山童石烂 石心木肠 石尤风 铁肠石心 天惊石破 投井下石 投阱下石 投卵击石 投石拔距 投石超距 泰山盘石 泰山磐石 天上石麟 投石问路 铁石心肠 铁石心肝 投石下井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铁心石肠 顽石点头 五石六鹢

悬石程书 心坚石穿 下井投石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 心如铁石 衔石填海 炫石为玉 悬驼就石 炫玉贾石 衔玉贾石 悬崖转石 燕岱之石 一块石头落地

一块石头落了地 以卵敌石 以卵击石 以卵投石 玉石不分

一石二鸟 玉石混淆 玉石俱摧 玉石俱焚 玉石皆碎 玉石俱碎 以升量石 玉石同沉 以石投卵 以石投水 以水投石 玉石同碎 燕石妄珍 玉石相揉 玉石杂糅 药石之言 掷地作金石声 作金石声 枕流漱石 助人下

走石飞沙 枕石寝绳 枕石漱流 枕石嗽流 柱石之坚

包含-”石”-字的成语
跟石有关的成语(三)
【跟石有关的成语】

△典故: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例子:他的公司的权威地位~。 2▲搬石砸脚 △bānshízájiǎo △典故: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3▲穿云裂石 △chuānyúnliâshí △典故: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苏轼《东坡乐府·〈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例子: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之声,引商

刻羽之奏。(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4▲滴水穿石 △dīshuǐchuānshí △典故: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的精神。 5▲点石成金 △diǎnshíchãngjīn △典故: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出处:《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6▲电光石火 △diànguāngshíhuǒ △典故: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

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例子:但看还没有十分看明,又如~一样飞也似地过去了。(郭沫若《学生时代·孤山的梅

花》)

7▲鼎铛玉石 △dǐngchēngyùshí △典故: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8▲飞沙走石 △fēishāzǒushí △典故: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

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例子:尤窍怒号天噫气,~乱伤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9▲匪石匪席 △fěishífěixí △典故: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

不变心。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10▲肺石风清 △fâishífēngqīng △典故: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

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11▲海枯石烂 △hǎikūshílàn △典故: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例子:汝要说我降,除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典故: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出处:《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例子: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宋·苏轼《乞赙赠刘景孙》) 13▲坚如磐石 △jiānrúpánshí △典故: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文选·古诗十九首》:“良无

磐石固,虚名复何有?” △例子:我们伟大的祖国~。 14▲匠石运金 △jiàngshíyùnjīn △典故: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

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15▲焦熬投石 △jiāoáotïushí △典故: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出处:《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16▲焦金烁石 △jiāojīnshuîshí △典故: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17▲金匮石室 △jīnguìshíshì △典故: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例子:自老聃写书征藏,以诒孔氏,然后竹帛下庶人,六籍既定,诸书复稍稍出~间。(章

炳麟《订孔上》)

18▲金石丝竹 △jīnshísīzhú △典故: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

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庄子·骈母》:“多于聪

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例子: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匏土革木,八者,

物之善鸣者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19▲金石为开 △jīnshíwâikāi △典故: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

力量无穷。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

“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例子:精诚所至。贞心不寐,死后重谐。(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20▲金石之策 △jīnshízhīcâ △典故: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故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策。” 21▲金石之计 △jīnshízhījì △典故: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

计哉?” 22▲金石之坚 △jīnshízhījiān △典故: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

△出处:汉·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23▲金石之交 △jīnshízhījiāo △典故: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24▲叩石垦壤 △kîushíkěnrǎng △典故:叩:敲打;垦:开垦。敲石挖土。指破土动工。 △出处:《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千,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5▲炼石补天 △liànshíbǔtiān △典故: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

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览冥

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 26▲裂石穿云 △liâshíchuānyún △典故: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27▲流金铄石 △liújīnshuîshí △典故: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

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例子:季月烦暑,~,聚蚊成雪,封狐千里。(《南史·梁武帝诸子传》) 28▲卵石不敌 △luǎnshíbùdí △典故: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29▲卵与石斗 △luǎnyǔshídîu △典故: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30▲落井下石 △luîjǐngxiàshí △典故: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

时加以陷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

铭》:“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31▲木人石心 △mùrãnshíxīn △典故: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例子:张生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32▲磐石之安 △pánshízhīān △典故:形容极稳固。 △出处:《荀子·富国》:“则国安于磐石。” 33▲磐石之固 △pánshízhīgù △典故: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34▲敲金击石 △qiāojīnjīshí △典故: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

石也。” 35▲蜻蜓撼石柱 △qīngtínghànshízhù △典故: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36▲泉石膏肓 △quánshígāohuāng △典故: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

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出处:《新唐书·田游岩传》:“臣

所谓泉石膏肓,烟霞固疾者。” △例子:~,自叙不仁之意。(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隐逸类》) 37▲人非木石 △rãnfēimùshí △典故: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

树木石头。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

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38▲如水投石 △rúshǔtïushí △典故: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出处:宋·杨时《龟山语录》:“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

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39▲山溜穿石 △shānliùchuānshí △典故: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40▲射石饮羽 △shâshíyǐnyǔ △典故: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

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养

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例子: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

当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41▲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shírìyīshuǐ,wǔrìyīshí △典故: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出处: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始肯留真迹。” 42▲石沉大海 △shíchãndàhǎi △典故: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例子:至第三日,又带了几个水手,分头寻找,也是枉然。一连找了数日,竟似~。(清·李

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43▲石火电光 △shíhuǒdiànguāng △典故: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

【跟石有关的成语】

火电光,已经尘劫。’” 44▲石破天惊 △shípîtiānjīng △典故: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

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

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例子: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45▲试金石 △shìjīnshí △典故: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

可靠的检验方法。

46▲漱石枕流 △shùshízhěnliú △典故: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

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47▲水滴石穿 △shuǐdīshíchuān △典故: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

使之然也。” △例子: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

48▲水落石出 △shuǐluîshíchū △典故: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例子: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49▲铄石流金 △shuîshíliújīn △典故: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

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50▲他山之石 △tāshānzhīshí △典故: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51▲天上石麟 △tiānshàngshílín △典故: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 △出处:《南史·徐陵传》:“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

也。’” 52▲铁石心肠 △tiěshíxīncháng △典故: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出处: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广平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宋·苏轼《与李公择

书》:“虽兄之受我厚,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例子:如果再不给你回信,那简直是~了。(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 53▲投井下石 △tïujǐngxiàshí △典故: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

时加以陷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

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

焉者,皆是也。” △例子: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梁斌《播火记》

一六)

54▲顽石点头 △wánshídiǎntïu △典故: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出处:《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55▲心坚石穿 △xīnjiānshíchuān △典故: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

描写黄河的成语
跟石有关的成语(四)

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吞山河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浊浪排空泾渭分明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俟河之清惊涛骇浪
 

以上成语可用来描写黄河,其他描写黄河的成语以及解释如下:
 

[百川灌河]河:黄河。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长江大河]指长江和黄河。描写黄河的成语。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带河厉山]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描写黄河的成语。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负石赴河]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负石赴河]河: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海宴河清]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海晏河澄]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海晏河清]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河带山砺]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河汾门下]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河汾门下]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难俟]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河清人寿]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社鸣]<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云庆]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山带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江淮河汉]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
[江淮河汉]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
[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砺山带河]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山河带砺]山:泰山;河:黄河;带:衣带;砺:磨刀石。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俟河之清]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有如白水]指以黄河为誓,象滚滚的黄河水一样,永不改变初衷。
[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中流底柱]中流:河流中央。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40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