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第一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1.(02年金华)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②却看:③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

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1. D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

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5.喜

6.略

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

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置作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第二篇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置作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六年级 班 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体会诗意。

一、搜集资料(关于诗人简介、生活的时代背景、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字词闯关

1、我来给加点的字标上拼音。

蓟( )北 涕( )泪 漫( )卷( ) ....

襄( )阳 洛( )阳 纵( )酒 衣裳( ) ....

2、我能诵读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三、理解诗意

1、我知道课题的意思是 。

2、我来解释下列词语。

涕泪 却看 妻子

漫卷 喜欲狂 白日 纵酒 青春

3、这首诗的意思我理解

四、感悟诗人情感

1、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喜悦心情?

2、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3、诗人有这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五、课外阅读

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大部分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课外可以搜集他的诗,自己品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第三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著名诗人,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本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文意赏析

注释: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jì)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鉴赏: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能,

如今“忽传收蓟北”,表现了捷报的突然,使得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因为捷报来得太突然,所以诗人在“初闻”捷报的一刹那,感情被完全激发出来了,喜极而悲、悲喜交集。

颔联(第二联)落脚在“喜欲狂”上面,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此刻,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抒写。此时,诗人已人到老年。而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这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尾联(最后一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虽然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这四个地方之间虽然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阅读测验

1. 给下列带底线的字写入正确的读音,并多读几遍; 却看 ( )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 )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 )乡。

2. 请同学借助工具书并结合生活实践,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妻 子:。 ○

2愁何在: 。 ○

3漫 卷: 。 ○

4喜欲狂: 。 ○

3. 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同时用自己的话理解说明;

4. 古诗中除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用一句诗说明;

5. 这首诗与战争有关系,是哪场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请同学自己搜集相关史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第四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爱国格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对偶句是什么 第五篇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格言。——范仲淹

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7、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8、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9、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1、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12、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

14、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15、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1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17、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18、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的爱国之心,否则世界就永远不会太平。——萧伯纳

19、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20、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宝贵。——林肯

21、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

2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23、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2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

27、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28、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29、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3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1、爱国如饥渴。——班固

3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班固

3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3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3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37、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神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3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39、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40、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4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2、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43、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44、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4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46、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拿破仑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8、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49、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50、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51、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拜伦

52、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53、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54、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5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56、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5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5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5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0、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6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63、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4、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65、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6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67、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江泽民

68、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69、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70、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71、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72、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7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7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5、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76、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77、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78、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7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81、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82、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8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84、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85、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86、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8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8、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89、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吉鸿昌<无题>

90、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91、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92、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93、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94、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95、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96、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9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9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9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00、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10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10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10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5、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10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07、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鲁迅

10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45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