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诗词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葡萄及葡萄酒古诗词》
葡萄诗词 第一篇

《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陆机 《饮酒乐》:

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

陆机(261—303)是三国时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吴亡后,他于晋太康末应诏入洛阳,曾为太子洗马、中书郎等职。《饮酒乐》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

庾信 《燕歌行》: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庾信(513—581)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如去饮一杯葡萄酒换来千日醉,或者为了长生去学炼丹的神仙。若能取得金丹作几次服食,定能像千年矗立的华表,永享天年。诗中将饮用葡萄酒与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已认识到葡萄酒是一种健康饮料。

曹植 《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李欣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葡萄诗词】

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葡萄诗词】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人李欣,《唐才子传》称其“性疏简,厌薄世务”,李欣这首《古从军行》写了边塞军旅生活和从军征戎者的复杂感情,借用汉武帝引进葡萄的典故,反映出君主与百姓、军事扩张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人民牺牲之间尖锐而错综复杂的矛盾。

王绩《题酒家五首》:

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不仅喜欢喝酒,还精于品酒,写过《酒经》、《酒谱》。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朋友聚宴,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 它日分别后,就是再喝同样的酒,也没有兴致了。【葡萄诗词】

李白 《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实际上,李白不仅是喜欢葡萄酒,更是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

李白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著接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 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诗人李白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它一百年,也确实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从诗中也可看出,当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相当普遍。【葡萄诗词】

韩愈 《蒲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中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的诗句;

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中有“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的句子;

白居易 《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

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的诗句。

刘禹锡 《蒲桃歌》: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诗中描述了诗人从种植葡萄到收获葡萄的全过程,包括了修剪、搭葡萄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并且获得葡萄丰收。刘禹锡作为政府的高官,能准确地掌握葡萄栽培技术,可见盛唐时期葡萄种植业的发达。

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据《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满注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

《我国古代关于葡萄酒的诗词》
葡萄诗词 第二篇

我国古代关于葡萄酒的诗词 红酒知识

在我国古代葡萄也称为“蒲桃、蒲萄、葡桃、蒲陶” ,所以许多文人诗词中所提到的“蒲桃,蒲萄”等其实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葡萄②。魏晋以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葡萄酒生产的发展时期,从当时的文人名土的诗词文赋中便可看出葡萄酒在当时的盛行之况。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

③陆机是魏晋时期的名士,我们且不去评价他的文章有多好,也不去说他的文章描绘了当时王宫贵族是多么的奢侈靡滥。只看他有关于葡萄酒的叙述,从文章的“蒲萄,琉璃”以及全文的意思,可以看出葡萄酒在当时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东西,成为了贵族们宴请宾客的一种常见饮品。

在魏晋以后一百多年的南北朝时期,也有不少文人写了有关葡萄酒的诗词歌赋。庚信就在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中则写道:“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④。庚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如去饮一杯葡萄酒换来千日醉,或者为了长生去学炼丹的神仙。若能取得金丹作几次服食,顶能象千年矗立的华表永享天年。诗中将饮用葡萄酒与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己认识到葡萄酒是一种健康饮料。

到了唐朝的时候,由于疆土扩大,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而且许多新的葡萄品种传入了中国,这就为当时葡萄酒的盛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诗人李欣在他的《古从军行》中说到“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人汉家”⑤可见当时的葡萄种植已经很普遍。

唐朝诗人王绩是一个好酒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精于品酒的人,他自称“五斗先生” ,每天要喝五斗的酒才过瘾。他在《题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这是一首劝酒诗。朋友在一起聚会,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 它日分别后,就是再喝同样的酒,也没有兴致了。诗中也是提到了葡萄酒。 说到唐朝,说到酒,就不能不说到唐朝最负盛名的李白了。李白被人们称为酒仙,他有关于酒的诗作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他在《对酒》中写道:“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还有在《襄阳歌》中写道:“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⑥ 。这些诗写出了他对葡萄酒的钟爱之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葡萄酒的发展以及风靡之势。他宁愿醉在酒中而不醒,可见葡萄酒的魅力是多么的大。

其后的韩愈,白居易,等也都有写关于葡萄酒的诗。韩愈在《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中有“柿红蒲萄紫,看果相扶檠。芳茶出蜀门,好酒浓且清”的诗句。唐朝另一位大诗人自居易也有不少葡萄与葡萄酒诗。《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的诗句;在《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有“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的句

子;在《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的诗句。

唐朝的葡萄酒诗,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⑦边塞荒凉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军旅生活,使得将士们很难得到欢聚的酒宴。这是一次难得的聚宴。酒,是葡萄美酒;杯,则是“夜光杯”。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满注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如此美酒,如此盛宴,将士们莫不兴致高扬,准备痛饮一番。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际,马上琵琶奏乐,催人出征。此时此地,琵琶作声,不为助兴,而为催行,谁能不感心头沉重? 这酒还喝不喝呢?这时,座中有人高喊,男儿从军,以身许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酒且当开怀痛饮! 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没有什么丢脸的,自古以来有几人能从浴血奋战的疆场上生还呢! 于是,出征将士豪兴逸发,举杯痛饮。明知前途险厄,却仍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此诗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史。

到了南宋时朝,小朝庭偏安一隅。当时的临安虽然繁华,但葡萄酒却因为太原等葡萄产区已经沦陷,显得稀缺且名贵,这可从陆游的诗词中反映出来。陆游的《夜寒与客挠干柴取暖戏作》:“稿竹干薪隔岁求,正虞雪夜客相投。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他时铁马榆关外,忆此犹当笑不休。”⑧诗中把喝葡萄酒与穿貂鼠裘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葡萄酒的名贵。

到了元朝,应该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葡萄酒用来做祭祀用品。当时的太原地区曾经是官方葡萄园,专门用来酿造葡萄酒,而且当时还有检测葡萄酒的真伪的办法,书上记载„至太行山辨其真伪,真者下水即流,伪者得水既冰矣‟。在马可波罗的游记的《太原府王国》记载„太原府国的都城,其名也叫太原府,那里有好多葡萄园,制造很多葡萄酒,这里是契丹唯一产酒的地方,酒是从这地方贩运到各省各地‟。当时关于葡萄就的诗词歌赋也不在少数,其中以元曲居多。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在〈〈朝天子。从嫁腾婢〉〉中写道:“ 鸦,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地,倒了葡萄架。”⑨散曲家张可久,他在〈〈山坡羊。春日〉〉中写道:“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樽前唱。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妆,黄四娘。狂,白侍郎。”在〈〈酒边索赋〉〉中写道:

“舞低杨柳困佳人,醅泼葡萄醉晚春,词翻芍药分难韵。乐清闲物外身,生前且自醺醺。范蠡空遗像,刘伶谁上坟,衰草寒云。” ⑩从上面我们不难得出元代饮用葡萄酒的普及和葡萄酒文化浓郁的结论。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于葡萄酒的作品多得数不胜数,无法一一的列举,只能从中选出一些来说明我国古代葡萄酒的繁荣。可以说我国的葡萄酒与诗词相益得彰,葡萄酒因为国的诗词而得以流传,被人们所传颂,而诗词也因为葡萄酒而添加了丰富的内容,变得更加灿烂。

《千澜的诗:葡萄的光辉》
葡萄诗词 第三篇

葡萄的光辉

【葡萄诗词】

作者 千澜

在通往大地的路上

我们唱着飞鸟和果实的歌

歌颂家园里葡萄的光辉

我们的嗓音像枝条抓住绿色的夏季 我们说着苹果

似乎它们正在穿过黑暗而到来

太阳是我们的儿子

我们每天都为他起一个新鲜的名字 风是蟋蟀翻动树叶的围墙

大海向他自己出发时

把死亡遗忘在鹅卵石发烫的座位上

一些星辰坠落了

而另一些星辰正在升起

仿佛我们的手沾满山岗和田野的气息 我们和动物一起奔跑

和树木一起攀援

我们的目光停留在蚱蜢的瞌睡上 但我们并不关心黎明怎样踹开

某位皇帝新婚之夜的门

我们说,那是时间新娘和虫子公民的隐私

《葡萄翻译赏析_作者韩愈》
葡萄诗词 第四篇

<葡萄>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葡萄翻译赏析_作者韩愈。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葡萄翻译赏析_作者韩愈
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题墨葡萄诗阅读答案_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_作者徐渭》
葡萄诗词 第五篇

<题墨葡萄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其全诗如下: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前言]
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题墨葡萄诗阅读答案_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_作者徐渭。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鉴赏]
徐渭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
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晚年苍凉,孤苦伶仃,从“翁”“独立”“萧”可以看出。
“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题墨葡萄诗阅读答案_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_作者徐渭。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徐渭的这首<题墨葡萄诗>,是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独立书斋啸晚风”句,仿佛画出了一个一生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倔强老人,在面对命运的多次捉弄后,仍不失傲骨,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形象。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要在书斋前,夕阳西下的晚风中,独立啸傲。
这一“啸”,是作者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尽悲叹。这一“啸”,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落寞命运的发抒。这一“啸”,还减缓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自古有才气的文人,大多心比天高,可命,却都如纸般薄。李白如此,苏轼如此,徐渭也一样。
遇上“胸中小不平”时,文人大都“可以酒浇之。”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可当遇到“世间大不平”时,酒已无法消了。
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世间的大不平,不是别的,是自己遭遇的不公与无尽坎坷的命运。若是还年青,可以拔剑四顾,指向不平,哪有不平哪有我。心若在,梦就在。与命运抗争的机会还多。可如今,白发萧萧,“一事无成人渐老”,你还能做什么?只能是“独立书斋啸晚风”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46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