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柳的诗句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折柳送别诗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一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隋无名氏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丝丝拂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关于折柳的诗句】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关于折柳的诗句】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关于折柳的诗句】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关于折柳的诗句】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和柳有关的诗句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二篇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

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关于折柳的诗句】

三、“折柳”之乐曲

“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

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离别之意。刘禹锡就有《杨柳枝词》九首,其中一首的内容是:“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据学者王先谦解释,“杨柳”是柳的一种,垂杨即垂柳。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中的“垂杨”指的就是隋堤柳。(在古诗词中,似乎是柳寓生离,杨寓死别,应该是有明确分工的。如白居易《赠卢子蒙》:“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聊备一说。)

题目70ca19b765ce0508763213b6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三篇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四篇

1、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顾野王<芳树>

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

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11、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12、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13、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14、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

15、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岑之敬<折杨柳>

16、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18、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19、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20、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描写家乡的诗句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五篇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描写家乡的诗句。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江南好>

7、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描写家乡的诗句。——薛道衡<人日思归>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1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1、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4、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15、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1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0、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2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25、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关于桥的诗句大全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六篇

1、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朱自清——<威尼斯的桥>

3、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4、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关于桥的诗句大全。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卢纶

5、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过杜浦桥二首:其二>陆游

6、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7、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鉴湖柳枝词十二首>

8、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关于桥的诗句大全。——<游侠篇>陈子良

9、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0、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题情尽桥>雍陶

11、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12、春楼不闭葳蕤锁,13、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闲游>其三>陆游

14、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15、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赋得浦外虹送人>陈润

16、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天津桥>刘叉

17、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8、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19、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20、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

21、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2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23、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天津桥望春>雍陶

24、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小桥柳>白居易

25、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26、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27、捩柁柯桥北,维舟草市西,月添霜气峭,天带斗杓低。浦冻无鱼跃,林深有鹤栖。不嫌村酒恶,也复醉如泥。——<舟中>陆游

28、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2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0、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

31、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江上>

32、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秋思>陆游

33、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柳桥秋夜>陆游

34、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35、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上洛桥>李益

36、几处白烟断,一川红树时。坏桥侵辙水,残照背村碑。——<闲步>司空图

37、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桥。凿开巇嶮处,取路到丹霄。——<登祝融峰>李徵古

38、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39、九十九冈遥,天寒雪未消。羸童牵瘦马,不敢过危桥。——<汉东道中>蒋吉

40、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李商隐

41、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4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43、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白居易

4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45、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46、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4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48、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49、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山居无历日,今日是何朝?——<戏作绝句,以唐人句终之>陆游

50、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51、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52、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53、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还珠桥>华镇

54、玉节随东阁,金闺别旧僚。若为花满寺,跃马上河桥。——<留别>杨凝

55、南桥春日暮,杨柳带青渠。不得同携手,空成意有馀。——<赠别>皇甫冉

5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57、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杜甫

58、穷阴初莽苍,离思渐氛氲。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滨。——<和晋公三首>李绅

59、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五云桥>陆游

60、忽觉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篱根犬迎吠,碓下鸡俯啄。徐行过傍舍,醉笑盛酬酢。——<独行,过柳桥而归>陆游

61、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

62、秦作东海桥,中州鬼辛苦。纵得跨蓬莱,群仙亦飞去。——<续古二十九首>陈陶

63、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李白

64、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匝塞歌钟受恩者,谁怜被发哭东流。——<题河州赤岸桥>吕温

65、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王勃

66、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67、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68、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洛桥晚望>孟郊

69、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秋夕虹桥舟中偶赋>

70、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71、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72、梅市桥边弄夕霏,菱歌声里棹船归。白鸥去尽还堪恨,不为幽人暖钓矶。——<晚归>陆游

73、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欲陈汉帝登封草,犹待萧郎寄内书。——<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李益

7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姜夔

75、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76、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寄乐天>元稹

77、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送冷朝阳还上元>韩翃

78、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晓行巴峡)王维

79、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扬州怀古>李益

80、翠色晴来近,长亭路去遥。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途中柳>李中

81、鹊桥织女会,也是不多时。今日送君处,羞言连理枝。——<孙长史女与焦封赠答诗>孙长史女

82、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83、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杂题九首>司空图

84、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85、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灵汜桥>李绅

86、汉朝卿相尽风云,司马题桥众又闻。何事不如杨得意,解搜贤哲荐明君。——<升仙桥>汪遵

87、漕渠北向小桥通,渐入苍茫大泽中。造物将无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梅市舟中作>陆游

88、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89、桥外波如鸭头绿,杯中酒作鹅儿黄。山茶花下醉初醒,却过西村看夕阳。——<过杜浦桥二首:其一>陆游

90、桥上车马发,桥南烟树开。青山斜不断,迢递故乡来。——<早发汾南>王建

91、题桥贵欲露先诚,此日人皆笑率情。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升仙桥>汪遵

9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姜夔

93、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94、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95、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咏史其二>卢照邻

96、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燕子龛禅师>王维

97、横遮野水石,前带荒村道。来往见愁人,清风柳阴好。——<板桥>司空曙

98、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99、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柳桥>陆游

100、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韩愈

101、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即事>陆游

102、还乡不见家,年老眼多泪。车马上河桥,城中好天气。——<路中口号>皇甫曾

103、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104、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105、隐隐飞桥隔野炊,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106、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枫桥>张祜

107、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10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杜牧

109、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归路>陆龟蒙

1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111、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青弋江>顾况

112、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113、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小店开新酒,平桥上画船。翩翩幸强健,不必愧华颠。——<题跨湖桥下酒家>陆游

114、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大雅。大明>

115、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116、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秋日杂咏>陆游

117、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柳桥秋夕>陆游

118、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119、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泊舟湖桥酒楼下>

120、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江南旅情>祖咏

121、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122、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

123、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陆游

124、桥下浅深水,竹间红白花。酒仙同避世,何用厌长沙。——<花时与钱尊师同醉因成二十字>韩偓

125、市桥岸下泛湖舟,雕槛疏帘半上钩。春事几何君惜醉,明朝赤帜插谯楼。——<暮春>陆游

126、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刘禹锡

127、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128、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河阳桥送别>柳中庸)

129、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柳>陆游

描写景色的诗句
关于折柳的诗句 第七篇

1、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景色的诗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8、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描写景色的诗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4、黄四娘家花满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67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