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诗篇

| 中秋节 |

【www.guakaob.com--中秋节】

中秋赏月诗词
赏月诗篇 第一篇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

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赏月诗篇】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赏月诗篇】【赏月诗篇】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太常引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月照纱窗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 郁郁畹华梅兰芳

秋月

【赏月诗篇】

如玉

圆缺有序千秋月,聚散无常百年思,

乡关万里离人泪,都付婵娟一首诗

明月

闲云潭影

千年一魄寒,圆缺证悲欢。

愿为递相思,不辞长孤单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赏月诗篇】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缕朦胧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中秋赏月对联诗词集锦
赏月诗篇 第二篇

中秋赏月对联诗词集锦

(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赏月诗篇】

(二)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注: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三)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注: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注: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中秋诗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李白赏月诗鉴赏
赏月诗篇 第三篇

李白赏月诗对比鉴赏

纵观古诗,我们第一想起了李白。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数不尽数,下面就李白部分诗来进行相互鉴赏。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却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极为珍贵的艺术写照:挂在峨眉山上的半轮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静之际,李白启程远行,送行的即已归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恋之情不能自己。他在这首小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是不露痕迹,不厌其重,反而显得天然浑成,随分自佳,含情缥缈,因而“古今目为绝唱”(王世懋《共圃撷余》)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

《古朗月行》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忧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已,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销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天宝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漫游四方。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

尽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远拒绝于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难免望月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当涂,尽管身体和精神状况均已不如从前了,但仍放情纵饮, 旷达豪侠之气溢于言表: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龙山饮》)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于是,李白乘上一叶轻舟,把酒问月,浪游采石江中,“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李白的生命也到最后一刻了。

此时,皓月当空,映在水波不兴的江中,好象一轮白玉盘;清风徐来,“永影弄月色”(《金陵江上遇蓬隐者》),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少光明!多么诱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李白醉倚在船舷上伸出了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于是,他化成了皎 皎的明月,永远照耀着在中华大地上。

李白把大部分思想都寄托在明月上,上述描写月虽然不经相同,但都是睹物思情。月轮已到中天,遍洒着清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我感觉着造化的玄妙,心灵追随着那静静燃烧的光明的火球栖止半空,没有思想,只有一缕无由的感伤„„

关于赏月的诗歌
赏月诗篇 第四篇

篇一:赏月


作者:破小子


捧着
一轮梨花白
一路
芭蕾般走来


路太窄
一不留神
与漂泊的云
撞个满怀


细细的风
匆忙躲开
擦身的刹间
酥软了关节


嫣然回眸
笑容刚刚展瓣
一汪柔情
就洒满了人间


还惹得
赏月人
含情默默
躲在月亮的背后
xx嫦娥


篇二:中秋赏月


作者:诗恋人素韵


不知何时起
人们就将思绪与念盼装进月亮里
俗成了这古老的文化
桂花香里人人家家
都在编织着同一个夙愿
世代传承
正是因为
思念守候着情感的变迁
才会出现月缺月圆
中秋的月之所以圆
那是情缘预约的膨胀
中秋的月之所以亮
那是幸福点燃的思想


篇三:彩石赏月


作者:澹然无极

偌大的夜空容不下一颗星星,
一轮圆月独霸苍穹!
身在彩石的我,
千里之外的她,
天涯共此时!
遥寄思念的明月啊,
你是否看见了远方的她,
正脉脉含情?


篇四:赏月


作者:红崖泉


星空,那轮圆月
勾住了思绪
拉长了岁月的记忆
却把思念的缰绳放得很松
让心飞回故乡
那个农家小院
香甜的蜂蜜粘住了心的彷徨
静静的落在了圆桌
变成了永恒


夜幕,成了月亮的嫁衣
等待着月亮的挑剔
把寂寞藏进了浮云
渴望秋雨洗礼
漫步走来的严寒不停开始叫嚣
撕破了披风
却没有驱赶灵活的坚强
在灵魂的深处筑起了堡垒
遮风挡雨


眼睛,没有守住最后的防线
破坏了信念的规矩
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渴望着皎洁的月光
穿透伪善的面纱
让灵魂现身
摸去所有的尘埃
凌空而起
走进嫦娥的世界


篇五:赏月情节


作者:宋明休


月牙儿在幽谷起舞
虫儿躲在崖壁 伴奏
美妙的乐曲游荡
相隔多远
心 相连


飞上树梢赏月吧
即使不能肩并肩
月亮有星星的辉映
你有我的惦念
那遥远的传说
承载多少祝福与心愿
每夜的月啊
都是你我永恒的见证


微凉的秋风
发梢飘扬
月亮也咧开了嘴
从天这边笑到那边


篇六:赏月浮想


作者:心灵极光


弯月镶,
众星相拱沐月光;
捏一把西风尝尝,
一抒胸怀生坦荡,
感觉有点凉!
心悠延伸漫古,
目览今朝全部,
好像有点糊涂!
回首来时幕幕,
有点辛酸有点苦,还有点无助;
真想将那空虚的岁月清除,
以将往日空白弥补!


17首中秋节的现代诗歌
赏月诗篇 第五篇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是我国主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天会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把酒言欢,共同度过一个欢快的时光。许是高涨的气氛,让人不禁想为欢乐的时光留言一二,写下诗歌。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中秋节的现代诗歌吧。17首中秋节的现代诗歌

一、<月之故乡>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二、<奔月>

与你同样莹洁的梦

都稍纵即逝

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

不可及的生命之渊

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

犹有寂寞伴你千年

为什么巍峨的山岳

不能带你肩起沉重的锁链

你轻扬而去了吗

一个美丽的弱音

在千百次演奏之中

永生

三、<月亮升起的地方>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四、<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五、<中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六、<中秋节>

八月中秋的月亮

是最亮最圆的

月亮升起

撒下一片银灰

竹梢上

归巢鸟儿安睡

池塘里

鱼儿跃出碧光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人们聚在桌前

分享着圆圆的月饼

柚子长得是那么可爱

八月的桂花开始飘香

为团圆增加了一份愉悦

琴声悠悠

唱出家家团圆

七、<中秋节祝愿>

中秋佳节月儿圆,

和谐秋风送祝愿。

月饼薀意是思念,

神州户户聚欢颜。

海外赤子思故乡,

佳节月儿份外亮。

中华民族在崛起。

祖国啊蒸蒸日上。

回归秋风吹两岸,

骨肉团聚是心愿。

广式月饼寄台南,

两岸同圆一个梦。17首中秋节的现代诗歌

国富民强有自尊,

安宁团结家和睦。

中秋月饼圆又甜,

富强康乐万万年。

八、<中秋节,月儿圆了人未还>

人去也

音讯绝

任我望缺天上月

天上月

尚有圆和缺

为什么?我和你

缺了再难圆

薄情人哪

当初为何许我蝴蝶结

害我夜夜相思独望月

又到中秋节

独上小阁楼

举起消愁酒

醉眼邀嫦娥

嫦娥距我千万里

虽然不可即

但可望明月

伊人离我千百里

不知东西南北

年年忘穿秋水

岁岁不见人儿

薄情人哪

月儿圆了几多回

就不见你回一回

你知否

酒消愁

为伊消得人空瘦

看酒杯里

点点滴滴

皆是相思泪

九、<中秋节的味道>

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

街头就看到月饼的影子

嚼着杏花楼飘香的月饼

尝到中秋节的味道

想象中秋匆匆的脚步就来了

勾起一轮明月挂在天穹

闪现光辉,

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
赏月诗篇 第六篇

<中秋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古诗全文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71204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