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的多吗

| 青年节 |

【www.guakaob.com--青年节】

为什么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不愿回农村
回农村的多吗 第一篇

为什么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不愿回农村?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村庄的文章,标题是《故乡,我们的灵魂该在何处安放》,这篇文章发表在网上后,引来了一片热议。尤其是在外闯荡的青年人,他们看到微信后,双手称赞说,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表达了我们的意愿。

我说过,我是热爱村庄的,尤其是我的村庄。但是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破灭的时候,再真诚的热爱也有冷淡的时候。当我十分信心地热爱我的家乡时,一股力量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口,叫我难受。同时,当我信心满怀地来到村庄,准备为村庄付出我的一片爱心时,一些人就像踩灭一只烟头一样,将我的内心踩的七零八碎。还好,我有强大的力量,让那些充满邪恶的力量永远站在我的后面。

我说过,每个人都是热爱自己的村庄的。尤其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那些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念着村庄。但是,等他们再次回到村庄时,村庄里发生的带有讽刺味的变化让大家望而退步。这不是大家的错,而是带领大家往前走的人的错。说白了就是村干部的错,是村干部的无能和无知,导致一些村庄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回家了,那怕是别人怎么邀请,甚至是恶骂,都不回去了,为什么,回去没多大意思,反而去了以后听进去的都是一些村干部腐败的声音。有些村庄里哥哥是村书记,弟弟告哥哥,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那有什么意思。

如今的村庄不再是那个飘着雪花,大家一起在地里拾粪、一起坐在巷道里拉家常、过年时你来我家,我去你家的那种场景。如今财富的富有,让一些人家过年时家里都没有几个人,甚至一些亲戚都不敢去了,这就是如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六亲不认,连自己的亲爹都使唤来使唤去。哎,这样的人,不知道自己当了多大的官,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人物。殊不知,过一段时间,也许他就在监狱里过下辈子了。我为这样的人拍手叫好,也为他祝贺,并说快点进去吧,不要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真的,现在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农村看看了,我说的是当年从村庄里走出来的这些人。一些打工的还是要去的,因为家毕竟还在村庄里,但是一年到头去的还真不多。他们宁可在城市里呆着,也不去看看那个伤痕累累的村庄,以及看到村庄里的一些人和一些人的做法。现在的人不去自己的村庄,而去别人家的村庄,这种现象我到是常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想,主要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改变,更主要的是如今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很大,从而一些村干部对一些项目乘机可捞。这就一味地让一些法律淡薄的他们眼中无法,觉得在村庄里自己说了算。他们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也许他躲过法律的制裁后,而自己老了时,站在村头一个人孤零零地抽着寒烟的就是他,那时候再看看其他人幸福地围坐在一起的场景时,他会感觉到人生除了金钱以外还有亲情。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财富。

我一直告诉自己,做一个勇敢的人,宁可饿死,累死,也不会站在别人的胯下生活。我觉得做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然你还谈什么报销祖国,为国家贡献力量,他妈的都是扯淡。所以,我经常受到一些“特殊人”的警告,但是,我也会告诉他,只要我不触犯法律,那么我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

写了这么多有关村庄的文字,还带有自己的一些情绪的文字,没什么,只是告诉大家,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能帮人就帮一把,能做一些事情,那么就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再不做就老了。真的!

农村到底有多黑
回农村的多吗 第二篇

农村到底有多黑……你绝对想不到!

发表于:2015-07-03

首先黑暗不黑暗的,先别急着怪罪在农村人身上,这不公平。农村的政治管理远远比城市里黑暗腐朽多了;而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却展现了淋漓尽致。

从孩子上户口,改名字,改年龄,到家里盖宅子划宅基地;红白喜事时架的三相电,老人的低保金,残疾证。都得托人花钱。

竞选村主任时,要花数十万元。没选上的赔了钱还丢了人。他们是为了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还不够烟钱呐。

有没有不贪钱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见过好多人因为干村官,把百万家产挥的一干二净的。这是火中取栗。不是说你一拍胸脯,要做个好官,要带领人民发家致富,就能全身而退的,搞不好就得万劫不复。

这里面水深着呢。

农村里面,以书记,主任,文书为主。实际上谁的势力大,谁说话就算数。这很容易就发展成独断独行,说一不二了,为自己谋点私利,太简单了。农村的势力,一是钱,二是人。各分两类。

要么是家里本家大,自家门里面香火盛,人丁兴旺。为什么农村里生孩子多,要男孩?不是光为了给国家增加廉价劳动力的。

说个简单的事儿。我一个老家的朋友结婚盖新房子,在自家宅基地往后面硬生生伸出去两米,这就多出了二十多平方。书记在他家门口转了几圈,对话如下:

“小五孩,你盖屋往后伸这么多,总得给我打个招呼。”

“盖都盖完了,不想给你添个麻烦。”

一毛钱也没花,因为我这个朋友他爹在农村放点高利贷什么的,家里兄弟五个,正年轻气盛。你换别家试试,早把墙皮都扒了。

要么还有一种是上面有人有关系,这就不说了。

钱也分两类。一种出门在外做生意,有了些家资,回到乡里冲光威碴子的,弄个村官干;

另一类在农村土生土长的,钱也酸着呢。在农村照样挣大钱,开好车。 次一些的,在村里充当坐地户。就是把农村的粮食农产集中起来,出售外来的批发商。当中间人吃提成。

这是个光威活儿,有些横的,甚至跑到邻近小村里充坐地户,霸市。这里面自然就少不了争端打斗了,五菱面包车拉人,后面放着钢管刀具。

这个里面又不得不说本家大的好处。三五十人有预谋的斗殴,具有暴力型,犯罪性和组织性,可是却不能算作黑社会。(模棱两可),因为他们同宗同族,有血缘关系,是一家人。

对,我们是一家人在殴打他们,我们真的不是黑社会。只是我们家人多了点而已??【回农村的多吗】

【回农村的多吗】

还有两个暴利行业。一个是放高利贷,一个是开发房地产。

这两个讲起来麻烦着呢,后面再讲。

总之,你们大概知道农村村干部的候选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了吧。

先不谈村干部的负面的一些事儿,先说说为什么有些人干上了村干部,却会混擦皮,把家底抖落个精光。这个问题必须要谈。

上面的答案都巧妙地回避了这一点。当一个村官的成本算了么?

除了刚开始拉票时候要送米送油买酒买烟的,你觉得当上了就不花钱了???开什么国际大玩笑!

想要光威,就得花钱。

以村主任为例,他手底下有几个人?知道么?他也就管管副主任,安保主任,妇联主任,队长什么的??

计生办,派出所等等都不归村里管,这些归乡里镇里管理。虽然这些个机构经常和村官狼狈为奸??

所以,有事没事儿的时候,主任还得请这些人吃个饭洗个澡什么的。毕竟日后用到他们的时候还是非常多的。记住,非常非常多。【回农村的多吗】

你跟人家没来往,谁会给你白帮忙?土话说:白手拿鱼想巧呢。

以及人情世故上的花费,把1200的工资全填进去都远远不够。看我的口型,远!远!不!够!!

自从当上了主任,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去乡里镇里开会什么的,和领导交代工作什么的。

于是,事儿来了。

八月十五要买东西吧,过年要买东西吧。

儿女结婚的红事要包份子钱吧,爹娘过世的白事要去吧。

领导生病了,去省城住院了,得慰问慰问吧。(每年都病别问为什么??) 每年行来往的钱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总之一句话,你不想办法捞外水,钱根本不够花!!如果以上的事你不花钱的话,马上就混不下去了,办什么事都不灵光,一点都不光威了,灰溜溜的下台吧!!

【回农村的多吗】

所以各种花样捞钱的事儿,就应运而生了。

捞钱嘛,免不了要欺压老百姓。以前搞计划生育罚款之流,要从老百姓手里抠钱,但农村的农民能有多少钱?现在学聪明了,想着法儿从农民手里面抠地,现在不少农村干部靠卖地,挣个百万家资一点不稀奇。

可话又说回来,欺压老百姓,有的人庄户,老实,你能欺负。也有人是光威躲,眼子怕的恶子癞,就欺负不了,惹急了敢和你玩命。毛说过嘛,与人斗,其乐无穷。农民也分庄户孙和庄户刁。

以曾经比较猖狂的计划生育罚款为例。计生办和村干部合起来搞,这罚款也不是一次就能清的,时不时就给你杀个回马枪。

比如现在超生了一个孩子,计生办闻风而动,马上就得上家里找去,讨价还价

一番后,三万成交,你以为这就算完?

嘿,这钱掏得这么爽利,说明还有油水能榨出来嘛。他就不给你办户口,下回还来找你!

过个十天半个月,胡汉三又回来了。咋?我罚款都交了,咋又来?

一码归一码,你上回交得是罚款,你户口没办呢,你小孩不上户啦?

一般人这时候就非常不情愿了,这不是坑人吗,对这就是坑人。你不交他有办法治你。把你媳妇带走,关到计生办办公室里,把你家门给封了。农村人的廉耻心还是很强烈的,媳妇让政府关起来了,丢人现眼么,有的就把钱交了。

还有倔强一点的,随你弄吧,我就是不交。行,查查你家里面有没有在邮局啊,学校啊,这些地方上班的,你不交罚款,我们就叫他下岗。

要是家里也没有事业单位上班的,那就搞连坐,把你家四周的邻居家都封了门。要不说欺软怕硬呢,马上这些邻居就跑到你家做工作了。

“快把钱交了吧,交了就没事了。”

“你现在不交,以后还得交啊。你不交连我们都不得安生。”一天里好几拨人来开动员大会。

一般的老实人家能挺到这一步就不易了。罚款也交了,户口也安了。不过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群人一定会榨干你最后一点血的。

等再过一段时间,他们会以上面检查等借口再来黑你的钱。这时候,你一定会大吼道:滚蛋吧,我小孩户口都上完了,检查能查出个什么出来!

“嘿,你小子嘴硬着嘞,你小孩是超生的户口能和人家一样么?”

虽然这话就是在放屁,傻子都不会信的,但是他有办法治你啊。你不交钱,不让你家小孩上学!

理由嘛,就是你家小孩是超生的,没交罚款。实际上,就是村干部跟学校打了个招呼。农村里面基本上就一个公办的学校,虽然农村不重视小孩的学习,但是一个字不识也不行啊。虽然你的户口已经是合法的了,但是他就不让你上学。

这差不多是计划生育交罚款的正常流程了,最少罚三次,视人的老实好欺负的程度,可反复多次进行。

当然了,也是有不好欺负的。比如我上文提到的我的朋友小五孩,他家是五个孩子,肯定是超生啊。但是他爹凶猛。

五孩他爹有个仁兄弟是宰羊的,村里的文书,(也就是会计)是贩羊皮的。靠着这点关系,花钱从文书那里把户口办了。

但是就花了一次钱,计生办有点不甘心。某天,一个计生办的喽啰去五孩家封门,五孩他爹很淡定的说:你回去跟xxx(计生办主任)说,他敢进我家的门,我就敢把他的腿砸断,叫他跪下来喊爹。把他弄死了,我给他抵命。

四周的邻居明明还没被连坐,三姑六婆就跑来开动员大会了,五孩他爹一嗓子就把她们吓跑了。

过了两天,计生办的主任路过五孩家,还给五孩他爸敬烟,哥长弟短的。五孩他爹是放贷的,家里的狗笼子是关过人的,而且他向来不吹牛逼。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厉害的。村里有户人家七个孩子,老婆跟人家跑了,男人整天喝点酒不着四六,家里穷的连锅都磕嘴。

所以计生办每次都有意识的避开了这家,因为没有半点油水能榨出来。

有一次,上面来人检查计划生育,计生办特地避开了他家。这个男人听说后,立刻变得无比愤怒了,拎着个酒瓶,就跑到计生办办公室去骂街了:

“你们都他娘的瞎眼了,我家七个孩子没上户口呢,你们都看不见?”

“小孩都吃不上饭了,也没人管没人问,你们不是查计划生育吗?我家超生了六个,你们来查呀!”

“国家政府,都不问事了?你们计生办的人都他妈的死光了,没个人去我家看看!”

“妈个比,明天我就去镇里面告你们这群王八蛋!超生六个孩子的户子,你们连看都不看!”

是不是很无耻,但是很有效。第二天,村主任就带着人和米油去慰问了,千叮咛万嘱咐,可别闹事,别叫镇里知道。

没办法,这种人整天喝酒,身体虚得很,又不能打他,出点事担不起。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更不可能顾孩子了,后来又讹了村干部一些东西,就不了了之了。

计划生育罚款罚多少没人清楚,给小孩上户口到底要多少钱好像也没具体的说法。据我的了解,有时候国家会下来政策,比如头一胎小孩残疾,可生二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二胎;以及人口普查之后,等等都会下来一大批上户口名额。

而计生办这群人拿到名额后,就攒起来,也不说上面来了政策。

村里有人超生了小孩,求他们上户口。他们一面说着不好弄啊,国家查得紧啊,一面高价出售这些名额。

其实这些户口名额的来源可能跟超生一点关系都没有,有需要的人未必能享用到这些名额。计生办的人上户的时候,也不会花一分钱,这些钱到底去了哪,就不好说了,哈哈哈哈哈。

计划生育的事差不多是这样,有不对的请指正。

低保证,残疾证之类的,我都不想讲了,大概和你们想得差不多,比如经常和书记在一起打牌的,

买两箱奶送去的,家里有人在乡镇里工作的,敢跑到上面告他们的,以及真困难的。

实际上村干部并没有什么执行的权力,都不在国家编制里,他们更多扮演的角色,是连接农民和乡镇领导的中间人,大多时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但是他们权力又很大,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村里的公共产业每年能挣多少钱,这群龟儿子又是怎么花出去的。)

下面我要讲点精彩的了,大家准备好了么?来四够!(我市市委书记CW都进去

吃牢饭了,我还怕个蛋??)

听过以租代征这个词吗?

计划生育的失势,并不是因为这群人变得善良了;而是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捞钱路子。现在乡镇干部最热衷的就是卖地。

地是国家所有,农民也只有使用权,买卖土地当然是违法的,查到是要法办的! 有地不能卖怎么办那~有钱不挣王八蛋那~于是这群人想到一个非常富有创意的办法,以租代征。

他们会告诉老百姓,你一年种地能挣几个钱?这样吧,你把地租给我,一亩地我一年给你一千块钱租金,有这闲余功夫,你再出去到城里打工,不是更好吗?这就是两份收入啊!!

农民听了就会觉得,啊,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已对。

然后一次性租他妈三十年,一亩地三十年才三万块钱,便宜不?

就三万还不想给哪??分三十次给齐,一年给一千,大部分人只能拿到一次两次,相信我。

拿到地之后,就在路两边大盖商品房,店面房出售,一亩地是666个平方,盖个两层又是多少?

为什么我之前说,有些人在农村也能挣大钱,但凡跟房子和地沾上边的都不是小钱,即便在农村。

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还觉得这是好事,毕竟拿到手里的钱比啥都实在。 等到拿不到钱的时候,等到发现自己的地里,不是用来种地,而全他妈成了厂房的时候??唉,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找吧,闹吧,最后都无疾而终。这算是小规模,萌芽时期的事,没什么影响力。 发展到高潮的时候,是整个镇里要大规模修路,这是个大家都喜欢的事。 农村里道路不方便,很多路都很窄很难走,很多人家盖房的时候,都得自讨腰包在门前修路。

乡镇干部也很高兴啊,这是大大的提升政绩啊,说不定还能??还能??.. 修路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村干部还发起了修路捐款的活动,随心意捐款,老百姓响应的呼声也很高,我们镇是中心镇,分管五十五个治安村,最后捐下来总归得几百万吧,反正我是捐了,不然街坊四邻都得骂我。

修路当然是一件百分之二百的好事,可惜有人不干好事那。

修着修着,这边要建个垃圾站,啪啪啪,占一片地。

垃圾站当然要建啦,建个小小的做个样就行了,剩下的地方全盖商品房店面房。 修着修着,那边要建个污水处理厂,啪啪啪,再占个几十亩,盖一片别墅楼。 我为什么要提修路,这很重要。

农村跟城市不一样,没什么商业圈,最值钱的地方,就是路两边的地方。十字路口边上的地方,很好!中心村主干路的地方,很好!通往城里去的路两边地方,很好!

文科博士为什么害怕过年回农村老家 怕村民邻里问工资多高
回农村的多吗 第三篇

文科博士为什么害怕过年回农村老家:

怕村民邻里问工资多高

中国大地上一年之间城乡之间互动最深刻的几天,无疑就是春节。对许多人而言,过年是对家乡的一次检视,故乡人的变化,两地之间的差距,总是让人生发感喟。所谓近乡情更怯,家乡的变化、返乡后的村民邻里的询问甚至会让文科博士害怕过年回农村老家。

身为文科博士,回家究竟看什么?乡村的未来究竟又会如何?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是越看越迷茫。他自己坦言,“很多事情却不停往心里撞,也就有了很多感受。”他在2月的“我们的城市”论坛上分享了自己春节回乡的观察和感受:返乡的交通不再那么拥挤,故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有失落;相比春节,丧葬是村民共同体呈现力量的难得时刻;青年打工者的婚姻受到物质的压迫,而知识在乡村显得无力。

王磊光还介绍了一个害怕回家过年的博士师兄,那种知识上的无力感令人纠结万分。每次他都回去迟,回校早,就是因为害怕村民邻里问他现在工资有多高:“最近一个博士师兄请吃饭,他说他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回家,感觉很难融入到村子的生活,所以他每年过年他都回去得很迟,来学校很早。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一出现在村子里,村里人其他的不问,就问一个问题:‘你现在能拿多高的工资?’所以,他过年回家,基本不出门。这个体验跟我是一样的。你要问我过年在家乡看什么,其实我没看什么,因为一大半时间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写东西。作为农村大学生,当你回到家乡的时候,你童年那些伙伴都衣锦还乡了,而你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你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信任你的知识!”

以下是澎湃新闻2月17日刊发的王磊光文章《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

文科博士为什么害怕过年回农村老家?(资料图,图片经过处理)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大别山区,L县。我导师王晓明教授在2004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L县见闻》,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王老师以我家乡为对象,揭示了当时农村的破产状况,人的精神的颓败,以及乡村文明的没落。我家所在的那个村子,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一个村子由十来个“塆子”组成,一个塆子有几十户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塆。

直到现在,我每到一个地方,凡是碰见两山相夹或两排高大的建筑物相夹,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这两座山或两排建筑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经常迷路,尤其在城市里。上海7号线有两个靠得比较近的站:“长寿路”和“常熟路”。我好几次下错站,以致现在每到这两个站就紧张,怕弄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家乡的方言里,“长寿”和“常熟”是完全一样的读法。人要靠语言来思维,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对有家乡的人来说,是用方言来思维的。

湖北大别山区麻城南岗村教学点中,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 新华社 资料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90%的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经过十七八年的积累,很多同学在城市里有房有车,有的还有了自己的事业。平时在群里,他们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问题,车子问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炫耀。

但有一次,有个同学忽然在群里说,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很多人说起回家的情况。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今年过年一定要回一次家!另一个说:如果能在家乡找一个两千块钱的工作,就回去算了。还有一个说:能找个一千块的工作,我这边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回家。

【回农村的多吗】

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已经十年没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里突然对我说,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妈用腊肉下面给他吃。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他还记得,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他太想家了。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师主持来沪青年工人的社会调查,最近在访谈工人。有一个打工者说:我真希望邓小平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

回家的交通

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候,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22小时,通常要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路线,不是人流最多的,但春运那个挤啊,大大超出了今天90后的想象。好在那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可以提前集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家的,几乎全都是农民工。每次上车的时候,无论有票的还是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

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学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后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号召大家发扬风格,让站着的乘客挤一挤。大家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坐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厕所里也挤着好几个人。

男乘客还可以想办法,可苦了女乘客。记得有一次我身边坐着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他要小便,就脱下外套让我给他挡住身体,想把尿撒在矿泉瓶里,但他很紧张,用了十几分钟才勉强撒出来。我还记得有一次身旁坐着一个从西北打工回家的河南妇女,尽管有位子,但她实在太困,太想睡觉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坐,自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去了。

应该要肯定,我们国家这十年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线路的增加,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火车站、火车上,起码不会像过去那么拥挤了。

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竞争的激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以,本科毕业时,我找工作坚决要回到湖北。后来我就在家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自2004年到2011年来上海读研之前,我再也没有遭受春节回家难的痛苦。尽管从隔壁县回家的汽车在过年时依然被塞得满满的,但毕竟只有两个多小时,实在挤不下,还可以花两百多块钱请出租。我在上海读研的这几年,其实也没有遭受回家难的痛苦,因为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和动车很多,普通车也有几趟,买票很方便。

今天各位出行,如果坐火车,不是高铁就是动车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种速度慢、见站停的普通列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乘坐普通列车?

我想大家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除非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学生不会坐,城市人不会坐,主要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比如农民、农民工在坐。 去年暑假和寒假回家,我特意选择坐慢车,16个多小时的硬座。就是要看看是哪些人在坐慢车,看看慢车上还是不是过去那个样子。的确,主要是农民、农民工在坐慢车。对农民工来说,选择坐慢车,比动车起码节约一半的钱,比高铁节约三分之二以上的钱。从深圳到武汉,高铁一等座要八百多,二等座五百多,但慢车硬座不到两百。尤其对于全家在外打工的人,从深圳到武汉,可能要节约一千多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不过,慢车也没有过去那么挤了,因为农民工虽多,但很多都被动车和高铁分流了——既有主动的分流,也有被动的分流,因为价格便宜的慢车越来越少了。

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12306网站通告的春运期间的加班车,三分之二以上的是非动车高铁。这个安排还是挺人性的,因为说到底,加班车就是为了农民工而加,低价位的车符合他们的需求。

而且,你会发现,普通火车与动车的氛围完全不同。

在动车上,相对比较安静,大家不是玩电子产品就是睡觉,相互间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车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热烈地交流,还有打牌、吃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也有用劣质手机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担心打扰到别人,也没有人认为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是一种干扰。慢车上的风格是粗犷的,是人间生活的那种氛围。

对比动车高铁与普通火车,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里的阶层差别、生活方式的差别。而且你还能感觉到,底层人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健康得多。底层的状况虽然普遍很糟糕,但大家还是很听话地活着,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如果在外面活不下去,还有家园可以退守。

开私家车回家过年,在青年打工者中越来越普遍。我待会进一步讲这个事情,因为它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交通工具本身。

骑摩托车回家的情况,大家可能在新闻里看到了。每年春节,总有摩托大军回家过年。我的一个表哥,每到过年时就让他的儿子坐汽车回家,而自己骑摩托车带老婆回家,路上要两天一夜。另一个表哥也是骑摩托带老婆回家,有一年在途中撞了人,不知是真撞还是被讹诈了,反正被人家扣了一天多,赔了一万多块才放人,半年的收入就这样没有了。

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失落

我觉得,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里,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大家的关系早已被现实割裂了。比如,我和我的众多表哥,小时候一起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关系好得不得了,但这一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外打工,我一直在外读书和工作,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平均下来每年还没有一次,因为他们不是年年都回家。拜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甚至留宿一晚,现在大家都骑着摩托车拜年,去亲戚家匆匆走一遭,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要离开了。平时的生活啊情感啊什么的,都没有来得及交流。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

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新一辈的联系也就慢慢断了。

更让人悲哀的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深刻的悲剧。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兴起以来,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来天。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没有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成为许多人终身的悔恨。

每次回家,看到我身边的老人摇摇欲坠的样子,我就觉得心里难受得很。 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子女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你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你怎么可能指望他能用超出金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现代生活是一种让人心肠变硬的生活。

在农村,还有什么可以将农民动员起来?

自从2006年免收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不再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关系,也不再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处于“个人自治”的状态。

(1)春节的力量。亲人团聚,过年拜年。过年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是当下动员中国人最有效的力量。这也是过年最让人感觉温暖的东西。当然,以前过年时的各种集体活动,都已消失殆尽了。

到农村市场促销有八种方法
回农村的多吗 第四篇

经济实惠,看了就知道。不说了。

兑换销售 即以物换物,拿农民需要的工业品,去兑换农民手中的粮食,互通有无。

赊帐销售 对农民不太放心的批量较小,用量较大,而生产周期又较长的商品,如菜种、新优品种等,可采取先收少量契约金的办法,这样农民容易接受。

示范销售 对于推广、引进的新产品,如农业机械、新品农药等,可进行现场操作示范,让农民眼见为实,掌握技术。

说明销售 许多推销者到农村卖货没有说明书、产品性能介绍。不便于农民操作。故带有说明的产品会受到农民欢迎。

配合销售 如出售玉米、小麦、水稻种子,可将每亩施用的化学药剂、生长激素与之配合销售,可节省农民的时间。

投保销售 有些产品说明和广告给人以不实之感,如在产品售出时投保和售前投保,让农民心里踏实,购买时才“放心”。

篷车销售 即送货下乡,急农民所急,把农忙时节所需物品送到家门口,使农民省工、省时、省心。

并销销售 农民购物的特点是用啥买啥,用多少买多少,如果销售有零有整,既适应大户,也能方便小户。

每一个从这个村回来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回农村的多吗 第五篇

假期实践心得体会

班级:2014级物理一班 姓名:杨朝朋 学号:20140921126

每一个从这个村回来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从而不一样的对待生活。这里空间是不一样的空间,没有去过的人是不能明白的;落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感受,没有去过的人是不能体会的;农村的发展之路更是一条不一样的路,没有去过的人是不能想象的。

有幸去了德宏,有幸看了那里,在德宏职业高中座谈时,教育局副局长曾问到,如果让你们来这里发展,你们会来吗?在坐的农大的学子们都愣住了,是啊,从一个个村子走过,一户户人家看过,所有的人都被这里的一切震撼着,可是提到这个敏锐的话题时,大家都开始犹豫了。

有人说自己所学的专业既不是农科类也不是师范类,对这里发展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有人说这个地方存在太多问题,去两年见识一下、体验一下可以,如果长期在那里甚至呆上一辈子是不可能的;有人说自己学的专业只能在大城市,起码是发达一点的城市才能发挥潜能,去了这个村简直是无所适从。可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谁又能真真正正的为她想一下呢?

在平原镇下乡时,有一户人家告诉队员,他家去年颗粒无收,原因就是他家施化肥不当而烧了苗,一年到头卖的钱就是他们所有的收入,对于他家,则是一年一无所有。还有一户人家,花了五万多买了

1

五头牛,,对于他买高了价格,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因为他买牛时根本就没有开发票,现在吃了哑巴亏。

亲眼见到了这一切的时候,就在想:“这里不仅仅是经济不发达,而且人的观念也是落后啊!”现在则会深深的思索:“这一切将如何改变呀?经济如何才能发展,人民如何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啊?而这一切又沉甸甸的压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膀上,重担要我们来扛。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这是一个急需人才的地方,这又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是一个成就人的空间。”

农业与教育确确实实需要加强,可是站在外界看这里,试问:这里什么人才不缺乏呢?诺大一个村,遍布的是令人心酸的贫穷和落后,诺大一个村,看到的是令人难过的荒凉和无奈。试问:这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啊?据一个小分队七天所看到一切可以做出的回答是: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而那些所谓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已!【回农村的多吗】

有人问:“这里需要你,你会去那里吗?”去了,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条件艰苦;不去,眼睁睁的看着贫穷在蔓延,落后在继续,虽说一人之力简直是杯水车薪,可是没有一杯杯的水哪里能灭得了一车柴的火啊!

2

什么事都要有人肯去做的,这里并不是人们想象之中的村子,只有亲眼见了,真正体会了、了解了的人才会明白,这里确确实实需要发展了,这是迫在眉睫的需要。

如果有人问:你会去那里吗?假若你真的想过去,那就请不要再犹豫,坚定的回答说:“需要我,我一定会去

!” 3

2016关于漯河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回农村的多吗 第六篇

关于漯河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了解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按照工作安排,我们深入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利用一周的时间,采取听取情况介绍、问卷调查、实地察看、询问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25.9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55293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员的4.4%,其中生产型人才26895人,经营型人才5091人,技能带动型人才10607人,技术服务型人才4787人,社会服务型人才7913人。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或其成员、私营企业主,是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被农民群众赞誉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促进我市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生力量。

二、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明显

(一)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村和农民普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而一些种植能人,在搞好粮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粮经比例,大力发展蔬菜和果品种植,带领群众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有效提升了土地效益。郾城区城关镇的王瑞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形式规模化运营蔬菜生产,合作社现有社员114户,吸收资金380万元,现有蔬菜大棚200多亩,每亩产值达25000元。召陵区老窝镇穆庄村全村1377人中,种植、养殖等实用人才265人,全村1600亩耕地,大葱、花生等经济作物1100多亩,平均每亩收益1万元以上,最高亩产可达15000万元,全村各项存款2000多万元。附近的下堤村、杨庄村等群众受其影响,也争相调整粮经种植比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蔬菜种植产业带。

(二)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去传统的单一家庭生产模式对生产力束缚越来越大,大农业的发展格局亟需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应势而上,大胆创新,敢于进行发展尝试。一些经营能人,积极组织本村群众,采取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既增加了收入,又规避了独立承担自然灾害的风险,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临颍县台陈镇的贺金海,在外出经商致富后,回到老家流转土地5000多亩,成立了颍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周边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近万亩。2016年承包260亩坑塘进行室外鲈鱼养殖实验,成为全省首家室外鲈鱼养殖基地。舞阳县的张耀仓,成立舞阳县遍地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遍汇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2乡5村土地近3000亩,免费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信息。

(三)有力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农村实用人才一般都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一些率先致富的科技示范户把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变成了“科技教场”,把自己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周围的群众,形成了一批专业科技基地和养殖专业村,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召陵区红薯种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四川,在几十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许多符合生产实际的经验,探索的“小麦-甜瓜-棉花”种植模式被市电视台制成科教片,获全国第九届“神农杯”电影电视参评二等奖。经济开发区后谢乡铁炉村的葡萄种植能手许俊海,从1983年开始引进葡萄新品种“巨峰”, 1998年又引进了新品种美国红提,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户。为传播种植技术,他成立了林果技术服务中心,为周边地区的葡萄种植户提供全套生产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后谢、商桥、大刘、青年、万金等乡镇种植葡萄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四)有力促进了农副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形成。农村实用人才一般见多识广、市场信息比较灵通,对引导农民生产、销售具有较好的信息传播作用。一些农民经纪人,组织建立了各种专业协会,积极开展网上订单销售,解决了农民在销售问题上的后顾之忧。经济开发区后谢乡刘文旗,带领周边群众从散养户陆续变为规模化养殖厂,创新解决了养殖技术、管理模式和营销出路三方面的问题,引进河北省等多省市的优良生猪品种,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开展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累计发展生猪养殖户32户,目前生猪存栏3000余头,农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源汇区金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永军,采取“统一采购原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模式,吸收社员126家,销售鸡蛋600万吨,外售鸡粪300万吨,为合作社员培育青年鸡130多万只,组织社员开展养鸡知识培训500多人次,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三、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科学规划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和培养工作,制定了《漯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印发了《漯河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资源开发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规划范围,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目标,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氛围,提升了全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效。

(二)加强培训是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的有力抓手。积极选拔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农业部、省农业厅组织的实用人才培训,让他们多走出漯河,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增长见识。目前,已累计组织30多人参加了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的实用人才培训,组织50多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山东寿光进行了落地培训。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远程教育网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采取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专业教师讲课与实践能手传授经验相结合等方式,实行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发家致富、辐射带动致富的本领。全市每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场次,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30万余份,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

(三)激励引导是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的重要条件。我市通过创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引导、鼓励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创建自己的示范园区,实验、示范新的品种、技术,吸引了周边群众到园区来参观学习,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速度。(

四、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能满足农村改革发展的需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多数来源于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50%以上,有现代农业意识的农村人才更少。实用人才中复合型尤其是外向型、创业型等新型管理人才短缺,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职业经纪人少。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质量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实用人才接受正规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机会少,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种植养殖能手是靠实践锻炼自学成才,能工巧匠是靠师傅帮带,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大量农民没有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习惯,农村实用人才多为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虽有一定的实用技术,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很低。有关部门开展的一些培训,只是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甚少,影响着农村实用人才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三)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尚未理顺。涉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部门因各自职责所限,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部门之间对农村实用人才还存在着标准不一致、管理不统一、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和开发等专项资金及投入渠道缺乏,用于人才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农业产业化调整工作的主力军,是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领头雁,培养和造就一支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意义重大。结合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通过创新农村经营体系,提供发展机遇,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培育素质全面、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

(二)优化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因农村实用人才涉及面广,建议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劳动、农办、农业、畜牧、林业、农机、教育、科技、体育、文化、卫生等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逐步构建县区引领指导、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行政村“两委”班子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构建县区、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队伍的管理之中。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整体素质。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对农村实用人才分期分类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知识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弥补他们理论知识的不足。组织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把信息、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机制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四)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业活力。大力宣传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实用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优惠政策,狠抓政策落实,在项目发展、资金投入、土地承包、产品售销等环节上予以扶持。对年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增强其使命感。研究制定有关待遇问题,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且作用发挥较大的实用人才享受相应的待遇。搞好职称评定工作,使广大“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激发他们报效家乡,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和活力。

(此文刊登在漯河市政府《领导参阅》2016年第8期上)

2016两个村庄的调研报告
回农村的多吗 第七篇

两个村庄的调研报告

接到市委(2016)28号“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后,我于2016年5月20号,到组织指定的村庄----**县**镇**村、***村,进行了调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

**村,土地面积12.7平方公里,辖王庄、阳台、高台、**、前胶泥庄、后胶泥庄6个村民小组,在册180户,758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45元。

***村,有耕地面积2226亩,辖金崖根、***、黄沟门、红石峁4个自然村,在册176户,810人。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2元。

二、两个村庄的共同特点:

(一)、自然条件较好。两村相距10华里左右,都处在延--定公路旁边,周河沿岸的川台上。农耕地以川台地为主,***村达到1412亩,**村达到1046亩。两个村庄的山地,基本实现退耕还林,***达到5600亩,**达到4632亩。

(二)主导产业成型。***村以大棚为主,养殖为辅,形成了骨干产业。到2016年春季,共建起大棚128座,弓棚450座,种植了蔬菜和瓜果,大棚棚均收入在20000元以上,弓棚棚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176户人,有578座棚,户均2座还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大棚。这个村还有一个体养猪场,生猪存栏500多头,年收入在200万左右。**村以大棚为主,运输为辅,形成了主导产业。到2016年春季,共建成大棚27座,弓棚70座,种植了蔬菜和瓜果,大棚棚均收入在18000元以上,弓棚棚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180户人,有97座棚,每两户平均1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棚。**村的大棚比***的要少400多个,每棚收入也少于***村,说明**村的大棚尚在发展中。**村的另一个主导产业是交通运输,这个村距离志丹县城近,有大小汽车30多台,农用三轮车5台,其中有大轿车4辆,出租车2辆,营运县城城郊公交线路。村里进城打工人员多。

(三)、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坚持。据我和村干部共同计算,两个村家家户户都有了有线电视和电视机,人人有一部手机。农民回到家,看电视不存在问题。每年在冬季,开展一次评比“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进行大力表彰。村里人人忙农活,治安案件发案率不足百分之一。

三、我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现状的认识。在回延安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目前延安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思考再三,还是觉得不好回答。但给我留下了几个很深的印象,让我至今不能释怀。

一是人去村空。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但是目前,农村却出现了“人去村空”、“景美荒凉”、“老人村落”的现象。在我调研的村庄里,**村支书告诉我,他们村留在村里现在最年轻的人是他们,书记今年60岁,村长45岁,村长说,他是村里最小的一个。在***村,我走访了十户人家,只见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有的人去大棚干活了,但绝大多数的人是进城了。***是我1977年到1980年知识青年插队的地方,这次我回去,见到的两个村上干部,也都是我当年的学生,他们今年也都40多岁了。一个村干部说,等他们死了,说不定这个村庄就不存在了。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200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二是学校荒芜。我在70年代末在这里插队,对这两村十分熟悉,现在我去的村队部,过去都是学校。***学校当时有100多个孩子,我代的四五年级有40多个,教室是12个窑洞,现在,窑洞在,孩子没有了一个。**村的学校也是一排10多个窑洞,当时有120多个孩子,现在一样是没有一个孩子。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学校被撤,孩子进城;大批农民,在城乡统筹中相继离开家乡。目前农村人去村空,学校有校无生,这种情况的出现,到底是对,还是不对,真的是不敢轻易下结论。我只感觉到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浑身出了一身冷汗。农村的学校,越办越少。集中在乡镇的学校,也是中学撤了小学使用,小学搬走幼儿园进驻,幼儿园的地方个人使用。不论是小学,还是幼儿园,都是教室多、老师多、操场大,学生少。可是,昨天还收到了市教育局的文件,让汇报市级单位“支教”的情况。我不知道现在这些部门在想什么。支教是十几年前的工作套路,那时学校多,学校有学生,部门支教是应该的,现在呢,学校越办越少,农村几乎没有学校和学生,乡镇的学校教室空闲的很多,教具、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大部分闲置,可是他们还要各单位去“支教'。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实际就是在浪费财力、人力和部门的时间。

三是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重视。农村老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功臣。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故土难离,现在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四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一位领导说“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

五是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慢。陕北地贫,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在调研中,一位村干部给我说,农民宁愿把地荒了,都不愿意种。我问为什,他说,说种一亩洋芋,需要籽种、肥料200多元,人不够,每天顾一个要出200元,一天种不完,就要顾两天,合计600元,一亩地秋后收洋芋2000斤,每斤卖0.5元,才是1000元,1000元减去600元,能挣多少呀。当问到是否需要农业技术时,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说“书上关于种植、养殖的都看不懂,要政府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

六是农民现有的文化水平很难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按照调研报告的格式,我还应该针对问题写一些解决的建议,或者对策。但调研还回来后,我反复思考,也想不出对策和好的建议。现在农村出现的这些情况,是国家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基本反映,不能说是问题,也不能说好事。一项政策的是好是坏,是会用时间来证明的。不是哪一个人说好就好,说坏就坏。作为一个从事精神文明工作的人,我可以从这次去农村的调研中,了解目前农村的真实情况,从中可以知道国家的农村政策是什么,眼下进行到什么程度。能达到这个目的,也是有收获的。

2016.6.4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780083.html

    上一篇:心里好难受好想哭

    下一篇:四平刘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