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李清照美文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第一篇

风姿绰约,蕙质兰心

——走近一代才女李清照

驾一叶晚归的扁舟,从香气袭人的藕花深处走来,她是哪个回首嗅青梅的清丽女子;把三杯两盏淡酒,轻踏满地堆积的黄花走来,她是那个愁思万种无计可消除的才女词人;望一江浩浩汤汤水,从咏史伤时的沉吟中走来,她是那个心系国家天下直欲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

身为女子,封建观念的桎梏却未能将她的绝世才华窒息,她便注定成为了星河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学夜空中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星辰。在她的笔下,就连那令人蹙眉的“愁”,也风情万种,摇曳生姿。易安 “愁永昼”,在更漏中拨动着伉俪暂别的缱绻伤感;清照“剪不断,理还乱”,在甜蜜情海中荡起旖旎纯洁的相思;青莲居士将愁思绕笔端,纵是销魂,也有着黄花般的晴朗幽芬;纵汹涌,也有“舴艋舟,载不动”的新巧别致;如三更雨般“点滴霖霪”,如那一江春水,流动了近千年!

然而古往今来,真正能理解者,几何?身前身后,都不过一样的孤独。这孤独,是她在男尊女卑的漫长严冬中捍卫爱情尊严的倔强;这孤独,是她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不面对“才藻非女子事也”的失态凄凉;这孤独,是她和着眼泪吞咽下的山河破碎之悲,盛世难逢之苦,佳期不再之殇。她就这样,“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流徙飘泊,呼告无门,兀自孤独者„„在岁月的秋风中,身姿站成了一朵清丽带露的菊花,流芳千百年,招惹着后人无数的敬与爱,风韵永恒。(2013级16班 刘丽雅)

那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春梅嗅”的娇羞少女是你,那个“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情女子是你,那个“沉醉不知归路”的雅致少女是你,那个“欲语泪先流”的哀婉女子是你,你有千面,你有七窍玲珑心,但我始终知道,你是李易安,你是不醉的莲般易安,荷样清照。

曾记否?你我曾执手兰舟,你望远天断鸿,微微蹙眉,手中团扇轻摇,那欲说还休的娇态,随月华皎皎流淌进心中。再难忘记,那蓦然地一回首,牵出多少斩不断的万般愁思,离还乱的命定情缘。我知道,你在等明诚书信。你蹙起的眉峰下漾着浅笑的梨涡,那种苦涩交织着甜蜜的味道,只有彼此心心相印。你是莲啊,最是哪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多希望时光镌刻于此,这样纯情如莲的易安,永世难忘。

再相见,知你已孑然一身,个中酸楚,自是不比言说,只一点墨痕,一声轻叹,都有愁绪轻扬。不仅是家愁,更添国恨。你“寻寻觅觅”,寻那寻不到的盛世太平,觅那觅不来的故国繁华;你恨不得换作男儿身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你这一“闾阎嫠妇”终是无法征战沙场,于是你又添万缕愁思,萦绕心头,“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啊,你的心啊,早易不是柔若无骨的娇羞女儿态,它随你漂泊于天地之间,流浪于山水之滨,我心早已坚似铁,只盼中原收复国家完全。这样风范,真是一个乱世女子所拥有的吗?易安,你终究是绽开了灿然的菡萏,不欹斜不倚靠,出淤泥而不染是你最好的写照,怕什么“才藻非女子事”,只须怀国怀家立天地而岿然不动。荷样清照,终自芳华。

无论何时,你都高洁若莲,雅致如荷。纵使风雨欹斜了碧叶,你只兀自摇曳。愿你的生生世世可以平安喜乐,一生无虞,做最好的易安。(2013级 魏书珺)

如果你是一朵鲜艳的玫瑰,那么你高洁的情操、不屈的意志,便成为一根根利刺,用来抵挡乱世的纷争。花瓣滴血,无泪绽放,你是灰白世界中的那枝娇红。【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如果你是一朵亭亭净植的白莲,那么你傲岸的人格、独特的气质,便化为一缕缕清香,用来隔绝尘世的浊气,为凡间再留一方洁净。

如果你是一朵寒风中独放的梅,那么你的固执坚守,愈挫愈勇的精神,便成为一种力量,能够给冰冷的社会再添一份生机与希望。

风住尘香花已尽,鲜花虽已凋零,暗香仍存。穿越历史的烟尘,我们依然能嗅到那词中的幽香。这是一个女子用尽一生常遭的时代结晶,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迷人,动人,感人,伤人„„

残菊散落,随风飞扬,伴水飘零,远去的是忧愁,留下的是不朽。(2013级15班白雪)

感悟李清照文化散文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第二篇

感悟李清照

初三九班 许绣荧

那天,叶,红了。看着那漫山遍野的红叶片片,随风飘舞,犹如黛醉羞涩的脸颊儿,红叶成了秋天里的一首完美抒情诗。山上的叶,或许因昨夜的秋雨,更红了。遥想那位我钦佩的女子,李清照。

她与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一直过着简朴而又幸福的生活,并立下“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二人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可是好景不长,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赵明诚最终病卒,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诗,之句,反击侵略的强烈愿望和关念故国的情怀在他的心中如潮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思之苦、闲愁之深,晚年的她的心中又笼罩上一层深愁,对丈夫的感情之深,其离世之痛,此情又变得难以排遣,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想象一个孤苦凄凉无依无靠的才女,用她深沉忧郁的旋律抒发着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几经丧乱,她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荒凉萧索。风依旧、雨依旧、红叶亦依旧,只是年复一年的红得浓郁,红得热烈,红得深邃,红得剔透……在风雨中飘摇的红叶似乎有些许不甘和无可奈何。

已是古稀之年的她,终于校对和整理完了丈夫生前留下的《金石录》。“江山

留与后人愁”之举成为了千古绝唱,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她这一生很不平凡,她成为了千年来人们赞颂的女性——巾帼之淑贤,须眉之刚毅——中国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特立独行,才华横溢的女性,唯易安是也。就像梁衡说的那样,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804)

精美散文赏读: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第三篇

精美散文赏读: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精美散文赏读: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饶水知音

红藕香残玉簟秋

书香明月

仲夏,初秋,残花轻上,浓墨满园。读着宋时的词字,学着他们落笔成诗,也不禁回到了旧时的光景,忘记了眼前的自己,却想起了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她„„

她步履蹒跚的一生,走了太多的苦难与坎坷。孤身一人像是海中的扁舟,摇曳飘零。但是,这些苦难和挫折从未压倒过她,她挺住了,留给了后人一首首精心艳丽的诗词。虽说现今流传的她的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因为在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吧。而这个被以其名命名山体的人便是“一代词宗”——李清照。

一、书香有女初长成

九百多年前三月的一天,她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书香家庭。其父亲名叫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官职相当于现今的县级教育局局长),后来升了官,做了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京师大学堂里边担任教授,为人之师,从事教育工作。后来,李格非因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了“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格非平日里为人处事性格倔强,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沙子,眼见社会不正之风,他气愤之极。宁愿清贫自苦也绝不同流合污,以至于郓州的知州都可怜他,与其谈对:“李兄,你这生活过得如此清贫,何苦呢?想办法解决一下经济问题吧,靠你薪水的这两个钱恐怕日后的生活会越吃越紧啊”。李格非淡淡的说:“我做的什么工作,我该拿多少钱,我就拿多少钱,多一份我不拿。”如此一个正直,恪守原则之人还有着一个嫉恶如仇的性格。 他在江西上饶做官的时候,当地有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就是给人算命的假道士,有的道士是好的,也有的道士学问颇高,但有一些道士就是骗钱的,妖言惑众、危言耸听。这个道士在当地影响很大,出门的时候爱乘车出去,估计此车也是不义之财来的。一次,李格非乘车出门办事。两车狭路相逢,此车见彼车,李格非毫无客气,当即下令,命人把那道士从车里拖出来,拉在路边,跪在地上,然后历数他的罪状,痛打一顿,后又将其驱逐出境。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做法有点以暴制暴,可这也恰恰说明了他眼里容不得不正的东西,半点沙子也揉不得。如此,李格非他有着厚重的教育经历,自己饱读诗书,又是个学问家,而且他与苏轼及苏门的其他学者都有密切的联系,性格又是这样一种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所有这些都对儿时的李清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清照的母亲姓王,王氏。出身亦是不得了的,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当朝期间的科举状元,王拱辰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还做过三司使(此职务没有对应的现代官职,大约相当于财政部部长兼商务部部长)。试想这样家族培养出来的孙女,那定也不是一般的俗人。李格非是进入了《宋史》人物传记里边的名家,在李格非的传记结束的时候,提到了他的妻子,提到了他的女儿。在提到这位王氏的时候,特别提到一句话,“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说这位王氏“亦善文”,即是她也很善于写文章。虽说区区三字聊表,但其深意不可小觑。首先,能进入正史里边,本身就不同寻常。李格非能进入到《宋史》里边是不寻常的。

其次,连他的妻子也能被当时的史官记录到这个传记里边,这更不寻常。那就说明她这个“亦善文”不是一般的善于写文章,甚至也许可以说她精于文章,而古代所谓的“文”其义甚广,也许她还会写诗写词呢。由此,王氏亦是一个在诗书世家里边长大的女子,自然她也在影响着李清照的方方面面。

如此书香世家,对李清照在心智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发展作用。虽说其父母严词紧教,但同时也为其创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读其词便能得知和体会到她少女时期的生活和经历。

翻开《宋词三百首》,那充满愉快,清新艳丽的《如梦令》,充分的反应了李清照那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心境: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时常记起那天的日暮余晖,她与一群和她同龄十六七岁的女孩儿一起泛舟于湖上,带着女孩子家爱吃的零食点心,小酒助兴,边歌边荡,轻松自在地欣赏着灿烂的夕阳和晚霞,还有美丽的荷花。游兴正酣,不禁忘了时辰,时间一长,酒也喝多了些。走偏航向的船误入到了荷花朵簇的深处,等大家发现走错了方向,便趁着酒兴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的船惊飞了水鸟,从眼前飞向远方„„如此,闭眼轻思:灿烂的晚霞,静静的湖面,船桨轻过,湖面泛起层层的涟漪,绿色的荷叶衬着白色的荷花,还有醇香的美酒和她们欢快的笑声,如果你再仔细看,还有她们绯红的脸庞,可能是因为她们兴奋,也可能是因为她们酒晕未消。就这样“误入藕花深处”之后,“争渡,争渡”,船惊鸟起,扑啦啦的,一群水鸟从一望无际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出自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之手,谁又能说它的是一个娇滴滴的,终日以泪洗面的闺中小姐呢?而其异于旁人之处就是她不但能够享受快乐,而且还能够描写快乐,分享快乐。不然,九百年后的我们又怎能够有幸得知宋时的光景和她这泛舟的情节呢。【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幸运的她没有“三从四德”的束缚,其才学水平自然广博高泛,旧时的女子寥寥能及。正值豆蔻年华的二八佳人,青春使其渐变成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除了与女伴儿们无忧度日以外,少女的情思也在她的心里暗暗生长着„„

自古少女怀春,喜春,写春。春天对于这个心思细腻的才女来说,无疑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她的另一首《如梦令》写尽了春日里的那份温婉与遐想: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这首词精妙地描绘了春日里的景象也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那是细腻的生活细节。“昨夜雨疏风骤”,风很大,雨点小,她一个人在后花园喝多了酒。或许有人说,她怎么又喝多了酒?上面说了“沉醉不知归路”,现在又“浓睡不消残酒”,为何如此呢?就是睡了整整一个晚上,连上半个早晨,都没能够让她从这个酒醉的状态当中完全地清醒过来,喝得太多了,此为何故?

其实,李清照并不是整日醉酒之徒,在她的词里经常出现的这个“酒”实际上是一个意想。诗人和词人写酒都是虚实两面的。如李白写酒一样,若是真如他诗里写的那样喝酒,恐怕他的身体支撑不到他写上万首诗就已垮掉了。“酒”只是作为一种情绪的象征。高兴欢愉的时候,酒起助兴,酣畅淋漓。忧伤沉寂之时,杯酒化愁,一饮再饮。太白的“会须一饮三

议论性散文精选之—李清照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第四篇

议论性散文精选之——李清照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把水中那棵被柔风摇动的柳树,想象成你写诗的模样。 黄莲树下,琵琶声声。你夜夜点一盏灯,让跳动的火焰将书卷的墨香点染眉心的红痣。

捧读你静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风的乐趣;捧读唐诗宋词的意韵,却是你唯一的感动。

曙光浮浮沉沉,夕晖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

多少次掀开季节的窗帘,却未能寻到你无语的花影;多少次扣响思念的檐铃,却未能听到你透明的笑声。

煮一壶温暖的香茗,旧年的雨露就象清澈的泪,淡淡的甘甜之余隐隐有一丝寂寞的苦涩。

为何你的一生,是情诗情句垒积起来的一生,从多情走向多情,从寻寻觅觅走向冷冷清清,走向沧凉沉郁,走向晓风疏雨萧萧的归来路。

从旧愁走向新愁,你足足走了一生啊,可你还是没有走出心头上的愁字。 你的愁字有说不尽的意味,有无尽的美好。如风过浩渺的湖面,如夕暮蒙蒙中的秋色,如窗前憔悴的黄昏疏雨,如年年插在雪里醉醺醺的梅花。 空寂夜空,一对深情的眼睛满含期盼。独坐黄昏,等雁鸿飞来,任残阳淹没希望。萧声纷纷如雨,无意中淋湿你的双眸。

是诗意的日子很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里,读风,读月,读云。

任寂寞的游思为你抒情,写下不朽的诗章。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相聚,在你心中是美的;分别,只有在你诗词中才美丽无双。连同那绵

绵的恨意,开出绝世的忧郁之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河时灭?柔弱的你尽仰天长叹:“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挥戈,驰骋疆场……”

绿红肥瘦也罢,不过江东也罢,你那一鸿颤栗的情愫已深深的播撒进亿万人的心田之中了。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人比黄花瘦的不仅是你,万千心事难寄的不仅是你,乍暖还寒时凄凄惨惨戚戚的也不仅只你。

可你抬头低首之间,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令你不能忘怀。总见感悟的碎片闪着花的光芒,缀满遗憾。于是泣血撰写《金石录》完成了亡夫遗愿…… 带伤的鸟儿跌落满枝的寂寞,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堪回首。任表白枉自伫,白发欺人,只一种滋味浓在心头。又溢出心头。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玉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洗净南宋的墓碑,我分明看到一个女人把腰弯成一个大大的愁字。在你心中,爱情凝固,像一个寂寞的小屋;在你的笔下忧愁不动,累积成一枚远古的化石,一个满腹伤感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你一样也没忘。多亏了你没有忘,我们今天才有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痛彻;才有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辛酸苦楚;才有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肝肠寸断;也才有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浪漫绚丽;才有了“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的豪迈与悲凉。

李清照作文素材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第五篇

1.(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

结合自己的经历 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片段欣赏)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2.(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以“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片段欣赏)

是那个宋朝的女子吗?从欢愉的春季走向烂漫的夏季,越过难挨的冷冬,最终决定停留在落叶纷飞的深秋,带着内心的哀愁和思念,倚着窗儿,吟咏出那些缠绵哀婉的词。

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怀春光,春太美,太绚烂;她在伤怀夏日,夏太烈,太决绝;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彻骨。所有的所有,带去她先前的安定与快乐。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诉她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注脚。

何必为清照生活在秋季而感伤?如若没有那金黄零落的秋季,谁为清照满心的愁苦作序?那么那些充满才情与怅然情怀的词句,将不复存在了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清照内心奔赴家园的温暖回音。

3.(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想握着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我想握住你的手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国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样一首词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你——李易安生活的艰辛。不禁感慨:易安易安,何易何安啊?多想回到北宋.握着你的手,随你走过那段曾经开心而后凄苦的岁月。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代的你曾在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太低垂的早晨来到后园荡秋千,突见人影绰绰走进了你的花园,你见自己衣裳不整,含羞而走。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我多想能握住你的手,随你荡着秋千,又陪你写下《点绛唇》,亲眼看着少年的你活泼而又无忧无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的你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情雅趣使你快乐。你与赵明诚对洒当歌,品香茗而作诗,你曾东篱把酒黄昏后,也将暗香盈满袖。我多想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握着你的手.分享着你的快乐,品味着你的幸福,陪你听暮雨潇潇,看云起霞飞。

“生怕离怀别苦,多年来,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足悲秋„„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你面对自已最爱的人的离别彻夜难眠.愁苦的滋味侵袭你的心。那些云中的锦书,那些醒时红红的烛花,那些黄昏滴雨的秋千.那些残蕊的余香,都是你风里雨里的牵挂。我多想握住你的手陪你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陪你慵倚栏杆看雁字成阵,陪你玉瘦香浓时将翠帘低卷。我多想握住你的手.陪你写下这首抒发相思之情的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在一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无法安息。你看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你泪千行。你看着吹箫人已去,玉楼也成空,你肠断无人可倚,折得一枝梅花,却天上人间,无人堪寄。我多想握着你的手,用锦帕拭去你的泪水,陪你焚一炷香,斟一壶酒,在无数个凄凉的深夜给你力量。我多想握着你的手.帮你拭去忧伤.帮你挡歼生活中的愁苦,帮你找回快乐。

我想握着你的手,陪你在南山下采菊,想握着你的手共同吟咏平平仄仄的韵律,想握着你的手在春色中看你弄花香满衣;想握着你的手,同你三月踏青,九月登高;想握着你的手,走过那颠沛流离的日子,体会你的痛,你的愁,你的无奈.做你身边的挚友。

我想握着你的手,站在高山之巅,吹着北宋的清风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送 春

(宋)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子规在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1、杜鹃;暮春。2、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借此抒发了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熟记它们,可帮助我们打开解答课外诗歌鉴赏题的钥匙。

(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比如:战地黄花分外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788870.html

    上一篇:自鸣得意的人

    下一篇:眼镜店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