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两个坛子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 致富经两个坛子
李春荣:养殖冬瓜猪靠两个坛子赚钱赚了千万财

  致富经:寻常坛子让穷小伙发现非凡财富(20170503)

  他最初的财富深埋在2米深的地下。靠着坛子他淘到了第一桶金。2009年,他养上了冬瓜猪。他养猪也爱猪。事业遇到瓶颈,又是一个坛子让他财富升级。看西双版纳的李春荣如何靠两个坛子改变命运,2016年销售额1400万元。

  2017年4月9日,记者去云南省勐腊县采访一个叫李春荣的人,刚到养殖基地,就看到他正在给猪洗澡,他养的猪很有意思,能听懂李春荣说的话。

  李春荣:今天这个天气太热了,给猪洗洗澡,不然气温太高了,它也耐不住,是不是很舒服,好,再来一下。

  记者:这么听你的话。

  李春荣:好,左边好了,来右边,转回来。

  记者:啊?不是吧。

  李春荣:好,转回来。

  记者:你让它往左就往左,你让往右就往右。

  李春荣:它习惯了,会听话,每天都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记者:你很爱猪吧。

【致富经两个坛子】

  李春荣:是,我自己都给自己起名字叫冬瓜猪,所以我已经与猪走到一起了。

  李春荣养猪爱猪,9年时间,冬瓜猪年出栏8000多头,2016年销售额1400万元,带动五百多农户一起致富,今天正好是李春荣给农户们发钱的日子,没养上猪的人都有点眼红。

  村民:我想养,想让他分我一对小猪,我们都很想养,看李总给不给我们小猪苗。

  记者:现在这个猪这么火?

  村民:对,我们都喜欢养。

  记者:你们现在想养还养不上吗?

  村民:对!就看李总给不给我们养。

  记者:那他在你们当地这个行业里算什么人物?

  村民:老板,带动我们(致富)的老板,企业家,开心,谢谢李总,继续跟着你干。

  如今,李春荣成了当地养殖冬瓜猪的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最穷的时候连米都吃不上,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却靠着一种不起眼的土坛子,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春荣:是改变我命运的一个坛子。

  记者:这么神奇?

  李春荣:对。

  记者:你的第一桶金就从这里开始的?

  李春荣:对,就从这里发掘出来的。

  李春荣告诉记者,他把坛子埋在了一个特殊的地方。李春荣让记者爬上去的地方是自己家的茶园,面积有30多亩,记者跟着上去后,走着走着,李春荣却迷路了?

  李春荣:是放在什么地方,我都要找一下了,这个春茶长的太好了,我的大树茶,要到了,马上到了。

  顺着李春荣走的地方,记者看到只有比人还高的茶树。

  李春荣:这个地方你们不能小看,虽然看不见,但在这个地方有好几十万元在土里埋着。

  这里没有围墙,也没有监控,李春荣胆子可真大,他就不怕这值钱的宝贝丢了吗?为了快点找到目标,李春荣还特意找了一个帮手。

【致富经两个坛子】

  李春荣:去找,慢一点,闻一下,给我找一下在什么地方,应该就这里了。

  记者:天呢,太聪明了。

  李春荣:我们要不挖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平均有1.5米深。

  记者:这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如果你不说这有东西的话。

  李春荣:这个要挖半天才能挖到,不是一下子能挖到。

  几个工人和李春荣一起,挖了十几分钟,终于有了收获。

  李春荣:起来了,460号出土了,今天只能让你们看一下,不能拿出来的,每年必须要等到八月十八,因为这是客户的东西。

  李春荣告诉记者,这坛子里装的东西,埋的时间越长,价格越贵,像这一坛有30斤重,最贵的买过2280元。

  农户:太稀少了,之前都是没有人这样。

  蔡平:壮观,都是几百坛,一般都是三五百坛,每年我都送几十坛给我的朋友。

  给记者看完后,李春荣又小心翼翼的把坛子埋回地里,这里边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和他后来的财富爆发有啥关系呢?

  这是李春荣出生的地方,像这样一个寨子里,最多的有十几个民族,李春荣是彝yí族人,老婆李妹芬是瑶族人,因为家里穷,住的房子都破破烂烂,2003年有一天屋外下起了暴雨,夫妻俩一起扑向了一袋大米。

  李春荣:用身体把大米放在中间,两个人紧紧相拥,因为(窗户)油纸被吹了,雨下的非常大,我和我老婆什么都不顾,就顾了那十斤大米。

  李妹芬:其他可以失,就是那袋大米不能失,再买也没钱买了。

  价值几十元的大米竟然是他家最值钱的东西,那时的李春荣靠着给别人打零工,一天挣三五十元,大米事件后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自家的破草屋换成新房!

  2005年,积攒了两三万元的李春荣在老家开了家小餐馆,在瑶族乡,像这样的小餐馆有很多,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特色呢?李春荣发现土酒在当地很受欢迎,他就把自家酿好的土酒装在坛子里,埋在茶树下,经过窖藏的酒,口感肯定与众不同,但这个做法并不被人看好。

  李春荣:他们说我这个是异想天开,跟别人的想法、做法都不一样,肯定会失败。

  一年之后,等埋在地下的酒一开坛,大家尝了之后,都出乎意料。

  李春荣:因为它在茶叶园里有茶叶的气息在里面,喝到酒的时候,绝对会有茶香。

  6蔡平:埋在土里恒温,酒通过二次发酵口感特别好,我的朋友喜欢喝,我也喜欢喝。

  独特的储藏方法,给土酒带来了独特的口感,这时李春荣又打出了一个招牌,喝酒不要钱!他的小餐馆一下子就火了。

  8蔡平:我景洪市的朋友来这都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连景洪市都没有,进餐厅吃饭,喝酒不要钱。

  李春荣:一桌的话最多(送)四五斤,但是他们走的时候,(买)走的有可能是四五十斤,有可能下一次带走四五百斤,所以源源不断积累在扩大,我们没有做什么广告,以这样的方式宣传出去。

  虽然喝酒不要钱,但想买走这么一坛子,15斤定价600百元,30斤1200元,埋的时间越长,价格越高,这才是李春荣的目的。只凭这一点,李春荣财富快速累积,加上餐厅的收益,到2009年,四年时间,李春荣有了100多万元积蓄,但不久后,谁都没有想到,又一个坛子的出现,让他的财富从百万级别暴增至千万!

  高文勇:他用两个坛子就开始发家致富,可能有的人想到了,想尝试但是不敢尝试,他想到了敢尝试,并且还能坚持。

  原来,到了2009年,李春荣发现当地很多人也都把埋在地下酒当做招牌,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很着急,开始琢磨自己创业有没有新的突破口。李春荣的店里有一道招牌菜,芭蕉叶烤猪肉,只要是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甚至有人来了不吃饭,只问猪肉。

  李春荣:每天他们从城市来的话不是吃饭,专门来找猪,问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个东西,我们这个地方(数量)也并不多,为什么别人一吃会念念不忘,都觉得这个东西好,后来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一个商机,所以我们就开始策划养猪,因为我是又开餐厅又酿酒。

  滇南小耳猪也叫冬瓜猪,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有的品种,这种猪生性凶猛,一言不合就打架,身上带血是常事,还爱爬坡翻墙。再加上热带雨林有很多天然食材,猪肉有一种独特的口感,但因为过去交通不便,难以运输,当地很少有人规模化养殖。李春荣算了笔账,如果每斤猪肉能卖到50元,效益非常客观,他想成立合作社,发动老百姓一起养殖冬瓜猪,为了快速扩大种群,保持优良的品种,他还有一个独特的办法。

  李春荣抱着的这头最乖最听话,也是他最喜欢的。

  李春荣:这是小冬瓜,我是大冬瓜,是不是我两长得很像。

  记者:哪有人自己说长得像猪啊。

  李春荣:形象似像。

篇二 致富经两个坛子
[致富经林蛙]李富养林蛙赚钱三个月赚两百万圆发财梦

  林蛙里蕴藏着什么商机,李富又是如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呢?对于李富来说,林蛙圆了自己的发财梦,更让他过上了一种几十年来想都没想过的生活,以至于快60岁了,每一天仍过得充满悬念,惊喜和痛苦随时可能到来。

  

  这里是珲春,一座与俄罗斯、朝鲜接壤的边境小城。上个世纪80年代,李富从一个偏僻的屯子来到这里,开饭店、跑运输、做边境贸易,上百万元的积蓄在当时实打实算得上是有钱人,那时的李富张扬、自信。

  李富:我敢这么说,回我老家去整个我一趟川都没有比我强的,那你说吧,我混到今天不是靠我的干劲,靠我的毅力、坚持吗?

  记者王丽红:他说得夸张吗?

  李富的妻子李春兰:不夸张,一点不夸张,对,那还挺含蓄的。

  1996年,做农产品经销生意的李富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在东北,很多地区都有吃林蛙的传统。黄豆大酱,柴火铁锅就可以做出一道正宗的酱焖林蛙。这道菜不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也是当地很多餐厅的特色菜。【致富经两个坛子】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珲春市某酒店董事长林义国:我们正常是要贵客、贵宾来必须有蛤蟆这道菜,这是营养最好的、档次最高的、不可缺的一个美味佳肴。 【致富经两个坛子】

  东北的长白山脉及周边是我国林蛙的主产区。林蛙一般生长在气候湿润、没有污染的林地,要有高大的乔木、矮一点的灌木(

  李富:当时我就想做发财梦,当时要干的话就寻思这么大,我要养成功了,我得挣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不就是有这个发财梦吗?

  然而,一心想实现发财梦的李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地林蛙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风险。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马继峰:野生它是什么呢,很少,量很小,等到集中养的时候,就是量大了,一个要有毛病就互相传染,但是在我们延边州关于(政府对)林蛙(养殖户的)后续服务跟不上。

  这时的李富不会料到,这片美丽的林子将吞掉他的全部积蓄,让一家人无家可归。

  1998年,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之后,李富风风火火,进山了。

  李富:这裤子(腿长),我个儿矮呀,刨土(碍事),走道、领着干活,个儿矮,给裤腿剪了,穿着就像半截裤似的,拿着大镐咔咔刨,每天在刨。

  这叫做卵团,里面包裹的黑色圆点就是林蛙的卵。李富收购了很多卵团和种蛙,又挖了几百个孵化池,很快,池子里密密麻麻全是小蝌蚪。从蝌蚪变成幼蛙的过程称为变态期,变态之后,幼蛙就会离开池子,到林中自由觅食。人工只是参与林蛙变态之前的喂养和管理,这种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养蝌蚪天养蛙”。因此,变态之前是成败的关键。可就在这期间的一天,当李富拉着饲料进山时,发现工人不太对劲。

  李富:我说出来搬东西呀,他也不出来,他不出来,我说你赶紧出来,他出来他说蝌蚪都死了,我的脑袋嗡地一下,我就那么哎呀我的妈我就坐地上,我说怎么能都死呢?

  李富郁闷地在池边走来走去,想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最后发现是孵化池的设计出了问题。当时,孵化池都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李富:当时是人工挖的像水田地那么整,上面的清水,放出来就是污染的,一个挨一个。

  一旦有一个池子出现病菌,就会随着水流传染到下一个池子,引起大量死亡。李富马上开始改良,最后都挖成了像这样的孵化池,每个都单独存在,而且是活水,这样就能避免传染。此时,李富仍没有料到,养林蛙竟然这么难:水温要根据蝌蚪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节、时不时还有各种病症……等到李富一点点攻克了这些难题,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一到变态期蝌蚪就会出现大量死亡。

  李富:始终就不行,那时候就崩溃人了,开始想不干了,后期寻思寻思还得干,不可能不行,它这个东西人不管的时候,在野生环境里产量都有,人管不就是人的原因吗?

  李富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每天都要精心喂养这些小家伙:玉米面、豆粕、甚至是碎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一直到第五年,李富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但他同样没有放弃最初的那个发财梦。

  李富:一寻思将来以后肯定挣很多钱,欲望在那儿呢,每天就盼望,到那个年限,到第三年肯定挣多少多少钱,就那么去想,一年一年就推过去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840313.html

    上一篇:羊肉卤面的口感

    下一篇:俞海潮养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