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繁殖技术,养蜜蜂春繁有诀窍

  蜜蜂春繁有诀窍(2009.4.13)

  欢迎收看科技苑栏目。天气一转暖就催开了各种的鲜花,勤劳的蜜蜂经过一冬的休息,这时候要开始了它们的劳作了。不过要说勤劳,比蜜蜂还要勤劳大概就是养蜂人了。他们要赶在早春前,赶紧把蜜蜂的群体扩大,跟上了花期,才能获得更多的蜂蜜。

  早春的一天,我们来到北京郊区官牛坊村,有名的养蜂致富能手----卢克荣家。他正在忙活着呢。

  用燃烧的秸杆对着蜂箱熏烤,这样进行5分钟就是对空蜂箱一次有效的消毒。秋冬季蜜蜂不产卵,群体很快地缩小了,不少蜂箱都空出来了;到了春天,蜜蜂又面临着要迅速地扩大群体,搁置的蜂箱又要开始利用起来了,于是卢克荣抓紧时间给这些将要诞生的蜜蜂准备好它们的家。

  既要对付蜂箱里看不见的病菌,还要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所以卢克荣选择了熏烤消毒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付病菌有效,对付蜜蜂虫害还要选择另外的方法,有一种肉眼几乎看不到的虫子可是蜜蜂的大敌。

  春天主要是在繁殖的情况下,先把蜂螨治好,这是最关键的,要是春天的蜂螨治好了,夏天就不着急,要是春天治不好蜂螨,这一年老是不断,养蜂人也是特别的着急。

  蜂螨是危害蜜蜂的主要寄生虫之一,有大蜂螨和小蜂螨两种,它们最喜欢寄生在蜜蜂幼虫的身上,贪婪地吸食幼虫体内的血液。被蜂螨寄生的蜜蜂会发育不良,寿命缩短,严重的在幼虫没化蛹时就死去;就算有的幼虫能化蛹为成蜂,也会翅膀残缺,无法飞翔。蜂螨猖獗时,不仅会造成蜂群死亡,就连整个蜂场也会全军覆没。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李建科博士:蜂群还没有子的时候,这个时候给蜜蜂在晴天午后,温度在10度以上,进行两次喷雾治螨,这效果就比较好,如果这个时候能杀死一个蜂螨,等于4个月以后杀死来270、280个蜂螨,因为蜂螨的繁殖是成指数倍数往上生长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春天治螨是相当重要的。

  春季蜂王开始产卵繁殖了,这时也正值蜂螨繁殖能力最强的时候。赶在蜂王产卵前把螨虫治住,就能避免螨虫对蜜蜂幼虫的伤害。春季的防治时机正好又在螨虫繁殖盛期,可以压低蜜蜂蜂螨的数量,保障蜜蜂的健康。不过,这往蜜蜂身上喷药,还要考虑到温度问题,一定要在室外气温达到8℃度以上时进行,这样就不会冻伤蜜蜂。

  这段时间,卢克容忙前忙后地做着各种的准备工作,其实这时候不仅人忙活,蜜蜂也很忙活。您瞧,工蜂们正在整理自己的巢穴,把死蜂清理出巢外,它们也在为蜂王新一年的繁殖做着准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卢克容看着这群蜜蜂,观察的可是它们的健康。

  卢克容:蜜蜂要是不健康的情况下,在场地就能看得到,蜜蜂要是拉稀了,它都是拉在场地周围,特别的明显。

  爱干净的蜜蜂一般是不会在巢内排泄粪便的,当春天室外气温达到8℃度时,它会飞出巢外排泄,保持蜂箱内的卫生,这个时候是观察它们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蜜蜂正常的排泄物应该是这种线条状,这种成圆圈状排泄物,说明蜜蜂可能得了下痢,也就是拉肚子。

  气温在8℃以下或者刮风下雨,蜜蜂一般不会出巢,卢克荣就用听音的办法来判断蜂群的健康。

  卢克荣:就是在蜜蜂还没有出蜂巢的情况下,也可以听,在蜂箱的门口听一听里面有没有杂乱的动静,要是有杂乱的动静那就证明里面不正常,一个是进去老鼠了,一个是没有蜂王了,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现象,要是有蜂王没有进去老鼠这些东西,蜂群是正常的,没有杂音。

  蜂箱发出象这样的嗡嗡声,说明温度适宜。如果发出其它声音或有杂音,就得赶紧开箱查看了。

  卢克容用检查粪便和听蜂箱内蜂群的声音的方法,判断着蜜蜂的健康情况。因为这些都是越冬蜂群,也是扩群的基础。只有它们健康了,抚育的下一代也会健康。在这个春天,卢克荣一直是紧紧张张的,因为除了给蜜蜂准备好蜂巢外,更重要的,他要提前让蜜蜂扩繁。

  天气是渐渐暖合起来了,可卢克荣却用了些干草、棉絮把蜂箱给盖了起来,说这是在给蜜蜂保温。冬天天冷都没见他这么细心,怎么反倒在春天给蜜蜂保起温了。

  卢克容:保温能繁殖强壮的蜂群,要是温度保不住,蜜蜂繁殖率就差。

  寒冷的冬季是蜂王的休假期,只有等气温渐渐上升后,蜂王才会恢复产卵繁殖,开始逐渐壮大自己的蜂群。

  可春季外界的温度变化比较大,蜜蜂的体温又会随着外界气温而改变。一只意大利蜜蜂在13℃以下,就会停止飞翔逐渐呈现冻僵状态。即便在蜂箱里,蜜蜂们也都需要一定的温度。

  卢克容:这蜂主要是现在温度低,它都在抱团,它冷,通过摩擦能够产生热量,上面冻的都发抖了。

  挤在一起扎堆取暖,是蜜蜂们自己抵挡低温的有效措施。当它们挤在一起形成的圆圈时,我们称为蜂团。蜂团中心和蜂团边缘的温度是有差别的,工蜂相互之间的摩擦和轻微的肌肉运动,使蜂团中心的温度始终保持约13摄氏度左右。蜂团外圈的表面的蜜蜂会向中心钻,而蜂团中心的蜜蜂也会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使蜂团最边缘的温度也能保持在大约6到8摄氏度。最有趣的是,蜂团直径能随着外界温度的不同而变大或变小,当外界温度略高时蜂团就变得大而松散,温度变低时蜂团就变得小而紧密。

  蜜蜂王国的母亲蜂王就位于蜂团的中心。蜜蜂们用身体运动和摩擦来产生需要的热量。这时蜂团中心的蜂王就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大棉被。可即便是盖着大棉被,但在早春时节仍然达不到蜂王繁殖的适宜温度。

  就好象小鸡孵鸡似的,里面也都是有温度的,蜜蜂的温度在34-35度之间,要是达不到这个温度,蜜蜂就孵化不出来,所以必须保护温度才行。

  34-35摄氏度,还要一直保持这个温度,在蜂王才会开始产卵繁殖。可如果等到外界的温度升高,蜂王产卵的时间就一定会推迟,蜜蜂无法在早春迅速扩群,就会错过很多的花期,蜂蜜产量也就上不去。所以卢克荣就是要在早春给蜜蜂保温。

  

[1] [2] 下一页

篇二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的养殖技术(三)

  [农广天地]蜜蜂的养殖技术(三)

  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食物,以酿造蜂蜜,分泌王浆,蜂胶,蜂蜡等蜂产品为我们人类所利用。作为养蜂大国,我国的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的首位。饲养蜜蜂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许多农民都是通过养蜂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为大家介绍蜜蜂的养殖技术,介绍山蜜蜂的养殖技术。

  蜜蜂的养殖技术(三)

  山蜜蜂是野生经济昆虫它比家蜂体小,每30只体重仅1克左右,而家蜂10只体重可达1克重。山蜂采集自然界的百花酿成的蜂蜜是蜂蜜中的佳品,可做高级营养补品。山蜂蜜还是一种防病的良药,有补脾胃、润肺、 养肝、解毒之功效。时下,市场售价每500克可达15~20元。一般每养一桶山蜂一年可获蜜25千克左右,如蜂群壮,蜜源好,气候适宜,每群蜂可 产蜜40~50千克。实践证明,山蜜蜂家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不争地,不争肥,无公害,收益的好项目。   

  一、山蜜蜂的生活习性 

  山蜜蜂居于山区和半山区的树洞、石缝里,过着群居生活。一般蜂群由6万 只左右组成,稍大的蜂群可达7万只左右。每群蜂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 和几百只雄蜂组成。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间才会出现。山蜂多选择冬季背风、夏季阴凉的地方居住。山蜂的耐寒能力很强,冬季零下35℃~38℃也可安全过冬。夏季气温在35℃时仍能照常工作。 山蜜蜂多采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很少采集农作物花蜜。山蜜蜂采集花蜜时很勤劳,即使蜜源很少也极力去采集。早春和晚秋的中午,照样飞出工作,一般每年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0~45天。   

  二、蜂桶的制作和放置 

  接蜂,应先做好山蜂的窝巢即圆木蜂桶。蜂桶由底桶、继桶、桶底、桶帽 (盖)组成。底桶和继桶可选用长100~120厘米、直径40厘米左右的园木 制成。用凿子掏成空心并清除内部木屑后呈园桶状,桶内壁不宜太光滑。在桶体下方的边缘处,做成一长4厘米,高1厘米的巢门。山区通常选用林 中的自然干枯的空心树,截出所需长度,稍加制做便成蜂桶。制好后,放在 阳光下晒干,并将桶内壁均匀挂蜡,以便山蜂定居后尽快采蜜和造蜡。一般继桶比底桶要长2倍多,也有不分底桶和继桶两者合为一体的。桶底可用比 蜂桶底口面积稍大的园形木板制成。桶底和蜂桶连接处除留巢门外其余部分 应密封好。桶的上口一般不用另加桶盖,直接用树皮或其它木板做成和蜂桶 口大小适中的园锥状桶帽,扣在桶口上即可。园锥桶帽的下缘要长出蜂桶10 厘米左右。外面再加一层草编帘子以防雨水。桶帽与桶口相接处也应密封,帽的内侧也应挂蜡。桶帽、桶、桶底之间应连接固定好。蜂桶做好后,放于房舍附近的背风向阳、后边有树、前面开阔、夏不积水、冬不积雪的地方。放桶时,蜂桶应尽量垫得高些,一般以长颈酒瓶倒立做垫墩,并在桶底垫塑料布防潮。也可用光滑的木杆或其它材料做垫墩,主要是防止鼠、蚂蚁等进入巢门。蜂桶要分散摆放。放置要端正、坚固,以防桶倒蜂逃。清除蜂桶周围的污物、杂物。接蜂前最好将桶帽下面涂少量蜂蜜。   

  三、山蜜蜂接蜂方法 

  山蜜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进行。接蜂时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护装备。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门接蜂法和结团收捕法。巢门接蜂法:当蜂群分群开始飞成喇叭筒形状时,在1~2分钟内,将涂有蜂蜜的桶帽(或桶盖)用一只手提着。当蜂王出生时,迅速用另一只手或手 握的草把,将蜂王托到桶帽上。手离开后,山蜂很快结团并越结越大。然后 就可把桶帽轻放在蜂桶上。当本群大部分蜂都进入桶后再盖严桶帽并固定好,之后再缩小巢门或关闭巢门,在夜间妥善移动放置好蜂桶。蜂群进桶后 要注意看护,如果桶内安静,可打开巢门,不安静可随时关闭巢门。 结团收捕法:在巢门接蜂未能成功时,蜂王第一次起飞不会飞太远,一般都 落在附近树上、房檐等处结团。此时,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团上方接近蜂团,另一手用草把将蜂团由下向上驱赶,待蜂王和全群蜂在桶帽下面结团,再将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会向远处迁飞。蜂群远处迁飞时,可用锹或手撒扬小灰(草炭土)或泼水的方法挡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树上或房檐等处结团,以便再次收捕。此外,在野外发现分蜂群结团在树枝上时,可锯断树枝将蜂团放入蜂桶内,也可将其抖落在面袋里,带回放入蜂桶。发现山蜂群在树窟里时,可在白天量好高度划好记号,晚上将树锯断抬回家养。先锯去上段后锯下段,防止桶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在石缝里发现山蜂时,要在其分蜂时用巢门接蜂法或结团收捕法接蜂家养。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当蜂 群住后安静进入正常工作时,可在夜间抬回家养。   

  四、山蜜蜂繁殖分群 

  山蜜蜂接入蜂桶后,工蜂马上利用蜜囊中的贮蜜营造巢脾、贮蜜,蜂王开始产卵繁殖。繁殖是由蜂王和雄蜂交尾来完成。交尾后,雄蜂因外生殖器脱落而死亡。一只健壮的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000~2000粒。山蜂分群,多采用抓王法,即将蜂王放入纱布、窗纱袋里,吊入蜂桶内上方, 等蜂群安定后,再把蜂王从纱布袋里放到蜂桶内。一般每大桶蜂群春季可分成5~6群,秋季又分3~4群。  

  五、山蜜蜂饲养方法   

  1.早春繁殖的弱小蜂群应进行补饲。补饲应在天黑前进行,每次喂蜂蜜250~500克,连喂2~3天。  

  2.新招引或越冬后期至早春时期桶内贮蜜不足的蜂群,也要进行补饲。新接的山蜂要一次补足,缺蜜的蜂群要连续补2~3天,一般每天补蜜1.5~2公斤。补饲时,先将蜜装入盘中,蜜上放秫秸2~3个,之后将盘放进桶中。也可用白糖代替蜜进行补饲,500克糖兑500克开水,凉后补饲。补饲应在 深秋和早春的傍晚进行,以防引起盗蜂。   

  六、山蜜蜂注意事项   

  1.控制温度:夏季应将蜂桶放置于湿润凉爽、敌害少的地方。如果蜂场周围 没有避阴树林,可临时搭设凉棚防署降温,同时做好防雨工作。入冬前,要将蜂桶周围、桶底、桶帽的缝隙用泥抹严。检查温度时,可用一根长胶管,从巢门插入蜂桶,使上端接近耳部。如果听到桶中呈“嗡嗡”声,表明温度适宜,如听到“唰唰”声,

  2.控制分群:立秋前后,蜂群易出现分群现象,当分完两群后,要将再出现 的新蜂王掐死。以培养壮群。   

  3.严防敌害:山蜜蜂的天敌很多,如田鼠、蚂蚁、蟾蜍、蛇、蜘蛛等,为防其 危害,应在蜂桶周围加设围栏。   

  4.防药害:蜂桶放置最好远离农田、化工厂、采石场等可能有农药、烟尘等 危害的地方。最好把蜂桶放置在上风头。   

  5.防逃蜂:有时接蜂回来后,不几天发现蜂都跑了。主要是因为周围环境 不好,有烟味、药味或其它有害气味,或有病菌感染、寄生虫、动物的干扰等。   

  七、山蜜蜂取蜜和取蜡 

  取蜜从清明节后开始到白露为止。山蜜蜂从植物上采集来的花蜜很稀,经过蜂 的加工酿造,水分才渐渐散发减少,变成较浓的蜜。待载蜜的巢脾达到蜂桶 三分之二以上时,桶内的蜜将近做满,可考虑取蜜。 山蜂酿蜜期一般从清明到白露,生产实践中多山蜂每年仅在白露前后进行 一次性取蜜。取蜜前用细铁丝在继桶与底桶之间的缝隙间插入,拉断桶内的 蜂蜡,之后将继桶取下放倒,再用铁丝缠上棉花点燃,放在继桶的一端进行 熏烟,待继桶内山蜂飞出即可取蜜。现在多不用烟熏法,而用风吹法。就是 将继桶放倒后,用小型吹风机从一端往另一端吹风,把山蜂吹出即可取蜜。 取蜜时,可将蜜脾混在一起破碎,用1~2层纱布包好控压出蜜。待蜜全部 控压出后,将残剩的巢脾放入热水锅中加热,水蒸发后,再把液体蜂蜡缓慢 倒入盛有少许(半盆)温水的盆里。盆中的温水可对腊进行清理,使蜡中的 杂质沉入水底,腊浮在表面,待水凉后制成固体蜡团。这种蜂腊无杂质,品 质较好。

篇三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与管理(中锋和意大利蜂) 初识蜜蜂 蜜蜂生物学 三型蜂的发育, 一个蜂群通常包括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千百只雄蜂。 蜂王是唯一产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蜂,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在普通六角形巢房及台基内产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可以发育为工蜂或蜂王;在较大六角形巢房产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将来只能发育为雄蜂。 蜜蜂属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须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时期。 一、 卵期 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卵上附有粘液,以细端粘于巢房底部中央,粗端向着房口。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不食任何饲料。(见蜜蜂卵图) 二 、未封盖幼虫期 3天后,卵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就会吸吮(shun)王浆。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雄蜂7天。前3天的蜜蜂幼虫都吃王浆,3天后,情况发生变化,蜂王幼虫继续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直至化蛹;工蜂和雄蜂幼虫改吃蜂粮:一种由蜂蜜、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见蜜蜂幼虫图) 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 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被饲喂1300多次,差不多每分钟一次。因此,开箱检查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幼虫的哺育。 后期,工蜂将幼虫房的房口封上一层蜡,称为封盖,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吐丝、作茧、化蛹。 三、 封盖期 幼虫在封盖房内共蜕皮5次,化蛹,所以,封盖期包括了幼虫后期和整个蛹期,统称为封盖子期,蜂王8天,工蜂12天,雄蜂14天。蜂蛹在封盖房内羽化,并咬破房盖,爬出巢房,称为出房,开始了成虫期——蜜蜂的生活。(见蜜蜂封盖子图) 了解蜜蜂的发育日程,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 三型蜂的生活 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所以,他们分工有别,各司其职。 一、 工蜂 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个体最小,数量最多。正常情况下,工蜂不产卵,但当蜂群失王,巢内又没有条件培育出新蜂王,少数工蜂也能产卵,不过,卵未受精,只能发育成雄蜂。 3日龄以内的工蜂,尚需由其他大龄工蜂饲喂,但可以承担保温、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的任务。 4日龄后,可调制蜂粮,喂养大幼虫。 6~12日龄的工蜂头部两串葡萄状王浆腺最发达,能分泌王浆饲喂蜂王(蜂王终生吃的是蜂王浆)和3日龄小幼虫。 12日龄左右,这些出房但未出巢的蜜蜂有一个重大的、特别重要的集体活动——任巢飞翔,同时进行

第一次排粪,成为闹巢,蜜蜂出巢后围绕蜂箱,时而向上,时而向下,范围越来越大,直至将自己的“家”的方位准确地记住,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经过这次认巢,蜜蜂形成了对自己家园的固执记忆,在蜜蜂采集范围内,可以准确回巢,一般不会错投他箱。但这也或多或少的给养蜂生产带来一点麻烦,那就是,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在小范围内随便挪动,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 13~18日龄的工蜂,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如: 清理巢箱(打扫卫生), 拖弃死蜂(中毒或生病等来不及爬出巢房的蜂,正常情况下,健康蜜蜂寿终前都出巢选择墓地,从不在巢内了却生命), 夯实花粉(花粉是一粒一粒的,蜜蜂采回花粉卸入蜂房后,需踩碎并封上一层蜂蜜), 酿制蜂蜜(蜜蜂从外边采回的是花蜜,花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蔗糖,花蜜经过脱水:60%~70%→20%以下,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叫酿蜜,脱水工作一靠扇风,二靠加大面积来蒸发水分;蔗糖的转化是从采集花蜜一开始,就加进了蔗糖转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化过程), 建筑蜂巢(使用蜂蜡,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 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堵塞箱缝)等工作。 17日龄的工蜂就可以出巢采集,但采集力充分发挥尚待20日龄后,主要从事采粉、采蜜、采水、采胶等。 养蜂生产上为了方便起见,将工蜂生活期分为四个时期: 幼龄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前的工蜂; 内勤蜂{ 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 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 老年蜂——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脱落,呈现光秃油黑几丁质外壳本色的工蜂,主要承担守卫工作,紧急时刻也可承担其他各龄蜜蜂的工作。 工蜂的寿命根据不同季节而定,生产季节,由于工作繁忙、过度劳累,工蜂紧紧能活一个月左右,越冬期,工蜂新陈代谢大幅度降低,寿命长达6个月左右。 二 蜂王 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 1 蜂王的产生 在自然情况下,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 自然分蜂 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台数多,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 自然交替 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培育新王,但不分蜂,原来的蜂王,有时是在新王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出台前后自然死亡;有时则与新产卵王同处,不久自然死去。交替王台出现的特点是:季节不一,群势强弱不一,台数少,日龄一致,并且在若群中,其位置常接近巢脾中部的保温圈内。 急迫改造 当蜂王突然失亡时,约经过1天,工蜂就会紧急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内的幼虫,培育新蜂王。这种改造王台的数目常达10个以上,但当第一个蜂王出台后,其余王台将全部遭到破坏,因而不会进行分蜂。 2 蜂王出台 经过3+5+8=16天的发育期,新蜂王就要咬破王台出房了,蜂王的出台非常吃力,因为王台是呈倒挂状态。蜂王必需弯曲腹部,紧紧抓住巢脾才能爬出王台。(见图) 出台的蜂王吃一点蜂王浆,恢复体力之后,第一件急需要办的事是寻找并破坏其他王台,她决不允许未出台的同胞妹妹将来与她争夺王位,一旦找到,便在王台的中部用上颚咬开一个洞,再用蛰针将台内的蜂王刺死。有时两只蜂王同时出台,那么二者之间就会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败并杀死,胜者为王。在人为干预下,有时蜂群内产生了蜂王,但原蜂王并未离开蜂巢,这时新出台的蜂王也会与她的母亲进行争夺王位的较量,当然,最终败者总是可怜的妈妈,这就是动物世界。 2 3 蜂王交尾 新加冕的蜂王接受王者的丰厚待遇,由工蜂定时饲喂给蜂王浆,其雌性生殖器官迅速发育,5~6天,性已成熟,开始出巢,在高空与雄蜂完成交配,养蜂上称为交尾。不过,8~9日龄是蜂王交尾的高峰期。 交尾后雄蜂的精液储存在蜂王的储精囊内,储精囊储存的精液是供蜂王一辈子产卵受精所用的,所以,蜂王在交尾期要与多只雄蜂交配,为此,蜂王一次出巢可进行多次交尾,一天也可出巢几次,也可在几天内完成。 蜂王交尾期间要求天气清朗,无风或微风,气温不低于20℃ 。 4 蜂王产卵 交尾后蜂王会接受食用大量王浆,腹部渐渐膨大、变长。2~3天后,蜂王即产卵。蜂王能根据不同巢房类型,控制产卵器官,产下不同的卵,在工蜂房内产受了精的卵,从巢脾中部开始,一房一粒,螺旋扩大,直至产满一面巢脾,再爬到另一面继续。在繁殖盛期,蜂王一昼夜可产1500~2000粒卵,这些卵的总重量相当于蜂王本身的重量。 蜂王一经产卵,一般不再离开巢房,所以,产卵蜂王便不再出巢交尾。由于天气等原因,有的蜂王储精囊未能储满精液便产卵,这样的蜂王产卵力明显不足,极易产雄蜂卵。 春季,蜂群处于繁殖盛期,蜂王会在巢脾边缘的雄蜂房内产不经受精的卵。 自然交替或自然分蜂前,蜂王会在工蜂的簇拥逼迫下,到巢脾侧部或底部的台基

中产下受精卵。 5 蜂王寿命 自然条件下,蜂王寿命长达5~6年,养蜂生产上只利用1~2年的高产蜂王。 三 雄蜂 雄蜂卵经过3+7+14=24天的发育,羽化成为个体较工蜂大的雄蜂。雄蜂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就连吃饲料也要由工蜂喂他,不仅如此,雄蜂在巢内什么活儿也不做,他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与蜂王交尾。 但雄蜂巢房后7天就会飞,雄蜂需要5~20天飞翔能力最强,同时性也成熟,所以,雄蜂出房后12~27天是他交尾的青春期。 雄蜂交尾时所需的天气条件与蜂王相同,在几百米以上的高空,本群、本场或他场的雄蜂都可以参加追逐蜂王,这可以有效地预防近亲交配。 雄蜂的寿命与季节有关:繁殖季节,工蜂尽心尽力伺侯雄蜂,那些无缘与蜂王交尾的雄蜂寿命长达3~4个月,而对于那些有幸与蜂王交尾的雄蜂,交尾后几秒钟就从蜂王身上翻落,坠地而死,所以,雄蜂的婚礼与葬礼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非繁殖季节,由于雄蜂食量极大,且游手好闲,所以养蜂人每次检查蜂群时,都会清除(捏死)一部分,工蜂也少喂或停喂雄蜂,向巢外驱逐雄蜂,雄蜂在巢外饿死、冻死。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 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发展,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作用,不断进化的结果。 一、 蜂巢 蜂巢是蜜蜂栖息、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风吹不着,雨林不着,利于保温、保湿及御敌。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理方便,箱壁无缝,气窗严密。 蜂箱内有许多巢脾, 两张巢脾之间——双蜂路,10mm;巢脾与箱壁之间——单蜂路,6~8mm。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巢房有四种类型: 1 工蜂房 结构 六棱柱形,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房口略向上。 优点 牢固,节省蜂蜡,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花粉。 数量 445×235mm的标准脾约有6600~6800个工蜂房。 2 雄蜂房 结构比工蜂房大,用于培育雄蜂、贮蜜,多在巢脾的边角。 3 台基 王台的基础,形似园钵,口向下,专用于育蜂王。 4 过度房 不规则,起连接、贮蜜、加固等作用。 二、 蜜蜂的行为 筑巢、采集、酿蜜、饲喂、封盖等为本能行为;刺敌、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 1 泌蜡与筑巢 春繁季节,大流蜜期泌蜡丰富。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蜡鳞,每公斤蜡鳞大约400万片,1公斤蜂约10000只,10000只蜂大约能生产0.5公斤蜂蜡。 2 蜂巢内生活

条件的调节 温度 蜂巢子区温度34~35℃ ,无蜂子时14~32℃ ,温度降低时,蜜蜂靠密集、吸蜜和运动产热。温度过高时,蜜蜂通过疏散、扇风和采水来降温。 湿度 采水增湿,扇风降湿。中蜂呈鼓风机式,意蜂则为抽气机式。 蜂巢的守卫 蜜蜂对震动、异味、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集体示威以吓跑、两两厮抱咬死或刺死,大天敌侵入蜂巢,蜜蜂群起而攻之。 蜂舞 圆舞 100米以内,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源泉跑步,且经常改变方向,忽而左,忽而右,在两边各绘出一两个圆圈。约经半分钟后,停下来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最后急速的走向巢门飞出。圆舞只告知蜜源在近处,不表明方向。摆尾舞或八字舞 100米以外,蜜蜂在直线部分跑动时,腹部极力摆动,在摆动中已250赫兹 的低频率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短音,与蜜源距离呈高度相关;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一定时间(15秒钟)内经过中轴的次数。100米——9~10次,600米——7次,1000米——4次,6000米——2次。摆尾舞还可以太阳为准,指示出蜜源的方向:巢脾重力线表示太阳与蜂巢间的相对方向,舞圈中轴与重力线所形成的交角,则表明以太阳为准所发现食物的相应方向。阴天,蜜蜂能辨别出偏振光,确定太阳的位置。 自然分蜂 蜂王产卵,工蜂育虫培育新蜂,只是使蜂群内蜜蜂数量增加,整个蜂群的繁殖,是以自然分蜂来实现的。 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群势强大时,蜂群内先产生大量雄蜂,而后出现台基——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工蜂培育新王,在新王出房之前,老蜂王同大部分工蜂涌出巢门,飞离原巢,另建新巢,组成新蜂群;原巢留下即将羽化出房的新王、雄蜂及部分工蜂,这种现象叫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成分蜂的因素 自然环境:闷热气候、较充足的蜜粉源 巢内环境:巢内拥挤、通风不良、粉蜜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余地。 蜂群的状态:强大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老王群比新王群易分蜂,通常蜂 王在产卵高峰期过后,封盖子增多,卵虫减少,同时幼蜂相继出房,巢内相对形成大量过剩的哺育蜂。 (2) 分蜂前的征兆 雄蜂—→台基—→产卵—→培育新王 蜂王在台基内产卵,是分蜂的一个可靠征兆。分蜂通常发生在台基被封盖后2~5天之间,早的在封盖前2日,迟的在封盖后7日,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工蜂就少喂或停喂蜂王,蜂王腹部开始收缩,工蜂停止了采集工作,并在巢门口团集,挂上“垂须”,这种现象即说明分蜂期即将来临。 分蜂的过程

篇四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篇五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篇六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养殖技术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篇七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养殖大全》全免费希望给大家一点帮助。

蜜蜂的四季管理技术希望给大家一点帮助 ,免费的、有92页【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蜜蜂冬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 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称, 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 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

可以提出来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 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内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盖后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内作越冬饲料。

3.治螨防病

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治螨时可将封盖子脾调入别群,封盖子脾出房后,进行同样的熏治。在蜂王停止产卵、封盖子脾大部分出房后治螨效果更好,秋季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贮藏巢脾

【怎样养蜜蜂技术视频】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

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从近年来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份~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相对定地蜂群的群势较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

也时有发生。

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饲养管理

进入秋季以后,一些养蜂人员认为主要的生产阶段已经过去,逐渐放松了蜂群的饲养管理,蜂群内的饲料也留得较少,认为蜂势可以在来年春繁时恢复和加强,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气时大量工蜂外出采集,群势衰退,同时也造成农药中毒的极大隐患。

谨慎选择越冬场所

在具备必要的越冬条件之外,还必须考虑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山脚、荒坡等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场地越冬;对周围可能喷施农药的,应事先同当地农户协商,要求在用药前告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最好避免多个蜂场在近距离范围内越冬。

做好防治准备

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蜂群损失。具体措施有:⑪喷水洗脾,清除有毒饲料;⑫饲喂1∶1糖浆或1∶4的蜜水,稀释毒性;⑬饲喂解毒剂,如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可用0.05%~0.1%的硫酸阿托品或0.1%~0.2%的解磷定溶液喷脾;⑭及早搬迁,将蜂群搬到离施药区5公里以外的地方,及时恢复群势。

蜜蜂安全度夏的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群面临蜂螨、毒害、夏衰等不利环境因素。因此,要保证蜜蜂安全度夏,专家称必须抓好以下三措施。

一、解决饲料。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配制时用西瓜计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拌匀。人工配制的混合料,于天气干旱和缺蜜源时喂给

二、防治蜂螨。蜂螨是蜜蜂安全越夏的大敌,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削弱蜂群,重则“全群覆没”。防治方法:将硫磺粉用纱布包好,撒在蜂箱挺梁上。

三、防止夏衰。夏季炎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寿命大大缩短;蜂王产孵又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群势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数会降至40%以下,以致无法生产王浆。防治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841299.html

    上一篇:香菜种植方法和时间

    下一篇:熊蜂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