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艾条的作用

| 计算机能力 |

【www.guakaob.com--计算机能力】

篇一:《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功效, 同時調整

脏腑組織功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加紅、白細胞的能量和吞噬細胞

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 抗病能力。

用法:

点燃艾灸条,视皮肤感知的温度来调节高度,然后用艾条熏在相应美

容、保健部位即可。

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

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 农里均可施

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艾灸可治疗的疾病达数百种

之多。由于艾灸借助火力、药力透达快,直接 作用于病灶、并由表及里,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艾灸治疗百病 的机理是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

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 既能入阴又能入阳,补中有通、通中能消,灸疗时释 放的红外微波及熏烟,气血双调,是药效广泛的一

味中药。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 度,缓解局部痊孪症状;能调整机体的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和 植物神经功

能,恢复失衡机体,艾叶中所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及强 烈的挥发物质,燃

烧时药力可透入人体或吸入体内,起到温经远 洛,行气活血、桔湿散寒

的效果;艾灸可提高白细胞及淋巳细胞 的活动卒,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

免疫能力,艾灸还可以剌激人体 体液发生改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素分

泌及胸腺细胞活力的作 用;另外,艾灸还具有增加心脏博动量,强心抗

休克的作用;隔 姜灸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止痛;隔蒜灸能清热、解毒、杀 虫、消炎;附子饼灸能温肾壮F日;隔盐灸能?旦中散寒,扶阳固脱。

自我保健三法: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炙艾条的作用

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

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

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

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

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

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

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

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

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

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

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

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

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

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

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

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

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

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

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

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

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

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

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

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

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

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

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

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

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

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

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

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

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炙艾条的作用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

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

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

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

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

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

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

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

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施灸取穴参考表

篇二:《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应用上。炙艾条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现代多用于温灸,温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生和保健,很多美容院养生馆也都增加了温灸项目。

篇三:《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功效, 同時調整

脏腑組織功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加紅、白細胞的能量和吞噬細胞

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 抗病能力。

用法:

点燃艾灸条,视皮肤感知的温度来调节高度,然后用艾条熏在相应美

容、保健部位即可。

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

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 农里均可施

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艾灸可治疗的疾病达数百种

之多。由于艾灸借助火力、药力透达快,直接 作用于病灶、并由表及里,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艾灸治疗百病 的机理是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

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 既能入阴又能入阳,补中有通、通中能消,灸疗时释 放的红外微波及熏烟,气血双调,是药效广泛的一

味中药。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 度,缓解局部痊孪症状;能调整机体的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和 植物神经功

能,恢复失衡机体,艾叶中所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及强 烈的挥发物质,燃

烧时药力可透入人体或吸入体内,起到温经远 洛,行气活血、桔湿散寒

的效果;艾灸可提高白细胞及淋巳细胞 的活动卒,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

免疫能力,艾灸还可以剌激人体 体液发生改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素分

泌及胸腺细胞活力的作 用;另外,艾灸还具有增加心脏博动量,强心抗

休克的作用;隔 姜灸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止痛;隔蒜灸能清热、解毒、杀 虫、消炎;附子饼灸能温肾壮F日;隔盐灸能?旦中散寒,扶阳固脱。

自我保健三法:炙艾条的作用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

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

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

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

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

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

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

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

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

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

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

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

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

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

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

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

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

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

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

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

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

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

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

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

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

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

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

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

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

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

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

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

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

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

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

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

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

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

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

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

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

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施灸取穴参考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345066.html

    上一篇:逻辑思维能力

    下一篇:正能量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