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殖蚯蚓

| 信息系统管理 |

【www.guakaob.com--信息系统管理】

篇一 怎么养殖蚯蚓
蚯蚓的饲养方法

  (一)场所选择     人工养殖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一般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蚯蚓。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二)选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不同条件,选择不同品种的蚯蚓。一般选择易养、易繁殖,能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选种。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择青蚯蚓养殖,结合大田种植,双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又可收获蚯蚓动物蛋白饲料。     如果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以及城镇居民,可选择红蚯蚓养殖,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利用有机废物,进行饲养。     (三)蚯蚓的饲养方法     蚯蚓的饲养方法可根据蚯蚓习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1.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包括箱养、坑养、池养和棚养等方法。一般适养红蚯蚓。     (1)箱养法蚯蚓饲养方法:     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本届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一70%(一般是手捏成团,放开散开为宜),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及砖池养殖蚯蚓:     包括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红蚯蚓)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可2—3平方米,也可10—20平方米。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如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lo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2.田间放养法     适宜于桑园、菜园、果园、苗圃、饲料田、多年生经济植物、林区,以及灌溉方便、水分充足的肥沃农地养殖。一般适养青蚯蚓。     (1)桑园养殖法:     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一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     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法:     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o.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    (5)利用防空洞养殖法:     城市防空洞是地下室,冬暖夏凉,周围湿度较高,适于养殖红蚯蚓。养殖方法同箱养与坑池养殖。晚上可点盏灯,既可防止逃逸,又有一定光源有利于蚯蚓生长。     3.工厂规模化养殖蚯蚓法     主要用于赤子爱胜蚓的大规模养殖。     这种养殖法,必须有一定的专用场地和设施,包括饲料处理场、控温车间、养殖床、卵茧孵化床、蚯蚓加工车间、肥料处理及包装车间、成品化验室和成品仓库等一整套设备。当然,也可采用分散养殖、集中处理的方法。如养殖部分,可分给集体或个人进行养殖,而工厂集中成品处理或加工。下面着重介绍养殖设施。     (1)饲料处理场:包括饲料的堆积发酵或分选粉碎之用,面积大小视规模而定。     (2)养殖车间:可采用砖木结构,也可采用塑料大棚。温度控制在18—28℃。控温设备,冬季可利用锅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或其他工厂的余热进行保温。夏天可用通风、喷水、缩小养殖堆等措施降温。养殖车间的宽度以4—5米为宜。塑料大棚宽约7米,长根据需要而定,如30米、60米或100米,高2米为宜。     (3)养殖床:宽以1.5米为宜,一边砌一高40厘米的矮墙,近走道一侧设高10厘米的小埂,床面稍倾斜,里高外稍低有利于饲料中多余水排出。养殖床四周设宽25厘米、深25厘米的水槽,供排水和预防鼠类、蚁类危害,两床之间留1.2米的走道。     在养殖车间内,可在两床的外侧设饲料发酵池,冬季可放人新鲜马、牛、猪粪,利用发酵热提高棚温,夏季则作卵茧孵化床之用。

篇二 怎么养殖蚯蚓
牛粪养蚯蚓,一亩赚3万效益高前景好还环保

  【项目介绍】

  利用发酵后的牛粪在当地农村闲置的土地上养殖蚯蚓,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而牛粪养殖蚯蚓,蚯蚓粪又可以改善土质、种植作物,作物秸秆还可以养殖牲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绿色环保产业链。整个过程中,能量被层层利用,损耗极小,同时提高了居民收入,逐步改善了周边环境,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统一。

  除了牛粪的堆积自然发酵外,这种新型的蚯蚓养殖方式还可以使用微生物EM菌发酵牛粪做为蚯蚓养殖的主要垫料和饲料,能更有效地解决养牛场的牛粪污染问题,让养殖场没有任何臭味。

  出产的蚯蚓可以销往周边省市花鸟市场和渔具店,一般来说,牛粪养蚯蚓亩均收入可以达2-3万余元。

  【养殖前景】

  很多养牛专业户的奶牛、肉牛数量不菲,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牛粪。过去,牛粪大多被卖给附近农民当堆肥使用,一吨也就卖个二三十元。由于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遍地堆放的牛粪造成了令人头痛的环境问题。

  而采用牛粪养蚯蚓技术,蚯蚓养殖场不仅能够处理牛粪,更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一亩地每年能产蚯蚓1吨左右,每吨的纯利都在1万元上下,而每年数十吨的蚯蚓粪每吨也能卖200元-400元(地方不同价格有较大差异)左右,仅这个就能赚几千元。

    牛粪养蚯蚓不仅能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也能实现了奶牛、肉牛饲养生产过程的“零排放”,还形成了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养蚯蚓生产绿色生态肥料—蚯蚓粪促进农作物生产的生态链。

  【效益分析】

  蚯蚓的用途很广,干蚯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牛粪养殖“太平二号”大红蚯蚓,生长期2-3个月,可亩产鲜蚯蚓2000公斤左右,干蚯蚓(药品名称为地龙)市价达到80-170元/公斤,鲜蚯蚓每公斤15-30元,蚯蚓粪200-400元/吨,每亩收入可超过3万元。

  新鲜蚯蚓主要用于垂钓用品、动物提取物、农副产品加工、动物原药材、渔业用具等方面,蚯蚓供不应求,销路从来不愁,就连蚯蚓的粪便也能变钱。

  蚯蚓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和两种拮抗微生物,除解析土壤中各种营养外,还可改善土壤结构的特性,彻底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这种粪肥的肥料现在的市场价是每吨200-400元。

  【风险提示】

  1、技术:虽然蚯蚓养殖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要养殖成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蚯蚓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温度低于5℃或高于32℃,蚯蚓将进入休眠状态,温度低于0℃或高于40℃,蚯蚓就无法生存了。此外,蚯蚓的食量也比较大。牛粪是养殖蚯蚓的最好饲料,每天牛粪的需求量很大,比如说一个平方米养一公斤蚯蚓的话,一天就要一公斤牛粪。发酵好的牛粪还必须加入适量的水,蚯蚓才能生存。

  蚯蚓养殖除了定期喂食,掌控好温湿度以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蚂蝗、青蛙、蝼蛄、蚂蚁、老鼠都是它的天敌[来源:

  2、市场:牛粪养殖蚯蚓之前,一定要找到稳定的大批量的销售渠道才可以大规模养殖。

  3、品种:购一次蚯蚓苗固然可以通过其自身繁殖,养很多批。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蚯蚓品种退化,出现生长变缓、死亡率增加、品质下降等现象。

  【养殖技术】

  蚯蚓主要是腐烂的有机物喂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例如畜禽粪便、食品、纸质、木材、酿酒等等,即便是垃圾、生活有机物、幼虫、卵、动物尸体都是蚯蚓的好饲料。

  不同的饲料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因此配方比例也不同,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牛粪养殖蚯蚓的技巧。

  牛粪是粪便养殖中最适合作为养殖饲料的一种粪便,为了养好蚯蚓,我们必须科学的进行配比。

  配方实例:

  ①牛粪50%,纸浆污泥50%;

  ②牛粪100%或一切禽畜粪混合100%;

  ③牛粪、猪粪、鸡粪各20%、稻草屑40%;(注:鸡粪需要先用来养蛆后或放置1年以上才可以用来养蚯蚓,否则蚯蚓会全部逃走或死掉。

  饲料的调制:

  发酵:用稻草、秸杆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的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4—6厘米粪料重复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以后每隔7天翻一次,一般翻3—5次即完成了饲料的发酵工作。

  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当PH超过9时,可以用醋酸、食盐或柠檬酸作为缓冲剂;

  饲料的科学配比,是提高养殖蚯蚓产量最有效的出路。

  网传的另一种牛粪养蚯蚓方法(仅供参考):

  新鲜牛粪不用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牛粪混合后养蚯蚓效果会更好。 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喷EM水,并按EM与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1:5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注意禽畜粪一定要用EM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 (周伟强)

  【养殖新闻】

  甘肃农民报:牛粪养蚯蚓环保又赚钱

  提起蚯蚓,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是有人却把蚯蚓变成了“软黄金”,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路。他就是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刘举楼村蚯蚓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延方。

  刘延方介绍说,他所饲养的大红蚯蚓,生长期2~3个月,可亩产鲜蚯蚓2000公斤左右,鲜蚯蚓每公斤13~15元,每亩收入可达3万元。主要用于垂钓用品、动物提取物、农副产品加工、动物原药材、渔业用具等方面。蚯蚓供不应求,销路从来不愁,就连蚯蚓的粪便也能变钱。这种粪肥的肥料现在的市场价是每吨400元。

  “牛粪是养殖蚯蚓的最好饲料,每天牛粪的需求量很大,比如说一个平方米养一公斤蚯蚓的话,一天就要一公斤牛粪。发酵好的牛粪还必须加入适量的水,蚯蚓才能生存。”刘延方说。

  蚯蚓养殖除了定期喂食,掌控好温湿度以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蚂蝗、青蛙、蝼蛄、蚂蚁、老鼠都是它的天敌。养殖蚯蚓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在刚开始养殖的时候,因为缺乏技术,刘延方就吃过不少亏,他说从一开始养殖到现在,他也是在边养边摸索。

  他的牛粪养蚯蚓做法是:先将牛粪与饲料残渣混合堆沤腐熟,达到蚯蚓产卵、孵化、生长所需的理化指标,然后按适当厚度将腐熟料平铺于地,放入蚯蚓让其繁殖。据测算,每平方米培养基可收获鲜蚯蚓1.5万至2万条,约30公斤——40公斤。 

  (杨景雪郑国栋)

篇三 怎么养殖蚯蚓
怎样饲养蚯蚓

    蚯蚓(又叫地龙,曲鳝),是在地球上出现于人类之前的古生物,至今约有五亿五千万年的历史了。全世界现已知的仅陆生蚯蚓就有8个科,1800种左右。我国已发现了5个科,品种在130种以上。其中钓鱼常用的蚯蚓国外通称为钓鱼蚯蚓科,也是人工养殖最多的蚯蚓,又叫正蚓科。据调查,分布在我国的陆生正蚓科有异唇属15各种,双胸属2个种,爱胜属、枝蚓属各1个种中。当前常见的养殖品种有大平二号和台湾红。这种蚯蚓肤色鲜红,体表粘液味浓,是钓鱼作饵的佳品。   钓者自养蚯蚓使用方便,四季不断。饲养容器可用木箱、瓦盆或砖砌地槽等,内装以地表土、牲畜粪、木粉、草末、酒糟等混合湿土(有机肥需经发酵腐熟),放置阴暗处,土温保持在15-25度之间,湿度应不小于60-80%,为此应经常洒水。为减少蒸发,上面可覆盖湿润的草帘、塑料布。脸盆大的容器里可盛装八成土,初次放种蚯蚓30-50条均可。一般蚯蚓在良好饲养条件下3-4个月开始繁殖,大平二号甚至只需50-60天即可达到性成熟。只要温湿度适宜、饵料充足,家养蚯蚓每月可繁殖一次,一条蚯蚓一年可增殖1000倍,蚯蚓属杂食性,除养土中要保持有足够的有机粪肥外,凡是腐烂的动、植物质、菌类它都吃。养土上面可经常撒放一些腐烂的瓜、果、菜类及其它厨房下脚料供其食用,并要及时清除残渣废物。至少每年要换土一次。密度过大时要及时分箱或勤换土。有条件的家庭还可迁蚯蚓到大花盆和葡萄树下安家落户。蚯蚓既能疏松土壤、增施高效优质的氮、磷、钾肥,又可提供取之不尽的钓饵,可谓一举两得。 1

篇四 怎么养殖蚯蚓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置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置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

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

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

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

篇五 怎么养殖蚯蚓
钓鱼蚯蚓自己养

钓鱼蚯蚓自己养

-------------------------

收集自互联网钓鱼爱好者,故上传免费下载,希望对钓友有帮助

-------------------------【怎么养殖蚯蚓】

自从加入垂钓大军,很快就喜欢上了休闲野钓。钓了4年鱼,蚯蚓可是帮了不少忙!可以说是我的主打饵。两年前,在我们这里挖到喜欢的蚯蚓非常方便,半个小时挖半斤不成问题,后来城市河道改造动工,再也挖不到蚯蚓了。渔具店的蚯蚓有两个问题,一是蚯蚓太小,二是数量太少。冬天北方钓友大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闲暇之余,把自己养蚯蚓的方法体会总结一下写出来,希望对钓友有所帮助。

1 容器最好是木箱。我现在感觉还是木箱养殖效果好。其它器皿如花盆,塑料箱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可以,但是底部一定要有往外流水的小洞。

2 营养土我目前采用的是腐烂熟透的牛粪,粗制的纸箱板。农村地区最好用腐烂的变成黑土的庄稼秸杆、杂草、骡马粪等。城市里若不好找到,只能自己收集些植物叶子,漫漫发酵使之腐烂,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

3 蚯蚓的食物真可谓五花八门,我目前采用的是粗制的纸箱板,在其上面涂抹废弃的食用油,甚至厨房油烟机储油盒内的废弃油以及苹果皮、胡萝卜皮等。另外我惊喜发现厨房洗锅水的沉渣很是不错,通过观察以洗炒菜锅水的沉渣更好些了。当然,其他钓友在养殖蚯蚓使用的食材方面各有妙招,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4 开始操作时,首先在木箱底部和侧面铺垫一些粗制的纸箱板。然后把食材、培养土放入。第一次用水浇透。在器皿的下面要在放置一个盆子,防止过多的水满地流.

5 种蚓的选择很重要,不要养自己在野地里挖的蚯蚓,良种蚯蚓的繁殖率大约为普通蚯蚓的十倍,平均每条蚯蚓可以每天繁殖一条,并且比普通蚯蚓的生命力强多了。我选择了渔具店卖的大平二号,把蚯蚓放入营养土上面,上面盖上硬纸板,就OK了,它会自己钻入营养土内的。

6 日常喂养,蚯蚓的喂养我通常3——5天打开箱盖看看,其实主要是观察观察一般情况,营养土湿度问题,食物的有无,蚯蚓的发育情况等等。看到不合适的方面注意及时调整。一方面培养了个人兴趣,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总结管理经验。

7、切记蚯蚓是有生命的动物,它的发育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达到了用不了几个月你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钓上品饵了。一般一月大量喂一次,如小量投食也可一周或两周一次。三五天观察一次,保持水分,如发现蚯蚓外逃要么是缺食需喂、要么就是水太多湿度太大。

8、将养殖箱最好放在卫生间或阳台背阴避光处,外观清理干净,不要让家人不满意。加水可自己掌握好,宁多勿少,多了流走了,少了可就干死啦!

毛主席老人家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冬天不能钓鱼,闲着在家里养殖一些蚯蚓也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来年春天就会大有用场。12月初本地已经不能钓鱼了,花费4元买了两包蚯蚓进行养殖,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请大家分享分享我的图片。

-------------------------------

-------------------------------【怎么养殖蚯蚓】

简单的饲养方法:

先去买几条红色的蚯蚓,因为红色的蚯蚓比颜色深的蚯蚓要好。

用盒子装上一般的土壤(不要过于肥沃),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可以在土壤里放上少量的苹果或香蕉之类的水果,几天过去你会发现蚯蚓的数量增多。将蚯蚓饲养到适量大小就可以使用的,不要过于太大了。

养出来的蚯蚓也会是红色的。

-------------------------------

-------------------------------

一、买一个特大的花盆用来作饲养蚯蚓的容器当然也可采用木箱、瓦盆、木桶、瓷盆等,但需易于渗水、透气。我选择花盆,是因为它足够大、下面有眼即渗水又透气。

二、选用饲养蚯蚓的基料。我选择的培养基是干牛粪,我到山野里将经过发酵的、颜色变的干牛粪检回来放在花盆里用水泡一天后(水要适中,全部打湿即可),然后用手捏碎即可用来养蚯蚓了。还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马粪、猪粪,最好不要用普通泥土养,尤其不要用含沙多的泥土来养,这种土易板结,蚯蚓越养越小。如果认为牛粪不卫生,也可以选用较松软的园土。还可以选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或草扳纸与园土拌匀而成,也可以将园土掺些锯末,以上均为较好的养殖基料,但在试验中我认为牛粪是最好的培养基。

三、蚯蚓种就是钓鱼后剩下的蚯蚓(在鱼具店里买的)。这个品种我感觉比较合适,最大的能够长到8厘米长,3毫米粗。一般在4--6厘米,2毫米粗。蚯蚓种千万不要用从菜地里挖出来的蚯蚓,如果能买到大平2号那就更好了

四、饲养。蚯蚓的饲料非常好解决,水果皮、菜叶子、粥、淘米水都是它们的食物。要是喂一些动物血,能增加蚯蚓的血腥味,它的色泽也会更鲜艳。我用的饲料是泡过茶后剩下的茶叶,用它喂蚯蚓,蚯蚓色泽会更红。

五、管理。蚯蚓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低于5度即休眠,0度以下则死亡。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若超过33度即会爬走或死亡。因此饲养蚯蚓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除了注意防雨、防晒、保持适当温度、湿度与及时喂料外,要注意适时清理蚯蚓的排泄物。半年左右更换部分基料,另添一部分新的基料。

六、几个注意的问题。

【怎么养殖蚯蚓】

1、食物发酵要散发热量,为此饲养的饲料应先发酵再进行投放,避免在饲养容器内发热影响蚯蚓的存活。投料时间应根据蚯蚓吃食情况加以掌握。一般,气温越高,吃食越多,喂食时间越勤。在10--25度时大约半月喂一次。

2、培养基最好一年换一次,换时先耐心地将蚯蚓及蚓茧(淡黄色半透明如半粒绿豆大小的东西,每个蚓茧可孵化出2-4条蚯蚓)选出来,将老的培养基倒掉,换上新的培养基,再将蚯蚓倒入,并将蚓茧埋入就行了。

【怎么养殖蚯蚓】

3、蚯蚓养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干则会死亡,过湿也难以生存。我们常见大雨过后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下,许多蚯蚓从深层泥土中扒出,直至晒干而死,即是这个原因。一般保持培养基料,用手捏成团但挤不出水即可。

4、日常管理上要注意通风透气、防鼠防害,箱子要加盖,夏季遮阳防雨,冬季注意保温防寒。

-------------------------------

-------------------------------

蚯蚓有“万能钓饵”之称,是大多数鱼类都爱吃的美味佳肴。饲养蚯蚓使其保持新鲜,有活力,需注意如下几点:

一. 饲养器皿,以透气,能渗水的器皿为好,如花盆,竹筒,木盒等,如用花盆饲养应将盆底的排水孔用瓦片或小砖块填住,以防蚯逃走,将饲养蚯蚓的器皿周围撒一圈盐也可以防止蚯蚓爬出器皿。

二 .饲养蚯蚓的食物以甜酸为主,西瓜皮,西红柿,烂苹果,香蕉皮,菜叶,淘米水,米汤等都是蚯蚓喜欢的食物。

三 .春冬季节饲养盆可放在阳台的向阳避风处。温度较低时,要反饲养盆搬进屋内。夏秋季节要把饲养盆放在阴凉通风处,还要注意饲养的盆土,经常给盆土喷水,以保持盆土的潮湿性。

-------------------------------

-------------------------------

选一塑料盒,圆、方都行。在盒的周围和底部钻若干小孔,作为通气和渗水用。再选一个大于蚯蚓盒的容器,在里面放入薄薄的一层水和一两张餐巾纸,这样一来蚯蚓从盒里逃出来后就落到了容器里,钻到餐巾中,不会干死。将蚯蚓盒的盖子放在容器中为蚯蚓盒垫底,以防容器里的水淹到虫丘蚓盒。将容器放置在通风阴湿的地方,并在蚯蚓盒上面放些破布保湿,干了就往上面喷点水。另外,蚯蚓盒中可经常埋些苹果核、香蕉皮之类的东西,既给了蚯蚓饲料,又改善了盒中的土壤,还能让蚯蚓在盒中繁殖。

我用这种方法养的蚯蚓,条条精壮。用时将盒带出,用完放入盒中饲养,既免去了挖蚯蚓之劳顿,又节约了费用

-------------------------------

-------------------------------

1、找个木头箱最好,桶也行,看你的了

2、瓦楞纸箱找点,实际就是纸箱子,放在水里泡一会,泡软了,在箱子最下面放一张完整的,其它用手撕成小块扔到桶里或木头箱内

3、放入蚯蚓,短时间养什么也不用喂,瓦楞纸就是麦草做成的,长时间养喂点水果皮,你钓食肉行的鱼的话,加要喂要新鲜的鸡血或猪血加点麦夫子,看你自己的爱好了

4、最上面再盖一张大的纸板,过二三天喷点水,保持湿度就行了

5、干净卫生,绝对好用先我为最佳,哈哈

-------------------------------

-------------------------------

找一个花盆,放入干净的土,再从早点部弄一些豆腐渣掺在土里,再放入一些蚯蚓就可以了,过一个星期左右再放入一个烂苹果之类的东西喂蚯蚓,一段时间后就会繁殖出很多蚯蚓,钓鱼用不完。

-------------------------------

------------------------------- 首先先了解下蚯蚓的生活习性:

1.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3.喜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4畏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 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下面介绍我下我挖红蚯蚓的地方:

1.这是水井旁

就是那大板下面的蚯蚓很多还有附近的砖头下面也有,最近挖的次数多了,照片照的不多了。

相信下水到附近绝对有蚯蚓!

2:就是家里己鸡粪下面真的很多红蚯蚓!

篇六 怎么养殖蚯蚓
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

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

在掌握了各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之后便可以人工养殖了。具体的养殖方法和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规模大小而定。其养殖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室内养殖,按照养殖容器的不同,有盆养法、筐养法;室外养殖,常见的有池养法、沟槽养殖法、肥堆养殖法、沼泽养殖法、垃圾消纳场养殖法、园林和农田养殖法、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半地下室养殖法、人防工事养殖法、塑料大棚养殖法、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等。虽养殖容器和场地各异,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要科学的养殖。盆养法也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但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养殖的科学和实验。

1. 盆养法 可利用花盆、盆缸、废弃不用的陶器等容器饲养。由于盆缸等容器体积较小,容积有限,一般适于养殖一些体形较小,不易逃逸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等。而体形较大的、易逃逸的环毛蚓属的蚯蚓往往不适宜用这种方法养殖。盆养法也只限于小规模的养殖。但是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看、搬动方便,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于养殖的科学实验。

盆内所装材料的多少取决于盆容积的大小和所养蚯蚓的数量。一般常用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爱胜蚓10-70条,但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由于花盆体积较小,盆内温度和湿度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化。盆内的表面土壤或饲料容易干燥,温度也易于变化。所以在用花盆养殖是要主要,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要尽量保持盆内土壤或饲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如可加盖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经常喷水,以保持其足够的湿度。还应注意的是在选择盆、缸、罐等容器时,一定不要用已盛过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物品的容器。以免引起蚯蚓死亡

【怎么养殖蚯蚓】

2.箱、筐养殖法 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但不能用已装过农药、化学物质的箱、筐等容器饲养,也不能用含有芳香性树脂和鞣酸的木料来加工养殖箱具,因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也不稀用含有铅的油漆或酚袖等材料制造饲养箱,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箱、筐的大小和形状,以易于搬动和便于管理为宜。一般箱、筐的面积以不超过 1 平方米为好。

养殖箱的规格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50 厘米 X35 厘米 x 15厘米;60厘米 x 30厘米 x 20厘米;60厘米x40 厘米 x 20厘米; 60 厘米x 50 理米 x20厘米; 60 厘米 x30 厘米x 25 厘米; 45 厘米x25 厘米 x30 厘米; 40厘米 x35 厘 x30 厘米等。在养殖箱底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为便于搬运,可在箱两侧安装拉手把柄。箱底和箱侧面的排水、通气孔孔径为 0 . 6 一 1 . 5 厘米;箱孔所占的面积一般以占箱壁面积的 20 %一 35 %为好。箱孔除可通气排水外,它还可控制箱内温度,不至于因箱内饲料发酵而升很过高。另外,部分蚓粪也会从箱孔慢慢漏落,便于蚓粪与蚯蚓的分离。箱内的饲料厚度要适当,可以据不同季节和温度湿度来调整,在冬季饲料的厚度要适当增厚,不过饲料装得过多,易使通气不良,饲料装得过少,又易失去水分、干操,从而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为减少箱内饲料水分的燕发,保持其一定的湿度,除可喷洒水外,还可在饲料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废纸板或稻草、破麻袋等物。当然养殖箱也可用塑料箱代替,价廉而经久耐用,不易腐烂。

若要增加养殖规模,可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箱重叠起来,形成立体式养殖,这样可以减少场地面积,增加养殖数量和产量。如欲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可以采用室内多层式饲育床养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场地,增加饲育量和产量,而且又便于管理,长年养殖。多层式饲育床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则放在饲育床上,一般放 4 一 5 层为宜,过高则不便于操作管理,过低又不经济。在两排床架之间应留出通道(约 1 . 5 米左右)便于养殖人员通行、操作管理。在放置饲育床的室内应设置进气门,在屋顶应设置排气风洞,以利于气体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蚯蚓的生长繁殖。在冬季应考虑室内的温度,可采取加温和保温措施,如利用太阳能、附近工厂和热电厂等蒸气余热或各种加温设施。在养殖蚯蚓的室内要安装照明设施,以供夜间照明,防止蚯蚓逃逸。除上述设施外,在室内还应备有温、湿度表(自记式或直观式)、喷雾器、竹夹、碘钨灯(或卤素灯)、网筛(孔直径为 4 毫米)、齿耙等用具。

箱养殖蚯蚓的密度,一般控制在单层每平方米 4 000 一 9 000条,过密则影响蚯蚓取食、活动以及生长繁殖,过稀则经济效益不佳。为减少饲料层水分的蒸发,其上可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席、苇帘等。在冬季气温降至一 1 ℃ 度时,应注意及时加温、保暖,使室内很度保持在 18 ℃ 以上,为防止蚯蚓冻死,养殖室内的握度要保持德定,并且养殖室内每未应打开通气孔2~ 3 次,使其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夏季炎热,气温升高时,可经常用喷雾器喷酒冷水,以保湿降温,并且进气门孔应全部打开通风

当蚯蚓逐渐长大后,应减少箱内蚯蚓的密度。用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高 20 厘米丽养殖箱养殖,每个箱内投放赤子爱胜蚓(太平 2 号或北星 2 号) 2 000条左右。在温度 20 ℃ ,湿度 75 %一 80 %和饲料的条件充足时,经过 5 个月的养殖,即可增至 18 000条左右。在箱式或筐式立体养殖时,应注意箱间上下、左右的距离,以利于空气的流通。

这种立体式饲育床式养殖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节约劳动力,较为经济,其生产效率较高。据有关实验测定,采用这种方法养殖,其 4 个月增殖率为平地养殖的 100 倍以上,并且从产蚓茧到成蚓所需时间大大缩短,饲料基本粪化的时间也大大缩短,饲育床内的水分可经常保持在 75 %一 80 %左右,相对较稳定。饲育床的温度上升能够保持在 30 ℃ 以下。并且饲料的堆积状态在两个月后,堆积深度仅为 8 厘米,较均匀,管理和添加饲料以及处理粪土也十分方便。总之,采用立体箱式养殖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诸多的优点,也是目前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 .半地下温室、人防工事或地下防空洞、山洞、窑洞养殖法 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闲置的人防工程,不占用土地和其他设施,加之防空洞、山洞和窑洞内阴暗潮湿,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小,而且还易于保温。但在这些设施内养殖蚯蚓必须配备照明设备。当然地坑、地窖、温室和培养菌菇房、养殖蜗牛房等设施同样可以饲养蚯蚓,而且蚯蚓还可以与蜗牛一同饲养。在土表上养殖蜗牛,蜗牛的粪便和食物残渣还可以作为蚯蚓的上好饲料。【怎么养殖蚯蚓】

半地下温室的建造,应选择背风、干操的坡地,向地下挖 1 . 5 一 1 . 6 米深、 10 一 20 米长、 4 . 5 米宽的沟,中央预留 30 一 45 厘米宽的土埂不挖,留作人行通道,便于管理。温室的一侧高出地面 1 米,另一侧高出地面 30 厘米,形成一个斜面,其山墙可用砖砌或用泥土夯实,以便保暖,暴露的斜面,用双层薄膜搜盖,白天可采光吸热,晚上可用苇帘覆盖保温。冬季寒冷天气,可在半地下室加炉生火,补充热量升温,炉子加通烟管道,

排除有害那。室温一般可达 10摄氏度以上,饲养的床温在 12 - 18 ℃ 以上,在晴朗的天气,室内温度可达 22 ℃ 以上。饲养床底可先铺一层约 10 一巧厘米厚的饲料,然后可再铺一层同厚的土壤,这样可一层一层交替铺垫,直至与地表相平为止。在床中央区域内可堆积马粪、锯末等发酵物。在温室两侧山墙处可开设通气孔。这种养殖方法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4 .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 可以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如甘薯育秧、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冬季保苗的越冬暖拥养殖蚯蚓。建造越冬养殖床,使作物与蚯蚓在温室中共伺生长,这样不仅可使动植物有效越冬,而且使物质和能源充分得到经济有效的循环利用。

一般选择避风、向阳的高坡、平坑或挖坑建床。床长 10米,宽 2 米,深 0 . 7 米;床的前墙高出地面 0 . 3 米,后墙高出地面 1 . 5 米,床深 0 . 5 米。在两侧 A 区为养殖床,宽各为 0 . 8 米,在床底先铺一层约 10 厘米厚的饲料,然后再铺一层同样厚的菜园土,这样一层层地交替铺垫,直至与地表平齐。在中央的 B 区堆放生马粪等发酵物。在 A 区可种植甘薯、蚕豆等越冬作物,并放养蚯蚓。温室两侧留有通气孔,向阳面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每隔 7 一 8 厘米处扣紧防风网,在严寒冬季,尤其在晚上要加盖草帘等物。在温床四周,外侧 1 米处开挖排水沟,以防积水。温室东侧留一小门,便于管理人员出人。采用这种养殖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在温床里动植物和微生物在组成生态小循环系统中,较有效地进行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更有效地互利共生。

5 .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 因为蚯蚓大多栖息在 10 一 20厘米深处土镶或饲料层中,蚯蚓的饲料大多为食品的残渣,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的废弃物或经腐熟发酵后的这类物质等。蚯蚓会再此深度中纵横穿孔摄取食物。但这类有机物质会被了土壤中的厌气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这些均消耗土壤中的氧气,有着还原土镶的趋向,而蚯蚓必须依靠氧气进行呼吸,故蚯蚓在还原性土壤中是无法生存和栖息的。在自然状态中,蚯蚓是依靠来自大气中扩散于地中的空气进行呼吸。为了进一步提高蚯蚓的养殖寄度、克服供氧不足、温度和湿度不稳定等矛盾和缺点,在有限的面积内高密度养殖,就需要大量投喂饲料,为了防止土壤中氧气的不足,可以在养殖室地下埋设有许多细孔的管子,这样可以缓慢地向土壤或饲料输送空气,防止土壤还原。因蚯蚓一般是利用溶解于体表的水中的氧进行呼吸。蚯蚓的体表必须经常处于湿润的状态。采用通气加温加湿的养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通气加温加湿的方法可以通过仪器或计算机自动调节和控制,是较为先进的养殖方法。 本文来源第一养殖网

6.棚式养殖法 棚式养殖,其结构与冬季栽种蔬菜,花卉的塑料大棚相似,橱内设置立体式养殖箱或养育床。

可采用长 30 米、宽 7 . 6 米、高 2 . 3 ,米的塑料大橱。棚中间留出 1 . 45 米宽的作业通道,通道两侧为养殖床。养殖床宽 2 . 1 米,床面为 5 厘米高的拱形,养殖床四周用单砖砌成围墙,高为 40 厘米,床面两侧设有排水沟,每 2 米设有金属网沥水孔。棚架用 4 厘米钢管焊接而成。整个养殖棚有效面积为 1 加平方米。最大养殖量可养殖 200 万一300万条赤子爱胜成蚓。

塑料棚养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做好环境控制工作,主要是在夏冬季节。蚯蚓的适宜温度为 17 一 28 ℃ 。当夏季气候炎热时,尤其在盛夏高温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温度太高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可以采取遮光降温,将透明白色塑料薄膜改用蓝

色塑料薄膜,在棚外加盖苇席、草帘等,还可在棚顶内加一隔热层,或采用放风降温等方法。当棚内温度超过 30 ℃ 时,可打开通气孔或将塑料薄膜沿边撩起 1 米高,以保持棚内良好通风,降低温度。也可喷洒冷水降温,使棚内空气湿润,地面潮湿。还可采取缩小养殖堆的方法,使养殖堆高度不超过 30 厘米,以利通风,并且在养殖堆上覆盖潮湿的草帘。采取以上措施可使棚内温度降低,一般棚温不超过 35 ℃ ,而床温又低于棚温,床温最高不超过 30 ℃ ,在一般情况下,可保持在 17 一 28 ℃ 范围内。在冬季采取防风、升温、保温等措施,在入冬前,可将夏季遮阳光物全部拆下,把塑料膜改为透明膜,以增加棚内光照和加温,还可在棚外设防风屏障,加盖苇帘或草帘,使整个棚衔接处不漏风。另外在棚内增设内棚,以小拱棚将养殖堆罩严保温,增设炉灶,建烟筒或烟道加温,还可改变养殖堆,将养殖层加厚至40一 45 厘米,变为平槽堆放。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棚内和养殖堆的温度。如当棚外温度降至- 14一- 16 ℃ 时,则棚内温度可保持- 7 一-4 ℃ ;而加设有护的棚内温度可达 9 ℃ 以上;床内温度可达 8 ℃ 以上;整个冬季蚯蚓仍能继续采食,生长。总之,采用塑料蚓养殖蚯蚓,虽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只要做好环境控制工作,除冬季 1 一 2 个月和盛夏以外,全年床温均能保持适宜于蚯蚓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

养殖棚的另一种规格为高 2 米、宽6米、长 30 米,棚中留过道,以便饲养管理。棚两侧用砖砌或泥土夯实做棚壁,以防止外部的噪音和振动,棚四周挖排水沟,以便雨季防止积水。在棚壁两侧设置通气孔。在养殖棚内可设置能拉进拉出的箱状设备。养殖槽内的温度和湿度,由换气孔和散水装置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内。可把酒糟、纸浆粕和含有大量动植物蛋白的鱼碴、谷类、鼓皮等和腐殖质混合,或马粪、牛声、麦秸、或培养食角菌后的下脚料等铺设在养殖槽内的箱中争在这种条件下养殖,大约每 3 . 3 立方米的养殖槽内,可繁殖蚯蚓 10 万条以上。约 20 个月后,由数万条蚯蚓繁殖到数百万条以上。

7 .农田养殖法 可以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结合起来,其效果更佳。在春夏秋季可把蚯蚓养殖移至室外,到秋末初冬季节移至室内。幼蚓的养殖放在室内,成蚓养殖放在室外。这样可以利用大田、园林、牧场等辽阔的土地来养殖蚯蚓,不仅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利用蚯蚓来改良土坡,促进农林牧各方面综合增产。因此,这是蚯蚓养殖和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为了保证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发育、增产,往往又要给作物施肥、喷药,而有些化肥,农药又可能对蚯蚓造成极大的危害。故在农田养殖蚯蚓时就应考虑这个矛盾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在农业上上广泛应用的氨水,而据实验,蚯蚓接触到 4 %的氮水溶液时,少则几十秒钟多则几分钟即死亡。因氮水可分解、释放大量氨气,对蚯蚓杀伤力极强。所以在施肥时要特别注意。一般可在园林或农田内开挖宽 35 一40厘米、深 15 一 20 厘米的行间沟,然后填人畜禽粪,生活垃圾等,上面再覆盖土壤。在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方式养殖蚯蚓,在种植有各种农作物的农田、园林、桑林、饲料堆等均可采用,但不适在种植有柑橘、松、橡、杉、桉等的园林中开挖沟放养。一则这些树种的落叶含有许多芳香油脂、鞣酸、树脂或树脂液等物质,对蚓蚓有害,会引起蚯蚓逃逸,另则这些树种的叶子不易腐烂。农田养殖法养殖蚯蚓能改良土壤,促进农林业增产,成本较为低廉。不过这种养殖方法有其缺点,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8.池沟饲养法 一般选择背阴或遮荫的地方挖池沟或用砖等建筑材料砌池沟。通常池沟长 1 米,宽 50 厘米,深 30 厘米,然后分层或混合投人饲料和土壤,并喷洒适量的水。一般可建多个这样的池沟。一些池沟倒人生活垃圾,但应拣出石块、瓦砾、骨刺、金属、玻璃碎片、塑料等不易分解的物质;另一些池沟内是经发酵腐烂的这类饲料,以投放蚯蚓养殖,

两批池沟轮换使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9 .堆肥养殖法 这是一种较经济有效的室外养殖方法。具体做法是:取农家肥 50 % ,土壤 50 % ,两者混合,或以肥料和土壤各 10 厘米厚,交替分层铺放成堆。每堆宽约 1 一 2 米,高 50 厘米,长度不限。一般堆放一天以后,其肥堆内便可诱集上百条蚯蚓。当然也可向肥堆投放蚯蚓种人工养殖。采用此法蚯蚓增重快,体重可增加60%一 100 % ,很快性成熟。

10.沟槽养殖法 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来进行养殖。在开挖沟槽时应设置排水管。养殖沟槽一般是宽1 米,深60-80厘米,长度可因地制宜斟酌确定。在沟底常先铺一层 5 厘米厚的禽畜粪便,然后再铺上一层杂草、树叶或麦秸、豆秸秆等,其上再覆盖一层 5 厘米厚的土壤。这样依次铺垫,直至填满沟槽为止,其表土上再覆盖稻草、麦桔或芦苇、麻袋等玻盖物。为保持沟槽内土壤的湿润,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喷水或喷灌。采用这种方法养殖蚯蚓增产快。在饲料充足条件下,一般每平方米投放上千条蚯蚓。放养两个月后即可采收蚯蚓和蚓粪,以后可每隔一个月采收一次。 本文来源第一养殖网

无论采用何种养殖方法,均应对蚯蚓的天敌和病害严加防范。

篇七 怎么养殖蚯蚓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繁殖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繁殖方法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雄性器官主要包括精巢、精巢囊、贮精囊、雄性生殖孔等;雌性器官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雌性生殖孔等。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但交配方式大多为异体交配,个别种进行孤雌生殖。在一般条件下,除了寒冬或干旱的地方,全国均可繁殖。

交配时,两条蚯蚓以头部迎面相互接近,在环带前部的腹面充分接触,头端相互交错,精液由雄性生殖孔排出后通过对方受精孔而进入对方受精囊里贮存起来,相互交换精液完成交配后,两条蚯蚓才分开。交配过程可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在受到 惊扰时都不会分开。 交配后,一般经过1-12天产卵茧,也有少数立即就能产 卵茧的现象。在产生卵茧过程中,首先是由环带的分泌腺,分泌黏液包围生殖孔或生殖带,形成黏液管,然后生殖带的微小细胞分泌乳白色的黏液于卵茧内,叫“卵茧蛋白”。这些蛋白是供应产在茧内的卵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黏液管的形成是很迅速的,一般只经过1-2分。然后由环带形成的黏渣管逐渐向头部运动,当黏液管移至雌孔时,成熟的卵即由输卵管产入茧内的蛋白质中,再向前移动,精液由受精囊孔射人茧内。最后茧膜由头部脱落下来,两头自行封闭,变成椭圆形的卵茧,并迅速在空气中氧化变硬,颜色变深呈棕褐色或红褐色。卵茧形成过程需要50秒至5分。卵茧的形态与大小因蚯蚓种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为椭圆形、卵圆形、球形、麦粒形。大小有如黄豆、小豆、

麦粒,甚至如小米粒,直径2.0-7.5毫米。赤子爱胜蚓的卵茧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约2周后开始孵化。一个卵茧能孵出3-4条小蚯蚓。刚孵出来的小蚯蚓呈乳白色,2-3天后即变成桃红色,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变为红色。

蚯蚓的生活周期蚯蚓从卵茧产下来开始至幼蚓,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开始产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蚯蚓的生活周期由于种、地区、食物和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种,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生活周期也不一样。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蚯蚓一般经过42天左右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长3.0-5.5厘米,环带变粗而突出体表,具有光泽,在无光条件下的料面上进行交配。交配1周后进行产卵。如果饲养条件较好,成熟蚯蚓1.4-5.5天产1个卵茧。

文章来自华夏养殖网蚯蚓养殖技术 .cn/qiuyin/ 所有,转载请注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4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