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 信息系统管理 |

【www.guakaob.com--信息系统管理】

篇一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怀孕母猪的饲养技术

[农广天地]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年出栏量在50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来说,母猪在整座猪场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不一般,尤其是处于怀孕期的母猪,更是重点饲养管理的对象。因为只有把处于怀孕期的母猪伺候好了,才能够保证多产仔并且产好仔,从而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本片就把母猪的孕期分为:怀孕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来分别向观众朋友们介绍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内容。 

    母猪的妊娠期是指母猪从配种到分娩这段时期,时长大致是114天左右。这段时间母猪的饲养好坏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着床、胎儿的发育及母猪体况的变化,决定着产仔数的多少、仔猪活力的高低以及母猪泌乳性能的好坏。 

  怀孕母猪的饲养技术

  一、母猪妊娠期科学饲喂:

  母猪妊娠期合成营养物质能力高,体重增加快,但胚胎死亡率在妊娠前期最高。因此科学饲喂妊娠母猪,既是多产优质子猪,提高初生重的需要,又是确保母猪生长,维持正常膘情的需要。配种至妊娠30天,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注意妊娠母猪饲养,否则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如果不加强妊娠母猪后期营养,可使部分胎儿因得不到充足营养而停止发育。 

   1、在妊娠初期(配种后到怀孕21天左右)要求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胚胎正常发育、但不要饲喂过量,也不要对采食量限制太多,饲喂水平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着床率,建议日粮中多增加蛋白饲料,并辅以适量的青绿饲料和叶酸,研究表明怀孕母猪在妊娠初期母猪日粮中如添加一定的叶酸和,对提高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均有一定帮助; 

  2、中后期(怀孕21天到分娩)怀孕母猪应适当的提高饲养水平,使其保持中等膘情,太瘦会导致导致哺乳期母猪体重下降过多,延长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增加空怀,降低胚胎成活率,过肥会导致胎儿体型过大,分娩的时候引起难产,因此中后期妊娠母猪日粮通常要求为高蛋白水平为主,但在分娩前的2~3周应该适当增加母猪采食量 ,特别是增加能量饲料的摄入,因为胎儿在妊娠后期的生长发育占整个发 育量的70%左右,充足的能量饲料可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并提高初生仔猪的整齐度和体内肝糖元、肌糖元含量。同时,提高此阶段日粮的能量水平将有助于母猪的能量储备,有利于提高泌乳期产奶量。其次,日粮中应提供充足的维生素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另外,应确保饲料无发霉现象和有毒物质。 

  二、母猪控制密度:妊娠期母猪最好实行单圈饲养,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在栏养情况下,每头母猪保证3平方米至3.5平方米空间,过高的饲养密度会造成拥挤,易导致妊娠母猪机械性流产。并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 

  三、母猪精心管理:妊娠母猪饲养期间,严禁惊吓、驱赶、鞭打,注意免疫方式,防止因拥挤、滑倒引起流产,如有流产预兆及时注射黄体酮。 

  四、母猪临产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临产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阶段,其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子猪的成活率和母猪下一个周期的发情。 

  五、母猪逐渐减料:母猪分娩前一周,要根据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减少日粮喂量,防止产后乳汁过多,引起乳房炎。对于瘦弱的母猪,应推迟减料,并加喂豆浆、鱼汤等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一般在产前两天少喂料,产前当天不喂料,但饮水充足供应。

篇二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措施

  一、选好品种

  

  目前我国外来优良猪种主要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和皮特兰等猪,湖南省的地方优良猪种主要有砂子岭、大围子、宁乡、桃源猪等。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崽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瘦肉率达65%,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选择杜洛克,这样生产出纯正的洋三元猜(杜x长x大)增重快。同时也可以选用本地猪种作母本,与长白、大约克公猪杂交所得长×本二元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作父本生产出(长×大×本,杜×长×本,杜×大×本)三元杂交商品猪,这种杂交猪,适应性强,饲料报酬高,达2.8-3.0:1,可以大大缩短育肥期,从出生到出栏150天,体重可达90公斤,能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控制膘情

  

  母猪过肥产崽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控制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天)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至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配种前,从母猪断奶后2-3天到配种间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妊娠前期,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每头1.8-2.2公斤,蛋白质含量每日每头不低于13%-14%。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质含量,每日每头2.5公斤。妊娠后期(80-107天)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新生重的2/3,这时要给营养水平高的饲料每日每头3公斤,粗蛋白质含量16%-18%。这样,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崽数、促进保胎及提高新生仔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适时配种

  

  小母猪第一次配种的月龄应该在7-8月龄,体重约110公斤。掌握适时配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1,发情鉴定。母猪发情时。行为不安,爬跨其他母猪或被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外阴红肿,此时并不是配种的最好时机。当母猪外阴红肿消退,黏液拉丝,压背反射明显,或有耳动反射或尾根颤动,四肢挺直、摆出待配的姿式,此时为配种的最佳时机。

  2,配种的时间和次数。成年母猪的发情排卵时间为发情开始后的24-36小时,高峰在31小时左右,排卵的持续时间为8-10小时。卵子在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是8-12小时,精子进入母猪体内授精能力一般可以维持10-15小时。输精后精子的前进速度大约为2-3小时到达输卵管的受精部位。所以,我们在母猪发情后24小时开始首配,间隔10-12小时复配。

  

  四、早期断奶

  

  仔猪出生28-30天断奶,这样可以保证一头母猪年产2-2.5窝,而且早期断奶后的母猪5-7天绝大多数可以发情配种,受胎率在90%-95%之间。

  

  五、淘汰更新

  

  对老、弱、病、残和低产母猪应及时淘汰更新,一般年淘汰率为母猪群的25%-30%。并且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保证猪群中母猪老20%、中60%、青20%的合理比例。

  

  六、疫病防治

  

  机能性繁殖障碍:包括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和卵泡发育障碍。此类疾病可通过促黄体素、前列腺素、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马血清等激素进行对症治疗。

  疾病性繁殖障碍:猪瘟可以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流产的胎儿水肿,表皮出血等。预防主要是选用优质的兔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天、经产母猪在断奶时肌肉注射2头份(细胞苗3头份,头),一年保证2次。也可以用脾淋苗对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每年免疫3次,肌注1头份,次,实行一刀切的办法。细小病毒可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15天各肌注1头份。伪狂犬病可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溺产。种公猪每年春秋各肌注1头份/头的伪狂犬病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天)接种1头份。蓝耳病可引起呼吸繁殖系统综合征。公、母后备猪每年接种3次,1头份/头(勃林格)或按说明操作(国前苗)。乙型脑炎多发于秋季,或一、二胎青年母猪,以蚊虫叮咬传播为主,所以在每年蚊虫到来之前注射乙型脑炎疫苗,4-5月份皮下或肌肉注射1头份,头。

  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暑、中毒和物理性损伤,做好平时的预防保健性投药。养殖场内选备氟苯尼考、磺胺六甲、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和病毒唑、黄芪多糖、板蓝根等抗病毒药,以及三氮咪、苯尿眯唑、三甲氧苄氨嘧啶等抗原虫药物,并认真按说明书操作,严禁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物。

篇三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与产前观察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与产前观察

围产期是指配种后108天到产仔,已经转栏到产仔舍产床的母猪。临产母猪在转栏时,应对母体全身清洁甚至清洗消毒。目的是让母猪尽快适应新环境,正常采食,以便安全顺利产仔。

饲养管理

做好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保证母猪顺产、提高仔猪成活率都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母猪产前10天~15天,逐渐改喂哺乳期饲粮,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⑵加减饲料:如果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则产前7天应逐渐减少喂料量,至产前1天~2天减去日粮的一半。发现临产症状时停止喂料,只喂豆饼麸皮汤。如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则不但不应减料,还要加喂豆饼等蛋白质催乳饲料,防止母猪产后无奶。适量运动。⑶清除体外寄生虫。如发现母猪身上有虱或疥癣,要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灭除,以免分娩后传给仔猪。⑷分娩前几天母猪喜卧,不喜欢过多地运动,故此间应给母猪创造较安静、舒适的环境。⑸其间饲养员应多与母猪接触,并在喂食或清扫圈舍卫生时,用手抚摩或用软刷刷拭母猪身体,使其形成不怕人的条件反射,为接产时人接触母猪做好准备。⑹最好在圈舍中放一点如垫草类东西,便于母猪叼草絮窝,也便于饲养员观察母猪的分娩时间。 产前观察

母猪临产征兆

母猪分娩前7天乳腺发育逐渐充实,乳房基部和腹部之间呈现明显的界限,随着临产的接近这种界限变化越来越明显。母猪怀孕后期活动明显减少,性情变得温驯并喜欢躺卧,但母猪在分娩前两天却一反常态,一般表现为烦躁不安,吃食不正常,并有防卫反应,当陌生人走近时会出现张口攻击动作。随着临产时间接近,母猪排粪次数会增加。观察母猪的临产征兆可采用“三看一挤”的方法:

⑴看母猪乳房是否膨大有光泽:因母猪在临产时,乳房是膨大有光泽的,两侧乳头呈外八字形向外分开,乳头有滴出乳汁迹象,此后不久就要产小猪了。

⑵看尾根:母猪临产前,尾根两测下凹、阴道外阴松弛、阴唇红肿。

⑶看母猪临产行为表现:临产前母猪食欲减退,表现起卧不安,在圈舍里来回走动并叼草絮窝,这种行为出现后一般在6小时~10小时就要分娩了。母猪阴门有黏液流出,“频频排尿、产仔就到”。

一挤是挤乳头。一般情况下,母猪腹部前面的乳头出现浓乳汁后,大约在20小时就可能分娩,中间乳头挤出乳汁时大约在10小时就可分娩,后面乳头挤出乳汁时应在3小时~6小时即可分娩。但以上时间不是绝对的,由于在饲养母猪当中与饲养管理及喂料、品种、体况有直接关系。判断母猪产仔时间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当用手轻轻压母猪任何一个乳头时都能挤很多的乳汁出来,说明母猪马上就要生产了。

接产时的用具物品

母猪产前要准备好分娩时所需的用具及物品,如消毒用的碘酊、酒精,装小猪用的箱子,照明用的手电及照明灯,取暖用的电热风或火炉、红外线灯等取暖设备,接生用的擦布,打耳号用的耳号钳,剪牙用的钳子及称小猪用的秤等。

篇四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1母猪产前的管理漏洞

母猪产前的管理漏洞

一、产前不检查母猪乳房

母乳是哺乳仔猪唯一的营养来源,而且猪乳房又不同于其它动物,一头仔猪都只吃一个乳头的乳汁,有固定乳头的习惯,一旦固定终身不变。乳房是否正常将决定一头仔猪能否成活或正常发育。生产中常见到母猪乳房出现发炎肿胀或萎缩现象,从而导致母乳分泌不足,仔猪因营养不良而发育受阻,易患病,死亡率增高。而如果能在母猪上床时就注重乳房,进行检查,对不理想的乳房采取相应措施,会提高哺乳期间泌乳量,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提前检查有效乳头数量,还会对生后寄养工作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初生仔猪成活。

二、产房温度过高【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人们已经认识到温度对仔猪成活的重要性,但常常出现产房温度过高的现象,反而不利于仔猪生长发育,原因是产房温度过高会降低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少,仔猪营养供应不足。外界温度高时仔猪常跑到外边不常回保温箱,压死比例加大,而且如果温度不稳定,仔猪在外边睡着后如果舍温降低,还会导致仔猪受冷出现感冒或腹泻,所以给产房过高温度既浪费能源,又不利于仔猪生产。一般情况下,产房温度在18℃~22℃比较合理,高于24℃就会出现母猪采食量减少现象,所以如果仔猪有保温箱及供热设

备的话,不能过高提高舍内温度。

三、母猪料营养不足

据一些学者研究,母猪要满足仔猪最大限度的生长,每天需要采食饲料8公斤以上,而我们现在母猪的采食量远达不到8公斤,要想增加母猪营养,提高营养浓度是一个唯一的途径。提高能量浓度的方法为添加动植物油脂,而提高几种限制性氨基酸的量,可以通过添加单项氨基酸来解决。现在许多猪场在选用饲料时,并没能从能量蛋白的平衡方面或是能量与氨基酸比例及氨基酸之间的平衡上动脑筋,而是一味地增加粗蛋白的含量,其结果并没能提高母乳的效果,却由于蛋白含量过高增加了体内代谢负担。

四、缺乏必要的母猪护理和保健

母猪产后,身体极度虚弱,抗病能力降低,消化能力减弱,既容易受病原感染而患病,也容易出现便泌、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母猪产后护理和保健是相当重要的。在产后保健方面,先后有注射青霉素,长效土霉素,先锋霉素等制剂,也有推荐在料中加药预防的方式,使用药物如支原净、氟甲酚霉素等,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上述方法在有些猪场仍未使用,或因价高,或因注射次数多,或因看不到明显效果而放弃,这样不利于母猪的健康,也不利于仔猪的发育。

在母猪护理上,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参考:

(1)人工助产后进行药物子宫冲洗。

(2)母猪产后给饮补液盐水,以增强体力,促进排便。

(3)饲喂口感好,且有轻泻作用的饲料。

篇五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母猪分娩的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cn

母猪分娩的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满江冰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5期

摘要:分娩是母猪围产期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高能耗、高风险、高感染、强疼痛的过程,是母猪生殖周期里的“生死关”。母猪分娩心情很不安,剧烈的疼痛导致分娩应激非常大,而且母猪分娩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例如:配种过早导致骨盆口过小、过分限饲导致肠道与产道狭窄、攻胎不当导致仔猪过大或胎儿活力太差等,造成母猪产程特别长,难产率非常高,产后感染非常严重。通过掌握母猪分娩生理特点,降低母猪的分娩应激,缩短产程,减少难产,抗感染是目前猪场急切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母猪;分娩;难产;影响因素

1 生理特点

母畜在临产前,胎儿体积增长很快,从外观看,母畜的腹围明显增大。这时,胎儿在母体腹腔中不断排挤和压迫胃肠道,使胃肠道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因此,母畜在临产前,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如果在这个时期对母畜仍饲喂大量的粗饲料,就会妨碍胎儿的活动和胎儿的血液循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造成胎位不正或难产。分娩后,母畜消耗很大体力,同时母畜的卵巢、子宫机能及位置尚未正常,消化机能仍然较弱。

母猪在产前15天左右,乳堤隆起,乳房肿胀,由后向前逐渐下垂,临产期前3天,中心膨胀发亮,腹底两侧象带着两条黄瓜一样,乳房呈“八”字型分开并挺立,皮肤紧张,初产母猪的乳头还发红发亮。当母猪前部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24小时产仔;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约在12小时产仔,最后一对奶头能挤出乳汁时,约4~6小时产仔。

母猪出现筑巢行为(叼草絮窝),当表现突然停食,呼吸加快,烦躁不安,时起时卧,频频排粪排尿,排小而软的屎,每次排尿量小,但次数频繁等情况,说明当天即将产仔。 2 分娩【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产房准备:母猪在进入产房前5~7天,将产房打扫干净,用2%苛性钠水全面彻底消毒,空圈。使用前再用消毒剂消毒1次,干燥备用。产房温度一般以15~18℃为宜,冬春寒冷时可放入洁净的垫草,夏季可采取适当措施降温。【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母猪距预产期5~7天转入分娩舍,熟悉分娩舍环境,并从此时开始逐渐减少饲喂量,分娩当天停喂,防止母猪过食难产、乳汁过浓过多、大便秘结、乳房炎和乳猪消化不良等。对膘情差的不必减料。预产期至分娩时由专人值班,昼夜守候。一旦发现母猪起卧不安,食欲减少,大便次数增多而粪量少,轻挤乳头有乳汁流出,乳房发热,呈“八”字型分开并挺直,以头

篇六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

作者:周晓雨来源:农民日报时间:2014-07-23 08:38点击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 128次

做好工作可促进母猪顺产,提高仔猪成活率。围产期是指配种后108天到产仔这段时间,临产母猪转栏到产仔舍。为让临产母猪尽快适应新环境,正常采食,安全顺利产仔,应对母猪全身进行清洗消毒。产前喂养技术

【母猪产前一天症状】

加减饲料。母猪产前10~15天,逐渐改喂哺乳期饲料,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如果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则产前7天应逐渐减少喂料量,至产前1~2天减去日粮的一半。发现临产症状时应停止喂料,只喂豆饼麸皮汤。如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则不但不应减料,还要加喂豆饼等蛋白质催乳饲料,防止母猪产后无奶,适量运动。

驱除体外寄生虫。分娩前几天母猪喜卧,不喜欢过多的运动,应给母猪创造较安静、舒适的环境。如发现母猪身上有虱或疥癣,要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灭除,以免分娩后传给仔猪。

饲养员应多与母猪接触,并在喂食或清扫圈舍卫生时,用手抚摸或用软刷刷拭母猪身体,使其形成不怕人的条件反射,为接产时人接触母猪做好准备。最好在圈舍中放一点如垫草类的东西,便于母猪叼草絮窝,也便于饲养员观察母猪的分娩时间。

产前观察

当母猪在分娩前7天时,乳腺发育逐渐充实,乳房基部和腹壁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界限,随着临产的接近,这种界限变化越来越明显。母猪在怀孕后期活动明显降低,性情变得温驯并喜欢躺卧,但母猪在分娩前2天却一反常态,一般表现为烦躁不安,吃食不正常,并有防卫反应,当陌生人走近时会出现张口攻击动作。随着临产时间接近,母猪排粪次数会增加。

产前母猪洗澡

母猪进产房前,产床、保温箱等要彻底清理消毒,将母猪身上脏物冲洗干净,然后用药液消毒1次,上产床后第2天再连猪带床进行一次消毒,尽可能减少从种猪舍带来的病原体。

接产及用具

母猪产前要准备好分娩时所需的用具及物品,如消毒用的碘酊、酒精、装小猪用的箱子、照明用的手电筒及照明灯、取暖用的电热风或火炉、红外线灯等取暖设备,接生用的擦布、打耳号用的耳号钳、剪牙用的钳子及称小猪用的秤等。 分娩母猪的护理

母猪分娩后,生殖道仍处于开放状态,体力衰弱,抵抗力下降,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要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产后母猪饲喂方法

母猪分娩后采食量高低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断奶重和母猪断奶后发情,一般情况下根据母猪食欲、膘情、胎次进行,采用湿拌料,夏季可增加饲喂次数,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减少泌乳期失重;泌乳期采食量控制在6公斤以上,分娩后的母猪每天饲喂红糖200克,每天2次,连用10天,这样有利于母猪体力恢复和恶露的排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5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