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文章

| 计算机能力 |

【www.guakaob.com--计算机能力】

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多数刚脱贫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较大缺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文章”,补牢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弘扬乡风文明,夯实基层治理能力,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促进产业减贫及升级,厚植发展优势。“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行“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发展模式,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种植养殖+深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茶叶、花卉、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坚持绿色减贫及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生态宜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生态环境是群众的安居梦想。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关键在于坚持绿色减贫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组织对村庄建设的领导,做好统筹协调,科学编制建设规划,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聚焦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培育“美丽经济”,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推动文化减贫及振兴,涵养乡风文明。“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文化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将文化长廊、历史陈列馆等有机融合,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做好“文化+ 旅游”“文化+ 市场”“文化+ 产品”等产业,保持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阵地功能,深入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道德法治,组织优秀党员、文明家庭等评比,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村民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组织衔接及强化,夯实发展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脱贫攻坚的基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要做好“五级书记抓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利用驻村干部振兴、第一书记振兴、对口帮扶振兴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要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严打农村黑恶势力,整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返乡科技人才等人群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结构,吸引更多在外创业人士、退伍军人回乡创新创业,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不断拓宽脱贫致富渠道。(作者:陈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95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