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名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林彪名言篇一
《林彪语录》

即使錯也要比別人先錯。(來源:《解放軍文藝》)

侍德者昌,恃力者亡。見史記。(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長者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贈宜敬同志)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長者之道侍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見蘇軾文。(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

活著乾死了算。 王者莫高周文。 人是自己的上帝。 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 學習韋編三絕的治學精神。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9)。[1]

讀書時時有個我在,行事樁樁少對人言。

以君子長者之道侍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見蘇軾文。(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10.1) 老配少,參加這種婚禮幹啥?什麼思想作風?我不去是我看不慣,你去你是什麼思想作風? 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雷聲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條幅,見林彪卧室,林彪抄錄《三國演義》)

王者莫高於周文,撥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人乎?在人主不驕故也。 (條幅,見林彪卧室,寫於1969.冬)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1963.11.16 錄武經太公兵語贈虎兒)

(關於中庸)

中庸之道合理——做什麼事既不要達不到,也不要過頭。

凡事勿做絕了,兩斗皆仇,兩和皆友。(1960.10.10在軍委擴大會上講話)

凡事勿做絕了,做絕即一點論,必有惡果。果大則現,國小、或其它力量能壓得住則不現,但大膽肯定必有惡果。例:對X(赫魯雪夫)罵絕了,對(王)明都絕了,對大公(蘇聯)做絕了,「才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1961—1964)

我要像那夜半孤鶴,獨來獨往。 我有時候是虎,有時候是狐狸。

硬就硬,莫激烈,軟就軟,莫投降。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就會大難臨頭。 張良范蠡,急流勇退;天馬行空,獨往獨來。

以仁愛之心待人之忠,以寬宥原諒之恕,儒家的原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1962.11.17 贈豆豆女兒)

溫文,豪放,理智,既受於天,且受於人。(書贈愛妻葉群)

生死攸關時,別人都是其次,祇有你是最重要的。此勝之要領也。

忍耐,大度的科學,,,,,,豈可為了區區小事而耽誤自己終身大師。(1963)

不成熟的話寧可不說,寧可沉默。把自己的興趣隱藏起來,使他不知道我們想些什麼。 只要有信心,就會勝利。你必須儘可能少依賴別人。不管別人是多有經驗,力量有多大。這就是要領。

卡片

仁----團結 勇----鬥爭 智----唯物論

恕:以仁愛之心侍人之忠,以寬宥原諒之恕,儒家的原理。

工作處事

三不:(1961—1964)不建言(免己負責、免爭領導之嫌)不批評 不報壞消息(去影射之嫌) 三要:要響應、要表揚、要報好消息。(1961—1964)

勿講真理而重迎合。 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誰不說假話,誰就得垮台。(1961—1964) 決議不好也同意——頭等意義,不然是書獃子。

閉目養神 照上面辦 面帶三分笑(1961—1964)

防止對立超過了限度,它就會破壞統一。(1961—1964)

和洋人打交道,實在受不了!(1968年10月林彪會見外賓,受到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巴廬庫的熱烈擁抱,歸來后感慨)

評價革命、制度

無產階級專政是獨裁。 民主集中制=服從+紀律。 中國革命是革中國人民的命。 他最大的憂慮在表決時能否占多數。

B-52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為己,過為人。

你說了東,他就偏說西,故當先聽他說一遍才可一致。

大躍進,憑幻想胡來,是蝕本生意,搞得過分,過極了,破壞了個人積極性。對蘇聯,做絕了,絕則錯。

主席就是最大的群眾,他一個人頂億萬人,所以和他的關係搞好了,就等於對群眾搞好了,這是最大的選票。

他先為你捏造出一個「你的」意見,然後他再來駁你的意見。並不,而捏造——老東的慣用手法,今後當注意他這一著。

毛,應照顧他,使他沒有小幫幫的必要,他就不小幫幫了。政治上對其每一創舉與功績公道主動地指出來,則他自無鋒芒的必要。

我們現在擁護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後我們也要擁護毛主席...毛主席活到那一天,九十歲、一百多歲,都是我們黨的最高領袖。他的話都是我們行動的準則。誰反對他,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戰爭

不管上邊怎樣催,總是要準備好了再打,沒準備好就不打。

一切戰術中最重要的戰術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我有長勝將軍的美名,這並不是我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事實上,我祇有一種才能,我決不把打贏一場戰役的機會搞砸,這個機會絕對不能放過。機會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回來。 打仗,要麼不打,要麼致命。戰爭中不能想自己坐牢、殺頭,祇能想勝利。你要記住這個要領。我曾經把這個經驗寫給劉亞樓。含糊不得,猶豫不得,寬容不得。勝利了,什麼都好說。 正經的打仗,我不怕。我打仗不在乎小東西。有些所謂常勝將軍,常被小股游擊隊搔擾得煩躁不安,甚至中了奸計。不好。要看主要目標,小的挑釁、刺激、侮辱,算了,我只注意根本問題,認真對待。我不會過分,會有分寸地勝利。勝利了也給人一條活命,給人飯吃,不想治死人家。

林彪說:「……我們是人民起義軍,……,是為了廣大人民的解放,而不是為了自己或哪一個。不是為了吃糧。我們的每一個勝利,都會影響到人民的吃飯,住房,種地。我們每一個勝利都與人民利益直接聯繫著。我們自己吃的壞些,穿的壞些是沒有關係的。我們的生命,祇是滄海一粟。無數萬人的生命,他們後代的生命,才是寶貴的。……」(《戰術思想研究---論一點兩面及戰術作風》)

避戰錦州,撤離四平,陳雲稱之為「軍事妙手」。林彪的口號是「撤退,撤退,再撤退」,「被動,被動,再被動」。

胡家窩棚劉亞樓建議:「林總,現在戰場混亂不堪,像個立體滾筒,全擠到一堆了,不如來個大膽穿插,全面滲透,以亂制亂,亂而取之。」「太羅嗦了!」林彪來的更乾脆:「告訴部隊,哪裡有槍聲就往那裡打,哪裡槍聲密集就往那裡沖。縱隊不要去找師,師不要去找團,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前面幾位元帥的判斷都很高明。但是,我勸同志們不要過於看重馬其諾防線。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時候,它勝過鋼鐵長城,堅不可摧;沒用的時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與史達林談馬其諾防線

林彪名言篇二
《林彪语录》

字号:大 中 小

林彪不爱讲话,但讲出的话非常简短,精炼,深刻,有特点,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林彪一般只管军事,每天看地图,罗荣桓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林彪说话也只讲重点。

大家请看:

1.林彪被邀请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大家都准备记录下抗日英雄的教导,许多人都准备了纸笔,可是林彪上来后只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讲完了”,说完走下讲台,众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程子华向林彪报告损伤情况,林彪听完后,对手下人平静的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3.在辽西追歼战中,我军部队建制打乱,指挥不灵,部下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后同样平静的说:“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六十年代,越南领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出了一个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 对日本,林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迟早要教训它一下

6. 长征路上进攻腊子口之前,红一团团长向林保证说:“如拿不下腊子口,我提头来见。”林的回答是:“我不要你的头,我要腊子口".

7. 在毛家湾的谈话、笔记、批语、题词:

张良范蠡,急流勇退;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我要象那夜半孤鹤,独来独往。

读书时时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

人是自己的上帝。

只要有信心,就会胜利。你必须尽可能少依赖别人。不管别人是多有经验,力量有多大。这就是要领。

生死攸关时,别人都是其次,只有你是最重要的。此胜之要领也。

硬就硬,莫激烈,软就软,莫投降。

打仗,要么不打,要么致命。战争中不能想自己坐牢、杀头,只

能想胜利。你要记住这个要领。我曾经把这个经验写给刘亚楼。含糊不得,犹豫不得,宽容不得。胜利了,什么都好说。

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

我有长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决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不管上边怎样催,总是要准备好了再打,没准备好就不打。

王者莫高周文。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

中庸之道合理——做什么事既不要达不到,也不要过头。

凡事勿做绝了,两斗皆仇,两和皆友。

大跃进,凭幻想胡来,是蚀本生意,搞得过分,过极了,破坏了个人积极性。对苏联,做绝了,绝则错。

学习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就会大难临头。

谁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

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中国革命是革中国人民的命。

无产阶级专政是独裁。

他先为你捏造出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再来驳你的意见。而捏造——老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

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

上对其每一创举与功绩公道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

你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先听他说一遍才可一致。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他最大的忧虑在表决时能否占多数。

正经的打仗,我不怕。我打仗不在乎小东西。有些所谓常胜将军,常被小股游击队搔扰得烦躁不安,甚至中了奸计。不好。要看主要目标,小的挑衅、刺激、侮辱,算了,我只注意根本问题,认真对待。我不会过分,会有分寸地胜利。胜利了也给人一条活命,给人饭吃,不想治死人家。

不成熟的话宁可不说,宁可沉默。把自己的兴趣隐藏起来,使他不知道我们想些什么。

民主集中制——服从——纪律。

勿讲真理而重迎合。

林彪名言篇三
《林彪九条经典语录》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 一个小结,共有九条:

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的意思是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说叫你摸清上级的意图,你就只按照上级的意图办。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他说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地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是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方面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

第六条,要及时下决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的机会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条,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第八条,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条,他说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林彪名言篇四
《林彪与解放军将帅在军事能力方面的比较》

林彪与解放军将帅在军事能力方面的比较

1、林彪和粟裕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和林彪同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湖北人)1927年5月从军,(1926年12月林彪由黄埔军校来到武汉,由中共武汉军委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三连任见习排长。)在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任班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在北伐战争中血战汀泗桥、贺胜桥,攻克武昌城的“铁军”——叶挺独立团。1927年初,叶挺独立团升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后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先后任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红军第五“反围剿”失败后,任挺进师师长、率部挺进闽浙地区创建根据地,在南方展开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领导苏中、浙西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粟裕精心组织发动了车桥战役,他集中数千人的部队攻坚打援,一举攻克车桥据点,共歼日军465人,伪军500人。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我以为,毛泽东这只慧眼对粟裕发现的太晚了,因为他和林彪是同时随朱德上井冈山的人,但毕竟是林彪的表现更突出吧。

南昌起义

二次北伐成功后,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中国共产党人被迫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7月下旬,党中央授权周恩来组织前敌委员会,全权指挥南昌暴动。当时,贺龙的二十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和蔡廷锴的第十师已经分头往南昌城集结,留在九江一带的还有十二师和二十四师。二十五师驻扎在马回岭,是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周恩来指示聂荣臻设法把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并负责接应随后赶到九江的部队和零星人员。他们约定,南昌一发难,立刻开出一列火车到马回岭,火车一到,立即把辎重物资和部队运往南昌。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军二万余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此时此刻,纵令是总指挥也对七十三团无可奈何。在聂荣臻的率领下,二十五师的大部分官兵开进了起义胜利后的南昌。进抵南昌后,七十三团和七十四团一部经过补充,整编为二十五师,周士弟担任师长,陈毅担任了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林彪仍任七连连长。其实这个过程说明林彪粟裕都没有参加成南昌起义,是起义后才成为起义部队的成员之一,林彪为未能参加8月1日的南昌起义而感到终生遗憾。面对起义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的崇高威望,林彪即使后来身居高位,心里也始终是酸溜溜的。他曾几次心怀妒意地对罗瑞卿说过:“我们的威信不够吧? 因为我们不是南昌暴动的领导人呀!”当然,在井冈山会师以后,粟裕的表现就没有林彪突出了,这是公认的事实。

林彪和粟裕的军事才能比较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粟林同庚,都是1907年生,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解放战争时期,粟林只是我军四大支柱中的两支,但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数量是彭德怀刘伯承部队所无法比拟的。这固然有客观因素,如西北地区地瘠民贫、人口稀少,不可能是国共决战的主战场;刘邓则是挺进大别山损耗太大、元气不足。但指挥员的主观原因也不能忽视。林粟都敢于置疑毛泽东的决定,比如中央也让粟裕南下江浙,挺进敌后,就被粟裕拒绝了,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的拒绝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粟裕是一个纯军人,而林彪不是。粟裕性格谦虚恬淡,只是一个为战争而活着的人。

林彪和粟裕比林会更出色一些,看过一些战史资料,其中讲到三大战役四野就打了两个,而后又打了渡江战役,宝庆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广东。粟裕确实也很能打,淮海战役啃下国民党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但从总的战绩包括战役规模,战役次数,消灭敌人数看还是不如林彪。而且他只是三野的副司令,上面还有陈毅,有的战斗只能算共同指挥的。

从另外一点看,他不如林彪的地方就是两人虽然同岁,但他出头的太晚,人们真正知道粟裕是在抗战时期,粟裕任新四军一师领导人之时,而林彪则早在红军时期就成为共产党闻名遐迩的虎将,这个时年二十三岁的“娃娃军长”,二十五岁的红军主力红一军团长,曾经打的敌人闻风丧胆,以后也一直保持很好的战绩,有共产党“常胜将军的”的美名,比起他的前辈彭德怀也毫不逊色,这是粟裕没法比肩的。当然如果论战绩,粟裕是完全有资格在元帅里占一席之地的。我一直为粟裕总是推让军事主将颇不以为然:这是不是林彪和粟裕心理素质上有区别?粟裕在这方面谦虚地有些被动了,我以为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优点,这和后来没有成为元帅有直接的关系。

2、林彪与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1912年春,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川军第5师任见习排长,随部参加了反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连长。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未用一点麻醉药。他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坑一声。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刘伯承伤势刚愈,又被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先后任命为第9旅参谋长、第2混成旅第1团团长。他在反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率部浴血奋战,骁勇异常。他多谋善断,治军有方,被誉为“川中名将”。1927年8月,刘伯承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任起义最高军事决策机关——军事参谋团参谋长,作为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而永载史册。 1927年11月,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先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升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8月回国后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6月兼任瑞金卫戍司令。10月,刘伯承升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后因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意见不合,被贬任为红5军团参谋长。 刘伯承以足智多谋和以伤残之躯指挥作战屡建奇功而闻名于世,是解放军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在苏联学习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这对红军的建军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其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另有《合同战术》、《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等大量译著。我一直认为刘伯承号称是解放军的军事理论家,但是在共产党军队的军史上,我看不到刘伯承在军事理论上对这支部队有什么重大的影响,解放军可以在世界上叫响的战法要么是“游击战”,要么是“运动战”,这两种战法的鼻祖是毛泽东,而“运动战”则被毛泽东的得意门生林彪运用得出神入化。唯一可以说得出的贡献就是抗战时期刘伯承翻译了苏军的《合同战术》及后来翻译的《论苏军的合围钳形攻势》,这些理论应当是对解放军的作战有所影响,但是总觉得没有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和运动战对中国革命得贡献那样直观,据说中印反击战时制定的战略战术中闪现了刘伯承的军事思想,真正对解放军将帅的军事素质有较好的提高是在建国后的南京军事学院的系统学习,但即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如林彪在东北创造的: “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等很多战役战术思想那样甚至至今仍然深深融入了解放军将领的精髓。总之刘伯承的辉煌更应该是刘邓大军时期。

3.林彪与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916参加湘军,1922年考

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连长、营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红军井岗山会师后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曾率部攻克长沙,首开红军战史上攻克省会的记录。从彭德怀的早期革命历史早期革命经历就可以看到,林彪无论如何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耒阳之战,林彪一啸冲天,指挥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令全军刮目相看。湘赣边八月失败给林彪带来机遇,毛泽东破格攫升他为主力团团长,成为与黄公略、伍中豪齐名的“红四军三骁将”。但林彪对此并不感到满足他把目标盯上了声名显赫的彭德怀。1930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武装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朱德、毛泽东就任军团首长,不再兼任红四军职务。在毛泽东的提携下,二十三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军长,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193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重建红一军团,任命林彪担任军团长。这年,林彪二十五岁。聂荣臻发现军团长最大的秘密是与彭德怀一争高下,这种竞争延续了三十多年。“我只有一种才能,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黄陂、草台岗伏击战为林彪赢得运动战专家的美名。蒋介石称昔日的学生——林彪为“战争的魔鬼”,悬赏十万元收购他的首级。“短促突击”令红军损兵折将。面对“太上皇”李德,刘伯承犯颜直谏,彭德怀大骂(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林彪却训斥手下:“这种打法我也不懂,不懂就学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觉得这里可以看出林彪的素质是很优秀的,拿破伦说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并且林彪对新鲜事物的态度不是轻易的否定。我想,共产国际推荐到中国的军事家李德应当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共产党的红军没有西方国家军队那种打阵地战的装备和资本,红军的那些家当连国民党的杂牌军都不如,甚至比不上地主武装,更不要说中央军了,所以只能说李德的战略战术是照搬国外的经验,根本就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这并不等于国外的军事或者李德没有军事才干。不过最后的事实说明,尽管林彪在国内战争中的军事才干发挥出色,如日中天,但是,他还是无法超越彭德怀在共产党军队中的功绩、威望和地位,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的拒接帅印的客观事实上,高下立判。

林彪名言篇五
《1979年《毛主席语录》被停止发行》

1979年为了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

《毛主席语录》被停止发行

核心提示:1979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的《关于停止发行〈毛主席语录〉的通知》中说:“林彪为捞取政治资本而搞的《毛主席语录》本,断章取义,割裂毛泽东思想,自发行以来,危害很大,流毒甚广。为了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自即日起,新华书店、国际书店现存的中文版、民族版和外文版《毛主席语录》本一律停止发行。”

毛主席语录(资料图)

文章摘自《书屋》2005年第4期 作者:胡庄子 原题为:《话说〈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是“文革”时期中国最流行的书,也是“文革”期间在国外最流行的中国书。资料显示,“文革”中,主要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毛主席语录》在国内外出版了五十多种文字,有五百多种版本,

总印数五十多亿册,

被销往亚非拉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连六十年代的美国的许多黑人都人手一册。当时,全世界三十多亿人口,人均拥有《毛主席语录》一点五册有余。它创造了中国图书出版发行史上不可逾越的纪录,被称为“文革的《圣经》”、“东方的《圣经》”,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最流行的书”,“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

《毛主席语录》是毛泽东著作中的言论摘录,它虽不是作者本人选编的,但得到了作者本人的认可。它属于语录、格言体著作。语录、格言体著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像影响深远的《论语》、《老子》等。

1961年4月,林彪授意《解放军报》经常刊登毛主席语录。为落实林彪指示,《解放军报》从1961年5月1日开始,每天在报眼位置刊登出“毛主席语录”(据说编辑“毛主席语录”的是《解放军报》的编辑田晓光)。这一格式很快被其他报纸所仿效,成为“文革”时期中国内地所有报纸的固定格式——每天雷打不动地在报眼位置刊登一条或几条“毛主席语录”——而不能有任何变化。

1964年1月,解放军报编辑《毛主席语录一百条》(征求意见本)送总政审批。经全军政工会议讨论、增补,正式命名为《毛主席语录》,署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总政治部”的“前言”说:

林彪元帅曾经指示,为了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要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反复学习,反复运用;并且指示在《解放军报》上经常结合实际,刊登毛主席的语录,供干部战士学习……为了帮助基层干部和战士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我们根据《解放军报》刊载过的语录,加以补充,选遍了这本《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共分三十个专题,摘编语录三百六十六条,选自1964年之前毛泽东各个时期的著作。卷首是毛泽东标准像和林彪手写题词“读毛主席的书,

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这本书1964年5月1日正式出版,在部队内部发行。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本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书。

第一版《毛主席语录》有两种版本,一是五十二开本,纸面平装,二百五十页。二是六十四开本,红色塑料套装。这个“红皮本”之后,毛泽东的各类著作大多被印制成红色封面,人称“红宝书”。此后,六十四开乃至更小版本的毛泽东著作开始在社会上流行。

1965年8月1日,《毛主席语录》再版本出版,发行范围仍限于部队。这个版本与一版的区别有四处:一是署名“总政治部”的“前言”做了较大修改,特别是“前言”第一段增加了歌颂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话。二是林彪题词,一版中“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中的“听”字右旁有一点,二版时,那一点没有了。三是在内容上,如前言所说,“再版做了少量增减和部分调整”,分三十三个专题,选语录四百二十七条,共八千八百字。四是开本的变化,分别出版了三十二开本(一百八十六页,有白面平装和红面平装两种)、六十四开本(二百七十页,红塑料皮套装)和五十二开本(白面压膜)。

1966年12月17日,全国报纸都以显著位置发表了署名“林彪”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最新一版《毛主席语录》出版。这个版本可以算作《毛主席语录》第三版。原版本中林彪的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后面又增加了一句“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林彪署名的“再版前言”在二版基础上也做了较大修改,“前言”一开始就指出:“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林彪特有的语言风格。林彪撰写“前言”的这个版本出版,标志着总政编印的《毛主席语录》由部队内部发行到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同时,人民出版社、《红旗》

杂志分别选编的两种《毛主席语录》,人民出版社编印的《毛主席语录一百条》,都偃旗息鼓,没有能够公开发行)。

细心人还会发现,1967年3月之前与之后出版的《毛主席语录》,内容又有一些差别。《毛主席语录》第二十四节的题目原为“思想意识修养”,其中有一段语录摘自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在这段语录中,毛泽东引用了刘少奇的几句话。1967年3月之后出版的语录本中,第二十四节的题目改为“纠正错误思想”,刘少奇的那段话也被删除了。原来,1967年3月16日,陈伯达、康生、王力向毛主席请示要求修改《毛选》某些人名和注释问题,毛泽东指示:

(一)现在不要修改,这些人名都不要删改,这些都是历史。没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何以成为晋史?注释要修改,要费很多时间,现在没有时间。

(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得不好,可以不收。(三)《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引用刘少奇的一段话没有必要,可以删掉。(四)新印《毛选》仍用原来的出版年月日期。(五)第五卷、第六卷《毛选》,一年后再说。现在你们没有时间,我也没有时间。(六)语录本中引用《整顿党的作风》中刘少奇的那段话,删去。第二十四节题目“思想意识修养”改为“纠正错误思想”。〔1〕

毛泽东指示后出版的《毛主席语录》,可以算作《毛主席语录》第四版。至此,《毛主席语录》在内容上完全定型。

“文革”期间,各地出版社还出版了不同开本的《毛主席语录》,但在内容上谁也没有权力增减,都是严格按照总政版印刷的。尽管各地红卫兵组织自行编印了大量《毛主席语录》,但都声明它是总政编印的《毛主席语录》的补充。特别是各地还选编了一些诸如《毛主席论党的建设》、《毛主席论历史科学》(首都《史学革命》编辑部)、《毛主席文艺语录》(首都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新人大公社)等语录体著作,不胜枚举。

1968年之前,《毛主席语录》都是单独成书、出版的。1968年下半年开始,有些红卫兵组织、出版社开始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和“老五篇”等几种毛泽东的著作编成合订本出版,当时称为“三合一”本。后来加入《毛主席最新指示》,成为“四合一”本。再后来又把中共九大文献、林彪语录也加进来,印成了所谓的“五合一”本、“六合一”本。

1971年9月,林彪叛国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林彪及其死党“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面目得到揭露和批判。这以后,尽管人们仍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但是很少有人高举《毛主席语录》了。尽管此时《毛主席语录》在书店里还敞开供应。

林彪之后出版的《毛主席语录》上,删去了林彪题词和“前言”。

我收藏的《毛主席语录》的最后版本——可以称作《毛主席语录》的“关门本”,是1976年4月出版的《毛主席语录(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四月)》。这本语录没有编辑出版单位,十六开本,封面白纸红字简装,注明“初编,供内部学习用”。“语录”以年为单位按时间顺序编排,“语录”之后还有“毛主席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四月发表的部分谈话、电文及会见外宾时的谈话”,全书计一百三十六页。“编后说明”曰:“为了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我们选编了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四月公开发表的毛主席的部分语录,供内部学习用。选编工作中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这本《毛主席语录》之后,就再没有新版本问世了。

总政版《毛主席语录》出版后,人民出版社于1964年9月用总政版的纸型出版了多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并向各地方出版社供应总政版的纸型,《毛主席语录》迅速在国内流传。当时,文化部规定,出版《毛主席语录》,不在报上发消息,不登广告,不公开陈列,不卖给外国人。

林彪名言篇六
《三猛原则:林彪打仗常胜的几大狠招》

三猛原则:林彪打仗常胜的几大狠招 他16岁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8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1岁进驻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23岁任红军第四方面军军长,带领红军转战南北;48岁,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曾带着10万人马进入东北,带回83万铁骑杀向关内;从哈尔滨一路平推到海南岛,势如破竹;他曾躬身隐退10余年不问世事,后以多病之身重返政坛,一返就坐到了中国的第二把交椅;还曾排除异己、拉帮结派、最终命丧他国折戟温都尔汗……这个人,典型的少年得志、飞黄腾达、野心勃勃、命丧黄泉,他是战争年代的英雄,和平时期的魔鬼。没错,他就是林彪,军事家林彪,阴谋家林彪,让斯大林想用10个装甲师换他一个人的林彪。历史上的林彪已被盖棺定论,叛党叛国的帽子永远地扣在了他的头上。政治黑幕重重,无需多言,其实言也言不清。我们免谈政治,只谈军事,谈价值10个装甲师的林彪的战术。关于战术,林彪曾亲自总结出几点:三猛原则(猛打、猛冲、猛追),一点两面,四组一队,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三猛打法,要求士兵犹如猛虎下山,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敌人。用士气压倒敌人,用武力征服敌人,用大无畏的精神震慑敌人。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做到了,以至于后来所有的对手听到林彪两个字就犯憷。一个字,牛。一点两面,就是围点打援,将十分之八九的兵力放在一点上,集中所有力量在一个拳头上。用十分之一二的兵力牵制被困之敌,集中优势敌人歼灭解围之敌。布上口袋让敌来钻,一旦上当,死死咬住,集中优势兵力像楔子一样穿插、分割、打入敌内部,打乱其建制使其顾头不能顾尾,迂回包围歼灭之。围点为虚,打援为实。布网以待,求得全歼。曾经郑洞国被围长春,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眼睁睁看着郑部被困而不敢发一兵一卒。他怕什么?就林彪的围点打援。就是说,林彪完全有张飞的气势了,一夫往那一站,吼一嗓子,万夫吓得掉裤子。四组一队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组成一个突击队。三个人组成一个组,四个组组成一个班。这种科学分工的打法为人民军队战斗的正规化提供了样板。战争不是逞匹夫之勇,它是一门技术更是艺术,林彪四组一队的战法突破了过去传统意义上一拥而上的混乱局面,更有效更有利的打击了敌人。这也是四野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东北全面解放的要领之所在。四快一慢是指: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击要快,发动总攻要慢。林彪有

一句名言叫:思考、判断、定决心、下命令。思考、判断要慢,他能在地图前坐上几天几夜,这就是传说中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多考虑战斗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将一切问题解决于战斗之前。排除障碍以致战斗伊始就掌握主动权。稳、准、狠,战斗谋划期讲究的是稳,战斗打响了,就要直扑敌人,以最短的时间发动最猛烈的攻势,快速、准确的打击敌人,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拿下,迅速打扫战场撤离阵地。它的精髓在于:敌明我暗,迅速出击,打完就走。始终处于不败一地。林彪作为一个阴谋家已经魂飞湮灭、声名狼藉,但是他的战术却永垂千古,至今仍然书写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中。读一读他的战术,那叫一个长精神。

林彪名言篇七
《林彪战术》

林彪 他16岁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8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1岁进驻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23岁任红军第四方面军军长,带领红军转战南北;48岁,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曾带着10万人马进入东北,带回83万铁骑杀向关内;从哈尔滨一路平推到海南岛,势如破竹;他曾躬身隐退10余年不问世事,后以多病之身重返政坛,一返就坐到了中国的第二把交椅;也曾排除异己、拉帮结派、最终命丧他国、折戟温都尔汗„„

这个人,典型的少年得志、飞黄腾达、野心勃勃、命丧黄泉,他是战争年代的英雄,和平时期的“魔鬼”。没错,他就是林彪,军事家林彪,“阴谋家”林彪,让斯大林想用10个装甲师换他一个人的林彪。

历史上的林彪已被盖棺定论,“叛党叛国”的帽子永远地扣在了他的头上。政治黑幕重重,无需多言,其实言也言不清。我们免谈政治,只谈军事,谈价值10个装甲师的林彪的战术。

关于战术,林彪曾亲自总结出几点:三猛原则(猛打、猛冲、猛追),一点两面,四组一队,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

三猛打法,要求士兵犹如猛虎下山,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敌人。用士气压倒敌人,用武力征服敌人,用大无畏的精神震慑敌人。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

至于后来所有的战术对手听到林彪两个字就犯憷。一个字,牛。

一点两面,就是围点打援,将十分之八九的兵力放在一点上,集中所有力量在一个拳头上。用十分之一二的兵力牵制被困之敌,集中优势敌人歼灭解围之敌。布上口袋让敌来钻,一旦上当,死死咬住,集中优势兵力像楔子一样穿插、分割、打入敌内部,打乱其建制使其顾头不能顾尾,迂回包围歼灭之。围点为虚,打援为实。布网以待,求得全歼。曾经郑洞国被围长春,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眼睁睁看着郑部被困而不敢发一兵一卒。他怕什么?就林彪的围点打援。就是说,林彪完全有张飞的气势了,一夫往那一站,吼一嗓子,万夫吓得掉裤子。

四组一队,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组成一个突击队。三个人组成一个组,四个组组成一个班。这种科学分工的打法为人民军队战斗的正规化提供了样板。战争不是逞匹夫之勇,它是一门技术更是艺术,已让美军在后来的战争中成为标准战术配备。林彪四组一队的战法突破了过去传统意义上一拥而上的混乱局面,更有效更有利的打击了敌人。这也是四野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东北全面解放的要领之所在。 天。他做到了,以

四快一慢是指: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击要快,发动总攻要慢。林彪有一句名言叫:思考、判断、定决心、下命令。思考、判断要慢,他能在地图前坐上几天几夜,这就是传说中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多考虑战斗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将一切问题解决于战斗之前。排除障碍以致战斗伊始就掌握主动权。稳、准、狠,战斗谋划期讲究的是稳,战斗打响了,就要直扑敌人,以最短的时间发动最猛烈的攻势,快速、准确的打击敌人,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拿下,迅速打扫战场撤离阵地。它的精髓在于:敌明我暗,迅速出击,打完就走。始终处于不败一地。

如今,林彪作为一个“阴谋家”已经魂飞湮灭、声名狼藉,但作为一名军事家的他却永垂千古,他的战术至今仍然书写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中。让毕业于美国的西点人读他的战术,长一个林彪脑袋,在全世界的战争中发杨一种职业军人的精神。

林彪名言篇八
《林彪成为优秀指挥员的九大经验》

林彪成为优秀指挥员的九大经验

第一条要勤快,他说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更不能当指挥员,凡是自己能亲手干的事,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他说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会带来失败。

第二条要摸清上级意图,他说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级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

第三条要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部队要做到心中有数,他讲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第四条要有一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熟记地图,要经常的读地图,最好的办法把地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形全貌到某一个地段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最后用红蓝铅笔把主要山脉、河流、城镇、村庄全部标下来,边标边画,边画边记,他说把战场的情景和地形的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第五条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就是每一次战役战斗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下来找答案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

第六点要及时下达决心,他讲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有完全具备各种条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林彪讲,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了,就要坚决的打,放手的打,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第七点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思想一致,行动才能协调合拍,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他讲的第八点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担负最艰巨的任务,义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

第九点要重视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他说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会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林彪名言篇九
《舒云著《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中提出32个疑点》

舒云著《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中提出32个疑点

在近20年的时间里,作者舒云查阅大量史料,反复走访了一百多位当事者,获得很多惊人发现。她提出32个疑点,并对其深入调查、分析,从而对既有结论做出颠覆。

迄今为止,在中国公开出版物中,林彪依然被妖魔化。虽然“文革”已经被彻底否定,“文革”中的大案小案基本都翻了案,惟独九一三事件铁打不动,所有的脏水继续泼在林彪头上。

197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惶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现已查明,林彪背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极其秘密地私自调动三叉戟运输机,直升机各一架,开枪打伤跟随多年的警卫人员,于9月13日凌晨爬上三叉戟飞机,向外蒙、苏联方向飞去。……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敢于那样猖狂进攻,反党、反“九大”路线,反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原因就是依仗林彪这个黑后台。陈伯达路线,实际上就是林彪、陈伯达路线。在九届二中全会以前,第一个坚持设国家主席、阴谋策划向党进攻的是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第一个站出来“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的,是林彪。审定那个“欺骗了不少同志”的《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和《林副主席指示》的八条语录的,也是林彪。

这些中央文件里,关于林彪的说法,错处很多。

文革史专家王年一教授说,虽然九一三事件披露了很多材料,但关键的材料缺失。加上大量伪造的材料,使九一三事件的很多结论是完全错的。

现在看,如果单说九一三事件本身,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数据;而且当事人没有一人历经全过程,都只接触到短短一段。

要提九一三事件,就不能不说到1970年的庐山会议,不能不说到毛泽东南巡,也不能不说到九一三事件中的各种反常现象。 部队女作家舒云,在近20年的时间里,查阅大量史料,反复走访了一百多位当事者,获得很多惊人发现。她撰写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提出32个疑点,并对其深入调查、分析,从而对既有结论做出颠覆。 1、叶群在最后半小时干了些什么?一般说,1971年9月12日夜,是叶群接到周恩来电话,才改变第二天早上6点走的决定,连夜出逃的。实际上叶群接到周恩来的电话后,还“安静”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叶群在干什么?无人回答。

周恩来的警卫披露,周恩来在接到张耀祠报告后,特意回到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叫与会的政治局委员谁也不许离开,也不许接电话。周恩来出来后布置警卫严密封锁新疆厅,不许外面的人进去,也不许里面的人出来。里面有谁?有黄永胜。

叶群得知周恩来要来北戴河,又得知北京封了飞机,按常理她会想到问问黄永胜,看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却找不到黄永胜了!

办公室没有,家里也没有,哪里也没有。黄永胜怎么可能找不到?于是叶群认为黄永胜被抓起来了,她才临时决定连夜走,把已经服了安眠药的林彪从床上拉起来,大叫快走,有人来抓你了。

2、设国家主席本不是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讲六遍?过去认为,毛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设国家主席,而林彪“坚决要当国家主席”。 但舒云在调查中发现,毛泽东把“不当”和“不设”分开了,“不当”是坚决的,“不设”不但不坚决,还多次说过你们愿意设就设,毛甚至设想了主席和副主席人选。根据吴法宪、邱会作披露的材料,毛让林当国家主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政治局五个常委中,林彪、陈伯达、康生、周恩来都同意设国家主席;也可以解释汪东兴在九届二中全会华北组,代表8341部队坚决要求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如果毛坚决不设,谁敢提设?是欲擒故纵吗?

3、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汪东兴是个什么角色?他比陈伯达跳得高,还“误导”了黄、吴、李、邱,但毛泽东却让他过了关,而把陈伯达打成“反党集团”,这是为什么?

汪东兴是个神秘人物,是他传达的毛让林彪当国家主席的意见,政治局会上说过,会下也与黄吴李邱说过。这就使庐山会议上的很多事情好解释了。

但是毛不会把意图全盘端给汪东兴,汪既然得知毛同意设国家主席,当然积极鼓吹让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怎么却成了反党纲领呢? 4、是林彪想当接班人吗?其实并不是林彪想当,而是毛硬要他当。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毛几次要林到会,林彪就是不来,借口有病躲

在大连。林彪为什么不来?因为1966年毛给江青的信中说,对林518讲话感到不安,说从来没有这种提法。如果仅是家信,也就罢了,偏偏毛让周把信送给林彪看。林彪的518讲话完全是按毛的调子,却成了“罪过”,换谁也不会再出山了。

可是林彪为什么又出山了呢?毛让机要秘书徐业夫给林彪打电话。推测毛的意思,说林那篇518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文件,要印发给八届十中全会并传达全党。这不就等于给林彪的518讲话“平反”了吗?毛又说你不来我也宣布你是“接班人”,林彪左右不了,但他又不想让宣布。于是他匆匆到会,讲了这个意思。果然大会文件虽有这个意思,新华社又确实没有宣布。但8月18日毛接见红卫兵,刘少奇站得远远的,林彪站在毛身边,这还用宣布吗?

5、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上林彪为什么讲话?林彪讲话是“导火索”,由汪东兴在华北组会议上的发言“点燃”,继而引发中央委员对张春桥的攻击,毛泽东大怒,最终酿成九一三事件。林彪讲话的起因是1970年8月17日张春桥在最后一次宪法讨论会上,不仅否定了歌颂毛泽东的“三个副词”,还故意把林彪比作赫鲁晓夫,激怒了吴法宪。吴法宪拍桌子大吵,会后马上打电话给北戴河的叶群,叶群马上报给林彪,又激怒了林彪。再开会时,吴法宪在林彪支持下准备反击,张春桥却不说话了,通过了“三个副词”。张春桥得到高人指点了吗?但林彪以为抓到了张春桥的小辫子。而且毛泽东故意在林彪面前说让张春桥当总理,这才有了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林彪批张的讲话。

毛泽东南巡时说,林彪讲话他事先不知道。中央关于《粉碎林陈反

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中说:林彪上了庐山,不去请示毛主席,在8月22日下午的常委会上,也没有表示要在大会上讲话。事先没有向毛主席、党中央请示报告,8月23日,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开幕会议上,第一个跳出来发表了突然袭击。

但是,据舒云考证,毛泽东其实事先知道林彪讲话,还同意林彪不点名地批张春桥。毛泽东为什么出尔反尔?这一切都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吗?

6、毛泽东在庐山上有句名言:“大有炸平庐山之势”。没人想到毛泽东指的是修直升机停机坪。其实,在庐山上要修一块直升机场,是为了接送中央委员上山,选址的人并不知道选在毛主席居住的地方上面了,于是毛泽东生疑。

7、毛泽东拿陈伯达当替罪羊,实际上是对着林彪。但毛泽东却在《我的一点意见》中说,“我和林彪都认为”。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特意提到“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在会上讲了话。到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根据会议的议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根本看不出“电闪雷鸣”,甚至江青都认为叶群犯了错误,林彪没有什么。 8、为什么九届二中全会上华北组首先闹起来?因为华北组有陈伯达和汪东兴。陈伯达在中央负责华北地区,到华北组情有可原,为什么汪东兴也挤到华北组?致使华北组简报引发200多位中央委员一致声讨张春桥?

9、毛泽东为什么认为九届二中全会华北组简报是“反革命简报”?他认为,四、五号简报还没有出,为什么华北组抢先出第六号简报?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166468.html